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文化在现代园林中的应用
- 格式:pdf
- 大小:711.11 KB
- 文档页数:3
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园林设计中的应用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园林设计中的应用1. 引言现代园林设计在追求创新和功能性的同时,越来越多地融入了传统文化元素,这不仅令园林设计更具深度和文化内涵,也丰富了人们的园林体验。
吉林市满族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以乌喇主题公园的发展与现状为例摘要——纵观对建筑文化遗产的保护,其内涵都能够展示一座城市的文化底蕴。
吉林市作为满族文化的发祥地,其城市内部有着许多诸如满族民俗民居、造船厂旧址等满族民俗文化遗留下的历史文化遗产。
吉林市对于这些满族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实际上并不十分完善,由于在保护历史民俗文化的同时投入的资金难以在短时间内给城市带来现实的物质利益等原因,吉林市造船厂旧址及其文化宣传尚在不成熟阶段。
虽然吉林市文物保护利用工作有所加强,但由于文物事业经费严重短缺、重视力度不够、文物管理部门审批权限不足、管理力量相对薄弱等原因,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本文以吉林乌喇主题公园对满族民俗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为例,探讨其在建筑文化遗产及民俗文化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并给出深度发掘满族文化、规划合理景观布局、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力度等建议。
关键词——文化遗产;满族文化1吉林市历史及文化遗产概况1.1吉林市历史概况吉林市是吉林省下辖的地级市,是中国唯一省市同名的城市。
地处吉林省中部偏东,位于长白山区向松嫩平原过渡地带,自然环境优越,地貌类型复杂,有“远迎长白,近绕松花”之势。
由于不同时期的大地构造运动,以及江河的侵蚀、剥蚀和堆积形成的流水地貌,地势由东南向西北逐渐降低,形成中山山区—低山丘陵区—峡谷湖泊区—河谷平原区四大地貌景观[1]。
纵观整个吉林市,其历史文化风貌遗产可以概括为“一园五区一旧城”。
其中,一园指吉林市小白山历史文化遗产区,这是清朝皇帝望祭长白山的乾隆祭祖园。
五区指西团山文化风貌区、龙潭山古城风貌区、阿什古船厂风貌区、玄天岭风貌区和北山宗教风貌区。
一旧城便是船厂古城,也是吉林市的发展原型。
1.2满族船厂遗址在明朝永乐年间,朝廷为了加强对东北地区黑龙江一带的统治,在吉林松花江畔建造了造船厂,使东北地区成为连接京师与东北边陲的纽带。
清朝入关后,为了对抗沙俄对边陲的侵略,在原造船厂场址建造吉林城,这也标志着吉林城市的诞生。
清朝的皇家园艺御花园与果园的养护与发展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园艺与植物栽培历史上的辉煌时期。
在清朝时期,皇家园艺御花园与果园的养护与发展达到了一个巅峰,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园艺遗产。
本文将就清朝的皇家园艺御花园与果园的养护与发展进行探讨。
清朝皇家园艺御花园的养护是一项高度重视的工作。
皇宫中的御花园以植物的选择、种植、养护、布局等环节都精心设计和照顾,以展现皇室的尊贵与独特品味。
皇帝与宫廷贵族们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与资源在园艺上,使得御花园成为了文化艺术与自然景观的完美结合。
首先,皇家园艺御花园注重植物的选择与配置。
御花园内的植物种类繁多,包括各种珍奇花卉和树木。
皇家园艺师根据植物的花期、花色和芳香度等特点进行合理搭配,并保证园内四季有花,使御花园成为了一年四季都能欣赏到美丽花卉的地方。
其次,御花园的养护也极为重要。
皇宫中设置了专门的园丁队伍,负责御花园的养护与管理工作。
他们会根据不同植物的养护要求,定期修剪、浇水、施肥和除虫,以确保植物的生长健康。
同时,还要定期清理落叶和杂草,保持御花园的整洁与美观。
另外,御花园的布局也非常讲究。
皇家园艺师们在御花园的设计上注重形式美与意境的结合。
传统的御花园常常采用了曲径通幽的布局方式,通过山石、亭台、湖泊等景观元素来展示一种自然山水的美感。
