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塔城市打瓜机械化种植技术推广的对策
- 格式:pdf
- 大小:430.91 KB
- 文档页数:2
塔城地区膜下滴灌打瓜高产栽培技术陈雷,史永清,刘安,何亮(塔城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塔城834700)打瓜采取膜下滴灌栽培与传统漫灌、沟灌和其他节水灌溉相比,有明显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一是节水显著;二是提高了产量;三是提高了肥料利用率,节约了成本;四是机力作业减少;五是劳动强度减轻,劳动生产率提高。
一、基础条件1.土壤肥力有机质含量≥15克/千克,碱解氮≥60毫克/千克,速效磷≥10毫克/千克,速效钾≥150毫克/千克,前茬以豆类作物为宜。
2.灌溉用水打瓜全生育期667米2滴水300~330米3,其中生育期滴水250~270米3,滴水4~6次。
二、技术指标品种选择新籽瓜8号、新籽瓜5号,667米2理论保苗3500~4500株,667米2收获瓜数3500~4000个。
三、栽培技术1.播前准备①选地选择壤土、沙壤土地块,要求排灌方便,土层深厚、疏松、肥沃。
重茬对打瓜产量影响很大,要注意控制面积,有利于作物轮作倒茬。
②选种及种子处理要求种子纯度在95%以上,发芽率在85%以上。
播前晒种1~2天,有利于提高种子发芽势。
用55℃温水浸种30分钟,播前1周用种衣剂包衣或用药剂拌种,拌种用药量按种子量的0.2%~0.3%计算,采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或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拌匀装袋、晒干,待第2天播种。
2.土壤处理种植打瓜的地块,在喷药前将地整平,使土壤疏松、细碎、适墒,处于待播状态。
在土壤墒情较好情况下,667米2用48%仲丁灵200毫升,对水40千克以上,全田均匀喷施药液。
施药后及时耙地,浅混土,混土深度3厘米。
施药后24小时即可播种。
3.施用基肥667米2施优质、腐熟农家肥2吨、尿素3~4千克、磷酸二铵10~12千克、腐植酸钾5~8千克,犁地前均匀撒于地面,结合翻地施入25厘米土层以下。
4.化学除草田间若有田旋花等阔叶类杂草,建议在犁地前7天用内吸传导型或灭生性茎叶处理除草剂,防除1年生阔叶杂草,667米2用72%2,4-D丁酯70~80克,或41%好立达150~200克,对水30千克喷施;防除多年生杂草,667米2用41%好立达,或41%农旺200~300克,对水30千克叶面喷雾。
农机推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作者:陶方学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 2019年第22期陶方学农机推广是农业现代化和农业机械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农业发展需要依靠现代农机设备作为支撑。
农业机械化发展至今,我国农业生产结构逐步得到有效调整,大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但现阶段农机推广工作还面临不少突出问题,需要我们及时采取措施将其解决。
本文主要结合实际工作经验,重点分析了农机推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现场具体内容介绍如下:一、农机推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1、推广经费不足现阶段农机推广工作所需要的经费主要依靠国家财政拨付,但在农机推广工作开展过程中,由于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特别是经济落后地区和山区经济发展缓慢,政府部门难以划拨出更多的资金用于农机推广。
