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囊肿穿刺注药治疗的疗效观察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3
无水乙醇注射法治疗单纯性乳腺囊肿的效果观察目的探讨无水乙醇注射法治疗单纯性乳腺囊肿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85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36例),观察组采用无水乙醇注射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囊腔穿刺抽液法治疗。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9%,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无水乙醇注射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囊腔穿刺抽液法治疗,两组患者术前均进行B超检查标记囊肿的部位、大小、深浅程度。
对照组:患者均取仰卧位,将患侧乳房充分暴露,穿刺部分常规消毒并铺巾,采用局部皮下浸润麻醉,在超声引导下使用无菌注射器经皮穿刺进入囊肿腔内,将囊液抽出并尽量抽净,术毕将穿刺点压迫 5 min并给予无菌纱布覆盖,注意穿刺过程中抽吸出血性液体则将操作停止。
观察组:按上述程序操作在穿刺成功后将针头固定,使针尖留在囊腔内,首先将囊液抽出并尽量抽净后,然后分离针头针筒,退下针筒,对囊液量进行准确测量,使用另一备用针筒,抽取等量容积的无水乙醇,接上针头,注回囊腔内,停留8~10 min后,再原筒抽回,将注射器拔出,术毕将穿刺点压迫5 min并给予无菌纱布覆盖。
1.3 疗效判定标准根据相关文献[3]拟定疗效判定标准:未触及肿块,B超检查囊肿完全消失为治愈;可触及肿块,B超检查囊肿直径较之治疗前有50%以上的缩小为有效;可触及肿块,B超检查囊肿直径较之治疗前缩小≤50%或无变化为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16.0 统计软件对相关数据资料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两组疗效的比较两组患者均得到完整随访,随访率为100%。
随访发现,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9%,对照组为86.1%,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表1)。
表1 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的比较[n(%)]注:与对照组比较,*P < 0.052.2 不良反应观察组术后有部分患者出现局部轻微刺痛感,但持续十几分钟后均消失,有2例患者出现局部皮肤发红、瘙痒,但24 h后消失;对照组抽液后囊肿即消失,触诊不可触及肿块;两组均未见术后炎症、脓肿等并发症出现。
20233755[文章编号]1006-2440(2023)05-0494-02[引文格式]李季丹,陈建新,祝志恒,等.超声引导下穿刺抽吸治疗哺乳期乳腺脓肿的临床效果[J ].交通医学,2023,37(5):494-495.哺乳期乳房脓肿是乳腺炎的不良转归之一,主要表现为乳房内部脓液积聚,可导致局部皮肤破溃,甚至形成难治性瘘管,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
脓肿切开引流是经典的外科干预手段,但存在麻醉配合、创伤较大、换药疼痛、愈合时间长、复哺乳率低等缺点。
因此,超声引导下乳房脓肿穿刺抽脓已逐渐成为重要的外科干预手段之一。
我院乳腺外科2016年1月—2021年12月应用超声引导下行乳房脓肿穿刺抽脓治疗哺乳期乳房脓肿患者,获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哺乳期乳房脓肿患者186例,经超声检查均为单侧脓肿,根据患者意愿分为超声引导穿刺组93例和脓肿切开置管引流组93例。
超声引导穿刺组年龄21~34岁,平均27.5±2.8岁;顺产66例,剖宫产27例;左侧乳房脓肿45例,右侧脓肿48例;脓肿最大径15~95m m ,平均42.2±16.1m m ;平均体质量指数22.7±3.3kg/m 2。
