第一章 缺陷
- 格式:ppt
- 大小:426.00 KB
- 文档页数:24
砼质量缺陷处理方案从钢筋外露、砼蜂窝、麻面、缺棱掉角、施工缝夹层及楼板裂缝等质量缺陷分析其原因、预防措施及治理方法。
第一章:缺陷的产生原因及处理方法1 施工缝夹层现象:施工缝处砼结合不好,有缝隙或夹有杂物,造成结构整体性不良.1。
1原因分析:1.1。
1在灌注砼前没有认真处理施工缝表面;灌注过程中,捣实不够。
1.1。
2灌注大体积砼结构时,往往分层分段施工。
在施工停歇期间常有木块、锯末等杂物积存在砼表面,未认真检查清理,再次灌注砼时混入砼内。
l.2 预防措施:l。
2。
l在已硬化的砼表面上继续灌注砼前,除掉表面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或软弱砼层,并充分湿润和冲洗干净,残留在砼表面的水予清除。
1。
2.2在灌注前,施工缝宜先铺抹水泥浆或与砼相同的水泥砂浆一层。
l.2.3在模板上沿施工缝位置通条开口,以便清理杂物和冲洗.冬季施工时可采用高压风吹.全部清理后,再将通条开口封闭,并抹水泥浆或减石子砼砂浆,再灌注砼.l。
3处理措施:对结构构件承载力无影响的细小裂缝,可将裂缝处加以冲洗,用水泥砂浆抹补。
如果裂缝开裂较大较深时,应将裂缝、夹层附近的砼表面凿毛,将夹层中的杂物和松软砼清除,用清水冲洗干净,充分湿润,再采用高一等级的细石砼灌注捣实并认真养护。
2露筋现象:钢筋砼结构内的主筋、负筋或箍筋等露在砼表面。
2。
l原因分析:2。
1.1因配合比不当砼产生离析,浇捣部位缺浆或模板严重漏浆。
2。
1.2砼振捣时,振捣棒撞击钢筋,使钢筋移位。
2。
1.3砼灌注振捣时。
钢筋垫块移位或垫块太少甚至漏放,钢筋紧贴模板。
2.1。
4钢筋砼结构断面较小,钢筋过密,如遇大石子卡在钢筋上,砼水泥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2.1。
5砼保护层振捣不密实,或木模板湿润不够,砼表面失水过多等,拆模时砼缺棱掉角。
2。
2预防措施:2.2.l灌注砼前,检查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是否准确.2。
2.2为保证砼保护层的厚度。
要注意固定好垫块.2。
2。
3为防止钢筋移位,严禁振捣棒撞击钢筋。
第一章晶体结构与晶体中的缺陷一、名词解释1.正尖晶石与反尖晶石;2.弗伦克尔缺陷与肖特基缺陷;3.刃位错与螺位错;4.固溶体;5.非化学计量化合物:二、填空与选择2.在硅酸盐结构分类中,下列矿物Ca[Al2Si2O8];CaMg[Si2O6];β-Ca2SiO4和Mg3[Si4O10](OH)2,分别属于;;;和四类。
3.在负离子作立方密堆的晶体中,为获得稳定的晶体结构,正离子将所有八面体空隙位置填满的晶体有,所有四面体空隙均填满的晶体有,填满一半八面体空隙的晶体有,填满一半四面体空隙的晶体有。
4.在尖晶石(MgAl2O4)型晶体中,O2-作面心立方最紧密堆积,Mg2+填入了;金红石晶体中,所有O2-作稍有变形的六方密堆,Ti4+填充了。
(A全部四面体空隙;B 全部八面体空隙;C四面体空隙的半数;D八面体空隙的半数;E四面体空隙的八分之一;F八面体空隙的八分之一)5.构成层状硅酸盐的[Si2O5]片中的Si4+,通常被一定数量的Al3+所取代,为满足鲍林第二规则(静电价规则),在层状结构中结合有(OH)-离子和各种二价正离子或三价正离子。
这种以Al3+取代Si4+的现象,称为。
( A同质多晶(同质多象);B类质同晶;C有序-无序转化;D同晶置换(同晶取代))6.高岭石与蒙脱石属于层状硅酸盐结构,前者的结构特征是,后者的结构特征是。
(A二层型三八面体结构;B三层型三八面体结构;C二层型二八面体结构;D 三层型二八面体结构)7.在石英的相变中,属于重建型相变的是,属于位移式相变的是。
(A α-石英→α-鳞石英;B α-石英→β-石英;C α-鳞石英→α-方石英;D α方石英→β-方石英)8.晶体结构中的热缺陷有和二类。
