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五年级上下册说课稿
- 格式:pdf
- 大小:2.08 MB
- 文档页数:74
《认识简单路线》说课稿(1)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与作用《认识简单的路线图》是课程标准中空间与图形领域“图形与位置”的部分,这些知识是人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知识经验,又是今后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
现实生活中,能够根据简易的示意图判断自己所处的位置以及要行走的路线是学生生活中必备的技能,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学情分析出行路线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学生已有出行的经历,但能准确说出自己的位置和描述出行路线还有一定的困难,让学生经历确定行驶路线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生存技能。
(3)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学会观察和分析简单的平面图,进一步掌握用方向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根据给定的平面图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增强观察能力,识图能力和语言的表达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线路图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线路图在表达和交流问题中的作用。
(4)重点、难点:重点:能根据给定的平面图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
难点:能有条理的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
(5)教法、学法教法: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以及小学生的特点,我主要采用情景创设法让学生经历模拟出行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生活技能。
学法: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以组为单位交流出行经验,模拟出行,说说怎样乘车。
(6)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板书课题。
谈话导入:现在秋高气爽正是出行的好季节,你们准备去哪里,你准备坐什么交通工具出游呢?坐几路车,今天我们就来观察和描述路线图。
设计意图:联系学生的出行经验,引出路线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新知。
1.出示公交行车路线图。
师:咱们来解决第一个问题:从路线图中你得到哪些信息。
从长途汽车站到火车站怎么走?指名汇报。
生:学生看图思考问题。
生:1路公交车的行车路线是蓝色的,从文化宫途径长途汽车站到火车站。
生:5路公交车的行车路线是红色的,从体育馆经商场到火车站。
师:同学们描述的很正确,还能再加一些信息,使路线更加详细吗?生:说出公交车行驶的方向。
五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可能性冀教版 (2)一、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简介本册教材是《冀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共12个单元,包含了主题、综合算、面积、拓展思维、两位数的加减、两位数乘一位数、数学游戏等内容。
2.教材教学目标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了解数学中的基本概念和操作方法;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习效率和兴趣。
3.教材教学重难点本册教材的教学重难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内容:1.整体构建:从数学的整体构建入手,结合学生的实际,引导学生建立数学概念和方法。
2.数的意义:重点讲解数的意义、数的大小和数的比较方法。
3.综合运算:将单个运算与多个运算相结合,培养学生进行综合运算的能力。
二、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本课程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1.了解“可能性”的概念,掌握“可能性”的基本计算方法;2.培养学生的判断、推理和探究能力;3.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和求知欲望。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1.明确“可能性”的概念;2.掌握“可能性”的计算方法;3.培养学生的判断、推理和探究能力。
3.教学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1.让学生理解“可能性”的概念和具体应用;2.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判断、推理能力。
4.教学方法本节课的教学方法主要为课堂小组讨论、小组展示和讲解。
5.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老师先介绍“可能性”的概念和重要性,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
(2)知识讲解教师首先从古代希腊神话和生活实例入手,讲解“可能性”概念及其应用,然后结合教材上的例题,一步一步教授学生“可能性”的计算方法。
(3)实践探究学生分小组进行实践探究,先设计几个具体问题,再根据实际情况,通过讨论、推理和验证的方式,找出问题的答案。
探究过程中,老师在旁引导和指导。
(4)总结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实践探究结果进行评价,并简单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和方法。
本节课通过让学生参与实践探究,积极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判断、推理和探究能力。
冀教版(三起)五年级上英语说课稿-Unit2 My Country and English-speaking Countries(1)课程目标1.学习英语国家的名称和位置2.学习英语国家的文化和风俗习惯3.培养学生了解和尊重不同国家文化的能力教学重点1.英语国家的名称和位置2.文化和风俗习惯教学难点1.文化和风俗习惯2.学生对英语国家的位置和名称的掌握教学准备1.PPT课件2.地球仪或世界地图3.学生练习册4.教师教学用书教学过程Step 1 教学导入通过播放介绍英语国家的视频,引导学生感知和了解不同国家文化及其风俗习惯。
Step 2 单词学习1.展示英语国家的标志和图片,让学生尝试用英文快速说出所属国家名称。
2.给学生发放单词卡片和读音卡片,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和交流。
3.游戏环节:把卡片随机派发给学生,让学生用英文快速说出所属国家名称。
Step 3 语法讲解通过PPT课件,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名称和位置,引导学生学习英文中国家的名称的表达方式。
Step 4 引入课文通过PPT课件展示课文的图片,让学生联想到乡村和城市的不同面貌。
然后教师大声朗读课文,学生跟读。
Step 5 课文学习1.把课文分为四部分分别展示,让学生跟读每一部分,然后全部连起来朗读。
2.配合PPT课件,教师重点讲解句型或重点词汇的用法和表达方式。
3.给学生时间阅读课文并总结出文中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四个国家的文化和风俗习惯。
Step 6 情景对话1.学生分组进行对话,模仿情景对话内容,让学生根据对话内容进行学习。
2.游戏环节:让学生在组内进行角色扮演,模仿对话,表演出来,增加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的了解程度。
Step 7 课堂练习教师发放英语练习册,让学生尝试进行英语国家的名称和位置练习,评估课堂教学效果。
教学总结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英语国家的名称、位置、文化和风俗习惯,培养了对多样化文化的尊重和认知的能力。
同时,本堂课也推崇了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冀教版五年级英语上册说课稿:Unit 2 Lesson 9 The U.S. (2)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是冀教版五年级英语上册的第二个单元“Countries”中的第九课,课题为“The U.S. (2)”。
本课主要内容为学生了解美国的四个名胜古迹,学生能够用简单的语言介绍这些名胜古迹的基本情况,并能对它们做一些简单的比较和分类。
二、教学目标语言目标1.学习表达美国四个名胜古迹的基本情况和特点;2.能够用简单的句子谈论这些名胜古迹;3.了解比较和分类的概念,并能根据内容进行简单比较和分类。