脓肿切开置管引流组年龄19~40岁,平均27.6±4.6岁;顺产59例,剖宫产34例;左侧乳房脓肿42例,右侧脓肿51例;脓肿最大径19~115m m ,平均48.7±17.9m m ;平均体质量指数22.8±2.8kg/m 2。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排除入院前已进行乳腺穿刺治疗以及乳房脓肿已引起皮肤破溃或坏死患者。
1.2治疗方法1.2.1超声引导穿刺组:患者仰卧位或侧卧位,背部铺一次性无菌单,充分暴露患侧乳房。
超声探查乳房脓肿位置、大小和深度,标记穿刺点。
以0.5%碘伏消毒,超声引导下以20m L 注射器或50m L 注射器自定位点穿刺进针,到达脓腔后予以适当负压抽吸;如针头堵塞,在超声引导下适当变换针头位置,必要时生理盐水冲洗后再行抽吸;超声影像提示脓液完全抽吸后停止抽吸,局部消毒后加压包扎。
40例无水乙醇治疗乳腺囊肿的效果总结目的:总结40例无水乙醇治疗乳腺囊肿的临床效果。
方法40例2008年1月~2011年1月,经B超确诊为乳腺囊肿的患者,采用无水乙醇注射法进行治疗,并进行术后随访。
结果40例无水乙醇治疗的乳腺囊肿患者,40例无水乙醇治疗的乳腺囊肿患者,痊愈30例(75% ),有效8例(20% ),无效2例(5% ),有效率95%。
结论经无水乙醇注射治疗乳腺囊肿,方法安全,疗效确切。
标签:无水乙醇;乳腺囊肿乳腺囊肿又称乳汁淤积症,主要分为积乳囊肿、单纯囊肿等。
最多见的是单纯性囊肿。
其病因主要是内分泌紊乱导致乳腺导管上皮增生,使乳腺导管迂曲、折叠最终发生坏死而形成囊肿。
主要临床表现是乳房肿块及乳房胀痛。
乳腺囊肿的治疗多以外科手术切除为主,可给患者带来较大的手术创伤,因此,本研究总结无水乙醇治疗乳腺囊肿的临床疗效。
为乳腺囊肿的进一步微创治疗研究提供依据。
一.一般资料和方法1、研究对象:40例2008年1月~2011年1月,经B超确诊为乳腺囊肿的患者。
年龄20~50岁。
囊肿最大直径5cm,最小直径1cm。
2、方法:所有病例术前均经B超检查。
术时患者取仰卧位,选择囊肿底部为穿刺点,使用无菌注射器进行穿刺,抽空囊内液并测量囊液量,将相同容积的无水乙醇,注回囊腔中,停留约10min,拔出注射器。
术后3个月、6个月、1年均进行随访。
3、疗效标准[1]:①治愈:B超检查囊肿完全消失。
②有效:B超检查囊肿直径较治疗前缩小50%以上。
③无效:B超检查囊肿直径较治疗前缩小50%以下或无变化。
二.结果40例无水乙醇治疗的乳腺囊肿患者,痊愈30例(75% ),有效8例(20% ),无效2例(5% ),有效率95%。
未出现治疗后脓肿,发热等术后并发症。
三.讨论乳腺囊肿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乳房内肿物,常可被误诊为乳腺肿瘤[2]。
发生囊肿的原因很多,如炎症或肿瘤压迫,可造成双侧或单侧的乳腺导管堵塞,乳汁淤积形成囊肿[3]。
高渗葡萄糖注射联合三苯氧胺治疗乳腺单纯性囊肿的疗效观察肖利春;姜兰
【期刊名称】《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7(027)002
【摘要】目的:探讨穿刺抽液后注射高渗葡萄糖联合三苯氧胺治疗乳腺单纯性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乳腺单纯性囊肿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6例行穿刺抽液后注射高渗葡萄糖联合三苯氧胺治疗,对照组20例行单纯穿刺抽液治疗.术后3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囊肿消失程度、复发率等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90.91%,有效率为9.19%,无复发;对照组治愈率65.00%,有效率25.00%,复发率10.00%,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高渗葡萄糖注射联合三苯氧胺治疗乳腺单纯性囊肿疗效显著,操作简便、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总页数】3页(P7-9)
【作者】肖利春;姜兰
【作者单位】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湖北黄冈438002;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湖北黄冈4380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55.8
