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杭州市政府为祖父陈夔龙修墓
- 格式:doc
- 大小:443.50 KB
- 文档页数:5
让文物活起来晚清名臣陈夔龙墓让文物活起来晚清名臣陈夔龙墓“我们是清授光禄大夫、太子少师、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陈夔龙的后裔。
先祖的墓地在杭州市西湖区三台山麓(法相巷陈庄)……”2003年,杭州市园文局收到了一封北京来信,由此揭开了一位晚清名臣的墓葬之谜。
信是陈夔龙的孙女陈南萍和孙子陈南翔携5位曾孙、曾孙女、曾外甥、曾外甥女所写,希望杭州市政府能对先祖之墓加以保护。
听语音讲解晚清名臣陈夔龙墓.m4a来自杭州花港00:0003:29陈夔龙(1857-1948)是晚清的末代直隶总督、北洋大臣,光绪、宣统两朝重臣。
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后,他被任命为留京办事八大臣之一。
任江苏巡抚时,竭力修复姑苏名胜寒山寺。
清亡前夕,陈夔龙以病告假,退隐上海。
1948年8月陈夔龙以九十二岁高龄仙逝,同年葬于杭州。
接到陈氏后人来信,杭州市园文局立即派专人前往实地查看。
陈在世时曾委托当地一户梁姓人家照看陵园墓地。
至今梁氏后裔胡桂英(90多岁)、梁愿成(70岁)和梁唯依旧履行着半个世纪前的承诺。
梁唯女士说,陈夔龙墓葬的许多建筑构件都放在现今的赤山埠水厂里面。
陈夔龙的两位夫人和两个女儿全都先他而去。
葬女儿的时候,他还在总督任上,他为女儿陪葬了100个银元,可是没过几年就被盗墓者偷了个精光。
而等到陈夔龙仙逝的那一刻,他已经落魄得留不下什么东西给自己陪葬。
根据古籍图片记载、现场踏勘及陈氏后人的回忆,墓园规模宏大,呈半圆形,气派辉煌,从前至后依山势逐渐升高,颇有气势。
和墓地相连的还有陵园,陈夔龙夫人和女儿亦葬于此。
现在的六通宾馆和花家山宾馆两条道路的交叉口,便是当初陈夔龙陵园的大门。
历经半个多世纪后,原有的墓碑、砌石和台阶等均已无存,四周杂草丛生,但依稀可辨墓的形状和体量。
2004年10月1日,陈夔龙墓修复完成正式对外开放,并列入西湖新十五景之一,墓园恢复了墓主体及墓道,并在墓前复原了牌坊,基本恢复了旧时景观。
追忆历史是为了缅怀过去,如今这座掩映与西湖山林间朴素的墓园,正安静得向过往的人们述说着它的故事!。
与岳飞墓为邻与秋瑾墓遥望杭州栖霞岭上的⾟亥⾰命烈⼠纪念碑
在杭州栖霞岭上,在岳王庙的后⼭,有⼀座状如宝剑的纪念碑,它静静地伫⽴在青⼭之中。
这
⾥曾经是⼀位⾟亥⾰命烈⼠的埋⾻之处,他的去世让陶成章痛⼼地说:“嘉熊死⽽浙西、江南⼀
带之⾰命事业坠矣。
”
他就是⾟亥⾰命嘉兴七烈⼠之⼀敖嘉熊。
1900年,敖嘉熊在杭州与蒋百⾥等成⽴“浙会”,这是浙
江第⼀个反清组织。
1903年,在上海加⼊蔡元培、章太炎发起的爱国学社,1904年秋,成⽴温
台处会馆,为浙省党⼈之⾰命机关部,开辟浙江⾰命的最初发源地。
敖嘉熊在江、浙、皖三省的会党中极有号召⼒,被陶成章、秋瑾等倚为浙江反清起义的重要⼒
量。
1906——1907年,秋瑾两次会晤敖嘉熊、诸辅成等⼈,密筹浙江起义。
起义失败后,于
1908年3⽉11⽇被清政府暗害于嘉兴,年仅35岁。
纪念碑左⾯铭刻的敖嘉熊烈⼠传略。
)⾟亥⾰命成功后,敖嘉熊遗体移葬于杭州栖霞岭。
为了
运送烈⼠遗骸,沪杭铁路全线停运。
(纪念碑右⾯铭刻的敖嘉熊烈⼠传略。
)1925年5⽉12⽇,嘉兴各界⼈⼠为敖嘉熊等⾟亥⾰命
七烈⼠举⾏隆重公祭。
⾃此,嘉熊之忠名终于昭⽰后⼈。
(纪念碑背⾯。
)2009年,杭州岳庙管理处耗资9万余元,对栖霞岭敖嘉熊墓旧址进⾏了环境整
治,并⽴碑于此。
烈⼠旧址纪念碑落成仪式上,敖嘉熊的12位后代,从各个省市赶来。
他们
说:“纪念碑在这⾥落成,也算是对我们这些后⼈的⼀种安慰。
”。
杭州名人墓清单一、杭州西湖名人墓1. 王昌龄墓:王昌龄,唐代著名诗人,擅长写山水田园之景,与杭州西湖景色相得益彰。
他的墓葬位于西湖边,墓碑上刻有他的名字和一首著名的诗歌《登对楼》。
2. 白居易墓:白居易,唐代文学家,被誉为“诗仙”。
他的墓葬也坐落在西湖附近,墓碑上刻有他的名字和一首著名的诗歌《琵琶行》。
3. 苏东坡墓:苏东坡,宋代文学家、政治家,他在杭州担任过知州,对杭州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的墓葬位于西湖风景区内,墓碑上刻有他的名字和一首著名的诗歌《赤壁怀古》。
二、杭州市其他名人墓1. 林则徐墓:林则徐,清代政治家,著名的“鸦片战争”抗争者。
他的墓葬位于杭州市区,墓碑上刻有他的名字和一段简短的传记。