9.CaO掺杂到ZrO2中,其中置换了。
由于电中性的要求,在上述置换同时产生一个空位。
以上置换过程可用方程式表示。
10.由于的结果,必然会在晶体结构中产生"组分缺陷",组分缺陷的浓度主要取决于:和。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供热公司设备管理,确保供热系统安全、稳定、高效运行,提高供热服务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供热公司所有供热设备、设施及附属设施的缺陷管理。
第三条缺陷管理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确保供热系统安全、稳定、高效运行。
第二章缺陷定义与分类第四条缺陷是指供热设备、设施及附属设施在运行过程中,由于设计、制造、安装、使用、维护等原因,导致其功能、性能、结构、外观等方面不符合规定要求的现象。
第五条缺陷按性质和轻重程度分为以下三类:1. 紧急缺陷:指可能导致事故发生,必须立即处理的缺陷。
2. 重大缺陷:指对供热系统运行影响较大,需在短期内消除的缺陷。
3. 一般缺陷:指对供热系统运行影响较小,可列入年度或大、小修计划消除的缺陷。
第三章缺陷报告与处理第六条发现缺陷时,相关人员应立即向部门负责人报告,部门负责人应及时上报公司缺陷管理部门。
第七条缺陷管理部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组织相关人员对缺陷进行核实、分类,并制定处理方案。
第八条处理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1. 缺陷原因分析;2. 处理措施及责任人;3. 预防措施及改进措施;4. 处理期限。
第九条处理缺陷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 紧急缺陷应立即处理;2. 重大缺陷应在规定时间内处理;3. 一般缺陷应按计划处理。
第四章预防与改进第十条公司应建立健全供热设备、设施及附属设施的预防性维护保养制度,定期进行保养,降低缺陷发生概率。
第十一条对已发生的缺陷,应分析原因,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类似缺陷再次发生。
第十二条公司应定期对供热设备、设施及附属设施进行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并消除缺陷。
第五章奖惩第十三条对及时发现并报告缺陷的人员给予表扬和奖励。
第十四条对因工作失误导致缺陷发生或未及时报告缺陷,造成不良后果的人员,给予通报批评、经济处罚等处理。
第十五条对在缺陷处理过程中表现突出的个人或集体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六章附则第十六条本制度由公司设备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第一章 晶体结构缺陷习题与解答1.1 名词解释(a )弗伦克尔缺陷与肖特基缺陷;(b )刃型位错和螺型位错 解:(a )当晶体热振动时,一些能量足够大的原子离开平衡位置而挤到晶格点的间隙中,形成间隙原子,而原来位置上形成空位,这种缺陷称为弗伦克尔缺陷。
如果正常格点上原子,热起伏后获得能量离开平衡位置,跃迁到晶体的表面,在原正常格点上留下空位,这种缺陷称为肖特基缺陷。
(b )滑移方向与位错线垂直的位错称为刃型位错。
位错线与滑移方向相互平行的位错称为螺型位错。
1.2试述晶体结构中点缺陷的类型。
以通用的表示法写出晶体中各种点缺陷的表示符号。
试举例写出CaCl 2中Ca 2+置换KCl 中K +或进入到KCl 间隙中去的两种点缺陷反应表示式。
解:晶体结构中的点缺陷类型共分:间隙原子、空位和杂质原子等三种。
在MX 晶体中,间隙原子的表示符号为M I 或X I ;空位缺陷的表示符号为:V M 或V X 。
