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类中药质量标准通则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1
中药饮片质量标准通则(试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中药饮片质量标准通则完整,如“去心”、“去芦”、“去栓皮(粗皮)”等当属此类。
巴戟天、地骨皮等根类药材,入药用其根皮,制成炮制品后已去除木质心,因此,巴戟天或地骨皮炮制品的组织鉴别时,镜检中就不应有木质部位组织细胞存在。
性状: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全国中药炮制规范、地方中药炮制规范片型:异型片不得超过10%;极薄片:不得超过该品种标准厚度的0.5mm; 薄片、厚片、丝、块:不得超过该标准的1 mm;段:不得超过该标准的2mm。
检查:取样100克拣选去异型片/取样量水分: 7%,13%药屑杂质:小于2%检查:取样100克+过三号筛/取样量果实种子类性状: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全国中药炮制规范、地方中药炮制规范片型:异型片不得超过10%;检查:取样180克拣选去异型片/取样量水分:7%,13%药屑杂质:小于3%检查:取样100克拣选杂质+过三号筛/取样量全草类性状: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全国中药炮制规范、地方中药炮制规范片型:异型片不得超过10%检查:取样50克拣选去异型片/取样量水分:7%,13%药屑杂质:小于2%检查:取样50克拣选杂质+过三号筛/取样量花类性状: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全国中药炮制规范、地方中药炮制规范片型:异型片不得超过10%;检查:取样100克拣选去异型片/取样量水分:7%,13%药屑杂质:小于2%检查:取样100克拣选杂质+过二号筛/取样量皮类性状: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全国中药炮制规范、地方中药炮制规范片型:异型片不得超过10%;检查:取样100克拣选去异型片/取样量水分:7%,13%药屑杂质:小于2%检查:取样100克拣选杂质+过二号筛/取样量叶类性状: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全国中药炮制规范、地方中药炮制规范片型:异型片不得超过10%;检查:取样50克拣选去异型片/取样量水分:7%,13%药屑杂质:小于3%检查:取样50克拣选杂质+过二号筛/取样量树脂类性状: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全国中药炮制规范、地方中药炮制规范药屑杂质:小于3%检查:取样100克拣选杂质+过三号筛/取样量动物类性状: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全国中药炮制规范、地方中药炮制规范片型:异型片不得超过10%;检查:取样100克拣选去异型片/取样量水分: 7%,13%药屑杂质:小于3%检查:取样100克拣选去异型片/取样量矿物类性状: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全国中药炮制规范、地方中药炮制规范片型:粉粒型药屑杂质:小于2%检查:取样100克拣选去杂质/取样量菌澡类性状: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全国中药炮制规范、地方中药炮制规范片型:异型片不得超过10%;检查:取样100克拣选去异型片/取样量水分: 5%-18% 