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塑工艺及缺陷案例
- 格式:ppt
- 大小:744.50 KB
- 文档页数:20
精密注塑工艺与产品缺陷解决方案100例【导言】精密注塑工艺是一种高精度、高要求的注塑工艺,它在汽车、电子、医疗等行业有着广泛的应用。
然而,由于产品的特殊性,精密注塑工艺中常常会出现一些产品缺陷,如翘曲、气泡、热缩等,这不仅影响产品的美观和功能,还会影响产品的使用寿命和市场竞争力。
本文将从精密注塑工艺的角度出发,总结100例产品缺陷解决方案,帮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精密注塑工艺和解决产品缺陷的方法。
【一、精密注塑工艺概述】1.1 精密注塑工艺的定义精密注塑工艺是一种高精度、高稳定性的注塑技术,它主要应用于对产品精度、表面质量和材料要求极高的领域。
1.2 精密注塑工艺的应用领域精密注塑工艺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医疗器械等行业,例如汽车外饰件、无线终端壳体、医疗器械零部件等。
1.3 精密注塑工艺的特点精密注塑工艺具有高精度、高稳定性、高材料要求、高成本等特点,是一种技术含量高、门槛高的注塑工艺。
【二、产品缺陷解决方案】2.1 翘曲解决方案:优化模具结构,增加产品的冷却时间,控制注塑工艺参数。
2.2 气泡解决方案:选择适当的材料、改善模具设计、优化注塑工艺参数。
2.3 热缩解决方案:优化成型工艺、使用专业热缩材料、加强模具表面处理等。
【三、总结与展望】本文总结了100例精密注塑工艺产品缺陷解决方案,从模具设计、材料选用、工艺参数等方面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未来,随着工艺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会有更多更先进的产品缺陷解决方案出现,为精密注塑工艺的发展提供更坚实的保障。
【个人观点】作为一名资深的精密注塑工艺工程师,我深知产品缺陷对企业的影响之大。
解决产品缺陷是我们工程师的责任和使命。
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我相信精密注塑工艺在解决产品缺陷方面一定会有更好的表现,为行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总结起来,精密注塑工艺是一门高技术含量的工艺,它在产品缺陷解决方案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成果。
希望本文的内容能够帮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产品缺陷的解决方法,为精密注塑工艺的发展和应用提供借鉴和参考。
材料成型案例材料成型是指将原料经过一定的加工工艺,通过成型设备得到所需形状和尺寸的零件或制品的过程。
本文将以塑料材料成型为例,介绍其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案例。
首先,我们来看一个注塑成型的案例。
注塑成型是将塑料颗粒加热熔融后,通过高压注射到模具腔内,冷却后形成所需的零件或制品。
某汽车零部件厂家在生产汽车车灯壳时采用了注塑成型工艺。
他们选用了耐高温、耐冲击的工程塑料作为原料,通过注塑成型工艺,生产出了具有优良光学性能和高强度的车灯壳产品。
这些车灯壳不仅外观精美,而且具有良好的耐候性和耐腐蚀性,满足了汽车在复杂环境下的使用要求。
其次,我们来看一个挤出成型的案例。
挤出成型是将塑料加热熔融后,通过挤出机的螺杆挤压成型,常用于生产管材、板材等产品。
某家建材公司在生产PVC塑料门窗型材时采用了挤出成型工艺。
他们选用了优质的PVC树脂作为原料,通过挤出成型工艺,生产出了表面光滑、色彩丰富的门窗型材产品。
这些产品具有优良的隔热、隔音性能,且耐腐蚀、耐老化,受到了市场的广泛好评。
最后,我们来看一个压缩成型的案例。
压缩成型是将塑料粉末或颗粒置于模具中,通过热压成型机的高温和高压使其成型。
