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下册《这条小鱼在乎》教学设计长版
- 格式:doc
- 大小:15.00 KB
- 文档页数:2
这条小鱼在乎教学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并关注生态环境,培养学生的爱心和责任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1.2 课程内容本课程以一篇名为《这条小鱼在乎》的短文为主线,通过讲解、讨论、实践活动等形式,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培养学生的爱心和责任感。
第二章:短文讲解2.1 短文《这条小鱼在乎》简介短文讲述了一群孩子在海边玩耍,他们发现了一条小鱼,孩子们争论着是否要把小鱼放回大海。
一个孩子小心翼翼地把小鱼放回大海,救了小鱼的性命。
2.2 短文讲解教师引导学生仔细阅读短文,理解短文内容,体会孩子们的心情,关注小鱼的命运。
第三章:讨论活动3.1 讨论话题讨论话题:如果你是那个孩子,你会怎么做?为什么?3.2 活动要求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汇报。
3.3 活动组织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培养学生的爱心和责任感。
第四章:实践活动4.1 活动名称保护生态环境,从我做起4.2 活动要求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每组选一个保护生态环境的主题,如节约用水、减少垃圾产生等,制定相应的行动计划。
4.3 活动组织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制定行动计划,监督学生执行行动计划。
5.1 课程回顾5.2 课程评价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第六章:延伸阅读6.1 阅读材料选择选择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的延伸阅读材料,如环保故事、科普文章等。
6.2 阅读指导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延伸阅读,鼓励学生分享阅读心得,引导学生将阅读内容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第七章:案例分析7.1 案例介绍提供一些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案例,如海洋污染、森林砍伐等。
7.2 案例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案例,讨论案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第八章:小组研究项目8.1 研究主题学生分组选择一个生态环境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如水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等。
8.2 研究要求学生需通过收集资料、采访专家等方式,全面了解所研究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法等进⾏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种实⽤性教学⽂书。
以下是整理的⼩学三年级语⽂《这条⼩鱼在乎》教案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1.⼩学三年级语⽂《这条⼩鱼在乎》教案 ⼀、激趣导⼊,质疑问题。
导⼊:(出⽰课件)⼤家都知道,⼤海是鱼⼉的家,它们⾃由地⽣活在⼤海⾥,是多么幸福,多么快活!可是,⼀场暴风⾬过后巨浪把⼀条⼀条⼩鱼卷上岸滩,这些⼩鱼还能不能回到⼤海妈妈的怀抱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这条⼩鱼在乎(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师接着提出问题:谁在乎呢?在乎什么呢?让我们⼀起⾛进课⽂。
⼆、细读课⽂,品词悟情。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这条⼩鱼在乎是谁说的呢?(板书⼩男孩⼉) 师:这条⼩鱼指的是哪的⼩鱼呢?(板书被困在浅⽔洼⾥的⼩鱼) 师:被困在浅⽔洼⾥的⼩鱼有多少呢?现在他们⾯临怎样的险境呢?请同学快速读课⽂的第⼀⾃然段?找出相关的句⼦。
汇报:这些⼩鱼有多少?(⽣答)从哪句话或那些词⾥看出来的? ⽣答:从“许多、⼏百条、⼏千条”看出多,还能⽤哪些词形容多?(不计其数、数不胜数……) 引读:是啊,被困的⼩鱼不计其数,也许有——有⼏百条,甚⾄⼏千条。
被困的⼩鱼数不胜数,也许有——有⼏百条,甚⾄⼏千条。
师:啊,这么多的⼩鱼,它们⾯临怎样的险境?(⽣答句⼦) 师:这么多快要死的⼩鱼,它们最想说什么呢?(⽣畅谈) 师:此时,这些⼩鱼他们在乎的是什么?(他们的⽣命) 导:⼤海近在咫尺,⼩鱼们可望⽽不可及,如果你是⼩鱼,你会感到——(伤⼼,难过,、焦急、绝望、⽆助)就让我们带着各⾃的感受,⽤⼼慢慢地读。
(配乐齐读第⼀⾃然段) 2、导:同学们,你们说这些⼩鱼就只能这样活活等死吗?他们会有转机么?谁在乎他们呢?也许有⼈会把他们捡回家,慢慢地享受这海中的美味,也许有⼈会停下脚步,看看这些⼩⽣命如何在烈⽇下挣扎⾄死。
这条小鱼在乎—128海底世界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11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宁静、器官”等词语.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海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特点。
3.学习作者把事物写具体的方法。