【相关文献】
1.穿刺加三苯氧胺治疗乳腺囊肿的疗效观察(附36例) [J], 申郑堂;罗沙阳
2.桂枝茯苓胶囊联合三苯氧胺治疗卵巢囊肿的疗效观察 [J], 季宁
3.无水乙醇注射配合三苯氧胺治疗乳腺囊肿的临床研究 [J], 王茁
4.红金消结胶囊联合三苯氧胺治疗男性乳腺肥大症的疗效观察 [J], 周瑶; 王敏; 李金穗
5.乳腺囊肿穿刺抽液后注射无水乙醇联合理疗治疗单纯性乳腺囊肿237例疗效观察 [J], 庞翠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观察分析穿刺注药治疗单纯性乳腺囊肿的疗效摘要】目的:探讨穿刺注药治疗单纯性乳腺囊肿的疗效。
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20 例单纯性乳腺囊肿妇女行超声检查后穿刺注药治疗进行分析。
结果:一次治疗囊肿效率达 90%以上。
随访 2 ~4 个月,均恢复良好,无 1 例复发。
结论:穿刺抽液注药是治疗单纯性乳腺囊肿的有效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穿刺注药;单纯性乳腺囊肿【中图分类号】R657.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5)-03-110-01乳腺囊肿种类比较多,如分泌性囊肿和假性囊肿等,临床上最多见的是单纯囊肿和乳腺积乳囊肿。
乳内肿物是其主要临床表现。
据资料统计,我国乳腺囊肿的发生率占乳腺疾病的 3.6 ~7.1%,其恶变率为 0.2 ~2.2%。
手术是治疗囊肿的主要方法,但由于传统切除损伤大、不良反应多、复发率高、而且留有瘢痕,对患者带来很大影响。
乳腺囊肿的致病因素有乳房异常、饮酒、精神创伤等。
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为单纯性抽液穿刺。
其复发率比较高,影响患者的精神状态和生活质量。
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穿刺抽液后囊腔注药治疗单纯性乳腺囊肿的临床疗效比较确切。
1.资料和方法1.1 资料2013 年1 月~2014 年6 月收治就诊的单纯性乳腺囊肿患者 120例,单纯穿刺抽液组 60 例,穿刺抽液后囊腔注药组 60 例。
所有患者均有单纯肿块,位于乳腺周边,活动度比较小,表面光滑,并且乳房在月经前胀痛。
所有患者均通过超声等实验室检查确诊为单纯性乳腺囊肿。
囊肿直径平均为 12~23mm,。
120 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的非控制因素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单纯穿刺抽液组穿刺前进行常规的体格检查,进行穿刺点的定位,确定囊肿的大小、部位、个数等,选择合适的进针角度和穿刺深度。
先进行穿刺部位的常规消毒,注射器穿刺囊肿部位进行抽液,抽空囊腔内的囊液,观察囊液为非血性液体。
穿刺抽液后囊腔注药组在单纯穿刺抽液的基础上向囊腔内注射生理盐水进行冲洗,然后注入等量的庆大霉素和地塞米松的混合液。
超声介入穿刺注药联合口服小金片治疗乳腺单纯性囊肿的研究佟红梅
【期刊名称】《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年(卷),期】2014(000)017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穿刺注药结合口服小金片治疗乳腺单纯性囊肿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120例乳腺单纯性囊肿患者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70例穿刺抽出囊液注入无水乙醇冲洗后,再注入地塞米松和庆大霉素混合液,同时口服中成药小金片3个疗程;对照组50例穿刺抽出囊液后注入无水乙醇冲洗并保留硬化治疗。
于术后6个月、12个月分别观察2组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复发率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96%,无复发者;对照组治愈率为80%,复发率为8%。
