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下册第9章压强第2节第1课时液体的压强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50.50 KB
- 文档页数:3
教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2节《液体的压强》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液体的压强概念、液体压强的特点、液体压强的计算以及液体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的章节为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2节《液体的压强》。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液体压强的概念,了解液体压强的特点。
2. 学会计算液体压强,并能运用液体压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对物理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液体压强的概念、液体压强的特点、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
难点:液体压强计算公式的运用,以及液体压强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包括液体、容器、压强计等)。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表格。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展示液体压强的实例,如船只在水中浮起、潜水员潜入水压变化等,引发学生对液体压强的兴趣。
2. 知识讲解:介绍液体压强的概念,讲解液体压强的特点,如随深度增加而增大、与液体密度和重力加速度有关等。
3. 公式推导:引导学生运用物理学原理,推导出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即 p = ρgh。
4. 实验操作:安排学生进行实验,测量不同深度液体的压强,验证液体压强公式。
5. 例题讲解:讲解典型例题,如液体容器中物体的浮沉条件、液体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等,帮助学生掌握液体压强的计算和应用。
6. 随堂练习:设计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即时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7.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1. 液体压强的概念。
2. 液体压强的特点。
3. 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p = ρgh。
4. 液体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液体压强的计算:给定液体密度和深度,计算液体压强。
答案:p = ρgh。
2. 液体压强应用题:某潜水员潜入水压为 1.0×10^5 Pa的深度,求潜水员所受的液体压强。
答案:潜水员所受的液体压强为1.0×10^5 Pa。
液体的压强课题§9.2 液体的压强课时本学期第课时日期本单元第2 课时课型新授主备人复备人审核人感知目标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以及液体内容压强的方向(2)了解液体压强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3)认识液体压强的实际应用――连通器,了解生活和生产中形形色色的连通器能力目标(1)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的事实,知道液体内部不同深度处压强的大小和方向。
(2)体验和感悟游泳时身体受到水产生的压强。
情感目标(1)在观察实验过程中,培养科学态度(2)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3)愿意积极参与探究活动重点难点重点:通过学生探究实验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学会分析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连通器模型.难点:如何指导学生通过实验验证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及密度的关系.学法点拨学法点拨学习本节内容,应注意以下过程和方法:1、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认识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存在压强的事实,而且液体内部的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结合自己的经验来体会液体压强规律:木桶中装的水越深,水对桶底的压强越大,桶底常常因承受不了这个压强而脱落。
2、通过观察生活中液体压强知识的应用事例,了解连通器和船闸的原理。
本节内容在中考中的考试重点是利用控制变量法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并能联系实际利用液体压强的特点解释简单的现象.利用液体压强公式进行计算将不是今后中考的重点,所以我们不必花大力气去做这方面的计算题.器材烧杯、水、U形管、液体压强演示仪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复备标注启动课堂一引入新课许多同学从电影、电视中看到:屏住呼吸的潜水者在海底采集海参、珍珠贝,背着氧气瓶的潜水员在较深的海中观察鱼类的生活.要在更深的海水中工作,就要穿潜水服了.这是为什么呢?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创设情境,激趣导入,激发学生兴趣二、液体压强1.液体的压强(1)演示实验:有一两端开口的玻璃圆筒,下端扎有橡皮膜,让学生观察橡皮膜表面与筒口相平;将少量红色的水倒在平放在桌上的玻璃板上,水在玻璃板上散开:将红色的水倒入玻璃圆筒,请同学们说一说,观察到什么现象?(橡皮膜向下凸出),学生观察思考让学生通过实验得出结论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复备标注二、实验探究液体内部有压强问:橡皮膜向下凸出,这说明了什么问题?问:水对侧壁有无压强?演示:把水倒入侧壁在不同深度开有三个小孔的圆筒,观察水是否会从小孔流出,能流出说明什么问题?