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研究设计与研究计划
- 格式:ppt
- 大小:132.01 KB
- 文档页数:11
第3章研究设计(4学时)研究设计是指对整个研究工作进行规划,制定出探索特定社会现象或事物的具体策略,确定研究的最佳途径,选择恰当的研究方法。
同时,它还包含着制定详细的操作步骤及研究方案等方面的内容。
第一节研究目的社会研究者在对各种特定现象进行研究时,其研究的具体目的是千差万别、各不相同的。
但是,所有这些研究的更为一般性的目的,都可以归结到以下三种之一,这就是:探索、描述和解释。
一、探索性研究探索性研究(exploration research)是一种对所研究的现象或问题进行初步了解,以获得初步的印象和感性认识,同时为今后更周密、更深入的研究提供基础和方向的研究类型。
探索性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所研究的问题或现象进行考察,达到对这—现象的初步了解。
同时,它还可以为更深入、更系统、更周密的研究提供指导和线索。
探索性研究的直接成果包括:(1)形成关于所研究现象或问题的初始命题或假设;(2)发展和尝试可用于更为深入的研究中的方法;(3)探讨进行更为系统、更为周密的研究的可能性。
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探索性研究常常成为一种先导性的研究——这种研究的成果往往为后继的研究开辟道路、指示方向和提供途径。
探索性研究在方法上的要求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也不大严格。
所研究的对象的规模通常都比较小,从资料中所得出的各种结果,并不用来推论研究对象所取自的总体,也不用来检验某种理论假设,而主要用来“探测”某类现象或问题的基本范围、内容或特征。
需要注意的是,一项探索性研究所得到的各种结果和结论都只是有关某种现象或问题的“初步印象”,它难以对所研究的现象或问题提供比较系统、比较肯定相比较满意的答案。
或者说,探索性研究的结果,往往只是新的、更为系统的、也更加专门的研究的一种背景或起点。
二、描述性研究社会研究最经常地被用于对某些总体或某种现象进行描述的目的。
这种描述通常是要发现总体在某些特征上的分布状况。
描述性研究(descriptive research)所关注的焦点通常不在于为什么会存在这样的分布,而在于回答这种分布是怎样的。
《体育科研方法》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1311 适用专业:体育教育学时数:36学时学分数:2学分一、课程性质和目的《体育科研方法》是我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的必修类专业基础课。
是全体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必须修习、合格的重要方法工具课。
本课程的教学不仅追求学生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知识,培养其运用本学科知识的能力。
而且,本学科“方法工具”的学科性质,使得其在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必须的知识结构中,具有融合各学科知识,共同解决实际问题的良好作用。
因而,本学科是训练学生综合各门学科知识、构建自己具有个性的知识结构,帮助学生从学习过程到能力形成的重要课程。
本门课程的主要教学目的是:1、使学生初步了解体育科研的基本程序与规范要求,掌握课题选择、课题设计、获取资料、处理资料、撰写论文、论文答辩等体育科研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
为学生在校完成毕业论文和毕业后从事体育科学研究工作打下理论基础、提供方法指导。
2、对学生进行体育科研方法的基本训练,提高学生科学方法素养,培养学生独立从事体育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
3、培养学生广泛阅读本专业文献资料、跟踪与了解学科发展动态的习惯与能力,为有效养成学生终身学习不断提高的良好习惯和能力奠定基础。
4、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有关学科知识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乐于探索、不断创新的科学精神,对学生进行科学道德、科学世界观的教育。
使学生养成科学思维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学习和今后的工作。
二、课程教学要求及内容第一章体育科学研究导论(5学时)(一)、教学要求使学生通过本章学习,初步了解科学和体育科学、科学研究和体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涵义,了解体育科学研究的任务和意义,了解体育科学研究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并理解和掌握体育科学研究的内容及分类,一般性地了解体育科学研究的基本程序。
从而使学生初步认识和理解体育科学研究。
(二)、教学内容重点:体育科学研究的任务和意义;体育科学研究的特点和发展趋势;体育科学研究的内容及分类;体育科学研究的基本程序。
第3章研究设计第三章研究设计研究设计指在研究开始之前对研究项⽬的⼀个初步设想,包括:在⽂献评述的基础上提出研究问题是什么,研究应于何时何地开展,收集哪些资料,这些资料最好向哪些⼈收集或收集什么,资料应该如何组织与分析,研究的具体步骤与进程是什么,检验研究结果的⽅式如何,以及研究结果应该如何发表等。
第⼀节质性研究设计的主要模式以研究范式看有三种研究设计模式:阶梯式、循环式建构主义、批判式/⽣态式研究设计模式。
