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太阳》------说明方法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18.50 KB
- 文档页数:3
《太阳》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了解太阳的特点及作用,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2.学习阅读说明文,认识本文说明事物的方法。
3.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一段。
课前准备:1.制作能够直观反映太阳特点的课件。
2.搜集与太阳、月亮有关的图文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激发阅读兴趣1.鼓励学生展示收集的资料,与同学互相交流,教师观察发现学生对太阳的了解程度。
2.从学生展示资料中的新奇点、趣味点入手,或教师讲述《后羿射日》的神话故事,让学生想一想:太阳能不能用箭射下来?为什么?太阳离我们有多远,有多大,有多热?使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
二、初读感知1.自读课文,把生字新词画出来,并练习读正确。
注意“氏”读sh i,不读s i 兽”读sh o u,不读s o u 殖”读zh i,不读z i ;“蔬”读sh u,不读s u ;“较”读ji a o,不读ji ao。
2.出示含有生字的词语,指名让学生当小老师,带领大家读。
3.小组练读课文。
小组商议读的形式,可以齐读、轮读,在组内互相正音。
4.各小组轮流朗读课文,看哪一组读得正确、流利。
可以小组齐读、接读,或派代表朗读,读后进行评议。
5.默读思考:读懂了什么?三、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1.学生默读课文。
思考:a.太阳有哪些特点,课文哪些自然段是讲太阳特点的? b.太阳和地球有哪些关系,课文哪些自然段是讲太阳和地球关系的?2.教师总结:这篇课文就是围绕太阳的特点和太阳与地球关系非常密切这两个方面来写的四、学习写太阳特点的部分,领悟表达方法1.创设情境,激发自主学习愿望:同学们,现在我就是太阳公公,知道大家都想了解我。
我呀,离你们很远、很远,我的身体很大、很大,我的温度特别高。
现在,你们对我了解清楚了吗?2.现在请同学们自由读第1〜3自然段,看看课文是怎样把太阳的这些特点写清楚、写明白的,然后选一个你最感兴趣的特点认真阅读。
3.合作学习。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愿结组,讨论课文是怎样把太阳的特点写清楚、写具体的。
太阳教学目标1.运用“一边读,一边想”的方法,读懂每个自然段,从而理解课文内容。
初步了解太阳的特点,太阳和人类的密切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2.学习本课生字词。
初步体会数字说明和比较说明的作用和方法。
学会使用“如果……就……”造句。
3.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运用“一边读,一边想”的阅读方法,读懂课文,了解太阳和人类的密切关系。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去了解太阳。
二、学生自由读课文,通过查字典,读解生字词,并把不理解的词语划下来,再指名按段读课文,检查初读课文的情况,并纠正读音1.读准本课生字读音,特别注意翘舌音:氏、兽、殖、蔬;平舌音:存的发音。
2.防止读错以下多音字读音:传chuán(传说、传递)都dōu(都有、都是)zhuàn(自传、水浒传)dū(首都、都市)差chà(差不多)漂piào(漂亮)chā(差错、差数)piāo(漂浮)chāi(出差)3.正字:(1)“抵”字的右半部分下面有一点,“氏”的下面没有一点,要强调记忆。
(2)“繁”字结构比较复杂,要引导学生分析记忆,注意下面部分不是一个“系”。
(3)“殖”字的右半部“直”中间不要少一横。
(4)“蔬”字下面的笔画要让学生注意,不要少一点。
(三)按自然段轻声读课文,出示以下句子:1.太阳离我们一亿五千万公里远。
2.太阳大的很,一百三十万个地球才能抵的上一个太阳。
3.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
4.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就不会有植物,也不会有动物。
5.有了太阳才有云、雨、雪。
6.有了太阳才有风。
7.太阳光有杀菌能力。
8.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的世界。
(四)引导学生发现以上句子与段落之间的关系,这是每个段的中心第二课时(一)学习第1自然段:1.指名读第1自然段。
2.指出课文引用了后羿(上古夏代有个穷国的君主,善于社射箭)射日的传说做开头,后羿射日的传说是真实可信的吗?(不可信,这是神话传说。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太阳》教学设计(精选6篇)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太阳》教学设计(精选6篇)1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初步认识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激发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2、进行说话、写话训练。
3、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初步认识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教学难点:说话、写话训练。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复习旧知。
1、早晨,当太阳从东方升起,把金灿灿的阳光洒向大地,你可曾想过是谁给我们带来这可爱的世界?2、板书题目。
3、回忆课文1至3自然段介绍了太阳的哪几方面的特点?4、4至8自然段又向我们介绍了什么?二、了解密切关系1、默读4至8自然段边读边画出写太阳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句子。
2、学生汇报,师板书,相机出示课件太阳与动物、植物的关系(边播放课件边介绍煤炭的形成)与气象的关系与防治疾病的关系太阳与人类关系密切,出示: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就不会有动物。