2组治愈率和复发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经期乳房胀痛症状痊愈率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超声引导下穿刺抽液注射无水乙醇冲洗后,注入地塞米松、庆大霉素混合液同时口服小金片治疗乳腺单纯性囊肿疗效确切,临床治愈率高。
【总页数】3页(P1836-1838)
【作者】佟红梅
【作者单位】湖北省宜昌市中医医院,湖北宜昌4430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55.8
【相关文献】
1.穿刺抽液后囊腔注药治疗单纯性乳腺囊肿的临床疗效 [J], 张珊珊
2.超声介入穿刺注药联合口服小金片治疗乳腺单纯性囊肿的临床效果 [J], 杨本军
3.小金片联合超声介入穿刺注药对乳腺单纯性囊肿患者的治疗效果 [J], 呼怡媚;唐润薇
4.小金片联合超声引导下穿刺注药治疗乳腺单纯性囊肿效果观察 [J], 朱茂国
5.穿刺抽液后囊腔注药治疗单纯性乳腺囊肿的临床疗效 [J], 张珊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超声引导穿刺抽液结合不同硬化剂治疗单纯性乳腺囊肿的效果探究发布时间:2022-04-29T02:42:39.623Z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22年3期作者:郭青鑫王树人王琦[导读] 对单纯性乳腺囊肿应用超声引导穿刺抽液结合不同硬化剂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研究。
郭青鑫王树人王琦大庆龙南医院(齐齐哈尔医学院第五附属医院)黑龙江大庆 163453摘要:目的对单纯性乳腺囊肿应用超声引导穿刺抽液结合不同硬化剂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研究。
方法回顾本院在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收治的58例单纯性乳腺囊肿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9例。
所有患者均行超声引导穿刺抽液治疗,对照组硬化剂选择无水乙醇,研究组硬化剂选择高渗糖水,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囊肿直径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6.55%,高于对照组的75.86%(P<0.05);研究组患者囊肿直径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高渗糖水作为超声引导穿刺抽液硬化剂,针对单纯性乳腺囊肿患者疗效较好,且安全性更高,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
关键词:超声引导;穿刺抽液;硬化剂;单纯性乳腺囊肿;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乳腺囊肿是乳腺疾病的一种,在临床上并不鲜见,单纯性囊肿是其中一个疾病类型,会导致患者卵巢功能紊乱,引起黄体酮和雌激素平衡异常,同时为患者带来强烈的乳房疼痛感,对其生活质量有较大影响。
若未能及时治疗,很可能从良性病变向恶性病变转移[1]。
超声引导穿刺抽液是常见的治疗手段,疗效显著,且不会带来巨大疼痛,为讨论不同硬化剂对单纯性乳腺囊肿的疗效,本研究将以58例单纯性乳腺囊肿患者为研究样本,进行有关研究,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回顾本院在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收治的58例单纯性乳腺囊肿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9例。
对照组年龄25-56岁,年龄均值(34.56±5.12)岁,囊肿直径10-34mm,均值为(25.11±2.34)mm,多发囊肿12例,单发囊肿17例;研究组年龄27-54岁,年龄均值(34.83±5.45)岁,囊肿直径11-32mm,均值为(25.84±2.21)mm,多发囊肿13例,单发囊肿16例。
超声引导穿刺抽液联合红金消结胶囊治疗乳腺囊肿的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比较穿刺抽液联合口服红金消结胶囊与单纯穿刺抽液治疗单纯性乳腺囊肿的疗效。
方法:选择经彩超诊断为单纯性乳腺囊肿的女性患者89例,随机分为穿刺抽液后服用红金消结胶囊治疗组47例和穿刺抽液治疗组42例,两组患者随诊1年后观察疗效。
