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泌体在肿瘤生物治疗中的研究进展_万双双
- 格式:pdf
- 大小:169.94 KB
- 文档页数:4
外泌体功能与临床应用研究进展外泌体,这个看似陌生的词汇,近年来在生物医学领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热潮。
那么,外泌体究竟是什么?它又有着怎样的神奇功能和令人期待的临床应用前景呢?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个充满奥秘的微观世界。
外泌体是一种由细胞分泌的微小囊泡,直径通常在 30 至 150 纳米之间。
它们就像是细胞之间的“信使”,携带着各种生物活性分子,如蛋白质、脂质、核酸(包括 mRNA、miRNA 等),穿梭于细胞之间,传递着重要的信息。
外泌体的功能多种多样。
首先,它们在细胞间通讯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通过将特定的分子传递给靶细胞,外泌体能够调节细胞的生理和病理过程。
例如,免疫细胞分泌的外泌体可以激活或抑制其他免疫细胞的功能,从而影响免疫反应的强度和方向。
其次,外泌体参与了组织修复和再生。
在损伤发生时,某些细胞会释放富含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的外泌体,促进受损组织的修复和细胞的增殖分化。
这为治疗各种组织损伤和退行性疾病提供了新的思路。
再者,外泌体还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肿瘤细胞分泌的外泌体可以改变肿瘤微环境,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侵袭和转移。
同时,外泌体中的肿瘤特异性标志物也为肿瘤的早期诊断和监测提供了潜在的生物标志物。
在临床应用方面,外泌体的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
在肿瘤诊断方面,由于外泌体携带了肿瘤细胞特有的分子信息,检测血液、尿液等体液中的肿瘤来源外泌体,有望实现肿瘤的早期诊断和筛查。
例如,通过分析外泌体中的特定 miRNA 谱,可以区分不同类型的肿瘤,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在治疗领域,外泌体也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
一方面,可以利用工程化的外泌体作为药物载体,将治疗药物精准地递送到病变部位,提高药物的疗效并降低副作用。
另一方面,基于外泌体的免疫治疗也正在成为研究的热点。
通过提取和改造免疫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增强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反应,为癌症治疗开辟新的途径。
此外,外泌体在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领域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外泌体功能与临床应用研究进展外泌体,这个在生物医学领域逐渐崭露头角的名词,正引起越来越多科研人员的关注。
它看似微小,却蕴含着巨大的潜力,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外泌体是什么呢?简单来说,外泌体是细胞分泌的一种微小囊泡,直径通常在 30 150 纳米之间。
别看它个头小,里面可装着不少“宝贝”,比如蛋白质、脂质、核酸(包括 mRNA、miRNA 等)。
这些成分可不是随便装进去的,而是经过细胞的精心“挑选”,具有特定的功能和意义。
外泌体的一个重要功能是细胞间的通讯。
它就像是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信使”,能够在不同细胞之间穿梭,将其所携带的物质传递给靶细胞,从而调节靶细胞的生理活动。
例如,免疫细胞可以通过外泌体向其他免疫细胞传递信号,协调免疫反应;肿瘤细胞也能利用外泌体与周围的细胞进行交流,促进肿瘤的生长、侵袭和转移。
在免疫调节方面,外泌体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外泌体可以携带免疫调节分子,如细胞因子和抗原,参与免疫细胞的激活、分化和抑制。
一些研究发现,树突状细胞来源的外泌体能够激活 T 细胞,增强免疫应答,这为免疫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同时,肿瘤来源的外泌体也可能抑制免疫细胞的功能,帮助肿瘤细胞逃避免疫监视。
外泌体还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
