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营养管护理知识
- 格式:doc
- 大小:38.50 KB
- 文档页数:2
肠内营养的护理常规肠内营养是经胃肠道提供代谢需要的营养物质及其他各种营养素的营养支持方式。
其决定于时间长短、精神状态与胃肠道功能。
肠内营养的途径有口服和经导管输入两种其中经导管输入以包括鼻胃管,鼻十二指肠管,鼻空肠管和胃空肠造瘘管。
一、概念将可直接被消化或经简单的化学性消化就能吸收的营养剂经口或通过鼻置管或胃肠道造口注入胃肠道的方法称为肠道内营养。
二、途径和方式三、(一)经胃分鼻胃管和胃造瘘管。
(二)经空肠空肠造口或鼻肠管(营养管的管尖位于幽门后高位空肠)。
(三)灌注方式1.一次性输注:每次定时用注射器推注200-250ml肠内营养液进行喂养的方法。
此方法仅适用于经鼻胃置管或胃造口患者。
空肠置管或肠造口患者不宜使用,可导致肠管扩张而产生明显的症状,使患者难以耐受。
2.间隙重力滴注:指在1h左右的时间内,将配制好的营养液借重力作用缓缓滴入患者胃肠内的方法。
一般4-6次/天,250-500ml/次。
间隙滴注法多数患者可以耐受。
3.连续输注:指营养液在输液泵的控制下连续输注18-24h的喂养方法。
适合病情危重患者及空肠造口喂养患者。
优点为营养素吸收好,患者大便次数及量明显少于间隙性输注,胃肠道不良反应少。
实施时输注速度由慢到快,营养液浓度由低到高。
三、护理问题/关键点1.胃肠道是否耐受2.返流及误吸3.胃潴留4.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5.教育需求四、评估(一)营养途径包括经鼻胃管、鼻肠管、胃造瘘或空肠造瘘途径1.位置是否正确,用多种方法证实管道末端在胃肠道内:回抽、拍片、听诊等,对于不确定位置者,必须用多种方法或者多人证实后方能给予肠内营养2.评估造瘘口周围皮肤是否正常,有无感染或者糜烂,有无渗液(二)营养液类型(三)肠内营养液灌注方式(四)肠内营养液灌注的剂量及灌注的速度(五)胃肠道1.胃肠道耐受情况:肠鸣音,有无恶心、呕吐、腹胀、腹痛、便秘、腹泻等2.有无胃潴留3.大便颜色、性状、量和次数(六)有无返流注意痰液及口腔内分泌物颜色及性状的观察,如果有类似营养液的物质,应该报告医生(七)营养状况白蛋白水平、血色素、体重等四、干预措施五、(一)患者体位床头抬高大于30度,以减少返流的几率。
胃肠营养管的护理要点胃肠营养管是为无法正常经口进食的患者提供营养支持的重要途径。
正确的护理对于保障胃肠营养管的有效使用、减少并发症以及促进患者康复至关重要。
以下是胃肠营养管护理的一些关键要点。
一、置管前的准备在置管前,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
包括患者的病情、营养状况、胃肠道功能等。
同时,要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解释置管的目的、过程以及可能出现的不适和风险,以取得他们的理解和配合。
患者在置管前需要保持空腹状态,以减少置管过程中呕吐和误吸的风险。
此外,还需要准备好所需的器械和物品,如胃肠营养管、注射器、生理盐水、润滑剂等。
二、置管过程中的护理置管时,医护人员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以降低感染的风险。
选择合适的体位,通常是半卧位或坐位,有助于提高置管的成功率。