思维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提升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3.培养学生的分类比较能力。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国际意识和文化意识;2.增强学生对美国文化认同感。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用简单的语言介绍美国四个名胜古迹的基本情况;2.学生能够做出基本比较和分类。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国际意识和文化意识;2.帮助学生学会用语言进行基本的比较和分类。
四、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教师可以通过引入话题或讨论美国文化等方式导入本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Step 2 提出问题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课的话题,例如:What do you know about the United States?等等。
Step 3 谈论美国名胜古迹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美国的一些名胜古迹,例如: the Statue of Liberty, the Grand Canyon, Mount Rushmore, Niagara Falls等,并带着学生一起看一些相关的图片和介绍。
Step 4 学生阅读《Let’s learn》部分学生可以在读课文前,先看图片并回答问题,并对课文内容进行预测。
然后学生可以跟着教师一起朗读课文,讨论其中的词汇和短语的意思以及思路。
Step 5 学生阅读《Read and say》部分学生可以阅读课文对话并模仿对话内容,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简单介绍名胜古迹。
冀教版五上语文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要为大家说课的内容是冀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六个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
一、教材分析本课选自冀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是一篇记叙文,讲述了一个充满正能量的故事。
文章通过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感变化,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主旨大意,掌握本课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通过讨论和分享,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感受文章中人物的善良与坚韧,激发学生对美好品德的追求和对困难的积极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1. 重点:理解文章内容,掌握文章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型,能够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2. 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所蕴含的情感和价值观,并将这些情感和价值观内化为自己的行动准则。
四、教学方法本课将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和情境教学法。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体验和学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学生创设一个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学习。
2. 整体感知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适时纠正发音,然后让学生尝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细节理解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寻找课文中的关键信息,通过小组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文章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型。
4. 情感体验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活动,让学生深入体验文章中人物的情感变化,引导学生理解文章所传达的价值观。
5. 总结与拓展学生总结本课所学内容,教师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践行文章中的美德。
冀教版数学说课稿冀教版数学说课稿范文(通用10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
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冀教版数学说课稿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冀教版数学说课稿 1一、说教材分析:升和毫升是《数学课程标准》"空间与图形"领域测量部分的内容,教材设计了两个数学活动,在教学体积之前先教学升和毫升,是因为这两个计量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极广,几乎随时随地都可能接触到,尽量早些教学升和毫升,既方便学生生活,又为以后教学体积积累了感性材料。
二、说学情分析: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几乎每天都要接触与"升和毫升"有关的事物,如早餐喝的牛奶、服用的液体药、饮用的矿泉水、各种饮料等,学生既有学习知识的生活经验,又有学习知识的现实需要。
在学生现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认识升和毫升,既可以体验到生活中的数学,又可以提高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能力。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三、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在实际操作活动中,经历了解容量概念和认识测量工具,以及认识"升"和"毫升"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目标:了解容量的含义,认识"升"和"毫升",知道"升"和"毫升"怎样用字母表示;会读量杯和量筒中液体的多少。
(这同时也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积极参与"玩水"活动,获得愉快的学习体验和数学活动经验。
四、说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了解容量的含义,认识"升"和"毫升",知道"升"和"毫升"怎样用字母表示;教学难点:会读量杯和量筒中液体的多少。
五、说教法依据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的基本理念,本节课我采用探究发现法、直观演示法、设疑诱导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动手探究的教学过程中,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冀教版数学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要为大家说课的内容是冀教版数学教材中的一个单元,这个单元的主题是“分数的加减法”。
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评价六个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
一、教材分析本单元位于冀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是学生在学习了整数和小数的加减法之后,对数学运算的又一次拓展。
通过对分数的加减法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分数的概念,掌握分数的基本运算规则,并能够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解决相关问题。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分数的基本概念、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以及分数的混合运算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分数的基本概念,掌握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等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精神,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及其应用。
2. 教学难点:分数的通分和分数的加减法混合运算。
