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石CT应用与比较宝石新技术
- 格式:pptx
- 大小:8.45 MB
- 文档页数:35
西门子force开源CT与宝石能谱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分析西门子force是一款基于最新的双层探测器技术的CT设备,具有出色的空间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能够实现高分辨率成像。
而宝石能谱CT则是一种基于能量谱成像技术的CT 设备,能够获取心脏血管的钙化程度、斑块组成和血管狭窄情况等信息,从而提高对冠心病的诊断准确性。
下面将分别对这两种成像技术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首先来看西门子force开源CT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
西门子force具有高速成像和低剂量成像的特点,非常适合用于心脏成像。
在冠心病的诊断中,西门子force能够提供清晰的冠状动脉影像,辅助医生准确评估动脉狭窄的程度和位置。
该设备还可以实现心肌灌注成像,帮助医生识别心肌梗死的范围和程度,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依据。
西门子force的心脏成像速度很快,可在一次注射造影剂的情况下进行多次成像,帮助医生观察心脏的动态变化,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全面评估。
接下来是宝石能谱CT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宝石能谱CT能够通过能谱成像技术获取血管内斑块的成分信息,对钙化斑块、软斑块和混合斑块进行区分,并可以量化钙化程度,为冠心病患者的病情评估提供更多客观数据。
它还可以进行心脏血管造影,直观地显示冠状动脉的情况,全面了解血管狭窄的程度和部位。
宝石能谱CT还可以进行心肌灌注成像,辅助医生判断心肌缺血情况,对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多信息支持。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西门子force开源CT和宝石能谱CT在冠心病诊断中各自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应用价值,但在临床实践中并非孤立存在,而是往往结合其他影像学检查手段一起使用,如核素显像和冠脉造影等,以期获得更全面、准确的诊断结果。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完善,未来这两种成像技术还有望进一步发展,为冠心病的诊断带来更多可能性。
西门子force开源CT与宝石能谱CT作为冠状动脉成像的先进技术,已经在冠心病的诊断中展现出极大的潜力。
宝石能谱CT在冠状动脉成像ASiR结合最佳单能量的初步研究摘要:近年来,宝石能谱CT成像技术凭借其高分辨率和低剂量的优势成为冠状动脉成像的前沿技术。
然而,宝石能谱CT在临床应用中仍面临一些挑战,如成像噪声和剂量问题。
本研究旨在通过结合ASiR(适应性统计迭代重建)算法和最佳单能量成像方法,来提高宝石能谱CT的成像质量和剂量节省效果。
引言:冠状动脉疾病是导致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准确评估冠状动脉的病变程度对临床和患者的治疗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的冠状动脉成像技术,如冠状动脉造影(CAG),虽然能提供较高的分辨率,但其侵入性和放射性对患者而言是一种负担,并且对肾功能存在一定的影响。
而宝石能谱CT技术则在成像质量和剂量方面有着优势,被认为是一种潜力巨大的替代技术。
方法:本研究共纳入100名接受冠状动脉成像的患者。
所有患者均接受了宝石能谱CT扫描,同时将ASiR算法和最佳单能量成像方法应用于图像重建。
图像重建后,我们评估了各种成像参数的质量和剂量。
结果:与传统的CT重建方法相比,ASiR算法的应用使得图像噪声得到有效控制,且成像质量明显提高。
同时,最佳单能量成像方法的使用进一步减少了噪声,使得冠状动脉狭窄和斑块的检测更加准确。
此外,宝石能谱CT结合ASiR和最佳单能量方法显著降低了放射剂量,减少对患者的辐射损害。
讨论:本研究初步证实了宝石能谱CT在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前景。
ASiR算法和最佳单能量成像方法的结合不仅提高了成像质量,还有效控制了噪声。
此外,较低的剂量水平使得宝石能谱CT技术在临床中更具可行性。
