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攻》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21.50 KB
- 文档页数:1
高中语文《非攻》获奖学案北京选修2高中语文《非攻》获奖学案北京选修2墨子,名翟,战国时鲁国人〔或说宋国人〕,墨家学派创始人。
据孙诒让考证,墨子生卒年在公元前468~公元前376年。
他出身低微,“上无君子之子,下无耕农之难〞,可能是一个接近手工业劳动者的读书人.因而养成了注重节俭、劳身苦志的作风,“量腹而食,度身而衣〞,吃的是“藜藿之羹〞,穿的是“短褐之衣〞,足登“跋跷〞。
他注重实践,善于制作,相传他的木工技术,与鲁班齐名。
在学术上,初受孔子影响,“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后逐渐成了孔子和儒家叛逆,创建了与儒家相对立的墨家学派。
儒和墨两派互相驳辩,在先秦首先揭开了百家争鸣的序幕。
人们常把孔墨、儒墨并提。
墨子在战国时代乃是流誉四方、最具影响力的大思想家之一。
墨家以“为万民兴利除害〞为自己使命,并为之孜孜奋斗,游说诸侯,谋求制止战争,安定社会,安定民生。
墨子“平生足迹所及,则尝北之齐,西使卫,又屡游楚,前至郢,后客鲁阳,复欲适越而未果.〞〔孙诒让《墨子传略》〕“席不暖〞,“衣不黔〞,真有孟子所说的“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主〞的精神.两千多年来一直流传着他止楚攻宋的传说。
正因如此,他的智慧、坚定和见义勇为博得了历代人民尊敬.到了汉代,随着儒学统治地位的确立,墨家学派渐趋式微。
但体现墨家思想精华的《墨子》一书得以保存下来,并一直流传至今。
《非攻》〔节选〕部分对打着“义〞的旗号侵略他国的战争行为的非正义性予以抨击,表达了墨子的“非攻〞思想。
和平,众之所求.先秦诸子对于和平有着更为深刻的理解,主要的就是关于仁与义的争论.这是残酷的环境使然。
当其时,道家的创始人老子愤于世事而无奈,骑牛出函谷而不还;儒家的创始人孔子著述春秋,希望以此劝世,但是闻说祥瑞麒麟被猎获,对世事极度失望,掷笔绝书。
孟子是孔子理念的继承者,也是“义〞的创建者。
孟子说:“春秋无义战。
〞无论是“仁〞或“义〞,都是从建立社会秩序的角度来说的。
社会秩序的实质是社会各利益群体相互间的一种妥协。
课文《非攻》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非攻》这篇文章的基本内容。
学生能够分析并解释文中的主要观点和论据。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和讨论,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学生能够通过写作和演讲,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论证。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通过学习《非攻》,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非攻》的基本内容和主要观点。
学生能够分析和解释文中的论据和论证过程。
2.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并应用文中的逻辑思维和论证方法。
学生能够批判性地分析和评价文章的论点和论据。
三、教学准备3.1 教学材料《非攻》原文文本。
相关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资料。
阅读和讨论问题。
写作和演讲的评价标准。
3.2 教学环境教室环境安静、舒适,适合阅读和讨论。
教学设备齐全,如投影仪、白板等。
四、教学过程4.1 导入通过引入对非攻的概念和墨子的介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平与战争的关系。
4.2 阅读与理解分组阅读《非攻》原文,让学生自主理解和感知文章内容。
学生回答阅读问题,检查对文章的理解程度。
4.3 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分析和解释文中的主要观点和论据。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论证。
4.4 写作和表达学生进行口头演讲,分享自己的写作成果。
五、教学评价5.1 评价标准阅读理解:学生能够准确回答阅读问题,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和观点。
分析和讨论:学生能够逻辑清晰地分析和解释文中的论据,提出有深度的观点。
写作和表达:学生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用合理的论证支持自己的观点。
5.2 评价方法阅读理解:通过学生回答阅读问题来进行评价。
分析和讨论:通过学生参与讨论的表现和口头演讲来进行评价。
写作和表达:通过学生的书面作业和口头演讲来进行评价。
六、教学拓展6.1 相关阅读材料提供一些与《非攻》相关的阅读材料,如其他墨子著作、相关历史背景的书籍或者文章,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非攻(节选)-苏教版必修三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反战主义和非暴力的基本理念;2.掌握《非攻》一文的主要内容和思想内涵;3.具备使用文学语言思考问题、表达自己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反战主义和非暴力的概念、内涵;2.《非攻》一文的主题、背景、结构和思想内涵。
三、教学难点如何运用文学语言思考反战主义和非暴力的意义,如何理解和诠释《非攻》一文。
四、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环节教师播放有关二战中炸弹爆炸的视频,引发学生对战争带来的破坏和伤害的思考,从而引出个人和社会对于反战主义和非暴力的渴求。
2. 经典诵读教师请学生阅读此节选,然后让他们接力背诵。
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对《非攻》的基本背景和作者介绍进行简要介绍,以及解释文中关键词汇的含义,如“武器”、“勇气”、“非攻”、“和平”。
3. 课文分析教师分别介绍文中“对于名利平常我并不放在心上”的语句、非暴力的基本内涵、深入分析“非攻”的具体意义。
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思考,引导他们理解为什么“非攻胜于攻”、“不屈服于暴力的力量”等理念非常重要。