填空:如果,就。
3、地球上的光明和温暖都是太阳送来的,如果没有太阳会怎样?(用一句话说)出示: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指导朗读因为有了太阳,小草发芽,树木吐绿,鲜花竞相开放,所以。
因为有了太阳,小猴子在树上跳来跳去,长颈鹿在草地上散步,所以。
因为有了太阳,白云在天空赛跑,风儿在追逐嬉戏,我们在课堂上谢谢,所以。
(引导复踏式读)4、太阳把光和热洒向人间,对我们这么重要,让我们来赞美太阳吧!(学生说)5、写话训练太阳照着你,太阳照着我,太阳是我们大家的,出示写话练习。
学生自己完成,师巡视指导。
指名读评价三、写字1、出示会写的字,指名读,齐读。
2、师范写:繁蔬抵3、学生练习写。
四、背诵课文最后一段。
五、总结:人们说太阳光辉灿烂,不仅指它的光彩夺目,还有它的无私奉献精神,让我们也做一个小太阳,把光和热洒向每个人。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太阳》教学设计(精选6篇)2【教学目标】1、认识太阳的远、大、热,知道太阳与人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研究天体的热情。
《太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客观认识太阳,了解太阳的三大特点。
2.初步学习一些常用的说明方法。
教学重点:
学习一些常用的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
说明方法的正确运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看,谁来了?我们的老朋友太阳来了。
你了解这位老朋友吗?说一说。
老师知道一个关于太阳的传说《后羿射日》。
你知道吗?不知道的同学可以打开21课读第一自然段来了解。
二、学习交流:
宇宙中的太阳是这样的:
1.太阳离地球远。
找出带有数量词的句子读一读,知道运用“列数字”
的方法来介绍太阳离地球远这个特点的。
2.太阳比地球大。
“130万个地球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
”通过我们比较熟悉的地球和太阳做了比较,让学生心里有了太阳很大的概念。
3.太阳很热!
“太阳是个大火球。
”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来让学生整体感知太阳的样子。
通过太阳表面温度和中心温度的对比,通过作比较的方法,突出太阳整体温度高。
用“钢铁碰到太阳会变成汽。
”这个事例告诉学生,钢铁这种很硬的材质碰到太阳会变成汽来证明太阳的温度高。
三、小结:
你学到了哪些说明方法?太阳有哪几个特点?运用多
种说明方法介绍一下你自己最爱的玩具。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太阳》教案设计理念随着网络技术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教育教学领域,自然也给语文教学改革带来机遇,为信息时代的学生培养自主性学习、协作性学习、探索性学习提供了广阔时空。
基于网络容量大、信息丰富、激发学习兴趣等优势。
将“以人为本,发展学生的主体性” 的教学理念贯穿整个教学环节,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让学生适时参与互动,实行自主学习。
叶圣陶先生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借以训练学生的语言水平。
” 在教学中我始终以发展学生语言为主线,通过读读、画画、查查、说说等环节地训练实行有效性语文学习。
使学生在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中乐学、想学。
根据新课标理念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将制定以下几点教学目标:1通过自主探究学习,了解太阳的一些基本知识,在读中理解课文是怎样把太阳的特点写清楚的,同时了解到列数字、作比较等写作方法。
2 结合网上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水平和团结协作、收集处理信息的水平。
3初步理解太阳和人类的关系,激发对自然科学的兴趣,体验网上学习与交流的乐趣。
太阳的东升西落是我们日常生活的一种现象,但是太阳可见而又无法触摸到,无法用肉眼观察。
针对这个特点及学生对太阳的兴趣,我将了解太阳的知识和特点确定为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
教学流程一、情景导入。
师用写一个”日”的象形字,让学生说出最早这个字指的是什么?(师相机板书:太阳。
)师:你最想知道太阳的哪些方面?通过学生课前自学课文,课外知识的积累,你能说说相关太阳吗?(交流已有知识)【以学生为主体,联系学生的先前知识,形成对当前信息的渴求。
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的课堂,语言的训练也渗透其中。
】师:同学们对太阳的了解还真很多,关于太阳还有很多有趣的知识,更科学的解释,你想了解吗?让我们一起走进神秘的宇宙去探索太阳吧。
(点击太阳的主页封面和文本)【通过语言和壮观的图片导入对课文的学习,激发学生的探究与学习的欲望】二、整体感知课文。
师让学生准确、流利地读课文,问:看看通过阅读你能读懂什么?1.学生自由读课文。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公开课《太阳》优秀教案2份教案一:《太阳》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1.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句子中。
1.3理解太阳的特点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观察图片,激发学习兴趣。
2.2运用讨论、提问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3.2增强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太阳的特点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教学难点:太阳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展示太阳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1.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太阳的已有认知。