结论:宝石能谱CT在冠状动脉成像中结合ASiR算法和最佳单能量成像方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进一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验证本研究结果,并优化成像参数,以更好地满足临床需求。
宝石能谱CT的发展将为冠状动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精确、便捷和无创的手段。
宝石能谱CT结合ASiR算法和最佳单能量成像方法在冠状动脉成像中表现出潜力巨大。
- 18 -随着科学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广泛应用,CT 技术在我国的发展也历经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分别经历了实验室阶段及头部CT 成像、非螺旋CT 时代及体部CT 成像、螺旋时代及血管CT 成像、多层螺旋CT 时代及心脏CT 成像阶段。
然而,技术的进步是永无止境的,新推出的高端CT 就是最好的证明。
2005年,西门子在美国放射学会年会(简称RSNA 年会)发布了首台双源CT,成为当年RSNA 年会最受瞩目的高端CT,仅隔两年,在2007年的RSNA 年会上,GE、Philips 和东芝分别推出了宝石CT、Brilliance iCT 和320排CT,向西门子的双源CT 发出了挑战。
1 各高端CT的核心技术提高图像质量,提升扫描速度,降低辐射剂量,优化后处理流程是四大高端CT 生产商的最终目标。
在通往这个目标的过程中,高端CT 向两个不同的方向发展,一个是提高时间分辨率,也就是缩短图像重建时所需扫描数据的采样时间;另一个是扩大一次扫描的覆盖范围。
GE 和西门子走的是能量成像路线,而Philips 和东芝则走的是容积覆盖路线,虽然路线不同,但他们都不同程度的进行了硬件和软件的创新。
表1列出了各高端CT 的关键技术[1-4]。
表 1 各高端CT的关键技术2 各高端CT的技术比较与分析2.1 探测器技术探测器是CT 最核心的部件,好比CT 的眼睛,决定着图像的质量。
西门子SOMATOM Definition 系统是全球首台双源计算机断层成像系统,它改变了目前常规使用的一个X 线源和一套探测器的CT 成像系统,在成熟的SOMATOM Sensation 64技术和Straton 零兆球管的基础上,在机架内一体化整合了2个X 线源和2套探测器来采集CT 图像(两个探测器成90度角,分别对应1个球管)。
该系统具有78 cm 的大机架孔径和成像视野,以及200 cm 的扫描范围,通过数字精控摇篮床技术,使扫描床往返连续运动,时间分辨率达到83 ms,可不受病人体型或身体状况限制,对病人实施最恰当的扫描,拓展了临床应用的范围。
摘要:对比不同CT 探测器技术材料、技术特性。
由于CT 探测器技术性能的提高,使放射线剂量降低,图像质量提高,进一步提高了CT 技术的应用;分析宝石探测器材质的变化为临床带来的新突破。
关键词:CT 探测器技术;X 射线探测器技术;图像质量;探测器材料中图分类号:R814.4文章编号:1009-7090(2010)01-0073-04X 射线探测器是CT 扫描机的核心技术,在过去30年里CT 探测器技术经历了重大的改进,每一次的变革都会在随后若干年中为临床诊治带来突破性的进展。
现代CT 探测器具有很好的技术特性、很好的穿射速度及极低的余晖效应,可以保证在超快速的能量切换的基础上进行能谱分析,能谱分析可以得到单能谱的图像,为临床应用鉴别诸如冠状动脉斑块性质、胸水性质、结石成分、肿块定性分析等开拓广阔的潜在价值,也可以减除由于金属、造影剂造成的硬化伪影等[1]。
1常用CT 探测器技术材料1.1钨酸镉晶体探测器钨酸镉晶体凭借其优越的光学性能,在20世纪70年代成为了应用在X 射线、CT 探测器上的首选闪烁体材料。
钨酸镉晶体对X 射线吸收系数大,辐射长度短,可使高能物理探测器做得十分密集,从而降低整个设备的造价。
具有成本低、吸收效率高等优点;但其缺点也很明显,首先表现在稳定性不够,易受环境湿度的影响,其次余晖效应问题未能很好地解决[2]。
1.2闪烁晶体探测器闪烁晶体探测器材料表面覆盖反射材料并耦合到一排光电二极管上。
入射X 射线与闪烁体发生光电相互作用,由相互作用释放的光电子在闪烁体内通过一个短的距离后使其他原子上的电子受到激发,在受激发电子回到基态时将发出可见或紫外光谱区域的特征辐射,并根据原子结构所确定的时间常数按指数规律衰减。
闪烁过程产生的光子是朝向四周所有方向的,闪烁体用高反射材料包覆可以使发出的光朝向探测器底部的光电二极管[3]。
由于闪烁体内的反射和吸收,仅有小部分的光子能到达光电二极管产生电信号,因此要得到较好的图像,必须有很高的X 射线输入能量。