结果:囊肿穿刺联合口服红金消结胶囊治疗组总有效率91.49%(43/47),复发4例( 8.51% );单纯囊肿穿刺抽液组总有效率73.81%(31/42),复发11例(26.19%),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论:应用红金消结胶囊联合穿刺抽液术治疗单纯性囊肿,可明显提高总有效率,减低复发几率。
【关键词】乳腺囊肿;穿刺;治疗;红金消结胶囊;彩色多普勒超声【中图分类号】r4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535—02乳腺囊肿是乳腺囊性增生症中最重要的病理类型,发病率为7%[1],多见于40岁以上的绝经前女性,可分为单纯性囊肿和复合性囊肿。
对于单纯性乳腺囊肿,临床上有药物治疗、穿刺抽液或手术治疗等几种治疗方法,但均有较高的复发和再发几率。
现对我院2010年9月-2012年3月采用彩超引导下穿刺抽液后服用彝药红金消结胶囊治疗乳腺单纯性囊肿的疗效观察进行分析。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在我院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为单纯性乳腺囊肿的女性病人,共97例,年龄在26岁-63岁,平均为41岁;伴周期性胀痛者73例;单发性囊肿48例,多发41例;行囊肿切除术后复发7例;囊肿长径最大为34mm,最小为8.0mm;病程3天-5年。
随访满1年者为89例,其中失访8例。
1.2 入组条件由乳腺彩超检查结果筛选入组病人,彩超机应用迈瑞nc-n6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7.5-10mhz,患者超声表现为无回声暗区,呈圆形或椭圆形,境界清楚,壁薄且内壁光滑,后方回声增强,其内及周边无明显血流信号。
灌注治疗单纯性乳腺囊肿的观察乳腺囊肿是乳女乳腺疾病中常见病之一,以单纯性囊肿及积乳囊肿最常见,单纯性乳腺囊肿属于乳腺囊性增生病的特殊类型,一般临床症状不明显,Heman等综述了Abramson,Rosemond.Gatchell等人及本人的临床观察报道其恶变率为0.2%~2.2%[1],临床上一直采用传统手术切除治疗,手术不仅费用高,痛苦大,而且留有疤痕影响美观,我们旨在寻求一钟安全有效,无痛苦,不影响美观的微创治疗。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及仪器:2008年10月-2010约11月筛选30例单纯性乳腺囊肿患者,共计41个囊肿,术后均涂玻片送病理行常规脱落细胞学检查,以确诊为单纯乳腺囊肿,囊肿直径约10-32mm,年龄约29-50岁,平均年龄约38.2岁,均生育,病程3个月-2.4年;采用GE-730PRO,探头频率7.5-10.0MHz,10ml注射器,20G穿刺针。
1.2方法:术前均行高频超声波检查及X线钼靶摄片确定为单纯性囊肿,治疗过程均需两人完成,术时先常规扫查乳腺囊肿,并标记号囊肿的部位,记录大小、数目;囊肿位置表浅的,触诊明显的,直接用左手拇指及食指稳定肿块,用注射器直接进针(一般从囊肿底部或侧面成角进针),超声监测直视下见到针芯在囊内,抽液,左手固定针干,退出针筒,另一个注射器针筒装无水酒精,后再注地塞米松,位置较深者(或皮下脂肪组织较厚者),2%利多卡因局麻,采用20G穿刺针,超声引导下成角进针,接上注射器针筒,抽出液注入试管内,观察液性外观,计算其体积,按囊液总量的20%-25%无水酒精,注入囊内,5min后抽出,反复进行2-3次,后再注入一定量地塞米松保留,局部按压止血,贴上敷料。
抽取液行细胞学检查,术后3、6个月复查、最长时间观察1年。
2结果一次性治疗囊肿完全消失33个,缩小50%左右的6个,变化不明显的2个,对变化不明显的及缩小50%左右者行第二次重复治疗,囊肿消失的有5个,缩小50%以下的有3个,没有变化的0个。
内外合治乳腺囊肿病疗效观察
莫小勤;李廷冠;李敏江;刘洁
【期刊名称】《中国药业》
【年(卷),期】2005(14)8
【摘要】目的:观察内外合治乳腺囊肿病的疗效.方法:内治方法为早期阶段口服中药仙鹿消肿汤加减治疗1~2周,后续阶段口服乳腺康胶囊、小金丸治疗1~3个疗程;外治方法为乳腺囊肿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在无菌条件下穿刺囊肿,抽尽囊肿内容物,然后用消毒小方纱布厚盖患处加压固定2~3 d.结果:治疗患者40例均有效,临床治愈31例(77.5%).结论:内外合治乳腺囊肿病疗效良好.
