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塞诗)唐代疆域版图及周边少数民族介绍
- 格式:ppt
- 大小:2.66 MB
- 文档页数:12
第三节:唐代的边疆各族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使学生了解:突厥、回纥、吐蕃,文成公主、皮逻阁。
②要求学生认识:唐朝是我国历史上疆域辽阔,对世界有重大影响的一个封建王朝。
③整体了解:唐朝的民族政策宽松,使周边少数民族都与唐朝友好往来。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分析教学法让学生了解我国周边的少数民族的发展历史。
3、情感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树立各民族大团结的精神。
4、教学重点:唐朝与东西突厥的关系、文成公主入藏。
5、教学难点:理解民族之间又团结又战争的关系。
6、教学准备:投影片若干。
二、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2、板书设计:(一)突厥(二)文成公主入藏(三)册封皮逻阁三、、作业:完成课本P108“想一想试一试”四、课后小记:第四节:唐朝后期的统治与唐末农民起义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使学生了解:安史之乱、藩镇割据、黄巢起义。
②要求学生认识:安史之乱是唐朝由胜走向衰落的转折点。
③整体了解:唐朝衰落的原因和过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分析教学法让学生了解唐朝灭亡的种种原因。
3、情感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教学重点:安史之乱黄巢起义5、教学难点:理解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之争。
6、教学准备:投影片若干。
二、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2、板书设计:(一)安史之乱(二)藩镇割据(三)黄巢起义三、作业:完成课本P111“想一想试一试”四、课后小记:第十二章:唐朝的对外交往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使学生了解:玄奘西行天竺、伊斯兰教的传入、造纸术的西传。
②要求学生认识:唐朝与各国的友好往来加深了唐与亚洲各国之间的友谊,也丰富了双方的经济文化生活。
③整体了解:唐朝对外交往的主要国家。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分析教学法让学生了解唐朝与亚洲各国的往来的史实。
3、情感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节的学习,玄奘、晁衡、鉴真不畏艰险,出国远行,学习交流,用他们的精神激励自己不断前进。
唐朝地理知识点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中国古代史上最繁荣、最辉煌的时代之一。
唐朝的疆域广阔,地理环境多样,具有许多独特的地理特点。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关于唐朝地理的知识点。
第一,唐朝的疆域。
唐朝时期的疆域辽阔,包括现在的中国大陆、蒙古、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地。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疆域最广的朝代之一,这也为唐朝的繁荣和辉煌奠定了基础。
第二,唐朝的地理环境多样。
唐朝的地理环境包括高山、平原、河流、湖泊等多种地貌。
其中,唐朝境内的秦岭和太行山是中国著名的山脉,它们分别位于唐朝的西部和北部,对唐朝的地理状况产生了重要影响。
此外,唐朝有许多重要的河流,如黄河、长江和珠江等,这些河流为唐朝的农业和交通运输提供了便利。
第三,唐朝的气候特点。
由于唐朝的疆域范围广阔,其气候特点也因地理位置的差异而有所不同。
北方的气候较为干燥,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南方的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
这种地理气候条件的差异为唐朝的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利的自然环境。
第四,唐朝的交通运输。
唐朝是中国古代交通运输发展最为繁荣的时期之一。
在唐朝时期,经济的繁荣和政治的稳定促进了交通运输的发展。
唐朝的交通运输主要依靠陆路和水路。
陆路交通主要是通过马车和步行,而水路交通则主要依靠河流和运河。
唐朝修建了许多运河和道路,大大方便了商品的流通和人员的往来。
第五,唐朝的都城长安。
唐朝的都城长安(现在的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
长安位于黄河、渭河和商洛河的交汇处,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长安是唐朝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枢纽。
综上所述,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繁荣而辉煌的时代。
唐朝的地理特点包括疆域广阔、地理环境多样、气候特点各异等。
唐朝的地理条件为其经济、农业和交通运输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环境。
同时,唐朝的都城长安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具有重要的地理地位。
唐朝的地理知识点对于我们了解唐朝的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唐朝的疆域有多大唐朝的疆域广大鼎盛时为7世纪,当时中亚的绿洲地带受唐朝支配。
其最大范围南至罗伏州越南河静、北括玄阙州俄罗斯安加拉河流域、西及安息州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东临哥勿州吉林通化的辽阔疆域,国土面积达1076万平方公里,一说1240万平方公里。
中唐后漠北、西域的领地相继失去,到晚唐时衰退到等同中国本土的大小,但仍然保有河套地区。
疆域和政区大唐盛时疆域图唐朝的疆域在最盛时期东至朝鲜半岛,西达中亚咸海,南到越南顺化一带,北包贝加尔湖,总面积达1251万平方公里。
唐朝周围守边的少数民族很多,为了有效管理突厥、回纥、靺鞨、铁勒、室韦、契丹等,分别设立了安西、安北、安东、安南、单于、北庭六大都护府。
但安史之乱后数十年间,由于大量河陇边兵参与平乱主要为陇右节度使、朔方节度使所部导致边防空虚,吐蕃趁势进逼,回纥则入据河套草原,使得唐政府能控制之疆域大减,黄河以西甘、凉皆不可得,终唐之世对于敦煌以西之控制亦完全丧失。
在东北由于新罗的崛起,安东都护府早已撤回辽河以西,同时契丹、奚等部族成为大患。
西南方面吐蕃和南诏亦在中唐之后令唐政府蒙受重大损失。
唐代开创了中国政区史上道和府的建制。
贞观元年627年,太宗分天下为10道:关内、河南、河东、河北、山南、陇右、淮南、江南、剑南、岭南等十道。
贞观十四年640年,全国共设360州府,下辖1557县。
开元年间又将山南、江南各分东西,并增置京畿、都畿、黔中道,形成十五道的格局。
道下设州、府,州、府下再设县,开元末年,全国共有州、府三百二十八座,县一千五百七十三座。
关内道,治所凤翔府,今陕西凤翔。
下辖:京师长安、京兆府、华州、同州、坊州、丹州、凤翔府、邪州、泾州陇州、宁州、庆州、娜州、定州、绥州、银州、夏州、灵州、盐州丰州、会州、宥州、胜州、麟州、安北大都护府河南道,治所洛阳/汴州今河南洛阳/开封。
下辖:东都洛阳、河南府、孟州、陕州、虢州、汝州、许州、汴州、蔡州陈州、亳州、宋州、濮州、郓州、泗州、海州、兖州、徐州、宿州沂州、密州、齐州、青州、棣州、莱州、登州河东道,治所河中府,今山西永济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