另外还有不少相应的工作人员和职能部门对农机推广工作重视程度不高,往往将有限的资金挪作于其他经济项目建设,导致基层地区的农机推广经费严重不足,不能够正常开展农机推广工作,不能够构建先进的农机设备开展典型示范带动,影响到先进农机设备和技术的推广应用。
2、推广人员专业素质有待提高由于基层农机推广部门的工作经费投入不足,影响到农机推广工作的正常开展。
再加上很多基层的农机推广人员,缺乏接受专业培训的机会,在工作中不积极不主动,使得农机推广质量不高,推广效益不大。
再加上基层地区的农机推广工作压力较大,工作范围较广,工作人员较少,许多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员不愿意到基层从事农机推广工作,使得大量人才流失,严重影响到农机推广工作的正常开展。
3、机构改革不到位地方政府部门对基层地区农机推广机构的改革认知不到位,在机构设置,人员配置,责任划分等方面存在很多不科学之处,认为基层地区的农机推广工作可有可无,对自己的政绩不会产生多大影响。
没有从促进农业健康发展,促进农村经济长期发展到宏观大局出发,眼光狭隘,目光短浅,整个工作机构配置不合理,农机推广人员缺乏专业的工作场所,不能够建设农机推广示范基地,使得先进农机设备得不到有效的推广应用,阻碍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
打瓜全程机械化种植技术摘要:我国新疆地区种植的经济作物种类较多,打瓜是其中种植率较高的一种经济作物,现阶段我国新疆地区正在大面积种植。
考虑到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为了保证各个环节的工作有序开展,将全成机械化种植技术应用在打瓜种植作业中,既要加快我国新疆地区打瓜产业发展速度,也要严格按照规范要求使用和推广技术,为后续保证灭茬、残膜清理、底肥撤施、耕地和整地、播种和田管等全过程机械化种植工作高效开展提供依据。
本文从打瓜全程机械化种植技术路线入手,展开阐述,针对如何做好打瓜全程机械化种植技术应用工作进行全面探讨。
关键词:打瓜;全程机械化种植技术;种植规模;产业结构引言:对于我国新疆地区而言,打瓜是其中非常关键的一种经济作物,具体表现为在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发挥重要地位。
现阶段我国农业事业发展速度逐步加快,新疆地区的打瓜种植规模不断扩大,实际投入的资金和资源呈现出逐年上涨的趋势,为了防止消耗过多生产成本,将解决打瓜生产全过程机械化问题这项工作放在重要位置。
传统形势下的打瓜种植方式存在诸多不足,在降低劳动强度和节省劳动成本过程中,将打瓜全程机械化种植技术作为保障,严格按照标准要求做好各个环节的工作,在提高产量同时帮助农民增加收入。
1打瓜全程机械化种植技术路线为了可以更加精准地研究打瓜生产状况,将我国新疆地区的打瓜生产情况作为研究对象,可知其种植面积不断变大,如新疆塔城地区属于盆地地貌的范畴,其自然气候和土壤条件等都比较适合种植打瓜这种经济作物。
细致分析“打瓜”可知其具有较强的耐旱性,并且不会在耕种土壤条件方面提出过高要求,同时实际投入的成本较少,可以获取诸多经济效益,近年来打瓜逐步成为新疆塔城盆地农民增收的一种关键性经济作物。
基于此,为了保证打瓜种植生产工作高效开展,将全程机械化种植技术应用其中,具体包括灭茬、残膜处理、底肥撒施、除草剂喷施、耕地、整地、播种、田管、收获等多个环节。
2应用打瓜全程机械化种植技术的重要举措2.1结合农业技术要求,选择合适时间灭茬如果想要保证打瓜全程机械化种植技术充分发挥应用价值,就要将农业技术要求作为依据进行细致分析,保证最终选择的灭茬时间具有合理性。
塔城盆地无公害打瓜生产技术
阿勒泰地区塔城盆地是一片早已被人类开发的盆地,但是由于历
史发展的方向偏斜,当地农民的种植技术还受到比较大的制约,容易
造成劣质的作物,植物抗病力也低。
近年来,随着农业技术的发展以
及政策的改革,当地农民开始采用无公害打瓜生产技术,特别是推行
全民打浆瓜计划,给当地农业搞丰富多样的新面貌。
首先,无公害打瓜技术的采用使得当地的农民能够更好的根据环
境需要,选择适宜的种植技术,从而大大减少采用不合理的农业技术,以及滥用农药和化肥,从而节约资源,节省成本,保证种植的品质。
此外,全民打浆瓜计划还促进了瓜果种植的多元化,农民不再仅仅依
赖传统的瓜果,而是开发更多新品种,以适应市场需求,从而提升农
