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版病理生理学第五章糖代谢紊乱考点剖析
- 格式:doc
- 大小:70.50 KB
- 文档页数:3
第九章糖代谢紊乱检验
1、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
(3.1~6.1mmol/L)
2、糖尿病(MD):慢性的、复杂的代谢紊乱性疾病,胰岛素不足或利用缺陷引起的。
(空腹血糖FPG≧7.0mmol/L、OGTT2h≧11.1mmol/L)
3、C肽:由胰岛β细胞分泌,它与胰岛素有一个共同的前体胰岛素原。
胰岛素原裂解成1个分子的胰岛素和1个分子的C肽。
4、胰岛素: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由胰岛β-细胞合成。
5、OGTT: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给成人口服75g无水葡萄糖,儿童按每公斤体重1.75g计算,总量不超过75g,然后测其血糖变化,观察病人耐受葡萄糖的能力,2小时血浆葡萄糖<7.8mmol/L为正常。
6、糖化血红蛋白(GHb):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与血清中的糖类相结合的产物,血红蛋白的糖化是不可逆的,主要成分是HbA1c,可反映患者2~3个月内的血糖平均水平。
7、酮体:乙酰乙酸、β-羟丁酸、丙酮三者统称为酮体。
糖代谢紊乱引起:高血糖症与糖尿病低血糖症酮症半乳糖血症
降血糖激素:胰岛素
升血糖激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生长激素皮质醇甲状腺激素
1型糖尿病:胰岛素依赖型(青少年为主)
2型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型(中老年为主),继发性糖尿病
低血糖症:血糖浓度低于2.2mmol/L时临床出现一系列因血糖浓度过低引起的症候群。
B.葡萄糖转化成非糖物质 D.糖原合成第五章糖代谢紊乱一、单选题【A 型题】1. 下列哪项是血糖的来源之一A.肝糖原分解C. 葡萄糖氧化分解E.葡萄糖转变成其他糖[答案]A[题解]血糖的来源包括:(1)食物中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2)肝糖原分解;(3)糖异生作用:氨基酸、甘油等非糖物质在肝内合成葡萄糖;(4)其他单糖的转化。
2. 高血糖症是指A. 血糖水平高于6.9mmol/L (125mg/dl )B. 空腹血糖水平高于6.9mmol/L (125mg/dl )C. 餐后血糖水平高于6.9mmol/L (125mg/dl )D. 血糖水平等于肾糖阈9.0mmol/L (160mg/dl )E. 血糖水平低于肾糖阈9.0mmol/L (160mg/dl )[答案]B[题解]高糖血症指空腹血糖水平高于6.9mmol/L (125mg/dl )。
3. 关于高血糖的概念,下列哪项不对A. 情绪激动致交感神经系统兴奋,可致血糖升高B. 一次性食入大量糖,血糖迅速升高C. 生理性高血糖,其空腹血糖正常D. 情感性尿糖有明显的临床症状E. 临床上常见的病理性高血糖症是糖尿病[答案]D5.胰岛素分泌不足的关键环节是A.胰岛素抵抗C.胰岛卩细胞代偿性肥大E.胰岛素受体功能障碍B.胰岛卩细胞的进行性损坏[题解]情感性尿糖无明显的临床症状。
4.肝糖原分解减少、糖异生障碍见于A.胰岛素的分解灭活减少,血浆胰岛素水平减少B.胰岛素的分解灭活减少,血浆胰岛素水平增高C.胰岛素的分解灭活增加,血浆胰岛素水平增高D.胰岛素的分解灭活增加,血浆胰岛素水平减少E.胰高血糖素分泌增高[答案]B[题解]胰岛素的分解灭活减少,血浆胰岛素水平增高,从而减少糖原分解和糖异生,降低血糖。
[答案]B[题解]胰岛卩细胞的进行性损坏是胰岛素分泌不足的关键环节。
6.胰岛素抵抗是指A.胰岛素分泌减少B.分子模拟作用使胰岛细胞失去免疫耐受C.胰岛素结构破坏D.胰岛素灭活增加E.胰岛素敏感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或反应性降低[答案]E[题解]胰岛素抵抗是指机体外周胰岛素敏感组织(骨骼肌、肝脏和脂肪)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或反应性降低,使胰岛素介导的葡萄糖摄取和利用降低,机体为了维持正常的血糖水平,代偿性的分泌过多的胰岛素,从而产生高胰岛素血症。