4. 写作练习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撰写一篇有关反战主义和非暴力的短文。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使用较为严谨、生动的思路和语言,思考文中关键问题和意义,及如何恰当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5. 课堂讨论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一些主题发言或小组讨论,让学生加深对反战主义和非暴力的理解。
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评价不同观点的合理性、价值,并总结整个课前、课中所学知识的精髓,帮助学生深刻领悟课文的思想内涵。
五、教学反思此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反战主义和非暴力的含义,并通过文学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写作能力。
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可能会感到与反战主义和非暴力主题无关的情况,这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时适时调整,避免过于零碎的课堂安排,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钻研非攻这篇文章的精髓。
课文《非攻》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准确背诵《非攻》全文。
(2)了解《非攻》的背景知识,理解其含义和价值。
(3)分析并掌握《非攻》中的主要论点和论证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非攻》的核心思想。
(2)学会批判性思维,对《非攻》中的观点进行分析和评价。
(3)提高朗读、理解和表达能力,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并准确地表达其意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珍惜和平的价值观。
(3)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公正无私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准确理解并背诵《非攻》。
(2)掌握《非攻》的主要论点和论证方法。
(3)深入理解《非攻》的核心思想。
2. 教学难点:(1)对《非攻》中的古代礼仪、战争制度等背景知识的理解。
(2)对《非攻》中的比喻、寓言等修辞手法的把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非攻》的背景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关注《非攻》的价值和意义。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的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对不明白的地方做好标记。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互相交流。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重点、难点。
(2)分析《非攻》的主要论点和论证方法。
5. 练习与巩固:(1)让学生进行朗读练习,提高表达能力。
(2)让学生进行课文复述,检验理解程度。
四、课后作业1. 背诵《非攻》。
2. 写一篇关于《非攻》的理解心得。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3. 考试成绩:通过考试检验学生对《非攻》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讲解《非攻》中的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刻理解其思想内涵。
教案:山西省运城市夏县中学高中语文《非攻(节选)》教案苏教版必修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非攻》这篇文章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
(2)能够分析并理解墨子的思想观点,了解其在我国古代思想史上的地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深入解读《非攻》这篇文章。
(2)学会如何从文章中提炼观点,锻炼自己的思辨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和平、和谐的社会观念。
二、教学重点1. 理解《非攻》这篇文章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
2. 分析并理解墨子的思想观点,了解其在我国古代思想史上的地位。
三、教学难点1. 如何从文章中提炼观点,锻炼自己的思辨能力。
2. 墨子思想观点在现代社会的实际运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简要介绍墨子及其在我国古代思想史上的地位。
(2)引导学生关注文章《非攻》,激发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文章,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指导。
3. 合作讨论:(1)分组讨论文章的主旨,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提炼观点。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指导。
4. 深入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墨子的思想观点,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2)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墨子思想观点在现代社会的实际运用。
5. 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给予鼓励。
五、课后作业1. 请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写一篇关于墨子思想观点的短文。
