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运动的快慢
- 格式:pptx
- 大小:1.12 MB
- 文档页数:18
机械运动(运动快慢、测量平均速度)模块一速度一、知识点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1)在相同时间内,比较物体运动的路程,运动路程长的物体运动得快(2)在物体运动相同路程的情况下,比较它们所花费的时间,所用时间短的物体运动得快2.速度:(1)定义:在物理学中,把路程和时间之比称为速度(2)物理意义:用来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3)计算方法:①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②公式:v=St,其中S表示路程,单位是m;t表示时间,单位是s;v表示速度,单位是m/s(4)单位:基本单位是m/s,交通运输中速度的单位常用km/h;换算关系是1m/s=3.6km/h。
(5)速度公式的两个变形:S=vt;t=S t二、例题精讲【例1】★★54km/h=m/s20m/s=km/h【测试题】一辆行驶速度为75km/h的汽车与一行驶速度为28 m/s的火车,到底谁更快呢?【例2】★沂河某大桥全长约1.7km,晓军骑摩托车以10m/s的速度匀速通过此桥,需s,以摩托车为参照物,晓军是的.【测试题】1.下列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成语中,与物理学描述运动快慢的方法相近的是() A.一日千里B.大步流星C.风驰电掣D.迅雷不及掩耳2.一列长200m的火车,以72 km/h的速度匀速进入长为2km的隧洞,火车完全在洞中的时间是s,火车上乘客看见洞中的路灯在后退,乘客是以为参照物.【例3】★★已知光的传播速度是3×108 m/s ,从地球向月球发出一束激光信号,经过约2.54秒收到了从月球反射回来的信号,则月球到地球的距离约( )A .3.81×108mB . 7.62×108mC . 2.6×108mD .8×108m 考点: 速度公式及其应用.解析: 已知光速为:v =3×108m/s ,激光信号在地球向和月球间往返所用的时间为:t =2.54s ,激光信号通过的路程为:S =vt =3×108 m/s×2.54s =7.62×108m ,故月球到地球间的距离为:2s =87.62102×m =3.81×108m . 答案: A【测试题】1. 一列队伍长50m ,跑步速度是2.5m/s ,队伍全部通过一长100m 的涵洞,需要的时间是( )A .60sB . 50sC . 40sD .20s考点: 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 队伍过涵洞经过的距离为S =S 队+S 洞=50m+100m=150m ,需要的时间t =s v =150m 2.5m/s=60s . 答案: A2.如图为高速摄像机拍摄的子弹穿过柿子的照片.若子弹的平均速度是900m/s ,则子弹穿过柿子的时间大约为( )A .0.1minB . 0.1sC . 0.1msD .0.1us考点: 速度公式及其应用.解析: 柿子的直径约为9cm=0.09m ,∵v =s t, ∴子弹穿过柿子的时间t =s v =0.09m 900m/s=1×10﹣4s=0.1ms 答案: C【拓展题】PQ两点相距3.6米,甲、乙两小车同时由P点向Q点沿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图所示三条线中的两条,两车先后经过PQ间中点的时间间隔大于2秒,则到达Q点的时间间隔()A.一定为5秒B.可能为3秒C.不可能大于8秒D.可能小于6秒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解析:由图可知,两小车都是做匀速直线运动.最上方的直线可知,车出发后到达PQ中点(图中对应1.8米处)的时间是3秒;中间那条直线可知,车出发后到达PQ中点(图中对应1.8米处)的时间是4.5秒;最下方的直线可知,车出发后到达PQ中点(图中对应1.8米处)的时间是7.2秒;速度是1.5m6s=0.25 m/s.显然,按照题目意思“两车先后经过PQ间中点的时间间隔大于2秒”,可确定有两种可能:可能一:两车对应图中的最上方与最下方直线;可能二:两车对应图中的中间与最下方直线.不管是哪种情况,两车到达Q点所用时间的差必等于到达PQ中点所用时间的差的二倍.对可能一:两车到达Q点的时间间隔(所用时间的差)是2×(7.2s﹣3s)=8.4s对可能二:两车到达Q点的时间间隔(所用时间的差)是2×(7.2s﹣4.5s)=5.4s.答案:D模块二平均速度一、知识点1.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运动:(1)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运动的快慢】
【研究项目】【平均速度】
【探究过程】
根据下图的列车时刻表,计算列车从襄樊到丹江运行的平均速度,以及从朱坡到老河口运行的平均速度。
【速度的测量】在公路旁每隔1Km就立着一个里程碑,利用里程
碑如何估测自行车的速度。
【速度的测量】地面上立着一根杆子,在阳光下测量杆顶的影移
动的速度。
在这项活动中,除了速度的测量方法外,你还
学到了哪些新的知识?发现了几个新的问题?