心肌细胞分泌的外泌体中含有特定的 miRNA,这些 miRNA 可以调节心肌细胞的存活、增殖和凋亡,影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此外,外泌体还能够促进血管生成,在心血管损伤后的修复过程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在神经系统中,外泌体同样扮演着重要角色。
神经细胞通过外泌体传递神经递质、蛋白质和 miRNA 等物质,维持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
研究表明,外泌体在神经退行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中,可能参与了致病蛋白的传播和神经元的损伤。
那么,外泌体在临床应用方面有哪些进展呢?首先,外泌体作为疾病的生物标志物具有很大的潜力。
由于外泌体中包含了反映细胞生理状态的物质,通过检测血液、尿液等体液中的外泌体及其内容物,可以为疾病的早期诊断、病情监测和预后评估提供重要依据。
外泌体的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随着生物医学研究的深入,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机制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
作为细胞间交流的重要载体,外泌体(Exosomes)的研究在近年来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本文旨在综述外泌体的基本特征、生物学功能及其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同时探讨当前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我们将简要介绍外泌体的定义、结构特点以及产生机制,帮助读者理解其作为细胞间信息传递的重要角色。
接着,我们将重点讨论外泌体在肿瘤、心血管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等医学领域的研究进展,包括外泌体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以及作为疾病标志物的潜力。
我们还将关注外泌体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前景,如作为药物递送载体、肿瘤疫苗以及生物标志物等方面的研究。
我们将对当前外泌体研究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推动外泌体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外泌体的结构与功能外泌体是一种由细胞主动分泌的,直径约为30-150纳米的膜性囊泡,普遍存在于各种体液中,包括血液、尿液、乳汁、脑脊液和细胞培养基等。
这些囊泡在细胞间的物质传递、信息交流以及免疫反应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随着外泌体研究的深入,其独特的结构和功能逐渐被人们所揭示。
结构上,外泌体由磷脂双分子层膜包裹着内部的水溶液组成,其膜上嵌有多种蛋白质,包括四跨膜蛋白、热休克蛋白、整合素等。
这些蛋白质不仅参与外泌体的形成和分泌过程,还负责将外泌体与靶细胞进行特异性结合,实现精准的物质传递。
外泌体的膜上还含有丰富的糖类和脂质,这些成分对于外泌体的稳定性和功能也至关重要。
功能上,外泌体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
外泌体可以传递信息分子,如mRNA、miRNA、蛋白质等,这些分子在细胞间的信息交流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外泌体可以参与免疫反应,通过传递抗原或免疫调节分子,影响免疫细胞的活性和功能。
外泌体还具有促进血管生成、抑制肿瘤生长等多种生物学活性。
值得一提的是,外泌体的功能与其来源细胞密切相关。
外泌体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生物学功能和临床应用外泌体是直径约为100nm的小型囊泡,它们广泛存在于各种体液中,包括血液、唾液、眼泪和尿液,并可由各种细胞分泌。
外泌体可以运输蛋白质、脂质、核酸和其他物质,并作为细胞内载体,在调节细胞间通讯中起着关键作用。
外泌体是一种理想的药物递送系统,具有多种优点:如免疫原性低、稳定性好和靶向能力。
外泌体不具有细胞和器官中的复杂性,使其免疫原性较低。
同时,与单个蛋白质或小分子不同,外泌体含有异质分子,可确保外泌体在人体内的良好生物分布、药代动力学和细胞摄取,更容易用于治疗。
外泌体作为各种治疗药物的载体,有效保护了治疗药物在体内的完整性,极大地提高了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减少了药物的毒副作用,最大限度地提高了抗肿瘤效率。
外泌体可以以不同的方式用于肿瘤治疗。
肿瘤衍生的外泌体(TEX)作为信使调节肿瘤微环境。
在癌症的初始阶段,肿瘤细胞分泌的外泌体数量显著高于正常细胞,TEX被认为反映了各种癌症的分子特征。