如果进入MX 晶体的杂质原子是A ,则其表示符号可写成:A M 或A X (取代式)以及A i (间隙式)。
当CaCl 2中Ca 2+置换KCl 中K +而出现点缺陷,其缺陷反应式如下:CaCl 2−→−KCl •K Ca +'k V +2Cl ClCaCl 2中Ca 2+进入到KCl 间隙中而形成点缺陷的反应式为:CaCl 2−→−KCl ••i Ca +2'k V +2Cl Cl1.3在缺陷反应方程式中,所谓位置平衡、电中性、质量平衡是指什么? 解:位置平衡是指在化合物M a X b 中,M 格点数与X 格点数保持正确的比例关系,即M :X=a :b 。
电中性是指在方程式两边应具有相同的有效电荷。
质量平衡是指方程式两边应保持物质质量的守恒。
1.4(a )在MgO 晶体中,肖特基缺陷的生成能为6ev ,计算在25℃和1600℃时热缺陷的浓度。
(b )如果MgO 晶体中,含有百万分之一mol 的Al 2O 3杂质,则在1600℃时,MgO 晶体中是热缺陷占优势还是杂质缺陷占优势?说明原因。
第一章:缺陷综述1.软件缺陷的立义:软件产品在某种程度上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
2.软件缺陷的生命周期:从一个软件缺陷被发现、报告到这个缺陷被修复、验证,最后关闭的过程。
3.缺陷产生的原因:原因很多,例如重技术不重管理、项目监控和讣划做得不够好、不扎实等等。
4.缺陷是谁产生的:任何人都有可能产生缺陷。
5.缺陷发现的手段:同行评审、测试、管理评审、QA发现、项目组内部发现、客户反馈。
第二章:需求开发与管理1.需求的概念和层次①概念:需求就是以一种淸晰、简洁、一致且无二性的方式,对待开发的各个有意义方面的陈述的集合。
②层次:从应用角度看软件需求。
A.业务需求:反映组织机构/客户对系统产品高层次的目标要求B.用户需求:用户使用产品必须完成的任务C.功能需求:开发人员实现软件功能,使得用户能够完成的任务,从而满足业务需求2.需求管理:控制和维持需求的约定:需求追踪是双向的,正向由PM主导,其他人辅助,逆向由测试主导。
3.需求验证:评审为主,一般参与人员为各个技术的专家。
第三章:配置与变更管理1.槪念:一门用来记录并且控制软件产品数据的管理学科,是对各类工作产品的内容、版本、变更和发布进行控制。
①忽视软件配宜管理会导致如下现象:A.已经排除的bug,反复出现B.找不到最新修改的源代码C.找不到原来的编程人员D.发行的版本错误E.软件正常安装后不能工作F.异地不能正常工作2.配置控制委员会CCB:一般项目经理会根拯配置控制委员会的建议和批准管理各项活动并且控制它们的进程,一般组成人员:髙层经理、项目经理、关键的RD、关键的QA、PPQA 代表、CM代表、PM, CCB的组长不能是项目经理。
3.配置项:一般包含:计算机程序、开发者和用户的文档、数据等,每一个配置项需表明:作者、时间、原因、当前状态、版本号。
4.配置管理活动:①内容A.制左配置管理计划B.建立三库(开发库、受控库、发行库)C.确左配置标识规则D.进行版本管理和发行管理E.实施变更控制F.进行配麗审计G.报告配苣状态5.变更管理活动①发生在开发过程的所有阶段,从需求分析到产品开发再到维护。
新版缺陷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和加强缺陷管理工作,提高产品质量,保障用户权益,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的所有产品设计、开发、测试和运营过程中的缺陷管理工作。
第三条缺陷管理应当遵循“及时发现、及时解决、持续改进”的原则,严格执行缺陷管理流程。
第四条公司领导要高度重视缺陷管理工作,将缺陷管理作为企业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加强组织、技术和人员保障,确保制度的有效实施。
第五条公司各部门和人员都有责任和义务参与和配合缺陷管理工作,确保缺陷得到及时发现和解决。
