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生物岛至大学城隧道钢管桩施工
- 格式:pdf
- 大小:158.61 KB
- 文档页数:2
一、目的1、作为本生物岛~大学城隧道土建工程中围护桩分项工程在钢筋笼吊装方面的主要技术资料,有助于加强对围护桩钢筋笼吊装过程的技术管理,为本工程钢筋笼吊装提供必要的作业指导。
2、保障围护桩钢筋笼吊装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二、参考文献1、《广东省建筑施工安全管理资料》2、《实施性施组》3、《实施性施组钻孔桩施工方案》4、《生物岛~大学城隧道土建工程(A标段)施工设计图》三、围护桩钢筋笼吊装工程概况1、工程概况广州生物岛~大学城隧道土建工程(A标段)位于广州市的东南部,隧道线路呈南北走向。
本工程的起讫里程为SK0+265~SK0+817,全长552m,包括214m的沉管段和338m 的北端岸上段,主要位于官洲河北岸生物岛一侧。
该标段地表的地质状况主要为砂质粘性土、粉质粘土、素填土和杂填土;该土层呈浅灰、浅黄色、褐黄等色,主要组成物为粘性土、砂和碎块石,局部充填垃圾,埋藏形态无规律。
为确保工程吊装施工的顺利进行,该地质应在施工前进行地表面碾压或换填土施工,已达到吊装所需地耐力要求。
2、钢筋笼工程设计本工程围护结构采用构钻孔桩和抗拔桩两种支护桩结构形式组成。
其中钻孔桩直径为Φ1200mm数量为198根,单根最长长度为24.15m和单根最大重量为3.6T;抗拔桩直径为Φ1000mm数量为127根,单根最长长度为17m和单根最大重量为1.911T。
3、设计附图根据吊装物体的结构尺寸、单体重量以及吊装的高度的具体情况,本吊装方案以吊装钻孔桩的钢筋笼为基础,选择吊车的资源配置。
其围护桩的设计平面布置图以及围护桩钢筋笼的设计图分别见图一、图二。
根据施工现场作业环境的具体情况及围护桩的设计位置,确定现场吊车进退场路线及起吊位置布置具体设计见图三。
四、吊装资源配置1、起重机械的选择根据施工组织要求本工程钻孔桩和抗拔桩分项工程的钢筋笼吊装工作应安全、及时和准确,结合现场场地的具体情况以及机械使用等综合考虑选用轮胎式起重机,规格型号为QU16T,最大额定起重量为16T,最大工作幅度为13.8m,最小工作幅度为5m。
广州市大学城隧道沉管段岩土工程勘察
广州市大学城隧道沉管段岩土工程勘察
广州市生物岛一大学城隧道沉管段设计条件异常复杂,对各项水文、岩土物理力学性质要求很高.勘察单位采用综合勘察方法,应用多种手段为设计提供了准确的地质资料,并得到开挖验证,满足了设计施工的要求.
作者:袁真秀 Yuan Zhenxiu 作者单位:中铁隧道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河南洛阳,471009 刊名:铁道勘察英文刊名:RAILWAY INVESTIGATION AND SURVEYING 年,卷(期):2009 35(2) 分类号:U452.1 关键词:沉管岩土物理力学性质综合勘察方法验证。
浅谈生物岛~大学城沉管隧道施工石伟【摘要】@@ 1 工程概况rn广州市生物岛一大学城隧道位于广州市东南部,是连接仑头-生物岛-大学城主干道中的二期工程部分.线路呈近南北走向,起点位于生物岛,中间穿越191m宽的官洲河,终点止于大学城.江中沉管段里程为SK0+603~SK0+817,全长214m,共分三节管段,各管段名称及长度见下表.管段对接采用水力压接法,从南端岸上段向北端依次沉放,采用水下最终接头,最终接头设在北端岸边.【期刊名称】《广东建材》【年(卷),期】2010(026)005【总页数】3页(P66-68)【作者】石伟【作者单位】广州市市政工程安全质量监督站【正文语种】中文1 工程概况广州市生物岛-大学城隧道位于广州市东南部,是连接仑头-生物岛-大学城主干道中的二期工程部分。
线路呈近南北走向,起点位于生物岛,中间穿越191m宽的官洲河,终点止于大学城。
江中沉管段里程为SK0+603~SK0+817,全长214m,共分三节管段,各管段名称及长度见下表。
管段对接采用水力压接法,从南端岸上段向北端依次沉放,采用水下最终接头,最终接头设在北端岸边。
表1 注:其中E2与E3管段在干坞内预制场地拉合,一起沉放;E3与北岸接头段主体结构之间为最终接头水下浇注段(2.5m)。
管段名称 E1 E2 E3管段长度94m 116m 4m2 施工方法2.1 坞内准备工作2.1.1 安装“一次舾装件”安装系缆桩、吊点、拉合座、导缆钳、滑车组等管面舾装件和垂直千斤顶及其液压控制系统、管内临时照明系统、管内临时通风系统等管内舾装件。
2.1.2 管段坞内系泊管段在干坞预制完成后,在干坞注水之前,必须对管段进行系泊,以防止管段起浮时发生漂移。
在干坞周围预定位置设置地锚、卷扬机,待管段缆桩安装完成后,用钢丝绳连接到管段的缆桩上,并收紧钢丝绳。
2.1.3 管段试漏布置7台8吋电动水泵于坞口,从官洲河泵水至坞内,约每小时注水2000m3,逐步注水,检查管段渗漏情况,注水时出水口位置应布置在干坞底部,避免造成水流冲刷回填的砂袋。
沉管隧道工程施工监理的重点与难点龚定演生物岛~大学城隧道土建工程是连接仑头~生物岛~大学城隧道交通土建工程的二期工程,起点为生物岛,与仑头~生物岛隧道连接,终点止于大学城26号路与中环路交叉处,中间穿越生物岛与大学城之间的官洲河。