由于水具有流动性,对阻碍它的器壁是否也具有压强?学生总结根据以上实验表明,液体由于受重力作用,对容器底部有压强;对阻阻碍液体散开的容器壁也有压强.2.学生分组实验:(1)讲述设问: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有压强,液体内部有没有压强?这有什么规律呢?下面请同学们通过实验,自己来研究,找出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2)介绍压强计:介绍时,用手指轻轻按一按侧壁(不宜重接,避免U形管中的水冒出管口),请同学们观察压强计U形管中两管液面出现的高度差,力稍大点,两管液面的高度差也增大,表明:U形管两管液面的高度差越大,橡皮膜表面受到的压强也越大.教师示范一遍.(3)讲述实验目的:探究液体内部是否有压强?让学生把橡皮膜放入溶液中,看看在各个方向,各个深度是否会有压强?学生实验后得出结论:液体内部是有压强的.学生观察思考学生先观察学生分组实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让学生动手坐一坐感受液体压强的存在三、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一)提出问题:1.人们在游泳池里从浅水区走向深水区,当水深逐渐没及胸部时会有什么感觉?为什么? 让学生回忆亲身的感受体会液体内部的压强.2.当洪峰来临,大江大河的水位迅速上涨超过警戒水位时,为什么有可能发生决堤的事故?(二)学生猜想:液体内部的压强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呢?学生可能猜想出有各种因素.(三)怎样一个一个因素来验证会影响液体内部的压强呢?引导学生使用以前用过的控制变量法.引导学生设计:先测在同一深度、同一种溶液中不同方向的压强,再探测在不同深度、同一种溶液,同一方向的压强,最后还先探测在同一深度、不同种溶液中不同方向的压强.学生自行设计,投影设计合理的表格,表扬做得好的学生,并展示事先准备好的表格给没有能设计的学生参考.为了节省时间,一部份同学用水做,另一部分同学用盐水.学生从生活中感受、思考学生猜想进一步思考学生设计实验学生设计数据表格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求知欲从生活走向物理放手让学生去自主探究教师加以引导三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四)学生分组讨论并实验.实验中,教师注意指导、检查,着重检查橡皮膜所朝的方向、记录数据和U形管两管液面的高度差,以免得出错误的结论.(五)实验完后,请同学们对实验所记录的数据进行分析,液体内部压强有什么规律?分别请用水和盐水做实验的一组同学展示自己的实验记录,并归纳自己从实验中得出液体内部的压强规律.(六)教师表扬同学们认真做实验的情况,鼓励同学们对问题的研究精神,然后教师再把刚才讨论所得的结论简述一遍,分别把各点结论进行板书.学生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展示激发学生兴趣,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
液体的压强本堂课是对学生多次完好的研究课的再一次检测:要经过教师的踊跃指引,使学生逐渐形成研究式思想;培育学生的研究意识;经历研究过程;培育学生对实验数据剖析办理能力;尊敬科学,尊敬事实,增强集体合作意识,培育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
课液体的压强课型讲课人题教学指引、讲解、实验学习方自主研究合作方研究、建立物理模型式沟通式知识技1、掌握液体压强的特色;能2、知道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及简单运用。
1、学生能在研究活动中初步获取提出问题和做出过程与猜想与假定的能力。
教2、方法经过研究活动,体验科学研究的全过程与方法。
目3、学习从实验中概括简单的科学规律的方法。
标]感情态1、激发学生研究的热忱,乐于研究自然规律和日度常生活中的物理原理。
与价值2、培育学生认真谨慎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
观重1、液体压强的特色; 2、培育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
点难1、实验方案的设计;2、液体压强计算公式的推导。
点手计算机协助教课( ppt)、学生自主实验段教水槽、液体压强计、玻璃管、盐、烧杯、玻璃棒、橡皮膜、砝码、具多媒体课件教课过程教学教课内学生活教师活动设计企图环容动节引1、为何在商场里买不到活回答问入发问引的带鱼?题新入2、潜水艇为何要用抗压材产生疑1、激发学生的课料制作?问好奇心和学习演示:1、向底部蒙有橡皮膜欲念;液体2、使学生感觉的玻璃管中灌水,察看现象;提内部是2、向双侧张口的蒙有橡皮膜察看物理与生活息出否有压问的玻璃管中灌水,察看现象;思虑息有关。
强存3、向开三个不一样深度的小孔题在?的矿泉水瓶中灌水,察看现象。
液体压强与培育发现问题,发问:关于液体的压强,大议论什么因提出问题的能家想知道些什么?思虑素有力关?猜合理猜学生提想由方才的演示实验,指引学培育猜想与假测出猜想假生提出猜想与假定设的能力与假定与假定设1、一个两头张口的 U 型玻璃管,里面注有红色液体,一段张口经过橡皮管与探头介绍实察看培育学生的观验器械相连,探头上蒙有橡皮膜。
八年级物理下册9.2液体的压强教案(新版)新人教版《液体的压强》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既是压强知识的延伸扩展,又是学习大气压强知识的基础和铺垫。
本节安排了“设计实验感受液体压强存在”和“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因素”的活动,让学生在自我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引领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
本节课用两个课时完成第一课时,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引导学生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计算公式的推导。
第二课时,连通器的原理,船闸。
下面我说的是第一课时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有效的学习始于准确的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
”所以准确、易懂、可行、可测的目标能使学生明确学习的方向和任务,从而选择正确的学习方法进行有效的学习。
