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 格式:doc
- 大小:34.00 KB
- 文档页数:4
中国地理分界线1、我国人口分布的地理界线大体以黑龙江的黑河市和云南省腾冲市划一条直线为界,该线东南部人口多,该线西北部人口少。
2.地势阶梯界线(1)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界线:西起昆仑山脉,经祁连山脉向东南到横断山脉东缘。
(2)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界线:由东北向西南依次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3.地形区界线(1)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界线:大兴安岭。
(2)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界线:太行山脉。
(3)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界线:巫山。
(4)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界线:横断山脉。
(5)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界线:天山山脉。
(6)青藏高原和塔里木盆地界线:昆仑山脉。
(7)黄土高原和汉水谷地界线:秦岭。
(8)河西走廊和柴达木盆地界线:祁连山脉。
(9)四川盆地和汉水谷地界线:大巴山脉。
(10)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界线:古长城。
(l1)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华北平原界线:淮河。
4.气候界线(1)l月0℃等温线(也是亚热带与暖温带及高原气候区分界线):大体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一淮河一线。
(2)800毫米等降水量线(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界线):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一淮河一线。
(3)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界线):从大兴安岭西坡经过张家口、兰州、拉萨附近,到喜马拉雅山脉东部。
(4)2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干旱区与干旱区界线):大致通过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到冈底斯山一线。
5.河流界线(1)外流区和内流区的界线:北段大体沿大兴安岭一阴山一贺兰山一祁连山(东端)一线,南段比较接近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分水岭:巴颜喀拉山脉一秦岭。
(3)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南岭。
(4)澜沧江与怒江的分水岭:怒山。
(5)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诸河流域的分水岭:武夷山。
6.三大自然区界线(1)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界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青藏高寒区与东部季风区的界线:3000米等高线。
中国重要地理分界线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自然资源和多元文化的国家,其幅员辽阔,自然地理环境多种多样。
由于中国的地势起伏变化,以及各个地区经济、文化和环境等差异,形成了许多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中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包括了许多方面,下面我们就一一进行探讨。
首先,中国的地理分界线按照地理要素的性质和差异而划分,有如下几类:一、山脉、山地分界线中国境内的秦岭、太行、黄山、华山、长白山、昆仑山等一些著名山脉都是中国各地形地貌之间的分水岭和分界线。
由于这些山脉所处的位置,大部分地区的气候、自然环境、人文地理等方面都会产生明显的差别。
比如,秦岭是中国自然分界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南面为气候温和、湖泊众多、物种丰富的长江中下游流域,而北面则是黄土高原,气温偏低,土地非常贫瘠,可见山脉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二、自然生态分界线中国的自然生态分界线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类分界线,主要包括草地和森林的分界线、珍稀植物、动物分布的分界线等。
比如,长江流域、中华山地、海南岛等地的自然生态系在许多方面都会产生明显的差别,而珍稀植物、动物的分布范围与当地的生态条件和自然环境息息相关,也成为了中国重要的自然分界线之一。
三、文化分界线中国的文化分界线主要是指中国多民族、多语言、多宗教的文化差异,在传统文化、历史发展、文艺等方面都表现出独特性和多样性。
比如,长江流域是中国南方历史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与北方壮观的长城、雄伟的宫殿、庭院设计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区别。
同时,由于中国历史上各地民族、宗教之间的交流、融合和互动,也使得许多地区文化形态出现了混杂和融合现象,如新疆、青海、云南等地的多民族文化就表现出了这种特点。
四、经济分界线中国的经济分界线主要包括城乡差距、东北地区与中东部地区的产业结构、沿海地区与内陆区域的经济差异等此类区域性差异。
中国的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的差异是非常明显的,沿海地区的经济水平比内陆地区更为发达,在城市化进程中也更为成熟。
东北地区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政策支持,成为了中国工业的发源地之一,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了国家的重要支柱产业。
中国十大重要地理分界线中国是一个广阔的国家,拥有众多的地理分界线。
这些分界线不仅仅是地理上的界线,还具有重要的历史、社会和经济意义。
在这篇文档中,我们将介绍中国的十大重要地理分界线。
1. 长江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它是中国南北分界线的一部分。
长江从青藏高原发源,向东流入东海,全长6300千米,流经11个省份。
长江流域较北部为宜居区,较南部为热带亚热带常年收到雨水的区域,因此常常被称为“中国的母亲河”。
2. 秦岭-淮河线秦岭-淮河线自然地理上将中国分为了北方和南方。