生物岛~大学城隧道全长1338.587米,其中:水中沉管隧道长214米。
水中段沉管隧道施工采用固定轴线干坞法,在干坞内完成管节预制(管节分为E196m、E2114m、E34m三节),分E1、E2+E3二次浮运出坞,按由南端岸上段向北端依次沉放,在水下采用水力压接法完成E2+E3与E1的对接(E2与E3在干坞内完成对接)。
本工程的特点是:工程量大(土方开挖60万方,水下基槽土石方17.5万方,结构混凝土方量共40590方、钢筋用量6412吨,边坡支护锚杆97080根,围护桩110根,连续墙47槽段.)、工程范畴大、技术面广、涉及工法多、工序转换频繁(分为水中段、接口段和岸上段)、管节预制精度要求高(几何尺寸误差会影响管节浮运沉放、隧道安装位置、对接质量及接头水密性)、混凝土抗渗、抗裂、配比要求高(大面积混凝土温度裂缝控制难度大,干舷高度有严格要求,混凝土配比控制很关键)、工程防水施工要求高(各项技术细节的处理极为重要,管节结构防水为一级防水、岸上段为二级防水,一级防水设计要求不能出现渗漏——滴水不漏)、钢构件预埋件多且安装精度非常高、管节的浮运、沉放、对接、基底处理及最终接头施工工艺复杂,姿态测量定位难度大、管底处理填充难度大(为确保填充均匀、密实、管节运营期间不发生不均匀沉降,施工过程有大量的水下、水上作业,施工难度大)。
根据生物岛~大学城隧道土建工程施工情况,监理部总结沉管隧道施工监理的重点与难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沉管隧道工程施工监理的重点1、干坞支围护结构的安全稳定与基坑变形的监控。
干坞深度平均为14米,坞口最深达22.826米且支围护结构形式多、止水抗渗要求高,干坞距官洲河仅15米,干坞深度范围均为遇水易崩解、裂隙发育较好且地下水丰富的<6>、<7>全风化岩和强风化岩地层。
文章编号:1009-6582(2007)06-0037-07广州市仑头 生物岛沉管隧道设计体会宋 仪(中铁隧道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洛阳471009)摘 要 文章结合广州市仑头 生物岛沉管隧道工程,对设计中的经验和教训进行了总结,并对国内有关沉管隧道设计中的一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可供国内的同行们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沉管法 水底隧道 设计中图分类号:U 452.2 文献标识码:A1 概 述1.1 总体工程概况生物岛位于广州市东南角,北面是海珠区,南面是大学城。
生物岛东西向长2.5km,南北向宽0.9k m,全岛面积1.8km 2。
为促进生物岛及其周边区域的发展,广州市拟建一条北部连接海珠区仑头立交、中间穿越生物岛、南部连接大学城的城市交通干道。
道路分为两段:北面从仑头立交到生物岛为 期,称!仑头 生物岛隧道∀,南面从 期终点到大学城段为#期,称!生物岛 大学城隧道∀(图1)。
1.2 航 道仑头海航道属珠江后航道,通行2000吨级的海轮,航道宽度60m,设计深度6m。
图1 生物岛隧道区位示意F i g.1 Po siti on o f the B i o log i ca l Isl and T unne l修改稿返回日期:2007-08-01作者简介:宋 仪,男,高级工程师.第44卷第6期2007年12月 现代隧道技术M odern Tunnelli n g TechnologyVo.l 44 No .6Dec .20071.3 水 文仑头海受潮汐影响显著,属不规则半日潮。
场地内地下水位较高,且受仑头海涨落潮影响明显。
通过水文历史数据调查和推算,得出的隧道位置的水位、流速和最大冲刷深度见表1。
表1 仑头水道水文资料Tab le 1 H ydrologic data of Luntou R iver 水位(城建基面)/m 平均流速/(m /s)历史最高历史最低平均百年一遇洪水期枯水期最大冲刷深度/m 7.463.825.627.610.440.080.51.4 河岸、河床稳定性由于近年来广州市河岸整治计划的实施,隧道所处位置河岸现状基本稳定。
新造至大学城将建过江隧道
黄祟
【期刊名称】《广东交通》
【年(卷),期】2011(000)006
【摘要】据广州市规划部门透露,广州国际技术交流中心选址所在的新造镇,将建过江隧道连通大学城。
据悉,广州国际科技合作产业园面积约73平方公里,范围包括广州大学城、广州大学城南岸地区及生物岛,其中启动区面积为10.02平方公里,涉及新造镇、南村镇。
广州国际技术交流中心初步选址在新造镇锦绣工业园地块,该地块面向珠江,视野开阔。
【总页数】1页(P30-30)
【作者】黄祟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459.9
【相关文献】
1.广州市将建第二条过江隧道 [J], 孔祥金
2.广州大学城供热供冷管道过江隧道工程明挖竖井施工的地表沉降控制 [J], 黄珂;曹大明;张志强;廖炜
3.琶洲员村间将建3条过江隧道 [J], 何宣
4.连接生物岛与大学城——穗第三条过江隧道2008年建成 [J], 刘静
5.南京将建长江过江隧道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