2. 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如何运用墨子思想观点解决矛盾和冲突。
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化知识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墨子的思想观点。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墨子思想观点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非攻》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非攻》的主要内容;(2)能够分析并评价墨子的思想观点;(3)能够运用《非攻》中的道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非攻》的内涵;(2)学会批判性思维,对《非攻》的内容进行分析和评价;(3)运用《非攻》的思想,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人际交往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培养尊重他人、宽容待人的品质;(3)认识到和平共处、共同发展的重要性,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非攻》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2)分析墨子的思想观点,把握其核心思想;(3)学会运用《非攻》的道理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1)对《非攻》中某些抽象概念的理解;(2)对墨子思想观点的批判性分析;(3)将《非攻》的道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法:让学生独立思考,理解《非攻》的内容,形成自己的见解;2. 合作探讨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3. 案例分析法: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深入体会《非攻》的道理;4.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模拟《非攻》中的角色,增强课堂互动性。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墨子的生平及其在思想史上的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非攻》,理解其主要内容,思考相关问题;3. 合作探讨: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对《非攻》的内容进行深入分析,评价墨子的思想观点;4. 案例分析:选取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案例,让学生运用《非攻》的道理进行分析,提出解决办法;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非攻》的重要性和实际意义。
五、课后作业1. 背诵《非攻》;2. 写一篇关于《非攻》心得体会,不少于500字;3. 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如何运用《非攻》的道理解决问题;4. 推荐一篇关于墨子思想的论文或书籍,并简要介绍其内容。
《墨子》选读之墨家的战争观《非攻》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墨子及其主要思想。
2、掌握课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识记文中出现的通假字。
3、学习本文议论说理的技巧。
4、理解墨子“非攻”的思想依据,学会辩证看待墨子的“非攻”思想,领会对待人生、世界的道义关怀。
导入新课:从古至今,战争一直就是人类可怕的梦魇,它使战争双方都遭受深重的灾难。
今天,虽然“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主题,但是战争在世界范围内依然存在。
如何看待战争,或许我们能从先哲墨子大力宣扬的“非攻”思想中获得更多启示。
第一环节:自主学习一、走近墨子墨子,名翟,春秋战国人,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出身平民,起初学习儒术,后来嫌儒家的“礼”过于烦苛,而另立新说,并且聚徒讲学,形成了一个声势浩大的学派——墨家,也是儒家的主要反对派之一。
他的基本思想包含“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等,其核心是“兼爱”(“兼相爱,交相利”,即不分亲疏厚薄地互相关爱、互相使对方得利)。
二、知识梳理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文言词语⑴犬豕.鸡豚.大猪、小猪⑵至杀不辜人...也清白无罪的人⑵从而誉之称赞⑷情不知其不义也确实、的确2、找出下列句子中通假字,并解释⑴其不仁兹甚兹,通“滋”,更加。
⑵扡其衣裘扡,通“拖”,强夺或费力取得。
⑵则必以此人为不知黑白之辩矣辩,通“辨”,分别。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情不知其不义也,故书其言以遗后世;若知其不义也,夫奚说书其不义以遗后世哉?1、选文中,墨子例举了哪些“不仁”“不义”的行为,他重点要谈论的哪一个方面?墨子例举了“入人园圃,窃其桃李/攘人犬豕鸡豚/入人栏厩,取人牛马/杀不辜人/不义攻国/杀一人/杀十人/杀百人/不义攻国”等行为,作者重点谈论的是对“不义攻国”的看法。
2、选文共有三段,结合每段结尾的句子“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辩乎?”“是以知天下之君子,辩义与不义之乱也。
”思考这三句话反映了墨子怎样的看法。
一、教材分析《非攻》是儒家经典《孟子》中的一篇,本文主要阐述了孟子关于“非攻”的思想。
文章通过举例、设喻、引经据典等方式,论述了攻战之害,提倡和平、仁爱、宽容的治国理念。
本课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孟子的“非攻”思想,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准确理解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掌握孟子的“非攻”思想。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和平、仁爱、宽容的价值观,培养品德素养。
