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助力车的驱动与控制系统的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1.44 MB
- 文档页数:47
《智能助力电动车控制及BMS的设计》篇一一、引言随着科技的进步与智能化趋势的日益明显,电动车行业也在逐步走向成熟与智能化。
电动车控制系统的优化与电池管理系统(BMS)的改进是电动车领域中两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本文将重点探讨智能助力电动车控制系统的设计及其与BMS的整合设计,以期为电动车行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二、智能助力电动车控制系统设计(一)控制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智能助力电动车控制系统主要由中央控制器、电机控制器、传感器等组成。
其中,中央控制器负责整个系统的控制与调度,根据骑手的行为、车辆的实时状态等信息进行判断,然后向电机控制器发送指令,以实现车辆的加速、减速、刹车等动作。
电机控制器则根据中央控制器的指令,控制电机的运行,从而实现车辆的驱动。
(二)智能控制策略的引入为了进一步提高电动车的智能化水平,我们引入了智能控制策略。
通过人工智能算法,控制系统能够根据骑手的驾驶习惯、路况、车速等信息进行实时分析,从而调整电机的输出功率,使车辆更加符合骑手的需求,同时保证车辆的安全与舒适性。
此外,智能控制策略还能根据电池的状态,调整充电与放电的策略,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
三、电池管理系统(BMS)设计(一)BMS的组成与功能BMS是电动车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负责监控电池的状态,包括电池的电压、电流、温度等参数。
通过对这些参数的实时监测,BMS能够及时发现电池的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保护,从而保证电池的安全使用。
此外,BMS还能根据电池的状态,调整充电与放电的策略,优化电池的使用效率。
(二)BMS与控制系统的整合设计为了实现电动车的智能化管理,我们将BMS与控制系统进行了整合设计。
通过中央控制器与BMS的通讯,控制系统能够实时获取电池的状态信息,根据车辆的需求与电池的状态,调整电机的输出功率与充电策略。
同时,BMS也能根据控制系统的指令,对电池进行充放电控制,从而实现整个电动车系统的智能化管理。
《智能助力电动车控制及BMS的设计》篇一一、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绿色出行需求的增长,电动车成为了现代社会交通出行的关键组成部分。
在电动车的设计中,控制系统的设计及电池管理系统(BMS)的设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就智能助力电动车的控制设计及BMS设计进行深入探讨。
二、智能助力电动车的控制设计1. 控制系统的整体设计思路电动车的控制系统是实现高效能源管理、车辆动力分配及行车安全的核心部分。
其主要通过先进的传感器、控制器及算法等来实现对电机驱动的精准控制,以满足行驶的各种需求。
整体设计思路应以用户体验为核心,优化行驶效率及安全性。
2. 控制器硬件设计硬件部分包括主控制器、传感器及执行器等。
主控制器采用高性能微处理器,能实现高速运算和精准控制。
传感器部分则负责实时感知车辆的行驶状态、速度、电池状态等信息,以便控制器进行精准决策。
执行器则是将控制器的指令转化为机械动作,实现车辆行驶的功能。
3. 控制软件算法设计软件部分则负责处理和解析硬件采集的信息,根据设定的算法和策略,实现对电机驱动的精准控制。
其中包括能量管理算法、行驶控制算法、安全保护算法等。
这些算法的优化将直接影响电动车的行驶性能和安全性。
三、电池管理系统(BMS)的设计1. BMS的整体设计思路BMS是电动车电池的核心管理部分,其主要功能包括电池的充电管理、放电管理、电量计算及电池状态的监控等。
设计时需要以保护电池、提高电池使用寿命、保障行车安全为目标。
2. 数据采集与处理模块数据采集与处理模块是BMS的核心部分,它负责实时采集电池的状态信息(如电压、电流、温度等),并通过处理后,为其他模块提供决策依据。
此外,该模块还需对电池的电量进行精确计算,以便用户了解电池的剩余电量。
3. 充电与放电管理模块充电与放电管理模块负责管理电池的充电和放电过程,包括充电电流和电压的控制、放电保护等。
同时,该模块还需根据电池的状态信息,进行智能决策,以保护电池免受过充、过放等损害。
《智能助力电动车控制及BMS的设计》篇一一、引言随着科技的进步与智能化趋势的加速,电动车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重要交通工具。
为提升电动车的性能和安全性,智能化助力控制以及电池管理系统(BMS)的设计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智能助力电动车控制及BMS的设计原理,方法及实际应用。
二、智能助力电动车控制设计1. 控制系统架构智能助力电动车的控制系统主要由中央控制器、传感器、执行器等部分组成。
其中,中央控制器是整个系统的核心,负责接收传感器信号,处理并输出控制指令给执行器。
2. 控制策略(1)动力性能优化:通过优化电机控制算法,实现电动车的动力性能优化,提高车辆行驶的稳定性和舒适性。
(2)智能助力:通过传感器感知驾驶者的意图和车辆的运行状态,实现智能助力,帮助驾驶者更好地操控车辆。