某电子产品制造厂家在生产塑料外壳时采用了压缩成型工艺。
他们选用了具有良好机械性能和耐高温性能的塑料粉末,通过压缩成型工艺,生产出了外观精美、尺寸精准的电子产品外壳。
这些外壳不仅具有良好的阻燃性能,还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保护了内部电子元器件的安全运行。
通过以上案例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在实际生产中,不同的材料成型工艺可以满足不同产品的生产需求。
注塑成型适用于生产复杂形状的零部件或制品;挤出成型适用于生产管材、板材等产品;压缩成型适用于生产外壳、壳体等产品。
材料成型工艺的选择对产品的质量、性能和生产效率都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在实际生产中,需要根据产品的具体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成型工艺,以确保产品能够达到设计要求并满足市场需求。
总之,材料成型在现代工业生产中具有重要地位,通过不同的成型工艺,可以满足不同产品的生产需求。
第一节飞边飞边又称溢边,披锋,毛利等,大多发生在模具的分合位置上,如动模和定模分型面如图,滑块的滑配部位,镶件的缝隙,顶杆孔等处如下图:图2-1-1 图2-1-2我们常用的处理工具为毛利刀,对于不同部位的包毛刺将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1、像底板等不影响外观的部位图1-1-3对于此类毛刺的方法为用手紧握刀柄、刀刃贴于产品边框(即毛刺根部)从上到下均匀用力移动刀柄,把毛刺处理干净。
2、对外观有一定影响但不影响装配的部位图2-1-4对于这种毛刺,我们一般的处理方法为:刀刃轻帖于产品边框从上到下或从左到右均匀用力移动刀柄把毛刺处理干净。
3、既影响装配又影响外观的部位图2-1-5现内框与显像管之间配合有较大的间隙,所以针对这种毛刺我们只能按如图方式,用浇口在有毛刺的内框上面,从前往后的擀。
4、另外对于小毛刺,可以用刀尖处理。
第二节 银丝条纹(包括表面气泡和内部气孔)这是一种常见的毛病,是塑料在充模过程受到气体的干扰而出现在制件表面熔料流动方向的缺陷,气体成分包括水气、分解气以及空气,其中以水气和分解气为多见。
当这些气体在注射作用结束后,仍然滞留在制件表面,沿料流方向形成一连串在光照下闪烁的大大小小泡点,我们称之为“银丝”或“银纹”, 当塑件表面出现“银丝”或“银纹”时,常见的处理工具为砂纸和刀片,标准处理方法为用把标准砂纸对折三次,然后沿折纹撕开如图所示:让砂纸蘸水砂银纹处,标准动作如图;直到银纹消失。
有的 银丝较为严重,需要先用已磨好的刀片在银丝处刮,直到银丝消失,然后将砂纸裁成如图所示40*50毫米方块,蘸水后在待处理表面从左到右反复轻抹,直到待处理表面光滑平整。
第三节 熔接痕图2-2-1熔接痕图2-3-1 图2-3-2熔接痕有些熔接痕极为微小,可不作处理,而有些熔接痕十分明显,严重影响成品外观质量,我们要对其处理,作为操作工对熔接痕的粗略判断方法为:用手指甲轻刮熔接痕处,如果感觉到熔接痕较深,那么要先用刀片刮,然后再用砂纸处理(如下图所示);如果熔接痕较浅只需用砂纸处理即可。
注塑产品缺陷及图示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第一节飞边飞边又称溢边,披锋,毛利等,大多发生在模具的分合位置上,如动模和定模分型面如图,滑块的滑配部位,镶件的缝隙,顶杆孔等处如下图:图2-1-1 图2-1-2我们常用的处理工具为毛利刀,对于不同部位的包毛刺将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1、像底板等不影响外观的部位图1-1-3对于此类毛刺的方法为用手紧握刀柄、刀刃贴于产品边框(即毛刺根部)从上到下均匀用力移动刀柄,把毛刺处理干净。
2、对外观有一定影响但不影响装配的部位图2-1-4对于这种毛刺,我们一般的处理方法为:用手紧握刀柄、刀刃轻帖于产品边框从上到下或从左到右均匀用力移动刀柄把毛刺处理干净。
