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环保税收制度的构建
- 格式:pdf
- 大小:259.78 KB
- 文档页数:3
对建立绿色税收制度的思考【摘要】绿色税收是指对环境友好的产品和服务征收税费的一种税收制度。
建立绿色税收制度对于推动绿色发展、减缓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在建立绿色税收制度时,需要考虑必要性、原则、具体措施、预期效果和实施难点等因素。
绿色税收制度的实施有望促进绿色产业发展,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减少环境污染。
建立绿色税收制度也面临一些难点,如税收政策的制定、执行监督等。
建立绿色税收制度有着重要的意义,未来应该更加重视绿色税收制度的建设,提升社会环境保护意识和行动,推动绿色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绿色税收、环保、制度建立、必要性、原则、措施、效果、实施难点、意义、发展方向、总结。
1. 引言1.1 绿色税收的概念绿色税收的概念是指通过税收政策激励和引导企业和个人采取环保措施,促进低碳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税收制度。
绿色税收不仅仅是对传统税收政策的简单延伸,更侧重于通过税收手段实现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
在绿色税收制度中,通过对破坏环境的行为征收高税率,并通过减少对环境友好行为的税收,达到调动企业和个人主动参与环保的目的。
绿色税收还可以通过激励技术创新和生产方式转变,推动经济向绿色低碳方向发展。
绿色税收的实施可以有效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促进可持续发展。
建立绿色税收制度对于推动经济绿色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绿色税收的重要性绿色税收的重要性在于其能够引导企业和个人改变其行为方式,从而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和资源的浪费。
通过纳税人在污染物排放、能源消耗等方面支付更高的税收,可以激励他们选择更环保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从而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绿色税收还可以促进环保产业的发展,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经济的建设。
绿色税收也有助于调整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污染排放,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建立绿色税收制度是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对于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促进社会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正文2.1 建立绿色税收制度的必要性建立绿色税收制度可以有效引导企业和个人向绿色发展方向转变。
浅谈我国绿色税收体系的构建摘要:随着我国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以环境保护为目标的绿色税收理论在我国应运而生。
绿色税收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之一,如何透过税收引导经济结构转轨,提升产业层次,引导企业开发绿色能源,实现可持续发展,本文结合中国国情,就构建符合中国现实的绿色税收体系做浅要分析。
关键词:绿色税收中国国情可持续发展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有很大提高,但所付出的环境成本也非常高。
太湖蓝藻事件、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北京酸雨事件……一系列环境问题已经严重影响我们的生活,并制约着经济的发展。
面对日趋恶化的生态环境,顺应世界税收生态学化的趋势,构建我国生态税收体系,是我国在新世纪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一、我国现行税收制度的缺陷分析我国现行的一些有关环境保护的税收政策与措施,主要是为鼓励企业有效利用资源和综合回收“废弃物”而制定的。
虽然也有助于环境保护,但更主要的还是出于经济目的。
这些措施包括:对“三废”企业的税收减免;对节能、治污等环保技术和环保投资的税收优惠;限制污染产品和污染项目的税收措施;促进自然资源有效利用的税收优惠等。
但是,与经济发展的速度相比,我国的税制严重滞后环境保护的需要,存在明显的不足。
主要表现在:(一)未形成规范绿色税收制度现行税制没有就环境污染行为和导致环境污染的产品征收特定的污染税。
目前国家治理环境污染,主要是采取对水污染征费,对超过国家标准排放污染物的生产单位征收标准排污费和生态环境恢复费,这种方式缺乏税收的强制性和稳定性,环保成果难以巩固和扩大。
我国现行税制中缺少以保护环境为目的的专门税种,税收对环境保护的作用主要靠分散在某些税种中的税收优惠措施来得以实现,这样既限制了税收对环境污染的调控力度,也很难形成专门用于环保的税收收人。
(二)各税种自成体系,相对独立现行税制中对土地课征的税种有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耕地占用税等,各税种自成体系,相对独立。
基于建立与完善我国绿色税收制度的若干构想论文关键词:绿色税收;绿色税收制度;排污税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以环境保护为目标的绿色税收理论在我国应运而生。