园内的花卉与树木被合理地布置在不同的区域,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除了皇家园艺御花园外,清朝还高度重视果园的养护与发展。
果园对于皇家来说是一种重要的经济资源和供给品,也和人民生活密切相关。
清朝皇帝下令开展了大规模的果树种植,推动了果园的发展。
在果园的养护方面,皇家园艺师也会采取类似的措施,如定期修剪、施肥、除虫等,以确保果树的健康生长。
此外,他们还会进行果树的病虫害防治,采用石硫磺、草木灰等方法来避免病虫害对果园的危害。
在果园的发展方面,清朝皇帝鼓励农民加强果树种植,提高果品的品质和产量。
他们推广了新的果树栽培技术,并引进了许多国外的果树品种。
关于开封里城大院满族文化的调查研究开封里城大院是位于河南省开封市的一处传统民居建筑群,而满族文化作为中国的重要民族文化之一,在开封里城大院也有着丰富的渗透与体现。
本文将对开封里城大院满族文化进行一次调查研究,以期更加深入了解这一民族文化在这一地区的传承和发展。
一、开封里城大院与满族文化的渗透开封里城大院是源自北宋时期的民居建筑,由于当时满族已经开始在华北地区崭露头角,因此在建筑风格、格局以及装饰等方面均有着满族文化的影响。
在大门的两侧会有石狮子作为守护,这在满族文化中是非常常见的装饰方式;院内的建筑布局也更多地借鉴了满族传统的"四合院"风格,让人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满族文化在里城大院中的存在。
在开封里城大院,满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工作也是得到了应有的重视。
在大院中设置了专门的满族文化展示区域,通过展示满族的传统服饰、工艺品、文物等,向游客们生动地展现了满族的日常生活和民俗习惯。
在大院的日常经营中,也会有满族的传统乐曲和舞蹈表演,以及满族传统美食的推广和传承,这些都是对满族文化的一种生动呈现和传承。
开封里城大院也积极参与到满族文化的保护工作中。
在文物保护方面,大院会定期对满族文化的文物、建筑进行修缮和保养,以确保这些珍贵文物能够得到有效的保护和传承。
而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面,开封里城大院也会邀请专家学者对满族文化进行研究和保护,同时也会开展各种相关的传统技艺培训和推广活动,以确保满族文化能够得到有效的传承和发展。
在开封里城大院,满族文化展现出了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和游人前来参观和了解。
满族文化的独特性使得大院成为了一个独具特色的旅游目的地。
游客们可以在大院中感受到满族文化的独特魅力,领略到其不同于汉族传统文化的风采和魅力。
在满族文化的传承和展示中,大院也为游客们提供了更多了解满族文化的机会,使得满族文化在这里得到了更加广泛和深入的传播。
开封里城大院满族文化的独特魅力还能够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带来良好的影响。
沈阳市法库县五台子镇前满洲屯村乡村文旅基地景观规划设计董可心,黄磊昌*(大连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辽宁大连116034)摘要:近年来,美丽乡村和乡村振兴等一系列的政策不断推深演进。
从最基础的乡村旅游逐步变为乡村文化旅游。
由此以乡村文化为基础的文旅景观规划设计在我国乡村旅游景观规划中成为至关重要的一点。
针对乡村规划发展这一问题,本研究通过规划设计出符合乡村发展的文旅景观基地,通过对前满洲屯村本土文化的发掘与景观设计相结合而规划出适合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从而更好地促进乡村经济效益与自然文化环境完美结合,促使乡村进一步优化发展,为未来乡村文旅基地的景观规划设计提供一定的依据。
关键词:乡村;文旅景观;规划设计1研究背景与意义1.1研究背景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而美丽乡村更是与乡村战略一脉相承。
乡村振兴战略是战略层面的整体部署,而措施层面的重要体现则是美丽乡村的不断建设。
文化体系发掘与衍生的支撑是美丽乡村的建设重点,而乡村的文化振兴则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
1.2意义在美丽乡村建设中,以探索发掘并利用乡村文化为主体支撑能更好地促进乡村文旅景观的发展。
乡村文旅景观的规划建设则是针对乡村的本土特色文化在景观层面上对乡村设施进行整体的景观提升与改造。
通过乡村文旅景观规划设计不仅可以更好地促进美丽乡村的发展,还可以促进乡村经济运营模式的转变升级。