药屑杂质:小于2%检查:取样100克拣选去杂质+过二号筛/取样量包装炮制品炮制品质量要求第二节炮制品的质量要求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中药炮制品质量的检测与评价提高了科学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一部定价:580元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二部定价:600元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三部定价:280元中国兽药典兽药使用指南化学药品卷定价:410元中国兽药典兽药使用指南中药卷定价:380元中国兽药典兽药使用指南生物制品卷定价:420元总定价:2670元优惠价1860元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及其《兽药使用指南》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以下简称《中国兽药典》)是中国兽药典委员会编制的第四版兽药典,是兽药生产、经营、检验和监督管理等的法定技术依据。
《中国兽药典》2010年版分为一部、二部和三部,收载品种总计1829种。
兽药典一部收载化学药品、抗生素、生化药品及药用辅料共计592种;兽药典二部收载中药材及饮片、提取物、成方和单味制剂共1114种;三部收载生物制品123种。
各部均有各自凡例、附录、索引等。
一部、二部、三部共同采用的附录分别在各部中予以收载,方便使用。
《兽药使用指南》分为化学药品卷、中药卷和生物制品卷,是2010年版《中国兽药典》的配套丛书,主要对农业部批准的兽药品种提供兽医临床所需资料,指导兽药使用者科学、合理用药,在促进动物健康的同时,保证动物性食品安全。
本版《兽药使用指南》收载品种总计1492个,其中化学药品卷收载品种821个,中药卷收载成方制剂192个,生物制品卷收载品种479个。
2010年版《中国兽药典》及其《兽药使用指南》已于2010年12月27日由农业部公告第1521号颁布,并将于2011年7月1日起施行。
为更好地指导用药,《中国兽药典》二○一○年版配套丛书《兽药使用指南》化学药品卷、中药卷和生物制品卷同时出版。
在使用指南中,具体介绍了每种药物“作用与用途”、“用法与用量”、“注意事项”等项内容。
首次出版的《兽药使用指南(中药卷)》,有助于改变以往专业术语难懂,影响正确使用的状况,对弘扬我国传统兽医学,推动我国中兽药的产业化具有重要意义。
中药饮片执行标准的原则是由《中药饮片质量标准通则〈试行〉》规定的。
该标准对根、根茎、藤木类,果实、种子类,全草类,叶类,花类,皮类,树脂类,动物类,矿物类,菌藻类等中药饮片的纯净度、药屑、杂质等做了详细规定。
如根、根茎、藤木类中药饮片的纯净度需保证一定的净度标准,以保证调配剂量的准确。
饮片中不应夹带泥砂、灰屑、杂质、霉烂品、虫蛀品等。
同时,对炒制品、发酵制品等其他类别也做了相应的规定。
如炒制品中炒黄品、米炒品等含药屑、杂质不得超过规定比例;发酵制品如发芽制品、发酵制品等含药屑、杂质也不得超过规定比例。
此外,检查方法为取定量样品,拣出杂质,草类、细小种子类过三号筛,其他类过二号筛。
药屑、杂质合并称量计算。
1977年药典牛至的标准
1977年的《中国药典》中关于牛至的标准主要包括对牛至的来源、性味归经、药材特征、药材加工、性状鉴别、理化指标、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等方面的规定。
首先,药典会对牛至的来源进行描述,包括植物学特征、产地分布等方面的信息,以便对牛至的采集和鉴别提供参考。
其次,药典会描述牛至的性味归经,即牛至的药性特点和归属经络,这有利于临床运用时的指导。
接着,药典会详细描述牛至的药材特征,如形态特征、内部结构、气味、味道等,以便于药材鉴别。
此外,药典会规定牛至的加工方法,包括采收、晒干、加工等环节的操作规范,以确保药材质量。
在性状鉴别方面,药典会描述牛至的外部特征和鉴别方法,如颜色、形态、质地等,以便于药材鉴别和辨别真伪。
药典还会规定牛至的理化指标,包括含量测定、水分含量、灰