四、教学方法本单元我将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和合作学习教学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通过提问、讨论、小组合作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自主探究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首先,我会通过生活中的例子,比如切蛋糕、倒果汁等,引出分数的概念,并复习前知内容,为新课做铺垫。
2. 探究新知接着,我会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自己发现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并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和讨论。
3. 巩固练习通过设计一系列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新知,同时我会巡视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4. 应用拓展此外,我还会设计一些实际应用题目,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感受数学的实用价值。
五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小数乘法(冀教版)一、课程概况1.1 教材基本信息本节课所使用的教材为《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课时为第七课,课题为小数乘法。
1.2 教学目标•掌握小数乘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能够灵活运用小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认识小数乘法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
1.3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小数乘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难点:灵活运用小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2.1 教学步骤2.1.1 导入新课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或者展示实例等方式,让学生对小数乘法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例如:•小明买了 2.5 千克的苹果,每千克 4 元,他一共买了多少钱的苹果?•如果一瓶牛奶是 3.5 元,我买了 3 瓶,我支付了多少钱?2.1.2 教学重点内容•讲解小数乘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着重让学生了解小数点的移动与小数位数的变化。
•给出相关实例,通过演示和让学生独立练习的方式,逐步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和解题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小数乘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1.3 实际应用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实际场景的案例,让学生将小数乘法运用到生活和学习中,例如:如果一个底面积是 2.4 平方米,高度是 1.5 个半径,计算其体积。
2.1.4 检查作业学生完成课后习题,教师可以在本节课的最后时间内检查学生的习题完成情况。
2.2 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课前介绍、讲解示范和实例演练等教学方法,以及通过实际应用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三、教学设施本节课主要需要用到黑板、笔,以及教师精心准备的实例和演示材料。
四、教学评价4.1 教学评估方法本节课的教学评估主要采用以下方式:•学生课堂发言和思考情况。
•学生参与课堂练习和小组讨论的表现。
•课堂讲义和离线作业的完成情况。
4.2 教学效果评估通过以上评估,教师能够准确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掌握情况,进而针对性地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小数乘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以及引导学生运用小数乘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了学生的运算能力和解题能力。
五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梯形的面积冀教版 (4)一、教材分析本课是《数学》(冀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面积”的第四课,教学内容为“梯形的面积”。
本课的前置知识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后续知识是“正方形的面积、长方形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圆的面积”。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能够正确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中涉及到的梯形面积计算;2.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3.能够灵活运用梯形面积计算方法,巩固并扩充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知识。
二、教学流程1. 导入新知识首先,进行导入教学。
通过学生对身边环境中各种形状的认知,引入梯形的概念。
向学生展示梯形的图片,让学生观察、比较其与上一个课堂学习的平行四边形的异同之处,了解梯形的特点。
2. 查看例题我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取几道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例题。
在对例题进行讲解时,一方面重点让学生了解梯形的定义及其特性,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思考、探究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在解题过程中突出平行四边形的特点,引导学生掌握相关计算方法,并对梯形和平行四边形的联系和区别加以说明。
3. 讲解定理在了解及运用梯形面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我会把握课堂教学的时间,适时讲解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在讲解公式前,我将以学生身边的实物为例子,生动、形象地解释公式及其证明,让学生对公式产生深刻的印象,以增强他们的记忆和理解。
4. 分组练习利用小学生个别教学的特点,分小组进行练习。
在组内按成员阅读材料(可包括原表、表头、说明等),通过学科知识对材料进行解释,并进行小组展示。
此环节旨在培养学生团队意识,锤炼小组讨论及沟通能力,并能够在小组中发扬个人的特长,共同探讨问题,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
5. 布置课后作业为了巩固上述知识,在课堂结束前,我将针对本节课的知识点与要点,设计相应的课后作业。
既强调课堂教学的重要性,也提醒学生课后的学习和复习同样重要。
三、教学方法在教学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等,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
五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 -方向与路线冀教版 (1)一、教学内容的概述本次方向与路线的教学内容是数学五年级上册(冀教版)的其中一章节,它是一个重要章节,是数学五年级数学知识的重要切入点。
方向与路线是直角坐标系的重要知识,也涉及到了向量的概念,学生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会持续地运用到这些知识。
本章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直角坐标系2.方向与路线的概念3.向量的概念及表示方法4.方向角、倾斜角、斜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5.方向与路线的应用二、教学目标及要求教学目标通过本课对方向与路线的学习,让学生掌握:1.直角坐标系的相关知识及基本概念;2.方向和路线的概念,以及相关的计算方法;3.向量的概念,如何表示和计算向量;4.方向角、倾斜角、斜率的概念以及计算方法;5.方向与路线的应用,如何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教学要求1.学生必须具备数学基础知识和数学计算能力;2.学习前学生应该了解直角坐标系的基本概念;3.学生应该能够用计算器或手算来计算各种数学问题。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直角坐标系的相关知识及基本概念;2.方向和路线的概念,以及相关的计算方法;3.向量的概念,如何表示和计算向量。
教学难点1.向量的基础概念和计算方法;2.计算斜率和倾斜角的方法;3.向量在坐标系中的表示方法。
四、教学内容和步骤1. 直角坐标系以点为基本单位,用一对有序的实数表示平面内的点,构成的平面坐标系叫做直角坐标系。
