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监护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及护理对策分析(1)
- 格式:doc
- 大小:15.50 KB
- 文档页数:3
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我院ICU 2006年共收治病人1 022例,医院获得性感染发生97例,感染率为9.5%,现分析如下。
1 ICU感染的原因分析(1)医院感染的发生与患者病情程度、患病种类及年龄有关:患者病情越重,抵抗力越低;患病种类越多,感染危险因素越多;年龄越大,合并症越多,机体免疫功能越来越低,抵抗力也逐渐下降。
以上因素都易发生医院感染。
(2)易感人群密集:进入ICU的患者大多病情复杂多变,创伤严重,且集中一室,极易使抵抗力低下的患者发生院内感染。
(3)介入性诊疗多:我院已广泛开展介入性检查和治疗,包括心血管介入、脑血管介入、肿瘤介入、妇产科介入等,介入性手术后全部要进入ICU观察和治疗,异物进入体内,外加手术创伤,是发生医院感染的重要原因。
(4)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在ICU抗生素的多联使用屡见不鲜,这是人为造成院内感染的重要因素。
(5)完全胃肠外营养:ICU内的患者病情重,往往需要进行完全胃肠外给药与营养物质,但也往往引起肠道菌群失调。
(6)由于历史原因,造成ICU通道流程不合要求,进出只有一个通道,加上探视人员管理难度大,有些医护人员院内感染意识淡薄,如进入ICU不戴帽子、口罩,不换鞋子等,这都是造成院内感染的因素。
2 院内感染的预防和控制2.1 加强医务人员院内感染知识的培训:除感染管理科每年定期组织的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外,ICU主任、护士长每月对ICU医护人员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和教育,人人都能对院内感染引起高度重视,人人都严格执行院内感染控制措施。
如此,才能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确保患者安全。
2.2 严格执行医院消毒隔离制度:(1)进入ICU内的所有人员需更换衣服、鞋子,戴帽子、口罩。
加强探视人员的管理,控制入室人数,门口设立醒目的探视制度。
通过“ICU告之书”向家属宣教控制感染的重要性,入室时穿隔离衣、换鞋等,要求家属遵守探视制度。
(2)ICU内定时开窗通风,每日2~3次,每次半小时。
重症监护室危重患者气管切开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发布时间:2022-04-19T01:31:17.285Z 来源:《健康世界》2022年2期作者:季华[导读] 目的:分析导致重症监护室危重患者气管切开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以及护理对策季华复旦大学附属浦东医院上海浦东 201399摘要目的:分析导致重症监护室危重患者气管切开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以及护理对策。
方法:选取在我院重症监护室接受治疗且实施气管切开的患者80例,将所有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0例,分别实施不通的护理方法,探讨导致此类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以及护理效果。
结果:导致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原因为:医护人员卫生医意识不强、无菌观念不强以及环境因素;研究组患者护理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于重症监护室危重症患者中出现气管切开肺部感染的患者需要积极对其相应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为其进行正对性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升患者治疗的有效概率,值得推广。
关键词:重症监护室;危重症患者;气管切开;肺部感染气管切开是切开径段气管放入金属气管套管,以解除喉源性呼吸困难、呼吸机能失常或下呼吸道分泌物潴留所致呼吸困难的一种常见手术[1].气管切开后为开放性伤口,且由于重症监护室的特殊环境,容易引起肺部感染[2].本文选取在我院重症监护室接受治疗且实施气管切开的患者8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分析其气管切开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法。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在我院接受气管切开手术的患者,共有80名患者,然后按照患者的入院时间和病情进行分组,40名患者分为研究组,另外的40名患者分为对照组,患者年龄为65~92岁,其中男性48例,女性32例。