分含量、挥发油含量等指标,以评价牛至的质量。
此外,药典会描述牛至的化学成分,包括主要化学成分的含量
和特征,这有助于深入理解牛至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最后,药典还会总结牛至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包括其药效、药理作用、临床应用范围和注意事项等内容。
综上所述,1977年的《中国药典》中关于牛至的标准涵盖了牛
至的来源、性味归经、药材特征、药材加工、性状鉴别、理化指标、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等多个方面的规定,为牛至的采集、加工、鉴别和临床应用提供了规范和指导。
SMP/QC(00)014-01
中药材质量通则
文件类别:管理标准
审批表
江西中兴汉方药业有限公司
目的:建立一个中药材进货通用管理规程。
范围:中药材进货的验收和检验。
责任:
1 质量管理部QC人员负责执行本制度。
2 质量管理部QC主任负责监督本规程的执行情况。
正文:
1 产品名称:中药材
拼音:Zhongyaocai
2 编号:ZC
3 标准依据:,《中国药典》2010版一部
4相关操作规程
4.1中药材和饮片取样标准操作规程
4.2药材杂质检查法标准操作规程
4.3水分测定法标准操作规程
5合格的供应商,以质量负责人签发的药材合格供应商及编号执行。
中药饮片质量标准通则(试行)一.根、根茎、藤木类
二.果实、种子类
三.全草类
四.叶类
五.花类
六.皮类
七.树脂类
八.动物类
九.矿物类
十.菌澡类
《中药饮片质量标准通则(试行)》部分名词解释
1.霉变:系指因干燥不够或受潮湿侵袭后,药物表面或内部寄生了霉菌,引起药物变质的现象。
2.虫蛀:系指中药因生虫而被蛀蚀的现象。
一般药品均应做到无虫蛀。
3.杂质:是指来源与规定相同,但其性状或部位与规定不符;或来源与规定不同的物质或无机杂质,如砂石、泥块、尘土等。
4.伤水:系指药材在水处理时由于浸润过度,致使药材所吸水分过多,从而造成药材有效成份流失,甚至霉烂,又不易切制的现象。
5.走油变色:系指中药表面发软、发粘、呈现油状物质,同时颜色变深,并发出油腻味。
6.异形片:包括不符合质量指标所规定的规格范围的饮片、斜长片、破碎片、斧头片、连刀片。
7.药屑:系指原药的药末。
中药饮片炮制操作的质量要求一、净药材的质量要求和检查方法1.经净制后的药材必须按大小粗细分档,无虫蛀、无霉变、无走油泛黑,无杂质。
杂质包括非药用部位、伪品、混淆品、异物、无机杂质如沙石、泥块、尘土等。
2.质量指标2.1药典规定枸杞子杂质不得过0.5%;五味子、桃仁杂质不得过1%;山茱萸杂质(果核、果梗)不得过3%;女贞子杂质不得过3%;小茴香、穿山甲杂质不得过4%;草乌杂质(残茎)不得过5%;酸枣仁杂质(核壳等)不得过5%;蒲黄杂质不得过10%。
2.2饮片通则规定2.2.1根、根茎、藤木、叶、花、皮、菌藻类等类的药屑杂质不得过2%。
2.2.2果实、种子、全草等类的药屑杂质不得过3%。
2.2.3树脂类的杂质不得过3%。
2.2.4动物类的杂质不得过2%。
2.2.5矿物类的杂质不得过2%。
3.杂质检查法3.1取规定量的供试品,摊开,用肉眼或放大镜(5-10倍)观察,将杂质拣出;如其中有可以筛的杂质,则通过适当的筛,将杂质分出。
3.2将各类杂质分别称重,计算其在供试品的含量(%)。
杂质含量(%)=杂质的重量/样品总重量*100%3.3注意3.3.1药材中混杂的杂质如和正品相似,难以从外观鉴别时,可称取适量,进行显微、化学或物理鉴别试验,证明其为杂质后,计入杂质重量中。
3.3.2个体大的药材,必要时可破开,检查有无虫蛀、霉烂或变质情况。
3.3.3杂质检查所用的供试品量,除另有规定外,按药材取样法称取。
中药材软化操作的质量要求、质量指标和检查方法二、软化药材采取操作的质量要求1.质量要求经软化后的药材,必须无泥沙等杂质,无伤水,无腐败,无霉变、异味,软硬适度,达到“药透水尽”的要求。
2质量指标2.1喷淋药材未润透或水分过大的不得超过5%。