GE 宝石能谱CT2008 年北美放射年会上,GE公司正式向全球推出了全新的宝石能谱CT,这款产品的问世开创了一个全新的CT能谱成像的全新领域:她创造性的采用了宝石作为探测器的原材料,从而引领了一场包括球管、高压发生器、探测器、成像原理、重建算法等一系列CT影像链核心技术的全面革命,开创了一个CT分子影像的全新领域!宝石CT的诞生使GE入选2008年度全球最具创新性公司四强:创造性的把宝石作为探测器的材料,由于其物理特性,大幅度提升了图像质量,开拓了能量应用的新领域,突破了CT发展和应用的3大极限:1.显微CT——发现常规CT发现不了的病灶和常规CT的成像原理不同,宝石CT采用了101个单光子成像,首次在CT中引入了多参数的成像概念,打破传统,开创了能谱成像的新纪元,可以发现常规CT发现不了的病灶,提高30%早期肿瘤的发现率。
2.病理CT——率先进入分子能谱成像领域可以鉴别物质成分及组织学分析:如病灶来源的分析、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不同物质成分的分析及斑块成分分析;物质的定量分析:精确分析物质的浓度——可精确到0.05mg/ml。
3.绿色CT——业界绿色安全的CT经全球近10万余例临床病历验证:在心脏检查中,剂量可降低90%以上,在全身应用中,剂量下降50%以上,是目前全球最为安全的CT。
无论在北京还是上海,都被作为高端人群体检的首选机型。
正是具有如上的独特性能,宝石能谱CT对于综合性医院的战略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临床上传统形态学诊断功能学诊断1.显微CT:发现常规CT发现不了的病灶、肿瘤超早期探查2.病理CT:肿瘤定性诊断、定量分析3.去除射线硬化伪影,开创全新应用领域在科研上国内平台国际平台能谱成像全新平台,全球首次同步推出在保健领域诊断体检、筛查超高端人群体检1.北京,3大综合医疗中心:301医院、北京医院、友谊医院2.上海,3大世博定点医院:华东医院、瑞金医院、仁济医院在实际使用中,临床专家认为,宝石能谱CT有着非常鲜明的特点:1. 宝石能谱CT具备世界上先进的能谱成像功能,率先将CT带入能谱时代,能对组织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这是业界公认的CT发展方向。
探讨宝石能谱CT在胃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宝石能谱CT是一种新型的医学影像技术,它结合了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宝石能谱成像技术。
它通过对物质的物理特性进行分析,可以提供更丰富的信息,以辅助医生准确诊
断胃癌。
宝石能谱CT可以提供更精确的解剖学信息。
传统的CT扫描可以展示组织和器官的形
态结构,但对于胃癌的检测和定位可能不够准确。
而宝石能谱CT可以通过不同能谱的分析,进一步展示不同组织和器官的成分差异,以更准确地识别和定位胃癌病灶。
宝石能谱CT可以识别不同组织之间的代谢差异。
胃癌是由恶性肿瘤细胞组成的,其代谢活性普遍较高。
宝石能谱CT可以通过分析不同组织的能谱信息,了解组织的代谢情况,从而帮助医生区分正常组织和癌细胞,提高胃癌的诊断准确度。
宝石能谱CT还可以提供功能性信息。
它可以通过分析不同能谱的分布情况,了解胃癌病灶周围的血流情况,从而评估病灶的侵袭深度和转移情况,帮助医生进行临床分析和决策。
宝石能谱CT还可以提供药物治疗效果的监测。
胃癌的治疗往往需要辅助化疗或放疗,而药物的分布情况和代谢过程对治疗效果有很大影响。
宝石能谱CT可以通过分析不同能谱的分布和代谢信息,监测药物在病灶区域的浓度和代谢速率,帮助医生评估治疗效果,调
整治疗方案。
宝石能谱CT在胃癌诊断中的应用具有很大的潜力。
它可以提供更丰富的解剖学、代谢和功能性信息,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诊断和评估胃癌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并监测治
疗效果。
宝石能谱CT技术仍处于发展初期,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验证,以充分发挥其在胃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宝石能谱CTA检查方法宝石能谱CTA检查方法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医学影像技术,用于评估宝石动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规划。
CTA是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动脉造影(angiography)的结合,通过注入造影剂和使用X射线来生成详细的影像。
以下是宝石能谱CTA检查方法的具体步骤:1.患者准备:在进行CTA检查之前,患者需要脱掉任何可能干扰影像的金属物品,并穿上一件病人服装。
患者需要空腹,通常要求在检查前4个小时不进食或饮水。
2.注射造影剂:在进行CTA之前,患者需要注射一种叫做碘造影剂的物质。
碘造影剂可以提高血管和组织的对比度,使医生能够更清晰地观察宝石动脉。
3.检查位置:患者需要平躺在CTA机器的床上,机器会将患者的身体部位移到机器的圆形开口处。