(3)能量管理:通过精确的能量管理策略,实现电池的优化使用,延长电池寿命。
3. 实施方式(1)硬件设计:选用高性能的微控制器作为中央控制器,设计合理的电路保护和抗干扰措施。
(2)软件设计:采用先进的控制算法和编程技术,实现控制系统的智能化和自动化。
三、BMS设计1. BMS架构BMS主要由主控芯片、电量检测模块、温度检测模块、均衡模块等组成。
主控芯片负责处理各模块的信号,并输出控制指令。
2. BMS功能(1)电量检测:实时监测电池的电量,为驾驶者提供准确的电量信息。
(2)温度检测:实时监测电池温度,防止电池过热或过冷。
(3)均衡管理:通过均衡模块实现电池组的均衡充电和放电,延长电池寿命。
(4)保护功能:当电池出现异常时,如过充、过放、短路等,BMS能及时切断电源,保护电池安全。
3. BMS实施方式(1)硬件设计:选用高性能的主控芯片和传感器,设计合理的电路保护和抗干扰措施。
(2)软件设计:采用先进的算法和编程技术,实现BMS的智能化和自动化。
同时,应具备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方便驾驶者了解电池状态。
四、应用与展望智能助力电动车控制及BMS的设计在提高电动车性能、安全性和续航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新能源汽车驱动系统的设计与控制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加强,新能源汽车的市场需求不断增长,成为一个全新的发展领域。
新能源汽车的驱动系统是实现车辆动力输出和运行控制的核心部件,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车辆的性能和车主的使用体验。
本文将围绕新能源汽车的驱动系统进行探究,明确系统的设计与控制方法。
一、新能源汽车驱动系统概述新能源汽车的驱动系统相比传统化石燃料汽车有很大不同,其动力来源多为电池,通过电机传递力量来驱动车辆。
然而,一般来讲,新能源汽车的驱动系统主要包括马达、电池、变速器和控制系统。
1、电驱马达电驱马达是新能源汽车驱动系统的核心部件,其功率大小直接影响着汽车的动力和续航能力。
通常,电驱马达按转子结构可以分为内转子和外转子型;按磁场型式又可分为永磁同步电机、感应电机、永磁直线电机以及开关磁阻电机等,具体型号要根据车辆的性能和用途来定。
2、电池电池是新能源汽车驱动系统的重要部分,其能量密度高、无污染、寿命长以及续航能力强,但也存在着储能方面的限制。
常见的电池有锂离子电池、钛酸锂电池、铅酸电池和超级电容器等,经过比较锂离子电池因能量和安全性因素表现更为突出。
3、变速器变速器是控制驱动力和车速的重要部分。
由于电驱动马达具有较宽的转速范围,采用传统的机械式变速器不再适用。
所以,新能源汽车采用的多是单速和多档位的电子变速箱,被称为电机控制系统和电机变速装置。
其中电子变速箱带有不断变速的转速系统,能够有效提高电机转速控制精度和响应速度。
根据传动形式,变速器又可分为同步齿轮电动车自动变速器、真空强度电子自动变速器等。
4、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是新能源汽车驱动系统的关键部分,它支持不同器件之间的联动协作,通过驱动力系统的各个模块使驱动力的分配合理,使车辆的操作更加便捷。
其中,控制器就是实现各个模块协同工作的核心,由软件程序和控制模块组成。
大致包括:电池管理系统、电机控制单元、电子控制器和通讯总线等。
二、新能源汽车驱动系统设计要素新能源汽车驱动系统的设计要素与传统燃油汽车有很大不同,在此介绍其与设计要点。
基于AVR电动助力车驱动系统的设计刘启新,赵伟军(南京工程学院自动化系,江苏南京 211167)摘要:以AVR单片机作为电动助力车电机驱动系统的控制芯片,介绍了电动助力车无刷直流电动机驱动系统的组成,通过调节PWM波的占空比实现电动机的速度控制。
提出了电动机在起动、过载以及非正常运行时可能会出现的过流以及电池欠电压,而采用的过流检测及保护方法,用比较器的输出控制晶体管导通来触发AVR中断,执行中断保护程序。
关键词:电动助力车;无刷直流电动机;PWM控制中图分类号:TM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616(2006)23-0035-03 交通车辆尾气排放使得环境污染已成为严重的世界性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传统燃油车的耗油量急剧增加,能源危机问题变得日益严峻。
电动助力车作为一种绿色交通工具,既保留了非机动车的轻便,又融入机动车的方便,而且车身占用车位小,大大提高了非机动车道的通行效率,非常适合城市内短程出行,具有其他交通工具无法比拟的优势,所以电动助力车作为一种环保交通工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1,2]。
目前电动助力车的驱动电机有3类:直流有刷高速电动机、无刷直流电动机和直流有刷低速电动机。
无刷直流电动机不但具备结构简单、运行可靠、维护方便的特点,还具备运行效率高、损耗低、控制方便、调速性能好等诸多优点。
因此,越来越多的电动助力车采用无刷直流电动机作为驱动电机[3]。
1 控制系统方案无刷直流电动机(Brushless Direct Current Mo2 tor,简称BLDCM)是一种典型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它是由电动机本体、位置检测器、电子开关和控制器等组成。
位置检测器检测转子磁极的位置信号,控制器对转子位置信号进行逻辑处理并产生相应的开关信号,开关信号根据输入信号的要求,以一定的顺序触发功率开关器件,将电源按一定的逻辑关系分配给电动机定子各相绕组,使电动机产生持续不断的转矩。