这些患者都进行了此项手术,并且在手术后,对所有患者的肺部感染的所有可能性进行了观察,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针对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重症监护室危重患者气管切开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摘要】目的:分析引发重症监护室危重患者气管切开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探索防止院内肺部感染的临床护理措施。
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8月在我院1CU住院治疗行气管切开治疗的危重患者66例。
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包含33例患者。
由临科室护士长及护理人员组成风险评估小组,通过临床观察等综合手段对引发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评估,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根据评估结果给予病房护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气管切开切口护理等护理干预。
对照组患者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肺部感染发生率为18.2%,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54.5%。
p<0.05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深入分析ICU危重患者气管切开肺部感染高危因素的基础上,实施病房护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气管切开切口护理等护理干预,可有效规避肺部感染风险,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
【关键词】重症监护室危重患者;气管切开;肺部感染;危险因素;护理措施气管切开术指切开患者颈段气管,将一次性高容量低压气囊套管放入气管中,再辅以呼吸机辅助患者呼吸的一种常见的手术。
它适用于呼吸机能失常喉源性呼吸困难分泌物潴留下呼吸道等所致的呼吸困难患者。
气管切开术是重症监护室危重症患者最为常见的急救技术之一,在抢救危重症患者时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1]。
但其也较易导致继发性肺部感染,不仅加重危重患者的病情,还对患者的预后产生不利影响。
本研究旨在明确危重症患者气管切开肺部感染的高危因素,总结出针对性的护理方法及要点,以期能降低危重症患者气管切开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66例研究对象选自2018年3月至2019年8月在我院ICU住院治疗行气管切开治疗的危重患者,将入选的研究对象进行随机分组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33例患者。
观察组男性22例,女性11例;年龄35-67岁平均年龄(55.6±5.2)岁。
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精选5篇)第一篇: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摘要:目的对重症监护室感染的影响因素与护理方法进行探讨,并总结出相应的控制措施,为建立预防和控制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对86 例入住我院重症监护室的患者临床诊治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ICU医院感染以中老年患者居多,住院患者86 例,发生医院感染患者26 例(30.2%),感染部位主要为下呼吸道、胃肠道和泌尿道。
原因分析:1、患者因其特殊的自身因素,如年龄、患有各种基础疾病,长期卧床。
2、侵入性诊疗护理操作、医疗仪器、物品的消毒等均成为ICU感染的原因。
我们采取以下控制措施:1、加强ICU管理2、各种侵入性操作已导致污染和感染环节3、加强对患者的观察与护理4、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5、提高手卫生依从性6、提高认识注重医务人员培训。
结论 ICU 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较高,病原菌以G-菌与真菌为主,耐药程度一般较高。
应采取有效护理措施降低与控制ICU监护过程中的医院感染并积极防止多重耐药菌株的流行。
进行重点监测,严格执行各项护理常规,正确使用护理程序,加强基础护理和重症监护病房环境管理,重视医务人员的交叉感染等措施可减少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