民收入。
另外,无公害打瓜技术不仅减少污染,而且可以提高瓜果的品质
和综合性能。
特别是采用新型高效植物抗病剂,可以显著改善病虫害
的防治,提高作物的抗病力,减少农药的使用,确保种植的安全性。
虽然目前当地农民采用的是无公害打瓜技术,但由于技术上的把
握以及市场需求的变化,当地农民还需要更多的学习和调整,以提高
农业的技术水平,掌握与市场的高效沟通技能,从而确保农产品高效、绿色、健康,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多的发展动力。
目前,新疆塔城市秋收秋种工作进展顺利。
截止9月26日,全市应作物地面积129.4万亩,已收95.1万亩,占73%,秋收工作已接近尾声;全市冬小麦计划播种30万亩,现已播种3.8万亩。
一、组织有力,部署周密。
成立了三秋服务小组,深入“三秋”生产第一线,放弃休息日和节假日,全力搞好技术服务和农机维修,确保了农业机械作用的充分发挥,加快三秋工作进度,使农机具在三秋中发挥出应有的潜力。
二、安全措施扎实,农机零事故。
成立农机安全执法中队,采取分散和集中相结合的方式,开展送安全法规、送操作规程和送保养技术服务,以服务促管理。
同时,耐心细致地做好宣传工作,发现违反操作规程的作业,坚决予以制止,并责令改正。
三、新技术、新机具推广再上台阶。
从今年的秋收总体情况来看,机械程度不断提高,玉米机械收获、打瓜全程机械收获技术已经深入人心,今年全市玉米机收率达90%以上,打瓜全程机械化达到20%。
四、农机装备水平提升迅速。
在国家购置补贴政策的带动下,农民的购机热情十分高涨,农业机械更新速度提高,科技含量高,深受百姓认可。
目前,全市大中型拖拉机的保有量达8081台,玉米联合收获机械、玉米收获割台66台,新增全程机械化打瓜收获机40台,农机装备水平的稳步提高极大的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
塔城盆地特色作物打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打瓜籽是塔城盆地的区域特色农作物,种植面积已占塔城盆地耕地面积的38.1%,年产打瓜籽15万吨,成为全国的打瓜生产基地。
1塔城盆地打瓜生产特点1.1市场化程度高市场是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的方向标。
近年来,打瓜国内外市场需求猛增,打瓜籽收购价逐年攀升。
而且据业内人士预测,打瓜籽市场仍有较大空间,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打瓜始终是塔城盆地市场化程度较高的特色作物。
1.2经济效益好2005年塔城盆地各县市2003-2005年主要农作物可比效益分析:打瓜纯利润167.33元/667m2,较小麦高7.69元/667m2,较红花、油菜及油葵高了11.44~116.04元/667m2。
2005年北四县(市)人均收入3481元,其中打瓜人均收入达2248元,占人均收入的64.4%。
1.3增收空间较大塔城盆地水资源不足,中低产田面积占50%左右。
旱地种打瓜即使不浇水,主要靠自然降水也能保证单产25kg/667m2左右,即可收回所投入的物化成本。
如果风调雨顺或者能浇上一次水,单产40~60kg/667m2,就可以获得105-245元/667m2/的纯收入,这个增收空间,在同等条件下除红花外,种其他作物都难以达到。
2塔城盆地打瓜生产存在的问题2.1加工业发展滞后塔城盆地至今没有一家上规模的龙头企业从事打瓜加工业,每年90%以上打瓜籽主要以初级农产品的形式销往内地,使打瓜籽加工增值的可获效益大量流失。
2.2良种产业化尚未形成目前塔城盆地打瓜主栽品种主要是新籽瓜一号、二号,占种植总面积的80%以上。
但这两个品种由于种植时间长,未得到及时更新,混杂退化现象严重,致使抗病能力弱,单产生产能力降低。
2.3无公害绿色产品基地建设有待加强塔城盆地土壤、大气、水质基本符合无公害打瓜籽产地环境标准。
旱地农民基本做到了不施或少施化肥,打瓜常年病害发病率10--20%之间,因而化学农药投入少,但标准化的无公害绿色打瓜开发认证工作尚有待进一步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