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下册 9.2《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166.50 KB
- 文档页数:5
《液体压强》教案〔精选12篇〕篇1:《液体压强》教案【教学目的】一、知识与技能知道液体内部和液体对容器底部有压强,理解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的事实,知道液体内部不同深度处压强的大小和方向。
2.体验和感悟游泳时身体受到水产生的压强。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和探究,鼓励学生参与探究并积极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关注周围现象的意识以及亲密联络实际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液体内部有压强以及液体压强的特点,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教学难点】猜测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及实验。
【教学用具】装满水的薄塑料袋,液体压强的演示装置、水槽、U形管压强计、水等。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播放视频:潜水艇,提出问题:问题:“的里雅斯特”号深潜器在探测马里亚纳海沟后出现了什么情况?〔整个外壳直径缩小了〕引出本节课的课题-----------液体的压强二、新课教学〔一〕引入探究课题1.出示一个装满水的薄塑料袋。
〔问题:发生了什么现象?〕2.将水倒入上端开口、下端扎有橡皮膜的玻璃圆桶内。
〔问题:发生了什么现象?〕3.将蒙有橡皮膜的容器浸入水中。
〔问题:发生了什么现象?〕学生经过小组讨论后得出结论:液体内部存在压强并且向各方向都有压强。
提问:同学已经知道了液体内部存在着压强,那么液体的压强与什么因素有关呢?〔二〕猜测:学生考虑:液体的压强与什么因素有关并根据实验现象提出篇2:《液体压强》教案一、设计意图压强的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因为其概念较为抽象,大局部学生在初二下学习时会感到困难,对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处理的不够好,不会灵敏应用固体压强、液体压强的特点来解决实际问题,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帮助学生建立起压强的知识体系、框架,认清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的不同之处,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中采用比照法和归纳法,师生讨论的方法等。
二、复习目的1. 正确理解压强,区分固体压强与液体压强的不同之处,知道固体压强等于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比值,液体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9.2液体的压强教案一、教学目标1.物理观念(1)知道液体压强的特点和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2)知道液体压强的公式、应用及传递;(3)学会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问题,培养学生学会探究问题的一般方法。
2.科学思维通过科学探究活动,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分析、概括、思维能力。
3.科学探究通过实践和探究,让学生感觉科学就在身边。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唯物主义观。
4.科学态度与责任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勇于发现乐于探究的学习习惯,以及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知道液体压强的特点教学难点: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三、教学分析1、在进行演示实验的过程中,时间浪费的有点多,而且有的实验现象不是特别明显,后面的同学看的不是很清楚。
2、在讲课的过程中语速控制不好,有些地方语速过快,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太短,所以有很多现象都是由老师来表述了,所以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被我扼杀在了摇篮里。
3.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出现的问题比较多,对于实验仪器的使用不规范,在实验之前还要对一些注意事项强调仔细。
在学生实验的过程中,老师要不停地巡视,及时发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一些错误操作,并解释纠正指导。
四、教学过程(一)新课讲解手压胸部时,感觉憋闷,因为手给胸部压力和压强了。
泡温泉或游泳时,当水齐胸后有什么感觉?为什么?那能否观察到水产生压强的现象呢?观察实验:模拟帕斯卡实验(1)观察到什么现象?是谁给气球的压强?(2)当手提高漏斗时,观察到气球怎样了?如果将漏斗提高到更高会怎样?这就是著名的帕斯卡裂桶实验。
图片展示:帕斯卡裂桶实验。
提出问题:为什么液体内部会有压强呢?首先观察矿泉水瓶中未装水时,橡皮膜的是什么样的?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提出问题:通过上面的实验,猜想液体内部压强的方向如何?压强大小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呢?说出你的理由。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9.2液体压强教案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实践情境引入,通过孩子们日常生活中熟悉的液体,让他们直观地感受液体压强的存在。
