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篇分析对提高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启示
- 格式:pdf
- 大小:111.49 KB
- 文档页数:1
浅谈语篇分析理论与大学英语写作教学" 论文关键词:语篇分析语篇模式衔接和连贯英语写作论文摘要:英语写作是体现学生语用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但一直以来却是英语教学中最薄弱的环节。
这是由于近年来有些英语教师过于强调语法,较少注意语言结构是如何在语篇中运用,致使英语写作教学只停留在句子层次上。
本文提出,将语篇分析引入到写作教学中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英语写作是英语的四大基本语言技能之一,而中国大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却处在较低的水平,特别是他们在语篇层面上的写作能力尤其欠佳。
许多学生在词汇、语法等方面基本功较扎实,如果把他们作文中的用词造句单独抽出来,并无不妥之处,但是当这些词句连成篇章时,文章整体结构散乱无序,衔接手段缺乏导致语意不连贯。
显而易见,传统的英语写作教学模式不能解决这些语篇层面上的写作问题,因为传统的英语写作教学过多强调词法和句法层面的知识而忽略了对语篇层面的关注。
但是语篇分析理论为英语写作教学开辟了新视野。
语篇分析是语言学的新兴分支学科,它主要研究句子层面之上的语言的使用和构建(Brown and Yule,1983)。
因此语篇分析的许多理论,例如语篇模式、衔接和连贯等,都可以运用到英语写作教学中以提升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一、语篇相关理论胡壮麟(1994)对语篇的界定是:“语篇指任何不完全受句子语法约束的在一定语境中表达完整语义的自然语言。
”语篇反映的是人们纷繁复杂的思想和日常生活,其内容千变万化。
但语篇的结构模式是有限的,因为语篇的结构模式由人的思维模式决定而人的思维模式不是无穷无尽的。
就语篇的结构和形式而言,Hoey (1983)和McCarthy(1991)把语篇模式归类如下:问题—解决模式、主张—反主张模式、叙事模式、提问—回答模式和概括—具体模式等。
在实际或自然篇章中,一种模式可独立出现。
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可能和其他模式相结合,或互相交错,或嵌入而构成较大的篇章。
语篇的衔接与连贯对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启示论文目前国内多数学校英语写作教学仍然采用传统模式,利用展示新的写作内容——范文分析——学生自己命题并写作——教师讲评这样的流程。
教师只注重结果忽视教学过程,难以引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语法能力强,但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普遍较差,写出来的篇章结构上没有连贯性,也缺乏逻辑性。
因此,本文将从语篇语言学的角度,从衔接连贯这一方面来谈如何进行英语写作教学,试图探索出一种实用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模式。
“语篇是指任何不完全受句子语法约束的在一定语境中表达完整语义的自然语言”(胡壮麟,1994)。
Harris指出,“语言并非是一些杂乱无章的语句,而是由连贯的篇章形式表现出来的。
”有了对语篇的定义,语篇分析理论也随之不断发展。
本文主要从衔接和连贯的角度来讨论语篇分析对英语写作的指导作用。
在Cohesion in English中,Halliday和Hasan提出“当话语中的某个成分的解释取决于话语中另一个成分的解释时就出现了衔接” ,二人把衔接归纳为五种:指称、替代、省略、连接和词汇衔接。
连贯是指篇章是一个整体,而不是无关语句的堆积。
衔接是达成语义连贯的重要手段之一,是连贯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语篇的连贯应该具备三个特征:(1)连续性,即在语篇中相邻的小句要彼此照应,或由某个连续成分使他们在形式上彼此相连;(2)一致性,即前后句子在逻辑上保持统一;(3)相关性,即每个句子必须与语篇话题和上下文彼此相关。
1、衔接手段的运用在以上提到的五种衔接手段中连接最复杂。
黄国文将连接手段命名为“逻辑联系语”,并将其定义为“表示各种逻辑意义的连句手段” ,既包括连词也包括副词或介词短语。
根据它们所表示的不同语义关系,可分为增补型、转折型、因果型和时间型,每一类又可分为很多小类。
因此英语中逻辑联系语的正确使用是写作中的一大难点。
下面举两个例子:A.English is very important in the munication, we must learn English well.B. No one will wele a man with bad manners. Otherwise, a man who always acts politely will get on well with others.在A句中缺少连接词,两个完整的英文句子不能用逗号隔开。
英语教学中的语篇分析读后感悟在深入研读英语教学中的语篇分析后,我深深体会到了这一领域的深度和广度,同时也感受到了其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首先,我对语篇分析的本质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
它不仅仅是对文本表面的解读,更是对文本深层含义、结构和功能的探究。
在英语教学中,通过语篇分析,我们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整体结构和逻辑关系,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情感态度,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其次,我意识到书面语和口语在语篇分析中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虽然它们在某些方面存在差异,但在实际交流中,它们往往相互交织、相互影响。