2.朗读课文2.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太阳的伟大。
2.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学习生字词3.1教师出示生字词,引导学生认读并组内交流。
3.2学生上台展示生字词的学习成果。
4.理解课文内容4.1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
4.2学生分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5.研讨太阳的特点5.2学生举例说明太阳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6.小结与作业6.2布置作业:以“太阳”为主题,写一篇短文。
教案二:《太阳》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1.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句子中。
1.3理解太阳的特点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观察图片,激发学习兴趣。
2.2运用讨论、提问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3.2增强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太阳的特点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教学难点:太阳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展示太阳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1.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太阳的已有认知。
《太阳》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会认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16个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太阳的有关知识,初步认识太阳和人类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4、初步认识说明文,学习说明事物的一些方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学生自由读课文,通过查宇典理解生字词,并把其他不理解的词语画出来。
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
检查初读课文情况,并纠正读音。
1、读准本课生字读音。
2、防止读错以下多音字。
传chuán(传说、传递)zhuàn(自传、水浒传)都dōu(都是、全都)dū(首都、都市)差chà(差不多)chā(差数、差错)chāi(出差)二、思考解答:这是一篇什么体裁的课文?这是一篇写太阳(属天体)的说明文。
学习这一课,除了要了解有关太阳的知识外,还要学习有关介绍太阳知识的语言和说明方法。
三、按自然段轻声读课文,画出每个自然段的中心句,明确每一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1、太阳离我们约有1.5亿公里远。
2、太阳大得很,130万个地球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
3、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
4、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就不会有植物,也不会有动物。
5、有了太阳才有云、雨、雪。
6、有了太阳才有风。
7、太阳光有杀菌的能力。
(或:利用太阳光预防和治疗疾病。
)8、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或:地球上的光明和温暖,都是太阳送来的。
)四、引导学生用归并自然段的方法,划分出两个结构段。
第1~3自然段为第一段:太阳离我们很远,它很大,很热。
第4~8自然段为第二段:太阳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
提醒学生:第一段写太阳的特点,第二段写太阳和人类的关系。
第二段开头的一句话即第4自然段开头的一句话,既是两个结构段之间的过渡,也是第二段的总括。
五、巩固练习。
六、作业。
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自然段之间和结构段之间要掌握适当的停顿。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太阳》精品教案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句话中用了哪些数字来说明太阳离我们有多远?这种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列数字可以让我们更直观地了解一个事物的大小、距离等,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二)研读太阳炽热的特点: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写太阳热的语句来,用铅笔轻轻划下来。
2、班上交流,指名读,教师给予阅读能力评价太阳表面的温度非常高,有5500摄氏度,比钢铁还热。
)3、指导朗读:谁能把太阳炽热的感觉读出来?品味朗读:男生读女生读小组读这一环节中主要是通过学生的自主朗读,找到语感,体会出太阳炽热主要是通过数字和比较来表达出来的。
同时在此处指导朗读可以达到一点带面的效果,为下边的朗读打下基础。
】4、通过比较体会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出示句子:“太阳的温度比钢铁还要热,你们知道钢铁有多热吗?”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句话中用了什么来说明太阳的炽热程度?这种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作比较可以让我们更清楚地了解一个事物的特点,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四、整体朗读,感悟自然之美。