秦岭-淮河线的西北边是中国最大的高原——青藏高原,东南边是中国南部走向的山脉。
秦岭-淮河线沿着中国的东西方向延伸,包括了很多山脉、高原和平原,对中国的农业、旅游、经济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3. 黄河黄河是中国第二长的河流,它是中国北方的中心线。
黄河发源于青海,向东流入渤海,全长5464千米,流经九个省份。
黄河流域是中国著名的农业区和人口密集区,是中国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也是中国旅游资源的重要区域。
4. 青藏高原青藏高原是中国最大的高原,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
青藏高原地处亚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包括了中国西部和西南部的大片地区。
青藏高原具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也是中国的重要水源地和天然气资源地。
5. 珠江-干燥山脉线珠江-干燥山脉线是中国南北自然地理的重要分界线。
珠江-干燥山脉线从东南方向延伸至西北方向,跨越了中国南部的山地、平原和高原地区。
珠江-干燥山脉线的南部是热带、亚热带地区,北部则是温带和寒带地区。
6. 阴山-秦岭阴山-秦岭是中国主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之一,位于中国中部。
阴山-秦岭以阴山和秦岭为代表,自西北向东南划分了中国的南北自然地理区。
阴山-秦岭地区包括了很多山脉、高原和干旱地区,对中国的生态环境和水资源具有重要影响。
7. 东北平原东北平原是中国最大的平原之一,东北地区的中心地带。
东北平原包括了很多河流和湖泊,是中国的重要农业区和工业区。
中国重要地理分界线-各洲的界线(1)亚欧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
(2)亚非分界线:苏伊士运河、红海、曼德海峡。
(3)南、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4)欧洲与非洲的分界线: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
(5)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白令海峡。
(6)南美洲与南极洲的分界线:德雷克海峡。
(7)欧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丹麦海峡。
中国重要地理分界线-世界大洋界线(1)太平洋与北冰洋的界线:白令海峡即楚科奇半岛的克利古贡角与苏厄德半岛的约克角连线。
(2)太平洋与大西洋的界线:通过合恩角的经线即从火地岛沿德雷克海峡西端到查理斯角连线。
(3)太平洋与印度洋的界线:沿马六甲海峡北端、苏门答腊岛西岸、爪哇岛南岸、新几内亚岛(伊里安岛)南岸,澳大利业大陆、巴斯海峡、塔斯马尼亚岛,再大致沿146°52'E到南极一线为界。
(4)大西洋与印度洋的界线:通过非洲南端——厄加勒斯角的经线(东经20度)。
中国重要地理分界线-我国各类界线(1)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该线西北为非季风区,东南为季风区。
(2)降水量和干湿区的界线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界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体沿着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淮河一线。
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的界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从大兴安岭向西南,经张家口、兰州、拉萨附近,到喜马拉雅山的南坡。
半干旱区与干旱区的界线(200毫米等降水量线):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3)热量界线1月0℃等温线(亚热带与暖温带界线):青藏高原东南边缘——秦岭—淮河一线。
暖温带与中温带的界线:鸭绿江口——长城(山西境内稍偏南)——祁连山——天山一线。
我国太阳年辐射总量丰富、贫乏界线:从大兴安岭向西南,经北京西侧、兰州、昆明,再折向北到西藏南部。
此线西北,太阳能资源丰富.此线东南贫乏。
我国四大海域的界线:渤海与黄海的界线:辽东半岛老铁山角——山东半岛蓬莱角;黄海与东海的界线:长江口北岸启东角——济州岛西南角;东海与南海的界线:广东南澳岛——台湾岛南端鹅銮鼻。
中国重要地理分界线一、人口密度界线大致以黑龙江的黑河——云南腾冲一线。
该线东南人口稠密,西北人口稀疏。
二、我国地势阶梯界线一、二级阶梯界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的东端。
二、三级阶梯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三、我国气候界线(1)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该线西北为非季风区,东南为季风区。
(2)降水量和干湿区的界线①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界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体沿着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淮河一线。
②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的界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从大兴安岭向西南,经张家口、兰州、拉萨附近,到喜马拉雅山的南坡。
③半干旱区与干旱区的界线(200毫米等降水量线):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3)热量界线1月0℃等温线(亚热带与暖温带界线):青藏高原东南边缘——秦岭—淮河一线。
暖温带与中温带的界线:鸭绿江口——长城(山西境内稍偏南)——祁连山——天山一线。
我国太阳年辐射总量丰富、贫乏界线:从大兴安岭向西南,经北京西侧、兰州、昆明,再折向北到西藏南部。
此线西北,太阳能资源丰富.此线东南贫乏。
四、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五、中国内流区与外流区的界线:北段以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的东端为界,南段大致与200毫米等降水量线重合。
六、我国四大海域的界线渤海与黄海的界线:辽东半岛老铁山角——山东半岛蓬莱角;黄海与东海的界线:长江口北岸启东角——济州岛西南角;东海与南海的界线:广东南澳岛——台湾岛南端鹅銮鼻。
七、我国水文界线(1)内流区与外流区的界线:北段: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的东端南段: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长江与黄河水系的界线:巴颜喀拉山、秦岭。