4.安全考虑:在进行CTA检查之前,医生和放射技师会询问患者是否有对碘造影剂过敏的情况。
如果患者对碘过敏,医生会采取一些措施来减少过敏反应的风险。
5.检查操作:CTA机器会开始旋转并发射X射线,同时床会缓慢前进,以获得多个角度的图像。
患者需要尽量保持静止,以避免影像模糊。
6.影像重建:CTA机器会生成大量的图像,这些图像可以通过计算机重建,形成3D或2D的图像。
这些图像可以帮助医生评估宝石动脉的结构和功能。
7.结果解读:CTA图像将会由放射科医生进行解读和评估。
医生会查看动脉的狭窄程度、血管堵塞的情况以及血流情况等信息,以确定是否存在宝石动脉疾病。
8.检查风险:CTA检查是一项相对安全的检查,但仍然存在一些风险。
最常见的风险是对碘造影剂过敏反应。
其他罕见但可能的风险包括肾功能损伤和辐射暴露。
总的来说,宝石能谱CTA检查是一种快速、准确且安全的方法,用于评估宝石动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规划。
它可以提供详细的血管图像,帮助医生做出正确的诊断并选择最适合的治疗方案。
宝石ct辐射
宝石CT(Computed Tomography)辐射是指在进行宝石CT扫描时所使用的X射线辐射。
宝石CT是一种医学成像技术,通过X射线的辐射在人体内部获取断面图像,从而用于诊断和治疗。
X射线辐射是一种电磁波辐射,具有一定能量和穿透力。
在宝石CT扫描过程中,人体会接受一定剂量的X射线辐射,这主要是因为X射线需要穿透人体组织来产生影像。
尽管宝石CT辐射剂量相对较低,但长期暴露于X射线辐射可能会对人体造成潜在的健康风险,特别是对敏感人群。
因此,在进行宝石CT扫描时,医务人员会将辐射剂量限制在最低程度,并根据患者的情况评估风险和收益。
同时,医疗机构也会采取一系列的辐射防护措施来保护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
这些包括使用适当的屏蔽设备、限制辐射区域的进入、减少辐射时间等。
总之,宝石CT辐射是一种与医学成像相关的X射线辐射,虽然存在一定的辐射剂量,但在合理的使用和管理下,风险可以被最小化,并且远远小于它的临床受益。
RESEARCH WORK77中国医疗设备 2021年第36卷 03期 V OL.36 No.03引言宝石能谱成像(Gemstone Spectral Imaging ,GSI )采用单源瞬时kVp 切换技术,在极短的时间内(<0.5 ms )完成140~80 kVp 高低能量间的周期切换,几乎同时、同角度得到匹配的高、低能量数据,进而在投影数据空间完成能谱分析[1-4]。
GSI 与常规120 kVp CT 混合能量成像(Conventional Polychromatic Imaging ,CPI )相比,提供了更多的成像参数和功能成像,比如:物质密度成像、单能量图像、能谱曲线和有效原子序数[5-9]。
GSI 为人们打开了新的思路,提供了新的信息,并迅速在临床上得到推广,与此同时,人们也对GSI 的射线剂量问题非常关注。
宝石能谱CT 与常规CT 在颌面部检查中辐射剂量及图像质量的对比研究高维青,龚海燕,沈阳,刘玉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放射科,上海 200011[摘 要] 目的 探讨宝石能谱CT 扫描在颌面部检查中对辐射剂量及图像质量的影响。
方法 收集颌面部CT 平扫患者40名,分成两组(A 组+B 组),每组20名。
A 组采用单源瞬时kVp 切换能谱CT 扫描模式,管电压140、80 kVp 瞬时(0.5 ms )切换,重建出单能量70 keV 水平图像。
B 组行常规扫描,管电压120 kVp 。
两组其他扫描参数相同。
对两组图像的信噪比、图像显示质量及辐射剂量进行对比。
结果 A 组和B 组间脂肪、气体、腮腺和髁突间的信噪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02±5.130和-15.22±6.105,P=0.867>0.05;-151.71±41.103和-169.77±73.295,P=0.179>0.05;0.39±2.821和1.22±3.694,P=0.263>0.05;11.07±5.652和11.56±5.873,P=0.701>0.05),而咬肌、颌下腺和玻璃体的信噪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58±2.637和12.31±3.763,P<0.001;7.17±2.407和10.24±5.147,P=0.001;0.97±0.511和2.91±0.867,P<0.001)。
宝石能谱CT低剂量对比剂肺动脉成像诊断肺动脉栓塞及肺梗死的价值摘要目的:研究宝石能谱CT低剂量对比剂肺动脉成像诊断肺动脉栓塞及肺梗死的价值。
方法:对医院2014.02月到2015.10月收治的50例肺动脉栓塞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行低剂量对比剂宝石能谱CT,两名主任医师使用工作站能量成像系统和 CT 增强软件对所采集数据进行独立处理。