三、教学重点1. 理解文中重点词汇和句子。
2. 掌握孟子的“非攻”思想。
四、教学难点1. 文中古代战争观念的理解。
2. 孟子思想在现代社会的启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孟子及其《孟子》著作,引导学生关注本文的主题——非攻。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文意,遇到不懂的字词可以小组内交流讨论。
3.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课文,解释重点词汇和句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孟子的“非攻”思想。
4. 案例分析:教师举例分析古代战争观念,并与现实世界联系起来,让学生认识到和平、仁爱、宽容的重要性。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孟子思想在现代社会的启示,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
6. 总结提升:教师总结本课要点,强调孟子的“非攻”思想对于个人和社会的意义。
7. 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和平、仁爱、宽容的文章。
8.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设置相关的历史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孟子的“非攻”思想。
2.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观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3. 案例分析:选取现实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思考如何运用孟子的“非攻”思想解决问题。
七、教学方法1. 讲解法:教师对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文意。
第四单元第六课《非攻》(节选)导学案制作人岳建华审核人岳建华使用时间 2016年 3月15 日【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能翻译课文,理解墨子的“非攻”思想。
(2)学习体会墨子文章层层推理,逻辑性强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加强诵读,整体感知,相互探究,把握主旨。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理解墨子“非攻”的思想并思考其对现实的指导意义,树立和平意识。
【教学重点】1、依据课文内容,掌握断句的技巧。
2、理解墨子“非攻”的政治主张。
【教学难点】解读墨子“非攻”的现实意义【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探究法【预习导航】1、背景简介春秋战国时期,学派林立,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盛况。
其中有影响的是墨、儒、道、法四大家。
他们纷纷著书立说,发表自己的见解。
其中有一个人主张“兼爱”、“非攻”,希望人们互助互爱,反对不义战争,他就是墨子。
2.作家简况:墨子(约公元前468-公元前376),名,时鲁国人(或说宋国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创始人。
今存《墨子》一书。
3、标题理解:。
4、墨子的主张大概可以分为四类:一是伦理思想,是墨子学说的理论基础,即(兼爱);二是政治思想,即尚贤、尚同和(非攻);三是经济思想,即节用、节葬和非乐;四是宗教思想,即天志、明鬼和非命,提出认识客观事物应以“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作为判断是非取舍的标准。
5、自学检测(1)读音:园圃( ) 攘( )栏厩( ) 衣裘( ) 犬豕鸡豚( )( ) 不辜( )(2)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今有一人,入人园圃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以亏人自利也至攘人犬豕鸡豚者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至杀不辜人也,则弗知非,从而誉之(3)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不仁兹甚(4)古今异义词:其不仁兹甚,罪益厚(古义:今义:)众闻则非之(古义:。
今义:)苟亏人愈多(古义:。
今义:)(5)词类活用:以其亏人愈多从而誉之众闻则非之(6)自读课文,结合下面指导给文章断句。
一、教案基本信息《非攻》教学案教案教学设计适用年级:八年级学科:道德与法治课时:2课时编写日期:2024年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非攻”的含义,了解墨家学派的主要思想。
2. 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热爱和平的品质。
3. 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使学生能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非攻”的含义及其现实意义。
2. 墨家学派的主要思想。
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理解“非攻”思想在现代社会的实际运用。
2. 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热爱和平的品质。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非攻”思想。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相关案例,使学生能够将“非攻”思想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墨家学派及其主要思想。
