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小学说明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24.40 KB
- 文档页数:5
(1)学习语文不能要求速成①我常常接到这样的信,信上说:“我很想学好语文,希望你来封信说说怎样学。
”意思是,去一封回信,他一看,就能学好语文了。
又常常有这样的请求,要我谈谈写作的方法。
我谈了,谈了三个钟头。
有的人在散会的时候说:“今天听到的很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哪有这么容易?哪有这么快?希望快,希望马上学到手,这种心情可以理解;可是学习不可能速成,不可能画一道符,吞下去就会了。
学习是急不来的。
为什么?学习语文目的在运用,就要养成运用语文的好习惯。
凡是习惯都不是几天工夫能够养成的。
比方学游泳,先看看讲游泳的书,什么蛙式、自由式,都知道了。
可是光看书不下水不行,得下水。
初下水的时候很勉强,一次勉强,两次勉强,勉强浮起来了,一个不当心又沉了下去。
要等勉强阶段过去了,不用再想手该怎么样,脚该怎么样,自然而然能浮,能往前游了,这才叫养成了游泳习惯。
学语文也是这样,也要养成习惯才行。
习惯是从实践里养成的,知道一点做一点,知道几点做几点,积累起来,各方面都养成习惯,而且全是好习惯,就差不多了。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写完,而且全是一句话要加个句号,谁都知道,一年级小学生也知道,但是偏偏有人就不这么办。
知道是知道,就是没养成习惯。
②一定要把知识跟实践结合起来,实践越多就知道得越真切,知道得越真切就越能起指导实践的作用。
不断学,不断练,才能养成好习惯,才能真正学到本领。
③有人说,某人“一目十行”,眼睛一扫就是十行。
有人说,某人“倚马万言”,靠在马旁边拿起笔来一下子就写了一万字。
读得快,写得快,都了不起。
一目十行是说读书很熟练,不是说读书马马虎虎;倚马万言是说写得又快又好,不是说乱写一气,胡诌不通的文章。
这两种本领都是勤学苦练的结果。
④要学好语文就得下功夫。
开头不免有点勉强,不断练,练的功夫到家了,才能得心应手,心里明白,手头纯熟。
离开多练,想得到什么秘诀,一下子把语文学好,是办不到的。
想靠看一封回信,听一回演讲,就解决问题,是办不到的。
完整版)说明文阅读训练附答案相传很早以前,张家界原名青岩山,留___曾在此隐居修行。
如今,张家界已成为湘西武陵山脉的一处风景胜地。
张家界的“界”不仅指范围,更指高耸的山峰。
天门山是张家界的代表性景点,四面绝壁,巍然屹立,犹如直上云天。
登上天门洞的999级台阶,回看山腰上的“通天大道”,顺山势修建的公路,刚好有99个弯,暗合了“天有九重,云有九霄”的寓意。
张家界还有数不清的石柱、石峰,是举世罕见的石英砂岩山体。
据考证,这里约三亿八千万年前是一片汪洋,大量海洋生物的遗体化为尘土,凝结成岩石,沉积为大约520米厚的石英砂岩,随着地球的旋转,地壳的运动,张家界终于以它峥嵘的面貌,浮出了海面。
13.文章第一段引用了___逃难隐居的故事,是为了介绍张家界的起源和历史。
这个故事是张家界的一个传说,有助于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个地方的文化底蕴。
14.亲爱的朋友们,欢迎来到山西的晋祠。
晋祠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建筑群之一,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遗产。
这里有许多古老的建筑,如钟楼、鼓楼、祭祀殿等,它们见证了晋代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晋祠还有许多珍贵的文物和历史遗迹,如《孝经》石刻、《离骚》石刻等,这些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晋祠的美景和文化底蕴一定会让您流连忘返,不要错过这个美丽的地方哦!晋祠位于太原西南25公里的悬瓮山下,是奉祀西周初晋国开国___的祠堂,距今已有1500余年的历史。
这里是中国古代祭祀建筑、园林、雕塑、壁画、碑刻艺术的集合,是一处历史文化遗产。
晋祠主要景点包括43尊宋代彩色泥塑的圣母殿、鱼沼飞梁、___和难老泉等。
平遥古城位于山西太原以南90公里处,始建于西周,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这座古城由完整的城墙、街道、店铺、寺庙和民居等组成,是一组庞大的古建筑群。
褐马鸡是我国特产的珍稀鸟类,被誉为“东方宝石”,山西省将它定为省鸟,___也以褐马鸡为会标。
褐马鸡仅见于我国山西吕梁山、河北西北部、陕西黄龙山和北京东灵山。
篇一:六年级语文阅读理解训练(一) 说明文阅读说明文阅读题前指导说明文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它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用准确、简明的语言,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构造、关系、功用以及事理的成因、物因等写清楚,使人获得知识。
知识梳理1、说明文运用的说明方法一般有:打比方、举例子、作比较、列图表、列数据、摹状貌、下定义、作诠释等。
要掌握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会分析在文中的作用,一般回答三个字:①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②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对事物的特征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使说明的内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复交叉的现象。