(3)长江与珠江水系的界线:南岭。
(4)太平洋水系与印度洋水系(澜沧江与怒江)的分水岭:怒山。
我国的几条重要地理分界线1、牧区与农区分界线从东北松嫩平原西部-辽河中上游-阴山山脉-鄂尔多斯高原东缘(除河套平原)-祁连山山脉(除河西走廊)-青藏高原东缘连线。
此分界线以东为农区,种植水稻、小麦、玉米、大豆、高粱等作物;此分界线以西为牧区,放养牛、羊、马等牲畜。
2、地势的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从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云贵高原东坡连线。
在第二级阶梯上,大部分为1000到2000米之间的高原和盆地,主要高原有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主要盆地有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和四川盆地。
在第三级阶梯上,主要是丘陵和平原交错的地区,海拔多在500米以下,平原主要有东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华北平原;丘陵主要有辽东丘陵、山东丘陵、江南丘陵、两广丘陵、闽浙丘陵和台湾丘陵。
3、湿润区与干旱区的分界线,即年平均降水量400毫米的分界线大兴安岭西麓-燕山-大青山-六盘山-巴颜喀拉山-唐古拉山-念青唐古拉山。
此分界线以东降水丰富,为湿润区;此分界线以西,除天山、祁连山、阿尔泰山等山地降水量稍多外,其它地区都比较干旱。
4、季风气候区与非季风气候区的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山脉-贺兰山-乌鞘岭-巴颜喀拉山-唐古拉山-冈底斯山。
此分界线以东为季风区,在季风区中,冬季近地面受高压系统控制,盛行偏北风,气候干冷,夏季受低压系统控制,盛行偏南风,气候湿润。
此分界线以西为非季风区,气候干旱5、南、北方分界线,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年平均降水量800㎜等降水量线,一月均温0°等温线秦岭-淮河一线到青藏高原东南边缘。
以北为北方、半湿润区年降水量小于800㎜,一月均温小于0度暖温带、旱地耕作区;以南为南方、湿润区、年降水量大于800㎜、一月均温大于0°,亚热带、水田耕作区。
6、大海的分界线渤海与黄海的分界线——以老铁山角、庙岛群岛与蓬莱角连线为界。
黄海与东海的分界线——以长江口北岸(启东角)与济州岛的西南角的连线为界。
中国重要的各类地理分界线1、农业活动界线(1)牧区与农区分界线——从东北松嫩平原西部-辽河中上游-阴山山脉-鄂尔多斯高原东缘(除河套平原)—祁连山脉(除河西走廊)—青藏高原东缘连线。
此分界线以东为农区,以西为牧区(2)水田区与旱作区的界线:秦岭~淮河。
(3)冬小麦和春小麦种植地区分界线:大致长城—线2、行政区界线(1)南疆与北疆的界线(流动沙丘与固定、半固定沙丘界线):天山。
(2)湖北省与重庆市的界线:巫山。
(3)福建省与江西省的界线:武夷山。
(4)广东省与湖南省的界线:南岭。
(5)西藏自治区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界线:昆仑山脉。
(6)甘肃省与青海省的界线:祁连山脉。
(7)四川省与陕西省的界线:大巴山脉。
3、人口分布地理分界线大体以黑龙江的黑河市和云南省腾冲市划一条直线为界,该线东南部人口多,该线西北部人口少。
4、综合地理界线(1)秦岭~淮河一线,这条线的南北景观有很大的差异;①黄土高原的南界②大致是1月0℃等温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③亚热带与暖温带的界线④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界线⑤亚热带长绿阔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的界线⑥河流有无结冰期的界线⑦农业水田与旱地、两年三熟与一年两熟制、水稻和小麦杂粮的界线⑧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的分界线(2)大兴安岭,其东西两侧的景观也有较大差异:①4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②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③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④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的界线⑤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的界线通过的地方⑥森林景观与草原景观界线通过的地方三)、中国地理界线1.我国人口分布的地理界线:大体以黑龙江的黑河市和云南省腾冲市划一条直线为界,该线东南部人口多,该线西北部人口少。
2.地势阶梯界线(1)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界线:西起昆仑山脉,经祁连山脉向东南到横断山脉东缘。
(2)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界线:由东北向西南依次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3.地形区界线(1)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界线:大兴安岭。
中国地理重要分界限汇总中国人口密度大致以黑龙江的黑河——云南腾冲一线为界限。
中国的一、二级阶梯界限是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的东端;二、三级阶梯界限为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400mm 等降水量线还为半潮湿半干旱中国人口密度大致以黑龙江的黑河——云南腾冲一线为界限。
中国的一、二级阶梯界限是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的东端;二、三级阶梯界限为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400mm等降水量线还为半潮湿半干旱、农耕畜牧、暖温带中温带、森林草原、黄土高原与内蒙古高原分界限。
重要的地理分界限一、重要的人文界限1、人口密度界限:以黑龙江的黑河和云南的腾冲为基点,形成黑河——腾冲线,这条线东南人口稠密;该线西北人口稀疏。
2、旱地水田分界限:以我国秦岭淮河为界,以北多为旱地;以南多为水田。
3、农作物分界限:仍然是以我国秦岭淮河为界,以北农作物一年一熟或者两年三熟;以南农作物一年两熟或者一年三熟。
二、重要的气候界限1、潮湿区与半潮湿区界限:大体沿着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淮河一线,与800毫米等降水量线重合。
2、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限:以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为线,与400毫米等降水量线重合。
