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勉学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479.00 KB
- 文档页数:11
勉学(第2课时)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实词“说”“玩”“登”等和文言虚词“之”“以”“所以”“宁”等意义和用法。
2.借助注释、工具书等,能顺畅地翻译课文,把握“勉学”内容。
3.通过圈划文中关键字句,理解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掌握学习方法的重要性,理解对比、举例等论证方法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借助注释、工具书等,在诵读的基础上,积累文言词语和理解句意,把握“勉学”内容。
2.难点:作者如何运用比喻、对比、举例等多种论证方法使自己的观点更有说服力。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文学常识2、第一段重点字词提问。
二、翻译文章第二、三段(4)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
重点字词:(10)专利:专一而敏锐。
参考译文:人在幼小的时候,思想专一敏锐,长大成人以后,思想容易分散,因此要及早教育,不可错失良机。
(5)吾七岁时,诵《灵光殿赋》,至于今日,十年一理,犹不遗忘;二十之外,所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
参考译文:我七岁的时候,背诵《灵光殿赋》,直到今天,每十年回忆一次,仍然不会遗忘。
二十岁以后,所背诵的经书,搁置在那里一个月,便到了荒废的地步。
(6)然人有坎壈,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
重点字词:(11)坎壈:困顿、坎坷。
参考译文:然而人总有困顿的时候,壮年时失去了求学的机会,更应当在晚年时抓紧时间学习,不可自暴自弃。
(7)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
重点字词:(12)秉烛:拿着火把照明。
烛:火把。
(13)瞑目:闭眼。
参考译文:从小就学习的人,就好像迎着太阳的光芒走路;到老年才开始学习的人,就好像手持蜡烛在夜间行走,但总比闭着眼睛什么都看不见的人强。
总结:第二段阐述的是最佳的学习年龄的问题。
作者采用举例、对比论证,应当“早教”,若早年没有学习,应当“晚学”“不可自弃”。
(8)夫圣人之书,所以设教,但明练经文,粗通注义,常使言行有得,亦足为人;重点字词:(14)所以:用来……的。
《勉学》颜之推《颜氏家训》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识记文言常用词:说、玩、登、秉、所以、以、注、疏、宁、济、间。
2.学习正确、清楚地朗读浅易文言文,以诵读促进理解。
3.体会浓浓关爱之情与殷殷劝诫之意,体会长辈不辞劳累、呕心沥血教诲子女的深义。
【重点难点】1.重点:识记文言常用词,体会浓浓关爱之情与殷殷劝诫之意。
2.难点:长辈不辞劳累、呕心沥血教诲子女的深义。
【课文提示】1.家训、家书是中国传统教育与传统文化思想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为广大人民所诵读、手录、刻写和传承。
《勉学》节选自家教典范《颜氏家训》。
2.勉学:努力学习;勉:尽力、努力。
《勉学》着重说明学习目的、态度、方法。
