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灵成长直通车)开启孩子智慧之门的哲理故事_汉高祖定军心
- 格式:docx
- 大小:14.39 KB
- 文档页数:1
唐文宗李昂将要到南郊举行祭天活动。
去祭祀之前,主管官员奏说,已将相扑手带来了。
文宗说:“我正在清静斋戒,怎么能看相扑?”侍臣们说:“按旧例祭天前都有观看相扑的项目,相扑手已在门外等候了。
”文宗说:“这是想要我赏赐给他们东西罢了,可让他们就在外面相扑,完事后就把他们打发走。
”又有一次文宗看斗鸡,旁边一个优伶称叹道:“好一只大公鸡!”文宗说:“你既然说好,就把鸡赏给你吧!”
唐文宗是一位很有作为的皇帝,在唐朝中期政绩突出。
他不愿意沾染过多的不良习气,更不愿意沽名钓誉,通过简化礼仪来表明自己比已故君主的高明之处。
如果刻意去进行改革,就应该落到实处,不要对繁杂琐事大动干戈,唐文宗对待相扑手的方法就是如此;同样,他对优伶的谄媚也采取了有一点反讽意味的方法,巧妙地打发了这类无聊小事。
如果唐文宗采用的方式太严厉,不但会让随从很难做事,自己的生活也会受影响,毕竟这类琐事不适合运用纯粹的行政方法。
话说回来,是人就有人的七情六欲,不可能像苦行僧那样,于娱乐之事一点不沾。
适当地享受一些娱乐,可以调整节奏,松弛紧张的神经,不应随意否定。
哲理箴言
牛刀割鸡,徒费力气,对付琐事的烦扰也是一样,应该有所超脱。
甘罗是战国时期秦国丞相甘茂的孙子。
他少年聪颖,十二岁的时候就到现任丞相吕不韦的手下去做事。
当时,他还是个默默无闻的少年,可就在这一年,他的才能得到了充分施展。
那时,秦国国王打算派一个叫张唐的人出使燕赵两国,说服赵国归顺秦国。
张唐受命以后,就拜访丞相吕不韦说:“以前,我曾受命率兵讨伐过赵国。
赵王一直仇视我,扬言谁能捉到张唐,就赏给他方圆百里的土地。
现在我出访燕赵两国,恐怕不合适吧?”吕不韦什么也没说,却一脸不高兴。
甘罗见丞相一直闷闷不乐,就问道:“丞相因为什么事情这么不高兴呢?”吕不韦就把张唐不从命的事向他说了一遍。
甘罗听完就说:“请让我去说服他成行怎么样?”吕不韦呵斥道:“去!我亲自请他,他都不肯去,你又怎么能说服他呢?”“项橐七岁的时候,就成了孔子的老师。
我现在都十二岁了,您应该让我去试试看,为什么我刚一提出来,您就一口回绝了呢?”甘罗又说道。
吕不韦勉强地点了点头。
甘罗见到张唐就问:“张大人,您认为您的功劳和武安君王翦相比,谁的更大呢?”张唐说:“武安君向南挫败了强大的楚国,向北建威于燕国和赵国。
他攻城破邑,不计其数。
我的功劳怎么能与武安君相比呢。
”甘罗又问:“您认为当年的应侯和现在的丞相相比,谁更专断呢?”张唐说:“丞相更专断。
”甘罗便说:“您果真认为丞相比应侯更专断吗?当年应侯提出攻打赵国,武安君王翦出面表示责难,离开咸阳七里就被赐死了。
如今丞相亲自出面请您去做说客,您却不肯去,我真不知道您要死在哪里了?”张唐立刻回答说:“请转告丞相,我马上到燕国去。
”可是,张唐到底还是惧怕到赵国去。
吕不韦也没法让他勉为其难,只好决定另派他人前往赵国。
甘罗听到这个消息以后,就到秦王那里毛遂自荐:“大王,请您派我去出使赵国吧,我一定能完成使命。
”甘罗果然不负众望,完成了说服赵国的任务。
告诉孩子小小英雄出少年。
十二岁的甘罗不仅有勇气,还充满了智慧。
我们都应该以甘罗为榜样,从小就让自己拥有勇气和智慧,为以后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个男孩在玩一条驯服的蛇。
男孩说:“我亲爱的小动物,如果你不是无毒的话,我是不会跟你打交道的。
你们蛇是最恶毒阴险、最忘恩负义的生物!我读到过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位可怜农夫的遭遇。
他发现矮树篱下有一条冻得半僵的蛇,也许就是你的先祖,他满怀同情地把它捡起来,揣在自己温暖的胸前,可是这个恶毒的家伙刚一苏醒,就咬了它的恩人,而这位善良好心的人就死了。
”
“这真让我惊奇,”蛇说,“那写故事的人是多么不公正啊!而在我们那里,这个故事完全不是这样讲的。
你那个善良的人以为这条蛇冻死了,而它是一条五彩斑斓的蛇,因此他才把它揣起来,准备回家去把它美丽的皮剥下来。
难道不是这样吗?”