直角坐标系由两条互相垂直的坐标轴组成,分别称为x轴和y轴,交点称为原点。
2. 方向与路线的概念在直角坐标系中,通常会用方向角或斜率来描述一条线段对应的方向。
方向角是指从正半轴开始,逆时针旋转的角度。
斜率是由线段的纵坐标变化量与横坐标变化量的商得到。
3. 向量的概念及表示方法向量用于表示大小和方向,通常用有向线段表示。
向量的大小表示为线段的长度,表示为|AB|或AB。
向量的方向可以用两种方式表示:夹角和方向角。
4. 方向角、倾斜角、斜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一般来说,通过方向角、倾斜角和斜率,我们可以描述针对坐标系的某个向量的方向。
冀教版五年级上册《轴对称图形》说课稿任丽梅一.说教材1.说课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1-3页轴对称图形。
2.教材的编写意图:本课是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二学段空间与图形中的学习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一些平面图形的特征,形成一定的空间概念,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具有轴对称性质的许多事物,也为学生的认知奠定了感性基础。
为此,教材编写时十分注重直观性和可操作性。
本节课主要是帮助学生在原有感性认知基础上建立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这2个概念,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其他几何图形的有关知识打下基础,并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会发现和创造生活的美。
根据大纲要求和教材特点,结合五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本节课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3.教学目的:根据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六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本节课可确定如下教学目标:【认知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2)能准确判断哪些事物是轴对称图形。
(3)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能力目标】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
【情感目标】结合教材和连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学习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4.教学重点:(1)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建立轴对称图形的概念;(2)准确判断生活中哪些事物是轴对称图形。
5.教学难点;根据本班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本节课教学的难点是找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6.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彩色纸、几何图片、剪刀、尺子二.说教法。
新课标指出:教师是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根据这一理念,我遵循激-导-探-放的原则,教学中我精心设计游戏,诱导学生思考,操作。
鼓励学生概括交流,并让学生用知识大胆创新。
三.说学法学生作为主体在学习中的参与状态和参与度是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因此,在学法中体现出玩中学,学中玩,合作交流中学,学后交流合作的思想,这节课为了体现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我以学生的学为立足点,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程序。
《可能性》说课稿(1)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与作用: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已经对某些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有所认识。
本单元内容是简单的等可能性事件,是对三年级上册所学知识的深化,使学生对“可能性”的认识和理解逐渐从定性向定量过渡。
(2)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初步体验有些事件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并能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经常““偶尔“等恰当的词语来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学生除了已经具备相应的知识基础以外,在生活中学生经常用石头剪刀布或掷色子等游戏规则来玩游戏,所以生活经验也是丰盛的。
(3)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进一步体验不确定事件,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2、过程与方法:经历如何解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的探索过程,用语言描述事件可能性的大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体会数学学习与现实的联系。
(4)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及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教学难点:利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教法、学法本节课,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引导探究法,组织学生开展丰盛多彩的数学活动;在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自主探索,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
本课中我采用游戏发现法、小组合作学习等例外的学习方法,让他们通过各种活动来学习知识,发展自己的智慧。
课堂上组织学生认真操作、试验分析,推理猜想,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6)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通过一个风趣的故事,自然引出本课所要研究的内容——可能性,并立刻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开始对主题的思考,精巧的为后面的教学埋下伏笔。
二、研究不确定事件发生的所有可能情况。
1、同桌两人玩锤子、剪刀、布的游戏,体验自己出锤子、剪刀、布,同伴会出什么?结合游戏小组讨论,总结这一游戏出现的所有可能情况。
冀教版小学英语五六年级说课稿范文全文共3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Title: Lesson Plan for Grade Five and Six English in Hebei TextbookGood morning, everyone. Today, I am going to present to you a lesson plan for grade five and six English in the Hebei textbook. This lesson aims to improve students' listening and speaking skills through a fun and interactive activity.1. Lesson Title: "At the Zoo"2. Lesson Objectives:- Students will be able to recognize and use animal vocabulary.- Students will be able to describe the animals they see at the zoo.- Students will be able to ask and answer questions about animals.3. Materials:- Flashcards with pictures of different animals.- Zoo-themed worksheets for each student.- A recording of animal sounds.- A projector and screen.4. Warm-Up (5 minutes):- Start the lesson by showing the students the flashcards with pictures of different animals.- Have the students repeat the names of the animals after you.