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我们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和书面语能力,使他们能够在不同的语境中灵活运用语言,进行有效的交流。
此外,我对语篇中的微观结构也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
词汇和语法在构成有意义的语篇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们通过衔接和连贯,使句子和段落之间形成紧密的联系,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有意义的文本。
在英语教学中,我们需要引导学生关注这些微观结构,帮助他们掌握语言的运用规律,提高语言的准确性和地道性。
最后,我对书面语篇和口语语篇的分析方法有了更为具体的认识。
无论是分析书面语篇还是口语语篇,我们都需要关注其结构、功能、语境等方面。
在书面语篇分析中,我们需要关注其标记特征、小句的意义和分类等;在口语语篇分析中,我们需要关注其语用学理论的应用、话语分析和交际理论等。
这些方法为我们提供了有效的工具,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和分析不同类型的语篇。
总的来说,英语教学中的语篇分析为我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审视英语教学。
它让我意识到英语教学不仅仅是教授语言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进行交流和表达的能力。
因此,在未来的英语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语篇分析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英语,实现有效的交流。
语篇功能对大学英语写作课程的指导意义英语写作是对学生英语能力的高层次要求。
当前大学生英语写作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微观层面上的语言结构容易出现错误,尤其以汉语式英语和表述不当最为突出;宏观层面的整体构思容易出现思维混乱,前后呼应和层次安排方面不合逻辑。
上述问题,可以从语篇功能理论中找到解决方案。
语篇功能语境衔接手段内在结构写作教学一、大学英语写作现状2007年教育部颁布《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综合运用能力就是指学生英语的听、说、读、写、译等五个方面的能力。
当前,随着网络资源的丰富,原声的英美音视频资料简单易得,帮助大学生显著提高了以听说为核心的口头交际能力,但以读写为核心的书面交际却处于相对尴尬的境地。
结合笔者的实际教学经验,分析出大学生的英语写作主要存在以下两个层面上的问题:从微观层面上看,语言结构容易出现错误,尤其以汉语式英语最为突出;从宏观层面上看:整体构思和表述容易出现思维混乱,前后呼应和层次安排方面不合逻辑。
从微观层面说,错误集中在词汇、句型和语法结构上,这主要反映出学生的基本功不够扎实。
需知,书面写作不同于口头交际。
口头交际中,语言结构上出现些许语法错误,可以通过重复,更正或肢体语言进行修复;但在书面交际中出现的结构和语法错误,如未能及时更正,则会导致信息传递的误导,导致交际的失败。
在微观层面上最显著的错误时汉语式的英语表达,从语法构造方面来看,并未出现错误,但在思维方式和语境要求方面却而只是汉语表达的直译,并不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
从宏观层面说,问题集中体现在对文章整体结构和层次安排上的不合理,这直接反映出中西思维方式上的巨大差异。
学生对于主旨段、主旨句的设定较多地遵循着中式的归纳法,或者根本没有主旨段和主旨句,文章缺乏前后呼应和段际句际之间的衔接;而对于因果关系、限定关系、层次关系等方面的逻辑关系的处理不符合英语表达的习惯,甚至前后混乱。
语篇分析对提高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启示作者:曾永来源:《陕西教育·高教版》2009年第07期[摘要]如何提高英语写作能力,是一直困扰许多大学生的棘手问题。
文章立足于语篇分析理论,探讨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关键词]语篇语篇分析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听、说、读、写是学习语言要掌握的四大基本技能,写作水平的高低体现了学习者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最能反映出学习者的实际语言水平,也是四大技能中最难提高的。
用英文写作对于很多大学生来说是一件很头疼的事,不知如何下手,往往词不达意、言不成文。
通过分析学生的典型错误,发现学生书面表述的薄弱环节主要表现为较弱的语言表达能力,即缺乏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能力。
结果整篇作文的前后句子常常缺少必要的衔接关系,词不达意,语义更不连贯,因而无法成为能表达整体意义的语篇。
注重语篇教学,培养学生语篇分析能力语篇分析视语言为一个具有社会功能的系统,是一套开放的、与语言运用的社会环境相联系的、可供选择的“意义潜势”,在英文写作过程中,它回答了什么才是最重要的,是避免语法错误,还是选择合适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语篇是词汇、语法、连接词语围绕话题构成的形法和连接词语四因素的统一。
语篇必备衔接和连贯特征,连贯和衔接是两个十分重要的概念。
语篇内的句与句之间在概念上有联系,在排列上符合逻辑。
衔接(cohesion)是指一段话中在语法或词汇方面有联系或语法和词汇这方面都有联系。
这种联系可能存在于不同的句子之间,也可能存在于一个句子的几个部分之间。
文章通过一定的衔接手段,将句与句,段与段有机地组合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语义单位。
连贯(coherence)是指句中的成分之间具有合乎逻辑的有机联系,句子的表述思路清晰,使交际对方容易得到要领。
连贯是篇章的无形网络,通过逻辑推理,达到语义的连贯,所以说语义连贯是话语组成的重要标志,读者要根据句内和句间的关系吃透文章的结构和题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