【总页数】2页(P69-70)
【作者】莫小勤;李廷冠;李敏江;刘洁
【作者单位】广西中医学院附属瑞康医院,广西,南宁,530011;广西中医学院附属瑞康医院,广西,南宁,530011;广西中医学院附属瑞康医院,广西,南宁,530011;广西中医学院附属瑞康医院,广西,南宁,53001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5.5
【相关文献】
1.中医内外合治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 [J], 姜俊玲;刘鹏;林寿宁;张振峰
2.除痹汤内外合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 [J], 吕秀群;刘得华
3.中医内外合治延缓慢性肾脏病3~4期的疗效观察 [J], 孙玲玲;赵刚
4.中药内外合治轻症手足口病36例疗效观察 [J], 徐爱年;齐永福
5.中药内外合治对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疗效观察 [J], 何昌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19年9月第26卷第18期·综述·单纯性囊肿多由于黄体酮减少或缺乏,雌激素相对增高导致,异常的激素刺激乳腺,使导管上皮增生、迂曲、折叠,腺上皮分泌液不能排出,以致局部坏死,形成囊肿和管壁萎缩。
囊肿穿刺抽液术是在超声介导下对囊腔穿刺抽液的治法,微创速效、安全简便;配合多途径给药,能显著提高疗效,是目前临床常用治疗方式。
本文根据实验变量及优势组别进行分类,对2008年8月至2018年9月运用穿刺抽液联合多途径给药法治疗单纯性乳腺囊肿的临床对比研究文献作一综述。
1 穿刺抽液注药1.1 无水乙醇灌注1.1.1 单纯无水乙醇灌洗无水乙醇为临床常用的硬化剂,能有效破坏囊壁细胞使其产生粘连,令抽液操作后的囊腔闭合并最终消失。
钟志强[1]研究中试验组在穿刺抽液术后注入等量无水乙醇,停留8~10分钟后抽净包扎,总有效率明显优于行常规穿刺抽液治疗的对照组。
邓小元等[2]重复并验证了上述实验,观察组疗效有明显优势。
1.1.2 无水乙醇合抗生素李庆等[3]对无水乙醇灌注法有较明确规定,即在超声定位下穿刺抽吸,生理盐水冲洗后行无水乙醇灌注,总量不超过5m l,每次停留3~5分钟,注入适量泼尼松保留;而对照组行单纯抽液治疗且不予冲洗,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0%与82.1%。
1.1.3 无水乙醇对比高渗葡萄糖注射液李伟兰等[4]对照组35例仅行穿刺抽液;A组4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用高渗葡萄糖注射液反复冲洗,每次注入约1/2囊液量,于囊腔内留置5~10分钟;B组40例将高渗葡萄糖注射液换成无水乙醇,治疗过程与A组一致,结果A、B组及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2%、97.5%、82.9%。
作者单位:310053 杭州,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硕士在读(吕政仪);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乳腺病中心(沃立科)通信作者:沃立科,Email:oracle19791010@ 1.1.4无水乙醇对比曲安奈德醋酸曲安奈德也是常用硬化剂之一,具有消炎、免疫抑制等作用。
乳腺囊肿和囊肿穿刺
冯桃莉
【期刊名称】《家庭医学:上半月》
【年(卷),期】2006(000)023
【摘要】福建郑女士来信说,她在一次洗澡时发现右侧乳房有个硬结,不痛不痒,没有什么不舒服。
去医院作B超,发现是乳腺囊肿,医生说要穿刺。
她不清楚乳
腺囊肿对人体有什么影响?会不会恶变?作了穿刺后,如果是癌症,是否会使癌细胞扩散?这一连串的问题,使郑女士吃不下,睡不香。