“啊,闭嘴吧,”男孩说,“忘恩负义的家伙是不会请求原谅的。
”
“是的,我的儿子,”听着这段对话的父亲插进来对儿子说,“可是,如果你听到这样异乎寻常的忘恩负义的事,在你给一个人打上这样可憎的耻辱烙印之前,要把所有的事实调查清楚。
真正的施恩者很少得到忘恩负义的报答。
”。
吃鸡的猫从前,赵国有户人家,家中老鼠泛滥成灾,于是,他就到附近的中山国寻找一只善于捕捉老鼠的猫。
中山国的人给了他一只在中山国有捕鼠好手称号的猫。
只是,它有个比较特别的习惯,即不仅善于捕捉老鼠,还喜欢吃鸡。
一个多月后,赵国人家的鼠患被消除了,可是随之而来又产生了新的问题,家里的老鼠被捉干净的同时,饲养的鸡也被猫吃了个精光。
儿子觉得这是个严重的问题,便对父亲说:“这只馋猫吃光了我们家的鸡,为什么不把它赶走呢?”“你有所不知啊,我们家的祸患是老鼠,而不是有没有鸡。
试想一下,假如家里没有鸡,顶多我们不吃鸡就是了,还不至于挨饿和受冻!但是假如家里有老鼠,它就会偷吃我们的粮食,毁坏我们的衣物,损坏我们的家具,打穿我们的墙壁,到那时我们就要忍饥受冻了。
那样,岂不是比没有鸡吃更可怕?照这样讲,我们能把猫赶走吗?”父亲告诉儿子说。
教子建议:应该学会站在整体效益的角度和高度上去考虑问题,用长远的目光权衡事物的利弊。
只要三楼有一个富人,很愚蠢。
他看到另一个富人家的房屋有三层楼,轩敞壮丽,心中非常羡慕。
他也想要一个属于自己的三层楼,他有的是钱,马上叫泥瓦匠来造一栋同样的三层楼房。
泥瓦匠开始打地基,垒砖头,建造楼房的最下面一层。
富人瞧了,心里有些疑惑,就跑来问泥瓦匠道:“你这是造什么房子呀?”泥瓦匠答道:“还不是照你的吩咐建造三层楼房吗?”富人说:“我雇你来给我盖房子,你就得听我的,你只问了我一下‘要什么样的房子?盖成几层?’你怎么不问问我先盖哪一层?”泥瓦匠被富人的一席话说得一头雾水,弄不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
原来富人羡慕的,只是楼房的最上面一层,他要造的也只是这一层。
他连忙止住泥瓦匠道:“你给我造房子,就得按我的要求,我是不需要什么第一、第二层楼的,只要第三层就够了,还是给我把第三层先造起来吧!”教子建议:物有本末,事有先后,事物都有它一定的规律。
如果违背规律、舍本逐末的话必然是要失败的。
炒栗子一次,辽圣宗巡视天下,发现一个叫萧朴的臣子特别善于治理领地。
一个东方的聪明人收了两个学生,有一天晚上他因为要试验这两个学生的智力,便各给了他们一块钱,吩咐道:
“我给你们的钱不多,但是要你们立刻买件东西来,能够把这间黑暗的房间完全塞满。
”
这真是个难题呀!一块钱能够买什么东西呢?怎么才能够塞满这个大房间呢?