因此,无刷直流控制器的设计,关键是根据位置信号确定电子开关的通断顺序和通断时间。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电动助力车驱动与控制系统的计院别电气工程学院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职称)日期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注:本任务书要求一式两份,一份打印稿交教研室,一份打印稿交学生,电子稿交院办。
摘要近年来,燃油交通工具因尾气排放问题已造成城市空气的严重污染。
随着经济的发展,传统燃油车的耗油量急剧增加,能源危机问题变得日益严重,于是发展绿色交通工具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电动助力车作为一种绿色交通工具,该系统具有调速性能好、功率因数高、节能、体积小、重量轻等优点。
而且车身占用车位小,大大提高了非机动车辆的通行效率,非常适合城市内短程出行,所以电动助力车作为一种环保交通工具受到人们的欢迎。
本设计采用永磁无刷直流驱动电机,以MCS-51系列单片机8051为中心控制芯片,并配以适当的接口电路实现设计需要的功能任务,包括力矩测量电路、PWM脉宽调制电路,电机驱动电路等,同时,系统具有过流保护、欠压报警及欠压保护功能。
关键词:无刷直流电机;8051单片机;电动助力车AbstractIn recent years, the fuel vehicles because of emissions problems have caused the serious air pollution in citie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traditional fuel vehicles fuel consumption increased sharply, the energy crisis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serious, and develop green transportation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issue, electric bicycle, as a green vehicle, the system has good speed, high power factor, energy saving, small size, light weight and so on. And body occupy spaces in small, greatly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non-motor vehicles, ideal for short trips within the city, so electric bikes as an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means of transport popular.This design uses a permanent magnet brushless DC motor drive, centered around MCS-51 8051 series MCU control chips, and with appropriate interface circuit design of functionality needed tasks, including torque measurement circuit, PWM pulse width modulation circuit, motor driver circuit, while system is under voltage, over current protection, under-voltage alarm and protection functions.Keywords: Brushless DC motor; 8051 MCU; for electric bicycle1.1 设计的技术背景 (1)1.1.1国外电动助力车发展现状 (1)1.1.2 国内电动助力车发展现状.................................................................. 错误!未定义书签。
目录1、概述 (1)1.1 电动自行车驱动控制系统设计的意义 (4)1.2 研究现状综述 (1)1.3 研究方法 (2)1.3.1直流电机调速原理 (2)1.3.2直流调速系统实现方式 (3)2、系统总体方案论证 (5)2.1 系统方案比较与选择 (5)2.2 系统方案描述 (6)3、硬件电路的模块设计 (6)3.1控制电路设计 (6)3.2信号处理电路设计 (7)3.3驱动电路方案及参数描述 (8)3.3.1 IR2110驱动电路中IGBT抗干扰设计 (9)3.3.2 IR2110功率驱动介绍 (10)3.3.3 H桥驱动电路原理 (11)3.4 稳压电源设计 (12)3.5 光电测速电路 (13)4、系统软件设计 (14)4.1电动机驱动和速度控制程序设计 (14)4.2PWM调速与测速程序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1 PCA捕获模式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2 PCA脉宽调节模式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3 PWM调制信号接收模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系统调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结束语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参考文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简易智能电动车控制系统设计智能电动车控制系统是一种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来实现电动车智能化、自动化控制的系统。