关键词:ICU;医院感染;院内感染率;影响因素;护理医院感染对于患者的健康与预后有着负面影响,一些细菌因此还会产生耐药性。
因此,医院感染已经得到了临床医护人员的足够重视。
ICU 的创建对于提高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患者病情严重,抵抗力较差,一般患者具有潜在性疾病或长期抗菌药物使用史,使得其中的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几率要比普通患者很多。
因此,预防和控制ICU医院感染十分必要[1]。
我院对86例ICU 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研究对象共计 86例,均为2012 年11 月至2013年1 月入住我院重症监护室的患者。
重症监护患者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发表时间:2013-05-17T16:36:45.75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11期供稿作者:佘克蓉[导读] 重症监护室(ICU)是医院收治和观察危重患者病情,集中有效的维持患者生命并进行强大生命支持的治疗单位。
佘克蓉(江苏省新沂市人民医院ICU 221400)【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1-0252-02【摘要】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患者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以及有效地护理对策。
方法针对我科收治的患者查找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并提出有效的护理对策。
结果对于肺部感染的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措施明显的减轻了肺部感染症状。
结论通过加强重症监护室的病房管理和感染控制,严格实施临床护理对策是降低和控制肺部感染的有效措施,可以降低患者的病死率,缩短患者的病程,减轻济负担,并提高生存率。
【关键词】重症监护室肺部感染相关因素护理对策重症监护室(ICU)是医院收治和观察危重患者病情,集中有效的维持患者生命并进行强大生命支持的治疗单位。
肺部感染在重症监护室中是一种最为常见的疾病,重症监护病房内的患者由于病情较重意识障碍以及神经系统出现功能障碍,神志不清,各项侵入性操作相对较多,肺部感染的发生率高于普通病房的发生率,患者肺部感染占重症监护室其他感染的机率的50%。
[1]现进行重症监护室患者肺部感染有关因素进行讨论并做出相应的护理对策。
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自2011年1月自2012年1月,ICU科室共收治74例患者其中发生肺感染的患者有34例,针对34例肺部感染的患者进行分析:其中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1例,年龄在12岁至92岁之间,平均年龄在58.4岁。
住院时间为5天至28天。
其中昏迷的患者有22例,气管插管的患者有6例,气管切开的患者25例,使用机械通气的患者13例,有吸烟病史的患者15例,留置胃管进行鼻饲的患者26例。
重症监护室(icu)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摘要:重症监护室的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几率较高,给患者带来了较大的治疗困难,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
方法对本院在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重症监护室内发生感染的15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对导致院内感染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制定针对性护理对策。
结果本组感染患者中包括有消化系统感染2例,泌尿系统感染4例,呼吸系统感染4例,其他感染5例。
导致感染的因素较为复杂,广谱抗生素使用、侵入性操作以及病房环境均是导致院内感染的相关性因素。
关键词:重症监护;患者;感染;原因;护理1导言重症监护室内的患者大多有较为严重的疾病,导致身体机能不完善,免疫力较低,且重症监护室是一个细菌聚集之地,因此重症监护室内的患者极易发生院内感染,护理人员针对重症患者这一特点,应该加强院内感染的监护,多方采集记录,探究引发患者发生感染的原因,并且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
2资料与方法2.1一般资料。