尽管如此,两个学生去了。
隔了不久,他们都回来了。
一个学生拿这一块钱买了许多干草,叫人运了回来,摆进这个房间。
真的,这个房间被这许多干草塞满了。
但是这聪明人摇摇头,并不称赞他。
因为把干草堆在房里是很笨的法子。
房子被干草都塞满了,人怎么好住呢?这只会使房间更加黑暗,而且变得无用而已。
另一个学生却只费了四角钱买回了一盏油灯。
他点燃了这盏油灯,房间里立刻亮了起来,什么东西都看见了。
这个学生叫道:“先生!我已把这房间用灯光塞满了。
”
聪明人喜道:“是的,好孩子,这正是塞满房间的好办法。
”
哲理箴言
真正聪明的人善于思考,愚人则只会按常规做事。
罗斯福当海军助理部长时,有一天一位好友来访。
谈话间朋友问及海军在加勒比海某岛建立基地的事。
“我只要你告诉我,”他的朋友说,“我所听到的有关基地的传闻是否确有其事。
”
这位朋友要打听的事在当时是不便公开的,但既是好朋友相求,那如何拒绝是好呢?
只见罗斯福望了望四周,然后压低嗓子向朋友问道:“你能对不便外传的事情保密吗?”“能。
”好友急切地回答。
“那么,”罗斯福微笑着说,“我也能。
”
哲理箴言
把秘密告诉别人是一种负担,是不负责任的做法,然而知道秘密而不能外传也是一种负担,所以,不要轻易泄密,也不要好奇心太多去打听别人的秘密。
刚念大学时,爸爸和小峥约定,每月的15日给小峥寄500元的生活费。
因为开支毫无规律可循,三天两头地,小峥就找个理由与同寝室的舍友们到校园餐馆挥霍一顿。
第一个月,爸爸容忍了小峥,提前把第二个月的生活费寄了过来。
然而小峥却恶习难改,第二个月、第三个月依然如此。
终于,在离第四个月的收款日还遥遥无期的时候,小峥又捉襟见肘了。
万般无奈小峥拍了一封极其简短的电报回家:“爸爸,饿坏了。
”
爸爸很快就回了电报,也很简短:“孩子,饿着吧。
”
生活真是太伟大了,在那之后只有10块钱的10天里,小峥绞尽脑汁节衣缩食,出手之前锱铢计较,竟然也把那段难挨的日子熬过去了。
从此,小峥学会了精打细算,并且发现,其实只要稍稍收敛一下不必要的支出,每月400元生活费就够用了。
这样,每月小峥都可以积攒下一些盈余,这些钱可以买书、买磁带、买CD、旅游、捐款,当然也包括吃餐馆,但是比起单一地花在吃上,当然是有意思得多。
哲理箴言
父母应让孩子学会花钱的方式,学会如何生存,而不是一味地给予。
父亲在矿上谋了个晚上值班的差事,每晚需用手电筒。
一日父亲买了两节新电池,可能出于节省的考虑,他仍不舍得丢掉还有一些光亮的旧电池,只用其中的一节。
一晚上下来,手电的光线变得微弱昏黄,父亲又换上另一节,可过了几天,电池又没电了。
父亲很恼怒地把这两节电池扔到了垃圾堆里。
父亲说:买的是两节伪劣产品。
我说这是旧电池成了电阻的缘故,父亲一脸的不解。
父亲不懂得,那节他舍不得丢弃的旧电池已成为电阻,白白耗费了新电池的道理。
仔细想想,人有时也是这样,因为怀旧,或者为了很小的利益,抓住某些功利的东西不肯放手,结果常常贪小失大,误入歧途。
好端端的一个人,变成一节毫无用处的电池,毁了自己,也害了别人。
哲理箴言