第六条公司应当建立健全缺陷管理的信息系统,定期收集和分析缺陷数据,为决策提供及时和准确的信息支持。
第七条公司应当建立健全缺陷管理的监督和评估机制,定期对缺陷管理工作进行评估和改进,确保制度的有效实施。
第八条公司应当建立健全缺陷管理的奖惩机制,对于在缺陷管理工作中有突出表现的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对于违反制度规定的行为给予责任追究和处罚。
第二章缺陷管理的流程和方法第九条缺陷管理应当采用统一的流程和方法进行,确保在产品设计、开发、测试和运营的各个阶段都能有效发现和解决缺陷。
第十条缺陷管理的流程包括缺陷发现、缺陷定级、缺陷分析、缺陷解决和缺陷验证等环节,各个环节之间应当相互衔接、相互配合。
第十一条缺陷发现应当包括内部发现和外部发现两种方式,内部发现主要由产品设计、开发和测试人员进行,外部发现主要由用户和客户反馈。
第十二条缺陷定级应当根据缺陷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进行分类,分为严重缺陷、一般缺陷和轻微缺陷三个级别,对于不同级别的缺陷要采取不同的处理措施和优先级。
第十三条缺陷分析应当对缺陷的产生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找出根本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避免相同或类似的缺陷再次发生。
第十四条缺陷解决应当根据缺陷定级和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并组织相应的人员进行实施,确保缺陷能够得到有效解决。
第十五条缺陷验证应当对缺陷的解决效果进行验证,确保缺陷得到有效解决并能够长期稳定运行。
第九篇铸造生产质量检验与铸件缺陷分析处理第一章铸件质量铸件只有经过最后检验工序方能对其是否符合要求作出结论这种要求载入检验规程和技术规范中其内容之一是铸件上允许的缺陷类型、出现的程度甚至检验的设备和方法也列入规范之中。
因此铸件缺陷作为被检铸件的一项内容可看成是一种铸件质量特征。
铸件缺陷多对缺陷进行管理首先应对缺陷加以分类。
缺陷分类属于铸件质量保证方法的一种。
在本章中与铸件质量管理一并讨论。
为了提高铸件的可靠性、适用性提高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对铸件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
铸件质量的概念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质量”的含义至少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产品质量即铸件满足用户要求的程度或按其用途在使用中应取得的功效这功效是反映铸件结构特征、材质的工作特性和物理力学特性的总和是评价铸件质量水平和技术水平的基本指标。
二是工程质量指的是铸制毛坯和铸制零件的生产过程对产品质量的保证程度即铸件在具体使用条件下的可靠性。
这一指标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于前述的功效指标还与稳定性、耐用性和工艺性等指标有关。
第一节铸件质量标准标准是由国家承认的标准制订单位批准的对各种产品铸件规格、材料规格、试验方法、术语定义或推荐的工艺方法的规定。
我国的国家标准quot是由国家技术监督局批准并颁行的有关铸件质量的各种标准一经接纳、贯彻与实施可取得明显的效果和效益。
国际标准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批准并颁行的。
我国是国际标准化组织的主要成员国之一按国家现行的政策国际标准可以等效地视为国家标准。