于是来信咨询该怎么办?【总页数】2页(P58-59)
【作者】冯桃莉
【作者单位】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主任医师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5
【相关文献】
1.超声引导下乳腺囊肿穿刺144例 [J], 李伟兰;罗樱;劳国权
2.自制乳腺囊肿模型训练法在超声引导穿刺实践教学中的效果评价 [J], 冷晓玲;黄国福
3.消癖散联合超声引导穿刺术治疗乳腺囊肿的疗效观察 [J], 张辰铭
4.自制乳腺囊肿模型训练法在超声引导穿刺实践教学中的效果评价 [J], 冷晓玲;黄国福
5.乳腺囊肿穿刺抽液后注射无水乙醇联合理疗治疗单纯性乳腺囊肿237例疗效观察 [J], 庞翠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乳腺囊肿穿刺注药治疗的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比较乳腺可扪及性肿物穿刺抽液后囊腔内注药(地塞米松+庆大霉素)和单纯穿刺抽液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
方法:将临床可扪及乳腺囊肿根据乳腺B超报告入组63例,随机分为穿刺抽液治疗组30例和穿刺抽液后囊腔内注药治疗组33例,两组患者穿刺抽液等治疗后中位随访12.5个月观察疗效。
结果:63例可扪及乳腺单发性囊肿,平均囊肿大小25mm,33例穿刺抽液后囊腔内注药组复发率12.12%,30例穿刺抽液组复发率40.00%,两组相比较P1年的患者,穿刺抽液后囊腔内注药组和穿刺组复发率分别是30.00%和75.00%,两组相比较P0.05。
结论:临床可扪及乳腺单发囊肿可根据B超检查筛选适合穿刺患者,穿刺抽液后囊腔内注药(地塞米松+庆大霉素),可减少复发和手术发生率。
[关键词]乳腺囊肿;穿刺;治疗;地塞米松;庆大霉素;乳腺B超
乳腺囊肿是妇女常见疾病,发病率占所有女性的7%左右[1]。
囊肿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对于绝经前40岁以上女性最为多见,它的病因不同,临床表现不同,转归不同,需慎重对待。
其中单纯性乳腺囊肿临床上一般行穿刺抽液或手术切除治疗。
穿刺抽液多为浆液性,有报道49例行穿刺抽液后均于20~80d后复发而改行手术治疗[2]。
本人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进修期间及在本院,共一年时间(2007年7月~2008年6月)对乳腺单纯囊肿行穿刺抽液后囊腔内注药(地塞米松+庆大霉素)治疗33例,同期行单纯穿刺抽液治疗30例,将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相比较,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本院门诊对乳腺可扪及囊肿进行B超诊断为单纯性乳腺囊肿女性病人63例,年龄27~62岁,平均41.19岁,可扪及囊肿(B超测量)平均径线最大为40mm,最小为15mm,平均25mm;病程最短者7d,最长者36个月,平均10.5个月。
相关临床资料见表1。
根据乳腺B超检查结果筛选入组病人,囊肿的图形表现为囊壁轮廓清晰,边界清楚,呈圆形或类圆形,囊内无分隔及赘生物;囊内容物的回声表现为无回声、低回声、后方回声增强,无侧壁回声影。
对于囊内分隔及囊内壁不光滑、囊内回声不均匀的患者不予入组。
1.2 方法:入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一组为单纯穿刺抽液治疗组(穿刺组)随访30例,另一组为穿刺抽液后囊腔内注药(地塞米松+庆大霉素),随访33例。
两组年龄、病程长短、绝经状态、囊肿大小等,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差异性。