③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
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④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⑤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⑥打比方:(打比方就是修辞方法中的比喻。
)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⑦画图表:使读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形象地说明的事物的××特点。
⑧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⑨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
⑩引资料: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
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是:定义要求完整,而诠释并不要求完整,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可以颠倒。
2、说明文的说明顺序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等。
在答题时可答得具体些。
如:空间顺序(从上到下,从里到外,总到分,外到内,前到后,左到右,整体到局部,都可反之等,常用方位词如介绍建筑物或实体)。
六年级下语文小升初说明文阅读专项训练四一、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完成练习。
小海马为什么是父亲生的温暖的海底,尤其是浅海区域,分外光明灿烂。
那里有胜过陆地森林草原的海底植物,有嬉游其间形形色色的动物。
生长在海底的红、白珊瑚,像庭园里栽培着的花木;附生在岩礁间的红、绿海葵,如同庭园里种植的花草。
这个碧水莹莹、色彩缤纷的海底世界,人们把它比作“水晶宫”,真是十分恰当。
生活在这个“水晶宫”里的奇怪角色要算是海马了。
这种体长只有10~20厘米的奇特鱼类,其头形似马头,故称它为“海马”。
海马尾部很长,由多节组成,并能灵活曲伸,用尾弹跳。
它的背鳍像一面锦扇,经常摇动着维持平衡,做直立游泳,动作优美活泼。
海马不仅相貌特殊,繁殖习性也很特别。
当繁殖季节到来时,雄海马的体侧腹壁向体中央线方向发生皱褶,慢慢地合成宽大的“育儿袋”。
雌海马就将卵产在雄海马的育儿袋里(雌海马没有育儿袋),卵总数在百粒上下,就在育儿袋里进行胚胎发育。
这期间,育儿袋里会产生浓密的血管网层,和胚胎血管网取得密切联系,以供应胚胎发育期需要的营养,等到幼海马发育完成,雄海马就开始“分娩”了。
海马的繁殖方法为什么这样特别呢?因为浅海情况十分复杂而凶险。
尤其是到了春夏两季,各种海生动物都要由深海或远洋洄游到浅海里来,进行一年一度的交配和繁殖。
一向寂静的浅海区,这时就分外热闹。
同时,弱肉强食的“斗争”,也就特别火热起来了。
成年动物会大批遭到伤亡,幼小动物更是难以逃脱,尤其是刚产下的大批动物卵子,简直成为动物互相争食的佳肴了。
例如鳕鱼一次产卵竟达千万粒,真正能变成幼鱼的卵可能还不到1%。
因此,动物的保种斗争,也就一代比一代加强了。
海马是浅海的老住户,保卵手段当然比其他动物更要巧妙些。
不仅雌海马将卵子产在雄海马的育儿袋里,而且它们由卵生演化到类似胎生的地步,这样,就容易保证全部的卵都发育成小海马。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海底()的动作()的情况()的动物()的相貌()的斗争2.找出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三个过渡句,写在下面。
小学语文说明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在XXX的科幻小说《三体》中,三体人能够奴役地球的原因是因为他们拥有一种非常强大的武器——“水滴”。
这种武器可以撞碎一切物质,其硬度超乎想象。
这种超硬材料并非胡思乱想,而是基于物理研究成果做出的合理构想。
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而原子可以分解为原子核和电子。
原子核还可以进一步分解为质子和中子,它们合称为核子。
以前认为核子不可再分,但是通过电子对撞机的研究,发现核子可以分解成更小的粒子——夸克。
目前的技术手段还无法将夸克再分解。
夸克可以相互结合形成复合粒子。
经过大量的研究,物理学家发现宇宙中的夸克组合都是“三个夸克组成质子”和“两个夸克组成中子”的模式,而没有发现“四夸克组合”、“五夸克组合”或更多夸克组合的复合粒子。
但科学家提出了假设:宇宙中可能存在“四夸克组合”、“五夸克组合”或任意夸克组合,只是因为人类的知识还不够丰富而尚未发现。
科学家进一步从理论上推理出“四夸克组合”和“五夸克组合”的特殊性质:这两种夸克组合中的夸克之间保持着极其恰当的距离,这种距离恰好能产生强力。
强力、电磁力、弱力和引力是维持宇宙存在和运行秩序的四大力,这四种力决定了物质的硬度。
如果将电磁力给予物质的硬度指数定为1,那么弱力和引力对物质的硬度指数可以忽略不计。
也就是说,如果没有电磁力,只有弱力或引力的话,物质会非常柔软,几乎没有硬度。
而强力对物质的硬度指数是100.由于“三夸克质子”和“二夸克中子”中的夸克之间的距离不合适,它们不会相互产生强力,因此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物质都是普通物质,其硬度由电磁力提供。
而“四夸克组合”和“五夸克组合”中的夸克之间的距离恰好能相互产生强力,因此这种物质的硬度由强力提供,比普通物质硬100倍。