2. 提问:“非攻”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墨家主张“非攻”?二、自主学习1.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非攻”思想的内涵。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讨论“非攻”思想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三、课堂讲解1. 教师详细讲解“非攻”思想的含义及其现实意义。
2. 教师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解“非攻”思想在现代社会的实际运用。
四、小组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如何将“非攻”思想融入日常生活。
2. 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全班交流。
五、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非攻”思想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一、情境教学1. 教师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体会“非攻”思想的实际运用。
2. 学生分享情境体验,讨论如何在生活中践行“非攻”。
二、案例分析1. 教师呈现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人物如何践行“非攻”思想。
2. 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如何将“非攻”思想运用到类似情境中。
三、课堂讲解1. 教师针对案例进行分析,讲解“非攻”思想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
2. 教师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生活中践行“非攻”。
《非攻(节选)》教学设计(山东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非攻(节选)》,使学生了解墨子的思想观点,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非攻(节选)》的论证方法和表达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精神,树立和平、正义的思想观念。
二、教学重点1. 理解《非攻(节选)》的文意,把握墨子的思想观点。
2. 分析《非攻(节选)》的论证方法和表达技巧。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重点实词、虚词。
2. 把握墨子的思想观点,并进行批判性思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墨子及其《墨子》一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非攻(节选)》,理解文意,勾画出不懂的字词,并与同桌交流。
3. 讲解分析:讲解文中的重点字词,翻译句子,引导学生理解墨子的思想观点。
5. 课堂小结: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五、课后作业1. 熟读《非攻(节选)》,巩固文言文阅读能力。
3. 探究其他诸子百家的思想观点,与墨子进行对比,提高自己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非攻(节选)》为例,让学生了解墨子的思想观点及其现实意义。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共同探讨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包括团队合作、问题解决等方面。
八、教学资源1. 教材:《墨子·非攻》节选文本。
2. 参考资料:关于墨子及其思想的相关论文、书籍。
3. 多媒体课件:制作课件,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效果。
詹美玲《非攻》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非攻》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观点;(2)能够分析并概括文章中的论据和论证方法;(3)能够运用文章中的观点和论证方法,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能力;(2)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和平、非暴力解决问题的认同和尊重;(2)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和价值观的包容和理解。
二、教学内容1. 文章背景介绍:(1)介绍墨子的生平和思想;(2)介绍《非攻》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和目的。
2. 文章内容梳理:(1)引导学生阅读文章,理解文章的主要观点和论据;(2)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和逻辑结构。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对文章主题的兴趣;(2)引导学生思考和平与暴力的关系,引出文章的主题。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文章,理解文章的主要观点和论据;(2)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验和知识,思考文章的观点和论证方法。
3. 合作讨论:(1)分组让学生进行合作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观点;(2)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形成对文章的深入理解和分析。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参与情况;(2)评估学生的理解程度和思考能力。