- Play the recording of animal sounds and have the students guess which animal is making the sound.5. Presentation (10 minutes):- Introduce the topic of the lesson: "At the Zoo".- Show the students pictures of different animals and ask them what they know about each animal.- Teach the students new vocabulary related to animals such as elephant, giraffe, lion, and monkey.6. Practice (15 minutes):- Divide the students into pairs or small groups.- Give each group a zoo-themed worksheet with pictures of different animals.- Have the students take turns asking and answering questions about the animals on their worksheet.- Encourage the students to use the new vocabulary they learned in the presentation.7. Production (15 minutes):- Have the students work in pairs to create a dialogue about visiting the zoo.- Encourage the students to use the new vocabulary and phrases they have learned.- After they have practiced their dialogue, have a few pairs perform their dialogue for the class.8. Review (5 minutes):- Review the new vocabulary and phrases with the class.- Ask the students questions about the animals they learned about in the lesson.- Play a quick review game to test the students' knowledge.9. Assessment:- Observe the students during the practice and production stages to assess their use of the new vocabulary and phrases.- Give feedback to individual students and provide corrective guidance as needed.10. Conclusion:- To conclude the lesson, ask the students to share one thing they learned about animals at the zoo.- Remind the students to practice using their new vocabulary and phrases at home.In conclusion, this lesson plan aims to engage students in learning through interactive activities and group work. By incorporating new vocabulary and phrases related to animals at the zoo, students will have the opportunity to improve their listening and speaking skills. Thank you for your attention, and I hope you enjoy the lesson.篇2Ji Jiaoban Primary School English Fifth and Sixth Grade Lesson PlanI. IntroductionHello everyone, my name is [Teacher's Name], and today I am going to share with you a lesson plan for fifth and sixth grade English class based on the Ji Jiaoban textbook. The topic of today's lesson is [Lesson Topic].II. Lesson Objectives1. Students will be able to understand and use new vocabulary related to [Lesson Topic].2. Students will be able to form sentences using the new vocabulary.3. Students will be able to engage in conversations with their classmates using the new vocabulary.4. Students will be able to write short paragraphs using the new vocabulary.III. Pre-lesson Preparation1. Prepare the Ji Jiaoban textbook and accompanying materials.2. Prepare flashcards with the new vocabulary words.3. Prepare worksheets for writing exercises.4. Prepare game materials for vocabulary review.IV. Lesson Plan1. Warm-Up (5 minutes)- Greet the students and engage in a short conversation.- Review the previous lesson's vocabulary.2. Introduction to New Vocabulary (10 minutes)- Show the flashcards with the new vocabulary words.- Pronounce each word and have students repeat after you.- Have students guess the meaning of each word based on the pictures on the flashcards.3. Reading and Listening Activity (15 minutes)- Read a short passage from the textbook that includes the new vocabulary.- Have students listen carefully and try to identify the new vocabulary words.- Ask comprehension questions to ensure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passage.4. Speaking Activity (15 minutes)- Divide the class into pairs or small groups.- Have students engage in conversations using the new vocabulary words.- Walk around the classroom and provide guidance and feedback.5. Writing Activity (15 minutes)- Distribute the worksheets with writing exercises.- Have students write short paragraphs using the new vocabulary words.- Collect and review the students' work.6. Vocabulary Review Game (10 minutes)- Play a fun and interactive game to review the new vocabulary words.- Divide the class into teams and have them compete to see who can remember the most words.7. Conclusion (5 minutes)- Review the lesson objectives and ask students to reflect on what they have learned.- Assign homework for students to practice using the new vocabulary in sentences.V. Assessment- Assess student performance during speaking and writing activities.- Review homework assignments to track student progress.VI. Reflection- Reflect on the success of the lesson and make notes for future improvements.