3、既影响装配又影响外观的部位图2-1-5对于处理这种毛刺大家一定要小心,因为这种处在与显像管配合面上的毛刺稍有处理不甚就会出现内框与显像管之间配合有较大的间隙,所以针对这种毛刺我们只能按如图方式,用浇口在有毛刺的内框上面,从前往后的擀。
4、另外对于小毛刺,可以用刀尖处理。
第二节银丝条纹(包括表面气泡和内部气孔)这是一种常见的毛病,是塑料在充模过程受到气体的干扰而出现在制件表面熔料流动方向的缺陷,气体成分包括水气、分解气以及空气,其中以水气和分解气为多见。
当这些气体在注射作用结束后,仍然滞留在制件表面,沿料流方向形成一连串在光照下闪烁的大大小小泡点,我们称之为“银丝”或“银纹”,当塑件表面出现“银丝”或“银纹”时,常见的处理工具为砂纸和刀片,标准处理方法为用把标准砂纸对折三次,然后沿折纹撕开如图所示:让砂纸蘸水砂银纹处,标准动作如图;直到银纹消失。
有的银丝较为严重,需要先用已磨好的刀片在银丝处刮,直到银丝消失,然后将砂纸裁成如图所示40*50毫米方块,蘸水后在待处理表面从左到右反复轻抹,直到待处理表面光滑平整。
第三节熔接痕图2-2-1熔接塑料在型腔中由于遇到嵌件,孔洞(包括栅格)流速不连贯的区域,充模料中断的区域而以多股形式汇合的,因不能完全熔合而产生的熔接逢,最常见还有,由于多浇口而造成的熔接痕,熔接痕熔接痕有些熔接痕极为微小,可不作处理,而有些熔接痕十分明显,严重影响成品外观质量,我们要对其处理,作为操作工对熔接痕的粗略判断方法为:用手指甲轻刮熔接痕处,如果感觉到熔接痕较深,那么要先用刀片刮,然后再用砂纸处理(如下图所示);如果熔接痕较浅只需用砂纸处理即可。
注塑件常見缺陷分析脱模困难(浇口或塑件紧缩在模具内)一设备方面:顶出力不够。
二模具方面:(1)脱模结构不合理或位置不当。
(2)脱模斜度不够。
(3)模温过高或通气不良。
(4)浇道壁或型腔表面粗糙。
(5)喷嘴与模具进料口吻合不服帖或喷嘴直径大于进料口直径。
三工艺方面:(1)机筒温度太高或注射量太多。
(2)注射压力太高或保压及冷却时间长。
四原料方面:润滑剂不足。
造成注塑制品不满的原因分析造成注塑制品射料不满的主要原因是缺料和注射压力与速度不妥(包括阻力造成压力过于耗损)。
可能由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导致而成:1.注塑机台原因:机台的塑化量或加热率不定,应选用塑化量与加热功率大的机台;螺杆与料筒或过胶头等的磨损造成回料而出现实际充模量不中;热电偶或发热圈等加热系统故障造成料筒的实际温度过低;注射油缸的密封元件磨损造成漏油或回流,而不能达到所需的注射压力;射嘴内孔过小或射嘴中心度调节不当造成阻力过大而使压力消耗。
2.注塑模具原因:1.模具局部或整体的温度过低造成入料困难,应适当提高模温;2.模具的型腔的分布不平衡。
制件壁厚过薄造成压力消耗过磊而且充模不力。
应增加整个制件或局部的壁厚或可在填充不足处的附近,设置辅助流或浇口解决。
3.模具的流道过小造成压力损耗;过大时会出现射胶无力;过于粗糙都会造成制件不满。
应适当设置流道的大小,主流道与分流道,浇口之间的过渡或本身的转弯处应用适当的圆弧过渡。
4.模具的排气不良。
进入型腔的料受到来不及排走的气体压力的阻挡而造成充填不满。
可以充分利用螺杆的缝隙排气或降低锁模力利用分型面排气,必要时要开设排气沟道或气孔注塑过程出现气泡现象的解决办法根据气泡的产生原因,解决的对策有以下几个方面:1)在制品壁厚较大时,其外表面冷却速度比中心部的快,因此,随着冷却的进行,中心部的树脂边收缩边向表面扩张,使中心部产生充填不足。
这种情况被称为真空气泡。
解决方法主要有:a)根据壁厚,确定合理的浇口,浇道尺寸。
缺陷名称变形缺陷等级C缺陷释义由于制件内部分子排列取向及冷却收缩不均匀,导致制件形状、尺寸发生改变,称为变形。
缺陷图片模具类型产生原因解决方法塑料模2、制件形状设计不合理,薄厚不均情况允许的情况下,修改制件,使之符合成型工艺3、进料口位置不合理,熔料直接冲击型芯,两侧受力不均更改进料口位置4、注射工艺不合理(料温、模温低,注射压力小,注射速度快,保压时间不足)调整注射工艺5、型腔不同部位温差大,冷却不均合理控制模温,保证模具型腔整体温度趋于平衡6、供料不足或过量定量供料1、冷却时间不足,模温高增加冷却时间,降低模温7、模具顶出设置位置不合理调整顶出机构位置缺陷名称困气缺陷等级B缺陷释义模具注塑时,制件成型的尽头位置出现的因气蚀而发亮的现象。