2. 蒋百里墓:蒋百里,中国著名的海洋学家,他在海洋科学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的墓葬位于杭州市郊区,墓碑上刻有他的名字和一段简短的传记。
3. 俞振飞墓:俞振飞,杭州著名的数学家,他在数学研究方面有很高的造诣。
他的墓葬位于杭州市某大学校园内,墓碑上刻有他的名字和一段简短的传记。
三、杭州周边地区名人墓1. 梁启超墓:梁启超,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他在政治改革和文化教育方面有重要贡献。
他的墓葬位于杭州市周边的一个小镇,墓碑上刻有他的名字和一段简短的传记。
2. 陆游墓:陆游,南宋时期杰出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他的诗文以深沉悲壮、愤世嫉俗而著称。
他的墓葬位于杭州市附近的一个古村落,墓碑上刻有他的名字和一段简短的传记。
以上是杭州名人墓清单,这些墓葬见证了杭州历史上许多著名人物的生平和贡献,也成为了人们缅怀和纪念他们的地方。
这些墓碑上刻有名人的名字和简短的传记,让人们能够了解这些名人的事迹和成就,同时也感受到他们对杭州城市发展的重要影响。
这些名人墓葬的存在,让人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杭州的历史文化。
傅宗龙简介没有时间,先将以前写在微薄的简单介绍搬过来,待后详续。
傅宗龙(字仲纶,号括苍,谥忠壮)1591-1641,昆明⼈。
万历三⼗⼋年进⼠,历任钢梁、巴县知县、户部主事、⼭东道御使、浙江巡盐御使、浙江巡按御使、贵州巡按监军监察御使、太仆寺少卿、太仆寺卿、右佥都御史、顺天巡抚、蓟辽总督、兵部右侍郎、四川巡抚、兵部尚书、陕西总督、太⼦太保。
【傅宗龙故居】即今昆华医院所在地,民国初此处为傅宗龙故居,后改⾦碧公园。
故居内原有Z字楼、船亭、得⽉亭等。
1912李根源⽴有忠壮故居⽯碑在进公园⼤门左侧,有“明傅忠壮公故⾥”⽯碑落款“后学林则徐敬题”。
1938年公园全部划⼊昆华医院范围,⾦碧公园消失,现⾦碧公园已不是原址了【明代的科举家族】傅澄乃明初颖国公傅友德第三⼦傅添锡的曾孙,成化⼗三年丁⾣科举⼈。
傅澄的⼉⼦傅良弼,正德九年甲戌科进⼠。
傅良弼的⼉⼦傅训,嘉靖⼗六年丁⾣科举⼈。
傅训的⼉⼦傅继孙、傅顺孙分别为隆庆元年丁卯科和隆庆四年庚午科举⼈。
傅良弼曾孙傅宗龙,万历三⼗⼋年庚戌科进⼠【岳飞庙与傅宗龙】岳飞被害后21年,宋绍兴三⼗⼆年(1162),冤案得到平反。
宋廷将岳飞的遗体以礼改葬于西湖栖霞岭下,筑墓建庙,即为今⽇杭州岳飞墓庙。
天启四年,钦差⼤⾂傅宗龙巡浙,修废举坠,捐资缮修岳庙,采纳⾼应科的建议,在庙内增建启忠、继忠、翊忠、流芳、⼟地五祠。
【傅宗龙平定贵州安邦彦叛乱】天启⼆年⼆⽉,⽔西安邦彦叛乱,贵阳以西数千⾥尽陷,⼜围贵阳。
宗龙请发帑⾦,济滇将⼠,开建昌由蜀⼊滇之道,别设偏沅巡抚,罢湖⼴退怯总兵薛来允,仿祖制推⾏屯⽥制,帝多采纳之。
四年擒斩⽔西陈其愚,六年击败安邦彦进攻。
明史列传“⾮宗龙,黔⼏殆。
”【孙承宗的好学⽣傅宗龙】崇祯三年孙承宗推荐⾃⼰录取的进⼠宗龙代替⾃⼰总督蓟辽,崇祯平台召见,宗龙对答甚称上意,但时只有三⼗九,命其巡抚顺天。
五年封兵部右侍郎,总督蓟辽军务,七年因⼩剥职。
⼗年流寇⼊川,攻下三⼗多州县,于是起复川巡抚,打退贼兵。
浙江省杭州市八区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基础知识综合承先人之智慧,张文化之自信。
历史源于一代代人的书写,既有故事,又有遗珍,更沉diàn()出文化、闪耀着智慧。
新时代领路人的“用典”,正是一个感受历史魅力的窗口。
用东汉杨震“四知拒金”说廉洁,引《晏子春秋》“为者常成,行者常至”讲实干,以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谈信仰……信手拈.(A.niān B.zhān)来的精妙典故,让新时代领路人的讲话、文章充满魅力、_______也让人看到历史中yùn()藏着的智慧与力量。
请认真阅读上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1)沉diàn( )(2)yùn( )藏(3)信手拈.( )(A.niān B.zhān)来2.语段中横线上填入成语正确的一项是()A.扣人心弦B.引人入胜C.心驰神往3.从下面的两句“习语用典”中选择一句,仿照划线句子的结构续写一个例子。
A.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B.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二、情景默写4.在下面文字的画线处,填入古诗名句。
