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化学平衡常数
- 格式:pdf
- 大小:873.63 KB
- 文档页数:69
化学平衡常数一、化学平衡常数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无论从正反应开始还是从逆反应开始,无论反应混合物的起始浓度是多少,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反应混合物中各组成成分的含量保持不变,即各物质的浓度保持不变。
生成物浓度的幂次方乘积与反应物浓度的幂次方乘积之比是常数,这个常数叫化学平衡常数,用K表示。
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公式为:对于可逆反应:mA(g)+ nB(g)pC(g)+ qD(g)二、化学平衡常数意义1、化学平衡常数K表示可逆反应进行的程度。
(1)化学平衡常数K只针对达到平衡状态的可逆反应适用,非平衡状态不适用。
(2)化学平衡常数K的表达式与可逆反应的方程式书写形式有关。
对于同一可逆反应,正反应的平衡常数等于逆反应的平衡常数的倒数,即:K正=1/K逆。
(3)K值越大,表示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反应物转化率或产率也越大。
K>105反应较完全,K<10-5反应很难进行。
(4)K值不随浓度或压强的改变而改变,但随着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正反应是吸热反应,升温,K值增大;正反应反应放热,升温,K值减少。
2、由于固体浓度为一常数,所以在平衡常数表达式中不再写出。
3、水的物质的量浓度为一常数(55.6 mol·L-1),因平衡常数已归并,故不必写出。
非水溶液中进行的反应,若有水参加或生成,则应出现在表达式中三、平衡常数与平衡移动的关系判断反应是平衡状态还是向某一方向进行浓度商Q c = K c体系处于化学平衡 Q c<K c反应正向进行 Q c>K c反应逆向进行四、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的书写(1)CaCO3(s)CaO(s)+CO2(g)K =(2)3Fe(s)+4H2O(g)Fe3O4(s)+4H2(g)K =(3)Cr2O72-(aq)+H2O(l)2CrO42-(aq)+2H+(aq)K =(4)CH3COOH(l)+HOCH2CH3(l)CH3COOCH2CH3(l)+H2O(l)K =(5)N2(g)+3H2(g)2NH3(g)K1 =(6)2NH3(g) N2(g)+3H2(g)K 2=(7)1/2N2(g)+3/2H2(g)NH3(g)K 3=同一温度下,K1、K 2、K 3的数值关系为:五、化学平衡常数的简单计算例1.已知在800 K时,反应:CO(g)+H2O(g) CO2(g)+H2(g),若起始浓度c (CO)=2 mol/L,c(H2O)=3 mol/L,反应达到平衡时,CO转化成CO2的转化率为60%。
考纲要求 1.了解化学平衡常数(K)的含义。
2.能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相关计算。
考点一化学平衡常数1.概念在一定温度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值是一个常数,用符号K表示。
2.表达式对于反应m A(g)+n B(g)p C(g)+q D(g),K=c p?C?·c q?D?c m?A?·c n?B?(固体和纯液体的浓度视为常数,通常不计入平衡常数表达式中)。
3.意义及影响因素(1)K值越大,反应物的转化率越大,正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
(2)K只受温度影响,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变化无关。
(3)化学平衡常数是指某一具体反应的平衡常数。
4.应用(1)判断可逆反应进行的程度。
(2)利用化学平衡常数,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或向何方向进行。
对于化学反应a A(g)+b B(g)c C(g)+d D(g)的任意状态,浓度商:Q c=c c?C?·c d?D?c a?A?·c b?B?。
Q<K,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Q=K,反应处于平衡状态;Q>K,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
(3)利用K可判断反应的热效应:若升高温度,K值增大,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若升高温度,K值减小,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深度思考1.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平衡常数表达式中,可以是物质的任一浓度()(2)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也能改变平衡常数()(3)平衡常数发生变化,化学平衡不一定发生移动()(4)化学平衡发生移动,平衡常数不一定发生变化()(5)平衡常数和转化率都能体现可逆反应进行的程度()(6)化学平衡常数只受温度的影响,温度升高,化学平衡常数的变化取决于该反应的反应热()2.书写下列化学平衡的平衡常数表达式。
(1)Cl2+H2O HCl+HClO(2)C(s)+H2O(g)CO(g)+H2(g)(3)CH3COOH+C2H5OH CH3COOC2H5+H2O(4)CO2-3+H2O HCO-3+OH-(5)CaCO3(s)CaO(s)+CO2(g)3.一定温度下,分析下列三个反应的平衡常数的关系①N2(g)+3H2(g)2NH3(g)K1②12N2(g)+32H2(g)NH3(g)K2③2NH3(g)N2(g)+3H2(g)K3(1)K1和K2,K1=K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