糖代谢【学习要求】掌握:1.糖在体内的代谢途径、主要过程和生理意义。
2.血糖的来源和去路。
熟悉:1.糖的生理功能。
2.血糖浓度的调节。
3.糖尿病的生化机制。
4.糖耐量试验。
了解:1.糖的消化吸收。
2.糖代谢调节与代谢紊乱。
【重点内容】知识点一概述一、糖的生理功能(一)糖是人体的主要供能物质(二)糖是人体组成成分之一(三)糖可以为其他物质的合成提供原料知识点二糖的消化吸收一、糖的消化主要在少量在口腔,主要在小肠消化二、糖的吸收吸收形式:单糖吸收方式:主动运输(需要载体,消耗ATP)吸收途径:口腔→食道→胃→小肠→门静脉→肝→体循环→各组织知识点三糖的分解代谢概述糖的分解代谢包括糖酵解、糖的有氧氧化、磷酸戊糖途径。
知识点四糖酵解的过程(一)糖酵解的概念人体内葡萄糖或糖原在无氧或缺氧条件下分解为乳酸,同时产生少量能量的过程称为糖的无氧分解,或称为糖酵解。
(二)糖的无氧分解(糖酵解) 反应过程磷酸果糖激酶-1知识点五糖酵解小结(1)反应部位:细胞质(2)糖酵解是一个不需氧的产能过程(3)反应全过程中有三步不可逆的反应(4)产能的方式和数量方式:底物水平磷酸化净生成ATP数量:从G开始 2×2-2= 2ATP 从Gn开始 2×2-1= 3ATP (5)终产物乳酸的去路释放入血,进入肝脏再进一步代谢。
分解利用乳酸循环(糖异生)糖酵解的生理意义1.糖酵解是机体相对缺氧时补充能量的一种有效方式。
如激烈运动或长时间运动时,能量需求增加,肌肉处于相对缺氧状态,此时可以通过糖酵解提供急需的能量。
2.某些组织在有氧时也通过糖酵解供能。
如成熟红细胞无线粒体,主要依靠糖酵解维持其能量的需要。
知识点六糖有氧氧化概述糖有氧氧化的概念糖的有氧氧化指葡萄糖在有氧条件下彻底氧化分解生成 CO2和H20并释放大量能量的过程。
知识点七糖有氧氧化过程糖有氧氧化的反应过程(4个阶段)1.葡萄糖→丙酮酸(和糖酵解比较基本反应过程相同,部位相同,有1点区别:生成的NADH的去路不同);2.丙酮酸→乙酰辅酶A(底物、产物、酶和辅助因子、反应特点);3.三羧酸循环:;4. 氧化磷酸化见“生物氧化”一章。
第九版病理生理学第五章糖代谢紊乱考点剖析
内容提要:
笔者以王建枝主编的病理生理学第九版教材为蓝本,结合40余年的病理生理学教学经验,编写了第九版病理生理学各章必考的考点剖析,共二十章。
本章为第五章糖代谢紊乱。
本章考点剖析有重点难点、名词解释(6)、简述题(9)、填空题(2)及单项选择题(4)。
适用于本科及高职高专临床、口腔、医学、高护、助产等专业等学生学习病理生理学使用,也适用于临床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考试人员及研究生考试人员使用。
目录
第五章糖代谢紊乱
第一节高血糖症
第二节低血糖症
重点难点
掌握:高糖血症、低糖血症、胰岛素抵抗的概念、高糖血症的原因和发病机制。
熟悉:低糖血症的原因和发病机制。
熟悉糖代谢紊乱时的主要代谢功能变化。
了解:糖代谢紊乱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一、名词解释(6)
1、高血糖症:
是指空腹血糖水平高于6.9mmol/L。
2、胰岛素抵抗:
是指胰岛素作用的靶组织和靶器官(主要是肝脏、肌肉和脂肪组织)对胰岛素生物作用的敏感性降低,可引起高血糖症,血液中胰岛素含量可正常或高于正常。
3、糖尿病:
是指一种体内胰岛素相对或绝对不足及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或胰岛素本身存在结构上的缺陷而引起的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的一种慢性疾病。
糖尿病的显著特点是高血糖症和糖尿。
4、低血糖症:
是指空腹血糖浓度低于2.8mmol/L(50mg/dl)时称为低血糖症。
5、低血糖昏迷:
是指血糖水平过低,会影响脑细胞的功能,从而出现头晕、倦怠无力、心悸等症状,严重时出现昏迷,又称为低血糖休克。
6、糖原贮积症:
是一组少见的遗传性糖原代谢紊乱的疾病。
又称糖原沉着症、糖原累积病。
因糖原分解与合成有关的某些酶系统缺乏,糖原分解困难,糖原异常地沉积于全身各组织,尤其是肝脏、心脏和肌肉中。
二、简述题(9)
1、胰高血糖素失调如何引起高血糖症?
答:(1)胰高血糖素分泌的抑制机制受损,胰岛素缺乏造成其通过IRS-1/P13K途径对胰高血糖素分泌的抑制作用减弱。
(2)胰岛A细胞对葡萄糖的敏感性下降(3)胰高血糖素对B 细胞的作用异常(4)胰岛A细胞的胰岛素抵抗。
2、严重肝脏疾患为什么会引起高血糖症?