2沈阳市法库县五台子镇前满洲屯村文旅基地景观规划设计2.1村庄发展基础分析乡村振兴的良好发展始终离不开农业、工业、第三产业这三大产业的支撑。
通过分析村庄的上位规划法库县得知,法库县的农业以养牛、耕地、瓜果菜地生产为主。
工业方面法库县的陶瓷生产线有着深远的发展史并形成了自己的发展模式。
第三产业不仅有房地产项目的开发,更完善了大东北陶瓷城、辽北牲畜交易市场、丁家房东北葡萄辣椒批发市场,同时开展了大孤家子富源商贸城建设工程。
在旅游行业资源中稳步发展。
法库县全部景点31个,其中A级风景区有6处。
2021年第3期(总第186期)黑龙江社会科学Social Sciences In HeilongjiangNo.3,2021General.No.186民俗文化在寒地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一一以哈尔滨市为例张平平,崔云飞(黑龙江工程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哈尔滨150010)摘要:民俗文化是影响城市景观设计的重要因素,将不同地域的生活习惯、文化、民俗合理地融入景观设计中,不仅可以营造出繁花似锦的景观盛况,而且能够极大增强当代城市的辨识度。
本文以寒地城市景观为例,通过对东北地区民俗文化现状进行分析,对哈尔滨城市景观现状进行具体阐述,进而深入探讨了民俗文化在哈尔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及未来发展趋势。
而数字化景观体验、沉浸式景观体验、科技创新景观体验以及地域特征主题景观公园的设计等是将民俗文化应用在寒地城市景观设计中的未来发展趋势,能够为寒地城市景观氛围的营造提供一定的参考,也为国内外相关城市的景观设计开辟一条创新科技景观之路。
关键词:民俗文化;科技创新;寒地城市景观;景观设计中图分类号:J5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4937(2021)03-0098-05一、东北地区民俗文化现状分析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历史,承载着众多民族智慧及文化的结晶,多民族差异使得每个地域都呈现出特定的风俗习惯及文化差异⑴。
东北地区主要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及周边地区,是一个以汉族为主,由满族、蒙古族、达斡尔族、赫哲族、鄂伦春族、朝鲜族共同组成的多民族区域。
东北地区复杂的自然环境、大量的人口迁移等因素深深地影响着东北地区民俗文化的形成,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等层面的文化符号深刻影响着当地人民的饮食习惯、服饰穿着、民间体育、曲艺歌舞等,并经过长期的融合、交融最终形成了北方特有的民俗文化。
1.少数民族语言符号的衰落满语和满文曾是满族北方文化中最显著的文基金项目:黑龙江省省属本科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科研项目“民俗文化在寒地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2019YZ08)作者简介:张平平,1981年生,黑龙江工程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崔云飞,1969年生,黑龙江工程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环境设计系主任。
全国导基模拟习题与答案一、单选题(共31题,每题1分,共31分)1.汉代的政论性散文从思想内容到艺术形式都比先秦散文有明显进步,如贾谊的( )。
A、《史记·秦始皇本纪》B、《过秦论》C、《谏逐客书》D、《言兵事疏》正确答案:B2.遵义会议召开于( )。
A、1936年10月B、1935年1月C、1934年10月D、1935年12月正确答案:B3.京杭大运河是在()时期挖通形成的。
A、南宋B、唐朝C、元朝D、北宋正确答案:C4.下列名绣中,有“东方明珠”之誉的是( )。
A、蜀绣B、粤绣C、苏绣D、湘绣正确答案:C5.1972年9月,日本内阁总理大臣( )访问中国,双方宣布建立外交关系。
A、田中角荣B、大平正芳C、福田赳夫D、铃木善幸正确答案:A6.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位于( )。
A、山西五台县佛光寺B、山西芮城县广仁王庙C、山西五台县塔院寺D、山西五台县南禅寺正确答案:D7.上海世博会是中国首次举办的综合性世界博览会,举办时间是( )。