【速度的计算】一艘潜艇静止在水面下,当潜艇发现正前方5Km
处有一艘航空母舰正以30Km/h的速度向潜艇驶来时,马
上向航空母舰发射了一枚速度为110Km/h的鱼雷,多长时
间后鱼雷可能命中航母?。
第一章机械运动第3节运动的快慢1.速度意义:速度是表示__________的物理量。
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我们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法:第一种是比较两个物体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的时间,时间越短,速度越_____;第二种是比较两个物体在相同的时间内所通过的路程,路程越长,速度越_____。
定义:在物理学中,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公式:v=_____国际单位制中的主单位:m/s;交通运输中的常用单位:______2.匀速直线运动如果物体沿直线运动,并且速度大小保持不变,我们称这种运动为匀速直线运动。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其特点是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通过路程都_______。
3.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平均速度用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
公式:v=st总总。
物体运动快慢大大stkm/h 相等一、速度的单位换算常用速度的单位换算:1 km/h=1 000 m/3 600 s=13.6m/s,1 m/s=3.6 km/h。
学-科/网【例题1】完成下列单位的换算:(1)8 nm=_______m;(2)0.5 h=______s;(3)15 m/s=______km/h。
参考答案:(1)8×10–9(2)1 800 (3)54试题解析:在长度的测量中,1 nm=10–9 m,所以8 nm=8×10–9 m;1 h=3 600 s,所以0.5 h=1 800 s;在速度的单位中1 m/s=3.6 km/h,所以15 m/s=54 km/h。
二、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一是控制路程相等比较时间,所用时间少的运动得快;二是控制时间相等比较路程,路程长的运动得快。
这里运用了控制变量法。
【例题2】如图是“龟兔赛跑”的情形,在比赛开始后,“观众”通过相同时间比较路程,认为跑在前面的兔子运动快;由于兔子麻痹轻敌,中途睡了一觉,“裁判员”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判定最先到达终点的乌龟运动快。
2024新课标初中升高中衔接-物理:第三节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一、速度1.定义:位移与发生这个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2.定义式:v=ΔxΔt,其中Δx是位移,不是路程.3.矢量性:速度是矢量,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二、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1.平均速度:公式v=ΔxΔt,表示的是物体在时间间隔Δt内的平均快慢程度,称为平均速度.平均速度只能粗略地描述运动的快慢.2.瞬时速度:运动.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它可以精确地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瞬时速度的方向就是该时刻物体运动的方向.瞬时速度的大小通常叫做速率.3.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瞬时速度保持不变的运动例题1.(加速度)关于速度的定义式v=ΔxΔt,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v与运动的位移Δx成正比,与运动时间Δt成反比B.速度v的大小与运动的位移Δx和时间Δt都无关C.此速度定义式适用于任何运动D.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及方向的物理量【参考答案】BCD【试题解析】v=ΔxΔt是计算速度的公式,适用于任何运动,C对;此式只说明速度可用位移Δx除以时间Δt来获得,并不是说v与Δx成正比,与Δt成反比,A错,B对;速度的大小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方向表示物体的运动方向,D对.