教学重点:1.认识本课11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宁静、器官”等词语。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海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特点。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把事物写具体的方法。
懂得围绕一个意思组织材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图片导入:出示海底世界的图片欣赏.2。
谈话导入:浩瀚的海洋是孕育生命的摇篮,它哺育着形形色色的海洋生物……一起走进《海底世界》……3。
读一读课题《海底世界》。
二、学习生字出示生字:窃私警肌章差胞煤达储属1。
领读生字,注音拼读。
2.观察每一个生字的特点,看一看谁最先记住这些字。
3。
通过猜谜语、形近字、同音字等方式识记生字。
猜谜语:一个门下七八刀——窃三、整体感知,朗读课文1.听老师范读,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画出不理解的字词。
2。
自由朗读《海底世界》。
出示朗读要求:(1)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画出难理解的字、词.3。
感知内容.(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读通句子,长句子注意断句。
(2)朗读课文,思考:想一想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海底世界?预设:第一部分(1):提出问题。
第二部分(2-6):海底世界景色奇异、物产丰富。
第三部分(7):总结全文。
4.课文解读。
(1)你可知道,大海深处是怎样的吗?预设:海面上波涛澎湃的时候,海底依然很宁静.对比的写法突出海底的宁静,“依然”要强调地读出来。
阳光很难射进深海,水越深光线越暗,五百米以下就全黑了。
(2)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儿声音呢?不是的。
预设:设问句读的时候要凸显出结果;“不是的"要重读。
模仿一下“窃窃私语”的声音。
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
(3)海底的动物发出了怎样的声音呢?预设: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鸟一样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有的还好像在打鼾……它们吃东西的时候发出一种声音,行进的时候发出另一种声音,遇到危险还会发出警报。
这条小鱼在乎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欣赏、奄奄一息、成百上千”等词语的意思;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复述故事。
过程与方法1.围绕课题,展开谈话,引导学生读文。
2.引导学生对重点词句展开研读,由人物行为和语言体会人物心理,感悟人物的品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小男孩的美好心灵,懂得生命不论大小贵贱,都应当去珍惜。
唤起学生内心的善良和关爱生命、善待生命的欲望。
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小男孩的美好心灵。
2.教学难点:体会文章内涵,培养救助弱小、关爱生命,哪怕力量微薄也要去帮助他人的美好品质。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师:同学们,我们都有一个幸福温暖的家,试想如果有一天你回不了家,你的心里会有怎样的感受?你的家人心情会怎样?(生自由交流感受)师:跟我们一样,小动物也有自己的家。
牛羊的家在草原,小鸟的家在树林,小鱼的家在——?(课件出示:蔚蓝的大海里,一群鱼儿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师:看到这样的画面,你想说什么呢?(生自由发言,如小鱼很自由,很快乐;小鱼的家很大,有自己的爸爸妈妈、兄弟姐妹……)师:你们看,它们游得多快活啊!可是,巨浪把它们甩到了沙滩上,它们成了一群浅水洼里的小鱼。
看到小鱼在浅水洼里,你有什么话要说吗?如果你是这些小鱼,你会有什么感觉?(生自由发言)师:同学们,看到这些无家可归的小鱼,你会怎么样做呢?(……)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这条小鱼在乎!”》,看看课文中的小男孩是怎样做的呢?(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同学们,请你们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指名回答,教师相机板书:男孩救鱼)2.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这篇文章中给你印象最深或者是最能感动你的地方。
(生自由交流)三、精读课文,品词悟情师:现在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想想你为什么画这些句子?把你的想法和组内的小伙伴交流交流吧。
9.这条小鱼在乎[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生字“暴、近、尺、甚、至、拯、救、命、终、忍"正确描写和记忆“尺、至、命、忍"。
2.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按标点停顿。
初步认识对话的几种不同的表达方式。
3.能体会到小男孩的善良,受到爱的感染。
二、教学重点:认识本课生字10个,正确描写和记忆“尺、至、命、忍”,通过本课学习,能体会到小男孩的善良,受到爱的感染。
二、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课文插图。