3、半潮湿区和半干旱区的界限:从大兴安岭向南,经张家口、兰州、拉萨到喜马拉雅山的南坡,与400毫米等降水量线重合。
4、半干旱区域干旱区的界限: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和冈底斯山,与200毫米等降水量线重合。
5、暖温带与中温带的界限:从鸭绿江口到长城,再到祁连山和天山山脉。
6、亚热带与暖温带界限:青藏高原东南边缘至秦岭淮河一线。
三、重要的地势界限1、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界限:昆仑山、祁连山和横断山脉。
2、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界限: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和雪峰山。
四、重要的水文界限1、内流区与外流区界限:北段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的东段;南段与200毫米等降水量线重合。
2、长江与黄河水系界限:巴颜喀拉山与秦岭淮河一线。
中国重要地理分界线中国重要的地理分界:我国人口分布的地理界线大体以黑龙江的黑河市和云南省腾冲市划一条直线为界,该线东南部人口多,该线西北部人口少。
中国重要的地理分界:地势阶梯界线(1)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界线:西起昆仑山脉,经祁连山脉向东南到横断山脉东缘。
(2)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界线:由东北向西南依次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中国重要的地理分界:地形界线(1)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界线:大兴安岭。
(2)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界线:太行山脉。
(3)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界线:巫山。
(4)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界线:横断山脉。
(5)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界线:天山山脉。
(6)青藏高原和塔里木盆地界线:昆仑山脉。
(7)黄土高原和汉水谷地界线:秦岭。
(8)河西走廊和柴达木盆地界线:祁连山脉。
(9)四川盆地和汉水谷地界线:大巴山脉。
(10)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界线:古长城。
(l1)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华北平原界线:淮河。
中国重要的地理分界:气候界线(1)l月0℃等温线(也是亚热带与暖温带及高原气候区分界线):大体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一淮河一线。
(2)800毫米等降水量线(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界线):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一淮河一线。
(3)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界线):从大兴安岭西坡经过张家口、兰州、拉萨附近,到喜马拉雅山脉东部。
(4)2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干旱区与干旱区界线):大致通过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到冈底斯山一线。
中国重要的地理分界:河流界线(1)外流区和内流区的界线:北段大体沿大兴安岭一阴山一贺兰山一祁连山(东端)一线,南段比较接近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分水岭:巴颜喀拉山脉一秦岭。
(3)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南岭。
(4)澜沧江与怒江的分水岭:怒山。
(5)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诸河流域的分水岭:武夷山。
中国重要的地理分界:三大自然区界线(1)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界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中国地理分界线汇总知识⼀次涨到底,除了今天头条讲到的重要分界线,我们再来看⼀下中国的其他⼏条重要地理分界线:01: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线秦岭—淮河线是中国(特别是东部)南⽅和北⽅的地理分界线,此线的南⾯和北⾯,⽆论是⾃然条件、农业⽣产⽅式,还是地理风貌或是⼈民的⽣活习俗,都有明显的不同。
作为中国地理中的⼀个重要地理概念,⽬前已知的最早论述是著名地理学家张相⽂提出的。
在中国中部横亘着⼀条东西⾛向的⼭脉——秦岭。
它就像⼀堵“挡风墙”阻⽌冬季冷空⽓南下,拦截夏季东南季风的北上。
⾃古以来,因秦岭所处的特殊地理环境,以及因此⽽带来的秦岭南北⽓候变化,⼈⽂景观、⽣活习俗等⽅⾯的不同,被称为我国南北的分界线。
习惯上称秦岭以南为我国南⽅,秦岭以北为我国北⽅。
⼴义的秦岭是横亘于中国中部的东西⾛向的巨⼤⼭脉,西起⽢肃省临潭县北部的⽩⽯⼭,以迭⼭与昆仑⼭脉分界。
向东经天⽔南部的麦积⼭进⼊陕西。
在陕西与河南交界处分为三⽀,北⽀为崤⼭,余脉沿黄河南岸向东延伸,通称邙⼭;中⽀为熊⽿⼭;南⽀为伏⽜⼭。
⼭脉南部⼀⼩部分由陕西延伸⾄湖北省郧县。
秦岭⼭脉全长1600公⾥,南北宽数⼗公⾥⾄⼆三百公⾥,⾯积⼴⼤,⽓势磅礴,蔚为壮观。
狭义的秦岭是秦岭⼭脉中段,位于陕西省中部的⼀部分。
在汉代即有“秦岭”之名,⼜因位于关中以南,故名“南⼭”。
秦岭东边的淮河是中国的⼀条⼤河,全长1252公⾥,发源于河南省桐柏县境内的桐柏⼭。
值得⼀提的是,淮河两岸的地形、河流及⽔⽂特征的差异不如秦岭南北的差异明显,在很⼤程度上淮河作为南北分界线提出主要是依据其地理分区的意义。
在由张相⽂发表于1908年的《新撰地⽂学》中的185页记载:“北带:南界北岭淮⽔,北抵阴⼭长城。
动物多驯驴良马、⼭⽺;西部多麝⿅犀⽜。
植物多枳、榆、檀、梨、栗、柿、葡萄。
”这就是张先⽣对我国北⽅的描绘。
所谓“南界”,就是南北分界线。
这是⽬前已知的最早关于“秦岭—淮河⼀线”的论述。
中国地理常识必背知识点中国地理常识(一)(一)我国重要的地理界线:⑴ 秦岭一淮河一线是我国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这条线的南北景观有很大的差异:① 黄土高原的南界;② 大致是1月0℃等温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③ 亚热带与暖温带的界线;④ 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界线;⑤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的界线;⑥ 河流有无结冰期的界线;⑦ 农业水田与旱地、两年三熟与一年两熟制、水稻和小麦杂粮的界线;⑧ 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的分界线。