例题2.(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小蒙骑自行车由静止沿直线运动,他在第1 s内、第2 s内、第3 s内、第4 s内通过的位移分别为1 m 、2 m 、3 m 、4 m ,则( )A .他4 s 末的瞬时速度为4 m/sB .他第2 s 内的平均速度为1.5 m/sC .他4 s 内的平均速度为2.5 m/sD .他1 s 末的速度为1 m/s 【参考答案】C【试题解析】自行车速度是逐渐增大的,无法确定它的瞬时速度,只能求出平均速度,第2 s 内平均速度为2 m/s ;4 s 内的平均速度s m s m v /5.2/44321=+++= 例题3.下列关于瞬时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瞬时速度可以精确地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但不能反映物体运动的方向B .瞬时速度等于运动的物体在一段非常短的时间内的平均速度C .瞬时速度的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同D .某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瞬时速度都为零,则该物体在这段时间内静止【参考答案】BD【试题解析】瞬时速度是为了精确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和方向而引入的物理量,所以A 选项错.平均速度在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时较粗略,但平均速度中所对应的时间Δt 越小,越能精确地描述物体在那一时刻附近的运动快慢,所以选项B 对.平均速度的方向与物体的位移方向相同,而瞬时速度是与某时刻相对应的物理量,不能说明它与一段时间内位移方向间的关系,所以C 选项错.例题4.一物体以v 1=4 m/s 的速度向东运动了5 s 后到达A 点,在A 点停了5 s 后又以v 2=6 m/s 的速度沿原路返回,运动了5 s 后到达B 点,求物体在全程的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 【参考答案】平均速度的大小为23 m/s ,方向水平向西 平均速率为103m/s 【试题解析】物体全程的位移大小x =v 2t 2-v 1t 1=6×5 m -4×5 m =10 m ,全程用时t =5 s +5 s +5 s =15 s ,故平均速度大小v =x t =1015 m/s =23m/s ,方向水平向西.物体全程的路程s =v 2t 2+v1t1=6×5 m +4×5 m =50 m ,故平均速率v′=s t =5015 m/s =103m/s . 例题5.汽车从甲地由静止出发,沿直线运动到丙地,乙在甲、丙两地的中点.汽车从甲地匀加速运动到乙地,经过乙地时速度为60 km/h ;接着又从乙地匀加速运动到丙地,到丙地时速度为120 km/h.求汽车从甲地到达丙地的平均速度.【参考答案】45km/h【试题解析】设甲、丙两地距离为2l ,汽车通过甲、乙两地的时间为t1,通过乙、丙两地的时间为t2. 甲到乙是匀加速运动,由12t v v l •+=乙甲 h l h l v v l t 30/2)60(0/2)(1=+=+=乙甲 从乙到丙也是匀加速运动,由22t v v l •+=丙乙 h l h l v v l t 902/)20160(/2)(2=+=+=丙乙 所以h km h km l l l t t l v /45/90302221=+=+=甲丙例题6.汽车以36 km/h 的速度从甲地做匀速直线运动,行驶了30 km 到达了乙地,如果汽车从乙地返回仍做匀速直线运动以72 km/h 的速度行驶了20 km 到达了丙地,那么汽车全程的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分别为多少?【参考答案】9 km/h ,方向是由甲地指向丙地 45 km/h【试题解析】汽车全程的位移大小为:km km km x x x 10203021=-=-=,全程所用时间为:h h h t t t 9107220363021=+=+=故平均速度大小h km h km t x v /9/91010===,方向是由甲地指向丙地;汽车全程的路程:km km km x x x 50203021=+=+=,所以平均速率为h km h km t x v /45/91050`===1.关于速度的说法,下列各项中正确的是( )A .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大表示物体运动得快B .速度描述物体的位置变化快慢,速度大表示物体位置变化大C .速度越大,位置变化越快,位移也就越大D .