??amp’??第一章铸件质量我国还有各工业部门标准化组织颁行的各种行业标准在暂时没有适用的国家标准的情况下也可采用各种有关的行业标准。
按照国家技术监督局的规定一些公认的外国先进标准也可以作为标准采用。
各企业还可以制订内控标准这种“标准”可能在具体项目上较国家标准规定严格。
如为了提高铸钢件的焊接性能把碳的实际控制量比标准降低quot生产成本增高有限但铸件的适用性和机械产品的功能大增可更好地适应国际市场需要增加机电产品的出口竞争能力。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缺陷管理,提高机组的健康状况,结合我公司缺陷管理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规定了缺陷的生成、确认、处理、验收、延期、备件采购、统计分析及考核等。
第三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公司缺陷的生成、确认、处理、验收、延期、备件采购、统计分析及考核等相关部门。
第二章缺陷流程管理第四条登录缺陷人准确无误的将缺陷录入 ERP 系统并提交,缺陷登录时要求定性、定量、定位,填写时将设备代码填写至相应栏内。
登录缺陷选择专业时选择:汽机、锅炉、电气一次、电气二次、热控、化学、除灰、脱硫、输煤、综合,维护部的主管、点检对缺陷进行接收、分类,非本专业的缺陷维护部主管、点检应在12小时内将缺陷转至相关专业,维护部主管、点检、班组负责办理工作票消除缺陷,运行值班员接到工作票后负责隔离缺陷设备或系统,隔离措施做好后维护部主管、点检、班组开始消缺,缺陷消除后维护部主管、点检、班组填写缺陷原因、提交验收并通知运行值班员验收,运行值班员在当班必须有验收意见完善后续的流程。
第五条维护部主管、点检在缺陷确认、分类过程中发现需要备件时,每月10日前(包含10日)提报当月的月度计划并完成相应的审批流程,10日后的待备件缺陷在次月提报月度计划并完成相应的审批流程。
第六条计划部在需求计划审批流程结束后(公司领导审批完)急需国产备件30日内采购到位,进口备件50天采购到位,每月仅限维护部提报5单急需计划;正常采购国产备件60天,进口备件90天。
第三章缺陷的定义第七条一类缺陷的定义:需立即停机、停炉才能消除的缺陷;技术性很强、难度很大,需通过技术改造、更新设备、更换重要部件,并在大、小修中才能消除的缺陷。
二类缺陷的定义:指在发电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不影响主设备出力和主要参数,但对机组正常运行构成安全威胁的;在发电生产过程中发生了影响主机出力的缺陷。
三类缺陷的定义:在发电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一般性质的缺陷,不影响主设备出力和正常参数运行。
第一章晶体结构以及近体结构缺陷1. 肖特基缺陷:开始在晶体表面上某个原子聚集了足够大的动能,由原来的位置迁移到表面上另一个新的正常晶格位置上去,而在表面上形成空位,这个空位又由于热运动逐步扩散到晶体内部,形成内部的空位,这种在晶体中只有空位而没有间隙原子的缺陷称为肖特基缺陷。
弗兰克尔缺陷:晶体中的某一原子,由于温度升高,振动加剧,脱离了其平衡结构,就在某一点形成空位而另一位置出现间隙原子,即空位和间隙原子成对出现,故晶体中空位数目和间隙原子数目相等,这种缺陷称弗兰克尔缺陷。
肖特基缺陷位置数增加,弗兰克尔缺陷位置数不变。
2. 非化学计量化合物与无限固溶体的异同点。
答:共同点:都属于晶体结构缺陷中的点缺陷;相组成均为均匀单相。
不同点:1.形成原因不同。
非化学计量化合物由气氛性质和压力变化引起。
而无限固溶体则由参杂溶解而引起。
2.形成条件不同。
前者只有变价元素氧化物在氧化或还原气氛中才能形成,而后者则需满足离子半径和电负性差值较小,保持电中性,结构相同等条件下才能形成。
3.组成范围不同。
前者的组成变化范围很小,后者可以在整个组成范围内变化。