该系统集成了传感器、控制器、通信模块等多种技术,通过对车辆的监测、控制和通信,能够提高电动车的安全性、舒适性和智能化程度。
以下是一个简易智能电动车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案。
一、系统结构设计:智能电动车控制系统的结构设计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包括硬件平台、软件平台和用户平台。
(1)硬件平台:硬件平台主要包括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机构。
传感器用于感知车辆的状态,如传感器可以用于检测车辆的速度、转向角度、车身姿态等信息。
控制器根据传感器的信息来进行决策和控制,如根据车速、转向角度等信息来控制电动机的转速和转向,保持车辆的稳定。
执行机构则是根据控制器的指令来执行相应的动作,如电动机根据控制器的指令来提供动力,制动器根据控制器的指令来实现刹车。
(2)软件平台:软件平台主要包括嵌入式软件和远程控制软件。
嵌入式软件运行在控制器上,用于采集传感器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和算法运算,并控制执行机构的动作。
远程控制软件运行在智能手机等终端设备上,通过与车辆的通信模块建立连接,可以实现对车辆的远程监控和控制。
(3)用户平台:用户平台是智能电动车控制系统的用户界面,包括车载显示屏和手机APP等。
车载显示屏可以显示车辆的状态信息、导航信息和娱乐功能等。
手机APP则可以实现对车辆的遥控、定位和远程诊断等功能。
二、功能设计:智能电动车控制系统的功能设计主要包括车辆监测、车辆控制和远程控制等功能。
(1)车辆监测功能:该功能主要通过传感器对车辆的状态进行监测,包括车速、转向角度、车身姿态等信息,以及电池容量、剩余里程等信息。
通过监测车辆的状态,可以实时了解车辆的运行情况,确保车辆的安全和稳定。
(2)车辆控制功能:该功能主要通过控制器对车辆的动作进行控制,包括电动机的转速和转向、制动器的刹车等。
通过对车辆的控制,可以实现对车辆的驱动、刹车和转向等操作,提高车辆的操控性和安全性。
《智能助力电动车控制及BMS的设计》篇一一、引言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提升,智能助力电动车作为一种新型的交通工具,在市场上的地位逐渐得到重视。
为了实现电动车的高效、安全和智能运行,本文着重讨论了智能助力电动车控制系统的设计及电池管理系统(BMS)的研发。
这些技术对于电动车的推广和普及,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二、智能助力电动车控制系统的设计1. 控制系统架构电动车的控制系统主要由中央控制器、传感器、执行器等部分组成。
其中,中央控制器是整个系统的核心,负责接收传感器信号,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然后向执行器发出控制指令。
传感器和执行器的种类繁多,需要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和配置。
2. 控制策略控制策略是智能助力电动车控制系统的灵魂。
针对不同的驾驶场景和驾驶需求,控制系统需要采用不同的控制策略。
例如,在平缓的路段,控制系统可以采用节能模式,以降低能耗;在陡峭的山路或高速驾驶时,控制系统需要采用更灵活的助力模式,以确保驾驶的安全和舒适。
3. 通信技术在智能助力电动车控制系统中,通信技术是不可或缺的。
通过无线通信技术,可以实现电动车与外部环境、其他车辆以及驾驶员之间的信息交互。
这不仅提高了驾驶的安全性,还为智能驾驶提供了可能。
三、电池管理系统(BMS)的设计1. BMS的功能和作用BMS是电动车电池的核心管理部件,主要负责监控电池的状态,包括电压、电流、温度等参数。
通过BMS的管理和控制,可以确保电池的安全、高效运行,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
2. BMS的架构设计BMS的架构主要包括硬件和软件两部分。
硬件部分包括传感器、控制器等;软件部分则负责数据处理、算法运算等任务。
在架构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系统的可靠性、稳定性和可扩展性。
3. BMS的算法研究BMS的算法研究是BMS设计的关键。
通过对电池状态参数的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可以得出电池的剩余电量、健康状态等信息。
这些信息对于电动车的安全驾驶和续航里程具有重要影响。
电动车辆驱动系统的设计与控制第一章:概述电动车辆是近年来火热的交通工具,其驱动系统的设计和控制成为了研究热点。
本文将从电动车辆驱动系统的基本构成出发,深入分析其设计和控制的关键技术,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和指导。