瞬时速度的大小通常叫做速率,速度是矢量,速率是标量【参考答案】AD【试题解析】AB 、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或位置变化快慢)的物理量,速度大说明物体位置变化快,即物体运动的快,故A 正确,B 错误.C 、速度越大,位置变化越快,但位移表示位置变化的大小,速度大,位移不一定大,故C 错误.D 、速率为瞬时速度的大小,是标量,有大小,没有方向;速度是矢量,有大小和方向,故D 正确.故选:AD.2.为了使公路交通有序、安全,路旁立了许多交通标志.如图1所示,甲图是限速标志,表示允许行驶的最大速度是80 km/h;乙图是路线指示标志,表示到杭州还有100 km.上述两个数据的物理意义是() A.80 km/h是平均速度,100 km是位移B.80 km/h是平均速度,100 km是路程C.80 km/h是瞬时速度,100 km是位移D.80 km/h是瞬时速度,100 km是路程【参考答案】D【试题解析】在某路段或路口限定最高时速,是指任一时刻都不能超过该速度,是瞬时速度,较远距离的公路是有弯的,100 km是指路程,D对.3.三个质点A、B、C同时从N点出发,同时到达M点,三质点的运动轨迹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三个质点从N到M的平均速度相同B.B质点从N到M的平均速度方向与任意时刻瞬时速度方向相同C.到达M点的瞬时速度一定是A的最大D .三个质点从N 到M 的平均速率相同 【参考答案】AB 【试题解析】三个质点在相同的时间内的位移相同,故它们的平均速度相同,A 对.B 质点的平均速度及各时刻的瞬时速度方向均为N 到M ,B 对.无法比较三质点在M 点的瞬时速度大小,C 错.三个质点运动的路程不相同,运动的时间相同,故三个质点从N 到M 的平均速率不相同,D 错4.在平直的公路上,汽车启动后在第10s 末速度表的指针指在如图所示的位置,前10s 内汽车运动的距离为150m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第10s 末汽车的瞬时速度大小是70m/sB .第10s 末汽车的瞬时速度大小是70km/hC .第10s 内汽车的平均速度大小是70m/sD .前10s 内汽车的平均速度大小是35m/s【参考答案】B【试题解析】A 、汽车速度表指示的是瞬时速度,故图中所示为10s 末的瞬时速度;故第10s 末汽车的瞬时速度大小是70km/h ;故A 错误,B 正确;C 、由于不知道第10s 内的运动位移,故无法确定第10s 内的平均速度;故C 错误;D 、前10s 的平均速度s m s m t x v /15/10150===; 故D 错误;5.下面几个速度中表示平均速度的是( )A .小球在5S 末的速度为5m/sB .汽车从甲站行驶到乙站的速度为35km/hC .子弹射出枪口的速度是1000m/sD .物体A 运动的初速度为50km/h【参考答案】B【试题解析】A 、5s 末的速度为物体在瞬间的速度,故为瞬时速度;故A 错误;B 、从甲站到乙站是一段位移内的速度,故为平均速度;故B 正确;C 、子弹飞出枪口的速度为枪口位置的速度,故为瞬时速度;故C 错误;D 、物体的初速度为瞬时速度,故D 错误;6.一个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在t=5s 内速度从12m/s 增加到18m/s ,通过的位移是70m ,则( )A .该物体做的是匀加速直线运动B .该物体做的不是匀加速直线运动C .5s 内的平均速度是14m/sD .5s 内的平均速度是15m/s【参考答案】BC 【试题解析】AB 、假设该物体做的是匀加速直线运动,则:m m t v v t v x 707520>=+==,故一定不是匀加速直线运动,故A 错误,B 正确;C 、由平均速度公式得,s m s m t x v /14/570===,故C 正确,D 错误;7.如图是物体A 、B 的x ﹣t 图象,由图可知( )A .5s 内A 、B 的平均速度相等B .两物体由同一位置开始运动,但物体A 比B 迟3s 才开始运动C .在5s 内物体的位移相同,5s 末A 、B 相遇D .从第3s 起,两物体运动方向相同,且v A >v B【参考答案】D【试题解析】A 、在5s 内,A 的位移为10m ,B 的位移为5m ,故位移不同,平均速度也不同,故A 错误.B 、t=0时A 在坐标原点,B 在x=5m 处,不是同一位置,物体A 比B 早3s 开始运动,故B 错误.C 、由上分析知,在5s 内物体的位移不同,5s 末相遇,故C 错误.D 、x ﹣t 图象的斜率速度,从第3s 起,两物体运动方向相同,为正方向;图象A 的斜率大,说明A 的速度大;故D 正确.8.在100米竞赛中,用速度传感器测得某一运动员5s 末瞬时速度为10.4m/s ,10s 末到达终点的瞬时速度为10.2m/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