对本院在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重症监护室内发生感染的15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
本组患者中存在有男性8例,女性7例,年龄在21-76岁,均值在(45.74±1.66)。
2例患者来自神经外科、5例患者来自呼吸内科,3例患者来自急症科室,2例患者来自普外科,其他3例。
在重症监护病房治疗时间在2-7d,均值为(4.01±1.05)d。
2.2方法。
对本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各项临床资料进行整理与分析,涉及到有关临床诊断资料、各类检测情况以及侵入性治疗情况等。
各项资料统计工作由具备多年临床护理经验人员共同进行,确保各项数据统计的准确性。
3结果本组感染患者中包括有消化系统感染2例,泌尿系统感染4例,呼吸系统感染4例,其他感染5例。
导致感染的因素较为复杂,广谱抗生素使用、侵入性操作以及病房环境均是导致院内感染的相关性因素。
4重症监护室容易发生院内感染的原因4.1内在原因4.1.1自身易感性重症监护室病患者一般是病情比较严重,病情较为复杂,或者经过其他科室治疗,病情加重后转入的,他们的免疫力较低,抵御外界病原体的能力较差,这样发生院内感染的几率就较高。
重症监护室病人并发肺部感染成因与护理效果评价张艳慧(翁牛特旗人民医院重症科,内蒙古 赤峰 024500)【摘要】目的:分析重症监护室病人发生肺部感染成因,并评价护理干预在其中的的效果。
方法:从本院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重症监护室收治的患者中选取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方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0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分析两组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并对比两组各项原因的发生率,同时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
结果: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包括侵入操作、排痰不顺或误吸、意识障碍、长期使用抗生素、营养不良、肺部原发疾病。
其中,研究组各项原因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护理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对重症监护室患者进行ICU针对性护理可以有效降低其肺部发生感染的概率,并显著提升护理有效率。
【关键词】肺部感染;重症监护室患者;护理效果;感染原因【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5249(2022)10-0095-04Causes of pulmonary infection in ICU patients and evaluation of nursing ef-fectZHANG Yan-huiDepartment of Critical Care,Wengniute people's Hospital,Chifeng,Inner Mongolia 024500,China【Abstract】Objective:To analyze the causes of pulmonary infection of patients in intensive care unit,and analyze the role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it. Methods:100 patients in ICU from October 2019 to October 2020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study group,5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nursing,and the study group was given targeted nursing intervention,At the same time,the nursing effect of the two groups was compared. Results:the causes of pulmonary infection included invasive operation,improper expectoration or aspiration,disturbance of consciousness,long-term use of antibiotics,malnutrition and primary lung disease. The incidence of various causes in the stud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stud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ICU targeted nursing for ICU patients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probability of pulmonary infection,and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nursing.【Keywords】Pulmonary infection;ICU patients;Nursing effect;Causes of infection感染现象在医院中,属于较为普遍现象,特别是在重症监护室中。