第二章:电动车辆驱动系统构成电动车辆由三个部分组成:能源系统、传动系统和控制系统。
其中,能源系统包括电池组、充电系统和管理模块;传动系统包括电动机、减速器和传动轴;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传感器和人机交互界面。
2.1 能源系统电动车辆的能源系统主要依赖电池组供电。
电池组的种类有很多,其中最广泛应用的是铅酸电池、镍氢电池和锂离子电池等。
不同电池组的续航里程、充电效率、成本和能量密度等性能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需要进行充分的选择和比较。
充电系统包括电池充电机、充电线和充电插头等。
管理模块则负责监测电池组的电量、温度和安全状态等情况。
2.2 传动系统电动车辆的传动系统主要包括电动机、减速器和传动轴。
电动机是电动车辆最关键的部件之一,其转速、扭矩和功率等性能直接影响车辆的加速性能和续航里程。
通常情况下,电动车辆采用直流无刷电机或交流异步电机等。
减速器则可以将电动机输出的高速低扭转换成低速高扭,以适应车辆行驶的需要。
传动轴则将电动机输出的扭矩传递到车轮上,实现驱动效果。
2.3 控制系统电动车辆的控制系统主要包括控制器、传感器和人机交互界面。
控制器是电动车辆控制系统的核心部件,它可以对电池组、电动机和车轮等多个部件进行精确的控制和调节。
传感器则负责感知外部环境和车辆状态,为控制器提供实时的数据支持。
人机交互界面则是电动车辆与驾驶员交流的接口,可以让驾驶员直观地了解车辆信息并进行操作。
第三章:电动车辆驱动系统设计电动车辆驱动系统的设计涉及多个方面,包括驱动方式的选择、电池组的配置、电动机和减速器的匹配、传动轴的设计等。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电动车辆驱动系统的设计进行探讨。
3.1 驱动方式的选择电动车辆的驱动方式可以分为单驱和双驱两种。
第一章绪论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lectric Power Steering,缩写EPS)是一种直接依靠电机提供辅助扭矩的动力转向系统,EPS主要由扭矩传感器、车速传感器、电动机、减速机构和电子控制单元(ECU)等组成。
它是近代各种先进汽车上所必备的系统之一。
1.1电动助力转向的发展从最初的机械式转向系统(Manual Steering,简称MS)发展为液压助力转向系统(Hydraulic Power Steering,简称HPS),然后又出现了电控液压助力转向系统(Electro Hydraulic Power Steering,简称EHPS)和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lectric Power Steering,简称EPS)。
装配机械式转向系统的汽车,在泊车和低速行驶时驾驶员的转向操纵负担过于沉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美国GM公司在20世纪50年代率先在轿车上采用了液压助力转向系统。
但是,液压助力转向系统无法兼顾车辆低速时的转向轻便性和高速时的转向稳定性,因此在1983年日本Koyo公司推出了具备车速感应功能的电控液压助力转向系统。
这种新型的转向系统可以随着车速的升高提供逐渐减小的转向助力,但是结构复杂、造价较高,而且无法克服液压系统自身所具有的许多缺点,是一种介于液压助力转向和电动助力转向之间的过渡产品。
到了1988年,日本Suzuki公司首先在小型轿车Cervo上配备了Koyo公司研发的转向柱助力式电动助力转向系统;1990年,日本Honda公司也在运动型轿车NSX上采用了自主研发的齿条助力式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从此揭开了电动助力转向在汽车上应用的历史。
1.2 电动助力转向的分类:机械液压助力机械液压助力是我们最常见的一种助力方式,它诞生于1902年,由英国人Frederick W. Lanchester发明,而最早的商品化应用则推迟到了半个世纪之后,1951年克莱斯勒把成熟的液压转向助力系统应用在了Imperial车系上。
《智能助力电动车控制及BMS的设计》篇一一、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电动车逐渐成为人们出行的首选。
智能助力电动车控制及BMS(电池管理系统)的设计,是电动车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
本文将详细探讨智能助力电动车控制系统的设计原理及BMS的构成与功能,旨在为电动车的智能化和高效化提供技术支持。
二、智能助力电动车控制系统的设计1. 控制系统概述智能助力电动车控制系统是以电机控制为核心,结合传感器技术、控制算法及人机交互界面,实现对电动车的智能控制。
控制系统包括电机驱动、控制器、传感器等部分。
2. 电机驱动设计电机驱动是智能助力电动车控制系统的核心部分,其性能直接影响到电动车的行驶性能。
电机驱动设计应考虑电机的类型、功率、转速等因素,以及驱动电路的稳定性、效率等。
目前,常用的电机驱动方式有直流无刷电机驱动、永磁同步电机驱动等。
3. 控制器设计控制器是智能助力电动车的大脑,负责接收传感器信号、处理指令并控制电机驱动。
控制器设计应考虑控制算法的优化、抗干扰能力、实时性等因素。
同时,控制器应具备自诊断功能,能在故障发生时及时报警并采取相应措施。
4. 传感器技术传感器是智能助力电动车控制系统的重要部分,用于检测车速、电量、温度等参数。
传感器应具备高精度、高稳定性、低噪声等特点,以保证控制系统的准确性。
常见的传感器包括速度传感器、电流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等。