⽽最好的质性研究应该是架设在⼀个明确的认识论架构中。
线性结构(传统研究设计模式采取的范式):按照⼀定的前后步骤逐步地进⾏研究,这是⼤部分“实证主义”、“⽣物医学”研究模式;研究者相信“进步”和“单⼀真相”,有个固定的阶梯式步骤。
图1:阶梯式研究设计模式⼀、循环式建构主义研究设计的模式研究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是⼀个循环往返、不断演进的过程,表现为⼀个建构主义的探究循环(见下图2)。
没有所谓的“绝对真相”,⼀切知识与情境脉络相联结,并扎根在情境中;在这个循环中,所有的组成部分都处在流动之中,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
图2:循环式建构主义研究设计模式来源:Miller & Crabtree,1992⼆、批判理论/⽣态式研究设计的模式强调研究应采取⼀种批判态度,即批判地检视阶梯式与循环式建构主义研究设计模式的系统效果,希望经由历史检视及两种范式的互相对照,除去虚假意识,达到弱势者群体获得⼒量、解放及赋权的效果。
如图3。
模式中,“经验”被认为是⼀种受社会、⽂化与历史压抑的“虚假意识”,研究者与被研究者通过对其进⾏历史的回顾和批判性研究⽽达到“真意识”,⽽整个研究过程是⼀个由经验到发明、发现与理解的循环。
图3:批判式/⽣态式研究设计模式来源:Miller & Crabtree,1992三、各种互动模式质性研究中各个部分间是同时发⽣、相互作⽤的关系。
垃圾桶模式:四个成分(理论、⽅法、资源、解决⽅法)像在处理垃圾时那样同时在桶中⼀起滚动。
第三章教育研究的设计教育研究问题确定之后,就要对所确定的问题进行研究设计。
教育研究设计是一项很复杂的工作,主要包括形成研究假设、选择研究类型与方法、选择研究对象、分析研究变量、形成研究计划等方面的工作。
在这几个方面中,有的人是将研究假设放在研究问题的确定之中讲,还有人将研究假设单独作为教育研究的一个步骤来讲。
一、形成研究假设(一)教育研究假设概述1.研究假设的概念简单地说,假设就是研究问题的暂时答案。
具体地说,研究假设是研究者根据经验事实和科学理论对所研究的问题预先赋予的某种答案,是对研究结果的预测,是对课题涉及的主要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设想。
例如,针对“学业成就与智力两者有什么关系?”这一问题,可提出以下假设:学业成就与智力存在正相关。
2.假设在教育研究中的作用研究假设具有如下3个方面的作用:第一,假设能明确地规定课题。
假设在整个研究过程中起着定向作用,有假设的研究,内容更具体,方向更明确,目标更集中,既便于研究者把握研究的主攻方向,又易于别人理解课题内容。
第二,假设是研究的核心,在有假设的研究中,整个研究过程实际上就是围绕着验证假设展开的,假设就像大海中的航标,为研究指明方向。
例如,资料的收集就受研究假设的指导,在研究假设的指导下,研究者收集解决问题所需要的证据和资料,使研究者对有用的重要的材料更加敏感,而免于浪费时间,或收集不需要的资料。
第三,假设是通向理论的桥梁。
假设是有待验证的理论,它具有理论的某些特征,是对有关现象的概括,当假设的基本观念或预言被证实或被证伪时,该假设就上升为理论。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研究都有假设,有些研究是没有假设的。
预先提出假设的研究被称为有框架研究,而没有明确提出假设的研究被称为无框架研究。
需要注意的是,3.好的研究假设必须具备的基本特点怎样的假设才是好的假设呢?教育研究假设应该符合如下标准:第一,研究假设应该是可以验证的;第二,研究假设应该叙述变量之间的关系;第三,研究假设应该与大多数已知的事实相符合;第四,研究假设应尽量简洁,避免采用不必要的复杂概念;第五,研究假设可以直接解释某一问题或现象,而不必附加其他假设;第六,研究假设应尽可能以量化或便于量化的形式加以表述;第七,假设的叙述应限定范围;第八,假设应有一定的广度,以便导出很多推论。
第三章教育科学研究设计辅导第一节教育科学研究设计的内容1. 教育科学研究设计的概念教育科学研究设计的基本任务有两项:其一,选择、确定收集和分析研究数据的方式方法,保证研究采用的方式方法是合理的、可靠的和经济的;其二,构思、制定实现研究目的的操作程序和控制方案,保证研究是有效的、客观的和明确的。
研究设计的核心内容是保证回答研究的问题和达到研究目的。
研究方式方法是合理的,指针对一定的假设或研究内容,采用的方式方法能够满足检验、论证和解释研究内容所需要的功能和潜在条件。
研究方式方法是可靠的,指研究所采用的方式方法式是可以信赖的,可以重复的,即使换了他人来做同样的工作也能得到基本相同的结果。
研究方式方法是经济的,指对经费、人力、物力、时间的整体考虑和精打细算,既要力所能及,又要以较少的投入争取最大的效益。
保证研究是有效的,首先指研究所使用的变量之间存在着真实的确定的关系,这种关系可能是因果关系,也可能是相关关系。
例如,教学方法和学习成绩、社会责任感和学习能力;其二是这种关系的想象和构思是科学的,源于理论的支持、实践的启发以及灵感的萌动,对关系中的变量进行适当的操作化定义,能够有效控制和检验。
其三是对于这种关系的统计意义,采用的数学推论工具是否适宜和数据的质量是否达到需要的标准,以及样本容量是否合适;其四是研究结果的适用范围,教育科学研究必须保证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如果仅是对某一个人适用,对于教育科学研究来说其意义不大。
保证研究是客观的,指研究的程序和控制必须要保证研究变量之间的影响能以真实关系发生变化,不能是虚构的、或随心所欲的,收集的数据是反映真实关系的、准确的。
例如,以教学方法与学习成绩作为两个研究变量,学生的学习成绩除了受教学方法的影响外,还可能会因为请了专门家教进行个别辅导、受到某种社会或物质鼓励产生学习动机等多方面的影响,所以,必须设计相应的操作程序和控制方案保证反映的是教学方法与学习成绩的真实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