我依据《物理课程标准》相关要求,同时针对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结合教材,本着面向全体学生发展的原则,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1) 通过实验观察,使学生认识到液体内部和液体对容器底部、侧壁都有压强。
(2) 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2、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初步了解探究学习的一般程序和方法(2)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3)培养学生分析实验结果,从中得出规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感悟研究物理的过程和方法,享受学习的愉悦。
(2)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本节重点放在知道液体压强的特点,因为这是解释社会生活中相关现象的基础知识。
(2)难点:公式P=ρgh的理论推导的理解。
难点的突破,通过演示实验模拟液柱对底面的压强来建立模型液柱,通过求解液柱对底面的压强来推出液体内部压强的一般公式,让学生从具体实物到抽象的理想化模型,从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
有助于学生思维的过渡,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
第2节液体的压强第1课时初步认识液体压强【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通过观察实验,认识液体内部存在压强及液体内部压强的方向。
2。
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液体压强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3。
能熟练地运用液体压强的公式p=ρgh进行计算.二、过程与方法1.能联系生活实际,感知液体压强是一种客观存在。
2。
根据固体压强的概念,设计出证明液体压强存在的实验方法。
3。
能通过实验探究体会到液体压强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观察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能对学习的过程、知识和方法进行总结,梳理所学知识,学会反思。
【教学重点】知道液体压强的特点.【教学难点】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塑料袋、侧壁和底部扎有橡皮膜的玻璃管、水(红颜色)、烧杯、液体压强计、盐水、刻度尺、铁架台。
【教学课时】1课时【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
【新课引入】教师播放潜水艇工作、我国潜水员潜入深水工作的视频,并提出问题:(1)为什么潜水艇要用厚钢板制成呢?(2)为什么潜水员要穿抗压能力很强的潜水服呢?(3)潜水员下潜深度为什么会有限制?学生观察、并思考,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演示实验:塑料袋装满水后鼓起来,让学生用手指触摸,感受有什么感觉?生:用手指触摸表面,会感到有压力。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固体压强,知道了单位面积受到压力就会产生压强,那么液体对它的容器有压力,液体会不会有压强呢?生:有压强。
师是的,液体也像固体一样有压强.液体的压强有什么特点呢?如何计算呢?好,我们现在就来研究这个问题.【进行新课】知识点1 液体压强的产生及特点1。
液体压强的产生教师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
师大家先观察没有倒入水之前,橡皮膜的情况,然后当水不断倒下去时,能看到橡皮膜有什么变化?生:倒水前橡皮膜是平的,倒水后橡皮膜向外凸出。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2节《液体的压强》教案(新版)新人教版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是通过实践情境引入,让学生了解液体压强的概念,掌握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
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液体压强的概念,理解液体压强的产生原因。
2. 让学生掌握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液体压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深度之间的关系。
2. 教学重点:液体压强的概念,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液体压强计、容器、液体、测量工具。
2. 学具:笔记本、笔。
五、活动过程1. 实践情境引入:通过展示液体压强计的实验,让学生观察液体压强计的示数变化,引发学生对液体压强的兴趣。
2. 讲解液体压强的概念:液体压强是指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
液体压强的产生原因是液体受到重力作用,且具有流动性。
3. 讲解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液体压强公式为P=ρgh,其中P表示液体压强,ρ表示液体密度,g表示重力加速度,h表示液体深度。
4.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液体在不同深度下的压强,记录数据并计算。
5. 讨论与交流:让学生分享实验结果,探讨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深度之间的关系。
六、活动重难点1. 活动难点: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深度之间的关系。
2. 活动重点:液体压强的概念,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境引入,让学生了解液体压强的概念,掌握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