开发减少肿瘤细胞外泌体分泌的疗法可能会更好地抑制肿瘤发生。
外泌体可以通过多种机制发挥其生理活性,包括吞噬作用、胞饮作用、融合和受体或脂筏介导的内吞作用。
这些细胞吸收外泌体的独特机制促进了基于外泌体的癌症疗法的发展。
此外,外泌体在介导肿瘤微环境中肿瘤细胞与TAM之间的细胞间信息传递发挥着重要的功能,这可能为抗肿瘤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外泌体作为癌症疫苗抗原和疫苗增效剂众所周知,与正常细胞相比,即使在肿瘤进展的早期阶段,肿瘤细胞也会向血浆和体液中释放更多的外泌体。
TEX 提供免疫刺激或免疫抑制分子,调节免疫细胞的发育、成熟和抗肿瘤能力。
来自TEX的肿瘤相关抗原可以通过树突状细胞(DC)呈递,DC细胞激活肿瘤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以诱导抗肿瘤免疫。
与肿瘤裂解物相比,TEX由于更丰富的免疫刺激成分而增强了疫苗效果。
此外,TEX还含有促进DC摄取各种抗原的功能性标记物。
因此,TEX已成为一种很有前途的抗原来源和肿瘤疫苗的增效剂。
•综述•外泌体在肿瘤中的研究与进展杨延巍 刘彦虹DOI :10.3877/cma.j.issn.2095-3224.2018.01.014作者单位:150086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检验科 通信作者:刘彦虹,Email :liuusa2016@【摘要】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外泌体进行研究。
外泌体具有传递信息,转录RNA 的功能,其非编码区mRNAs 是肿瘤等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焦点。
大量研究表明,肿瘤细胞可以释放大量外 泌体,产生局部效应和全身反应。
这篇文章中,我们针对外泌体最新研究进行总结,大致归纳为两点:(1)外泌体在肿瘤的生物学功能和机制有着重要作用;(2)外泌体可以作为肿瘤诊断的标志物,并可以监测病情变化。
【关键词】 外泌体; 肿瘤; 标志物Research and progression of exosome in tumor Yang Yanwei, Liu Yanhong. Department of Clinical Laboratory,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 Harbin 150086,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Liu Yanhong, Email: liuusa2016@【Abstract 】 The past decade has witnessed an exponential increase in research on exosomes. The capability of exosomes to transfer proteins, DNA, mRNA, as well as non-coding RNAs has made them an attractive focus of research into the pathogenesis of different diseases, including cancer. Increasing evidence suggests that tumor cells release a large sum of exosomes, which may not only influence in local microenvironment, but also can exert systemic effects. In this study, we review the current understanding on this topic, roughly divided into two broad facets of exosomes in cancer: (1) exosome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umor biological function and mechanism; (2) exosomes can be used as a tumor diagnostic markers, and can monitor the condition changes.【Key words 】 Exosomes; Neoplasms; Biomarkers外泌体是由多囊泡体(multivesicular bodies ,MVBs )细胞膜分离出来的小的、具有磷脂双分子层的囊性小泡,主要由脂质,蛋白质和核酸构成[1]。
外泌体在肿瘤发生中的调节作用研究进展吕程程;朱运峰【期刊名称】《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年(卷),期】2016(030)007【摘要】外泌体是由多种类型细胞分泌到胞外的纳米级小囊泡,富含蛋白质、mRNA、微RNA(miRNA)、DNA和脂质等生物活性分子,能参与细胞间的物质交换与信息交流,从而影响细胞的生理功能。