1、教师带读全文。
2、班上齐读,掌握朗读技巧。
3、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感受太阳的不同特点。
4、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感悟自然之美。
五、课后作业1、认真读课文,做好生字卡片。
2、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3、在家观察太阳,感受太阳的温暖和光辉。
今天我们要研究的是太阳。
首先,我们来看太阳的特点。
除了离我们很远,太阳还有什么特点呢?我们可以通过列数字的方式来说明它的大小。
太阳的大小相当于130万个地球的大小,这样一来,我们就能更加具体地理解太阳的巨大。
同时,作者还用了比较的方式来说明太阳的大小,这也是一种很好的说明方法。
接下来,我们要研读太阳离我们热的特点。
太阳除了远大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就是它非常热。
我们可以通过阅读相关句子来理解这一点。
同时,我们也可以联系生活实际来更好地理解“热”的含义。
在自由阅读之后,我们可以进行小组合作探究研究,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太阳与我们人类的关系。
教案名称:《太阳》一、教学目标1. 能听懂、认读课文的生字;2. 能够理解课文主要内容;3. 能够通过课文内容感受到太阳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能理解课文内容;2. 难点:能够通过课文内容感受到太阳的重要性。
三、教学准备1. 课文《太阳》的教材;2. PPT或者图片资料,用于辅助教学;3. 课堂道具:太阳模型、太阳眼镜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太阳升起的视瓶,让学生观看太阳升起的画面,并引导学生讨论太阳对人类和万物的重要性。
2. 学习课文(15分钟):(1)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重点讲解生字、词语的意思;(2)通过图片或实物,让学生感受太阳的强大光芒和温暖;(3)通过问答的形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 听录音,朗读课文(10分钟):让学生听录音,朗读课文,并纠正发音错误。
4. 感悟太阳的重要性(15分钟):(1)教师与学生讨论太阳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2)通过课文的内容,让学生理解太阳对人类、动植物的重要性。
5. 小组讨论,展示成果(10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太阳的重要性,并制作小展板进行展示。
6. 复习课文,谈谈自己的想法(5分钟):让学生围绕太阳的重要性,谈谈自己的看法和感悟。
五、板书设计1. 主题:太阳的重要性2. 生字、词语的意思3. 太阳对于人类和万物的重要性六、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习题;2. 用一句话描述太阳的重要性。
七、教学反思1. 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能够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3. 下一节课需要更多的互动,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太阳的重要性。
这节课主要围绕太阳的重要性展开教学,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对太阳有更深刻的认识,增强了学生对太阳的重要性的认识。
接下来的课堂教学需要更多的互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发现和思考来更深刻地理解太阳的重要性。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太阳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太阳》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理解太阳的特征及其对地球的重要作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认识到保护环境、珍惜自然资源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本课主要学习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太阳》一文,课文介绍了太阳的基本特征(如远、大、热),以及太阳对于地球上生命和气候的重要影响。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展示太阳的相关图片和视频,制作生字卡片,准备相关科学实验材料(如温度计、镜子等)。
2.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找关于太阳的基本知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太阳升起的视频,引发学生对太阳的好奇和兴趣,导入课题。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找出描述太阳特点的关键句,并尝试解释其含义。
3. 合作探究:小组内交流分享自己找到的信息,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太阳的“远”、“大”、“热”等特点,以及太阳如何影响地球的生命和气候。
4. 实践活动:利用实验道具模拟太阳光照射地球的过程,直观感受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5. 总结归纳:全班共同总结太阳的特点和作用,强化对课文主题的理解。
五、教学延伸: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查阅更多关于太阳系的知识,了解太阳在宇宙中的位置及其它行星与太阳的关系。
同时,鼓励学生思考并讨论如何合理利用太阳能资源,倡导环保理念。
六、教学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太阳对于我们生活的重要性,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未知的热情。