重症监护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及相应的护理对策引言在重症监护室(ICU)里,患者往往病情较重,需要经过综合治疗才能康复。
然而,重症监护室患者常常伴随着肺部感染的发生,导致患者病情恶化,为治疗带来困难,甚至危及生命。
本文将探讨重症监护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
重症监护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免疫力下降重症监护室患者病情严重,常需要接受长时间的治疗,例如机械通气、血透等。
这些治疗措施可能会影响患者的免疫系统,导致免疫力下降,从而容易受到细菌、病毒等外界病原体的侵袭,引发肺部感染。
导尿管、中心静脉等医疗器械的使用在重症监护室治疗中,许多患者需要安装导尿管、中心静脉等医疗器械,这些器械的使用不仅会增加感染风险,而且如果不及时更换或清洁,也容易导致细菌定植和繁殖,从而引发肺部感染。
患者长时间卧床不起重症监护室患者需要长时间卧床不起,这样容易引发呼吸道分泌物积聚、气道受阻等问题。
一旦细菌滋生在这些分泌物上,就会引发肺部感染。
饮食营养不良重症监护室患者常常食欲不佳,营养不良,导致免疫系统下降,抵抗力降低,容易感染。
相应的护理对策加强感染预防措施重症监护室患者由于大多数情况下免疫系统较弱,因此必须加强感染预防措施。
例如:•检查医疗器械是否清洁消毒•定期更换导管等医疗器械•患者家属和医护人员注意手卫生•严格控制重症监护室的访客,尽可能减少外界病原体的传染加强呼吸道护理呼吸道护理对于重症监护室患者非常重要。
护理人员应该做到:•定时转换体位,帮助患者排出呼吸道分泌物•清洁口腔、鼻腔、喉咙等部位,避免细菌存留•给患者进行合理的气管异物抽吸等治疗•配合医生,定期评估患者呼吸道症状及病情变化加强营养支持重症监护室患者需要充足的营养支持,以提高免疫力,促进康复。
护理人员应该:•根据患者病情和营养需求,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给予高热量、高蛋白、易消化的食物•搭配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补充剂•监测患者的营养状况,定期评估是否需要调整饮食计划结论重症监护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是非常严重的问题,需要护理人员重视并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
ICU患者肺部感染的病原学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和手术技术的进步,ICU中患者的肺部感染已经成为临床治疗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肺部感染是指细菌、病毒、真菌等病原体入侵肺部组织所引发的感染性疾病,它被认为是ICU患者最常见且最具威胁性的并发症之一。
ICU患者肺部感染的病原学特点和影响因素分析有助于减少ICU患者的病死率,提高治疗质量。
病原学特点目前,ICU患者肺部感染的病原体主要是细菌和真菌,其中细菌感染占据主导地位,真菌感染在不同程度上也显示出了增加的趋势。
细菌感染:主要包括革兰氏阴性菌(如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等)和革兰氏阳性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
另外,有一些获得性感染的细菌,如绿脓杆菌、暴利菌等也可能是ICU患者肺部感染的病原体。
真菌感染:真菌感染在ICU患者中比较常见,尤其是在长时间的抗生素治疗和ICU住院时间较长的患者中。
常见的真菌包括白色念珠菌、隐球菌和曲霉菌等,其感染率已经达到了10%左右。
影响因素分析1. 客观因素年龄:随着年龄的增长,免疫系统会逐渐下降,抗感染能力也会减弱。
尤其是对于老年人来说,他们的免疫系统已经出现了退化,很容易受到肺部感染的侵袭。
患病原因:接受手术治疗、呼吸机辅助呼吸、使用大剂量的抗生素等都会造成人体免疫系统的抑制,使患者容易受到病原体的感染。
治疗过程中的操作:护理不规范,导管穿刺的不洁操作等可能会增加患者的肺部感染风险。
抗感染药物的使用:误用、滥用抗生素会导致耐药菌株的产生,影响对敏感菌株的治疗效果。
营养状况:营养不良,体弱多病的人更容易受到肺部感染病原体的侵袭。
饮食结构:过多的高脂肪、高糖分食品会削弱机体的免疫功能。