A、2010年B、2008年C、2014年D、2012年正确答案:A8.新加坡最著名的华人街位于()。
A、牛车水B、圣淘沙C、乌节路D、金沙娱乐城正确答案:A9.唐朝专门掌握绳墨绘制图样和施工的工种是( )。
A、工使B、都料匠C、墨师D、图工正确答案:B10.下列剪纸中,摆附在糕饼、寿面、鸡蛋等礼品上的是( )。
A、喜花B、红笺C、斗香花D、礼花正确答案:D11.道教上清派的祖庭是( )。
A、陕西终南山B、江西龙虎山C、江苏茅山D、四川青城山正确答案:C12.龙门石窟位于河南( )。
A、安阳B、洛阳C、开封D、郑州正确答案:B13.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出自( )。
A、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B、王维的《使至塞上》C、李商隐的《夜雨寄北》D、李白的《送友人》正确答案:A14.2013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大国,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为( )美元。
承德避暑山庄:皇家园林的典范与文化遗产的瑰宝一、承德避暑山庄的历史背景1.1 避暑山庄的建造背景与目的承德避暑山庄,作为皇家园林的典范与文化遗产的瑰宝,其建造背景与目的深深植根于清朝皇家的历史与文化之中。
清朝时期,北京作为政治中心,夏季炎热难耐,皇家成员需要一处既能避暑又能处理政务的地方。
在这样的背景下,承德避暑山庄应运而生。
避暑山庄的建造,不仅是为了满足皇家成员避暑的需求,更是为了巩固皇权、展示皇家威严。
山庄的选址在承德这片山水秀美之地,既符合了皇家对自然环境的追求,也体现了皇家对风水的重视。
据史书记载,避暑山庄的建造历时近百年,动用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其规模之宏大、建筑之精美,都体现了清朝皇家的雄厚实力。
避暑山庄的建造,还体现了清朝皇家对园林艺术的深刻理解。
山庄内的山水、建筑、植物等元素,都经过精心设计和布局,形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
这些画卷不仅为皇家成员提供了宜人的生活环境,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正如清代著名文人袁枚所言:“避暑山庄,乃皇家园林之极致,集天地之灵气,汇人文之精华。
”避暑山庄的建造背景与目的,不仅体现了清朝皇家的智慧和品味,也为我们留下了一份宝贵的历史遗产。
1.2 避暑山庄在清朝皇家园林中的地位承德避暑山庄在清朝皇家园林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作为清朝皇家园林的典范,避暑山庄不仅体现了皇家园林的尊贵与华丽,更展示了清朝皇家园林艺术的独特魅力。
其建造背景与目的,与清朝皇帝对休闲与娱乐的追求紧密相连,同时也反映了清朝皇家对自然与人文景观的深刻理解和尊重。
在清朝皇家园林中,避暑山庄以其宏大的规模、精美的建筑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脱颖而出。
据统计,避暑山庄占地约564万平方米,拥有大小建筑近百座,其中包括康熙乾隆狩猎行宫、万树园、二马道、避暑山庄博物馆等著名景点。
这些建筑不仅风格独特,而且布局合理,充分展现了清朝皇家园林的艺术魅力。
避暑山庄在清朝皇家园林中的地位,还体现在其对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上。
岭南北园满洲窗的寓意岭南北园,一处充满历史底蕴与文化内涵的园林,满洲窗则是其独具特色的建筑装饰。
今天,让我们一起探寻岭南北园满洲窗的寓意,感受这扇窗背后的故事。
一、岭南北园概述岭南北园位于我国广东省广州市,是一座具有岭南园林风格的古典园林。
岭南园林以山水景观为基础,融入了南方水乡的特色,形成了独特的园林艺术风格。
岭南北园汇集了岭南园林建筑的精华,其中满洲窗便是其代表之一。
二、满洲窗的起源与发展满洲窗,又称冰裂纹窗、梅花窗,起源于清朝满洲地区。
满洲窗最初是满族民居中的一种建筑装饰,后来逐渐传入中原,受到汉族人民的喜爱。
在岭南地区,满洲窗经过与当地建筑风格的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岭南满洲窗。
三、岭南北园满洲窗的寓意1.寓意一:吉祥如意满洲窗的冰裂纹图案象征着冰天雪地中的生命力,寓意着吉祥如意、坚韧不拔。
在岭南北园中,满洲窗的吉祥寓意与园林景观相得益彰,为游客带来美好的祝愿。