⑵ 大兴安岭也是我国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其东西两侧的景观也有较大差异:① 4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②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③ 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④ 牧区与农耕区通过的地方;⑤ 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的界线;⑥ 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的界线;⑦ 森林景观与草原景观界线。
(二)⑴ 我国能源利用的现状:以煤炭为主,利用石油、天然气,积极发展水电,稳妥发展核电,因地制宜发展太阳能、风能、沼气、地热能、海洋能等。
⑵ 我国能源消费利用变化特点:煤炭比例下降,石油、天然气、水电、核电比例上升。
⑶ 我国主要的核电站:广东-大亚湾、岭澳;浙江-秦山;江苏-田湾等。
建设原因:常规能源分布少;人口集中,工农业发达,能源需求大。
⑷ 目前能源利用紧张原因:① 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快,能源需求量大;② 我国耗能大的工业发展快,加剧了能源紧张;③ 能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④ 能源勘探、开采跟不上国民经济需求;⑤ 国际石油价格上涨;⑥ 我国缺少石油储备体系。
⑸ 调整措施:① 采取多元化战略,进口石油;② 建立石油储备体系;③ 加大能源勘探、采取,增加能源产量;中国地理常识判断④ 加快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工程建设;⑤ 稳妥发展核电;⑥ 因地制宜地发展沼气、太阳能、水能、风能、海洋能等;⑦ 加大技术革新,提高能源的利用率;⑧ 加强宣传,提高公民节约能源的意识;⑨ 实现产业升级,适当限制耗能大的工业发展;⑩ 利用乙醇汽油。
重要地理分界线(包括中国和世界:气候,河流地形山脉人口重要地理分界线(包括中国和世界:气候,河流、地形、山脉、人口、中国地理分界线1、我国人口原产的地理界线大体以黑龙江的黑河市和云南省腾冲市划一条直线为界,该线东南部人口多,该线西北部人口少。
2.地势阶梯界线(1)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界线:西起昆仑山脉,经祁连山脉向东南到横断山脉东缘。
(2)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界线:由东北向西南依次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3.地形区界线(1)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界线:大兴安岭。
(2)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界线:太行山脉。
(3)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界线:巫山。
(4)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界线:横断山脉。
(5)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界线:天山山脉。
(6)青藏高原和塔里木盆地界线:昆仑山脉。
(7)黄土高原和汉水谷地界线:秦岭。
(8)河西走廊和柴达木盆地界线:祁连山脉。
(9)四川盆地和汉水谷地界线:大巴山脉。
(10)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界线:古长城。
(l1)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华北平原界线:淮河。
4.气候界线(1)l月0℃等温线(也就是亚热带与暖温带及高原气候区分界线):大体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一淮河一线。
(2)800毫米等降水量线(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界线):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一淮河一线。
(3)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界线):从大兴安岭西坡经过张家口、兰州、拉萨附近,至喜马拉雅山脉东部。
(4)2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干旱区与干旱区界线):大致通过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到冈底斯山一线。
5.河流界线(1)外流区和内流区的界线:北段大体沿大兴安岭一阴山一贺兰山一祁连山(东端)一线,南段比较接近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分水岭:巴颜喀拉山脉一秦岭。
(3)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南岭。
(4)澜沧江与怒江的分水岭:怒山。
(5)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诸河流域的分水岭:武夷山。
中国版图上三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古长城
长城不仅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象征,而且是一条实际存在的重要地理界线。
历代长城的布设都是以自然地理环境为基础,其走向与我国半湿润与干旱气候分界线基本一致,也就成为我国农区和牧区分界线的标志。
秦岭——淮河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它是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最冷月均温0°C等温线的地方、大于等于10°C积温4500°C的地方、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的地方、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河流有无结冰期的分界线、温带落叶阔叶林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分界线、钙质土与酸性土壤如红壤的分界线、小麦与水稻的分界线、农业旱地与水田的分界线、农作物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与一年两熟或三熟的分界线、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的分界线, 地形较完整(平原、高原为主)与地形较破碎(盆地、低山丘陵为主)的分界线、河流汛期长短、河流多少等的分界线。