结语ICU患者肺部感染的病原学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为我们提供了有关ICU患者感染发生的一些病因学和临床表现学的相关知识和信息,提高对ICU患者感染的早期预防和治疗的常规操作,可以帮助减少ICU患者的病死率,确保治疗质量。
ICU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脑出血是一种危急的神经系统疾病,治疗过程中患者容易出现肺部感染,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和生存。
因此,对于ICU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危险因素分析:1. 长期卧床:由于脑出血的重症导致患者要长期卧床,不动,这容易导致患者肺部排泄受阻,积累一些分泌物,造成肺部炎症。
2. 气管插管和呼吸机的应用:脑出血患者由于大脑的受损,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失衡,肺部容易存在一些分泌物,呼吸困难,如果需要应用气管插管和呼吸机等机器,这会更加支撑维持呼吸功能,影响患者的情况更为严重。
3. 免疫力下降:脑出血患者由于病情重症,经常针对细菌、病毒等做一些抗生素治疗,容易导致患者免疫力降低,从而使患者变成了感染的主要目标。
二、护理对策:1. 定期翻身:脑出血患者要长期卧床,护理人员应当定期把患者身体的重心调整。
可以让患者的胸部位置得到提高,从而减少肺部积液概率,避免有肺部感染的风险。
2. 干湿分离吸痰:对于措施2,每隔2小时就要检查一下患者呼吸道内是否有积液或有分泌物。
如果患者分泌物紧凑,需要通过干湿分离吸痰的方式及时清除呼吸道内的分泌物,并保持呼吸通畅。
3. 抗生素治疗:对于病情已经到了患者感染的阶段,护理人员要及时的让患者进行抗生素的治疗。
治疗期间,要注意生物安全,防止感染扩散,减缓肺部感染的情况加重。
4. 个人口腔清洁:作为ICU病房内的一项基本要求,护理人员是必须时刻保持个人口腔卫生。
他们需要在治疗患者前后洗手、消毒,使用口罩等措施,保证患者身体上所有的穿戴物品都得到及时清洗。
5. 痰液分离器:对于久卧不起的脑出血患者,可以在床侧装置其他的辅助设备如痰液分离器,增强患者呼吸状况,加速患者的康复道路。
通过以上的分析与护理对策的介绍,相信客户可以掌握一颗关怀病人,致力于治疗和护理ICU脑出血患者的心情。
希望您们可以更好的保护并治疗病患,尽早让ICU患者恢复健康。
ICU昏迷病人肺部感染原因分析与护理重症监护病房(ICU)是医院集中收治观察危重患者的混合科室,患者流动量大,感染机会多;昏迷患者长期卧床,抵抗力下降,ICU特殊的诊疗措施、抗菌药的广泛使用以及病原微生物变迁等原因,使昏迷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有上升趋势。
1 原因分析1.1口咽部细菌定植和误吸口咽部定植细菌误吸是医院肺部感染的最主要发病因素。
重症患者病情危急、复杂,常应用多种药物,尤其是大量的抗生素容易破坏口腔内各种微生物间的平衡状态,导致口腔内的耐药菌群大量繁殖[1];昏迷患者吞咽和咳嗽反射减弱或消失,呼吸道清除功能障碍易造成口咽部分泌物的吸入。
1.2胃液pH值改变及细菌定植胃液PH为0.9-1.5,该浓度下胃酸有潜在的杀菌能力,当PH>4时,细菌等病原微生物可大量生长[2]。
一些疾病如脑外伤患者为预防上消化道应激性溃疡的发生,通常使用制酸剂、H2受体拮抗剂和质子泵抑制剂,中和胃酸,抑制胃酸的分泌,减轻H+对胃粘膜的损害,但与此同时又引起胃内环境碱化,PH值升高,胃酸杀菌能力减弱,胃腔成为细菌的储存库;而留置胃管,胃反射抑制、胃排空延迟以及胃肠张力降低等容易发生胃食管返流,胃内细菌随返流物入呼吸道。
1.3人工气道及机械通气因素导管相关性感染成为医院感染的常见类型。
侵入性操作,如气管插管或人工机械通气破坏了气道的生理屏障,菌群移位侵入下呼吸道定植,引起感染;氧气湿化瓶、输氧管、气管导管、吸引管、呼吸机管道、湿化器及湿化器中的水都是潜在的病菌滋生地,消毒不彻底或被污染等诸多因素均可致病菌逆行感染,所以气管插管(或切开)时间越长,发生肺部感染的机率就越高。
1.4病房环境1.4.1空气长期住院患者往往是多种细菌的携带者,细菌可以通过患者的咳嗽、喷嚏以飞沫的形式传给他人;而ICU内呼吸机、雾化吸人治疗器械产生大量气溶胶颗粒,成为悬浮空气中的细菌载体;卧床和便失禁患者的排泄物也是病房空气污染的重要因素,高浓度的革兰氏阴性肠杆菌气溶胶颗粒构成肺部感染威胁。
ICU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摘要:脑出血患者因其病情复杂,容易出现肺部感染等并发症,这不仅会加重患者身体的负担,还会影响治疗效果,因此,本文对ICU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危险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护理对策,旨在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命质量。
一、引言1. 患者自身因素脑出血患者常常因为身体弱化、免疫力下降等原因而容易引发肺部感染,此外,患者本身存在的其他慢性病,如糖尿病、心脏病、肺部疾病等也会增加肺部感染的风险。