- Gather feedback from students to understand their learning experience.In conclusion, this lesson plan aims to engage fifth and sixth grade students in learning English through interactive and immersive activities. By focusing on new vocabulary, speaking, listening, and writing skills, students will be able to enhance their English proficiency and communication abilities. Thank you for your attention, and I hope this lesson plan is helpful for your English teaching journey.篇3Title: Lesson Plan for Grade Five and Six English Class (冀教版小学英语五六年级说课稿)I. IntroductionHello everyone, I am [Teacher's Name], and today I will be presenting a lesson plan for Grade Five and Six English class. The focus of this lesson will be on developing students' reading and speaking skills through an interactive and engaging activity.II. Learning Objectives1. To improve students' reading comprehension skills.2. To enhance students' speaking abilities through discussion and presentation.3. To foster a love for English language learning through a fun and interactive activity.III. Warm-up ActivityTo begin the lesson, I will start with a warm-up activity to engage students and get them excited about the lesson. I will ask students to share a short story about their favorite childhood memory in English. This will help students to warm up their speaking skills and get them ready for the main activity.IV. Main Activity: Reading and Speaking1. Reading Comprehension:I will distribute a short story to the students and ask them to read it silently. The story will be about a young boy who goes onan adventure to a magical kingdom. After reading the story, students will be asked to answer comprehension questions to test their understanding of the text.2. Group Discussion:Next, students will be divided into small groups and asked to discuss the story they have read. They will be encouraged to share their thoughts, opinions, and interpretations of the text with their group members. This activity will help students to improve their speaking skills and build confidence in expressing their ideas in English.3. Presentation:Each group will be given the opportunity to present their discussion findings to the class. This will allow students to practice speaking in front of an audience and receive feedback from their peers. I will also provide constructive feedback and encourage students to improve their speaking skills.V. ConclusionTo conclude the lesson, I will recap the key points discussed during the activity and highlight the importance of reading and speaking skills in English language learning. I will encouragestudents to continue practicing their English skills and explore new ways to improve their language proficiency.Thank you for listening, and I hope you found this lesson plan helpful for teaching Grade Five and Six English class. If you have any questions or feedback, please feel free to share them. Thank you.。
《二泉映月》各位尊敬的评委老师:下午好!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六个方面来对《二泉映月》这一课作具体的阐述。
一、说教材:《二泉映月》,本单元选文以“有志者事竟成”为主题,让学生品读文章,获得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本课讲述了饱经风霜的阿炳在中秋夜回想起人生坎坷经历,创作了《二泉映月》,表达了主人公阿炳对家乡、对音乐的热爱和对命运的抗争。
全文共6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描写了惠山的景色,引出二泉。
第2自然段写小阿炳在一年的中秋之夜跟着师父到泉边赏月。
第3、4、5自然段写十多年后的一个中秋夜,阿炳来到二泉,听泉声,忆经历,创作了不朽名曲。
第6自然段写《二泉映月》深受人民喜爱,在国际乐坛享有盛誉。
文章巧妙地将阿炳的琴声与心声交织在一起,语言优美,情真意切。
二、说学情:五年级学生对课文有整体把握的能力,能够通过品读关键句段理解文章内容,并能表达独特的阅读感悟。
本篇的表达方法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还是一个挑战。
根据课程标准提出的“知识与能力、过程和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目标统一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以及文本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如下:三、说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识记生字词,背诵4、5自然段。
2、体会课文中作者描写琴声变化的句子,理解、体会关键语句表达的感情。
3、学习阿炳热爱生活、热爱音乐、敢于同命运作斗争的精神。
为了落实课程标准关于第三学段的阅读教学要求,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我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为:教学重点:有感情朗读,背诵第4、5自然段。
教学难点:体会琴声的变化,感悟阿炳高尚的心灵,崇高的精神。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所以,在教学中,我采用以下教学法。
四、说教法、学法教法: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多媒体课件出示图片,播放音乐,教师语言渲染,为学习创设“美、真”的情境。
采用问题引导法,让学生了解著名音乐指挥家小泽征尔的话“这支曲子要跪下来听!”,设疑,为什么要跪下来听?按照“读---议---读”的层次,引导学生读中感悟,再回到文本。