诗词是中国人一直根植在灵魂和血脉深处的文化基因。
当身处喧嚣的闹市,我们不禁向往陶渊明《饮酒(其五)》中“(1)_______,_______”的悠然自得;当置身广袤的沙漠,我们总会想起唐代诗人王维《使至塞上》中“(2)_______,_______”的雄浑壮阔;当年老体弱时,我们会用“老骥伏枥,志在千里;(3)_______,_______”激励自己要永远乐观奋发,保持思想上的青春;当陷入迷茫时,我们用“岂不罹凝寒?(4)_______”告诫自己要像松柏一样保持高洁的品性……三、句子默写5.为了更好地宣传传统文化,同学们特意设计了精美的名言警句书签,请依次将书签空缺处补充完整。
陈夔龙墓
陈夔龙墓
杭州,南宋都会,历史名城,既有众多的名⼈故居,也有不少达官贵⼈之墓。
杭州右台⼭麓,,在俞樾墓南侧,有⼀个陈夔龙墓。
占地约⼗⼏亩,呈半圆形,规模较⼤,历经半个多世纪后,原有的墓碑、砌⽯和台阶等均已⽆存。
来到这⾥,脑海⾥浮现出红楼梦《好了歌》“世⼈都说神仙好,为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荒冢⼀堆草没了”。
据资料,陈夔龙(1857—1948),字筱⽯,号庸庵,贵州贵阳⼈,清光绪进⼠。
庚⼦年(1900)任顺天府尹,后历任漕运总督、河南巡抚、江苏巡抚、四川总督、湖⼴总督、直⾪总督兼北洋⼤⾂等职。
2004年按照陈⽒后⼈的回忆、古籍图⽚记载及现场踏勘恢复,重修墓主体及墓道,并在墓前复原了牌坊,重现了旧时景观。
陈夔龙墓
陈夔龙墓
陈夔龙墓
陈夔龙墓
陈夔龙墓
陈夔龙墓
陈夔龙墓
陈夔龙墓
陈夔龙墓
陈夔龙墓
陈夔龙墓。
浙江省杭州市经济开发区2024届中考语文模拟预测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诗句中用“梨花”比喻人物的是哪一句?()A.千树万树梨花开B.驿路梨花处处开C.梨花一枝春带雨D.梨花枝上层层雪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由于教育部采取义务教育控辍保学措施,做好课后服务工作,解决了“三点半难题”。
B.小周来到百色市旅游风景示范区,游览了靖西古龙山峡谷群、西林宫保府等风景点。
C.《厉害了,我的国》这部电影,对于广大青少年十分熟悉,该影片引来无数点赞。
D.今年,我市新增“百色山茶油”“隆林板栗”“德保山楂”三个现代特色农业产品。
3.下列词语的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娉婷亵渎行将就目无精打采B.诘责躁热恹恹欲睡名符其实C.缄默辟邪络绎不绝分崩离析D.翡翠翌日不知所措锋芒必露4.下列语句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19世纪末,微生物学家保罗·艾尔利希曾在实验中“遭遇”这个屏障。
②当时,艾尔利希将此现象解释为脑细胞没有吸收足够的染色剂。
③它其实是在血管和大脑之间的一种选择性地阻止某些物质由血管进入大脑的“屏障”。
④当时他正研究染色技术,目的是使微型生物结构能被研究者看见。
⑤血脑屏障到底是什么呢?⑥当将染色剂苯胺注入生物体内的时候,这个生物的所有器官都会被染色,唯独脑细胞没有被染色。
A.①④②⑥⑤③B.①③⑤④②⑥C.⑤③①④⑥②D.⑤①④⑥③②5.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它是目前世界上仅存的连续使用时间最长的文字。
②如果还能在互联网上写出140个字发表自己的看法,那就更了不起了。
③作为一个中国人,能把汉字学好,并且还可以通过书写与人交流,是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浙江省杭州市名校2024年高三六校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一部分必须用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虞奕字纯臣。
第进士。
崇宁,提举河北西路常平,洺、相饥,徙之东路。
入对,徽宗问行期,对曰:“臣退即行,流民不以时还,则来岁耕桑皆废矣。
”帝悦。
既而西部盗起,复徙提点刑狱。
时朝廷将遣兵逐捕,奕条上方略,请罢勿用,而自计讨贼,不阅月可定。
转运使张抟以为不可,宰相主抟策,数月不效,卒用奕议,悉降之。
擢监察御史。
亲祭北郊,燕人赵良嗣为秘书丞侍祠,奕白其长曰:“今亲卫不用三路人,而良嗣以外国降子,顾得预祠事,可乎?”长用其言,具以请,不报。
阳武民佣于富家,其室美,富子欲私之,弗得,怒杀之,而赂其夫使勿言。
事觉,府县及大理鬻狱,奕受诏鞫讯,皆伏辜。
自何承矩创边地为塘泺,有定界。