外泌体中的活性分子能促进肿瘤血管的新生,对肿瘤的发生、侵袭和迁移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此外,外泌体在肿瘤的诊治方面也有重要价值。
本文主要综述外泌体的生物学特征及其与肿瘤发生的密切关系,以及外泌体中miRNA在肿瘤诊断和治疗方面应用的研究进展。
%Exosomes are extracellular nanoparticles secreted by multiple types of cells,which are enriched for some bioactive molecules,such as proteins,messcge RNA(mRNA),micro RNA(miRNA), DNA and lipid. These molecules are documented to be involved in the process of intercellular material exchange and signal communication,thus affecting the function of cells. Also,exosomes are considered to participate in tumor angiogenesis,cancer progression and metastasis,but the mechanism remains obscure. Exosomes are of great value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tumor. The correlations between exosomes and tumorigenesis and tumor metastasis as well as their clinical applications are summarized in this review.【总页数】7页(P777-783)【作者】吕程程;朱运峰【作者单位】北京交通大学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研究院,北京 100044;北京交通大学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研究院,北京 100044; 解放军总医院肿瘤中心实验室,北京 10085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63【相关文献】1.外泌体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研究进展 [J], 陈光2.外泌体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J], 臧明泉;任建琳;靖琳;陶灵佳;桂奕文;阎国良;李宁3.MSCs源性外泌体在肿瘤发生、发展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J], 王亚苹;马珊珊;周馨魁;张彦婷;刘红涛;关方霞4.外泌体在肿瘤发生、发展及化疗耐药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J], 戚耀月;邱文生;孙丽斌5.外泌体在肿瘤发生、发展及化疗耐药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J], 戚耀月;邱文生;孙丽斌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外泌体对肿瘤细胞扩散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肿瘤是一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其有着高度异质性和发散性,尤其是肿瘤细胞的扩散和转移是所有恶性肿瘤的通病,而这一过程是由多因素共同促进的。
近年来,外泌体作为一类具有重要调节功能的纳米颗粒备受关注,其在肿瘤细胞扩散和转移中的作用也成为研究的热点。
本文将对外泌体对肿瘤细胞扩散的作用及其机制进行详细的介绍与分析。
一、外泌体的定义外泌体是由细胞产生的小囊泡状分泌物,其大小在50-200nm之间,外泌体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核酸和脂质等生物分子,是一种具有多重功能的纳米颗粒。
外泌体的生成是通过各种刺激,如细胞程序性死亡、病毒感染或细胞应激等过程中而发生的,其主要的生成途径是通过细胞分泌物质的囊泡化产生的。
二、外泌体在肿瘤细胞扩散和转移中的作用外泌体在肿瘤细胞扩散和转移中发挥的作用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作为信使向周围环境传递信息和调节细胞功能,二是通过介导肿瘤细胞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促进其扩散和转移。