【正音正字】古之学者为己(wèi)但能说之也(yuè )春玩其华(huā)然人有坎壈(lǎn )如秉烛夜行(bǐng )譬诸逝水(pì )【词语积累】①但能说之也。
(同“悦”,取悦)②春玩其华。
(同“花”)③秋登其实。
(摘取,收获)④精神专利。
(专一,敏锐)⑤然人有坎壈。
(困顿,不得志)⑥所以设教。
(用来……的)⑦光阴可惜。
(值得珍惜)⑧古之学者为己。
(读书人)⑨幼而学者。
(学:学习;者:句间停顿)【初学课文】1.熟读课文,理解各段内容。
2.归纳三段的大意。
①阐述学习与修身的关系,指出学习的目的是“修身利行”。
②分析少年学习与老年学习的利弊,指出学习的时机是“固须早教”。
③说明学习内容不能繁复、面面俱到,指出学习的方法是“粗通注义”,最后自然引出中心论点“博览机要,以济功业”。
【课文简析】第一段,对古人今人的学习态度进行对比,用春华秋实作比喻,指出学习的目的是修身利行。
第二段,以自己七岁背诵《灵光殿赋》的亲身经历,分析少年学习与老年学习的利弊,指出学习要趁早,即使老了也不可放弃的道理。
这样既真实可信又有说服力。
第三段,“仲尼居”为例,从反面阐明“但明练经文,粗通注义,常使言行有得”的道理。
最后自然引出全文的中心论点“博览机要,以济功业”。
颜之推《勉学》原文及翻译原文:人见邻里亲戚有佳快者,使子弟慕而学之,不知使学古人,何其蔽也哉!世人但知跨马被甲,长槊强弓,便云我能为将;不知明乎天道,辩乎地利,比量逆顺,鉴达兴亡之妙也。
但知承上接下,积财聚谷,便云我能为相;不知敬鬼事神,移风易俗,调节阴阳,荐举贤圣之至也。
但知私财不入,公事夙办,便云我能治民;不知诚己刑物,反风灭火。
但知抱令守律,早刑晚舍,便云我能平狱;不知观罪追财。
爰及农商工贾,厮役奴隶,钓鱼屠肉,饭牛牧羊,皆有先达,可为师表,博学求之,无不利于事也。
夫所以读书学问,本欲开心明目,利于行耳。
未知养亲者,欲其观古人之先意承颜,怡声下气,不惮劬劳,以致甘软,惕然惭惧,起而行之也;未知事君者,欲其观古人之守职无侵,见危授命,不忘诚谏,以利社稷,恻然自念,思欲效之也;素骄奢者,欲其观古人之恭俭节用,卑以自牧,礼为教本,敛容抑志也;素鄙吝者,欲其观古人之贵义轻财,少私寡欲,济穷恤匮,赧然悔耻,积而能散也;素暴悍者,欲其观古人之小心黜己,齿弊舌存,含垢藏疾,尊贤容众;素怯懦者,欲其观古人之达生委命,强毅正直,立言必信,求福不回,勃然奋厉,不可恐慑也。
历兹以往,百行皆然。
纵不能淳,去泰去甚。
学之所知,施无不达。
世人读书者,但能言之,不能行之,忠孝无闻,仁义不足;加以断一条讼,不必得其理;宰千户县,不必理其民;问其造屋,不必知楣横而棁竖也;问其为田,不必知稷早而黍迟也;吟啸谈谑,讽咏辞赋,事既优闲,材增迂诞,军国经纶,略无施用。
故为武人俗吏所共嗤诋,良由是乎!夫学者所以求益耳。
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长者,轻慢同列。
人疾之如仇敌,恶之如鸱枭。
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
译文:人们看到乡邻亲戚中有称心的好榜样,叫子弟去仰慕学习,而不知道让他去学习古人,多么糊涂啊!世人只知道骑马披甲,(手拿)长矛强弓,就说我能为担任大将;却不知道明察天道,辨识地利,考虑是否顺乎时势人心,审察通晓兴亡的妙道。
颜之推《勉学》原文及翻译原文:人见邻里亲戚有佳快者,使子弟慕而学之,不知使学古人,何其蔽也哉!世人但知跨马被甲,长槊强弓,便云我能为将;不知明乎天道,辩乎地利,比量逆顺,鉴达兴亡之妙也。
但知承上接下,积财聚谷,便云我能为相;不知敬鬼事神,移风易俗,调节阴阳,荐举贤圣之至也。
但知私财不入,公事夙办,便云我能治民;不知诚己刑物,反风灭火。
但知抱令守律,早刑晚舍,便云我能平狱;不知观罪追财。
爰及农商工贾,厮役奴隶,钓鱼屠肉,饭牛牧羊,皆有先达,可为师表,博学求之,无不利于事也。