舍不得丢弃,带来的往往是负担,清理生活中的垃圾,人生才能高效运转,发挥更大功率。
鳄鱼苏瓦拉饿得不可忍受,想到河里捉鱼,于是它想找个朋友来帮忙照料它下的蛋。
它刚爬出洞口,就遇见了一只猫:“鳄鱼太太,你去哪里?”鳄鱼回答道:“我实在太饿了,要去捉鱼吃,想找个朋友帮我照料蛋。
”“我可以帮助你。
”“能不能让我听听你的歌声?”鳄鱼说。
“喵!”猫扯着嗓子,叫了一声。
听着这刺耳的叫声,鳄鱼婉言谢绝了猫的好意。
苏瓦拉继续往前爬,忽然碰见一只鹿。
“你找什么?”鹿问道。
“我想找个伙伴帮我照管蛋,我要去捉鱼。
”“请让我试试。
”鹿请求道。
“你会唱歌吗?”苏瓦拉问道。
“呕——依!嘿——哦!”鹿发出优美浑厚的声音。
鳄鱼很喜欢听鹿的声音,就热情地邀请鹿到它家里去。
鹿跟着苏瓦拉来到了洞里,鳄鱼把蛋指给鹿看。
“我会好好替你细心照料的,你放心去捉鱼吧。
”苏瓦拉离开家往河边爬去,一到河里就开始抓鱼,一会儿工夫,篮子里便装满了鱼。
再说,鹿细心地看管着苏瓦拉的蛋。
忽然一只鸟在枝头唱歌,鹿在鸟儿的歌声伴随下欢乐地跳起舞来。
“啪啦!”鹿的脚踩破了鳄鱼的蛋。
它惊惶失措,不知如何是好,一急之下,索性就坐在了蛋上。
苏瓦拉回到家门口,大声呼唤鹿,就是不见应声。
它爬进洞一看,发现鹿坐在蛋上,它请求鹿起身,但鹿死也不肯起来。
苏瓦拉大为恼怒,把鹿强行推开,这才发现原来蛋被踩破了。
鳄鱼大动肝火,气势汹汹地说:“你都干了些什么?”“太对不起了,苏瓦拉。
实际上这不是我的过失,我之所以跳舞是因为刚才小鸟在唱歌。
”鹿非常内疚地解释道。
鳄鱼跑去责问小鸟,小鸟不慌不忙地解释道:“是的,苏瓦拉,我唱歌是因为看见猴子在树上荡秋千啊。
”苏瓦拉又跑去责问猴子。
“我,我没荡秋千!我是胆战心惊地从树上滑下来的,因为我刚才看见一条非常可怕的鳄鱼从河里爬出来。
”猴子解释道。
“天啊!那就是我呀,笨蛋!”苏瓦拉气呼呼地说。
它十分悲伤,事实上都是它自己的过错,由于它吓唬了猴子,才使它的蛋被损坏了。
哲理箴言错误往往是由自己造成的,无论有什么事,先找自己的原因再去责问别人。
青少年心灵成长直通车激发孩子潜能的智慧故事聪明的懒孩子青少年心灵成长直通车激发孩子潜能的智慧故事聪明的懒孩子(青少年心灵成长直通车)激发孩子潜能的智慧故事_聪明的懒孩子存有一个小孩子有个坏毛病,那就是好吃懒做。
孩子的父亲时时刻刻都寄希望于他能够记住这个不良习惯。
然而那个孩子一点也没废止自己缺点的意思。
父亲不得不随时随地提防自己的孩子,担心他会把家里的钱或值钱的东西偷到外面去换吃的,这位父亲觉得自己每天都活得很累很辛苦。
不过说来也怪,孩子虽说好吃懒做,却从没偷过家里的钱,也没有听说过他在外面偷过左邻右舍的东西。
他弄钱的办法完全是一种正当的手段。
比如说你给他钱买酒,他会少买一点酒,然后把剩余的钱一股脑儿买了吃的。
无论是买油盐还是酱醋,他总会用相同的办法省出钱来满足他那张不太争气的嘴……为了并使孩子的不吃习性不再滋生,父亲同意给孩子一些他力所能及的事搞,包含给他钱回去小店卖东西。
只是父亲在付钱的时候秉持使他严格遵守这样一个原则:太少付钱多办事。