因此,“水滴超硬”的奥秘就在于它是由“四夸克组合”、“五夸克组合”或更多夸克复合粒子材料制成,这种材料称为“强相互作用力材料”,其硬度由强力提供,因此坚不可摧。
25.作者通过介绍夸克的性质和研究现状,为读者提供了理解“水滴”超硬的基础知识(1分),并且通过引入科幻元素,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和吸引力(1分)。
小学说明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其他地区已经灭绝。
由于生境破坏、偷猎等原因,白颊长臂猿的数量越来越少,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人们应该保护它们的生存环境,禁止偷猎,让它们在自然界中安然生活。
白颊长臂猿是一种几乎常年在树上生活的动物。
它们能用单臂把自己的身体悬挂在树枝上,双腿蜷曲,来回摇摆,像荡秋千一样荡越前进。
它们的动作灵活、自然、轻松、优美,如同飞鸟一般。
白颊长臂猿还可以在半空中做出高难动作,使人感到惊心动魄,称之为高空“杂技演员”。
白颊长臂猿喜欢吃各种植物的果实、树叶、嫩枝、花朵,以及昆虫、鸟卵等,但植物性食物占其食量90%以上。
它们的喉部长有喉囊,喊叫的时候,喉囊可以胀得很大,使喊声变得极其嘹亮。
它是哺乳动物中的“歌唱家”,特别喜欢鸣叫,形式有雄兽的“独唱”、雄兽和雌兽的“二重唱”和雄兽及其家庭成员的“大合唱”等等。
白颊长臂猿的分布范围极为狭窄,仅限于云南南部的勐腊、江城、绿春和建水等几个县境内,在其他地区已经灭绝。
由于生境破坏、偷猎等原因,白颊长臂猿的数量越来越少,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人们应该保护它们的生存环境,禁止偷猎,让它们在自然界中安然生活。
1、文章讲述了白颊长臂猿的活动范围、食物、叫声和数量等特点。
2、可以删去,因为这个传说与白颊长臂猿本身无关,不具备科学性。
3、采用形象生动的方法,让读者更加深刻地了解白颊长臂猿数量减少的情况。
4、原文:“白颊长臂猿上世纪60年代初期在云南勐腊县尚有一定数量,甚至在县城中每天清晨都能听到它们的叫声,总数约有500-600只。
”批注:这段话通过数字、时间和地点等具体信息,清晰地描述了白颊长臂猿数量和分布的情况,突出了科学性和客观性。
5、白颊长臂猿是珍贵的野生动物,我们应该保护它们,不要偷猎、捕杀或者破坏它们的栖息地。
让我们一起呼吁,共同保护这些可爱的动物,让它们在自然界中自由地生长、繁衍和生活。
对于第二段,没有明显的格式错误,但是可以进行小幅度改写,如下:氦-3是氦的同位素,由于其含有两个质子和一个中子,具有许多特殊的性质。
小学四年级语文说明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小学四年级语文说明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篇一:纳木错湖为什么越变越大①自本世纪以来,居住在纳木错湖畔的牧民们发现,纳木错的湖水在一点一点向他们的居住地靠近,甚至有的牧民一觉醒来,发现自己的家已经和湖水挨在了一起。
对此,各种说法在牧民中流传,有人说,这是“天湖”之神被惹怒了。
因为牧民不注意卫生,使得一直都爱干净的纳木错仙女发怒,才将湖水涨起来,把湖边的人家给淹没。
还有人说,天上的神仙发怒了,下了大雨,下得太多,湖水自然就上涨了。
②纳木错的湖水上涨这一现象不仅引起当地政府和牧民的关注,也吸引了科学家的目光。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纳木错综合观测站的工作人员观测后发现,在1970~2009年的近40年时间里,纳木错的水位上涨了7米,湖面海拔从4718米变成现在的4725米,整个湖水增加近140亿立方米容量。
③纳木错湖水为何会突然上涨那些增加的水是从哪里来的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一起查找资料,走访村民,拜访专家,揭开问题背后的真相。
④在西藏地区,全球变暖导致的最为显著的变化就是冰川融化。
我们知道,冰川是雪域高原的固体水库,在高原的水循环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纳木错周围,有很多白皑皑的雪山,这些雪山实际上就是冰川。
这些冰川每年都在融化,向下游补给水源,又在每年冬天的时候通过降雪补充冰川的消融量,最终形成一种动态平衡。
然而,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这种动态平衡被打破,冰川融化速度加快,而冰川通过降雪所获得的补给量远远少于融化量。
这样一来,冰川不断退缩,冰川融化的水大部分注入纳木错湖中,最终造成湖水水位上涨。
⑤除此之外,纳木错湖水水位上涨还受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
⑥纳木错周边地区的海拔高度基本都在4000米以上,属于高寒地区,地表在常年低温的作用下形成一层厚厚的冻土。
中国科学院的研究人员挖掘后发现,这些冻土层中甚至有一层很厚的冰层,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高原水循环的一部分。
篇一:六年级语文阅读理解训练(一) 说明文阅读说明文阅读题前指导说明文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它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用准确、简明的语言,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构造、关系、功用以及事理的成因、物因等写清楚,使人获得知识。
知识梳理1、说明文运用的说明方法一般有:打比方、举例子、作比较、列图表、列数据、摹状貌、下定义、作诠释等。