在实践操作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发挥了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2. 拓展延伸:让学生运用液体压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水坝的承受能力、分析船舶浮力原理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践情境引入的细节我选择液体压强计的实验作为实践情境引入,因为这个实验现象直观,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教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压强第2节液体的压强一、教学内容1. 教材章节: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9章压强第2节液体的压强。
2. 详细内容:(1) 液体压强的概念及特点(2) 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p = ρgh(3) 液体压强的影响因素:液体密度、液体深度、重力加速度(4) 液体压强的应用:潜水艇、气压计、液压机等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液体压强的概念,掌握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液体压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液体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2. 教学重点:液体压强的概念、特点及影响因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液体压强计、潜水艇模型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讨论液体压强的日常现象,如游泳时感到的压力、潜水艇的浮沉等。
2. 知识讲解:(1) 液体压强的概念及特点。
(2) 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p = ρgh。
(3) 液体压强的影响因素:液体密度、液体深度、重力加速度。
3. 实验演示:使用液体压强计进行实验,观察液体压强随深度变化的关系。
4. 例题讲解:分析实际问题,运用液体压强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液体压强公式计算不同深度下的液体压强。
6. 液体压强的应用:讨论潜水艇、气压计、液压机等设备的工作原理。
六、板书设计1. 液体压强的概念及特点2. 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p = ρgh3. 液体压强的影响因素:液体密度、液体深度、重力加速度4. 液体压强的应用:潜水艇、气压计、液压机等七、作业设计1. 液体压强的计算:已知液体密度ρ = 1.0 × 10³ kg/m³,深度h = 5m,求液体压强p。
答案:p = ρgh = 1.0 × 10³ kg/m³ × 9.8 N/kg × 5m = 4.9 × 10⁴ Pa2. 液体压强的应用:讨论潜水艇是如何通过改变自身重力实现上浮和下潜的。
9.2液体压强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实验,认识液体内部存在压强及液体内部压强的方向。
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压强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二、过程与方法能联系生活实际,感知液体压强是一种客观存在。
根据固体压强的概念,设计出证明液体压强存在的方法。
能通过实验探究体会到液体压强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整堂课的学习中,能经过发散式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乐于参加探究的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探究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影响因素。
难点:液体压强特点及其计算。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教师演示实验:用一个塑料袋装满水,用一个钉子从底部扎一小孔,水就会从底部流出。
(组织学生讨论)说明:水对底部有压强。
老师用钉子从袋子的四周扎上一些小孔,水就会从四周喷出。
(组织学生讨论)说明:水对侧面有压强。
如果塑料袋子装的是别的液体,实验现象是一样的。
拓展:液体对容器底和容器壁有压强。
(组织学生讨论)液体有重力,所以对底部有压强;液体与固体不同,有流动性。
容器壁阻挡着它流动,它就会对容器壁有压强。
二、进行新课水对底部和侧壁有压强,水的内部是否有压强?有。
为什么说有?就像我们在吃火锅时,在中间有一个隔板把辣的和不辣的分开了。
假如设想一下,把隔板的一边的水拿走,另一边的水对侧壁就有压强。
因此,我们都同意当隔板还在时,两边的水对它有压强,那么,把隔板拿走,水的内部有压强。
(一)提出问题液体压强有什么规律?或者说,液体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二)引导类比咱们先看能不能把液体分成若干小液滴,(边画示意图,边讲解)这些小液滴密密麻麻地挤在一起?在这个描述中,关键词是“大量、密集”。
1. 直接类比请找出日常与“大量、密集”有关的事物,请同学们想得越多越好,尽可能多地告诉我。
街上走的人群、乱哄哄的苍蝇、箱子中的苹果、一袋子大米……我们从一大箱苹果开始研究。
2. 拟人类比现在我们可以想象自己就是一只只苹果,被装在箱子中。
这时,你有何感受?呼吸困难、愤怒、受到挤压、挣扎、无奈……3. 象征类比大家的感受也就是:无奈地承受。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2节《液体的压强》教案(新版)新人教版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通过探究实验掌握液体压强的特点,并能用液体压强的特点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难点液体内部压强只与液体密度和深度有关,对于同种液体只与液体深度有关,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l)通过实验,使学生对这一问题建立深刻的感性认识.(2)通过理论上的分析,从公式中可以分析出P只与和h有关,这方面的分析、认识可以在今后的学习中逐步加深.教学器材一只两端开口、侧壁开口的玻璃管、橡皮管、压强计、铁架台、玻璃圆筒(2个)、水、盐水、可口可乐瓶等设计思想教学主线设计液体对容器的底部和侧壁的压强学生分组实验研究液体内部压强特点液体压强的大小液体压强的应用―――连通器教学媒体设计电脑多媒体投影设备的使用,设计为从学生自己感受入手,提出问题,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观察、分析、归纳、总结,最后上升为理论认识,得出液体内部压强特点,变抽象为具体,化枯躁为生动。