(冀教版)五年级英语上册 Unit1 Lesson3 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1.知道要从哪些方面了解一个人2.掌握以下词汇:how, where, what, who, good, well, fine, thank you, and you3.运用以上词汇和句型进行简单的交际,如问候和介绍自己1.2 能力目标1.能够理解他人的介绍并做出回应2.能够用简单的英语进行自我介绍和问候1.3 情感目标1.通过学习了解爱护和关爱他人的重要性2.培养学生乐于交流和了解他人的意识和能力二、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熟练使用how, where, what, who等基本词汇和句型2.能够用英语交流问候和自我介绍2.2 教学难点1.如何让学生跨越心理障碍,敢于用英语交流2.如何帮助学生在不同场合选择恰当的问候方式三、教学过程3.1 自由活动(5分钟)1.学生自由交流,互相问候2.教师关注学生的表现,以此为基础来确定学生对英语口语的兴趣和自信心3.2 导入案例(5分钟)1.展示一张名人的照片,让学生观看2.通过简单的英文表达,询问学生对这个人的了解3.3 学习新词汇(10分钟)1.讲解词汇:how, where, what, who, good, well, fine, thank you, and you2.进行相关的语言练习和简单的口语交流3.4 学习句型(20分钟)1.讲解以下句型:–How are you?–Where are you from?–Good morning/afternoon/evening.–My name is ______. What’s your name?–I’m from ______.2.让学生用不同的句型进行练习和表达,以提高口语交流能力3.5 分组对话(2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英语对话2.教师通过观察和引导,帮助学生共同完成各种语言任务3.6 拓展练习(10分钟)1.让学生识字拓展,自行查找相关单词,并进行语言练习2.进行一些语言小游戏或口语活动,如单词卡片游戏、板书填空等3.7 总结复习(5分钟)1.小结今天所学内容,并进行简单的总结2.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英语进行交流,加强语言练习四、板书设计1.常用词汇:how, where, what, who, good, well, fine, thank you2.常用句型:–How are you?–Where are you from?–Good morning/afternoon/evening.–My name is ______. What’s your name?–I’m from ______.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在知识、能力和情感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
冀教版小学英语说课稿冀教版小学英语说课稿(4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冀教版小学英语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冀教版小学英语说课稿1随着课改的逐渐深入,说课已成为考核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方式和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越来越受到普遍重视。
那么如何正确认识说课,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说课究竟有什么作用,如何掌握初中英语中的说课,是许多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亟待了解的。
一、正确认识说课说课,就是教师在总结自己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从教学理论的高度,依照教学大纲要求,结合教学内容、学生基本状况和现有教学条件等实际情况,对自己的备课思路、课堂教学设计进行系统阐述。
但是必须注意说课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备课说课并不是读教案。
说课的过程是教师对教学理论再学习并用于指导新的教学实践的过程,是教师对教学大纲进一步深化认识理解的过程,是教师将自己的教学经验条理化并升华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说课的效果,是教师综合教学能力和业务素质的体现。
二、说课的作用1、说课具有提高教学效率的作用。
说课的过程能使教师做到备课、授课思路清楚,步骤清晰,重点突出,方法得当。
2、说课是检验教师综合能力和业务素质的重要手段。
通过说课可及时发现教师运用教育理论是否正确、采用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分析理解教材是否准确,从而判定该教师是否胜任所承担的教学工作。
目前很多地方教学比赛,大多将说课作为一个重要方式。
说课具有提高教师整体水平的作用。
因此,说课可用来指导和检验备课的科学性和时效性,可用于进行教师个人的教学经验总结,还可用来作为考核教师教学水平和理论水平的手段。
三、怎样说课I、说教材1.简要分析本课内容在整个单元和整个教材体系中甚至在英语素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2.确定教学目标及其依据,根据单元教学的目的和要求(对语音、词汇、日常交际用语、语法等方面的不同程度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确定贯穿单元教学的总目标和本课的具体目标。
人教版《轴对称》说课稿一、说教材1.说课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五年级人教版《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图形变换P3、P4页《轴对称》。
该单元包括轴对称、旋转、欣赏设计三个内容。
本课计划1个课时。
2、教材分析本课是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二学段空间与图形中的学习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一些平面图形的特征,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具有轴对称性质的许多事物也为学生的认知奠定了感性基础。
为此,教材在编写时,十分注重直观性和可操作性。
本节课主要是帮助学生在原有的感性认识基础上,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几何图形的有关知识打下基础。
并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去发现和创造美。
3.教学目的: [认知目标]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能力目标]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审美意识,激发学生学数学、爱数学的情感。
这样的目标设计,立足教学目标多元化,不仅要使学生掌握认知目标,还要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发展各方面的能力,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美学价值。
4、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5、教学难点:找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二、说教法。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根据教材内容和编排特点,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采用以实验发现法为主,直观演示法、设疑诱导法为辅的教学手段。
教学中,教师精心创设问题情景,诱导学生思考、操作,教师适时地演示,并运用电教媒体化静为动,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逐步推导归纳得出结论,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问题的积极状态,从而培养思维能力。
三、说学法根据学法指导自主性和差异性原则,让学生在“观察一操作一概括一检验一应用”的学习过程中,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使学生掌握知识。
四、说教具:多媒体课件、学具袋、实物投影器、学生自备直尺、笔、剪刀等五、说教学过程:(一)“玩”对称,激趣引入(计划6分钟)1、(老师导入):“同学们,今天上课前,老师想先给大家玩个小游戏,大家想看吗?”一个“玩”字就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了,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教师剪纸)老师慢慢把纸对折,然后快速动作剪纸。
展示作品,师:好看吗?大家也想动和做做吗?好,请大家从学具袋中拿出一张白纸来,自己动手玩吧:要求,先把纸对折,然后你想怎么剪就怎么剪!”2、(师生共同活动):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白纸,按教师的方法自由创作。
教师也拿出一张纸:“我跟大家一起比比剪纸,看谁的剪纸又快又漂亮”教师剪蝴蝶。
学生开始了折纸和剪纸。
灵巧的小手把一张张白纸变成了一个个美丽的图形,教师让同学们举起自己的作品,相互欣赏,课堂气氛高涨。
(师生展示自己作品)教师展示自己的剪纸,贴在黑板上,选几幅较优秀的学生作品,张贴在黑板下沿边上。
[本环节设计,抓住了孩子们好动爱玩的年龄特点,让学生目之所及,手之所触,脑之所想,都是美丽的轴对称图形,让学生在玩中不知不觉地进入学习状态。
](二)“识”对称,体悟特征(计划7分钟)1.学生观察自己的作品,认识轴对称图形(师引导语):“大家看看自己手上的图形,仔细观察一下,中间折线把图变成了两半,这两半图形有什么特点?我们剪纸或撕纸时,为什么要对折一下?”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很快就发现了其中的奥秘:这些图形左右两边形状相同,对折后会完全重合。
让学生自己说出左右“一样”、“相同”、“重合”等词语,在此基础上我巧妙地引入“轴对称图形”这一概念,接着从“轴”字出发,引导学生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板书课题,并引入“轴对称”和“对称轴”概念。
(出示课件)动画演示,蝴蝶剪纸对折过程,并板书轴对称图形概念。
2.我会能找:让学生自由说说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和轴对称图形。
(师导语:)“在我们生活和学习过程中,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平面图形的或立体实物,它们也有我们刚才剪纸一样有对称特点,擦亮眼睛找找看,看谁找得最多!”(学生口述一些轴对称图形或实物)组织学生相互分析评价,教师作简单小结进入下一教学环节。
