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天然地基基础设计 (2010)
- 格式:pdf
- 大小:2.75 MB
- 文档页数:88
2019年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专业知识考试(下)》真题及详解一、单项选择题(共40题,每题1分。
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1.丙级建筑应依据地基主要受力层情况判断是否需要作变形验算,对于单一土层上的三层砖混结构条形基础,基础宽度为1.5m时,其地基主要受力层厚度可按下列哪一项考虑?()A.1.5mB.3.0mC.4.5mD.5.0m答案:D解析: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第3.0.3条表3.0.3注1,地基主要受力层系指条形基础底面下深度为3b、独立基础下为1.5b,且厚度均不小于5m的范围,3×1.5=4.5m<5m,主要受力层厚度取5.0m。
2.某单体建筑物主体结构的平面投影面积为700m2,荷载标准组合下建筑物竖向荷载为1.5×105kN,基础埋深约3m。
持力层土质为中低黏性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150kPa。
采用天然地基方案时,下列哪种基础形式最合理?()A.毛石混凝土扩展基础B.钢筋混凝土筏形基础C.钢筋混凝土十字交叉条形基础D.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答案:B解析: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第5.2.2条,先假设为满铺基础,可估算基底压力,则有:p k=(F k+G k)/A=1.5×105/700+20×3=274.3kPa。
基础埋深3m,考虑到深宽修正,按照最有利情形取η=0.3,ηd=1.6,基础宽度取b=6m,不考虑地下水,γ和γm均取19kN/m3,则地基承载力修正值上限为:f a=f ak+ηbγ(b-3)+ηdγm(d-0.5)=243.1kPa。
按照基础满铺时,仍然不能满足承载力验算要求,故只能采用钢筋混凝土筏形基础,荷载通过柱基传递给地基,由筏板和地基土共同承担荷载。
3.建筑物柱基平面尺寸3m×3m,埋深2m,内部发育有一溶洞,其与基础的相对关系如图所示,当溶洞的跨度L最大值接近下列何值时,可不考虑岩溶对地基稳定性的影响?()题3图基础位置示意图A.2mB.3mC.4mD.5m答案:D解析: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第6.6.5条,对完整、较完整的坚硬岩、较硬岩地基,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可不考虑岩溶对地基稳定性的影响:①洞体较小,基础底面尺寸大于洞的平面尺寸,并有足够的支撑长度;②顶板岩石厚度大于或等于洞的跨度,故溶洞跨度小于等于5.0m 时,可不考虑岩溶对地基稳定性影响。
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天然地基的性质和特点;2. 使学生掌握浅基础的设计原理和方法;3.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天然地基的概念及其分类;2. 天然地基的性质及影响因素;3. 浅基础的设计原理;4. 浅基础的设计方法;5. 设计实例分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天然地基的性质,浅基础的设计原理和方法。
2. 教学难点:天然地基的性质及其对基础设计的影响,浅基础设计的实际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天然地基的概念、性质及分类,浅基础的设计原理和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设计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浅基础设计的过程和技巧。
3.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材:天然地基与浅基础设计相关教材;2. 课件:天然地基的性质、浅基础设计原理和方法的图片和动画;3. 设计案例:挑选具有代表性的设计案例供学生分析。
【导入】简要介绍天然地基的概念和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天然地基对建筑基础的影响。
【新课内容】1. 天然地基的性质及影响因素讲解天然地基的分类,分析不同类型地基的性质及影响因素,如土层的分布、密度、含水率等。
2. 浅基础的设计原理介绍浅基础的设计原理,如静承载力、稳定性和沉降控制等,解释基础底面积、埋深和材料选择等设计参数的确定方法。
3. 浅基础的设计方法讲解浅基础的设计方法,包括初步设计、详细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等阶段,介绍设计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如地基处理、防水隔离等。
【案例分析】分析一个具有代表性的设计案例,让学生了解天然地基对基础设计的影响,以及如何根据地基条件进行合理的设计。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天然地基性质对浅基础设计的影响,以及设计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作业布置】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学习笔记;六、教学评估与反馈: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天然地基性质和浅基础设计原理的掌握情况;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设计案例分析的能力,检查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 作业批改: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复习和理解,以及对设计案例的分析和处理能力。
2023土力学与基础工程第三版(赵明华著)课后答案下载2023土力学与基础工程第三版(赵明华著)课后答案下载本书内容包括土的物理性质及其工程分类、土中水的运动规律、土中应力分布及计算、土的压缩性与地基沉降计算、土的抗剪强度、土压力计算、土坡稳定分析、地基承载力、天然地基基础设计、地基上梁和板的分析、桩基础、特殊性土地基、地基处理、支挡结构、动力机器基础和地基基础抗震设计等共十六章,并安排了大量的例题、习题和思考题。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教材,供土木工程专业技术基础教学之用,也适用于原专业目录中的建筑工程、桥梁工程、道路工程、地下建筑工程及岩土工程等专业。
还可供从事土木工程勘察、设计和施工的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较系统地介绍了土力学与基础工程的基本理论知识、分析计算方法及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等。