胡焕庸线
胡焕庸线,也称“黑河—腾冲”线。
以黑龙江的黑河市和云南省腾冲县划一条直线为界,该线东南部人口多,该线西北部人口少。
随着进城务工人员的增多和西北部的人口逐渐减少,两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和人口密度逐渐拉开距离,随着国家近几年实行“西部大开发”政策,使西部地区人口逐年增加。
在沿海地区人口密度一般比内陆更稠密些,尤其是三角洲、河口等如:海河、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人口密度会更大,这些地方商业比较发达,人流量大,气候适宜。
西部高原地区人口稀疏,大体有塔克拉玛干沙漠中部、昆仑山脉、青藏高原北部,这些地方有的是常年干旱,有些是终年积雪,环境相对比较恶劣。
中国地理分界线1、我国人口分布的地理界线大体以黑龙江的黑河市和云南省腾冲市划一条直线为界,该线东南部人口多,该线西北部人口少。
2.地势阶梯界线(1)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界线:西起昆仑山脉,经祁连山脉向东南到横断山脉东缘。
(2)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界线:由东北向西南依次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3.地形区界线(1)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界线:大兴安岭。
(2)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界线:太行山脉。
(3)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界线:巫山。
(4)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界线:横断山脉。
(5)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界线:天山山脉。
(6)青藏高原和塔里木盆地界线:昆仑山脉。
(7)黄土高原和汉水谷地界线:秦岭。
(8)河西走廊和柴达木盆地界线:祁连山脉。
(9)四川盆地和汉水谷地界线:大巴山脉。
(10)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界线:古长城。
(l1)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华北平原界线:淮河。
4.气候界线(1)l月0℃等温线(也是亚热带与暖温带及高原气候区分界线):大体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一淮河一线。
(2)800毫米等降水量线(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界线):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一淮河一线。
(3)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界线):从大兴安岭西坡经过张家口、兰州、拉萨附近,到喜马拉雅山脉东部。
(4)2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干旱区与干旱区界线):大致通过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到冈底斯山一线。
5.河流界线(1)外流区和内流区的界线:北段大体沿大兴安岭一阴山一贺兰山一祁连山(东端)一线,南段比较接近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分水岭:巴颜喀拉山脉一秦岭。
(3)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南岭。
(4)澜沧江与怒江的分水岭:怒山。
(5)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诸河流域的分水岭:武夷山。
6.三大自然区界线(1)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界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青藏高寒区与东部季风区的界线:3000米等高线。
中国重要地理分界线中国是一个拥有广阔领土和多样地理环境的国家,这些地理特征不仅丰富了中国的自然资源,也为国家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条件。
在中国的版图上,存在着许多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它们具有重要的地理意义和历史文化价值。
本文将围绕着中国的重要地理分界线展开探讨。
一、长江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它在中国地理上具有重要的分界线意义。
长江以其雄伟壮丽的景观、丰富的水资源,以及与长江经济带相关的地区发展,成为中国地理分界线的代表。
从地理角度来看,长江将中国划分为南北两个地理区域。
南方多雨,水域众多,农业资源丰富;而北方相对干燥,较少水域,以农牧业为主。
长江流经的地区,包括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等省份,也拥有发达的水陆交通,促进了经济和文化的繁荣。
二、黄河黄河是中国第二长的河流,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黄河具有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意义,它将中国划分为东西两个地理区域。
黄河以其泥沙丰富和水势猛烈而闻名,造就了中原平原的肥沃土地,让中国北方成为重要的农业区域。
从古代到现代,黄河流域一直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和发展中心。
黄河流经的地区包括青海、宁夏、甘肃、陕西、河南、山东等省份,这些地区在中国的经济和文化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长城作为中国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也是中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之一。
长城沿着中国的北部边界蜿蜒而行,将中国与蒙古、俄罗斯等国家分隔开来。
从地理角度看,长城不仅是一个重要的防线,也象征着古代中国文明的边界。
长城是世界上最长的防线,具有重要的军事、文化和历史意义,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
长城流经的地区包括北京、河北、山西、内蒙古等省份,这些地区的自然风光和历史遗迹极具吸引力。
四、青藏高原青藏高原位于中国西南部,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也是中国的重要地理分界线之一。
青藏高原与大部分中国内地地区相隔较远,其雄伟而壮美的自然景观以及特殊的地质条件使其成为一个与众不同的地理实体。