要掌握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会分析在文中的作用,一般回答三个字:①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②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对事物的特征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使说明的内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复交叉的现象。
③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
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④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⑤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⑥打比方:(打比方就是修辞方法中的比喻。
)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⑦画图表:使读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形象地说明的事物的××特点。
⑧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⑨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
⑩引资料: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
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是:定义要求完整,而诠释并不要求完整,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可以颠倒。
2、说明文的说明顺序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等。
在答题时可答得具体些。
如:空间顺序(从上到下,从里到外,总到分,外到内,前到后,左到右,整体到局部,都可反之等,常用方位词如介绍建筑物或实体)。
篇一:六年级语文阅读理解训练(一) 说明文阅读说明文阅读题前指导说明文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它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用准确、简明的语言,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构造、关系、功用以及事理的成因、物因等写清楚,使人获得知识。
知识梳理1、说明文运用的说明方法一般有:打比方、举例子、作比较、列图表、列数据、摹状貌、下定义、作诠释等。
要掌握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会分析在文中的作用,一般回答三个字:①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②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对事物的特征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使说明的内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复交叉的现象。
③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
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④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⑤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⑥打比方:(打比方就是修辞方法中的比喻。
)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⑦画图表:使读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形象地说明的事物的××特点。
⑧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⑨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
⑩引资料: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
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是:定义要求完整,而诠释并不要求完整,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可以颠倒。
2、说明文的说明顺序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等。
在答题时可答得具体些。
如:空间顺序(从上到下,从里到外,总到分,外到内,前到后,左到右,整体到局部,都可反之等,常用方位词如介绍建筑物或实体)。
【导语】说明⽂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给⼈知识的⽂章体裁。
它通过揭⽰概念来说明事物特征、本质及其规律性。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
篇⼀:纳⽊错湖为什么越变越⼤ ①⾃本世纪以来,居住在纳⽊错湖畔的牧民们发现,纳⽊错的湖⽔在⼀点⼀点向他们的居住地靠近,甚⾄有的牧民⼀觉醒来,发现⾃⼰的家已经和湖⽔挨在了⼀起。
对此,各种说法在牧民中流传,有⼈说,这是“天湖”之神被惹怒了。
因为牧民不注意卫⽣,使得⼀直都爱⼲净的纳⽊错仙⼥发怒,才将湖⽔涨起来,把湖边的⼈家给淹没。