七、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书面作业评价: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和课后作业完成质量,看是否达到理解课文、掌握知识点的目标。
3. 知识应用评价:通过口头问答或小测验的方式,检测学生对太阳特点及作用的理解和记忆程度。
《太阳》的说明方法及说明技巧三年级语文教案【《太阳》的说明方法】写说明文必须根据说明对象的具体情况,恰当地运用说明方法。
说明的方法多种多样。
在一篇说明文中,运用的说明方法往往是多种,而不只是一种。
《太阳》一文,就是这样。
1、数字说明:例如:“太阳离我们有1.5亿公里远。
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____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
”这些具体的数字,说明了太阳离我们很远这一特点。
2、比较说明:例如:“我们看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上它大得很,130万个地球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
”拿地球跟太阳作比较,突出地说明了太阳的体积之大这一特点。
3、比喻说明:例如:“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
”这一比喻,把太阳的形状及会发光发热的特点生动地反映出来了。
4、假设说明:例如:“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将到处是黑暗,到处是寒冷,没有风霜雨露,没有草木野兽,自然也不会有人。
”这就强调了太阳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
作者在介绍太阳的特点及其与人类的关系时,运用了上述数字、比较、比喻、假设等说明方法,把太阳远、大、热三个方面的特点及其与人类的密切关系等方面的知识,说得既通俗又具体,具有很强的说服力,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平时的习作中,同学们若能恰当地选用说明方法,也能够写出生动的说明文。
【《太阳》的说明技巧】《太阳》是一篇常识性说明文,它介绍了太阳的特点,讲述了太阳和地球及人类的关系。
在介绍太阳的特点时,作者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使课文内容显得丰富多彩,通俗易懂。
●一、说明趣味化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写太阳“远”的特点,作者先用有关太阳的传说开头,使文章生动有趣,引人入胜;接着指出太阳离我们有三万万里远,为了说明“三万万里究竟有多远,”作者进一步运用了两个大胆新奇的假设,一是步行到太阳上去需要三千五百年,二是坐飞机到太阳上去需要二十几年,这样既给人留下了比较清楚的印象,又使人读来兴味盎然。
●二、说明具体化课文第一自然段写太阳“大”的特点,太阳到底有多大,作者都没有运用抽象的数字说明,而是拿地球和太阳相比,指出“一百三十万个地球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我们对地球之大多少有些认识,太阳相当于一百三十万个地球那么大,太阳之大就可想而知了。
《太阳》教学设计
金晖小学 53班王丽丽
知识与能力: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也个自然段。
过程与方法: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太阳的有关知识,初步认识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激发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
3、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体会说明事物的一些方法。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太阳的有关知识,初步认识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激发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2、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体会说明事物的一些方法。
课前准备:
搜集有关太阳的知识。
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再读课文,细读品味
1、出示自渎要求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1---3自然段,思考作者写了太阳的几个特点?分别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2、学生自主学习后指名汇报
远:其实,太阳离我们有1.5亿公里远。
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3500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列数字、举例子)
大:我们看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上它大得很,130万个地球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
(作比较、;列数字)热:太阳是个大火球。
太阳温度很高,表面温度有6000摄氏度,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汽;中心温度估计是表面温度的3000倍。
(列数字、打比方)
3、汇总表格出现
【这样教学丰富了课文内容又紧扣课文,强化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拓展练习。
运用适当的说明方法,将句子补充完整
列数字:这棵树真高,()。
作比较:这棵树真高,()。
打比方:这棵树真大,()。
举例子:这棵树真大,()。
四、创意作业
★继续搜集有关太阳的资料和图片,我们还将在口语交际课上继续交流和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