三、BMS的设计1. BMS概述BMS(电池管理系统)是电动车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管理电池的充放电过程,保护电池安全,提高电池使用效率。
BMS包括电池状态检测、电池均衡管理、电池保护等功能。
2. 电池状态检测BMS通过检测电池的电压、电流、温度等参数,判断电池的状态。
当电池状态异常时,BMS会采取相应措施,如断开电路、报警等,以保护电池安全。
3. 电池均衡管理电池均衡管理是BMS的重要功能之一,通过均衡电路对电池组中的单体电池进行充放电管理,使各单体电池的电压、内阻等参数保持一致,延长电池使用寿命。
《智能助力电动车控制及BMS的设计》篇一一、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电动车已成为现代社会中一种重要的交通工具。
为了满足人们对电动车性能、安全性和舒适性的需求,智能助力电动车控制及电池管理系统(BMS)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详细探讨智能助力电动车控制系统的设计以及BMS 的设计原理和应用。
二、智能助力电动车控制系统设计1. 控制系统架构智能助力电动车控制系统采用先进的微控制器,通过传感器、执行器以及通信模块等设备,实现对电动车的智能化控制。
控制系统架构包括主控制器、电机控制器、传感器模块、人机交互模块等部分。
2. 电机控制策略电机控制策略是智能助力电动车控制系统的核心。
通过精确的电机控制算法,实现对电动车的起动、加速、减速、制动等过程的精确控制。
同时,通过智能识别路况和驾驶习惯,自动调整电机输出功率,以达到节能和延长电池寿命的目的。
3. 人机交互设计人机交互模块是智能助力电动车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液晶显示屏、遥控器、手机APP等方式,实现用户与电动车的交互。
人机交互设计应注重用户体验,提供直观的操作界面和友好的操作提示,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三、BMS设计1. BMS系统架构BMS(电池管理系统)是电动车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监测和控制电池的工作状态。
BMS系统架构包括电池包、采样电路、主控制器、通信模块等部分。
2. 电池包设计电池包是BMS的核心部分,其设计应考虑到电池的容量、安全性、寿命等因素。
电池包应采用高能量密度、长寿命的电池,同时具备过充、过放、过流等保护功能,以确保电池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 采样电路和主控制器设计采样电路负责采集电池的工作状态信息,如电压、电流、温度等。
主控制器根据采样电路提供的信息,对电池进行管理,包括充电控制、放电控制、均衡控制等。
主控制器应采用高性能的微控制器,具备高精度、高速度的处理能力。
4. 通信模块设计BMS的通信模块负责与整车控制系统进行数据交换,实现电池信息的实时共享。
《智能助力电动车控制及BMS的设计》篇一一、引言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智能助力电动车在人们日常生活和交通出行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为了提升其安全性能、能源效率及用户友好性,对电动车的控制系统和电池管理系统(BMS)的设计需求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详细探讨智能助力电动车的控制系统及BMS的设计原理、方法及其实践应用。
二、智能助力电动车控制系统设计1. 控制系统概述电动车的控制系统是整个车辆的大脑,负责接收驾驶者的指令,控制电机的运转,并实现车辆的各种功能。
一个高效的控制系统能够保证电动车的稳定运行,提升驾驶体验。
2. 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硬件部分主要包括微控制器、传感器、执行器等。
微控制器作为核心部件,负责接收和处理各种信号,通过算法输出控制指令。
传感器负责监测车辆的各种状态,如速度、转向等。
执行器则根据微控制器的指令,控制电机的运转。
3. 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软件部分主要包括控制算法和驱动程序。
控制算法是实现车辆各种功能的关键,如速度控制、转向控制等。
驱动程序则负责微控制器与硬件之间的通信,保证硬件的正常工作。
三、电池管理系统(BMS)设计1. BMS概述BMS是电动车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监测电池的状态,保护电池免受过充、过放、过流等损害,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
2. BMS的硬件设计BMS的硬件部分主要包括电压、电流、温度等传感器,以及主控芯片和控制电路。
传感器负责监测电池的状态,主控芯片负责处理传感器信号,控制电路则根据主控芯片的指令,实现电池的保护和管理。
3. BMS的软件设计BMS的软件部分主要包括算法和数据处理程序。
算法是实现对电池状态监测和控制的关键,如荷电状态(SOC)估算、健康状态(SOH)评估等。
数据处理程序则负责处理传感器信号,提取有用的信息,为算法提供输入。
四、智能助力电动车控制系统与BMS的集成设计1. 集成设计的原则和目标集成设计的原则是保证系统的高效性、稳定性和安全性。