既中贵人典领,以屯田开拓为功,肆侵民田,民上诉,屡出使者按治,皆不敢与直。
奕曲折上之,疏其五不可,诏罢屯田。
加直秘阁、淮南转运副使。
入为开封少尹。
故时大理、开封治狱,得请实蔽罪,其后率任情弃法,法益不用。
奕言:“廷尉持天下平京师诸夏本法且不行何以示万国请自今非情法实不相当毋得辄请”从之。
迁光禄卿、户部侍郎。
睦州乱,以龙图阁直学士知镇江府。
寇平,论劳增两秩。
还为户部。
内侍总领内藏,予夺专己,视户部如僚属。
奕白宰相曰:“计臣不才,当去之而易能者,不可使他人侵其官。
”即自劾不称职。
诏徙奕工部。
袭庆守张漴使郡人诣阙请登封,东平守王靓谏以京东岁凶多盗,不当请封。
为政者不悦,将罪靓,奕言:“靓忧民爱君,所当奖激,奈何用为罪乎?”靓获免。
未几卒,年六十,赠龙图阁学士。
(节选自《宋史·虞奕传》)1.下列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廷尉持天下平/京师诸夏/本法且不行/何以示万国/请自今非情/法实不相当/毋得辄请/B.廷尉持天下平/京师诸夏本/法且不行/何以示万国/请自今非/情法实不相当/毋得辄请/C.廷尉持天下平/京师诸夏本/法且不行/何以示万国/请自今非情/法实不相当/毋得辄请/D.廷尉持天下平/京师诸夏/本法且不行/何以示万国/请自今非/情法实不相当/毋得辄请/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路是宋朝行政区划名,河北路地处北宋北部,旧分东、西两路,后并为一路。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谒杭州于谦墓(原创)美丽的西子湖畔,埋葬着许多名人的骸骨,俺在杭期间,先后参谒过岳飞墓、于谦墓、张苍水墓、秋瑾墓、章太炎墓、岳飞部将牛皋墓、大清北洋大臣、直隶总督陈夔龙墓、大学问家俞曲园墓、武松墓、江南名妓苏小小墓、戏剧表演艺术家、有江南活武松之称的盖叫天墓、清代著名画家赵之谦墓、回教先贤卜合提亚尔墓、吴越国文穆钱王墓;抽空慢慢上传--俺的旅游很是另类:喜欢去别人不大愿去的地方瞧瞧......可恨小编每每毫无根据地认定俺的大作不是“原创”--真是木处讲理了今年4月18号上午,俺满怀着激动和心情,来到位于杭州三台山路(从杨公堤也能到达)大明兵部尚书于谦的墓地,拜谒这位屈死的民族英雄......墓前牌坊的楹联大书:远望岳坟千古并推双少保,近邻花港一抔永镇三台山;----(杨昌浚题)血不曾冷,风孰与高;---(佚名)横眉曰:热血千秋于墓远景......于谦(1398-1457),字廷益,号节庵,钱塘(今杭州)人。
曾任监察御史,河南、山西巡抚。
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土木之变”后,升兵部尚书,拥立景帝,抗击瓦剌南侵,捍卫京师。
景泰八年(1457年),英宗复位后被害,次年(1458年)归落于杭州三台山。
成化二年(1466年)诏复原官,弘治二年(1489年)诏立祠墓侧,额曰“旌功”。
墓于1966年底毁,1982年重修,墓坐西朝东,平面呈马蹄形,南北宽23米,进深30米。
墓前立“大明少保兼兵部尚书赠太傅谥忠肃于公墓”碑一方, 1982年由书法家沙孟海重书。
墓道长100米,墓前祭台,香炉均为明代遗物。
于谦的墓明成化二年(1466),于谦冤案平反昭雪,明弘治二年(1489),明孝宗表彰其为国效忠的功绩,赐谥“肃愍”,并在墓旁建旌功祠,设春秋二祭,形成祠墓合一格局。
1966年,于谦墓区被毁。
1982年,重建于谦墓,将原七座坟茔改为一座,墓高2米,青砖环砌,重刻墓碑,上书“大明少保兼兵部尚书赠太傅谥忠肃于公墓”,墓前设祭桌、香炉。
盐官镇陈阁老故居导游词陈阁老本名陈元龙,字陵,号乾斋,清雍正朝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宫至宰相,世称广陵相国,也称“陈阁老”。
其故居位于浙江省海宁县盐官镇堰瓦坎。
这个宅子本是著名学者王国维的先祖、宋朝的王沆所建,当时称为“王氏园”,有“浙西园林之冠”的美誉。
宋葛胜仲游王氏园后有《临江仙》云:“倦客身同舟不系,轻帆来访儒仙。
春风元已艳阳天。
夭桃方散绵,高柳欲飞绵。
千古海昌佳绝地,双凫暂此留连。
通宵娱客破芳尊。
兰亭修禊事,梓泽醉名园。
”明朝时,此宅为太守陈与郊所有,名“隅园”。
明晚期陈元龙的曾祖陈与相得此园,至陈元龙拜相后,将它改建扩大,并把大门改为竹扉,又增建了双清草堂,还移建了筠香馆,有皇宫内院之气派。
初名“遂初园”,后乾隆皇帝赐名“安澜园”。
清陈卿《安澜园记》中记载:“庭广数亩,宽平如坻,栏俯清流,毅纹渺远,望隔湖山色,在烟光杏霭之中。
夏日荷翠翻风,花红绚日,虽西湖三十里,无以过之。
”可见此园盛况。
提到乾隆和陈阁老,这里还有一段有趣的传说。