青藏高原还是亚洲的水源地,一系列重要河流如长江、黄河、雅鲁藏布江等源于此地。
我国重要的地理界线我国是一个广袤的大国,拥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多样的文化背景。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我国的地理状况,我们应该先了解我国的重要地理界线。
1. 北京时间线北京时间线是中国标准时间(CST)的基准线。
该线代表了中国最东边的经线120度E,与国际上通用的标准时区相差8小时。
北京时间线横跨中国境内,包括东北三省、山东、河南、湖北、陕西和宁夏等地。
它在全国各地的时区标准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2. 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分界线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分界线是中国的东西分界线,被称为“中国的背脊”。
这条分界线从新疆伊犁河谷一直延伸到河南省的伏牛山。
黄河流域的地理条件比较恶劣,因为靠近戈壁地带和沙漠地带,所以整个流域比较干旱、贫瘠;而长江流域则地处中国的南方,地理条件较为优越。
3. 中越界线中越界线是中国和越南的边界,由于自然环境和历史原因,这里的边界相对比较复杂。
它起始于四川省与越南交界处,向东南延伸,穿越云南、广西和海南等省份。
整个界线长约1100公里。
中越界线上的一些地区自然资源比较丰富,主要包括森林资源和矿产资源。
4. 青藏高原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也是中国重要的地理界线之一。
它位于我国的西部,直接对我国的气候、水文和生物多样性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青藏高原的总面积为240万平方公里,是我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地之一。
高原上还有着很多动植物,是我国的野生动植物种类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5. “三江分界线”“三江分界线”是我国三江之间的分界线,由新疆、西藏和云南三省交汇处的横断山脉组成。
这里是我国最大的岩溶山地,是我国海拔较高的地区之一,风景非常美丽。
在这里,云南、广西和贵州三省的三条河流——长江、珠江和怒江从这里分别流向东、南、西三方。
以上就是我国重要的地理界线。
这些界线都是中国独特的地理特点,代表了中国的边界和气候水文。
了解它们对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我国的地理状况起着重要的作用。
同时,这些地理界线也代表着我国丰富的文化背景和历史背景,值得我们进一步去了解和探索。
中国区域地理知识点复习方法:同学们边看图边看讲义进行复习。
小编整理了相关知识,希望能帮助到您。
中国地理区域地理考点总结一、我国自然地理重要界线1. 地势三级分界线:第一二级分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第二三级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2. 季风非季风区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3. 内外流区域分界线:北段为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东端。
4. 干湿区的界线:(1)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分界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3)半干旱区与干旱区分界线: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5. 南北方分界线:秦岭-淮河。
二、我国三大自然区区域差异和季风影响1. 三大自然区区域差异自然区地形气候人类活动及其利用方向东部季风区平原丘陵季风气候显著,雨热同期人类对自然环境影响广泛深刻,是我国主要农耕区,以粮食生产为主,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副业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高原盆地大陆性显著,太阳辐射较强,日照较长人类对自然环境影响小,畜牧业为主,合理发展绿洲农业青藏高原高寒区高原高寒,风大,太阳辐射强,日照长人类对自然环境影响弱,畜牧业为主,适当发展农、林业2. 三大自然区内部差异及成因自然区主要差异因素东部季风区南北差异热量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东西差异水分青藏高原高寒区垂直差异海拔高度3. 季风对我国降水量的影响(1)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2)降水量的时间分布规律:集中在夏秋季节(5-10月),南方雨带到来早退得迟,雨季长,北方相反。
(3)夏季风强的年份,易出现南方干旱北方洪涝的灾害;夏季风弱的年份,则相反。
三、我国三个经济地带区域形成原因及区域协调发展1. 三个经济地带的形成原因经济带自然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东部经济地带面向大海,具有开放性和便利的海运。
气候湿润,雨热同期,利于作物生长。
地势低平,利于开发产业结构相对优越,农村工业化、城镇化程度较高,生产力水平较高人们思想观念较开放,有较强的竞争危机感和紧迫感。
中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1.我国人口分布的地理界线:
大体以黑龙江的黑河市和云南省腾冲市划一条直线为界,该线东南部人口多,该线西北部人口少。
2.地势阶梯界线
(1)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界线:西起昆仑山脉,经祁连山脉向东南到横断山脉东缘。
(2)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界线:由东北向西南依次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3.地形区界线
(1)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界线:大兴安岭。
(2)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界线:太行山脉。
(3)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界线:巫山。
(4)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界线、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界线:横断山脉。
(5)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界线:天山山脉。
(6)青藏高原和塔里木盆地界线:昆仑山脉。