2.寓意二:和谐共生满洲窗的梅花图案象征着坚韧、纯洁和高雅,代表着中华民族的优良品质。
在岭南北园中,满洲窗与园林景观相互映衬,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景象。
3.寓意三:传统文化传承满洲窗作为岭南园林建筑的特色之一,承载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在岭南北园中,满洲窗的设计与园林景观相结合,体现了岭南园林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4.寓意四:美好愿景满洲窗的图案多样,寓意丰富。
在岭南北园中,满洲窗不仅是园林景观的一部分,更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透过满洲窗,游客可以感受到园林主人的美好愿景和对未来生活的期许。
四、结语岭南北园满洲窗,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在这里,满洲窗不再是简单的建筑装饰,而是承载着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美好愿景的象征。
2023年第06期现代园艺少数民族文化元素在园林景观小品设计中的应用龙翔(柳州市龙潭公园管理处,广西柳州545000)摘要:少数民族文化元素是以具有代表性的象征或图像的形式表现出来的。
随着现代园林的不断发展,我国在园林景观小品设计中引进了国外的一些设计思想、方法,却忽视了民族文化,在强调个性的同时,忽视了民族文化的因素。
要突出民族文化的特征,就必须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运用少数民族的文化元素,以推动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关键词:少数民族文化;园林景观小品;应用1园林景观小品的内涵及其发展园林景观小品是一种以装饰、照明、展示、休息为目的的小型建筑设施,其体积小、形状独特,给人们休闲娱乐带来便利同时,也能让人在其中得到美好的体验和有益的启示。
一般而言,园林小品的设计应符合以下4点:(1)要适宜、适当。
适当的地点、合理的布置,要做到巧妙、讲究、精益求精,不能破坏整个园林的整体效果,也不能画蛇添足。
(2)根据物体的形状来设计。
考虑到小品的功能,体现了小品的性格特点,将其巧妙地融入到整个环境的造型当中,避免了突兀与僵化。
(3)随遇而安。
在小品的设计中,应考虑到整体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情调,力求在不破坏原有风貌的前提下,达到“入园入趣”“景随形”的境界。
(4)装饰要巧妙。
构思上追求精细、自然而不会过于张扬,在装饰上灵活多变,运用小品的灵活性、多样性来填补空白,丰富了园林的意境。
我国园林景观小品的发展源远流长,把民族文化融入园林小品,可以增强园林小品的文化感,更能体现出诗的意境。
少数民族文化元素是以具有代表性的象征或图像的形式表现出来的。
随着现代园林小品的不断发展,突出民族文化的特征,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运用少数民族的文化元素,可以推动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2园林景观小品中少数民族文化元素应用方法图形元素是园林景观小品设计里最基本的元素,获取少数民族传统式图案元素,应用于各种设计中,是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2020年第20期现代园艺1抚顺城市公园的现状及探讨公园是一座城市的“肺”,一个拥有良好绿化环境以及较完善服务设施的城市公园,可以美化生态环境,为人们游览休憩、文化健身提供场地,当灾难来临时,会成为防灾避险的特定场所,是一座城市中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
近年来,城市发展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逐渐增多,城市公园逐渐发展为改善生态环境和预防灾害的“生命绿洲”。
1.1抚顺城市公园调研分析1.1.1月牙岛生态湿地公园。
月牙岛生态湿地公园位于抚顺市新抚区浑河南岸,由于地形像一弯月亮,因此以“月亮”为主题简称月牙岛生态公园。
其中,园区入口景观区域最突出,利用植物组成树阵及树林当作背景、烘托气氛;公园绿堤内侧,营造飘逸动人的植物景观意境,狭长的河岸线构成了月牙岛特有的生态景观,拓展了生态公园的景观空间,向人们展示植物的多种生态功能。