目标是将控制系统和BMS的功能融合在一起,实现智能化的管理和控制。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电动助力车驱动与控制系统的计院别电气工程学院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班级电自12姓名齐丽娟学号 ************指导教师(职称)林娟日期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电气工程学院20 届专业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校内(外)指导教师职称工作单位及部门联系方式一、题目说明(目的和意义):二、设计(论文)要求(工作量、内容):1.设计任务2.技术指标3.设计内容4.设计成果注:本任务书要求一式两份,一份打印稿交教研室,一份打印稿交学生,电子稿交院办。
摘要近年来,燃油交通工具因尾气排放问题已造成城市空气的严重污染。
随着经济的发展,传统燃油车的耗油量急剧增加,能源危机问题变得日益严重,于是发展绿色交通工具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电动助力车作为一种绿色交通工具,该系统具有调速性能好、功率因数高、节能、体积小、重量轻等优点。
而且车身占用车位小,大大提高了非机动车辆的通行效率,非常适合城市内短程出行,所以电动助力车作为一种环保交通工具受到人们的欢迎。
本设计采用永磁无刷直流驱动电机,以MCS-51系列单片机8051为中心控制芯片,并配以适当的接口电路实现设计需要的功能任务,包括力矩测量电路、PWM脉宽调制电路,电机驱动电路等,同时,系统具有过流保护、欠压报警及欠压保护功能。
关键词:无刷直流电机;8051单片机;电动助力车AbstractIn recent years, the fuel vehicles because of emissions problems have caused the serious air pollution in citie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traditional fuel vehicles fuel consumption increased sharply, the energy crisis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serious, and develop green transportation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issue, electric bicycle, as a green vehicle, the system has good speed, high power factor, energy saving, small size, light weight and so on. And body occupy spaces in small, greatly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non-motor vehicles, ideal for short trips within the city, so electric bikes as an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means of transport popular.This design uses a permanent magnet brushless DC motor drive, centered around MCS-51 8051 series MCU control chips, and with appropriate interface circuit design of functionality needed tasks, including torque measurement circuit, PWM pulse width modulation circuit, motor driver circuit, while system is under voltage, over current protection, under-voltage alarm and protection functions.Keywords: Brushless DC motor; 8051 MCU; for electric bicycle第1章设计任务和要求 (1)1.1 设计的技术背景 (1)1.1.1国外电动助力车发展现状 (1)1.1.2 国内电动助力车发展现状....................................................................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设计任务 (2)1.3 主要技术参数与性能指标 (3)1.4 主要设计内容及章节安排 (3)第2章系统方案的设计 (5)2.1 方案的比较与选择 (5)2.2 系统工作原理 (8)第3章硬件电路设计 (11)3.1 控制器的设计 (11)3.2 主电路的设计 (16)3.2.1 电动机的选择 (16)3.2.2 控制电路的设计 (19)3.2.3转速控制电路的设计 (22)3.2.4 过流保护电路的设计 (23)3.2.5 整形电路的设计 (25)3.2.6欠压报警电路的设计 (26)3.2.7 电源的设计 (27)3.2.8功率放大电路的设计 (29)3.2.9缓冲电路的设计 (30)3.2.9欠压保护电路的设计 (31)第四章软件的设计 (32)4.1软件结构与软件设计思想 (32)4.2 程序流程图 (32)第五章设计总结 (36)致谢 (38)参考文献 (39)附录A (40)附录B (41)第1章设计任务和要求1.1 设计的技术背景1.1.1国内外电动助力车发展现状世界上电动助力车拥有总量1.3亿辆,年生产约3000万辆。