2. 作业和练习:(1)布置相关的作业和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巩固和应用;(2)评估学生的作业和练习完成情况,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文章文本:《非攻》原文;2. 参考资料:有关墨子和非攻思想的资料;3.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1)选取相关的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运用文章中的观点和论证方法;(2)引导学生从案例中提炼出关键信息,进行逻辑推理和批判性思考。
(1)分组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思考;(2)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形成对问题的共识和解决方案。
《非攻》优秀教案教案:《非攻》教案目标:1.了解电影《非攻》的剧情和主题;2.分析电影中的角色和冲突;3.探讨电影中传达的和平思想;4.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教学准备:1.观看电影《非攻》的DVD;2.打印相关讨论问题。
教学过程:引入(10分钟):1.利用图片和简短的视频介绍电影《非攻》,激发学生的兴趣。
观看电影(90分钟):1.让学生观看电影《非攻》,并告诉学生观看时可以做一些笔记。
讨论(30分钟):1.回顾电影的剧情,让学生简单描述一下自己对电影的理解。
2.引导学生分析电影中的主要角色和他们的冲突,比如主人公和反派角色之间的冲突,以及内外部的冲突等。
3.学生讨论电影中传达的和平思想,以及对于战争和暴力的思考。
展示和总结(30分钟):1.学生将自己的观点和讨论结果展示出来,彼此互相倾听和交流。
2.教师总结展示出来的观点和讨论结果,并提出一些思考问题,引导学生更深入地思考和探索和平的意义和途径。
拓展活动(30分钟):1.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思考,可以选择写一篇影评,或者组织一个辩论或演讲等等;2.学生可以选择以小组形式进行一些和平项目的策划,比如和平宣传活动等。
评估(10分钟):1.教师对学生的辩论、演讲、影评等输出作出评估,以及对于课堂讨论的参与度和质量的评估。
教学反思:这个教案旨在通过观看电影《非攻》,来引导学生思考和平与战争的关系。
通过对电影剧情的分析和和平思想的探讨,学生可以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此外,通过拓展活动的设计,学生可以进一步将思考和讨论延伸到实际行动中。
这个教案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合作性,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个人输出作为评估的依据,可以更全面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引导学生理性思考和尊重不同的观点和意见。
《非攻》学案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积累重要文言知识。
2、理解墨子“非攻”主张。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检测、合作讨论理解文章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墨子“非攻”思想在当代社会中的意义。
学习重点:1、积累重要文言知识。
2、思考墨子“非攻”思想在当代社会中的意义。
学习难点:思考墨子“非攻”思想给予当代人怎样的启示。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作者介绍:墨子,战国初期伟大的思想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墨子的学说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天志明鬼:坚信鬼神其有,而且认为它们对于人间君主或贵族会赏善罚暴②尚同尚贤:百姓上同于天子,君上任用贤者而废抑不肖者。
③节用节丧:反对铺张浪费劳民伤财、繁文缛节,反对增加百姓不必要的负担。
④兼爱非攻:兼爱,即无差别地互相关爱。
“非攻”,墨子以“兼爱”为根据,提出的“七不”准则:大不攻小也,强不侮弱也,众不贼寡也,诈不欺愚也,贵不做贱也,富不骄贫也,壮不夺老也。
这个准则是历史上最早的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准则。
墨子所谴责的“攻”不是发生在本国内部,而是发生在国与国之间。
墨子反对非正义的战争——“攻伐无罪之国”,支持正义战争——“诛灭无道之君”,如武王伐纣等。
发明防御体系,有效制止战争。
2、解题:非,,非攻,3、给加横线的字注音。
园圃()攘()犬豕()鸡豚()兹甚()栏厩()不辜人()扡()衣裘()故书其言以遗()后世4、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
()扡其衣裘、取戈剑者。
()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白黑之辩矣。
()5、解释加横线字的意思。
(1)今有一人,入人园圃()(2)众闻则非之()(3)上为政者得则罚之()(4)扡其衣裘,取戈剑者()(5)情不知其不义也()6、指出下列词类活用现象。
①以亏人自利也。
()②从而誉之。
()7、古今异义①众闻则非之。
()②其不仁兹甚,罪益厚。
()③则弗知非,从而誉之。
()8、特殊句式。
①以亏人自利也。
()②上为政得则罚之。
()③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
《非攻》优秀教案一、引言《非攻》是一部经典的爱情剧,讲述了一个拥有自闭症的男孩和一个有着创伤的女孩之间的爱情故事。
本文旨在分享一篇优秀的《非攻》教案,这个教案是为高中英语课程设计的,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部作品,同时提高他们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
二、教案设计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非攻》的主要情节和背景知识。
•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特别是听力和口语能力。
•帮助学生了解如何合理使用语言和表达爱情。
2. 教学内容本教案将围绕以下三个主题进行课程设计:•主题1:情节背景介绍(课时1)•主题2:英语听力和口语练习(课时2、3)•主题3:爱情表达和诗歌创作(课时4、5)3. 教学流程•课时1–主题:情节背景介绍–目标:帮助学生了解《非攻》的主要情节和背景知识。
–内容:•观看《非攻》的片段,并进行简要介绍。
•介绍《非攻》的作者、出版年代、背景等。