还有⼈说,天上的神仙发怒了,下了⼤⾬,下得太多,湖⽔⾃然就上涨了。
②纳⽊错的湖⽔上涨这⼀现象不仅引起当地政府和牧民的关注,也吸引了科学家的⽬光。
中国科学院青藏⾼原研究所纳⽊错综合观测站的⼯作⼈员观测后发现,在1970~2009年的近40年时间⾥,纳⽊错的⽔位上涨了7⽶,湖⾯海拔从4718⽶变成现在的4725⽶,整个湖⽔增加近140亿⽴⽅⽶容量。
③纳⽊错湖⽔为何会突然上涨?那些增加的⽔是从哪⾥来的?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起查找资料,⾛访村民,拜访专家,揭开问题背后的真相。
④在西藏地区,全球变暖导致的最为显著的变化就是冰川融化。
我们知道,冰川是雪域⾼原的固体⽔库,在⾼原的⽔循环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
在纳⽊错周围,有很多⽩皑皑的雪⼭,这些雪⼭实际上就是冰川。
这些冰川每年都在融化,向下游补给⽔源,⼜在每年冬天的时候通过降雪补充冰川的消融量,最终形成⼀种动态平衡。
然⽽,随着全球⽓候变暖的加剧,这种动态平衡被打破,冰川融化速度加快,⽽冰川通过降雪所获得的补给量远远少于融化量。
这样⼀来,冰川不断退缩,冰川融化的⽔⼤部分注⼊纳⽊错湖中,最终造成湖⽔⽔位上涨。
⑤除此之外,纳⽊错湖⽔⽔位上涨还受其他⼀些因素的影响。
⑥纳⽊错周边地区的海拔⾼度基本都在4000⽶以上,属于⾼寒地区,地表在常年低温的作⽤下形成⼀层厚厚的冻⼟。
中国科学院的研究⼈员挖掘后发现,这些冻⼟层中甚⾄有⼀层很厚的冰层,这也在⼀定程度上成为⾼原⽔循环的⼀部分。
小学四年级语文说明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篇一:纳木错湖为什么越变越大①自本世纪以来,居住在纳木错湖畔的牧民们发现,纳木错的湖水在一点一点向他们的居住地靠近,甚至有的牧民一觉醒来,发现自己的家已经和湖水挨在了一起。
对此,各种说法在牧民中流传,有人说,这是“天湖”之神被惹怒了。
因为牧民不注意卫生,使得一直都爱干净的纳木错仙女发怒,才将湖水涨起来,把湖边的人家给淹没。
还有人说,天上的神仙发怒了,下了大雨,下得太多,湖水自然就上涨了。
②纳木错的湖水上涨这一现象不仅引起当地政府和牧民的关注,也吸引了科学家的目光。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纳木错综合观测站的工作人员观测后发现,在1970~2009年的近40年时间里,纳木错的水位上涨了7米,湖面海拔从4718米变成现在的4725米,整个湖水增加近140亿立方米容量。
③纳木错湖水为何会突然上涨?那些增加的水是从哪里来的?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一起查找资料,走访村民,拜访专家,揭开问题背后的真相。
④在西藏地区,全球变暖导致的最为显著的变化就是冰川融化。
我们知道,冰川是雪域高原的固体水库,在高原的水循环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纳木错周围,有很多白皑皑的雪山,这些雪山实际上就是冰川。
这些冰川每年都在融化,向下游补给水源,又在每年冬天的时候通过降雪补充冰川的消融量,最终形成一种动态平衡。
然而,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这种动态平衡被打破,冰川融化速度加快,而冰川通过降雪所获得的补给量远远少于融化量。
这样一来,冰川不断退缩,冰川融化的水大部分注入纳木错湖中,最终造成湖水水位上涨。
⑤除此之外,纳木错湖水水位上涨还受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
⑥纳木错周边地区的海拔高度基本都在4000米以上,属于高寒地区,地表在常年低温的作用下形成一层厚厚的冻土。
中国科学院的研究人员挖掘后发现,这些冻土层中甚至有一层很厚的冰层,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高原水循环的一部分。
⑦这些冻土在低温状态下,长期以冰的形态存在。
【阅兵场】说明文阅读一植物的抗旱本领①有人在亚里桑那的沙漠里做过一项有趣的实验:把一棵37千克重的仙人球放在室内,一直不浇水。
经过六年,它依然活着,而且还有26千克。
植物的这种抗旱本领,真是令人称奇!植物经过漫长的进化和繁衍,不仅有着适应干旱环境的非凡能力,而且具有种种神奇的抗旱本领。
②减少水分蒸腾是植物抗旱的有效方式。
为了节省水分,有的叶子退化成针状或棘刺状,有的生有茸毛,有的体表披上一层角质或蜡质,有的叶子还会蜷曲、闭合。
这样,就会减少水分蒸腾。
生长在我国北方草原上的野莴苣,为了减少水分的散失,叶片不是以平面向着太阳,而是像刀刃似的向上,叶子与地面垂直。
由于这类植物的叶片的背面、腹面几乎受到等量的光照,所以两面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更为有趣的是,树姿奇特的光棍树终年不长叶子,只有光溜溜的树杈。
这是因为该树的故乡在炎热的非洲干旱地区,那里常年无雨,异常缺水,为了减少水分的散失,它们叶子逐渐变小,甚至消失,而树枝变成绿色,以代替叶子进行光合作用。
③。
有些植物的叶子不但退化成针状或棘刺状,以减少蒸腾,而且营养器官变得肥厚多汁,以便自身贮藏水分。
猴面包树生长在非洲东部的热带草原里,成龄大树一般高约25米,而直径却达5米,有的甚至超过10米。
远远望去,犹如巨大的酒瓶。
在干旱的时候,树上不长叶子;到了雨季,才开始长叶、开花、结果。
同时大量吸收水分,贮藏在肥胖的树干里,以备旱季之用。
生长在墨西哥沙漠的仙人掌像一座座巨大的烛台,通常有10—15米高,粗得一个人都难以合围,体内水分竟达95%以上。
在它巨大的身躯里,能贮藏一吨以上的水。
当旅行者缺水时,打开它的躯干,就可以饮到清澈的淡水。
因此,它享有“沙漠里的甘泉”之美名。
④强大多样的根系是植物抗旱的保证。
干旱的草原降水量极少,水分蒸发极快,雨水往往只能湿润土壤的表面,下层的土壤却很干燥。
这些地方生长的根茅、隐子草和沙蒿,都长着入土不深、分枝极多、平铺在土表层的根系。