绿色税收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之一,对我国环境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拟就如何在我国现行税制基础上建立与完善我国绿色税收制度这一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一、我国环境的基本状况及绿色税收制度的提出 随着全球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环境问题已成为人类面临的共同性问题。
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自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其主要表现在:一是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由于生产者对经济效益的片面追求,导致对森林草地资源的过度采伐和放牧,使森林、草场等植被资源遭受严重破坏,造成水土流失和草场的退化;二是由于我国长期实行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致使一些高能耗、重污染型企业发展迅速,致使工业有害物质的排放量骤增,对我国的大气、陆地和水资源造成严重污染。
有关资料表明:燃煤、化工废气所造成的污染,使全国500多座城市的大气环境质量大多数都不符合国家一级标准;大量排放的工业废水使全国131条流经城市的河流有80%被污染,特别是淮河、松花江、辽河流域水污染严重;一些重要的大型湖泊,其污染程度已影响到城市的正常供水。
可见,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为了有效地治理和防止我国的环境污染,就要求我们不仅需要采取法律、科技、计划等手段,而且应运用包括税收在内的经济手段。
税收作为国家实现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在环保方面也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特别是随着绿色税收理论的提出和实践,使税收调控职能在环保方面发挥了特殊作用。
绿色税制从广义上讲是指税收体系中与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有关的各税种和税目及税收优惠的总称。
它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而受到重视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
进人20世纪90年代以来,可持续发展成为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发展模式,同时也成为政府制定税收政策的重要指针。
环境税收制度体系构建设想环境税收制度体系构建设想环境问题不断突出,需要全社会的严格控制。
环境税收是监管环境和保护环境的有效手段,通过改变人们的行为方式和经济决策,引导企业和个人更多地考虑环保和可持续发展,从而实现环境污染的减少和节能减排。
对于一个处于中等收入阶段的国家来说,建立完善的环境税收制度无疑是探索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切实举措。
本文将探讨一个互补系统的环境税收制度体系构建的设想。
一、资源消耗税:以促进资源节约和可持续利用为目的,根据物品消耗资源的多少对其统一征税,其中主要包括能源、水、木材、矿产和土地。
二、污染排放税:根据企业排放的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等对其设立税收。
此处需要强调的是,征收污染排放税要注意审慎和合理。
对于排放严重污染物的企业,必须通过罚款等手段加强约束力。
三、环境服务税:这一税种的征收主要是对尚未被评价的环境服务进行评价,并对接受环境服务的企业或个人征收费用,从而促进一系列生态工程与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管理,至于哪些具体的生态工程进行征税,应该通过生态工程的综合评估来确定,以杜绝不科学捐建、大量砍伐热带雨林和滥发生态补偿款等行为。
四、资源税收的多重征收问题:生产经济的各个方面都涉及资源使用问题,但是所有生产行为征税同样意味着重复征收的可能性,必须通过多重税制来避免。
比如,对从林地采伐木材的企业征收一次资源消耗税,再对木材加工企业和木制品出口企业征收一次环境服务税。
避免重复征税是构建完整的环境税收制度至关重要的环节。
五、有关税收减免的问题:环境税收制度的建立需要考虑生产企业的实际情况,为了推动企业节能减排,对于符合减免条件的生产企业,应该给予税收优惠和债券奖励等政策支持,通过减少生产企业的税负,促进环保产业的发展,终将加速生态产业的转型升级,加速国家环保政策的实施。
六、有关税收征纳的管理:环境税收制度的实施将涉及到各级政府和生产企业等各方,因此必须制定相应的法规、规章和规范,确保税收的征纳、管理、挂牌、使用和监管等各个环节得到充分的保障。
构建我国绿色税收体系资源和环境问题是世界各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共同问题,从20世纪七十年代起就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
有专家预言,如果说20世纪的税制是以经济增长(即GDP)为中心的税制,那么21世纪的税制将是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税制。
绿色税收也已成为当代世界税收改革的潮流。
因此,“十一五”时期的新一轮税制改革应顺应世界潮流,充分体现对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对环境的保护,加快构建我国的绿色税收体系。
一、我国绿色税收现状在我国现行税收体系中,只有资源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和车船使用税被认为是绿色税收,但设计初衷大都不是为了保护环境。
可以说,我国的税制体系中还没有一个专门用于环境保护的税种。
(一)资源税。
资源税是对开采地下矿藏资源和生产盐征税,对于提高资源的开发利用率,促进国家资源合理、有效、节约地开发利用,防止乱采滥伐资源,减少资源损失浪费有积极的作用,是保护资源的重要税种和主体税种之一。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全面加速,资源供需矛盾也变得越来越大。