全书共分为11章,主要内容包括:绪论;土的物理性质及工程分类;土体中的应力计算;土的压缩性与地基沉降计算;土的抗剪强度与地基承载力;土压力与土坡稳定;天然地基浅基础;桩基础;沉井工程;地下连续墙工程;基坑工程。
本书密切结合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突出教材的实用性和综合应用性,各章内容由浅入深、概念清楚、层次分明、重点突出,涉及基础工程设计部分均依照我国现行规范进行编写,主要章节附有例题及习题。
本书可作为普通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交通土建、岩土工程等课群)本科的'教学用书,亦可供其他专业师生及工程技术人员参考及使用。
本书的配套电子课件位于机械工业出版社教材服务网上,向任课教师免费提供,请需要者根据书末的“信息反馈表”索取。
土力学与基础工程第三版(赵明华著):内容简介点击此处下载土力学与基础工程第三版(赵明华著)课后答案土力学与基础工程第三版(赵明华著):作品目录绪论第一章土的物理性质及其工程分类第一节土的三相组成第二节土的三相比例指标第三节土的结构第四节粘性土的界限含水量第五节砂土的密实度第六节粘性土的物理化学性质第七节土的工程分类习题思考题第二章土中水的运动规律第一节概述第二节渗透理论。
一、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设计(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教案)二、章节名称:第一章天然地基与基础概述三、教学目标:1. 了解天然地基的定义、分类及特性。
2. 掌握基础的概念、分类及功能。
3. 理解天然地基与基础的关系。
四、教学内容:1. 天然地基的定义、分类及特性。
2. 基础的分类、功能及设计原则。
3. 天然地基与基础的相互关系。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天然地基与基础的实际案例,引发学生对天然地基与基础的兴趣。
2. 讲解:讲解天然地基的定义、分类及特性,基础的分类、功能及设计原则。
3. 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天然地基与基础的相互关系。
4.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天然地基与基础设计的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
六、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天然地基与基础的基本概念、分类及特性。
2. 互动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表现,包括分析的深度和广度。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八、教学资源:1. PPT课件:展示天然地基与基础的图片、案例等。
2. 案例资料:提供典型天然地基与基础设计案例,供学生分析。
九、教学建议:1. 建议学生在课前预习相关章节,了解天然地基与基础的基本概念。
2. 鼓励学生在课堂积极参与,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
3. 学生在课后要认真完成作业,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十、课后作业:2. 列举基础的分类和功能。
3. 描述天然地基与基础的相互关系。
六、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设计(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教案)七、章节名称:第二章地基承载力计算八、教学目标:1. 理解地基承载力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掌握地基承载力的计算方法。
3. 学会根据地基承载力确定基础尺寸。
九、教学内容:1. 地基承载力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设计适用课程: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天然地基的概念及其特点;2. 使学生掌握浅基础的设计原理和方法;3.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天然地基的概念及其特点;2. 浅基础的设计原理;3. 浅基础的设计方法;4. 设计实例分析;5. 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天然地基的概念、特点、设计原理和方法;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工程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设计方法;3. 互动讨论法: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观点,提高课堂氛围。
教学准备:1. 教案、教材;2. 相关工程案例图片或视频;3. 计算软件(如AutoCAD、理正等)供学生操作练习。
二、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介绍天然地基的概念及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天然地基的概念及其特点(10分钟)讲解天然地基的定义,阐述其特点,如承载力、压缩性、不均匀性等。
3. 浅基础的设计原理(15分钟)介绍浅基础的设计原理,包括荷载传递、基础尺寸计算、地基承载力计算等。
4. 浅基础的设计方法(20分钟)讲解浅基础的设计方法,如常规设计方法、极限状态设计方法等,并通过示例进行讲解。
5. 设计实例分析(10分钟)分析一个实际工程案例,让学生了解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设计过程,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互动(10分钟)学生提问、发表观点,教师解答疑问,提高学生的理解程度。
7. 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一个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设计练习题。
三、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在课后作业中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四、课后作业2. 完成课后练习题:一个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设计案例,包括基础尺寸计算、地基承载力计算等;3.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常见地基问题及解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