老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说明和媒体运用1、液体对容器的底部和侧壁的压强教学过程演示实验1:观察实验装置没注入水前后橡皮膜的变化情况观察现象,分析现象橡皮膜向下凸起,说明水对容器底部有压强,随着水的深度增加,橡皮膜凸出的程度越来越大,说明水对容器底部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通过直观的实验现象使学生感知液体压强的存在和基本特点演示实验2:取侧壁有三个开口的容器,在开口处扎上橡皮膜,向容器中注入水,观察橡皮膜凸起的程度,请同学回答看到的现象及说明的问题水对侧壁也有压强,水越深压强就越大.结论:水对容器的底部和侧壁都有压强,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2.学生分组实验研究液体内部压强特点(1)设问: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有压强,液体内部有没有压强?(2)介绍压强计:介绍时,用手指轻轻按一按侧壁(不宜重接,避免U形管中的水冒出管口),请同学们观察压强计U形管中两管液面出现的高度差,力稍大点,两管液面的高度差也增大,表明:U形管两管液面的高度差越大,橡皮膜表面受到的压强也越大.教师示范.实验后得出结论:液体内部是有压强的.通过探究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3)讲述实验目的:探究液体内部是否有压强?让学生把橡皮膜放入液体中,看看在各个方向,各个深度是否会有压强?学生思考:1.人们在游泳池里从浅水区走向深水区,当水深逐渐没及胸部时会有什么感觉?为什么?液体内部的压强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呢?学生猜想:液体内部的压强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呢?教师讲述:这么多步骤在实验前应该设计一些科学的表格来记录实验数据.先让学生自行设计,投影设计合理的表格,表扬做得好的学生,并展示事先准备好的表格给没有能设计的学生参考.学生进行实验为了节省时间,一部份同学用水做,另一部分同学用盐水突出中学重要的物理方法:控制变量法本设计的原因和目的:(1)课堂时间有限(2)可加强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学生分组讨论并实验.实验中,教师注意指导、检查,着重检查橡皮膜所朝的方向、记录数据和U 形管两管液面的高度差,以免得出错误的结论实验完后,请同学们对实验所记录的数据进行分析,液体内部压强有什么规律?分别请用水和盐水做实验的一组同学展示自己的实验记录,并归纳自己从实验中得出液体内部的压强规律.教师表扬同学们认真做实验的情况,鼓励同学们对问题的研究精神,然后教师再把刚才讨论所得的结论简述一遍,分别把各点结论进行板书.结论:液体内部的压强特点a.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b.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c.同一深度,不同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3.液体压强的大小引导学生推导出液体的压强公式P=ρgh4.液体压强的应用―――连通器演示实验3观察连通器有什么特点?并回答以下问题:什么叫连通器?连通器有什么特点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为什么连通器上各容器中的水面高度总是相同的?学生思考、讨论5、小结和作业布置教学监控课后作业:课本P81-2、3、4教学反思1.在教学中,都要从生活实际提出问题入手,使学生体会到物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9章第2节液体的压强教案新版新人教版20181114374液体的压强本堂课是对学生多次完整的探究课的再一次检测:要通过教师的积极引导,使学生逐步形成探究式思维;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经历探究过程;培养学生对实验数据分析处理能力;尊重科学,尊重事实,加强团体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
课题液体的压强课型授课人教学方式引导、讲授、实验探究、构建物理模型学习方式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目标] 知识技能1、掌握液体压强的特点;2、知道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及简单运用。
1、1、提出问题液体内部是否有压强存在?演示:1、向底部蒙有橡皮膜的玻璃管中注水,观察现象;2、向两侧开口的蒙有橡皮膜的玻璃管中注水,观察现象;3、向开三个不同深度的小孔的矿泉水瓶中注水,观察现象。
观察思考液体压强与什么因素有关?提问:对于液体的压强,大家想知道些什么?讨论思考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猜想假设合理猜测与假设由刚才的演示实验,引导学生提出猜想与假设学生提出猜想与假设培养猜测与假设的能力设计实验介绍实验器材1、一个两端开口的U型玻璃管,里面注有红色液体,一段开口通过橡皮管与探头相连,探头上蒙有橡皮膜。
2、在橡皮膜上放置一个砝码,仔细观察U型管液面的变化。
观察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学生讨论设计交流自己的实验方案培养学生科学探究、合作交流能力实验探究分组探究巡视指导进行实验,收集数据培养学生收集数据,分析问题的能力分析与论证收集数据把学生收集的数据展示出来分析归纳液体压强的特点活跃思维,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能力得出结归纳液体压强请同学们小组讨论,归纳液体压强的特点分组讨论归纳论的特点总结实验评估反思自己的猜想通过实验,你证实了哪些猜想,否定了哪些猜想?做出评估培养评估表达能力应用解释课前提出的两个问题指导学生把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能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思考讨论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提出问题:如何计算液体某深处的压强通过潜水员所穿的潜水服,引导学生提出“如何计算液体某处压强”这一问题,并引导学生分析,得出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