为了更好地保护、开发和使用资源,我国对开采原油、天然气、煤炭、其他非金属矿原矿、黑色金属矿原矿、有色金属矿原矿和盐征税,按资源自身条件和开采条件的差异,设置不同的税率。
(二)消费税。
长期以来,我国消费税征收范围中对环境造成污染的有鞭炮、焰火、汽油、柴油以及摩托车、小汽车等。
把高能耗并会产生污染的摩托车和小汽车以及不可再生的战略性资源石油类产品:汽油、柴油列入征税范围,能够起到限制性作用;对翻新轮胎停征消费税,有利于鼓励资源循环利用;对含铅汽油和不含铅汽油分别以不同税率征税,有利于保护环境;对生产销售达到低污染排放极限的小轿车、越野车和小客车减征30%的消费税,有利于鼓励节约能源。
2006年4月1日,国家对消费税进行了重大调整,将木制一次性筷子、实木地板等产品列入消费税征税范围,目的就是鼓励节约木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体现了国家的产业政策和消费导向。
第16卷第4期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Vol. 16No. 4 2017 年 8 月JOURNAL OF HUABEI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Aug. 2017我国“绿色税收”制度体系的构建—兼评环境保护税法黄美虹(甘肃政法学院民商经济法学院,甘肃兰州737100)摘要:近年来,许多地区雾霾现象频发,环境问题已发展到威胁公众生命健康的严重程度。
尽管我国在上世纪70年代就实行了排污收费制度,但排污费收入的逐年上升仍阻止不了环境的日趋恶化。
随着“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等理念的提出,税收制度也在着力进行“绿化”。
2016年12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正式出台,成为我国第一部专门针对环境污染的绿色税收单行法。
严格执行环境保护税法,落实环境保护“费改税”,推进我国 税收制度的“绿化”进程,势在必行。
关键词:绿色税收;环境税;构建中图分类号:F8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275(2017)04-0098-0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突飞猛进。
然 而,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粗放式发展方式,导致资源浪费、环境恶化、生态破坏等严重的社会问题。
因此,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全会将“生态文明”纳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总体布局,国家税务总局也做出响应,以绿色发展理念“绿化”我国税制。
2016年12月25日,历经6年立法、两次审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以下简称《环 境保护税法》)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上表决通过,是我国第一部以直接税形式、专门体现“绿色税制”的单行税法,该法将在促进环境保护、建设生态文明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一、构建绿色税收制度体系的背景分析(一)绿色税制的经济学理论基础英国经济学家庇古在其著作《福利经济学》(1920)中最早提出了所谓的“庇古税”理论,被认为 是环境税收理论的基础。
庇古在阐述经济活动外部性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应当根据污染所造成的危害对排污者征环境税,用税收来弥补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之间的差距,使二者相等”。
建立我国环境税制度的探讨摘要:经济快速发展给我们带来了经济利益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当前,治污方面的排污费制度、排污权交易制度还存在很多缺陷和不足,本文在环境保护背景下认为征收环境税非常必要,通过对美国、荷兰和波兰3个国家的环境税制度分析,并结合我国具体国情,借鉴其成功经验,提出我国的环境税要素设计的初步构想和具体实施的建议。
关键词:环境税;排污费制度;排污权交易制度;税制设计随着经济高速发展,我国也面临着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重压力。
环境污染不仅影响我国国民的生活质量,也给我国带来了很大的国际舆论压力。
不少发达国家把税收看做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政策措施,税收在环保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了切实解决我国的环境问题,有必要探索国外环境税的成功经验,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环境税后制度。
环境税是20世纪末在国际税收界兴起的概念,至今并没有明确的定义。
我国国内把环境税分为广义和狭义两个概念。
广义的环境税是指为实现特定的环境保护目标、筹集环境保护资金而征收的具有调节与环境污染、资源利用行为相关的各个税种及相关税收特别特别措施的总称。
如资源税、消费税、车船税等以及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等税种中与环境保护相关的税收规定。
狭义的环境税是指以环境保护为目的,针对污染和生态破坏等行为课税的特别或独立税种。
如硫税、碳税、能源税等。
本文将从狭义的环境税层面探讨我国环境税收制度的建立。
一、开征环境税有助于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一)我国环境污染现状1.大气污染。
2010年,我国二氧化硫的排放量为2185.1万吨,比上年减少1.3%。