2.2淘洗及抢水洗药材水分过大或未透者不得超过5%。
2.3浸泡药材未泡透者不得超过5%,伤水的不得超过3%。
2.4闷润药材未润透的不得超过10%。
3.检查方法3.1取定量样品,用下列方法拣出未润透和水分过大的药材,合并称重计算。
中药饮片质量标准通则(试行)一.根、根茎、藤木类
二.果实、种子类
三.全草类
四.叶类
五.花类
六.皮类
七.树脂类
八.动物类
九.矿物类
十.菌澡类
《中药饮片质量标准通则(试行)》部分名词解释
1.霉变:系指因干燥不够或受潮湿侵袭后,药物表面或内部寄生了霉菌,引起药物变质的现象。
2.虫蛀:系指中药因生虫而被蛀蚀的现象。
一般药品均应做到无虫蛀。
3.杂质:是指来源与规定相同,但其性状或部位与规定不符;或来源与规定不同的物质或无机杂质,如砂石、泥块、尘土等。
4.伤水:系指药材在水处理时由于浸润过度,致使药材所吸水分过多,从而造成药材有效成份流失,甚至霉烂,又不易切制的现象。
5.走油变色:系指中药表面发软、发粘、呈现油状物质,同时颜色变深,并发出油腻味。
6.异形片:包括不符合质量指标所规定的规格范围的饮片、斜长片、破碎片、斧头片、连刀片。
7.药屑:系指原药的药末。
中药饮片质量标准通则一.根、根茎、藤木类项目质量标准检验方法性状1.应符合《中国药典》1990年版、《全国中药炮制规范》或地方《中药炮制规范》,无伪品,无虫蛀、霉变及非药用部位。
2.各品种色泽、特征、气味应符合该品种规定,色泽均匀,无伤水。
取适量样品进行观察,鼻闻口尝。
片型各品种应符合各自规定的片型规格,厚薄均匀,表面光洁,无整体,异形片不得超过10%。
取样100g,拣出异形片称重计算。
水分7~13%取适量样品按《药典》法测定水分。
药屑杂质<2%取样100g拣出杂质,过二号筛筛出药屑,合并称重计算。
包装包装应符合国家现行规定逐批检查,应符合要求。
备注以现行药典标准为准二.果实、种子类项目质量标准检验方法性状1.应符合《中国药典》1990年版、《全国中药炮制规范》或地方《中药炮制规范》,无伪品,无虫蛀、霉变、走油、变质及非药用部位。
2.各品种色泽、特征、气味应符合该品种规定,色泽均匀。
取适量样品进行观察,鼻闻口尝。
片型各品种应符合各自规定的片型规格,厚薄均匀,异形片不得超过10%。
取样100g,拣出异形片称重计算。
水分7~13%取适量样品按《药典》法测定水分。
药屑杂质<3%取样100g拣出杂质,过三号筛筛出药屑,合并称重计算。
包装包装应符合国家现行规定逐批检查,应符合要求。
备注以现行药典标准为准三.全草类项目质量标准检验方法性状1.应符合《中国药典》1990年版、《全国中药炮制规范》或地方《中药炮制规范》,无伪品、虫蛀、霉变及非药用部位等杂质。
2.各品种色泽、特征、气味应符合该品种规定。
取适量样品进行观察。
片型各品种应符合各自规定的片型规格,均匀整齐,无整体。
异形片不得超过10%。
取样50g,拣出异形片称重计算。
水分7~13%取适量样品按《药典》法测定水分。
药屑杂质<3%取样50g拣出杂质,过三号筛筛出药屑,合并称重计算。
包装包装应符合国家现行规定逐批检查,应符合要求。
备注以现行药典标准为准四.叶类项目质量标准检验方法性状1.应符合《中国药典》1990年版、《全国中药炮制规范》或地方《中药炮制规范》,无伪品、虫蛀、霉变及非药用部位等杂质。
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通则中药材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规格等级通则对于保障中药材的质量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详细介绍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通则。
一、中药材的规格等级通则主要包括药材的外观、内在质量和加工制剂三个方面。
首先是外观,主要包括形状、大小、色泽、纹理等方面的要求。
例如,对于某一种中药材,其规格等级可以根据其外观特征分为一级、二级、三级等等,以便于消费者选择和购买。
二、内在质量是中药材商品等级的重要指标。