尽管如此,孩子依然我行我素,把父亲的话当做耳旁风。
有一回,父亲一气之下扔了1美分给孩子,让他去买油。
父亲心想,我看你难道会把钱掰成两半,一半买油一半买吃的不成?孩子至了店里,售货员给他装进了油,把瓶子还给他,手却不缩回去。
孩子晓得售货员就是借钱,就装模作样地在自己身上捏了一遍,然后痛着脸说售货员说道钱偷啦。
售货员无奈,只好把瓶子里的油好像出,把空瓶子给孩子。
结果,孩子嘴里噙着一粒糖,双手抱着那个油瓶子,兴致勃勃地回到家里。
一进门,父亲劈头就问:“油呢?”孩子握了握瓶子。
瓶子壁上附着的油正慢慢流回瓶底里,差不多有一小勺。
父亲大怒:“这点油怎么喝?”孩子说:“1美分只能买这么多。
”父亲若有所思地点了摇头,然后自言自语地说:“其实钱就是这么去的,也就是这么跑的。
”拥有智慧是一件幸事,它可以在你成功的路上帮你绕过很多阻碍。
从前,有一个宰相请一个理发师理发。
理发师给宰相理发时过分紧张,不小心把宰相的眉毛给刮掉了。
他顿时惊恐万分,深知宰相必然会怪罪下来,那可吃不了兜着走呀!他不禁暗暗叫苦。
理发师是个常在江湖上行走的人,深知人之一般心理:盛赞之下无怒气。
于是他情急生智,连忙停下剃刀,故意两眼直愣愣地看着宰相的肚皮,仿佛要把宰相的五脏六腑看个透似的。
宰相见他这模样,感到莫名其妙,迷惑不解地问道:“你不修面,却光看我的肚皮,这是为什么呢?”
理发师装出一副傻乎乎的样子解释说:“人们常说,宰相肚里能撑船,我看大人的肚皮并不大,怎么能撑船呢?”
宰相一听理发师这么说,哈哈大笑:“那是说宰相的气量最大,对一些小事情都能容忍,从不计较的。
”
理发师听到这话,“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声泪俱下地说:“小的该死,方才修面时不小心将相爷的眉毛刮掉了!相爷气量大,请千万恕罪。
”
宰相一听,哭笑不得,眉毛给刮掉了,叫我今后怎么见人呢?不禁勃然大怒,正要发作,但又冷静一想:自己刚讲过宰相气量最大,怎能为这小事给他治罪呢?
于是,宰相便豁达温和地说:“算了,你去把笔拿来,把眉毛画上就是了。
”
告诉孩子
在你生气的时候,数到十再说话;非常生气的时候,数到一百再说话。
有些事不去计较,就不会生气了。
从前,在某个村庄,住着一个农夫,农夫有一匹毛驴。
有一天,他把土豆装在驴背上去集市上卖。
卖完后,他高高兴兴地牵着毛驴回家了,嘴里还哼着小曲呢。
路上碰见一个人,那人说:“哎呀!真笨,有驴不骑,偏要费劲地走路。
”
农夫想了想,觉得有道理。
便骑着毛驴回家,果然很舒服。
不久,他又碰见一个人,那人说:“真不像话,毛驴每天为你辛苦劳累,你竟然还要骑着它,让它得不到休息。
”
农夫一拍脑袋说:“是呀,我真没良心。
”
他从驴背上跳下来,却不知怎么办好,不骑也不对,骑也不对,怎么办呀?他只好扛着毛驴回家。
路上的人都笑道:“瞧,那个大傻瓜。
”
农夫一气之下,把毛驴扔下悬崖。
看见的人都说:“真残忍,好端端毁了一头毛驴。
”
农夫气得哇哇叫:“我死了,总不会有人说什么了吧?”