•为学生组织小组讨论,讨论关于自闭症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等相关话题。
•课时2–主题:英语听力练习–目标: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能力。
–内容:•观看《非攻》的相关片段,并进行听力练习。
•听力练习将包括单项选择、填空和短文理解等内容。
•学生可以在听力的同时,制定笔记,记录重要的语言点。
•课时3–主题:英语口语练习–目标: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
–内容:•学生将组织成小组,进行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可以包括男主角古至绵、女主角韩商言等人物。
•学生将分别饰演各个角色,讨论和展示相关情节和人物心理。
•课时4–主题:爱情表达–目标:帮助学生了解如何合理使用语言和表达爱情。
–内容:•通过课堂讲授、范例演示和小组讨论等方式,介绍关于爱情表达的重要性和技巧。
•学生将尝试写出对于自己的喜欢之人的感情诗歌或者书信。
•课时5–主题:诗歌创作–目标: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和创造力的发挥。
–内容:•学生将分组讨论并设计自己的诗歌创作。
•学生可以选择写一首有关爱情的诗,或者写一首描写自己感受的非爱情之作。
《非攻》教学设计众闻则非之。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非难,责怪特殊句式: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
省略句,“甚”后省略了“于”。
从而誉之,谓之义。
省略句,“谓之”后省略了“为”字。
四、三读课文,研习文本1. 阅读课文,思考:题目是“非攻”,作者是否开门见山地谈论侵略战争的问题?文中列举了那些行为?(分组讨论) 入人园圃,窃其桃李。
攘人犬豕鸡豚。
入人栏厩,取人牛马2. 从中可看出本文在写作手法上有何特点层层铺垫,对照鲜明。
文章的主旨表现不是开门见山, 而是层层铺垫。
先说情节极其轻微的窃人桃李,次说情节不太严重的鸡鸣狗盗,又说情节较为严重的取人牛马,再说情节相当严重 的杀人越货,情节越来越严重,不义程度也越来越深。
这些行为的确应当受到不同 程度的惩罚,但是上述行为即使再严重,也不会比“伏尸百万,流血漂橹”的侵人 之国严重吧。
3. 学生讨论“非攻”能否改为“非战”?不能,墨子反对的是非正义的进攻性战争,并不反对一切战争。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之间无休止的兼并战争,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统一。
但却给 人民带来了无尽的灾难,因此也不是正义战争。
墨子反对的是这种战争。
而对于防 御性的战争不仅不反对,而且竭力支持。
《公输》篇中墨子不但去说服公输盘和楚 王不要进攻宋国,而且派弟子三百人为宋守城。
课文小结:非攻,就是谴责攻伐掠夺的不义之战,也就是反对侵略战争,这是墨子思想的 一个重要内容。
但非攻不是一般的非战,对于防守诛讨的正义之战作者是赞成的。
从文中我们可以看岀作者的写作意图。
那就是反对攻伐掠夺的不义之战,并深入指 岀如果对攻伐掠夺的不义之战进行赞誉,那就是不知义与不义之别。
五、拓展训练1. 齐景公谓子贡曰:“子谁师?”曰:“臣师仲尼。
”公曰:“仲尼贤乎?” 对曰:“贤。
”攻国。
大不义。
(论点) 生活现象 评判 原因 (1)窃人桃李 不义 亏人自利 (2)攘人犬豕 更加不义 亏人愈多 (3)取人马牛 更加不义 亏人愈多 (4)杀不辜人 更加不义 亏人愈多 攻国 最不义 亏人最多 杀不辜人 轻(程度)重公曰:“其贤何若?”对曰:“不知也。
《非攻》学案
一、学习目标:
1、识记《非攻》出处、作者以及相关文学常识。
2、能够准确诵读文本,并且能够翻译文本,并且能够解释本课学案标注的重点文言实词的含义、虚词的含义和用法,并且能够说出本课典型的词类活用现象。
二、课堂活动:
1、作品简介:
《非攻》选自《》。
墨子名,相传为时期国人,他是学派的创始人,墨子最重要的政治主张是“”,在他的另一篇名作《》中也有明显体现。
2、请为下面文段中加()的字注音,并解释文段中加点字的含义,如加点字有特殊用法请在旁边进行标注。
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
此何也?以亏
..人自利也。
至攘.人犬豕鸡豚()者,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
是.何故也?以.亏人愈多。
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
至入人栏厩(),取人马牛者,其不仁义又甚攘()人犬豕()鸡豚。
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
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
至杀不辜.人也,扡.其衣裘、取戈剑者,其不义又甚入人栏厩取人马牛。
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
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
甚矣,罪益厚。
当此
..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
今至大为不义攻国,则.弗()知非,..,天下
从而.誉之,谓之义。
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
杀一人,谓之不义,必有一死罪矣。
若以此说往.,杀十人,十重.()不义,必有十死罪矣;杀百人,百重不义,必有百死罪矣。
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
今至大为不义攻国,
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
情.不知其不义也,故书.其言以.遗后世;若知其不义也,夫奚说书
...其不义以遗后世哉?
今有人于此,少见黑曰黑,多见黑曰白,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白黑之辩.矣;少尝苦曰苦,多尝苦曰
甘,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甘苦之辩矣。
今小.为非,则知而.非之;大为
..非攻国,则.不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辩乎?是以知天下之君子也,辨义与不义之乱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