其中,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864.4万吨,基本与上年持平,占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的85.3%;生活二氧化硫排放量为320.7万吨,比上年减少7.9%,占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的14.7%。
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二氧化硫和消耗臭氧层物质(ODS)排放量居世界第一位。
因此,大气污染是我国重要的环境问题。
我国环境税收制度体系构建设想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骄人业绩。
但与此同时,生态环境问题却日渐成为新时期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
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已不再适应当今绿色经济的发展诉求,谋求可持续发展之路才能顺应世界潮流。
在此背景下,一个以保护环境、纠正市场失效、促进经济生态化发展为政策目标的新的税收类别——环境税收,正在更为广阔的范围内悄然兴起。
为此,建立和完善符合我国国情的环境税收制度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标签:环境税收制度体系;外部性;可持续发展D91 引言生态环境是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以及气候资源数量与质量的总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更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
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加快经济增长成为世界各国的头等大事,人类以极大的热情人类创造出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增长奇迹。
但由于经验不足,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粗放型发展模式,不可避免地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急剧恶化、能源资源的过度浪费。
累积的环境问题已成为经济持续发展的“瓶颈”,如若不给予足够的重视,经济发展的成果也终将淹没于赖以生存而岌岌可危的生态系统中。
有鉴于此,上世纪九十年代,欧盟各成员国就引入环境税作为矫正经济发展负外部性的重要政策工具,进行了以环境税为核心的税制生态化改革,在环境税收方面做出了最初的有益探索,也为他国日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不难发现,较早开征环境税的爱尔兰政府和以环境优美著称的荷兰,税率规定明确,税种繁多且深入国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不仅政府获得了相当规模的税收收入,而且有效地遏制了破坏环境的经济行为发生。
经过多年来的实践,也使当地群众的环保意识普遍提升。
我国也应把控当今世界发展脉搏,在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理念的指引下,汲取世界各国发展的经验教训,借鉴国外发展理论有益成果,运用税收这一重要的经济手段,不断建立和完善我国环境税收制度,以调动全社会的环保积极性,使经济发展始终能在良性轨道上前进运转!2 环境税收和环境税收制度体系环境税收,又称生态税收、绿色税收,是指以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为主要目的,向所有因其生产和消费行为或产品本身对生态环境或自然资源造成污染或破坏的纳税人课征的税收。
加以限制。
所以,国际上经常出现绿色关税、绿色技术标准、绿色检疫、强制性措施、环境贸易制裁、环境许可证制度、环境配额等其他形式。
对于我国来说,绿色税收能够对资源的过度开采、破坏生态平衡的问题起到很好的抑制作用。
因为它的存在对于那些开采企业来说,无疑是一种经营成本上的压力,使得他们不得不改变其经营策略,尽可能地选择低污染、低排放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原料。
从某种程度上还可以促使企业提高对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率,使其产品或服务绿色化,从而解决面临的环保问题。
1.2 文献综述1.2.1 国外研究综述英国经济学家庇古(Arthur Pigon)在阐述外部性理论的基础上,推出了所谓的庇古税理论,这是绿色税收甚至环境税收理论的先驱。
庇古税旨在把外部成本内部化,以优化资源配置,其主要目的并非筹集财政收入。
随着工业化的深入和环境问题日益凸现,国外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已经远比庇古税理论深入,从单纯的环保角度过渡到经济、社会等比较深层的领域。
《国际税收辞汇》(第二版)(1988)中直接给出了“绿色税收”的定义:“绿色税收”又称“环境税收”,指对投资于防治污染或环境保护的纳税人给予的税收减免,或对污染行业和污染物的使用所征收的税。
保罗·霍肯(2001)认为:绿色税收是为了保护环境而向任何消费行为征收的一个新税种,税款由国家机构征收后再投入环境的改良。
这并不是为了迫使公司提高商品的售价,其内在目的是为了消除无节制地追逐更低价格而造成的扭曲,并为买主揭示真正的成本。
Svendsen(2001)认为,关于绿色税收,经济学家通常只是简单建议政治家们,必须对污染征统一的税收,如果不是这样的话,污染的减少将不会以最低的成本发生,因为社会通常是通过从高税收污染者向低税收污染者转换责任,以节约环保成本。
统一形式的绿色税收收入将像所得税一样,被用来减少经济扭曲,提高生产。
用这种方式,绿色税收能够以最低成本改善生态,并且降低其他税收的扭曲性,以达到双赢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