在城市公园建设中,融入海绵城市设计原理,将降雨收集到一起,通过水管灌溉植物,形成天然的灌溉系统,完善公园中的生态循环系统,打造新型的城市生态公园。
1.1.2劳动公园。
劳动公园位于新抚区凤翔路,始建于1925年,原名为“东公园”,1953年改名为劳动公园。
设计采用天人合一、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的园林手法,营造自然、幽静、通透的氛围,景观层次错落有致。
园中建筑风格为中式,但植物配置较杂乱,与建筑风格相违背,雕塑较多但没有主次,不能鲜明地诠释“奉献”和“劳动”这一中心思想;园区中基础设施与小路,虽循序渐进,主次分明,但年久失修容易造成不必要的隐患。
1.1.3金凤湾。
金凤湾公园位于沈抚新城核心地带,沈抚大道以北。
园名取自秦观的《鹊桥仙》词中的“金凤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其包含的金凤湾是沈抚新城核心区的重要水系景观,也是抚顺最大的人工湖。
公园以“生命”为主题,向人们表达了生命的含义,但该园中的雕塑过于片面、抽象,不能清楚地表达雕塑的意义;道路表现单一且年久失修;生命之环的建成本身具有巨大的争议,普通的圆型建筑,造价却不菲,原本设置有“蹦极”项目,但因其高度远远大于人体可承受范围,所以蹦极项目因此作废。
中国古典园林设计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提要:通过北陵公园湖中岛景观规划设计的实例,说明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手法在现代景观中的运用,并进一步说明什么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景观。
关键词:古典园林现代景观设计手法一.中国特色的现代景观中国有悠久的园林景观营造传统,从构思精巧的苏州园林到大气恢宏的皇家园林,无不向世人展示着中国古典园林景观的艺术成就。
然而,如同所有建筑设计一样,景观的设计与建造必须时时更新以适应时代的变迁。
中国古老的景观艺术似乎并没有跟上中国社会高速发展的脚步,于是今天,我们看到中国出现了欧洲古典园林景观、欧洲新古典主义景观、英国乡村风情景观等等风格各异的西式园林景观。
香港、新加坡、加拿大、澳大利亚以及美国景观设计师的作品轮番上演。
二.中国古典园林造景的艺术手法1.借景与屏景。
有意识地把园外的景物借到园内的范围中来,称为借景。
借景是中国园林艺术的传统手法。
一座园林的面积和空间是有限的,为了丰富游赏的内容,扩大景物的深度和广度,除了运用多样统一、迂回曲折等造园手法外,造园者还常常运用借景的手法,收无限与有限之中。
借景的类型有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等。
2.对景与抑景。
对景多用于园林局部空间的焦点部位。
多在入口对面、广场焦点、道路转折点、湖池对面等地设置景物,一则丰富空间景观,二则引人入胜。
抑景是指以遮挡视线为主要目的的景物。
中国园林讲究欲扬先抑,也主张俗则屏之。
3.分景与隔景。
分者将空间分开之意,隔者将景物隔离之意,二者类似而略有不同。
多用分法进行景区划分,分而不离,有道可通。
也可用隔法进行景物隔离,隔而不断,景断意联。
4.夹景与框景。
在人的视野中,两侧夹峙而中间观景为夹景,四方为框而中间观景则为框景。
这是人们为组织视景线和局部定点定位观景的具体手法。
类似照相取景一样,往往达到了增加景深的效果,夹景多利用植物树干、断崖、建筑等形成;框景多利用建中的门窗、柱间等,选择特定角度,取得最佳景观。
清朝的园林建设清朝时期,园林建设在中国达到了一个高峰,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魅力。
清朝的园林建设不仅注重美学价值,更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
本文将从清朝园林的历史背景、设计理念、建筑特点等方面来探讨清朝园林建设的特点与意义。
一、历史背景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它的建立有着特殊的历史背景。
随着明朝的覆灭和满族的入主,清朝的建立带来了对园林的新理解和新追求。
在明朝时期,园林建设主要以私家园林为主,而清朝时期,园林开始向宫廷园林转化。
清朝皇室通过园林来展示自己的统治权威,也使得园林建设成为一个重要的文化象征。
二、设计理念1. 依山傍水:清朝园林建设借助山水之势,以尽可能多的利用自然山河的优势,将山水纳入园林中。
2. 模拟自然:清朝园林注重还原自然景观,追求自然美和雅趣,而非人工雕琢的舒适感。