3. 形成连续置换型固溶体的条件1.离子尺寸因素:相互替代的两离子尺寸应满足|(Ra-Rb)/Ra|<15%.2.晶体结构类型相同。
3.相互替代的两离子电价相同或复合代替离子电价总和相同。
4.相互代替的两离子电负性相近。
4.离子晶体规则——pauling规则:1.第一规则(多面体规则):围绕每一个阳离子,形成一个阴离子配位多面体,阳离子处于中心位置,阴离子处于多面体的顶角:阴阳离子的间距2.Pauling第二规则(静电价规则)在稳定的离子晶体结构中,一个阴离子从所有相邻接的阳离子分配给该阴离子的静电键强度的总和,等于阴离子的电荷数。
3.Pauling第三规则(稳定规则)在晶体结构中,每个配位多面体以共顶方式连接,共棱连接,特别是共面连接方式存在时,会使结构的稳定性降低。
设备缺陷管理制度第一章目的本设备缺陷管理制度实施细则目的是为了提高设备健康水平,力求实现机组安全、经济稳定运行,及时消除设备及系统存在的缺陷,规范缺陷管理流程,真实反应设备健康状态,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细则。
第二章专用术语定义第一条缺陷:缺陷分为设备缺陷和设施缺陷,是指影响机组主辅设备、公用系统安全经济运行,影响建、构筑物正常使用和危及人身安全的异常现象等。
如设备的振动、位移、磨擦、卡涩、松动、断裂、变色、过热、变形、异音、泄漏、缺油、不准、失灵,建、构筑物设施及附件的损坏、安全、消防和防洪设施损坏,以及由于设备异常引起的参数不正常等等。
缺陷按其影响程度分为零、一、二、三、四类,其中零、一、二、三类缺陷指设备缺陷,四类缺陷指非设备性缺陷。
(一)零类缺陷:即紧急缺陷,是指危急主要设备安全运行或人身安全,如不及时消除或采取应急措施,在短时间内将造成停机、甚至全厂停电或严重威胁人身安全的缺陷。
(二)一类缺陷:是指威胁生产安全或设备安全经济运行,影响机组正常出力或正常参数运行,属于技术难度较大,不能在短时间内消除,必须通过技术改造、更换重要部件或更新设备,通过机组大小修才能消除的缺陷。
(三)二类缺陷:指在计划检修中才能消除的缺陷,不影响设备出力和正常参数运行,但有危及机组正常运行的可能,需要倒系统运行或必要时需要停机后在短时间内就可消除的缺陷。
(四)三类缺陷:指发电主、辅设备及公用系统设备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一般性质的缺陷,在机组运行中可以消除,消除时不影响机组出力及负荷曲线,属于可随时消除的缺陷。
(五)四类缺陷:即非生产设备缺陷,主要指建、构筑物等非生产设施缺陷,主辅设备及其系统以外,对机组、设备的安全经济稳定运行不会构成直接影响的缺陷,包括:建、构筑物(门窗、上下水、屋顶、地面、设备基础等)、设备照明及一般照明、浴室、卫生间、自来水系统、现场水冲洗系统、设备标识牌、安健环标示牌、安健环设施、保温、油漆等缺陷.第二条 重复缺陷:是指同类设备或设施在厂家规定或规程规定的检修周期内发生两次及以上性质相同的缺陷.第三条 及时消除的缺陷:在规定的时限(包括批准延期处理的时限)内消除的缺陷。
混凝土表面缺陷修补措施第一章:混凝土表面缺陷修补措施一、麻面1、现象混凝土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与麻点,形成粗糙面,影响外表美观,但无钢筋外露现象。
2、原因分析2.1模板表面粗糙或附有水泥浆渣等杂物未清理干净,或清理不彻底,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坏。
2.2木模板未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混凝土表面的水分被吸去,使混凝土失水过多,而出现麻面。
2.3模板拼缝不严,局部漏浆,使混凝土表面沿模板缝位置出现麻面。
2.4模板隔离剂涂抹不匀,或局部漏刷或隔离剂失效,拆模时混凝土表面与模板粘结,造成麻面。
2.5混凝土未振捣密实,气泡未排出,停留在模板表面形成麻面。
2.6拆模过早,使混凝土表面的水泥砂浆粘在模板上,也会产生麻面。
