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大气环境-热力环流和大气的水平运动
- 格式:ppt
- 大小:7.25 MB
- 文档页数:30
固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
(1)据热力环流原理,在图2.4中画出白天和夜间陆地和海洋之间的大气运动方向,并说出一天之内海岸边何时吹海风,何时吹陆风?
(2)完成教材P48活动。
检查学生答题情况。
(二)大气的水平运动
阅读教材插图:找出水平气压梯度及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概念。
同一水平面上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叫做水平气压梯度。
只要在水平面上存在着气压梯度,就会产生促使大气由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的力,即水平气压梯度力。
现实中大气的运动并非只受一个力的影响,当物体运动时,马上要受到地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共同作用下,
动呢?引导学生分析受两个力作用时,大气的水平运动方向。
如下图
转偏向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其合力为零,达到平衡,空气运动不再偏转而做惯性运动,形成了平行于等压线的稳定的风。
这种风在高空平直等压线的状况下是实际存在的
近地面的风除了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共同作用外,摩擦力的影响,其风向还能与高空大气的风向相同吗?
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共同作用下的北半球风向示意图。
导学生探究分析)
到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三个力的作用时,风向斜穿等压线。
摩。
2.3大气环境—热力环流教案一、课程标准解读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学情分析:由于高中开始阶段学生空间概念建立不牢固,所以对该节知识理解有难度。
教材分析:《大气环境》是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
旨在借用或绘制原理示意图,如大气热力环流示意图,认识导致大气运动的基本原理,为后面学习大气环流、天气系统以及全球气候变化打下理论基础。
二、教学目标1、掌握热力环流的概念,熟练阅读热力环流示意图,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并养成观察、思维、想象和判断的能力。
2、绘制热力环流图,训练绘制简单原理示意图的基本技能,提高绘图能力和理解问题的能力。
3、能够利用热力环流原理解答生产、生活中的热力环流问题。
提高对实际生活中地理事物的观测判断能力和运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四、教学难点高低压的判断,等压面的绘制五、教学方法实验演示、合作探究六、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导学案七、课时安排1课时(40分钟)P=ρgh密度-密度越大,气压越高。
那什么因素会影响密度呢?海拔-海拔越高,密度越小,气压越低。
比如我们现在在的四楼就比一楼气压低一些。
那还有什么会影响密度呢?温度-温度升高,体积膨胀,密度减小,气压降低。
(PPT 展示书本A B 问:哪里的重量大些——垂直方向上,同一地点,海拔越高,气压越小!所以在喜马拉雅山上煮饭得用高压锅来增加压力。
)那高低压如何比较呢?不同海拔高度的无需比较,海拔高的气压低。
高压、低压:同一高度上(水平方向上),空气密度越大,气压值越大,称为高压;密度越小,气压值越小,称为低压。
注意:高低压是针对同一水平面上的。
同一高度(水平面)上空气由高压向低压运动。
等压面:空间气压值相等的各点组成的面。
假设地面受热均匀,空气只受重力的作用,则形成的等压面是水平的。
并且海拔越高气压越低,如图所示a=b>A=B,那假设A地热B地冷,A与B地还会不会相同呢?四、(探究活动二、热力环流形成过程及原理)师:大家都非常的棒,现在我要考考大家到底有没有学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