活动的目的是让孩子们了解液体压强的概念,知道液体压强与深度和液体密度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了解液体压强的概念,知道液体压强的大小与深度和液体密度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液体压强的概念,液体压强与深度、液体密度的关系。
难点:液体压强的测量方法,液体压强公式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液体压强计、水、盐、玻璃管、U型管等。
学具:记录表格、画笔、测量工具等。
五、活动过程:1. 实践情境引入:让每个孩子手上拿一个液体压强计,将液体压强计放入水中,观察U型管的液面高度变化。
然后,让孩子们将液体压强计分别放入盐水和清水中,再次观察U型管的液面高度变化。
2. 探索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让孩子们将液体压强计放入水中,逐渐加深液体压强计的深度,观察U型管的液面高度变化。
然后,让孩子们将液体压强计放入盐水和清水中,重复上述操作。
3. 探索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让孩子们将液体压强计放入不同密度的液体中,如盐水、糖水等,观察U型管的液面高度变化。
5. 课后实践:让孩子们回家后,观察家中的液体容器,如鱼缸、水壶等,尝试用所学知识解释液体压强的现象。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液体压强的概念,液体压强与深度、液体密度的关系。
难点:液体压强的测量方法,液体压强公式的应用。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孩子们通过实践情境引入,直观地感受到了液体压强的存在。
在探索液体压强与深度、液体密度的关系过程中,孩子们积极参与,动手实践,培养了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但也有部分孩子在液体压强公式的应用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练习。
拓展延伸:液体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潜水员潜水的深度限制、船舶的浮力原理等。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第9章第2节《液体压强》一、教学内容1. 液体的压强公式:p = ρgh2. 液体压强的特点: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液体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3. 液体压强的应用:潜水艇的浮沉原理、液压机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液体压强的概念,掌握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
2. 能够运用液体压强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液体压强公式的记忆和应用。
2. 理解液体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的原因。
3. 掌握液压机等应用液体压强原理的设备的工作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液体压强计、潜水艇模型、液压机模型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表格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液体压强计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液体压强计的示数随深度变化的关系。
2. 讲解液体压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液体压强是指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液体压强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深度有关,液体压强公式为p = ρgh。
3. 讲解液体压强的特点: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液体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4. 应用实例讲解:潜水艇的浮沉原理、液压机的工作原理等。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液体压强公式计算不同深度下的液体压强,并解释相关现象。
6. 实验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液体压强实验,填写实验报告表格。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液体压强2. 板书内容:液体压强的概念液体压强公式:p = ρgh液体压强的特点:随深度增加而增大,与液体密度有关液体压强的应用:潜水艇、液压机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计算不同深度下的液体压强,并解释相关现象。
分析潜水艇的浮沉原理。
解释液压机的工作原理。
2. 答案:液体压强计算结果:根据液体压强公式,分别计算不同深度下的液体压强,并解释相关现象。
潜水艇浮沉原理:潜水艇通过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浮沉,当潜水艇充满水时,自身重力减小,浮力不变,所以浮起来;当潜水艇排放水时,自身重力增大,浮力减小,所以沉下去。
新课讲授你们的猜想是真的吗?我们来验证一下。
演示实验1.将塑料瓶侧壁、底部扎几个小孔,将水注入瓶中,观察水喷射的情况演示实验2.将底部和侧壁套有橡皮膜的空塑料瓶竖直压入水中,观察橡皮膜的变化情况观察水喷射的情况,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分析表明:液体对容器侧壁、底部有压强液体受重力观察橡皮膜的变化情况描述观察到的现象橡皮膜向瓶内凹。