2. 长期卧床ICU脑出血患者常常因为病情严重而需要长期卧床,尤其是在卧床的过程中,由于体位改变不顺畅,容易形成长时间的压迫,从而使肺部循环不畅,容易造成肺部感染。
3. 呼吸机使用对于呼吸功能严重受损的ICU脑出血患者,常常需要借助呼吸机进行呼吸支持,呼吸机的使用过程中,一方面可能引起肺部的机械损伤,另一方面呼吸机管道内灌注液的堆积,可以为细菌的繁殖提供更好的条件,进而加重感染。
4. 长时间持续使用抗生素ICU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严重的病情使得抗生素的使用是必要的,在长期冠以大量抗生素的同时,患者自身的微生态系统也会被破坏,免疫力下降,从而容易出现肺部感染。
1. 微生态调整对于ICU患者长时间使用抗生素而引起微生态失调,常常需要进行微生态调整,尤其是对于肺部感染的风险患者,通过增加益生菌摄入、改善肠道生态等方式,有助于增强患者自身的免疫力。
2. 防压疮为了防止ICU患者肺部感染,需要尽可能减少患者在床上的压力,避免出现压疮现象,尤其是在体位变换的过程中,需要给予充分的护理人员支持。
呼吸机患者需要切实控制呼吸机导管内液量,定期疏通导管,以及每天检查呼吸机重采20℃以上的温度设置是否正确,同时需要经常监测患者的呼吸参数,调整呼吸机的设置,避免过度压力带来的肺部机械性损伤。
4. 定期换床单为了避免患者病情加重的风险,护理人员需要定期帮助患者换洗床单、被套等物品,避免肺部感染的发生。
ICU多发伤患者合并肺部感染原因分析与治疗对策ICU多发伤患者合并肺部感染是一种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其原因可以包括病原体感染、机械通气导致的肺部损伤、免疫功能下降等。
对于这种情况,我们需要通过合理的治疗对策来降低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存活率。
了解引起肺部感染的常见病原体对于治疗非常重要。
常见的病原体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
在ICU中,革兰阴性菌和耐药菌是常见的致病菌,所以在使用抗生素时,需要根据病原菌的敏感性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对于真菌感染,抗真菌药物的使用也是必要的。
对于合并病毒感染的患者,如流感等,病毒特异性的抗病毒药物也需要使用。
机械通气导致的肺部损伤也是ICU多发伤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一个重要原因。
机械通气的正压作用容易导致肺泡的充气和塌陷,引起肺泡的机械损伤,增加感染的风险。
为了减少这种损伤,我们可以使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如低潮气量通气和高PEEP通气等。
定期的雾化治疗和物理治疗也有助于改善肺部通气和气道清理。
抗感染治疗通常是主要的治疗手段,但我们也应该注意免疫功能的调节。
ICU多发伤患者因为创伤和手术的原因,免疫功能普遍下降。
我们需要注意补充免疫营养,包括合理的营养支持和相关的维生素。
重症患者的情绪状态可能比较低落,我们也需要关注心理护理,以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
ICU多发伤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原因复杂多样,需要综合多方面的治疗对策。
合理选择抗生素,使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和加强免疫功能调节是治疗的关键。
我们也需要关注其他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如肺血栓栓塞等,以提高患者的康复率和生存率。
ICU患者的肺炎预防与护理在重症监护病房(ICU)中,患者由于疾病本身的严重性以及免疫系统的削弱,往往更容易感染肺炎。
因此,预防和护理ICU患者的肺炎成为至关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讨论ICU患者肺炎的预防和护理措施。
一、环境控制ICU患者的肺炎预防首先要从环境控制入手。
重要的环境控制措施包括:1.维持适宜的室内温度和湿度,保持空气的流通。
适宜的温湿度可以减少病原体在空气中的滋生,有助于预防肺炎的传播。
2.定期消毒ICU的空气和表面。
使用有效的消毒剂,如酒精或含氯溶液,可以杀死细菌和病毒,并减少传播的风险。
3.保持ICU区域的洁净。
每天进行清洁工作,包括地面、床单、装置等的清洁,以减少病原体聚集和交叉感染的概率。
二、个人防护除了环境控制,个人防护在预防和护理ICU患者肺炎方面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个人防护措施:1.医务人员和访客应佩戴口罩和手套。
口罩和手套可以有效阻止呼吸道和手部的病毒和细菌传播。
2.经常洗手。
医务人员和访客应该经常洗手,特别是接触到患者或者患者周围环境后。
使用肥皂和水,或者含有酒精的手消毒剂进行彻底的手卫生。
3.限制患者的访客数量。