相传陈阁老本是海宁的一位大盐商,康熙年间,陈阁老入朝为官,与雍亲王一家常有往来。
据说,雍亲王和陈阁老两家夫人同年同月同日分别生了孩子,雍亲王让陈家把孩子抱入王府看看。
不料,等孩子再送出来时,陈家的胖小子竟变成了小丫头。
而那胖小子,就是后来的乾隆皇帝。
乾隆的身世一直是个谜,百姓们为何会有这样的猜测呢?也许和乾隆下江南有关。
乾隆一生曾六次南巡,其中有四次到海宁,而且每次都驻跸陈氏家中。
乾隆还曾在陈阁老生前的书房内挥笔写就“双清草堂”四字。
有人因此猜测,乾隆是为探访身世而来的,当他得知身世后,写下“双清”,寄寓“双亲”。
这些猜测未免牵强附会,但乾隆皇帝四次幸驾“安澜园”却是无争的事实,难怪袁枚也做诗感叹:百亩池塘十亩花,擎天老树绿槎材。
调羹梅也如松古,想见三朝宰相家。
据说陈阁老死时,乾隆曾亲赐祭葬文。
但祭葬文宣读之后,却没有依照惯例镌刻成墓碣,而是当场被焚烧于墓前。
【南宋爱茶诗人】南宋爱国将领陈文龙:陈文龙的墓在哪里陈文龙生于公元1232年,卒于公元1276年,是南宋著名的爱国将领。
陈文龙是福建莆田人,当地人称呼陈文龙为“尚书公。
”陈文龙自幼聪明好学,深得家人喜爱。
早年间,陈文龙跟随父亲到阜山定居,公元1251年,父亲陈粢将陈文龙送入私塾读书,陈文龙饱读诗书,是位文武双全的人才。
陈文龙画像公元1256年,陈文龙进入太学读书,后来参加科举考试时,陈文龙一举夺得进士,得以入朝为官。
公元1271年,陈文龙担任秘书省校书郎一职,同僚贾似道非常欣赏陈文龙的文采,俩人成为了很好的朋友。
陈文龙在官场上,十分正直,敢于对统治者说出内心的真实想法,因数次谏言得罪了贾似道。
随后,贾似道将陈文龙贬谪至抚州。
不久之后,贾似道任用范文虎等人,致使作战失败,贾似道非常后悔没有听取陈文龙的建议。
随后,贾似道重新任用了陈文龙,陈文龙身兼左司谏等职。
后来,陈文龙感知自己年迈,便辞官回乡,公元1276年,朝廷再次任用陈文龙为参知政事,陈文龙上任后,立马平定了兴化等地的叛乱。
不久之后,元军攻入南宋疆土,泉州和福州等地纷纷投降于元军。
期间,有使者前来游说陈文龙让他投降,但都被陈文龙斩杀。
不久之后,元军抓获了陈文龙及其家人,元兵准备将陈文龙押送到杭州。
路途中,陈文龙以绝食反抗元军。
在路过岳飞庙时,陈文龙大哭身亡,陈文龙享年45岁。
陈文龙尚书庙陈文龙爱国主义精神深受后人推崇。
到了明代,明太祖朱元璋对陈文龙顽强不屈的气节非常认同。
为了让世人永远记住陈文龙的美好品行,便下令让在福州市台江区修建陈文龙尚书庙。
如今,陈文龙尚书庙位于台江区后洲坞尾街,很多游客慕名前来参拜这位伟大的民主英雄。
陈文龙尚书庙陈文龙尚书庙始建于明朝,到了清代道光年间,道光皇帝下令重新修建陈文龙尚书庙。
民国年间,当地政府再次重修了尚书庙,如今陈文龙尚书庙已成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具有很高的历史纪念价值。
从外观看,陈文龙尚书庙呈坐北朝南方位,建筑采用大量的木头建造而成,具有浓郁的明清建筑风格。
萧山永兴公园碑记全文解释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萧山永兴公园是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的一处城市公园,该公园是萧山区的标志性景点之一,也是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在公园内有一座古老的碑记,这是一处历史的见证,也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下面我们来解释一下【萧山永兴公园碑记】的全文。
萧山永兴公园碑记全文解释:碑记内容如下:永兴公园,龙泉山地处城西。
佛教古刹,旧名永兴。
宋真宗时明觉禅师北游,以钱伊希书南北两壁。
萧山古刹香火昌盛。
明嘉靖时,宇宙广化天尊薰田真人光宗圣胤为修天地法门宗,并请法如如如联诸仙众,山天殿北,枕石巨岩。
映日青松,遥闻薰田真人遗训,在湛淀绿波。
韩滉生在縊改独丰,竭精国应。
读书处多重门而再入,天地立地,族盛家馀。
嫡女外人,丰骨风为。
家向见明,生长子宫,可贵白王。
嗟世静经元始,锡常安处,奞采媒某经纶。
整个碑记通过对永兴公园历史的介绍,展示了这里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渊源。
它告诉人们,永兴公园曾是一处佛教古刹,经历了宋真宗时期和明嘉靖时期的重要事件,以及韩滉在此处的事迹。
碑记中所描述的景观和人物,使人们感受到了这里的历史厚重感,也体会到了永兴公园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和精神内涵。