在置管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反应。
如果患者出现呛咳、呼吸困难等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置管,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三、置管后的固定置管成功后,妥善固定胃肠营养管是非常重要的。
一般采用医用胶布或固定装置将营养管固定在患者的鼻部或面颊部。
固定时要注意松紧适度,既要防止营养管脱出,又不能过紧导致患者皮肤受压损伤。
同时,要在营养管上做好标记,记录置管的深度,以便观察营养管是否有移位。
四、营养液的选择和配制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营养需求,选择合适的营养液。
营养液的种类繁多,包括要素型、整蛋白型等。
在配制营养液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保证营养液的清洁和卫生。
注意营养液的浓度和温度。
浓度应由低到高逐渐增加,以避免患者胃肠道不适。
温度一般控制在 38℃ 40℃,可以使用恒温加热器来保持温度恒定。
五、营养液的输注输注营养液时,要控制好输注的速度和量。
开始时速度宜慢,逐渐增加到适宜的速度。
一般采用输液泵匀速输注,以保证营养液的稳定输入。
输注过程中要定期巡视,观察患者有无腹胀、腹痛、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
如果出现异常,应及时调整输注速度或暂停输注,并查找原因进行处理。
胃肠外营养(⼜称静脉营养):胃肠外营养的发展是现代医学的重要进步,是通过周围静脉或中⼼静脉输⼊能量及各种营养素的⼀种营养⽀持⽅法,它与⼀般临床上常⽤的静脉补液有根本的区别,静脉输液除了供给液体外,只能供给⼀⼩部分热能和部分电解质,⽽胃肠外营养可以按照病⼈的需要输⼊病⼈所需的全部营养物质,包括热能、氨基酸、脂肪、各种维⽣素、电解质和微量元素。
胃肠外营养不受病⼈⾷欲和消化功能的影响,在病⼈不能进⾷,没有消化酶的参与下,仍能使患者得到其所需的全部营养物质。
是抢救重危病⼈的有效措施之⼀。
主要适⽤于不能经⼝或⿐饲摄取⾷物者如肠梗阻、坏死性胰腺炎、消化道病等;因消化或吸收障碍⽆法通过胃肠系统获取营养时,如严重胃肠⽔肿、吸收不良综合征;超⾼代谢致营养不⾜,如严重烧伤、创伤;严重营养缺乏⽽需⼿术者以及需特殊营养配⽅者。
在具体实施中可分为部分肠外营养(PPN)和全胃肠外营养(TPN)⼆种,部分肠外营养主要是经肠营养摄⼊不⾜的⼀种补充,全胃肠外营养亦称全静脉营养,其提供的热能和营养素可满⾜⽣长和代谢的需要。
如处理得好需要时可长期使⽤达数年。
①部分肠外营养(PPN);⼜称低热量肠外营养,根据患者经肠营养不⾜的具体需要,经周围静脉补充⽔解蛋⽩、氨基酸、葡萄糖及电解质,需要时还可另再经⼀周围静脉补充脂肪乳剂及维⽣素,由于此种⽅法只能提供部分的营养素需要,⼀般常⽤于⽆严重低蛋⽩⾎症,基础营养状况尚可的病,⼈,常⽤的营养液有复⽅氨基酸、5~10%葡萄糖电解质和10~20%的脂肪乳剂或单输等渗氨基酸。
②全胃肠外营养(TPN):可分由中⼼静脉输⼊含⼀定浓度的氨基酸(4.75%),葡萄糖(25%)、电解质、微量元素和维⽣素的标准中⼼静脉营养的葡萄糖系统和经周围静脉输⼊氨基酸、葡萄糖、电解质、微量元素和维⽣素混合液及以另⼀线输乳化脂肪的脂肪系统,此⼆系统各有利弊,可由临床医师根据病⼈具体情况来选定。