1、外泌体在调节肿瘤微环境中的作用肿瘤微环境是肿瘤细胞的特定生存环境,其复杂的组成决定了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能力。
外泌体在肿瘤微环境中,通过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对于肿瘤细胞的生长、分化和转移等过程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外泌体中含有多种活性物质,包括细胞因子、生长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和核酸等,在周围微环境中自由释放的这些物质能够针对环境中的细胞和组织发挥多种生物学效应。
如外泌体释放的TGF-β可以促进肿瘤细胞的上皮-间质转化(EMT)和细胞迁移;外泌体释放的VEGF能够促进肿瘤血管生成,使癌细胞进一步侵袭和转移。
外泌体还能够通过在生长和转移过程中,与周围细胞和组织之间的相互作用,影响其存活和迁移的能力。
外泌体表面的黏附蛋白质与肿瘤微环境中各种细胞表面的黏附分子结合,使肿瘤细胞能够与周围的组织和细胞结合,形成侵袭源和转移点,从而促进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
2、外泌体在介导肿瘤细胞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的作用肿瘤细胞在扩散过程中,需要与周围环境中的细胞和基质发生相互作用,进而进入侵袭,如与细胞外基质(ECM)相互作用,使细胞迁移并侵入邻近的组织。
外泌体在肿瘤转移中的作用研究进展肿瘤是世界范围内的健康问题,其转移导致恶性肿瘤死亡率的增加,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外泌体在肿瘤转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外泌体是一种由多种细胞类型分泌的小膜泡,其大小约为30-100nm,它们含有微RNA、mRNA和蛋白质等分子,能够调控目标细胞的基因表达以及信号传递通路。
外泌体具有多种功能,包括分泌、激活、清除和细胞间通讯等。
肿瘤细胞通过外泌体来传递信息外泌体在肿瘤转移中的作用主要通过肿瘤细胞的信息传递来实现。
肿瘤细胞可以通过外泌体释放的信息来影响目标细胞的行为,从而达到肿瘤细胞转移的目的。
一个能够有效抑制外泌体释放的治疗策略可能有助于防止肿瘤细胞转移。
微RNA在肿瘤转移中起到调节作用外泌体微RNA具有强大的调控功能,在转移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研究表明,外泌体微RNA能够通过调节目标细胞基因表达来影响其生物学行为,包括增殖、血管生成、侵入和转移。
外泌体表达的微RNA已经成为向肿瘤转移控制的新靶点之一。
外泌体蛋白在肿瘤转移中起到调节作用外泌体蛋白还可以通过不同机制将其负载递送到目标细胞,影响其生物学行为。
外泌体蛋白在肿瘤细胞转移中的作用机制多种多样,涉及各种信号通路的变化,包括细胞粘附、血管生成、转移和免疫抑制等。
外泌体蛋白在防止肿瘤细胞转移中有重要的作用。
外泌体在肿瘤转移中的应用外泌体可以作为肿瘤转移诊断和治疗策略的潜在依据。
外泌体微RNA和蛋白质可以用作肿瘤转移的标志物和预测指标。
同时,肿瘤细胞可以通过调控外泌体释放来控制转移的速度和蔓延性,因此想要防止肿瘤细胞转移,就需要提高大量释放外泌体的抑制剂。
结论外泌体在肿瘤转移中可能扮演重要角色,因此,外泌体的研究可能为肿瘤治疗和诊断提供新的思路。
未来的研究有望深入探索外泌体在肿瘤转移中的作用机制,进一步阐明其可能的应用场景和限制条件。
【综述】BioactMater:外泌体在肿瘤进展、肿瘤疫苗开发和治疗中的作⽤外泌体在癌症的恶性进展中发挥关键功能,同时具备携带货物(包括药物和分⼦信息)到受体细胞的能⼒,使外泌体成为癌症治疗的新⼯具。
近⽇,来⾃芝加哥⼤学的研究⼈员在Bioactive Materials杂志上发表综述,讨论了外泌体的主要成分及其在癌症进展中的作⽤,还回顾了关于外泌体在癌症治疗中作为疫苗和递送载体的潜在作⽤。
外泌体是细胞外囊泡(EVs)的⼀种,直径约 30-100 nm,带有脂质双层膜。
外泌体由包括肿瘤细胞在内的各种细胞类型分泌,并存在于⾎液、脑脊液 (CSF) 和尿液等⽣物体液中。
其他EV通常包括微泡和凋亡⼩体,在⽣物发⽣和标记物表达⽅⾯与外泌体不同。
外泌体以前被认为是垃圾处理器,但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认为它们对细胞间通讯⾄关重要,并且在包括肿瘤在内的不同⽣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
在癌症中,外泌体参与诱导⾎管⽣成、细胞迁移和增殖、炎症反应、免疫抑制、逃避免疫监视和转移。
外泌体包含⼏种类型的货物,包括蛋⽩质、脂质、酶、转录因⼦、DNA ⽚段、信使 RNA (mRNA)、微⼩ RNA (miRNA) 和长链⾮编码RNA (lncRNA)。
他们可以将这些分⼦转移到基质细胞中,将受体细胞表型调节为适合肿瘤⽣长的类型,促进原发肿瘤的⽣长。
肿瘤微环境 (TME) 在原发肿瘤的⽣长和转移中起着重要作⽤,因为肿瘤细胞可以与邻近和远处的细胞建⽴交流。