他一头扎下悬崖。
可是人们依旧说道:“这家伙真是不可救药,连自己都敢扔。
”
哲理箴言
如果一个人没有自己的主见,生活中就会成为这样的“农夫”。
这个人依赖别人意见的结果就是把生命扔下悬崖那样的不负责任。
绝不能别人一开口自己就变得惊惶失措,没有了主见。
巴黎的圣马丁大教堂附近,每日游客如织,一个盲人在此乞讨,他的面前摆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我一出生就瞎了眼睛。
”纸条上边摆着个破帽子,但并没有多少人给他钱。
一天,一位美国游客到此游玩,见此情景就和他的法国朋友打赌,说他有办法让那乞丐的帽子中盛满钱。
法国朋友自然乐于打赌,然后这位从事销售工作的美国游客就走上前去,把乞丐的纸条翻过来,在上边重新写了几句话。
说来真怪,自从重新写的纸条摆出来后,不一会儿帽子中就装满了钱。
纸条上是这样写的:
“春天来了,各位到此欣赏美景,一定很快乐。
而我却什么也看不见,因为我一出生就失去了光明。
”
哲理箴言
让干巴巴的事实变得有血有肉,激动人心,才能赢得别人的认同,纸条的两面都是同样的事实,却有截然不同的结果,语言的魅力就在于此。
青少年智慧故事十篇篇一:(青少年心灵成长直通车)激发孩子潜能的智慧故事砍柴的年轻人有一个年轻人到山上工作,每天到森林去砍柴,非常努力地工作。
别人休息的时候,他还是非常努力地砍柴,不干到天黑绝不罢休。
他希望有朝一日能够成功,趁着年轻多拼一些。
可是来了半个多月,他竟然没有一次能够赢过那些老前辈,明明他们都在休息,为什么还会输给他们呢?年轻人百思不解,以为自己不够努力,下定决心第二天要更卖力才行,结果隔天的成绩反而比前几天还差。
这个时候,有一个老前辈叫这个年轻人过去泡茶,年轻人心想:自己砍柴的成绩那么烂!哪来的时间休息啊?便大声回答:“谢谢!我没有时间,谢谢!”老前辈笑着摇头说:“傻小子!一直砍柴,都不磨刀,成绩怎么能提高呢?”原来,老前辈利用泡茶、聊天、休息的时候,一边还在磨刀,难怪他们很快就能够把树砍倒。
老前辈拍拍年轻人的肩膀说道:“年轻人要努力,但是别忘了要记得省力,可千万别用蛮力!”说着,老前辈拿着他刚磨得发亮的刀斧笑了起来。
年轻人这才发现自己的刀斧根本毫无光泽,刀刃也不锋利。
于是他向老前辈学习,既努力砍柴,又懂得在适当的时间里喝茶、休息,同时把自己的刀斧磨得十分坚利。
告诉孩子做事不仅要有毅力,还要讲究得当的方法。
盲目地使用蛮力,不容易见到效果,还会使人越来越失望,甚至失去信心。
多向比自己年长的人学习经验,寻找恰当的方法,这样就会大大地提高效率。
篇二:(青少年健康成长大课堂)开启青少年智慧的中国军事故事先声夺人故事宋国的司马华费逐,有三个儿子:华驱、华多僚和华登。
华多僚得国君宋元公的信任,就经常在元公面前说两个弟兄的坏话。