全胃肠外营养使⽤技术⽐较复杂,要求严格,在使⽤前及使⽤过程中要对病⼈进⾏严密细致的全⾯临床观察和实验室监测,除每⽇记录出⼊液量,注意全⾝反应外,还应观察⾎常规、电解质、⾎糖、氧分压、⾎浆蛋⽩、尿糖、酮体及尿⽣化等情况,要根据病⼈体内代谢的动态变化及时调整营养液配⽅,防⽌发⽣并发症,在操作过程中要严格消毒,保护好输⼊导管,做好导管的护理、防⽌感染、防⽌导管拔出,导管进⼊静脉处的敷料每24⼩时应更换1次,更换时严格按⽆菌操作程序处理,注意观察换下的敷料有⽆异常情况,留置的导管只能专作输⼊营养液的⼊⼝,不能兼作采⾎样、监测静脉压、投药、输⾎等⽤途。
B十二指肠营养管的护理常规一、常规护理1 首先妥善固定鼻肠管,防止牵拉、移位、盘绕、扭曲。
将营养管用胶布固定在鼻翼侧面颊部,每班检查固定状况及时清除面部分泌物,用绳子在营养管上打结,前后用胶布固定于鼻翼,系于耳后。
对烦躁不安的病人适当约束。
翻身活动时注意营养管防牵拉脱落,一旦脱落不可再次插入以免戳伤吻合口造成吻合口瘘。
2经营养管输注药物时,必须将药片碾碎,彻底溶解后方可注入,注入前后用温开水次冲洗管道,以免药物颗粒或药物与营养液不相容发生凝结而堵塞导管。
3肠内营养时床头抬高30-45度或半卧位,避免呛咳、呕吐,输注营养液前后及每输注4-6小时给予30ml生理盐水或温开水脉冲式冲管,每24小时更换胃肠营养泵管一次。
4 每日口腔护理2次,以保持口腔清洁,定时刷牙, 咳嗽、咳痰后漱口,保持口腔清洁,每日用润唇膏以防止嘴唇干裂。
5 严密观察腹部体征,及肛门排气、排便情况。
如有腹痛、腹泻、腹胀应准确记录程度及持续时间。
指导并鼓励患者早期床上或下床活动, 预防或减轻腹胀, 保持肠内营养液的顺利灌注, 必要时适当加用肠动力药物.二、心理护理术前向患者宣传留置营养管带给患者的好处, 并告知患者营养管很细, 会有轻微不适但可以耐受。
告知患者配合要点,鼓励其表达感受和想法, 让患者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取得患者积极配合。
三、并发症1腹胀、腹泻、腹痛与术后早期患者肠功能尚未恢复、营养灌注量、温度和速度关系密切, 应及时找出原因, 是否总量过多或速度过快。
应少量多餐合理管饲。
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 促肠功能恢复或给予加用胃动力药, 有便秘者给予开塞露减轻腹胀。
各种高热量配置的液体注入时要温度适宜, 从低浓度开始少量慢速滴注, 待肠道适应后增量加速。
同时应加强无菌观念确保营养液不被污染。
2脱管脱管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它直接阻止管喂的进行。
脱管的原因有: (1) 营养管在患者咳嗽后管端脱到胃腔盘曲在口中;(2) 固定不善,牵拉,患者自行拔出; ( 3) 放置刻度不够。
肠内营养的注意事项第一篇:肠内营养的注意事项肠内营养的注意事项1、防止管道阻塞:管道使用后用温水冲洗干净。
添加的米汤、菜汁要经过过滤,不可太稠。
营养液中不可加入药物。
2、防止管道脱落:每日更换固定管道胶布,发现胶布松动及时更换,加热器固定好,防止加热器将管道带出,及时告知患者及家属营养管重要性,防止脱出。
3、遵医嘱进行鼻饲,鼻饲绝对禁止静脉使用。
4、注意输注速度和温度:根据患者耐受情况开始每分钟30滴,逐渐增加滴速到每分钟60—70滴,速度过快容易引起腹胀、腹泻,温度过高容易烫伤消化道粘膜,根据患者耐受力合理调整速度和温度。