3. 四季景观:清朝园林注重四季景观的呈现,通过合理的植物布局和景点设置,展现四季变化的魅力。
4. 形与意的统一:清朝园林在形态上注重与意境的融合,将建筑、植物、水景等元素以优美的形式融合在一起,体现主题和情感。
三、建筑特点1. 复合式园林:清朝园林通常由多个园林组成,有前后庭院,各具特色,形成复合式的园林结构,体现层次感。
2. 建筑材料:清朝园林建筑多采用木结构,以及红墙黄瓦,注重颜色的协调与统一。
3. 水景设计:清朝园林中的水景设计非常精巧,注重水的流动性与曲线感,常用水池、湖泊、溪流等元素来营造水景的美感。
4. 植物布局:清朝园林注重绿化,植物种类丰富多样,且根据景点的不同,有着精心设计的植物布局,营造出不同的视觉效果。
四、意义与影响清朝园林建设不仅在艺术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更体现了封建社会的制度和思想。
园林建设成为皇权的象征,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它对后世的园林建设有着深远的影响,许多园林艺术的特点与技法都源于清朝时期。
清朝的园林建设是中华园林艺术中的瑰宝,它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独特魅力。
浅谈园林景观中民族元素的融入作者:陈婧雯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5年第06期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的繁荣和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正在不断的涌入城市,以便享受更便捷的服务和更丰盛的物质文化生活。
城市作为人类聚集和生产生活的重地,除了要满足人们日常生活、工作、学习等基本要求之外,人们对生态环境有了更高的追求,不再只局限于绿地和植被,而是更加注重传统文化在城市中特别是园林景观中的利用。
因此,如何巧妙融合民族传统元素加以形成韵味独特、舒适和谐的城市园林景观,是现当代城市建设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园林景观;民族元素;融入中图分类号:TU98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17-0263-01一、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融入民族元素的原因城市园林景观作为一个城市政治、经济、历史和传统文化的缩影,应是一个城市对过去、现在、人文、自然等诸多元素的艺术语言上的表达,以及对未来发展的追求。
所以说,在现代城市的园林景观中融入民族传统元素,是对城市历史发展的尊重。
这种融入不单单是文化元素的堆砌,而是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深入了解,并将现代时尚元素和传统元素巧妙的结合在一起,既满足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又具有传统的韵味。
所以,园林设计师们在高效表达设计信息的同时也要注重民族的文化特征。
二、我国古典园林景观1.古典园林景观的发展史。
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是世界优秀文化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人类的共有财产。
我国的古典园林景观是世界上最具代表性的四大园林流派之一,它是几千年炎黄子孙智慧的结晶,是各名族独特风俗和历史文化相互融合的写照。
随着几千年的发展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园林:皇家园林、私家园林、自然园林和宗教祭祀园林。
四大园林各具特色:(1)皇家园林,又称为御苑。
皇家园林不仅表现了大气磅礴的气势,在精致的艺术程度上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出现了像颐和园。
圆明园等这样一些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2)私家园林,私家园林园主多为贵族官僚文人,建造多以修身养性,闲适自娱为主,其风格清新淡雅;(3)自然园林,是以自然园林景观为主的园林设计;(4)宗教祭祀园林,宗教祭祀园林的普及是宗教世俗化的结果,它属于宗教寺庙,道观的附属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