(完整版)⼩学说明⽂阅读练习题及答案⼩学说明⽂阅读练习题及答案(⼀)⽩颊长臂猿⽩颊长臂猿⼏乎常年都在树上⽣活。
⾏动的时候,能⽤单臂把⾃⼰的⾝⼦悬挂在树枝上,双腿蜷曲,来回摇摆,像荡秋千⼀样荡越前进,⼀次腾空移动的距离就有3⽶远,每次可以连续荡越8-9⽶。
雌⽩颊长臂猿还让刚出⽣不久的幼仔把⼿脚抱在⾃⼰的胸前,带着它⼀起在森林的上空飞速⾏进。
它们的动作灵活、⾃然、轻松、优美,如同飞鸟⼀般,有时在半空中还能做出“鹞⼦翻⾝”、“苏秦背剑”、“蜻蜒点⽔”等⾼难动作,使⼈感到惊⼼动魄,称之为⾼空“杂技演员”。
我国古代传说有⼀种叫做“通臂猿”的动物,神通⼴⼤,来去如飞,两臂相通,具有⾃由伸缩的能⼒,能够把⼀侧的臂缩⾷量90哈哈哈”,3-4分钟,长则在20前仅剩701234并不是全部时间都⽣活在树上,体现了说明⽂语⾔的准确性、科学性。
原⽂——批注——5、根据⽂中的知识和平时的积累,对偷猎者说⼀段话,呼吁他们保护⽩颊长臂猿,不要做伤害⽩颊长臂猿的事,要求语⾔得体,易于被⼈接受,不少于40字。
参考答案:1、活动范围常年在树上,吃植物性的⾷物,叫鸣声哄亮,数量少这⼏个⽅⾯的特点。
2、不可以,这个传说写出了⽩颊长臂猿臂长的特点,增加⽂章的趣味性,可读性。
3、作⽐较、列数字,形象具体地写出了⽩颊长臂猿数量变得越来越少的特点。
4、如句⼦:“因为如果有天敌⼊侵,只要树枝轻轻晃动,睡在上⾯的⽩颊长臂猿马上就会发觉,⽴即就会轻舒猿臂,扬长⽽去。
”中“⽴即”这个词写出了⽩颊长臂猿臂警觉性⾼,逃⽣速度快的特点。
5、可以从⽩颊长臂猿臂的可爱之处,数量之少,歌声之动听,⼈类和动物和谐相处,不做违法犯罪的事等⼏个⽅⾯进⾏劝说。
(⼆)①⽵叶青酒和名盛千年的汾酒,同产于汾阳杏花村汾酒⼚,在第⼆、第三届全国评酒会上,均被羞荐俎,(古可见,12341.2.温和,⽆刺激感,余味⽆穷。
3.不能。
原意是⽵叶青酒这⼀配⽅可能是明末清初的爱国者、着名医学家傅⼭先⽣设计并流传⾄今的,不能确定。
小学说明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白颊长臂猿是一种几乎常年都在树上生活的动物。
它们的行动非常灵活,能够用单臂把自己的身体悬挂在树枝上,双腿蜷曲,来回摇摆,像荡秋千一样荡越前进。
它们的动作非常自然、轻松、优美,有时甚至能够在半空中做出高难动作,被称为高空“杂技演员”。
雌性白颊长臂猿还会让刚出生不久的幼仔把手脚抱在自己的胸前,带着它一起在森林的上空飞速行进。
据传说,我国古代有一种叫做“通臂猿”的动物,两臂相通,具有自由伸缩的能力,这种传说可能就是由被神化了的长臂猿而想象出来的。
白颊长臂猿喜欢吃各种植物的果实、树叶、嫩枝、花朵,以及昆虫、鸟卵等,但植物性食物占其食量90%以上。
它们的喉部长有喉囊,又叫音囊,喊叫的时候,喉囊可以胀得很大,使喊声变得极其嘹亮。
它是哺乳动物中的“歌唱家”,特别喜欢鸣叫,形式有雄兽的“独唱”、雄兽和雌兽的“二重唱”和雄兽及其家庭成员的“大合唱”等等。
每天至少鸣唱1-2次,有时多达3-4次,一般与天气变化有关,主要是在清晨和傍晚,每次鸣唱持续的时间短的只有2-3分钟,长则在20分钟左右。
然而,这种高昂悦耳的歌声也给自己带来了灭顶之灾,因为偷猎者正是根据歌声寻找到它们的。
白颊长臂猿的分布范围极为狭窄,仅限于云南南部的勐腊、江城、XXX和建水等几个县境内,在国外还见于越南、老挝、泰国等地。
上世纪60年代初期,在云南勐腊县,白颊长臂猿的数量还相对较多,甚至在县城中每天清晨都能听到它们的叫声,总数约有500-600只。
然而,从70年代起,它们就逐渐绝迹,目前仅剩70只左右,即使在森林中,也很难听到它们的叫声了。
夜里睡觉时,白颊长臂猿总是坐在一根又细又长的树枝的末端,给人一种随时都会跌下来的感觉。
但这种奇特的睡觉方式对于它来说是最安全的,因为如果有天敌入侵,只要树枝轻轻晃动,睡在上面的白颊长臂猿马上就会发觉,立即就会轻舒猿臂,扬长而去。
1、文章概括了竹叶青酒和汾酒的产地、颜色、香气、口感等特点,以及它们在评酒会上的荣誉。
1.篮球是一种流行的体育运动,需要两支队伍进行比赛。
每支队伍由五名队员组成,比赛的目标是将球投进对方的篮筐得分。
问题:篮球比赛需要几支队伍进行?答案:篮球比赛需要两支队伍进行。
2.蚕是一种饲养蚕宝宝的昆虫,它们的主要食物是桑叶。
蚕宝宝会吃桑叶长大,变成蚕蛹后会吐丝结成蚕茧。
问题:蚕宝宝的主要食物是什么?答案:蚕宝宝的主要食物是桑叶。
3.彩虹是一种自然现象,通常出现在雨后的天空中。
它是由太阳光通过雨滴折射、反射和折射再次出来形成的。
彩虹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组成。
问题:彩虹由几种颜色组成?答案:彩虹由七种颜色组成。
4.自行车是一种便捷的交通工具,它由车架、轮胎、刹车等部分组成。
自行车要靠人们的脚蹬和手把进行操控,以便前进、刹车或转弯。
问题:自行车由哪几部分组成?答案:自行车由车架、轮胎、刹车等部分组成。
5.昆虫是一种常见的生物,它们有六只腿和外骨骼。
昆虫的种类很多,包括蜜蜂、蝴蝶、蚂蚁等。
它们可以在陆地、空中和水中生活。
问题:昆虫有几只腿?答案:昆虫有六只腿。
6.蜘蛛是一种害虫,常常会结网捕食昆虫。
它们的身体有两部分,前面是头胸部,后面是腹部。
蜘蛛的网通常是由丝线交织而成。
问题:蜘蛛的身体有几部分?答案:蜘蛛的身体有两部分。
7.大熊猫是一种濒临灭绝的珍稀动物,主要生活在中国的竹林中。
它们以竹子为食,有黑白相间的毛皮。
大熊猫平时比较懒散,大部分时间都用来进食和休息。
问题:大熊猫主要以什么为食?答案:大熊猫主要以竹子为食。
8.铁是一种常见的金属,有着坚硬的特性。
它可以被用来制作各种不锈钢器具、建筑材料等。
由于铁易于氧化,需要经常保养和防锈。
问题:铁具有什么特性?答案:铁具有坚硬的特性。
9.世界上最高的山是珠穆朗玛峰,位于中国和尼泊尔的边界上。
它是喜马拉雅山脉的一部分,海拔高达8848米。
珠穆朗玛峰吸引着许多登山爱好者前往挑战。
问题: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是多少?答案: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是8848米。