三、教学过程:(一). 揭示课题1.出示课题。
9。
这条小鱼在乎,齐读.2.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法?(各自提问)(二).自学课文。
1.读课文,圈出生字自学。
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不懂的字查字典。
2.小组反馈。
暴:下半部分书空.拯:注意读音(后鼻音)右半部分书空.命:注意读音,一字开花.忍:注意前鼻音,还有上半部分的一点.3.游戏巩固生字。
说明:学生字以自学为主,可巩固已有的识字方法,并从他人处学到好方法。
(三).学课文.1.开火车读课文,思考:暴风雨后小鱼怎么了?小男孩又是怎样拯救小鱼的呢?2.交流(1)指导朗读“被困的小鱼,也许有几百条,甚至有几千条。
用不了多久,浅水洼里的水就会被沙粒吸干,被太阳蒸干.这些小鱼都会干死。
”①学生自己说说读后的体会。
②学生尝试把自己的体验读出来。
说明: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读中感悟,每个人的感触都不同。
(2)“忽然,这位先生……扔回大海。
"让学生仔细看看插图,小男孩是闹着玩的吗?说明: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有直观的感受.指导朗读“‘我知道。
’小男孩头也不抬地回答。
"①听了“我”的话,小男孩停下来了吗?②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或者有什么不清楚的提出来,在小组里讨论。
说明:对课文中的人物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3.朗读指导“这条小鱼在乎!"男孩一边回答,一边捡起一条鱼扔进大海.他不停地捡鱼扔鱼,不停地叨念着:“这条在乎,这条也在乎!还有这一条、这一条、这一条……"(1)小男孩边捡鱼扔鱼,心里边想着什么?(看图想象)(2)是啊,小男孩非常在乎小鱼的安全,那你们在乎吗?老师要听你的朗读才知道。
篇一 教学目标: 1、会写“咫”字,并通过造句理解近在咫尺的意思。
2、通过析词、朗读、续写,感受小男孩对弱小生命的关爱。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抓住重点词句感悟小男孩的美好善良的品质。
教学准备:课件词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整体感知 教师:上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认识了本课生字。
我想考一考你们的记忆力。
我们开火车认读词语。
生读 师:认得真不错,请同学们再回忆一下,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小男孩救小鱼的事。
二、多元导悟学习新知 1、学习第一自然段 师:那小鱼到底遇到哪些困难?小男孩是怎样救小鱼的呢?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动笔画出描写被困在浅水洼里小鱼的句子。
师:谁找到了? 生:它们被困在浅水洼里,回不了大海了,虽然近在咫尺。
被困的小鱼儿,也许有几百条,甚至几千条。
用不了多久,浅水洼里的水就会被沙粒吸干,被太阳蒸干,这些小鱼儿都会干死的。
师:你们找到的也是这句话吗? 生:是 师:这句话里有一个四个字的成语,你发现了吗?一起说。
生:近在咫尺 师:这里的“咫”,是我们这堂课要求会写的生字,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 生:我用形声字的方法来记,尺表意,只表音。
师:这个方法好。
你们也能用这个方法记住吗? 生:能 师:请同学们认真看老师写这个字。
在写“咫”的时候,捺要长一些,托住上面的“尺”字,像老师这样写两个。
生:写 师:同学们浅水洼里的小鱼离哪近在咫尺呢? 生:离大海近在咫尺。
师:注意说话要完整 生:浅水洼里的小鱼离大海近在咫尺。
师:大海可是小鱼的家呀,所以还可以说…… 生:浅水洼里的小鱼离它的家近在咫尺。
师:家里有小鱼的爸爸和妈妈,所以还可以说…… 生:浅水洼里的小鱼离它的爸爸、妈妈近在咫尺。
师:小鱼回到大海,又有了生的希望,所以还可以说…… 生:浅水洼里的小鱼离生的希望近在咫尺。
师:现在我们把“近在咫尺”放入句子中再读一读,体会浅水洼里小鱼的心情。
这条小鱼在乎(一)概述•课题《这条小鱼在乎》,是小学语文长春版第六册第十一板块一篇课文;•本篇课文所需课时为2课时,80分钟,本节课是第二课时;《这条小鱼在乎》是一篇充满人文关怀的小短文,整篇文章贯穿着浓郁的“生命之情”,令人回味悠长。
课文以“男人"的散步为线索,紧扣小鱼的处境和命运,着重描写了小男孩的动作、男人与小男孩的对话,展示了小男孩那迥异于成人的童心世界,表现了小男孩对弱小生命的关爱,美好善良的人性.课文叙述简洁、语言平实,目的是努力使学生加深对自然的理解,感悟到生命的可贵,进一步树立珍爱生命的意识.(二)教学目标分析1. 知识与能力•理解课文内容,表达出对小鱼的怜惜和对小男孩的敬佩之情,同时,使学生认识到:人和自然界的其他生灵有着相互平等、相互依存的关系,应该相互尊重、和谐共处;•通过多种形式地读,挖掘学生的阅读体验,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体味,在读中明白课文的字里行间渗透着对小鱼的怜爱;•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利用网络“留言板”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进行创新写作,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2. 过程与方法•通过主动参与提高学生阅读理解水平和语言表达水平;•引导学生在关注他人观点的基础上表达自己的观点,使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发展他们的个性,丰富他们的情感世界。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悟出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我们应该如何去珍爱自己身边的动物,树立爱护动物和珍惜生命的意识。