华登被迫逃亡到国外后,他又在元公面前诬陷华驱,说他打算接纳逃亡的人。
宋元公经不住华多僚的一再挑拨,便派人通知华费逐,叫他驱逐华驱。
华费逐知道这件事是华多僚干的,恨不得杀了他,但(原文来自: 小草范文网:青少年智慧故事十篇)又只得执行元公的命令,准备叫华驱去打猎,然后打发他走。
春秋时,公孙仪曾任鲁国的相国。
他喜欢吃鱼,鲁国的老百姓都争相买鱼送给他,公孙仪全都没有接受。
他的兄弟对此不太理解,便问:“兄长既然喜欢吃鱼,为什么又拒绝人家的馈赠呢?”公孙仪笑着回答:“兄弟你这就是有所不知了,正因为我喜欢吃鱼,所以才不能接受人家的赠鱼。
你想,如果我失去这个位子了,谁还会送鱼给我吃呢?正因为我在这个位子,别人才会送鱼给我。
如果我接受了人家的鱼,吃了人家的嘴软,我就必然要给人家办事。
这样,就会违背原则,就不能认真执法了,久而久之,自然也就会被罢免相位。
相位罢免了,虽然我还是喜欢吃鱼,但谁还会再送给我呢?现在我不接受人家的赠鱼,也就不会被罢免相位;虽然不要别人的赠鱼,但我可以长久地吃自己的鱼。
这又有什么不好呢?”他的兄弟这才真正明白,兄长这是靠己不靠人啊!
哲理箴言
公孙仪不受鱼,不因为礼物大小,而是说明他是一个公正廉洁的清官。
若能受小必会受大,愈贪愈不能满足。
成为贪官者,早晚会身败名裂,而到那时,就后悔莫及了。
我曾经看见一个老人在寒风凛冽中趟过一条河。
我喊住老人,我说上游有桥,老人说晓得;我说下游有渡,老人也说晓得。
但老人没有回来,他一步一步离我远去,在呼啸的寒风中走向对岸。
在老人之前和老人之后,有无数年轻人也要过河,但在河边他们停下了。
他们问我附近有桥么,我说上游10千米有桥,下游10千米有渡。
年轻人听了,立即离开河边,或上或下绕道而去。
有一个人,或许嫌路太远,没走,他脱了鞋,一步步走进水中,但冰凉的河水使他停住了。
然后,又一步一步走上岸来,穿好鞋离开河边也绕道而去。
生命经不起消耗,那些年轻人,他们在绕道10次、20次或者100次、1000次之后,他们会发现自己也老了。
我无意劝人趟水过河,但生命,不管什么人都应该珍惜。
哲理箴言
本来一个小小的困难,可以迎头面对,偏要投机取巧,花时间找另外的出路,可能在找的时间内,十个这样的困难也解决了。
我们没有太多的时间去走弯路。
何为天堂?天堂何在?
曾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人历尽艰险去寻找天堂,终于找到了。
当他欣喜若狂地站在天堂门口欢呼“我来到天堂了”时,看守天堂大门的人竟然问他:“这里就是天堂?”欢呼者顿时傻了:“你难道不知道这儿就是天堂?”
守门人茫然摇着头:“你从哪里来?”
“地狱。
”
守门人仍是茫然。
欢呼者慨然嗟叹:“怪不得你不知天堂何在,原来你没去过地狱!”