液体对容器侧壁、底部有压强液体有流动性通过对比实验,从不同的角度,使学生直观地认识“液体内部存在压强,而且是向各个方向的”并且进一步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液体受重力,具有流动性”环节1我们已经知道了“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那么液体内部的压强有什么特点呢?怎样去研究呢?猜想:水越多,受到的重力越大液体压强是否与液体质量有关呢?检验:取两只粗细不同、瓶嘴大小相同的塑料瓶去底,在平底嘴上扎橡皮膜,倒置,向瓶内注入等质量的水,观察橡皮膜向外凸起的情况。
环节2出示并介绍“液体压强计”液体压强计由可转动的探头(金属盒蒙上橡皮膜)、U形管(里面装有带颜色的液体,方便观测)、橡胶管组成。
当我用手按压探头上的橡皮膜时,橡皮膜发生形变,U形管左右两侧产生高度差,压强越大,高度差也大,它是根据什么来反映液体压强的大小呢?学生思考猜想回答:可见橡皮膜凸起程度不同细塑料瓶橡皮膜凸起的更大些。
结果表明:液体压强与液体质量无关,并分析液体压强可能与液体深度有关学生体验:把探头浸入水中,U形管也出现了高度差,小组讨论通过教师引导共同总结说明液体内部存在压强,高度差的大小反映了薄膜所受的压强的大小。
猜想液体压强的影响因素,并以实验法验证,培养学生科学探究态度。
在学生开始实验之前,认真介绍一种新的测量工具,为下一步的探究做好基础。
同时再一次强调“高度差”,让学生明确接下来的实验应该注意观察什么。
强调“液体压强的大小与受力面积无关,只与深度和密度有关”接下来,我们要用液体压强公式解决一个实际的问题出示幻灯片“蛟龙号的相关计算”例题蛟龙号潜水器在7 km深的海水中执行任务,请计算此时蛟龙号所受的液体压强为多大?(海水密度取ρ=1.0×103kg /m3,g取10 N/kg)请同学们说出大家的计算结果设想此时你恰好坐在蛟龙号里,看到深海里有一个非常美丽的海洋生物,你好想伸出一只手与它共舞,请你从液体压强或压力的角度计算说明这样可以吗?参考资料:一名普通芭蕾舞蹈演师生共同总结p=ρgh学生在学案上计算,并组内交流学生计算并通过计算体验7000米海深的压强和压力学生利用物理知识感受生活中的情境会用液体压强的公式,并能够切身的体会到“学习液体压强是有用的”通过情景计算,让学生再一次熟记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并通过情景感知“液体压强的大小”S h员一只脚尖着地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7×105Pa,一名一名普通中学生的体重约为500N,一只手的面积约为1×10-2m2。
1、八年级物理下册92液体的压强教案一等奖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八年级物理下册9.2液体的压强教案1(新人教版),欢迎阅读与收藏。
整体设计说明通过复习放在水平面上的固体的压强产生的原因,提出新问题:液体也受重力,在容器中的液体对容器底有没有压强呢?继而用实验来直观地观察液体产生的压强,再对液体的压强产生的原因及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展开讨论与探究,最后进行整理总结。
这样的安排使知识学习过程过渡自然,不是突兀地提出液体的压强,并能自然地了解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对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的实验探究,使学习过程成为在探究中学习的过程,既学到知识,又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协作精神。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压强在液体中的表现。
学生在生活中体验较少,已有的感性认识少,使得本节知识比较抽象,加上学习本节内容需要用到密度和重力的知识,对学生来说难度较大。
液体压强是固体压强知识的延深,并是浮力产生的原因,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因而要重视本节的教学。
教法建议探究、实验、分析讨论法。
学情分析学生已学习了固体压强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压强的因素,并具有密度知识,这为学习液体压强打好了基础。
在我们的生活中,能体验到液体压强的事件很少,就是游泳,由于水不会太深,也难以觉察到水的压强的存在,造就了液体的压强这一知识比较抽象。
教学过程中多用现象比较直观的实验,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就容易接受新的知识。
学法引导自学与互学总结归纳实验探究。
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及液体内部压强的方向。
(2)了解液体压强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知道计算液体压强的公式。
(3)认识液体压强的实际应用——连通器,了解生活和生产中的连通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串联、并联电路电压的关系,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领会科学研究的方法。
教案:人教版8下物理 9.2液体的压强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二节“液体的压强”。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液体的压强概念、液体压强的特点、液体压强的计算以及液体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液体压强的概念,掌握液体压强的特点;2. 能够运用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计算液体内部的压强;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液体的压强概念及计算;2. 液体压强的特点;3. 液体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液体压强计、实验器材;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液体压强计进行实验,观察液体内部的压强变化,引发学生对液体压强的兴趣。
2. 液体的压强概念:讲解液体压强的定义,即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有关。