【萧山永兴公园碑记】是一份珍贵的历史遗迹,它记录了永兴公园的历史沿革和文化传承,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物的形象。
这段碑记不仅有助于人们了解永兴公园的历史渊源,还能引领人们去感受这里的历史文化氛围,体验这座城市公园的独特魅力。
希望有更多的人们能够来到永兴公园,一睹这座城市的历史瑰宝,感受古刹的沧桑与岁月的沉淀。
【萧山永兴公园碑记】将永远激励人们去探寻历史的足迹,传承文化的力量,让这份珍贵的遗产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
第二篇示例:萧山永兴公园碑记是一项重要的文化遗产,记录了该公园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下面将对这份碑记的全文进行解释,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意义。
碑记的开篇是:“负固苍神土,公兴消农耕。
千村万舍出,何岁不花繁。
追忆祖父陈夔龙
陈南萍
【期刊名称】《贵阳文史》
【年(卷),期】2008(000)005
【摘要】祖国西部的贵州,是我从小就向往的地方,她是我的祖籍地。
先祖父陈夔龙出生在那里,在那里成长、发迹。
清同治十一年(1872)中秀才,光绪元年(1875)中举人,十二年(1886)中进士。
之后祖父仕途青云直上,历任顺天府尹,漕运总督,河南、江苏巡抚,四川、湖广总督。
宣统元年(1909)调任直隶总督北洋大臣。
1912年祖父告假辞官,结束了官宦生涯退隐上海。
【总页数】5页(P26-30)
【作者】陈南萍
【作者单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923.1
【相关文献】
1.贵阳寻根并追记祖父陈夔龙 [J], 陈南萍
2.论直隶总督陈夔龙奏陈时局与各部议复 [J], 史展
3.论陈夔龙与清末河南文教改革 [J], 张浩威
4.陈夔龙与清末河南政治改革 [J], 张浩威
5.陈夔龙《松寿堂诗钞》用典探论 [J], 杨慧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杭州博物馆1. 净慈寺简称净寺,位于南屏山下,954年由吴越国王钱鏐创建。
“西湖十景”之一的(),即指净慈寺傍晚的钟声。
(单选题) (5分)A.寒山暮钟B.凤岭松涛C.蕉石鸣琴2. 我国古代宫廷设有画院,南宋高宗定都杭州后,也不例外。
在南宋画院中,()被称为南宋四大家。
(多选题) (5分)顾恺之贯休3. 吴山脚下大井巷的()是我国惟一的国家级中药专业博物馆,享有“神奇的科学殿堂,灿烂的医药文化”之誉。
(单选题) (5分)方回春堂 C.万承志堂 D.保和堂4. ()现为湖墅南路南段。
相传旧时夹路栽桃花,春日灿烂似锦,花落如红雨,故得此名。
(单选题) (5分)A.长板巷B.见仁里夹城巷5. 从“一线天”处登飞来峰,可以看见一尊刻于南宋时期的大肚弥勒佛像。
大肚弥勒佛又称(),是根据五代后梁时期奉化契此和尚的形象雕塑的。
(单选题) (5分)A.未来佛白度母 D.韦驮菩萨6. 每年八月十八的钱江潮堪称天下奇景,文人墨客吟咏不绝。
但是潮涌也给钱江两岸的百姓带来了极大的灾害。
吴越建都杭州,()决定治理钱江潮水,费时三个多月修筑了捍海塘。
(单选题) (5分)赵构 C.钱元瓘 D.苏轼7. 良渚文化是我国长江下游太湖流域一支重要的古文明,因发现于余杭良渚镇而得名,距今约5300~4300年,属于()文化。
(单选题) (5分)A.旧石器时代B.封建时代新石器时代早期8. 吴越国的三世五王都信奉佛教,现在杭州西湖周围的寺庙、宝塔、经幢和石窟等文物古迹,大都是那个时期建造。
当时的杭州就有()之称。
(单选题) (5分)A.道教之都B.小印度C.小天竺9. 绍兴三十二年(1162),南宋高宗退位,在今杭州的望仙桥附近大兴土木,建成一座皇宫,颐养天年,称其为()。
(单选题) (5分)A.长乐宫B.未央宫大明宫10.历史上有四大藏书阁,位于杭州孤山的是()。
(单选题)(5分)A文渊阁 B文朔阁文津阁11. 西湖的北里湖、外西湖以()为界分。
杭州历史名人故事_杭州历代历史名人故事说到杭州人们都会想到西湖,有谁会想起杭州历史那些名人故事呢。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准备的杭州历史名人故事,希望大家喜欢!杭州历史名人故事篇一岳飞被杀,不仅是陆游的伤心事,也是一个民族的伤心事。
他的《满江红》壮怀激烈、浩气长存。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这正是让人感慨的杭州人的“杭铁头”精神。