你若渴了,水便是天堂;你若累了,床便是天堂;你若失败了,成功便是天堂;你若是痛苦了,幸福便是天堂——总之,若没有其中一样,你断然不会拥有另一样的。
哲理箴言
天堂就是适可而止,知足常乐,就是离我们最近的幸福,就是我们发现幸福时的快乐。
弗里德里克出生于美国旧金山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他在少年时期便梦想成为一个成功的商人,由于没有什么太好的机遇,他也时常显得焦躁不安。
一个很偶然的机会,他发现,常常被人们废弃的冰块的用途实际上是非常广泛的。
而它的主要用途,也就是最普遍、最大众化的用途就是食用,而且冰块加入水中,融化于水,就可以成为冷饮,他立即敏锐地发现在气候炎热的地方,这种饮料一定会有广阔的市场。
弗里德里克由此看到了一个潜在的商机。
但是,他发现现在自己的当务之急是改变人们的饮用习惯,用冷饮取代人们习以为常的热饮,创造一种冷饮流行的市场局面才可能使冰块销售业务有长足进展。
于是,弗里德里克开始不断实验。
他试着利用冰块做各种各样的冷饮,并将冰块加入各种酒中勾兑出各种口味的鸡尾酒。
经过多次试验,他终于试制出适合于多数人饮用的冷饮。
实验成功之后,他开始思索怎样才能让冷饮自动地成为一种时尚,成为一种人们趋之若鹜的消费倾向,而不靠自己挨家挨户地去劝说顾客呢?渐渐地,他观察到人们一般情况下只是在酒店或者热饮店里喝饮料或酒。
到了夏天天气炎热的时候,这些酒店生意都不太好,店主也为之烦恼不已。
于是,他决定从酒店入手,传播自己创造的时尚。
开始时,他免费给一些小酒店提供冰块,并且教会他们用冰块去做各种冰镇饮品及勾兑各种鸡尾酒。
因为这些冷饮在炎热天气下有解暑降温的作用,经冰镇过的各种液体又会变得十分可口,这些饮品便立即在各个地方,尤其是那些气温高而又缺水的地区率先风靡起来。
于是,许多店主开始纷纷仿效他的做法,大量购买冰块制作冷饮。
弗里德里克也不失时机地自己经营了一家冷饮店,专营冷饮。
一时间,冷饮蔚然成风,人们渐渐改变了以往只喝热饮的饮食习惯,学会了在热天里饮用冷饮止渴。
于是,冷饮开始在全国各地广泛地流行起来,成为一新型的健康时尚。
冷饮的风行大大地带动了冰块的销售,一切都如弗里德里克所预料的那样,冰块的销售业务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弗里德里克的一番努力终于使冰块市场得到第一次的充分发掘,他的心态开始稳定下来,事业也逐渐从起始的艰难中走出来,开始慢慢向成功的高峰挺进。
汉高祖在洛阳南宫,从阁道上望见许多将领常常三三两两坐在沙地里议论。
汉高祖问道:“这是在说些什么?”留侯张良答道:“陛下还不知道吗?这是在图谋造反啊。
”高祖说:“天下刚刚安定,是什么缘故还要谋反呢?”留侯说:“陛下以平民的身份起兵,靠这班人打下江山。
如今陛下贵为天子,而封赏的都是陛下亲近、喜爱的萧何、曹参这些老朋友,而诛杀的都是陛下平常怨恨的人。
如今军吏计算功劳,认为天下之地不够封赏,这班人既担心陛下不能全部封赏,又害怕被怀疑到往日的过失而遭受诛杀,所以就聚集在一起图谋造反。
”高祖于是忧心忡忡地问:“该怎么办呢?”留侯说:“陛下往日憎恨的人,群臣都知道的,哪个最为厉害?”高祖说:“雍齿与我有旧怨,他曾经多次困辱我。
我想杀他,因为他功劳多,所以不忍心。
”留侯说:“现在赶紧先封雍齿给群臣看。
群臣见到雍齿受封,那么大家对自己受封都会坚信不疑。
”这时汉高祖便设置酒宴,封雍齿为什方侯,并加紧催促丞相、御史论功行赏。
群臣参加酒宴后,都欢喜地说:“雍齿都能封为侯,我们这些人就不必提心吊胆了。
”
张良的谋略举世闻名,虽然因为体弱多病,没有直接的战功,却在很早就被封侯。
刘邦的将领大都出身农民,目光比较短浅,所以爱发牢骚,但是也容易笼络,张良建议将名声最不好的雍齿封侯,一下就将他们的疑虑冰消瓦解。
哲理箴言
抓住下属的心理,巧妙地稳定他们的情绪,是领导者解决诸如职称评定之类难题的方法。
利益均衡,不伤害属下感情,又能提高自己的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