缺陷图片模具类型塑料模产生原因1、模具排气不良2、原料内含水分或挥发物过多3、浇口设置不合理(流动存在死角)4、注射压力大/注射速度快解决方法增加排气或合理安排顶杆.镶块,利用间隙充分排烘干原料更改浇口位置调整注射压力/注射速度5、制件结构原因(壁厚落差大)调整制件结构缺陷名称银丝缺陷等级A缺陷释义制件表面沿熔料流动方向产生的银白色纹理(针状条纹或片状云母纹),称为银丝。
缺陷图片模具类型产生原因解决方法1、原料内含水分或挥发物过多烘干原料2、模具型腔内有水清除模具型腔内水分3>模具型腔内润滑油.脱模剂用量使用过多合理使用润滑剂及脱模剂塑料模4、制件壁厚不均,融料从薄壁流入厚壁时膨胀、挥发物气化与模具表面接触液化成银丝改善塑件设计,使厚薄壁均匀过渡,符合工艺性5.配料不当,混有异物或不熔料,发生分层脱离配料时注意纯度6、模温低,注射压力小,注射速度低。
使融料填充慢,冷却快,易形成银白色或白色反射光的薄层提高模温,加大注射压力和加快注射速度缺陷名称流痕模具类型产生原因解决方法塑料模1、浇口尺寸小增大浇口尺寸2、注射速度过快适当降低注射速度3、模温低提高模温4、注射压力过大合理控制注射压力5、浇口位置不当更改浇口位置缺陷名称冲射纹缺陷等级产品一级面:A类; 产品二级面:B类; 产品三级面:C类;缺陷释义当高速熔料经过喷嘴、流道、浇口等狭窄区域后,进入相对开放的型腔,接触型腔表面而固化,接着被随后的熔料推挤,从而残留蛇形痕迹。
注塑成型过程FMEA案例注塑成型是一种常见的制造过程,用于制造各种塑料制品。
在注塑成型过程中,塑料颗粒被加热融化后,通过注射机注入到模具中,然后冷却固化形成最终的制品。
然而,注塑成型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如产品尺寸偏差、气泡、短缺等。
为了减少这些问题的潜在风险,可以使用故障模式及影响分析(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FMEA)工具进行分析和改进。
以下是一个注塑成型过程的FMEA案例,以帮助识别和减少可能的故障。
1.对象及范围:-注塑成型过程,包括注塑机、模具和制品。
2.FMEA团队成员:-注塑机操作员、质量管理人员、工程师、设计师。
3.FMEA分析步骤:a.确定过程步骤:-准备和混合原料-加热和融化原料-注射模具-冷却和固化-取出制品-检查和包装b.识别失败模式:注塑机操作员、质量管理人员和工程师共同讨论并列出每个过程步骤中可能发生的故障模式,如:-原料混合错误-温度控制失效-模具堵塞-冷却时间不足-提取脱模困难-储存和包装时的损坏c.分析失败效果:-尺寸偏差:中度-表面缺陷:轻度-制品破损:重度d.确定潜在原因:分析每个失败模式的可能原因,如:-原料混合错误:操作错误、测量错误-温度控制失效:传感器故障、加热器故障-模具堵塞:模具设计不当、注射速度过快-冷却时间不足:冷却系统故障、注射速度过快-提取脱模困难:模具设计不当、提取工具磨损-储存和包装时的损坏:不恰当的包装、操作错误e.识别当前控制措施:确定当前针对每个故障模式的控制措施,如:-原料混合错误:培训操作员、使用标准测量工具-温度控制失效:定期检查传感器、定期维护加热器-模具堵塞:定期清洗模具、控制注射速度-冷却时间不足:定期维护冷却系统、控制注射速度-提取脱模困难:改进模具设计、定期维护提取工具-储存和包装时的损坏:改进包装方式、进行培训f.确定改进控制措施:识别可能的改进控制措施,以减少或防止故障模式的发生,如:-原料混合错误:使用自动化原料混合系统-温度控制失效:安装备用传感器、增加自动控制功能-模具堵塞:改进模具设计、优化注射速度-冷却时间不足:改进冷却系统、优化注射速度-提取脱模困难:改进模具设计、定期更换提取工具-储存和包装时的损坏:改进包装材料、提供培训4.结论:通过FMEA分析,我们可以识别注塑成型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故障模式和其潜在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进行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