“杭铁头”是古往今来杭州人内在的一种精神品格:外柔内刚,不惧磨难,坚韧不拔,决不低头!外人大多不知道,在吴侬软语的后面,有这样一种“杭铁头”精神。
杭铁头,硬骨头。
“杭——铁头!”钱学森面对记者,曾用杭州话拖长音念出这三个字,笑眯眯地说:我们杭州人头硬,叫“杭铁头”。
北宋杭州人沈括,是多才多艺的科学家、文化人,他孜孜矻矻执着写作《梦溪笔谈》,成了“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梦溪笔谈》里讲到同时代的毕昇,通常也被认为是在杭州发明了活字版印刷术——搞科研终归是需要坚韧不拔的精神的。
“杭铁头”的精神品格,深入民间,深入生活,从杭州小吃“葱包桧”里可见一斑。
杭城本土特色的小吃不算多,但有一种很有名,街巷里弄时有所见,它就是“葱包桧”,里头包的就是“油炸桧”——油条。
当年杭城百姓,以面团捏成秦桧夫妇人形,入油锅炸,称“油炸桧”,也叫“油炸鬼”。
与岳飞“还我河山”一样,生于杭州清河坊祠堂巷的明朝兵部尚书、“救时宰相”于谦,是杭州人至为骄傲的民族英雄。
明英宗时,瓦剌入侵,发生了“土木堡之变”,英宗被俘;于谦率师二十余万,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但英宗复辟后,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
于谦青年时代写下《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样的“粉骨碎身浑不怕”,正是典型的“杭铁头”精神。
与岳飞、于谦并称“西湖三杰”的明末抗清英雄张苍水,是浙东义师的领袖,曾与郑成功联手作战。
他学识渊博、才华横溢,兵败被清军从宁波押解回杭途中,写下了“国破家亡欲何之,西子湖头有我师”的诗篇,给西湖山水注入阳刚之气,黄宗羲因此将张苍水比作文天祥。
忆杭州市政府为祖父陈夔龙修墓
作者:陈南萍
来源:《世纪》2019年第05期
我祖父陈夔龙是晚清光绪、宣统两朝重臣,被授予一品光禄大夫、太子少师,官任直隶总督、北洋大臣。
清亡前夕,祖父结束官宦生涯,以病告假,携家眷退隐上海,购置了孟德兰路157号(今人民广场附近江阴路)的宅子,过着富裕的寓公生活。
袁世凯当上“总统”曾力请祖父出山,但祖父认为袁世凯是个欺君罔上的小人,当民国官员意味着背叛故主,因而拒做答复。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阴谋策划在东北建立伪满洲国,祖父通电溥仪,劝他不要中计上日本人的当。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第一次来上海,慰问上海日伪时期留沪未变节的爱国名流绅士,曾偕夫人宋美龄登门拜访祖父。
1948年8月7日祖父寿终正寝,享年92岁,当年下葬杭州右台山麓。
修复后的祖父陈夔龙墓前牌坊,上书“书生本色”四字
祖父逝世后,灵柩停放在堂屋里,家人请了漆工先把灵柩外面缠上很粗的麻布,再用红漆把整个灵柩包起来,一层麻布一层红漆,以防腐朽过快。
堂屋里放了很大的木澡盆,里面装满大冰块以降低室内温度。
按旧时习俗灵柩必须在家里停放两个月。
这年我15岁,住在堂屋侧房,出出进进都要经过堂屋,开始有点害怕,慢慢也就习惯了。
两个月满,父亲就雇了一辆车把灵柩运到火车站,再抬到租好的铁棚车里,把铁棚车挂在列车的后面,把灵柩运到杭州右台山我们家的墓地,父亲坐在铁棚车里披麻戴孝守灵。
陪父亲一起去杭州墓地的有继祖母,四哥夫妇和孙子,五哥夫妇还有我,我们坐在列车的客座上。
那时墓地的规模很大,绿化得很好,整个墓地被树木包围得葱葱郁郁。
从山下到墓地走了几十个台阶,可见两个高大的牌坊。
我们到了山上住在一个尼姑庵里,墓地有六个墓穴,已葬了祖父的三个太太和一个女儿,当中一个墓穴是留给祖父的。
祖父的灵柩被安葬好后,我们全家就回到了上海。
我家有個陈庄(祠堂,专供亲属上坟时吃住用)在山下的法相巷,住着坟亲负责管理墓地。
住在杭州的八姑父每年都要给坟亲看坟费,后来八姑父去世了,没有人给坟亲送钱了。
历经各种“运动”,墓地被破坏得很厉害,两道牌坊被拆掉,石料散落在地上,好的石料被附近的农民运去造了房子,坟亲无力管理,墓地也就荒芜了。
1989年,我原来所在的九兵团教导团文工队战友和23军文工团战友一起到杭州,参加在“花港观鱼”景点斜对面的一个部队招待所的聚会,招待所左边围墙外有一条小路可以通往俞曲园和我祖父的墓,我就和战友夏奇珍到墓地看看究竟破坏成什么样。
我们找到了坟亲带我们上山,看到墓地和当时下葬时完全不一样,牌坊没有了,一个个墓包也没有了,墓地杂草丛生一片荒芜。
坟亲告诉我,一棵桐板树下就是我祖父的墓,他上天有灵特在墓上长出一棵桐板树,让他的后代来扫墓能找到他的墓穴。