5、输注营养液要现配现用,每次输注的营养液悬挂时间不得超过8小时,冬季输注要加温。
输注装置每日更换一次。
糖尿病患者用专用的营养液。
6、输注过程中患者取半卧位(头高位30—45度),防止食物反流。
7、整个操作过程要避免食物污染。
8、心理护理:肠内营养前,应提前告知患者肠内营养的作用及注意事项,以取得患者的配合。
第二篇:肠内营养试卷2018.021、EN是指(B)A 完全肠内营养B 肠内营养C 肠外营养D 完全肠外营养肠内营养的2、最常见并发症是(D)A恶心B呕吐C腹胀D腹泻E 吸入性肺炎3、肠内营养最严重并发症(E)A恶心B呕吐C腹胀D腹泻E 吸入性肺炎4、肠内营养小于6周,有高度肺吸入风险应选择哪种管喂途径(B)A鼻胃管B鼻肠管C胃造口术D空肠造口术5、肠内营养大于6周,有高度肺吸入风险应选择哪种管喂途径(C)A鼻胃管B鼻肠管C胃造口术D空肠造口术6、肠内营养无菌配置后在4℃冰箱内可存放(D)A 4hB 8hC 12hD 24h7、鼻饲前抽取胃残余量,大于(D)应减量或暂停鼻饲A 50MLB 100MLC 150MLD 200ML8、肠内营养液在常温下可以保存(C)A 12hB 4hC 8hD 24h9、肠内营养时应将床头摇高(D)灌完后()h可放平A 15°,1/2B 20°,1/2C 30°,1/2D 30°,110、下面哪项可判断不能开展肠内营养治疗(D)A 胃残余量<200mlB 美蓝吸收实验阴性C 无肠鸣音D 严重腹胀多选题1、肠内营养的正确投给方法(ABC)A、用注射器缓慢注入6-8次/日,200ml/次B、用输注管缓慢注入4-6次/日,250-400ml/次,30ml/分钟持续30-60分钟C、用输注泵连续12-24小时输注,总量、浓度和速率从低值递增D用输注管缓慢注入6-8次/日,200ml/次2、肠内营养的重要作用有(ABCDE)A、维持和改善肠粘膜屏障功能B、促进肠蠕动功能的恢复C、加速门静脉系统的血液循环,保护肝脏功能D、促进免疫球蛋白及胃肠道激素的分泌E、降低应激状态下的高分解代谢,促进体内蛋白质的合成3、肠内营养的禁忌症(ABCD)A肠梗阻B消化道活动性出血C腹腔或肠道感染D休克E短肠综合征4、肠内营养代谢并发症(ABE)A高血糖B低血糖C高血脂D高氮血症E高碳酸血症5、早期肠内营养的益处(ABCDE)A降低死亡率B降低感染率C改善营养摄取D减少住院费用E保持肠道功能及完整性第三篇:鼻饲、肠内营养护理要求鼻饲、肠内营养护理要求【鼻饲管固定】要求:牢固美观舒适清洁通畅方法:采用分叉交织法、蝶翼法、吊线法、固定带法、挂耳法固定【间断鼻饲】1、备齐用物至患者床边,解释,取得合作。
危重患者肠内营养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肠内营养是指经胃肠道提供代谢需要的能量及营养物质的营养治疗方式。
肠内营养的途径有鼻饲、胃造口、空肠造口或经肠造瘘输注营养液。
肠内营养分为要素饮食和非要素饮食。
【护理常规】1.肠内营养前,确定导管是否在合适位置。
2.妥善固定鼻饲管,如置鼻胃管或鼻肠管,应将其妥善固定面颊部;做胃或者空肠造瘘时,应用缝线将其固定于腹壁;患者翻身、床上活动时,防止压迫、扭曲、拖拉喂养管。
在喂养管进入鼻腔或者腹壁处应做好标记,每4小时检查1次,预防移位或脱出,烦躁的患者应适当约束。
3.保持导管通畅,预防阻塞。
每次喂养前后用50ml温水冲洗导管,喂养期间4~6h冲洗1次。
输注完毕后,亦应冲洗导管。
鼻肠管2~4h 脉冲式冲洗1次。
4.选择合适的体位,经鼻胃管或者胃造口途径肠内营养时,抬高床头30°~45°,取半卧位,避免呕吐、呛咳、误吸情况的发生。