•感悟到生命的可贵,进一步树立珍爱生命的意识。
(三)学生特征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西五小学三(3)班的学生。
这个班是的多媒体实验班,经过两年多的实验教学后,这班学生思维活跃,能够非常熟练地使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用网络留言板进行写作,阅读的兴趣和表达的愿望比较强烈;•学生对小动物的学习非常感兴趣;•学生的观察能力不强,需要在教学中加强其观察能力以及表达所观察到事物的能力的培养;•学生的表达欲望强烈,但表达能力需要加强,需要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引导和提升。
《这条小鱼在乎》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这条小鱼在乎》是一篇充满人文关怀的小短文,课文以"男人"的散步为线索, 紧扣小鱼的处境和命运,着重描写了小男孩的动作、男人与小男孩的对话,展示了小男孩那迥异于成人的童心世界,表现了小男孩对弱小生命的关爱,美好善良的人性。
教学目标:1、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青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课文学习让学生感受小男孩的美好心灵,唤起孩子们内心的善良和关爱、保护动物的欲望。
教学重、难点:1、通过朗读,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男孩的爱心。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理解课题1、出示甲骨文的”家",请学生猜字,引出”家"这个话题。
2、出示一首未完成的关于“家”的小诗,引出小鱼的家。
3、边看屏幕边讲解:孩子们,这就是小鱼的家,多美呀!看,小鱼们三五成群,穿着漂亮的衣服在大海里快乐的游玩。
可天有不测风云,一场暴风雨过后,这些小鱼被卷到了岸上,它们还能回到幸福的家吗?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条小鱼在乎》。
4、板书课题“在乎”换一个词“这条"指一条吗?5、有谁愿意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二、走进故事,体会鱼儿的困境1、初步感受小男孩的善良(1) “这条鱼在乎“是谁说的呢?(小男孩)请孩子们打开书,浏览课文,把有这一句话的段落画出来。
(2 )结合上下文,想一想小男孩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这句话,体会到了什么?(3 )这句话是回答谁的?现在就让我们踏上这片海滩,去聆听一个男人和f男孩的对话(出示对话,教师范读)(4) 人们常说,语言可以恰如其分的表达一个人说话时的想法。
下面就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男人和男孩的对话,也可以与旁边的同学分角色朗读。
在读的过程中体味男人对小鱼的态度。
(5 )汇报,体会男人的话.(6)指导朗读对话。
2、体会小鱼的遭遇(1)男人和男孩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对话,小鱼到底遭遇了什么?请同学们再读课文, 画出最能体现小鱼危险处境的句子。
三年级语文下册《这条小鱼在乎》教学设计长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认3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过程和方法:朗读课文,感悟语言,积累语言,表达出对小鱼的怜惜和对小男孩的敬佩之情。
3、情感与价值观:进一步树立保护小动物、珍惜生命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引领孩子体会人物的心灵,感受人和大自然的和谐,理解“这条小鱼在乎”这样简单而又富有哲理的话。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质疑导入。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二、初读感悟,认读生字词语。
1、初读全文,让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认识了哪些生字。
还有哪些字不认识,什么不理解的。
2、认读词语:甚至蒸发死亡继续在乎唠叨
3、交流认生字的方法,说自己最得意的一个注意。
三精读理解,感悟语言。
1、引读第一自然段,体会小鱼的可怜,读出同情的语气。
2、读第二至六自然段,演一演,体会小男孩救鱼时的执着与专注。
指导学生小组分角色表演性朗读。
全班分角色表演性朗读。
(引导学生重点读好小男孩的话,演好小男孩的一系列动作。
“我知道”要读得干脆些。
文中出现了六个“这”,都要读得重一些,以表现小男孩救小鱼态度的坚决和专注。
)
3、启发思考与想象。
(1)小男孩明明知道捡不完,可他为什么还要一个劲儿地捡?
(2)“我”听了小男孩的话和看到小男孩的表现后,会怎么想,怎么做?
(3)你读了课文,有什么想法?说说你的心里话。
四、作业。
1、口头组词,给每个生字组三个词。
2、讨论:看到小动物受了伤,你在乎吗?你会怎么做呢?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快速认读生字词语。
2、说说上节课的讨论结果。
二、指导写字。
八个要写的字中,有四个左右结构的字,结构特点都是左窄右宽。
先讲解、示范,再描红,后临写,指导学生把字写正确,写好看。
学生在观察老师书写的过程中感悟字的间架结构、笔顺规则、运笔方法。
临写时要做到一看二写三对照。
重点指导:“久”字的撇捺要伸展开,“乎”字的“横”、“至”字的下横要写长一些,“腰”字中月字旁的“撇”、“被”中“皮”的“撇”要写成竖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