两组患者乳腺囊肿穿刺部位常规消毒并铺巾,严格无菌操作,用5ml或10ml 一次性无菌注射器行囊肿穿刺抽液,刺入囊腔后尽可能抽空囊内液,抽出液体肉眼观察为非血性液后,送病理科行TCT检查。
单纯抽液组操作完毕;穿刺抽液囊腔内注药组抽出囊内液体,注入等量生理盐水冲洗抽尽后,再注入相当于囊内液50%的地塞米松和庆大霉素注射液各半量混合液体留于囊内。
两组病人在穿刺抽液后4~6周复诊,以后每3~6个月复诊1次。
进行临床检查和乳腺B超检查判定疗效,两组病人随访最长15个月,最短10个月,中位12.5个月。
1.3 结果判断:治愈:随访12个月临床未能扪及囊肿,乳腺B超检查囊肿完全消失。
复发:随访12个月后检查,在原穿刺部位再次扪及囊肿并乳腺B超检查出现囊肿。
1.4 统计学处理:两组治愈率,复发率的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P1年时,穿刺组的复发率为75.00%,远高于穿刺囊腔内注药组的30.00%,这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提示:乳腺囊肿穿刺囊腔内注药治疗比较单纯穿刺抽液治疗能减少复发,提高治愈率,其中穿刺囊腔内注药治疗对囊肿病史>1年的患者相对疗效更显著。
3 讨论
单发乳腺囊肿亦属于乳腺囊性增生症的一种类型,一般认为是乳腺小叶、小管及末梢导管高度扩张形成。
本病的发生与内分泌失调有关,是乳腺上皮和间质增生及复旧不全引起的非炎症又非肿瘤的疾病。
当卵巢内分泌紊乱,黄体酮分泌减少或缺乏,雌激素水平相对增高刺激乳腺导管上皮增生,致使导管伸长、迂曲、折叠,在其复旧过程中大量上皮细胞脱落及伴有部分导管壁细胞坏死堵塞管腔,分泌物在管腔内积聚形成囊肿[3]。
乳腺单纯囊肿的恶变率低,研究发现当乳腺囊肿内上皮非典型增生和囊内乳头状瘤形成时,患者癌变危险才增加[4]。
Hernan等综述了Rosemond,Gatchell等人及本人的临床观察报道恶变率为0.2%~2.2%[5]。
本组63例乳腺单纯囊肿患者随访最长15个月,最短10个月,未发现恶变者。
单纯乳腺囊肿的诊断主要依据病史和物理检查,物理检查中乳腺B超最有价值,其方便无创伤,能准确分辨囊肿大小及判断囊肿的良恶性。
本实验主要根据B超检查的信息筛选入组病人,对复杂囊肿患者B超检查表现为囊内分隔及囊内壁不光滑、囊内回声不均匀的患者不予入组。
地塞米松为长效糖皮质激素,具有强大的抗炎作用,能抑制多种原因引起的炎症反应,并且,能通过抑制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的增生,抑制胶原蛋白、粘多糖的
合成及肉芽组织增生。
庆大霉素属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有强大的抗菌活性[6]。
根据乳腺囊肿的形成机制,上述两种药物合用可治疗乳腺囊肿。
为了探讨其疗效,本试验资料显示单纯穿刺抽液复发率40.00%,穿刺抽液后囊腔内注药治疗复发率12.12%,两种治疗方法的复发率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1年的患者,穿刺抽液后囊腔内注药组复发率为30.00%,穿刺组为75.00%,两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分析推测因患者病史较长,乳腺导管上皮和间质结缔组织增生及扩张导管长期存在致使囊壁纤维化并增生,囊壁较厚,穿刺
抽液后囊腔不易塌陷闭合而易复发[7],既使穿刺抽液后囊腔内注药仍吸收不佳,所以复发率仍高达30.00%。
综上所述,乳腺B超检查是诊断可扪及乳腺囊肿的有效方法,根据乳腺B超检查筛选出适合穿刺抽液治疗人群。
穿刺抽液后囊腔内注药(地塞米松+庆大霉素)治疗方法可减少复发率,同时可最大限度地避免手术及其它过度治疗。
但此种方法对囊肿病史大于1年的患者仍有较高的复发率,这类患者的最佳治疗处理方法尚有待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