六年级下语文小升初说明文阅读专项训练二一、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完成练习。
自给自足的人体生物能发电①随着煤炭、石油等资源日趋枯竭,环境恶化日趋严重,一些科学家为了开发更多的新能源,已把研究课题转向人类自身的生物能这一领域,利用人体生物能发电现已初见成效②人体中存在着一些化学物质,它们之间在发生反应时会产生化学能量。
像新陈代谢过程中,葡萄糖和氧分子的反应就有能量释放出来若稍加利用,这种能量就可以转化为电能根据这一原理,科学家开始了人体生物电池的研究。
③据专家介绍,人体生物电池的电极是由两根长2厘米、直径约.1/7000纳米的碳纤维制成,在每根碳纤维的外层还涂有一种聚合物,此外还有一种作为催化剂的葡萄糖氧化酶聚合物的作用是将碳纤维与葡萄糖氧化酶连接成一个电路,而葡萄糖氧化酶则是用来加速葡萄糖与氧分子的化学反应。
这种人体生物电池在37℃、酸碱度为7.2的环境下工作,这很接近人体血液的温度和酸碱度它产生的动力可以驱动一个监控糖尿病的小型传感器。
④人体生物能发电还有其它形式。
当一个人坐着或站立时,就会持续产生重力势能。
此时,若能采用特制的重力转换器就能将这种能转换成电能。
美国有一家公司将发电装置埋在行人拥挤的公共场所,外面是一排踏板。
当行人从板上走过时,体重压在板上,使与踏板相连的摇杆向另一个方向运动,从而带动中心轴旋转,使与之相连的发电机启动。
⑤除此以外,人体生物能中的热能也可被利用。
人每天都要散发大量的热能,而且是通过辐射传播出去。
一般一个50千克重的成年人一昼夜所散发的热量约为2500千卡利用人体的热能制成的温差电池,可以将人体的热能转换成电能。
这种温差电池做得很精致,只要放在衣服口袋里就能工作。
它可以起到电源的作用,给助听器、袖珍电视机、微型发电机等供电,可谓是自己发电自己使用。
⑥人体能源可以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且没有污染如此神奇的能源是我们每个人都具有的,充分利用它,便会为我们的社会节约更多的能源,希望这种新型的能源会越来越多地造福于人类。
【导语】语⽂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和获得知识的必需技能。
诚然,事物的接受从理解开始,汲取知识也离不开语⽂。
如解数学题时,审题分析需要语⽂,证明诠释需要语⽂,答题归纳也需要语⽂。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相关资料,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 ⽉之精灵——蟾蜍 ①在我国古代,蟾蜍很早就跟⽉亮联系在⼀起。
汉代的⽉神画像砖中,通常都趴着⼀只蟾蜍。
就连发明地动仪的张衡在著述中都说:“羿请不死药于西王母,妲娥窃之以奔⽉……妲娥遂托⾝于⽉,是为蟾蜍。
”两汉有关⽉亮的众多图画和⽂献,也都描述了这⼀神话,难怪古⼈把蟾蜍称为“⽉之精灵”。
②不论是神话传说中的蟾蜍,还是现实⽣活中的蟾蜍,都确确实实与⼈类有密切的关系。
③现实⽣活中的蟾蜍,⾝体表⾯有许多疙瘩,内有毒腺,能分泌黏液,⼜俗称“癞*”。
④蟾蜍虽然容颜丑陋,却是⾃然界中的⽣存⾼⼿。
它常常在早晨、黄昏或暴⾬过后,出现在道旁或草地上。
蟾蜍的⽪肤柔软、潮湿、黏滑,含有丰富的⽑细⾎管,⽽且它的⽪肤较厚,具有防⽌体内⽔分过度蒸发和散失的作⽤,能长久居住在陆地上,⽽不到⽔⾥去。
每当冬季到来,蟾蜍便潜⼊烂泥,⽤发达的后肢掘⼟,在洞⽳内冬眠。
三⽉初,当北⽅⼤地乍暖还寒,温度回升到10℃左右,它便从冬眠中苏醒。
蟾蜍⼀般在清明前后产卵,⼀只雌蟾每次产卵3000~5000枚。
⑤蟾蜍⾏动笨拙蹒跚,不善游泳。
由于后肢较短,只能做⼩距离的、⼀般不超过20厘⽶的跳动。
如被⼈们⽤脚碰⼀下,它会⽴即装死,躺着⼀动不动。
⑥蟾蜍种类繁多,分布⼴泛。
常见的蟾蜍,只不过拳头⼤⼩。
可是南美热带地区,却⽣活着世界上的蟾蜍,个体长约25厘⽶,为蟾中,⽽有些⼩型的⾮洲蟾蜍的⾝长只有其1/10。
⑦蟾蜍是农作物害⾍的天敌。
它平时栖息在⼩河、池塘的岸边草丛内或⽯块间,⽩天藏匿在洞⽳中不活动,清晨或夜间爬出来捕⾷昆⾍、蜗⽜等⼩动物。
据科学家们观察研究,在消灭农作物害⾍⽅⾯,蟾蜍要胜过漂亮的青蛙。
它⼀夜吃掉的害⾍,要⽐青蛙多好⼏倍。
小学说明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一)白颊长臂猿
白颊长臂猿几乎常年都在树上生活。
行动的时候,能用单臂把自己的身子悬挂在树枝上,双腿蜷曲,来回摇摆,像荡秋千一样荡越前进,一次腾空移动的距离就有3米远,每次可以连续荡越8-9米。
雌白颊长臂猿还让刚出生不久的幼仔把手脚抱在自己的胸前,带着它一起在森林的上空飞速行进。
它们的动作灵活、自然、轻松、优美,如同飞鸟一般,有时在半空中还能做出“鹞子翻身”、“苏秦背剑”、“蜻蜒点水”等高难动作,使人感到惊心动魄,称之为高空“杂技演员”。
我国古代传说有一种叫做“通臂猿”的动物,神通广大,来去如飞,两臂相通,具有自由伸缩的能力,能够把一侧的臂缩
食量90
哈哈哈”,
3-4分钟,长则在20
前仅剩70
1
2
3
4
并不是全部时间都生活在树上,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原文——
批注——
5、根据文中的知识和平时的积累,对偷猎者说一段话,呼吁他们保护白颊长臂猿,不要做伤害白颊长臂猿的事,要求语言得体,易于被人接受,不少于40字。
参考答案:
1、活动范围常年在树上,吃植物性的食物,叫鸣声哄亮,数量少这几个方面的特点。
2、不可以,这个传说写出了白颊长臂猿臂长的特点,增加文章的趣味性,可读性。
3、作比较、列数字,形象具体地写出了白颊长臂猿数量变得越来越少的特点。
4、如句子:“因为如果有天敌入侵,只要树枝轻轻晃动,睡在上面的白颊长臂猿马上就会发觉,立即就会轻舒猿臂,扬长而去。
”中“立即”这个词写出了白颊长臂猿臂警觉性高,逃生速度快的特点。
5、可以从白颊长臂猿臂的可爱之处,数量之少,歌声之动听,人类和动物和谐相处,不做违法犯罪的事等几个方面进行劝说。
(二)
①竹叶青酒和名盛千年的汾酒,同产于汾阳杏花村汾酒厂,在第二、第三届全国评酒会上,均被
羞荐俎,(古
可见,
1
2
3
4
1.
