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事:人的作为 原:推究
所以:“.......原因” 活动二:解读 第一段有什么作用? ①文章以“呜呼”的感叹,引发出对历史的沉痛追问和感慨:“岂非人事 哉!”一叹一问,奠定了全文叹惋的感情基调。 ②亮出论点“盛衰由于人事”。“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 者”的历史事实则是“盛衰之理”的最有力的证明。这一“得”一“失” 与一“盛”一“衰”相照应,领起下文。
在这种情况下,欧阳修忧心忡忡,很担心五代的惨痛历史即将重 演。宋太祖时薛居正奉命主修的《旧五代史》,“繁猥失实”,无助 于劝善惩恶。于是欧阳修自己动手,撰成了七十四卷的《新五代史》。 本文就是为《新五代史·伶官传》部分写的一篇序文。面对国家和 民族的危机,欧阳修作此序是希望宋朝统治者以史为鉴,告诫执政者 要吸取历史教训,居安思危,防微杜渐励精图治,不应满足表面的虚荣, 以期引起统治者的警惕。
小结:本段叙事的语势比较平缓,没有直接的议论,但是作者寓论点于 叙述之中,与第1段的“盛”和“得天下”相照应,本段的“扬”为下文 的“抑”张本。
疏通解读
第三段
活动一:读课文,解释划线的词语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
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 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
了解作者
欧阳修(10002.字水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 士,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于宋仁宗天圣八年 (1030)进士及第,历仕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官至翰 林学士. 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死后累赠太师、楚国公, 谥号“文忠”,故世称欧阳文忠公。
欧阳修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 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他领导了北宋诗文 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其散文创作的 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 代文风。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词风进 行了革新。在史学方面,也有较高成就。
.
素养目标
1.了解作者及文章创作的时代背景,把握文章的 主要观点及意图。 . 2.从选材、论证方法等角度,分析文章精妙的构 思,体会文章的论证力度。 3.学习文章以散体写史论的方法,以及作者积极 关注社会现实的人生态度。
目 课前预习
录
品读探究
走进作者 写作背景 题目解说 整体感知 论证方法 观点态度
与:给
其:表祈使语气。一定。
乃:第二人称,你。
从事:官名,泛指一般的属官。
少牢:羊、猪各一头。古代祭祀用牛、羊、猪各一头叫“太牢”,用羊、
猪各一头叫“少牢”。牢,祭祀用的牲畜。
告庙:告:祭奠。庙:指宗庙,古代帝王祭祀祖先之所。
请:敬辞,用以代替某些动词表示恭敬、慎重。
以:用
疏通解读
第二段 活动二:解读 分析庄宗“得天下”的原因? 先写晋王赐三矢,次. 写晋王遗命,详细交代了赐矢的原因,再写庄宗将 三矢“受而藏之”。接着写庄宗执行晋王遗命,他出师征战,以三矢励 志,成功后,还矢先王,着重写庄宗对三矢的恭敬态度,从中可以看出他接 受遗命、为父复仇的决心和意志,这正是他得天下的原因。体现了庄宗 的“忧劳”,突出了“人事”的作用。
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17?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
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系:捆绑。
组:绳索。
函:木匣。名词作动词,盛以木匣。
仇雠(chóu):仇敌。
一夫:指唐庄宗同光四年(926)发动贝州兵变的军士皇甫晖。
抑:表转折的连词,相当于“或者”、“还是”。
整体感知
读课文,理清文脉。
提出观点(引论):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
盛
非人事哉
正面:庄.宗遵父命报仇成功---忧劳可以兴国
衰
论证部分
(本论) 反面:庄宗沉溺声色亡国---逸豫可以亡身 由
人
推出结论: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
事
疏通解读
第一段 活动一:读课文,解释划线的词语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 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
他曾主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有《欧 阳文忠集》传世。
写作背景
欧阳修所处的时代,正是北宋王朝开始由盛到衰的时期,政治上 的一些弊端越来越严重,社会上各种矛盾日趋尖锐。仁宗庆历初年, 以王伦、张海等为首的.人民暴动接踵而起,西夏又袭扰西北边境,屡 败宋军。欧阳修、范仲淹等人力图实行政治改革以挽救北宋王朝的 危机,却接二连三地遭到当权派的打击。
题目解说
《五代史伶官传序》是一篇史论。 伶官,古称演戏. 的人为伶,在宫廷中授有官
职的伶人叫作伶官。欧阳修写《伶官传》并冠 以短序,是为了让北宋统治者吸取后唐庄宗李 存勖宠幸伶人(乐工)而身死国灭的历史教训, 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
“五代史伶官传”交代了这篇史论的内 容,“序”标明文章的体裁。
本:考究。
迹:事迹,道理。
兴:使动用法,使……兴盛 。
逸豫:安逸舒适。
亡:使动用法,使 ……灭亡。
疏通解读
第三段 活动二:解读 分析本段的行文脉络。 先用盛赞庄宗的成.功,继而感叹他的失败,作者将庄宗极盛和极衰的 两种情形作了鲜明的对照。由“盛”而“衰”,前后变化如此巨大、鲜明, 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连着用了两个问句,前一句用反问的形式否定“得之难而失之易”的 说法,后一句强调成败得失“皆自于人”。这样发问既引人深思,又寓结 论于疑问之中。 然后引《尚书》中的话作答,并顺势从中引申出“忧劳可以兴国,逸 豫可以亡身”的道理。点明了庄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根本原因,说明盛衰 之势,本源在于“人事”的道理。
疏通解读
第二段
活动一:读课文,解释划线的词语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
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
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将终:临死
文学常识
序
序,绪也,又名“序言”“前言”“引言”, 是放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作者自己写的序 叫“自序”,多是说明它的内容、写作缘由、 经过、旨趣和特点;别人代写的序叫“代序”, 多是介绍和评论该书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另有“赠序”,多是对于所赠亲友的赞许、推 重或勉励之辞;“诗序”多交代所咏故事的有 关内容或作诗的缘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