答:肝硬化、急慢性肝炎、脂肪肝等肝脏疾病,可引起糖耐量减退,血糖升高。
其主要机制是:(1)继发性胰岛功能不全;(2)胰高血糖素灭活减弱,糖代谢的酶系统破坏、功
能结构改变,糖吸收、利用障碍;(3)胰岛素抵抗;(4)肝病治疗中使用过多的高糖饮食、大量皮质激素和利尿剂的应用等。
3、糖代谢紊乱为什么会引起渗透性脱水?
答:当血糖浓度高于肾糖阈时,肾小球滤过的葡萄糖多于肾小管重吸收的号葡萄糖,葡萄糖在肾小管液中的浓度升高,小管液中渗透压明显增高,阻止了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丢失大量的细胞外液,从而出现渗透性利尿和脱,临床表现为糖尿、多尿、口渴。
4、简述高血糖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答:高血糖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1)急性高血糖可引起心肌细胞凋亡进而损伤心功能;(2)高血糖可引起内皮细胞粘附性增加、新血管生成紊乱血管渗透性增加、炎症反应、血栓形成等;(3)高血糖可以增加血液粘滞度、钠尿肽水平;(4)高血糖引起血管基底膜增厚。
5、简述高血糖导致脑缺血损伤的机制。
答:高血糖所引起的神经病变包括外周神经病变和自主神经病变,其发生机制可能与高血糖所致的代谢或渗透压张力的改变有关。
(1)缺血缺氧时,无氧代谢活动增强,高血糖使缺血本身已有的高乳酸浓度进一步升高,而乳酸水平的升高与神经元、星型胶质细胞及内皮细胞损伤密切相关。
(2)高血糖可使细胞外谷氨酸盐在大脑皮层聚集,谷氨酸盐浓度的升高也可继发神经元的损害。
(3)高血糖还可损伤脑血管内皮、减少脑血流、破坏血脑屏障、使严重低灌注半影区快速复极化及神经组织中超氧化水平升高。
6、高血糖对眼晶状体有哪些影响?为什么?
答:高血糖时晶状体肿胀,出现空泡,某些透明蛋白变性、聚合、沉淀,导致白内障。
其发生机制是:(1)过高的葡萄糖进入晶状体后,形成的山梨醇和果靓不能再逸出晶状体,致使晶状体内晶体渗透压升高,水进入晶状体的纤维中,引起纤维积水、液化而断裂。
(2)代谢紊乱,致使晶状体中的ATP和还原型谷胱甘肽等化合物含量降低、晶状体蛋白的糖基化等。
7、简述高血糖症对血液系统的影响。
答:血液凝固性增高,血栓形成。
发生机制:(1)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激活物抑制剂活性增加(2)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激活物活性降低(3)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增高(4)血液高渗,血黏度的升高。
8、简述低血糖的病因及对机体的影响。
答:原因有(1)胰性(胰岛B细胞功能亢进、胰岛A细胞功能低下等(2)肝性(肝癌、糖原积累病等)(3)内分泌异常(垂体功能低下、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等)(4)肿瘤(胃癌等)(5)饥饿或不能进食。
影响:以神经系统为主,尤其是交感神经和中枢神经:(1)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2)中枢神经系统损伤(3)低血糖发作的警觉症状不敏感。
9、低血糖发作时处理原则是什么?
答:迅速补充葡萄糖,恢复正常血糖水平,维护重要脏器功能是决定预后的关键。
因此在低血糖发作的当时,应立即摄入含糖较高的食物,如糖果、饼干、果汁等。
严重时应及时静脉推注50%葡萄糖40∽60ml,可迅速升高血糖。
三、填空题(2)
1、引起胰岛素绝对不足的因素有、、。
2、高血糖症的病因与发病机制有、、、。
填空题正确答案:
1、答:(1)免疫因素(2)遗传因素(3)环境因素。
2、答:(1)胰岛素绝对不足(2)胰岛素相对不足(3)胰高血糖素分泌失调(4)其他因素。
四、单项选择题(4)
1.血糖高于肾阈值是指
A.血糖水平高于6.9mmol/L
B.血糖水平高于9.0mmol/L
C.血糖水平高于9.9mmol/L
D.血糖水平高于8.9mmol/L
E.血糖水平高于10.0mmol/L
本题正确答案:B
2、I型糖尿病患者的胰腺不会出现的病理改变是
A.胰岛细胞增生
B.胰岛细胞坏死
C.间质钙化
D.间质纤维化
E.胰岛细胞空泡变性(2013)
本题正确答案:A
3、糖尿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
A.血糖升高,尿糖增高
B.血糖升高,尿糖正常
C.血糖降低,尿糖增高
D.血糖降低,尿糖正常
E.血糖升高,尿糖降低
本题正确答案:A
4、导致Ⅱ型糖尿病发生的最主要原因是
A.肝脂肪变性
B.垂体疾病
C.肥胖
D.脂肪代谢异常
E.自身免疫病
本题正确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