TME 包含细胞外基质 (ECM)、内⽪细胞、癌症相关成纤维细胞 (CAF)、免疫细胞和间充质⼲细胞 (MSC) 等。
已知原发性肿瘤细胞衍⽣的外泌体可诱导成纤维细胞转化为肌成纤维细胞,分泌⾦属蛋⽩酶 (MMP),进⽽降解ECM。
这种降解导致⼀些分⼦的释放促进其他细胞的侵袭。
此外,这些外泌体通过激活TME中的巨噬细胞来刺激新⾎管的形成,从⽽形成炎症⽣态位。
EVs 还可以诱导上⽪间质转化 (EMT),上⽪细胞失去细胞间粘附并与肿瘤分离,促进肿瘤细胞的扩散。
外泌体的研究进展外泌体是细胞分泌的一种重要物质,由细胞释放到细胞外环境中,参与多种生物学过程。
近年来,随着对外泌体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其在医学、生物和材料等领域的应用价值。
本文将对外泌体的研究现状、方法、成果和应用前景进行全面探讨。
一、外泌体的研究现状外泌体是由细胞分泌的一种小泡,直径约30-100纳米,包含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如蛋白质、核酸和脂质等。
近年来,随着对外泌体的深入研究,发现其参与了细胞间通信、物质运输等多种生物学过程。
同时,外泌体在疾病诊断、药物研发和组织工程等方面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二、外泌体的研究方法1、实验设计:外泌体的研究涉及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医学等多个学科,因此需要进行多学科交叉的实验设计。
2、样本处理:外泌体的提取和纯化是研究外泌体的关键步骤,常用的方法包括超速离心法、免疫磁珠法、聚合物沉淀法等。
3、基因表达分析:采用基因表达谱技术对外泌体中的核酸进行分析,以揭示其基因表达特征。
4、蛋白质组学:运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对外泌体中的蛋白质进行分析,以鉴定其蛋白质种类和功能。
三、外泌体的研究成果1、肿瘤治疗:研究发现,肿瘤细胞释放的外泌体可以传递信号给正常细胞,诱导其恶性转化。
因此,通过研究外泌体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有望为肿瘤治疗提供新思路。
2、药物传输:外泌体具有保护和输送物质的特性,可被用作药物载体。
通过加载抗癌药物或其他生物活性物质,外泌体可以实现药物的定向传输,提高疗效并降低副作用。
3、组织工程:外泌体具有调节细胞生长、分化和迁移的能力,因此在组织工程中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例如,将特定外泌体加载到生物材料中,可以促进组织再生和修复。
4、环境监测:外泌体在细胞间通信和物质运输中发挥重要作用,也参与了环境因素的响应和适应。
通过研究外泌体在环境监测中的作用,可以为环境污染的监测和治理提供新手段。
四、外泌体的应用前景1、生物治疗手段:通过调节外泌体释放的生物活性物质,有望开发新的生物治疗手段,如上文提到的肿瘤治疗和药物传输等。
动物医学进展,2019,40(4):116-120Progress in Veterinary Medicine外泌体在肿瘤及寄生虫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李承桓,李佳祺,邢蒙恩,丁莹莹,桑晓宇,冯颖,姜宁,陈启军,杨娜*(沈阳农业大学畜牧兽医学院,辽宁沈阳110866)摘要:外泌体(EVs)也称作胞外囊泡,是细胞内多泡体与细胞膜融合后释放到细胞外基质中的磷脂双分子层小囊泡。
1983年,研究人员在绵羊网织红细胞中首次发现外泌体,最初认为外泌体只是细胞代谢废物,但随着对其生物来源、物质构成、运输、细胞间信号传导及在体液中分布等方面深入研究,发现外泌体具有多种功能。
近年来研究发现,外泌体在肿瘤早期诊断、肿瘤转移和扩散等方面都扮演重要角色,并且有可能成为新型药物载体应用在肿瘤治疗方面。
随着外泌体功能和生物学特点的深入研究,这种新型药物载体技术也有可能应用到抗寄生虫病,为寄生虫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外泌体;肿瘤;寄生虫中图分类号:S852.7;R73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038(2019)04-0116-05外泌体(exosomes,EVs)也称作胞外囊泡,直径约30nm〜100nm,是细胞内多泡体与细胞膜融合后释放到细胞外基质中的磷脂双分子层小囊泡。
1983年,Trams E G和Johnstone R M在绵羊网织红细胞中首次发现外泌体,最初认为外泌体只是细胞代谢废物,但随着对其生物来源、物质构成、运输、细胞间信号传导及在体液中分布等方面的深入研究,发现外泌体具有多种功能。
外泌体能够参与机体免疫应答、抗原提呈及蛋白质合成等生理活动,并能在组织细胞间进行物质信息交换,有转运遗传物质的功能。
研究发现,外泌体包裹携带多种物质,如蛋白质和RNA等,其中共发现9769种蛋白质、3408种mRNA和2838种micro RNA(miRNA)[1'2]。