2.
温和,无刺激感,余味无穷。
3.不能。
原意是竹叶青酒这一配方可能是明末清初的爱国者、着名医学家傅山先生设计并流传至今的,不能确定。
所以不能去掉,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谨、真实、科学。
4.列数字。
准确、具体的说明了竹叶青酒的优质率有很大提高。
(三)
①氦-3是一种清洁、安全和高效率的核融合发电燃料。
开发利用月球土壤中的氦---3将是解决人类能源危机的极具潜力的途径之一。
②氦—3是氦的同位素,含有两个质子和一个中子。
它有许多特殊的性质。
根据稀释制冷理论,当氦—3和氦—4以一定的比例相混合后,温度可以降低到无限接近绝对零度。
在温度达到2.18k以下的时候,液体状态的氦---3还会出现“超流”现象,即没有粘滞性,它甚至可以从盛放的杯子中“爬”出去。
然而,当前氦—3最被人重视的特性还是它作为能源的潜力。
氦—3可以和氢的同位素发生核聚变反应,但是与一般的核聚变反应不同,氦—3在聚变过程中不产生中子,所以放射性小,而且反应过程易于控制,既环保又安全,但是地球上氦—3的储量总共不超过几百公斤,难以满足人类的需
万吨氦—3
(偿还比约20吨氦—3,
的氦—3
年后,人④从
器2004
—3
152分)
答:
16、
答:
17
答:
18
A、氦—3是含有两个质子和一个中子的氦的同位素(元素),同时它也是一种清洁、安全和高效的核融合发电燃料(物质)。
B、作为未来新能源的氦—3,在其聚变过程中不易产生中子并且放射性小,所以它将是一种环保型的新能源。
C、从月壤中提取氦—3所得到的副产品可以满足月球永久基地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参考答案:
15、要点:①储量可观(或储量相对较大)②环保、安全③能源偿还比高④副产品可供月球永久基地使用(2分。
答出其中三个要点即可得2分,每少答一个要点扣1分)
16、不矛盾;前者说明的是上忆年时间里太阳风为月球带去的氦—3的的总量,而本文画线句说明的是月壤中可以供开发利用的氦---3的总量。
二者说明的具体内容不矛盾(3分。
第一问1分,第
17、示例:①这些氦—3所能产生的电能……是相当有利的“几句中,用作比较的“250”“20”“16”三个数字,具体、清楚、直观地说明了氦—3的能源偿还比高,开发利用效益大。
②“此外……也是必需的”几句中所列举的四个数字,具体说明了开采氦—3所得到的副产品数量大,利用价值可观。
③“加利莫夫认为……3000亿美元之间”几句中,所六数字清楚明白地说明了开采运输氦—3的费用相对较低,开采的可行习惯内大(3分。
举例1分,分析2分)
18、A(3分)
19、提示:开放性答案。
能综合利用文中有关信息、合理串接给定的词语,符合内容要求且语言通顺即可(3分)
璃组成,“蘑菇灯”
与美感。
其上各有
近看,
织成的。
信步国家大剧院,你会看到处处都是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处处都洋溢着科技与艺术的浓郁气息。
在不知不觉间,你的情绪就会被带向另一个故事场景……
13.文章说明了国家大剧院具有怎样的特点?
14.从全文看,作者是按照顺序来介绍国家大剧院的。
15.请从文中提取相关短语,概括“歌剧院”、“音乐厅”、“戏剧场”各自的主要建筑风格。
“歌剧院”的主要建筑风格是:。
“音乐厅”的主要建筑风格是:。
“戏剧场”的主要建筑风格是:。
16.文章首段划横线的句子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
13.处处都是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处处都洋溢着科技与艺术的浓郁气息
14.游览顺序
15.神秘、清新而高雅、沉静中见跳跃的美感
16、列数字:说明国家大剧院的壳体表面的钛金属板和透明玻璃非常多。
放量高达3.75万吨和600
水约有80
12
14
15
12.
顶上的“悬河”。
13.黄河是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重要水源,却也成了附近农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的主要排放渠道。
14.列数字。
准确具体的说明黄河污水年排放量高。
15.河底泥沙越来越厚,河面逐渐上升会造成洪涝灾害,由于污染严重,被污染的黄河水影响到了地下水,一些地区的地下水,污染程度已相当严重。
饮用这样的地下水,会对身体造成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