经鼻肠管或空肠造瘘口途径者可取自主卧位。
灌注完毕后维持原体位20~30min,防止因体位过低食物反流发生误吸。
5.及时评估胃内残留量,每次输注营养液前及连续输注过程中(每隔4h)抽吸并评估胃内残留量,若超过100ml,应减慢或暂停输注,必要时遵医嘱加用胃动力药,以防胃潴留引起反流和误吸。
6.观察患者有无腹痛、恶心、呕吐、腹胀等症状。
若患者突然出现腹痛、胃或者空肠造瘘管周围有类似营养液渗出,或腹腔引流管引出类似营养液的液体,应怀疑造瘘管移位、营养液游离腹腔,应立即停止营养液,尽可能清除或者引出渗漏的营养液并应用抗生素避免继发性感染或腹腔脓肿。
7.输注时注意营养液的浓度、速度、温度及床头高度:①浓度不能过高(<350mOsm/L),从低浓度开始滴注营养液,再根据胃肠道适应程度逐步递增;②速度不能过快(开始<40ml/h,最大不超过120ml/h);③输注时保持营养液温度不能过低(≥37℃),室温较低时可使用恒温加热器;④床头高度30°~45°。
肠内营养的护理要点一、概念将可直接被消化或经简单的化学性消化就能吸收的营养剂经口或通过鼻置管或胃肠道造口注入胃肠道的方法称为肠道内营养。
二、途径和方式(一)经胃:分鼻胃管和胃造瘘管。
(二)经空肠:空肠造口或鼻肠管(营养管的管尖位于幽门后高位空肠)。
(三)灌注方式1.一次性输注:每次定时用注射器推注200-250ml肠内营养液进行喂养的方法。
此方法仅适用于经鼻胃置管或胃造口患者。
空肠置管或肠造口患者不宜使用,可导致肠管扩张而产生明显的症状,使患者难以耐受。
2.间隙重力滴注:指在1h左右的时间内,将配制好的营养液借重力作用缓缓滴入患者胃肠内的方法。
一般4-6次/天,250-500ml/次。
间隙滴注法多数患者可以耐受。
3.连续输注:指营养液在输液泵的控制下连续输注18-24h的喂养方法。
适合病情危重患者及空肠造口喂养患者。
优点为营养素吸收好,患者大便次数及量明显少于间隙性输注,胃肠道不良反应少。
实施时输注速度由慢到快,营养液浓度由低到高。
三、护理问题1.腹泻/腹痛/腹胀2.返流及误吸3.胃潴留4.并发症四、评估(一)营养途径包括经鼻胃管、鼻肠管、胃造瘘或空肠造瘘途径1. 位置是否正确,用多种方法证实管道末端在胃肠道内:回抽、拍片、听诊等,对于不确定位置者,必须用多种方法或者多人证实后方能给予肠内营养2.评估造瘘口周围皮肤是否正常,有无感染或者糜烂,有无渗液(二)营养液类型(三)肠内营养液灌注方式(四)肠内营养液灌注的剂量及灌注的速度(五)胃肠道1.胃肠道耐受情况:肠鸣音,有无恶心、呕吐、腹胀、腹痛、便秘、腹泻等2.有无胃潴留3.大便颜色、性状、量和次数(六)有无返流:注意痰液及口腔内分泌物颜色及性状的观察,如果有类似营养液的物质,应该报告医生(七)营养状况:白蛋白水平、血色素、体重等五、护理措施(一)患者体位床头抬高大于30度,以减少返流的几率。
(二)营养管的维护1.妥善固定营养管,鼻肠管应该列入特殊管道给予加固,防止脱出。
胃肠营养管日常护理要点
一、日常护理:
1、每次喂养前查看刻度记录,判断管道是否在合适位置。
2、每次喂养或用药前后都要用20ml(或根据残余量所需)生理盐水冲洗管腔。
3、建议每4个小时(不管是否喂养)都通过侧孔冲洗管腔。
4、此管道仅限指定营养液使用(不能打粥、汤)。
二、关于堵管:
导管堵塞判断标准:喂养过程中发生胃肠营养管不通畅、食物不易注入,回抽无液体。
若以注射器轻轻反抽测试,仍有阻力,或注入20ml温开水,流速仍不顺畅,则为堵管。
堵管原因及预防护理:
1、管身打折:分为外露段扭曲折叠和胃内、肠内段反折。