3、修补方法表面尚需作装饰抹灰的,可不做处理。
表面不再做装饰的,应在麻面部分浇水湿润后,用1:1水泥砂浆将麻面抹平压光,使颜色一致。
修补完后,进行保湿养护。
二、蜂窝1、现象混凝土局部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出现类似蜂窝状的大量空隙、窟窿,使结构受力截面受到削弱,强度和耐久性降低。
2、原因分析2.1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或砂、石子、水泥材料计量错误,加水量不准确,造成砂浆少、石子多。
2.2混凝土搅拌时间不足,未搅拌匀,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
2.3混凝土下料不当,一次下料过多或过高,超过2m未设立串筒,使石子集中,造成石子与砂浆离析。
2.4混凝土未分段分层下料,振捣不实或靠近模板处漏振,或使用干硬性混凝土,振捣时间不够;或下料与振捣未很好配合,未及时振捣就下料,因漏振而造成蜂窝。
2.5模板缝隙未堵严,振捣时水泥浆大量流失;或模板未支牢,振捣混凝土时模板松动或位移,或振捣过度造成严重漏浆。
2.6结构构件截面小,钢筋较密,使用的石子粒径过大或塌落度过小,混凝土被卡住造成振捣不实。
3、修补方法对小蜂窝,用水刷洗干净后,用1:2水泥砂浆压实抹平。
对较大蜂窝,先凿去蜂窝处薄弱松散的混凝土和突出颗粒,刷洗干净后支模,用1:2仔细填塞捣实,表面抹平,并认真养护。
缺陷处理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和加强企业缺陷处理工作,提高产品质量,保障用户权益,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企业内部产品设计、生产制造、营销销售等全过程。
第三条企业应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对产品质量的监控和评估,及时发现和处理产品缺陷。
第四条企业应建立缺陷处理的责任制,明确相关职责和权限,健全缺陷处理流程。
第五条企业应持续改进缺陷处理工作,提高缺陷处理的效率和质量。
第二章缺陷描述及分类第六条企业应建立产品缺陷的描述和分类标准,对产品缺陷进行准确定义和分类。
第七条产品缺陷应包括设计缺陷、制造缺陷、包装缺陷、运输缺陷等。
第八条产品缺陷应根据严重程度分为重大缺陷、一般缺陷和轻微缺陷。
第三章缺陷处理流程第九条产品缺陷应及时报告,并启动缺陷处理流程。
第十条缺陷处理流程应包括缺陷报告、缺陷分析、缺陷处理、缺陷验证和缺陷关闭等环节。
第十一条缺陷报告应由有关部门负责人签字确认,并报告至有关领导。
第十二条缺陷分析应由技术人员进行,对缺陷进行原因分析和影响评估。
第十三条缺陷处理应由相关部门负责人负责组织执行,制定相应的处理方案和措施。
第十四条缺陷验证应由质量部门负责,对缺陷进行跟踪和验证,确保缺陷得以彻底解决。
第十五条缺陷关闭应由产品所属部门负责,对缺陷关闭进行确认和记录。
第四章缺陷处理责任第十六条企业应建立缺陷处理责任制,明确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责任和权限。
第十七条产品设计部门应负责制定产品质量标准和设计评估,避免设计缺陷的发生。
第十八条生产制造部门应负责制定生产工艺和程序,确保产品生产过程中不发生制造缺陷。
第十九条质量控制部门应负责制定质量控制标准和程序,及时发现和处理产品运输和包装缺陷。
第二十条销售部门应负责对客户的投诉进行处理,及时反馈用户信息,协助进行缺陷处理工作。
第五章缺陷处理改进第二十一条企业应建立缺陷处理改进机制,定期对缺陷处理工作进行评估和改进。
第二十二条企业应建立缺陷处理的信息反馈和学习机制,及时总结和分享缺陷处理经验,提高缺陷处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