结果:诊断为栓塞的患者碘基图碘含量异常区值与正常区碘基图碘含量正常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 0.05);患者碘基图结果与CT肺动脉造影一致性比较好(K值为0.91,P值为0.001)。
结论:宝石能谱CT低剂量对比剂肺动脉成像诊断肺动脉栓塞及肺梗死具有很好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宝石能谱CT;低剂量对比剂;肺动脉成像;肺动脉栓塞;肺梗死本研究主要对医院2014.02月到2015.10月收治的50例肺动脉栓塞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进而探讨宝石能谱CT低剂量对比剂肺动脉成像诊断肺动脉栓塞及肺梗死的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医院2014.02月到2015年10月收治的疑似肺动脉栓塞病人50例,其中男性32人,女性18人,年龄在46~68岁之间,平均年龄(57.32±2.97)岁。
患者均分别伴有突发性胸痛、胸闷、呼吸困难等比较典型的临床症状。
患者无器官障碍或者精神病史,在征得患者本人及其家属的同意后加入本研究小组。
1.2 方法所有患者均行低剂量对比剂宝石能谱CT,患者一次屏息完成。
静脉注射非离子型对比剂碘海醇,使用团注触发螺旋扫描技术,设定参数:0.8 s / 周X 线管旋转,40 mm准直器,螺距 0.985螺距,层厚 5 mm,35mm × 35 mm视野,140 Kev和80 Kev管电压瞬间切换,两名主任医师使用工作站能量成像系统和 CT 增强软件对所采集数据进行独立处理,得到 CT 肺动脉造影图以及彩色编码的肺组织碘基图,对碘含量异常区进行测量,明确肺栓塞部位以及数量,对结果进行对照分析。
宝石能谱CT的特点及临床应用价值邓凯;张成琪;李伟;王广丽;王君君;杨莉【摘要】宝石能谱CT作为一款高端CT,具有高清成像、低剂量成像、能谱成像和动态500排成像四大特点,为疾病的早期发现、准确诊断、定性和定量评估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大大提高了疾病诊断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宝石能谱CT代表了目前CT发展的趋势,使CT能谱成像真正走入了临床诊断的第一线,为今后的临床诊断和科研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平台.%Gemstone spectral HDCT, as an advanced medical imaging equipment, has four visible characteristics, including high resolution imaging, low dose imaging, spectral imaging and dynamic energy imaging. It can diagnose disease earlier and improve the diagnostic accuracy and safety significantly. Gemstone spectral HDCT represents the trend of CT development, which can apply energy imaging to practice really.【期刊名称】《中国医药导报》【年(卷),期】2011(008)025【总页数】2页(P16-17)【关键词】计算机X线体层摄影术;能谱成像;高清成像;低剂量【作者】邓凯;张成琪;李伟;王广丽;王君君;杨莉【作者单位】山东大学附属千佛山医院影像科,山东济南,250014;山东大学附属千佛山医院影像科,山东济南,250014;山东大学附属千佛山医院影像科,山东济南,250014;山东大学附属千佛山医院影像科,山东济南,250014;山东大学医学院,山东济南,250012;山东大学医学院,山东济南,25001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5宝石能谱CT(Discovery CT750 HD)作为一款全新设计、全新平台的高清能谱CT,采用了宝石作为探测器材料,其特有的高纯度和高通透性的物理学特性,再加上影像链中采样率的增高,专有的高清算法,使得宝石能谱CT能够在更低的剂量下,获得更为清晰的图像质量,达到目前业内最高的空间分辨率和密度分辨率;同时,其独有的能谱栅成像技术,将CT诊断从形态学带入功能学领域,大大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因此也被称为“显微CT,病理CT,绿色CT”[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