内在质量主要包括中药材的化学成分、药效和药材生长环境等方面的要求。
例如,针对某一种中药材,其规格等级可以根据其化学成分的含量和质量进行划分。
高质量的中药材应具有较高的有效成分含量,同时也要求其生长环境符合有关要求,例如无污染和合理使用农药等。
三、加工制剂是中药材商品等级通则中的重要方面。
加工制剂主要指的是对中药材的研磨、炮制、浸泡等加工过程。
这些加工过程对于中药材的有效成分的提取和保留以及对中药材的保存和使用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规格等级通则还可以根据中药材的加工制剂的加工过程和质量进行划分。
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通则的出台对于保障中药材的质量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一方面,规格等级通则能够规范中药材的生产管理和质量要求,提高中药材的整体质量水平。
另一方面,规格等级通则也能够帮助消费者更好地选择和购买中药材,确保其药效的安全和有效。
总之,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通则是保障中药材质量和安全的重要措施。
通过对中药材的外观、内在质量和加工制剂等方面进行规范,可以促进中药材行业的健康发展,保证中药材的有效成分的提取和保留,同时也能够帮助消费者更好地选择和使用中药材,提高中药材的整体质量和药效。
附件:《中国药典》中药质量标准起草说明编写细则国家药典委员会中药质量标准起草说明是说明标准起草过程中,制订各个项目的理由及规定各项指标和检测方法的依据;也是对该药品从历史考证,药材的原植(动、矿)物品种,生药形态鉴别,成方制剂的处方、制法,以及它们的理化鉴别,质量控制,临床应用,贮藏等全面资料的汇总。
一、编写原则:1、起草说明不属于药品法规,也不是药典的注释,而是制订各个项目的说明。
内容、文字,特别是名词、术语应力求与药典一致。
计量单位等统一按药典“凡例”中规定要求编写。
2、起草说明包括理论性解释和实践工作中的经验总结。
尤其是对中药的真伪鉴别及质量控制方面的经验和实验研究,即使不太成熟,但有实用意义的也可编写在内。
3、每一篇起草说明均应写明作者、审核人的单位、姓名、职称或职务、日期。
二、编写格式及要求(一)中药材1、来源(历史沿革)扼要说明始载于何种本草,历来本草的考证及历代本草记载中有无品种改变情况,目前使用和生产的药材品种情况,以及历版药典的收载、修订情况。
2、【名称】对正名选定的说明,历史名称、别名或国外药典收载名。
原植(动)物原植(动)物形态按常规描写。
突出重点,同属两种以上的可以前种为主描述,其他仅写主要区别点。
学名有变动的应说明依据。
生境野生或栽培(有无GAP基地)。
主产地主产的省、市、自治区名称,按产量大小次序排列。
地道药材产地明确的可写出县名。
采收时间采收时间与药材质量有密切关系的,采收时间应进行考察,并在起草说明中列入考察资料。
采收加工产地加工的方法,包括与主要主产地不同的方法或有关这方面的科研结果。
3、【性状】(1) 正文描述性状的药材标本来源及彩色照片。
(2) 增修订性状的理由,由于栽培发生性状变异,应附详细的质量研究资料。
(3) 未列入正文的某些性状特点及原由。
(4) 各药材标本间的差异,多品种来源药材的合写或分写的原由。
(5) 曾发现过的伪品,类似品与本品性状的区别点。
中药饮片质量标准中药饮片质量标准通则(试行)一.根、根茎、藤木类项目质量标准检验方法性状 1.应符合《中国药典》1990年版、《全国中药炮制规范》或地方《中药炮制规范》,无伪品,无虫蛀、霉变及非药用部位。
2.各品种色泽、特征、气味应符合该品种规定,色泽均匀,无伤水。
取适量样品进行观察,鼻闻口尝。
片型各品种应符合各自规定的片型规格,厚薄均匀,表面光洁,无整体,异形片不得超过10,。
取样100g,拣出异形片称重计算。
水分7,13,取适量样品按《药典》法测定水分。
药屑杂质,2,取样100g拣出杂质,过二号筛筛出药屑,合并称重计算。