夫所以读书学问,本欲开心明目,利于行耳。
未知养亲者,欲其观古人之先意承颜,怡声下气,不惮劬劳,以致甘软,惕然惭惧,起而行之也;未知事君者,欲其观古人之守职无侵,见危授命,不忘诚谏,以利社稷,恻然自念,思欲效之也;素骄奢者,欲其观古人之恭俭节用,卑以自牧,礼为教本,敛容抑志也;素鄙吝者,欲其观古人之贵义轻财,少私寡欲,济穷恤匮,赧然悔耻,积而能散也;素暴悍者,欲其观古人之小心黜己,齿弊舌存,含垢藏疾,尊贤容众;素怯懦者,欲其观古人之达生委命,强毅正直,立言必信,求福不回,勃然奋厉,不可恐慑也。
历兹以往,百行皆然。
纵不能淳,去泰去甚。
学之所知,施无不达。
世人读书者,但能言之,不能行之,忠孝无闻,仁义不足;加以断一条讼,不必得其理;宰千户县,不必理其民;问其造屋,不必知楣横而棁竖也;问其为田,不必知稷早而黍迟也;吟啸谈谑,讽咏辞赋,事既优闲,材增迂诞,军国经纶,略无施用。
故为武人俗吏所共嗤诋,良由是乎!夫学者所以求益耳。
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长者,轻慢同列。
人疾之如仇敌,恶之如鸱枭。
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
译文:人们看到乡邻亲戚中有称心的好榜样,叫子弟去仰慕学习,而不知道让他去学习古人,多么糊涂啊!世人只知道骑马披甲,(手拿)长矛强弓,就说我能为担任大将;却不知道明察天道,辨识地利,考虑是否顺乎时势人心,审察通晓兴亡的妙道。
勉学教学目标:1、识记文言常用词:说、玩、登、秉、所以、以、注、疏、宁、济、间。
2、学习正确、清楚地朗读浅易文言文,以诵读促进理解。
3、体会浓浓关爱之情与殷殷劝诫之意,体会长辈不辞劳累、呕心沥血教诲子女的深义。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识记文言常用词,体会浓浓关爱之情与殷殷劝诫之意。
2、难点:长辈不辞劳累、呕心沥血教诲子女的深义。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1.家训、家书是中国传统教育与传统文化思想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为广大人民所诵读、手录、刻写和传承。
《勉学》节选自家教典范《颜氏家训》。
2.勉学:勉励学习;勉:勉励。
《勉学》着重论述学习目的、态度、方法。
新授:一、初读课文,正音释义。
【正音正字】古之学者为己(wèi)但能说之也(yuè)春玩其华(huā)然人有坎壈(lǎn)如秉烛夜行(bǐng)譬诸逝水(pì)【词语积累】①但能说之也。
(同“悦”,取悦)②春玩其华。
(同“花”)③秋登其实。
(摘取,收获)④精神专利。
(专一,敏锐)⑤然人有坎壈。
(困顿,不得志)⑥所以设教。
(用来……的)⑦光阴可惜。
(值得珍惜)⑧古之学者为己。
(读书人)⑨幼而学者。
(学:学习;者:句间停顿)二、再度课文,解析文本。
1、熟读课文,理解各段内容。
2、归纳三段的大意。
明确:①阐述学习与修身的关系,指出学习的目的是“修身利行”。
②分析少年学习与老年学习的利弊,指出学习的时机是“固须早教”。
③说明学习内容不能繁复、面面俱到,指出学习的方法是“粗通注义”,最后自然引出中心论点“博览机要,以济功业”。
第一段,对古人今人的学习态度进行对比,用春华秋实作比喻,指出学习的目的是修身利行。
第二段,以自己七岁背诵《灵光殿赋》的亲身经历,分析少年学习与老年学习的利弊,指出学习要趁早,即使老了也不可放弃的道理。
这样既真实可信又有说服力。
第三段,“仲尼居”为例,从反面阐明“但明练经文,粗通注义,常使言行有得”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