3. 液体压强的特点:讲解液体压强的特点,包括液体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有关等。
4. 液体压强的计算:介绍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p=ρgh,讲解公式的含义和应用。
5. 液体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举例说明液体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船的浮力、水坝的设计等。
6. 例题讲解:出示液体压强计算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7. 随堂练习:布置液体压强计算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8. 实验操作:安排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深度液体的压强,填写实验报告单。
六、板书设计1. 液体压强的概念;2. 液体压强的特点;3. 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p=ρgh;4. 液体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液体压强计算题:计算一个液体柱在不同深度时的压强;2. 生活应用题:分析船的浮力原理,解释为什么船能浮在水面上。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检查学生对液体压强的理解和掌握程度;2. 对学生进行拓展延伸,引导他们思考液体压强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石油开采、潜水等。
教案: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9.2液体的压强一、教学内容1. 液体的压强概念:液体受到重力,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 液体压强的特点: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与深度有关,越深处压强越大。
3. 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p = ρgh,其中p表示压强,ρ表示液体密度,g表示重力加速度,h表示液体深度。
4. 液体压强的应用实例:水坝、潜水艇、液压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液体压强的概念,掌握液体压强的特点和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2. 教学重点:液体压强的特点和计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包括水、容器、压强计等)。
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解水坝的设计原理,让学生了解液体压强的实际应用。
2. 概念讲解:介绍液体压强的概念,解释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3. 特点讲解:分析液体压强的特点,通过实验演示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
4. 计算方法讲解:教授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p = ρgh,并进行例题讲解。
5. 应用实例讲解:介绍液体压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潜水艇、液压等。
6. 随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计算液体压强。
六、板书设计1. 液体的压强2. 内容:a. 液体压强的概念b. 液体压强的特点c. 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p = ρghd. 液体压强的应用实例七、作业设计1. 题目一:计算一个深度为5米的液体压强。
答案:p = ρgh = 1.0 × 10^3 kg/m^3 × 9.8 N/kg × 5 m = 4.9 × 10^4 Pa2. 题目二:解释潜水艇是如何通过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上浮和下潜的。
《液体的压强》
教
学
分
析
教
学
目
标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通过探究实验掌握液体压强的特点,并能用液体
压强的特点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
学
难
点
液体内部压强只与液体密度和深度有关,
对于同种液体只与液体深度有关,可以从两
个方面入手.
(l)通过实验,使学生对这一问题建立深刻的感性认
识.(2)通过理论上的分析,从公式中可以
分析出P只与和h有关,这方面的分析、认识可
以在今后的学习中逐步加深.
学情分析
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验,认识液体压强的特点.液体由于受重力作用而对容器底部有压强;由于能流动而对容器侧壁有压强,学生是容易理解的.教材在通过课本中的演示说明现象之后,把重点放在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上.采用让学生自己做实验,得出结论的办法,以加深印象和培养通过实验研究问题的能力.
学生实验中要用U形管压强计测量液体的压强,所以教材中先用图简单说明了它的原理.然后让学生分组实验,分别研究清水和盐水压强的特点和规律.先观察在液体内部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再观察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最后观察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变化情况.实验中液体压强的大小是通过压强计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来表示的.这个实验只能定性地得出液体压强跟深度的关系和跟密度的关系.