坟亲让我们行礼,我和夏奇珍就磕了头。
后来我又去看了一次,特地给坟亲送了一个当地很难买到的大蛋糕,以感谢他们一家对墓地的照顾。
坟亲后代梁唯知道我在北京工作就留下了我的电话。
2004年,陈夔龙后裔向杭州市相关单位捐赠书法作品表达谢意,现存杭州西湖博物馆
有一次我在外地出差,适逢从江西来了一个盗墓团伙,到杭州把附近的墓地都盗了,我祖父的墓当然也不例外。
坟亲梁唯马上给我打电话,我在外地她联系不上我,就想方设法找到了我在上海的弟弟南曜,南曜曾多次陪我父亲去过墓地。
这时我父亲已去世,南曜去了墓地也没有能力修复,只得把满地狼藉的尸骨放回墓地,用土埋好,无奈地回到上海。
我的儿子周黎平曾多次去过墓地,有一次他出差到杭州,晚上特意去墓地看望,结果发现墓地周围都围上了铁丝网,不能走近。
几经周折他找到了已搬家的坟亲后代梁唯,据梁唯说这大块地包括祖父的墓地已纳入政府的建设规划方案,旁边的陈庄已被人民公社作办公用房,眼看墓地就要被铲平不复存在了。
儿子周黎平马上请坟亲写一份证明材料,证明此地为陈夔龙墓地。
当时两位坟亲年事已高,因此要我们陈氏后代来写,他们做旁证。
听了儿子的介绍,我想坟亲写了材料有什么用呢,我们后裔已无力把墓修好,能不能申请政府出资修呢?我想到我的朋友徐星,她的高祖父徐寿曾开风气之先,把西方工业引进中国,他的墓就是政府出资修复的。
我便咨询徐星给她高祖父修墓的情况,她给我出主意:“你如果有意请政府出资给你祖父修墓,不如咨询一下无锡市文管会办公室夏刚草同志,他负责过我祖父的修墓工作。
”经与夏刚草联系,他告诉我:“改革开放后政府拨了巨款为历史文物和遗址修复,无锡市有十多人的墓和故居要修复,现在才修了徐星的高祖父徐寿的墓。
你的祖父陈夔龙
是一代圣贤,一品官光禄大夫,皇帝曾赐黄马褂,是个了不起的人物,完全有资格让政府给他修墓,但他是贵州人,而不是杭州人,是否把陈夔龙列入修墓名单那就要问杭州政府和文物局了。
”
这样我心里就有了底,我联络了在北京的七位亲属,联合给江泽民主席求助,并同时给杭州市政府和文物局领导写了信,介绍了祖父的履历和墓地的现状,希望能对祖父的墓地进行修复并保留下来。
我去邮局咨询写给江泽民主席的信通过邮局能否送到,对方告知是会专门递送,呈中央信访办公室,会有专门的工作人员进行信件的筛选,对其中重要的内容会转呈领导。
这样我就通过邮局把信寄出。
要发给杭州市政府的信我不知地址邮编,便打电话给中央台浙江记者站的王兆吉咨询,他说他三天两头要到市里去开会,常看到市长,不如把信寄给他,他当面转送,方便得多。
这样我就把信寄给他请他转交。
一周后,杭州市园林局、文物局即来电告我信已收到,在坟亲后代梁唯的带领下,已踏查祖父的墓地情况属实,祖父墓地被列为市文物保护单位。
两周后杭州市《今日早报》记者来电告我文物局向媒体通报了墓地事,报纸要报道,问我当年下葬情况和有否亲属在杭州,我一一告知。
第二天《今日早报》就刊登了这一消息,《中国新闻社》发了通稿,《都市快报》也发了消息,《每日商报》于3月13日刊出报道并用大字标题标示:一封后人来信揭开晚清名臣墓葬之谜——湖西综合保护工程又添一人文景点。
2003年,我和在京的弟弟南翔等专程到杭州,和居住在杭州的侄女陈行健等亲属拜访了园林局、文物局负责同志并表示感谢,还提供了有关材料。
我们还去了墓地,由梁唯带领介绍,踏看了墓地和陈庄,拍摄了照片,并将祖父墓地的原貌绘出草图,以供整治修复墓地参考之用。
我们回京后,就收到陈行健寄来的园林文物局交她的修墓设计方案,希望征求后裔意见。
我们在京联名写信的亲属即碰头研究,大家对方案都很满意,超过了“适当修复原貌”的预期。
设计墓地规模很大,有两个牌坊,其中一座高七米多,跨度十多米,参照了祖父所撰《水流云在图记》中牌坊的样式。
我们仅对碑文、墓志铭提出修改意见,牌坊的匾额楹联就由文物局拟定。
我们商定好之后,陈行健即将后裔的意见转告了杭州市文物局。
2004年10月下旬,陈夔龙墓经杭州市人民政府修建竣工。
10月29日,陈南秀和我等七位亲属作为陈夔龙的后裔代表前往杭州市园林局、文物局、西湖风景区管委会,拜访了这几家单位的负责同志,对杭州市政府花大量财力、人力修复祖父的墓地表示感谢,赠送《陈夔龙墓修复纪念》邮折60套(这套邮折由杭州邮票公司限量发行了500套,印有墓地画面和先祖简要生平等),并且特邀知名狂草书法家黄昊怀书写了巨幅书法作品《念奴娇·赤壁怀古》,以表达后裔对杭州市有关部门的感谢之情。
相关负责同志商定将这一贵重礼物送西湖博物馆展示收藏。
31日,从各地赶来的陈氏后裔约40余人到墓地进行了扫墓活动,来到先祖陈夔龙墓前,列队三排行三鞠躬,行完礼后,大家纷纷在牌坊前合影。
(作者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离休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