由于病人活动、胃肠营养管固定不牢固及长期营养液滴注等原因,鼻肠管的位置可能发生或脱出,可能误入口腔或扭曲、移位而阻塞。
如输注不畅时,在排除导管外露段受阻的因素后,用注射器向外低负压抽吸,同时X光片确认导管位置。
因在胃里留的管身较长,有可能出现导管打折而造成堵管,或者因为肠内段返折而堵塞管道。
预防护理:妥善固定胃肠营养管,避免管道牵拉、扭曲、折叠、受压,体外游离端卷曲固定于病人颈部,便于病人活动,减少管道体外段被牵拉脱落的可能。
输注器要保持足够的长度,保证病人有足够的活动空间。
可以告知病人卧床、翻身时避免挤压胃肠营养管。
若管身打折,打折部位见于鼻腔、胃内或肠内。
可先将导丝送入,遇阻力停止。
将管身轻微拔出(注意不要拔太多太快,防止将管道尖端拔出幽门口),在此过程中,边把导丝轻轻往里送,直到导丝完全送到管腔中,将导管拉直。
最后把拔出导丝固定,打折问题即解决。
2、营养液阻塞
(1)营养液过于黏稠:因胃肠营养管具有内径细、管身长的结构特点,在行肠内营养的时候,黏稠度高的营养液长时间持续输注可导致营养液附着于管腔内壁,使管腔变窄,增加堵管的几率。
(2)蛋白质凝固:临床认为,进行肠内营养时,鼻饲液的温度以37℃~40℃为宜。
不适当的加热方法或配置时间过久可能使蛋白质凝固变质导致堵管。
(3)药物原因:油性药物、粉碎不全的药片碎块黏附于管腔内,或药物与营养液不相溶造成混合液凝固。
针对以上情况,建议采取以下方法预防堵管:
(1)及时冲管:定时用温开水冲洗管道。
每次饲入食物前后均用20ml注射器给予20ml 温开水以脉冲式注入后,再向管腔内注入20ml并夹管,将冲洗液保留于胃肠营养管管腔内。
每4h额外冲洗管腔一次。
(2)避免营养液过于黏稠:过于黏稠的营养液应稀释后再喂养,建议使用营养泵持续输注以保证恒定速度。
(3)药物鼻饲:饲入药物时要充分研磨、碾碎呈粉状,充分溶解后(必要时用纱布过滤)直接注入。
注药前后用温开水20ml冲洗管腔,以预防药物和营养液在管腔内凝结成块造成堵管。
给药时:其顺序为:停止营养液滴注→冲洗→给药(液体形式)→再冲洗→重新开始营养液滴注。
不建议从鼻肠管供给药物,某些药物(如洛赛克,临床证实极易堵管)建议通过胃管供给。
三、堵管解决方法:
1、判断堵管原因,若因为管身打折导致的堵管,解决办法参见管身打折预防护理方案。
2、若因营养液堵塞,可用50℃左右的热水用注射器加压冲洗营养管,利用营养管遇热扩张及对营养素的溶解作用;或用5%碳酸氢钠溶液、尿激酶溶液冲洗,有助于管内蛋白和纤维凝块的溶解。
国外有将胰酶在碳酸氢钠溶液中溶解后冲管处理导管堵塞,临床证实此方法有效。
若仍不通畅,可用导丝插入营养管中疏通,动作要轻柔,避免穿破营养管。
实在不行,才建议拔出体外疏通。
华侨医院ICU鼻肠管疏通的方法:
科室病例的处理方法:
1.常规使用50ML的灌食器每隔4h往管内注入温开水30-50ml
2.用10ml的注射器每2h往管内注入温开水30-50ml行反复正负抵押冲洗管道3.用10ml的注射器交替温开水及5%碳酸氢钠溶液反复低压冲洗管道,冲管压力由小到大
4.胰酶溶液10ml注入管内保留30min,待沉淀物溶解后,再用温开水反复低压冲洗管道
会诊病例的处理方法:
1.处理方法:用10ml的注射器吸5%碳酸氢钠10ml接鼻肠管往管胶冲击,压力由小到大,约10min,注入压力变小,改用温开水35ml注入,共用5%碳酸氢钠6ml
2.用10ml的注射器吸5%碳酸氢钠6ml,负压抽吸与推注交替直至管道通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