机体分泌的外泌体在不同生理状态下,携带不同的蛋白质和遗传物质。
外泌体lncRNA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陈竹;周先果;余红平【摘要】外泌体(exosome)是由细胞内多泡体与细胞膜融合后释放到细胞外基质中的一种直径为30~100 nm的膜性囊泡,广泛分布于各种体液中.其含有蛋白质、核酸(mRNA、miRNA、lncRNA、DNA等)和脂质等物质,是细胞间通讯的重要介质.大量研究表明,外泌体lncRNA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侵袭和转移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本文就外泌体lncRNA在肿瘤发生发展、诊断、治疗及预后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期刊名称】《中国癌症防治杂志》【年(卷),期】2018(010)006【总页数】4页(P484-487)【关键词】肿瘤;外泌体;lncRNA;肿瘤耐药;肿瘤标志物【作者】陈竹;周先果;余红平【作者单位】541001桂林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病理科;530021南宁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530021南宁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0.23外泌体(exosome)是机体内大多数细胞分泌的一种具有脂质双层膜、直径为30~100 nm的膜性囊泡[1]。
其广泛分布于各种体液中,可携带和传递蛋白质、核酸(mRNA、miRNA、lncRNA、DNA 等)和脂质等重要物质。
外泌体所包含的这些生物活性成分取决于供体细胞所处的状态,在不同的生理或病理条件下,外泌体中的成分也随之发生变化[2-3]。
大量研究表明,外泌体长链非编码RNA (lncRNA)介导肿瘤细胞间信息交流,在肿瘤诊断和治疗中显示出潜在的应用价值。
外泌体lncRNA是近年来新兴的研究领域,本文就其在肿瘤发生发展、诊断、治疗及预后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 外泌体lncRNA的生物学特性lncRNA为长度大于200 nt的一类RNA分子,虽不参与蛋白质的表达,但能在转录、转录后及表观遗传水平上调控基因的表达[4]。
研究表明,外泌体lncRNA可以稳定地存在于血清、血浆和其他体液中,且不受内源性RNA酶影响[5-6]。
外泌体在肿瘤发展中的作用肿瘤,作为癌症的一种类型,一直以来是困扰着人类的疾病之一。
对于肿瘤的治疗和预防是医学研究的重点,而近年来,外泌体作为一种具有重要生物学功能的质体被广泛研究,其在肿瘤发展中的作用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外泌体,是一种由各种细胞类型所分泌的一种含有膜结构的小型质体。
外泌体的尺寸一般在20-100nm之间,质体内含有许多生物分子,如蛋白质、DNA、RNA 等。
这些分子不仅能够反映外泌体来源细胞的状态,同时也能够影响到相邻细胞的生物功能。
近年来,研究人员发现外泌体在肿瘤细胞的生长、分化、转移等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成为了肿瘤研究的重要热点。
外泌体调节肿瘤细胞周期及增殖外泌体通过与肿瘤细胞相互作用,改变了肿瘤细胞内部的物质代谢,进而影响了细胞的增殖。
研究人员发现,在许多肿瘤组织中,外泌体含量明显增多。
这些外泌体中含有大量与凋亡和增殖有关的生物物质,包括蛋白质、miRNA、lncRNA等。
这些生物物质通过外泌体的释放,影响着周围细胞的生长,从而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
此外,部分外泌体还具有直接作用于机体免疫系统的能力。
研究表明,这些质体中含有免疫调节相关的生物分子,这些分子能够干扰机体的免疫系统,让它们无法发挥正常的作用。
外泌体影响肿瘤细胞转移肿瘤细胞转移是全身性恶性肿瘤的关键之一,也是肿瘤治疗中最难以对付的问题之一。
研究人员发现,外泌体在肿瘤细胞转移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外泌体中的miRNA、lncRNA、蛋白质等生物物质,能够影响到肿瘤细胞的转移能力。
比如,研究表明,细胞外泌体释放的miR-23a和miR-221等miRNA能够调节癌细胞的转移和侵袭能力。
此外,外泌体中的一些蛋白质,如CD9、CD63、CD81等,也能够影响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能力。
这些生物物质能够调节细胞外膜的结构和功能,促进肿瘤细胞的转移和侵袭。
外泌体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由于外泌体对于肿瘤细胞的调节作用,使其在肿瘤治疗中展现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