包装包装应符合国家现行规定逐批检查,应符合要求。
备注以现行药典标准为准二.果实、种子类项目质量标准检验方法性状1.应符合《中国药典》1990年版、《全国中药炮制规范》或地方《中药炮制规范》,无伪品,无虫蛀、霉变、走油、变质及非药用部位。
2.各品种色泽、特征、气味应符合该品种规定,色泽均匀。
取适量样品进行观察,鼻闻口尝。
片型各品种应符合各自规定的片型规格,厚薄均匀,异形片不得超过10,。
取样100g,拣出异形片称重计算。
水分7,13,取适量样品按《药典》法测定水分。
药屑杂质,3,取样100g拣出杂质,过三号筛筛出药屑,合并称重计算。
包装包装应符合国家现行规定逐批检查,应符合要求。
备注以现行药典标准为准三.全草类项目质量标准检验方法性状1.应符合《中国药典》1990年版、《全国中药炮制规范》或地方《中药炮制规范》,无伪品、虫蛀、霉变及非药用部位等杂质。
2.各品种色泽、特征、气味应符合该品种规定。
取适量样品进行观察。
片型各品种应符合各自规定的片型规格,均匀整齐,无整体。
异形片不得超过10,。
取样50g,拣出异形片称重计算。
水分7,13,取适量样品按《药典》法测定水分。
药屑杂质,3,取样50g拣出杂质,过三号筛筛出药屑,合并称重计算。
包装包装应符合国家现行规定逐批检查,应符合要求。
中药饮片质量标准通则(试行)一.根、根茎、藤木类
二.果实、种子类
三.全草类
四.叶类
五.花类
六.皮类
七.树脂类
八.动物类
九.矿物类
十.菌澡类
《中药饮片质量标准通则(试行)》部分名词解释
1.霉变:系指因干燥不够或受潮湿侵袭后,药物表面或内部寄生了霉菌,引起药物变质的现象。
2.虫蛀:系指中药因生虫而被蛀蚀的现象。
一般药品均应做到无虫蛀。
3.杂质:是指来源与规定相同,但其性状或部位与规定不符;或来源与规定不同的物质或无机杂质,如砂石、泥块、尘土等。
4.伤水:系指药材在水处理时由于浸润过度,致使药材所吸水分过多,从而造成药材有效成份流失,甚至霉烂,又不易切制的现象。
5.走油变色:系指中药表面发软、发粘、呈现油状物质,同时颜色变深,并发出油腻味。
6.异形片:包括不符合质量指标所规定的规格范围的饮片、斜长片、破碎片、斧头片、连刀片。
7.药屑:系指原药的药末。
中药炮制品品质控制要求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中药炮制品质量的检测与评价提高了科学依据。
从传统的经典检测方法到现代检测技术的应用,从饮片的形、色、气、味等外观指标到含成分的质量,从定性鉴别到定量测定,中药炮制品的质量要求,更趋于客观化、合理化、科学化。
一、净度净度系指炮制品的纯净度,以及炮制品中所含杂质及非药用部位的限度。
炮制品应有一定的净度标准,以保证调配剂量的准确。
饮片的“质”与“量”是影响临床疗效的主要因素。
炮制品中不应夹带泥砂、灰屑、杂质、霉烂品、虫蛀品。
应该剔除非药用部位如壳、核、芦头、栓皮、头足、翅等。
饮片中所含的杂质,必须符合有关规定。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中药饮片质量标准通则〈试行〉》的通知规定:根、根茎、藤木类:含药屑、杂质不得超过2%;果实、种子类:含药屑、杂质不得超过3%;全草类:含药屑、杂质不得超过3%;叶类:含药屑、杂质不得超过2%;花类:含药屑、杂质不得超过2%;皮类:含药屑、杂质不得超过2%;树脂类:含杂质不得超过3%;动物类:含杂质,不得超过2%;矿物类:含杂质,不得超过2%;菌藻类:含药屑、杂质不得超过2%;炒制品:其中,炒黄品、米炒品:含药屑、杂质不得超过1%;炒焦品、麸炒品:含药屑、杂质不得超过2%;炒炭品、土炒品:含药屑、杂质不得超过1%;药汁煮品、豆腐煮品:含药屑、杂质不得超过2%;煨制品:含药屑、杂质不得超过3%;煅制品:含药屑、杂质不得超过2%;发芽制品、发酵制品:含药屑、杂质不得超过1%。
检查方法:取定量样品,拣出杂质,草类、细小种子类过三号筛,其他类过二号筛。
药屑、杂质合并称量计算。
二、片型及粉碎粒度经挑选整理或经水处理后的药材,根据药物特征和炮制要求用手工或机械切制成一定规格的片型,使之便于调剂、炮炙、干燥和贮藏。