教学器材一只两端开口、侧壁开口的玻璃管、橡皮管、压强计、铁架台、玻璃圆筒(2个)、水、盐水、可口可乐瓶等
设计思教学主线设计液体对容器的底部和侧壁的压强学生分组实验研究液体内部压强特点液体压强的大小液体压强的应
用―――连通器
想教学媒体设计电脑多媒体投影设备的使用,设计为从学生自己感受入手,提出问题,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观察、分析、归纳、总结,最后上升为理论认识,
得出液体内部压强特点,变抽象为具体,化枯躁为生动。
教学过程
老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说明和媒体运用
1、液体对容器的底部和侧壁的压强
演示实验1:
观察实验装置没注入
水前后橡皮膜的变化情况
观察现象,分析现象
橡皮膜向下凸起,说明水对
容器底部有压强,随着水的
深度增加,橡皮膜凸出的程
度越来越大,说明水对容器
底部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
增大.
通过直观的实验
现象使学生感知
液体压强的存在
和基本特点
演示实验2:
取侧壁有三个开口的容
器,在开口处扎上橡皮膜,
向容器中注入水,观察橡皮
膜凸起的程度,请同学回答
看到的现象及说明的问题
水对侧壁也有压强,水越深
压强就越大.
结论:水对容器的底部和侧
壁都有压强,压强随深度的
增加而增大.
2.学生分组实验研究液体内部压强特点
(1)设问:液体对
容器底部和侧壁有压
强,液体内部有没有压
强?
(2)介绍压强计:介绍时,用手指轻轻按一按侧壁(不宜重接,避免U形管中的水冒出管口),请同学们观察压强计U形管中两管液面出现的高度差,力稍大点,两管液面的高度差也增大,表明:U形管两管液面的高度差越大,橡皮膜表面受到的压强也越大.教师示范.实验后得出结论:液体内部
是有压强的.
通过探究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
特点
(3)讲述实验目
的:探究液体内部是否
有压强?让学生把橡皮
膜放入液体中,看看在
各个方向,各个深度是
否会有压强?
学生思考:1.人们在
游泳池里从浅水区走向
深水区,当水深逐渐没
及胸部时会有什么感
觉?为什么?
液体内部的压强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学生猜想:液体内部的压强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教师讲述:这么多步骤在实验前应该设计一些科学的表格来记录实验数据.先让学生自行设计,投影设计合理的表格,表扬做得好的学生,并展示事先准备好的表格给没有能设计的学生参考.
学生进行实验
为了节省时间,一部份
同学用水做,另一部分同学
用盐水
突出中学重要的物理方法:
控制变量法
本设计的原因和目的:(1)
课堂时间有限(2)可加强学生
间的交流与合作
学生分组讨论并实验.实验中,教师注意指导、检查,着重检查橡皮膜所朝的方向、记录数据和U形管两管液面的高度差,以免得出错误的结论
实验完后,请同学们对实验所记录的数据进行分析,液体内部压强有什么规律?分别请用水和盐水做实验的一组同学展示自己的实验记录,并归纳自己从实验中得出液体内部的压强规律.
教师表扬同学们认真做实验的情况,鼓励同学们对问题的研究精神,然后教师再把刚才讨论所得的结论简述一遍,分别把各点结论进行板书.结论:液体内部的压强特点
a.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b.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c.同一深度,不同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3.液体压强的大小
引导学生推导出液体的
压强公式P=ρgh
4.液体压强的应用―――连通器
演示实验3
观察连通器有什么特
点?并回答以下问题:
什么叫连通器?连通器
有什么特点
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
为什么连通器上各容器
中的水面高度总是相同
的?
学生思考、讨论
5、小结和作业布置
教
学
监
控
教
学
反
思
课堂检测题:
1、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液体压强的特点:液体对容器的________和_______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在同一深度,各个方向的液体压强_______;深度增加,液体压强_______;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______。
3、如图所示:容器中装入某种液体,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为3×103
帕,则:该液体密度是多大?容器底受到的压力是多大?(g=10牛/
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