(7)黄土高原和汉水谷地界线:秦岭。
(8)河西走廊和柴达木盆地界线:祁连山脉。
(9)四川盆地和汉水谷地界线:大巴山脉。
(10)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界线:古长城。
(l1)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华北平原界线:淮河。
(12)云贵高原与东南丘陵界线:雪峰山
4.气候界线
(1)l月0℃等温线(也是亚热带与暖温带及高原气候区分界线):大体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一淮河一线。
(2)800毫米等降水量线(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界线):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一淮河一线。
(3)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界线):从大兴安岭西坡经过张家口、兰州、拉萨附近,到喜马拉雅山脉东部。
(4)2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干旱区与干旱区界线):大致通过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到冈底斯山一线。
(5)湿润区、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干旱区的分界线,即年平均降水量400毫米的分界线。
从大兴安岭西麓-燕山-大青山-六盘山-巴颜喀拉山-唐古拉山-念青唐古拉山连线。
此分界线以东降水丰富,为湿润区;此分界线以西,除天山、祁连山、阿尔泰山等山地降水量稍多外,其它地区都比较干旱。
(6)季风气候区与非季风气候区的分界线:从大兴安岭-阴山山脉-贺兰山-乌鞘岭-巴颜喀拉山-唐古拉山-冈底斯山连线。
此分界线以东为季风区,在季风区中,冬季近地面受高压系统控制,盛行偏北风,气候干冷,夏季受低
压系统控制,盛行偏南风,气候湿润。
此分界线以西为非季风区,气候干旱5.三大自然区界线
(1)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界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青藏高寒区与东部季风区的界线:3000米等高线。
(3)青藏高寒区的北部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界线:大体从昆仑山向东经过阿尔金山、祁连山一线。
6.自然地区界线
(1)东部季风区内部自然地区界线
①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界线(华北暖温带湿润地区与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秦岭一淮河(1月0℃等温线,日平均气温>10℃积温4500℃等值线)。
②东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与华北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界线:日平均气温>10℃的活动积温3200℃等值钱。
③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与华南热带湿润地区界线:日平均气温>10℃积温750 0℃等值线
(2)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内部自然地区界线。
①内蒙古温带草原地区与西北温带及暖温带荒漠地区的界线:贺兰山一线,相当于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8.农业活动界线
牧区与农耕区的界线:大体接近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从东北松嫩平原西部-辽河中上游-阴山山脉-鄂尔多斯高原东缘(除河套平原)-祁连山山脉(除河西走廊)-青藏高原东缘连线。
此分界线以东为农区,种植水稻、小麦、玉米、大豆、高粱等作物;此分界线以西为牧区,放养牛、羊、马等牲畜。
②水田区与早作区的界线:秦岭一淮河。
(3)我国天然草场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吕梁山--横断山。
此线东南部分是我国农区畜牧业分布区,此线西北部分是我国牧区畜牧业分布区。
(4)冬小麦与春小麦的界线:长城
7.综合地理界线
(1)秦岭一淮河一线是我国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这条线的南北景观有很大的差异:
地区
项目秦岭——淮河以北秦岭——淮河以南
纬度位置 32°N~34°N以北 32°N~34°N以南
主要地形以平原为主以丘陵为主
气候
一月平均气温 0℃以下 0℃以上
温度带暖温带亚热带
年降水量 400mm~800mm之间, 800mm以上,
雨季短,降水少,雨季长,降水多,
集中于夏季。
降水季节变化较小。
干湿状况半湿润地区湿润地区
河流
流量流量较小,季节变化大流量丰富,季节变化小
含沙量含沙量多含沙量少
汛期汛期短汛期长
结冰期冬季结冰冬季不结冰
农业
耕地类型以旱地为主以水田为主
粮食作物以小麦为主以水稻为主
油料作物以花生为主以油菜为主
糖料作物以甜菜为主以甘蔗为主
耕作制度二年三熟至一年两熟一年二熟至一年三熟
自然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植被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水系黄河水系(渭河)长江水系(汉水)
(2)大兴安岭也是我国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其东西两侧的景观也有较大差异:
①4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②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
③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
④牧区与农耕区通过的地方的界线
⑤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的界线
⑥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的界线通过的地方
⑦森林景观与草原景观界线通过的地方。
(3)、长城
①我国古代牧业文化与农业文化分界线
②冬小麦与春小麦分界线
③暖温带与中温带分界线
④年降水量400mm线
⑤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分界线
⑥森林与草原分界线
⑦年积温3500℃线
8、重要的人文地理分界线──乌鞘岭
乌鞘岭一条重要的人文地理分界线乌鞘岭地处祁连山脉的最南端,其主峰海拔4326
米,山大沟深,地势险要,是河西走廊的门户。
同时,也是一条极为重要的地形、气候、水文、土壤和植被等的自然地理分界线。
由于人地是相关的,乌鞘岭这种独特的自然地理
分界作用,必然也会成为重要的人文地理分界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