经切制成的饮片破碎后的碎屑多少也是检验饮片质量的标准之一,各种片型破碎后残留的碎屑都应有一定的限量规定。
1.片型要符合《中华人民国药典》,或《全国中药炮制规》的规定。
七叶皂苷钠国家兽药标准
七叶皂苷钠是一种天然植物提取物,常用于兽医领域中治疗动物的炎症和疼痛等症状。
以下是一些七叶皂苷钠国家兽药标准:
1. 含量:七叶皂苷钠的含量应该符合国家标准,通常要求不低于 90%。
2. 纯度:七叶皂苷钠的纯度应该符合国家标准,通常要求不低于 95%。
3. 外观:七叶皂苷钠应该为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苦。
4. 水分:七叶皂苷钠的水分含量应该符合国家标准,通常要求不高于 5%。
5. 溶解性:七叶皂苷钠应该在水中易溶,在乙醇中微溶,在丙酮中几乎不溶。
这些标准仅供参考,具体的标准可能因国家、地区或产品类型而有所不同。
在使用七叶皂苷钠之前,建议您咨询专业的兽医或相关机构,以确保其符合当地的法规和标准,并按照正确的剂量和使用方法使用。
中药饮片质量标准通则完整,如“去心”、“去芦”、“去栓皮(粗皮)”等当属此类。
巴戟天、地骨皮等根类药材,入药用其根皮,制成炮制品后已去除木质心,因此,巴戟天或地骨皮炮制品的组织鉴别时,镜检中就不应有木质部位组织细胞存在。
性状: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全国中药炮制规范、地方中药炮制规范片型:异型片不得超过10%;极薄片:不得超过该品种标准厚度的0.5mm;薄片、厚片、丝、块:不得超过该标准的1 mm;段:不得超过该标准的2mm。
检查:取样100克拣选去异型片/取样量水分:7%~13%药屑杂质:小于2%检查:取样100克+过三号筛/取样量果实种子类性状: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全国中药炮制规范、地方中药炮制规范片型:异型片不得超过10%;检查:取样180克拣选去异型片/取样量水分:7%~13%药屑杂质:小于3%检查:取样100克拣选杂质+过三号筛/取样量全草类性状: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全国中药炮制规范、地方中药炮制规范片型:异型片不得超过10%检查:取样50克拣选去异型片/取样量水分:7%~13%药屑杂质:小于2%检查:取样50克拣选杂质+过三号筛/取样量花类性状: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全国中药炮制规范、地方中药炮制规范片型:异型片不得超过10%;检查:取样100克拣选去异型片/取样量水分:7%~13%药屑杂质:小于2%检查:取样100克拣选杂质+过二号筛/取样量皮类性状: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全国中药炮制规范、地方中药炮制规范片型:异型片不得超过10%;检查:取样100克拣选去异型片/取样量水分:7%~13%药屑杂质:小于2%检查:取样100克拣选杂质+过二号筛/取样量叶类性状: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全国中药炮制规范、地方中药炮制规范片型:异型片不得超过10%;检查:取样50克拣选去异型片/取样量水分:7%~13%药屑杂质:小于3%检查:取样50克拣选杂质+过二号筛/取样量树脂类性状: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全国中药炮制规范、地方中药炮制规范药屑杂质:小于3%检查:取样100克拣选杂质+过三号筛/取样量动物类性状: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全国中药炮制规范、地方中药炮制规范片型:异型片不得超过10%;检查:取样100克拣选去异型片/取样量水分:7%~13%药屑杂质:小于3%检查:取样100克拣选去异型片/取样量矿物类性状: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全国中药炮制规范、地方中药炮制规范片型:粉粒型药屑杂质:小于2%检查:取样100克拣选去杂质/取样量菌澡类性状: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全国中药炮制规范、地方中药炮制规范片型:异型片不得超过10%;检查:取样100克拣选去异型片/取样量水分:5%-18%药屑杂质:小于2%检查:取样100克拣选去杂质+过二号筛/取样量包装炮制品炮制品质量要求第二节炮制品的质量要求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中药炮制品质量的检测与评价提高了科学依据。
中药饮片质量标准通则(试行)•根、根茎、藤木类
■果实、种子类
三. 全草类
四. 叶类
五. 花类
六. 皮类
七. 树脂类
八. 动物类
九■矿物类
1 •霉变:系指因干燥不够或受潮湿侵袭后,药物表面或内部奇生了霉菌,引起药物变质的现象
2. 虫蛀:系指中药因生虫而被蛀蚀的现象。
一般药品均应做到无虫蛀。
3. 杂质:是指来源与规定相同,但其性状或部位与规定不符;或来源与规定不同的物质或无机杂质,如砂石、泥块、尘土
等。
4. 伤水:系指药材在水处理时由于浸润过度,致使药材所吸水分过多,从而造成药材有效成份流失,甚至霉烂,又不易切制的现象。
5. 走油变色:系指中药表面发软、发粘、呈现油状物质,同时颜色变深,并发出油腻味。
6. 异形片:包括不符合质量指标所规定的规格范围的饮片、斜长片、破碎片、斧头片、连刀片。
7. 药屑:系指原药的药末。
中药饮片生产过程质量控制指标通则一、净选过程的质量指标:1、根、根茎、藤木、叶、花、皮类,泥砂和非药用部位等杂质不得超过2%。
2、果实、种子类,泥砂和非药用部位等杂质不得超过3%。
3、全草类,不允许有非药用部位,泥砂等杂质不得超过3%。
4、动物类,附着物、腐肉和非药用部位等杂质不得超过2%,5、矿物类,夹石、非药用部位等杂质不得超过2%,6、菌藻类,杂质不得超过3%。
7、树脂类,杂质不得超过3%。
8、需去毛、刺的药材,其未去净茸毛和硬刺的药材不得超过1%。
净选过程检查方法:取定量样品,过二号或三号筛筛净灰屑,拣出非药用部位等杂质,合并称重计算。
杂质%=非药用部位的重量/样品重量X100%二、中药材软化质量指标:1、喷淋:经清水喷洒或喷淋的药材应略润或润透。
未润透后水分过大的不得超过5%。
2、淘洗:经清水淘洗、冲洗或抢水洗的药材,不得伤水。
水分过大和未透者不得超过5%。
3、浸泡:经清水或液体辅料浸泡的药材,应软硬适度,未泡透的不得超过5%,伤水的不得超过3%。
4、漂洗:经漂洗需去除腥味、咸味、毒性或需浸洗透心的药材,漂洗后应无或微有腥味、咸味,内无白心,有毒药材略有麻辣味,不得有霉变、腐烂、酸败。
5、润渍:经清水润过的药材,应软硬适度,不伤水、不酸败,润透程度一致。
未润透的不得超过5%。
中药材软化检查方法:1、取定量样品,用下列方法拣出未润透和水分过大的药材,合并称重计算。
(1)刀劈:质地坚硬药材用刀劈开,内心应有潮湿痕迹。
(2)指掐:团块状药材用指甲应能掐入药材表体(白术,天花粉)。
(3)穿刺法(针刺法):用钢针穿刺药材中心应无坚硬感(大黄、虎杖)。
(4)弯曲:长条形药材用手弯曲应曲而不折断(白芍、山药)。
(5)口尝:口尝断面应无异味。
(6)鼻闻:应有该药材特有气味,无异味。
2、表面泥土较重的药材,取定量样品置清水中淘(冲)洗,洗水不得有明显的沉积物。
三、中药材切制质量控制指标1、片形质地疏松或坚实的根及根茎类、菌类药材厚片2〜4mm (切制斜片:厚度数2〜4mm、直顺片:厚度2〜4mm)皮类(根皮及茎皮)药材切制成细丝:皮类宽丝2-3mm质地坚硬的根及根茎类、藤木类和部份动物角类药材切制成极薄片0.5mm以下质地较紧实,不易切碎的药材成薄片1〜2mm质地疏松或坚实的根及根茎类、菌类药材厚片2〜4mm部份菌类药材切制成块:8〜12mm方块叶类宽丝5〜1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