[本环节设计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自己在实践操作中升华概念,得到知识,让学生感受轴对称图形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感受到轴对称图形的美学价值。
](三)、“验”对称,强化训练(计划9分钟)1.(出示课件)火眼睛睛:教师出示一组平面几何图形:长方形、正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星形、不规则图形等。
让学生找出哪些是轴对称图形,有几条对称轴,学生首先观察讨论,接着把学具袋中的纸片图形折折试试,然后学生小组内交流并相互评价,教师演示多媒体引导。
并对学习活动进行小结。
2、出示一组脸谱、商标、交通标志等图形。
让学生辨别真假轴对称图形,提示学生从脑里给图形适当位置画一直线,想出来对折后会不会完全重合,学生观察后在组里交流,同学之间相互评价。
教师利用多媒体进行引导。
最后对本学习活动给出简单小结进入下一教学环节。
[本环节有2个不同类题目,这样的设计,目的是强化学生轴对称图形的特征直观印象,继续强化什么是轴对称,什么是对称轴,增强了学生思考的主动性;练习的层次性,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内化”。
](四)“画”对称,学会创新(计划10分钟)1、让学生画课本第4页房屋图(5分钟)教师让学生在学具袋中找出画有一半房屋的方格纸,提醒学生先想想,怎么画出对称图形出来,教师先让学生说说自己准备怎么画,然后全班统一几种方法,学生自由绘画。
(画房子:怎样画得又对又快?有的学生会说:“先找出各个点的对应点,再连线。
”但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没有更快捷的方法呢?”有的学生思考后说:“只需画几个关键的对应点,再连线就可以了。
”我及时点评:“对,做任何事情,只要抓住了关键,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里老师要强调的是“对称点”的确定)教师跟据学生口述利用多媒体进行演示。
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画图。
教师小结进入下一环节。
2、我会创作(5分钟)让学生利用手中所能利用的一切实物(包括眼镜、钮扣、三角板、瓶盖、橡皮擦、小玩具等等),在白纸上画对称图形,大胆想象,放手创作。
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的作品五花八门,有画的,有小印章印的,有手撕的,有剪的,有拓的……选几幅有创意的作品利用实物投影台展示给大家看。
学生作图,教师巡视,选取几幅有创意的作品通过实物投影台展示给全班同欣赏,同时选几幅有代表性出错的作品展示出来,让同学生指出错在哪里为什么,学生完成作品后,小组内交流,并相互评价。
教师小结进入下一教学环节。
[本环节的设计是为了使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巩固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突出重点,突破教学中的难点。
增强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为生活服务的理念。
](五)、我真行,小设计师(计划3分钟)(出示课件:红双喜)回家问问父母,红双喜字是怎么剪出来的,自己剪一个。
[本环节是课堂知识的拓展延伸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运美化生活,创造生活,在生活中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美,提高审美情趣,增加运用知识的能力。
](六)、我来说,看我本事(计划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课所学内容:今天学了什么?什么叫轴对称图形?怎样判断轴对称图形?什么叫对称轴?怎样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本环节是教学总结,教师用疑诱导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去总结归纳,并对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进行归纳,增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六、课后反思这节课,我通过五个环节的教学设计,既遵循了概念教学的规律,又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指导学生操作、观察、引导概括,获取新知;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造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动口、动手、动眼、动脑为主的学习方法,真正做到“学中玩、玩中学”,遵循“数学从生活中来,为生活服务的原则”,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始终保持强烈的兴趣、课堂氛始终很活跃,从而达到了预期教学目标,完成了教学任务。
《图形的旋转》说课稿p5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图形的旋转》,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法分析,教学过程分析等方面来具体说明。
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内容“图形的旋转”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的第一课时。
(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图形的旋转”这部分教材是在二年级下册“平移和旋转”初步认识了生活中的旋转现象,能够较为准确的判断出某一物体的运动现象是“平移还是旋转”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旋转的含义,探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并让学生学会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
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重要知识点,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是一个渗透,是后续学习中心对称图形及其图形变换的基础,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同时,旋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也非常广泛,利用旋转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很多实际问题。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上面的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我觉得应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观察、归纳、概括等能力,发展学生有条理地思考及语言表达能力。
为此,我觉得本节课应关注学生对旋转的特征和性质的探索过程,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实践、推理、归纳能力,真正理解性质的来源、本质和应用。
由此,根据以上分析和课程标准要求,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于如下:1.知识目标: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变换,明确旋转的含义,探索它的特征和性质。
2.技能目标: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的图形旋转90。
初步学会运用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欣赏图形的旋转变换所创造出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感受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本节课是联系具体情境,让学生观察钟表的表针和风车旋转的过程,分别认识这些实物怎样按照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旋转,因此明确旋转的含义,说清“指针是绕哪个点旋转”“是向什么方向旋转”“转动了多少度”成为本节课的重点。
对于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是本节课的难点,只有认识到“图形旋转后形状大小都没变,只是位置变了”,那么旋转方法的研究和提炼才能成为一种自主活动,同时也为画出旋转后的图形打下牢固的基础。
二、说教学法根据本节课教材内容和编排特点,按照学生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我主要采用了启发式教学、互动式讨论、研究式探索、反馈式练习等方法进行教学。
从而使学生达到感知新知、概括新知、应用新知、巩固和深化新知的目的。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改的显著特征。
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是这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