目前世界上已经有40万辆各式电动助力车,电动助力车的潜在市场巨大,估计到2000年总数将达到200万辆。
下面主要介绍日本、美国和欧洲一些国家的电动助力车发展状况。
日本作为电动助力车辆研究和实用化最早的国家之一,电动助力车不论就技术还是市场规模而言,都最为成熟。
自从93年雅马哈公司的PAS(能量辅助系统,该方式下辅助力矩和脚踏力矩保持一定比例)进入市场以来,电动助力车在日本已逐渐成为居民短距离交通工具的主流。
日本电动助力车主要以妇女、老年人和上班族为市场目标。
蓄电池一般为镍铬、镍氢电池为主,容量在5-10安时之间,充电一次里程为25-40千米。
驱动系统多为永磁无刷电机,工作电压为24伏或36伏,功率在180-250瓦之间。
日本的控制器都采用PAS系统。
美国有代表性的电动助力车生产厂家有ZAP 公司以及由GT自行车公司和Aero Vironment两家组建的Charger Bicycle助力车公司,这两公司的产品约占美国电动助力车市场的60%。
GT 和 Areo Vironment合作开发的传动系统采用了独创的双缝条直接驱动方式,电机、助力车的变速齿轮及后轮组成一套独立的驱动系统。
其优点是可以增大助力车的启动力矩、提高加速性能、增强爬坡和迎风骑行的能力、减小电机噪音,关闭助力系统后,还可以和普通自行车一样使用。
在1:1方式下,正常速度、路面和普通体重的情况下一次充电可行驶20千米左右。
充电部分是一个可以在4小时内将2组12伏7安时密封免维护铅酸电池充满的快速充电系统,最大充电电流可达6安培;在行车过程中由一个简单电池管理系统监控电池的状态;通过转换开关可以很方便的察看每一个电池的剩余电量,预计可行驶里程。
该电池管理系统还可以对电池的简单故障给出诊断和报警。
欧洲是电动助力车最早的发源地,但主要精力集中在电动汽车上,截至1996年已经有9家公司生产电动助力车,它们很多是引进日本的生产技术,德国和法国已经将日本的PAS制式作为电动助力车国家标准。
台湾的美利达(Merida)和Elebike公司的产品已经进入欧洲市场。
96年统计数据显示:当年欧洲共销售了13000辆电动助力车,97年的预计销售额为50000辆。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人们希望获得轻巧便捷的交通工具。
因此,当 90年初推出燃油助力车时,市场获得很大的成功,但燃油助力车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北京、上海都被列入世界大气污染最严重的十大城市之一。
各地相继制定政策措施,限制燃油助力车的销售和使用。
作为燃油助力车替代品的电动助力车有着广阔的前景。
下面介绍国内发展状况。
我国内地虽然潜在有巨大的电动助力车市场,研究开发电动助力车的厂家、高校和科研单位也不少,有的单项技术水平也不低,但整车质量也不高,尚未形成强有力联合开发、开发和市场化方面已经具有一定规模。
目前上海的道路建设跟不上车辆的发展,车辆行驶速度缓慢,据测平均速度不到12Km/h。
车辆行驶慢时,污染物排放比正常行驶时更多。
市区中心的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总量的90%来自机动车排放的污染物。
1.2 设计任务电动助力车具有集锻炼与代步二者为一体的特点,近年来市场上对智能助力电动车的需求也越来越多,电动助力车具有功率较小,车速低,性能要求不高,可以充分利用现有成熟技术通过传感器感知人踩自行车踏脚上力的大小,徇情控制电机的输出功率,合理调整电机驱动力和人踩驱动力的比例,实现人机合力带动自行车运行,即所谓的智能型电动自行车,或称为具有1∶1功能的电动自行车。
助力电动自行车具有集锻炼与代步二者为一体的特点,同时它具有延长续程的功能,因此近年来市场对智能助力电动车的需求也越来越多,电动自行车一般由带有力矩传感器的轮毂永磁直流电机驱动,力矩传感器结构及原理示意图1,图2中单数磁钢位置均匀固定在360。
的轮毂上,双数磁钢在弹簧的作用下可以左右移动,这样电机每转1周,将会产生8个脉冲。
在没有脚踏作用下,磁钢2在1,3磁钢中间,当脚踏时,磁钢发生一定转向的位置偏移,造成1,2间的距离与2,3间的距离不等(本电机经过实测最大摆幅为10°),根据其差值,系统可以判断出脚踏的力矩,根据此值施加一定助力策略下助力。
图1 力矩传感器结构及原理示意图1.3 主要技术参数与性能指标最高时速不小于20km/h整车质量小于40kg在一次充电续驶里程大于25km。
骑行距离不小于7km最高时速状态下,电动、助力具有良好的脚踏性能,脚踏匀速骑行时噪声小于62dB一百公里耗电量小于1.2kw.h电动机连续输出功率不大于240W1.4 主要设计内容及章节安排本文首先介绍了国内外电动助力车的发展状况和几种典型的控制方式。
针对目前控制方式的不足之处,提出本设计采用脉宽调制(PWM)配以单片机为中心控制单元的调速系统。
利用霍尔传感器实现传统的调速。
从而进行电动助力车驱动与控制系统硬件和软件的设计,论文各章节安排如下:第1章设计任务和要求第2章系统方案的设计第3章硬件电路设计第4章软件设计第5章设计总结本次设计主要是熟悉电动助力车工作原理,深入分析电气控制原理,选择驱动电机,确定设计方案,完成系统原理方框图,选定单片机,完成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根据题目的要求,选择恰当一款合适的单片机作为微控制器,电动机选用无刷直流电动机,系统还设计了欠压保护、欠压报警和过电流保护护功能,能够实现对电动助力车电量不足和电流过大时进行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