减少患者周围的人数可以降低病原体传播的风险。
只允许探视时间和访客数量的限制也是重要的防护措施。
三、呼吸道护理ICU患者肺炎预防的重点还包括呼吸道护理。
以下是一些相关的措施:1.实施导管相关性肺炎(VAP)预防措施。
这包括定期更换呼吸道导管、遵循正确的导管移除和清洁程序,以及尽量减少呼吸机的使用时间。
2.鼓励患者咳嗽和深呼吸。
这有助于清除肺部积聚的痰液,并减少感染的风险。
如果患者无法主动咳嗽和深呼吸,可考虑进行物理治疗,如胸部物理治疗或吸痰。
3.适时给予抗生素。
如果存在感染的迹象,及时给予适当的抗生素治疗。
四、免疫支持和营养ICU患者由于疾病和治疗的原因,免疫系统常常处于削弱的状态。
因此,免疫支持和营养对于预防肺炎非常重要。
1.提供充足的营养支持。
重症监护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及护理对策分析作者:高婧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年第01期【摘要】目的对应用综合护理模式对并发肺部感染症状的重症监护室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
方法抽取84例并发肺部感染症状的重症监护室患者病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平均每组42例。
利用常规护理模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护理;利用综合护理模式对干预组患者实施护理。
结果干预组患者肺部感染症状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重症监护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结论应用综合护理模式对并发肺部感染症状的重症监护室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关键词】综合护理模式;肺部感染;重症监护室重症监护室是医院内感染现象发生率最高的一个科室,而肺部感染患者人数在重症监护室所有感染患者人数中居首位。
肺部感染症状的出现可直接导致患者的临床治愈率降低、使住院治疗时间被迫延长、医疗费用明显增加[1]。
本次研究对84例并发肺部感染症状的重症监护室患者应用综合护理模式在治疗期间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
现将研究过程和结果作如下汇报。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在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抽取本次研究的84例并发肺部感染症状的重症监护室患者病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
对照组患者中男23例,女18例;年龄36至82岁,平均50.8岁;干预组患者中男25例,女16例;年龄34至83岁,平均50.4岁。
抽样研究对象的年龄、病程、性别等自然资料无显著组间差异(P>0.05),可进行科学性的比较研究。
1.2方法利用常规护理模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护理;利用综合护理模式对干预组患者实施护理,主要措施包括:①气管护理:保证切口周围的纱布处于清洁干燥状态,如有渗出现象出现,应该及时进行更换,经常对创口及其周围的皮肤进行检查,判断有无感染、湿疹现象出现。
内套管在应用过程中,应该定时进行清洗和消毒处理,目前临床上常用煮沸法对其进行消毒。
重症监护室(icu)常见感染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前言:近些年,在重症监护室中患者的院内感染的问题越发被获得关注,其为导致患者死亡,诱发器官功能衰竭的重要原因,因患者所处的环境较为封闭,以及多种管路如导尿管和血管内导管、气管插管等的运用,导致机体在外部病原体中暴露,同时也受到免疫功能有所下降的影响,所以更会加大重症监护室感染问题的出现率,这也为当前重症监护室中所面对的一项严重问题。
基于此,本文就以重症监护室(icu)常见感染原因分析为出发点,而后探讨了重症监护室(icu)常见感染预防措施。
一、重症监护室(icu)常见感染原因分析在重症监护室的感染中,下呼吸道感染最为常见,在医院重症监护室中的患者,其病情通常十分严重,受到侵袭性操作等许多因素的影响,会提高患者出现下呼吸道感染情况的概率,并且该种感染状况一般会出现在应用人工呼吸机、以及进行气管插管的一些患者身上,同时一些患者的意识还并不清楚,气道廓清功能障碍,难以清理好呼吸道,所以在其咽喉部中所存在的细菌,就易于通过气管插管入侵至患者的气管中,导致发生严重的下呼吸道感染状况。
在重症监护室中的患者,也容易发生泌尿道感染状况,这不但和患者免疫力降低之间有关,也和导尿之间存在关联,而若是长久留置导尿管,会加大感染的发生率,再者,若是在进行导尿操作时,并非标准与合理,也未能严格落实无菌操作,就更易于引发严重的泌尿道感染。
重症监护室医护人员在治疗或是护理患者前,如没能根据规定及时洗手,或是未能标准着装,针对患者的尿液和唾液等,未能展开有效的处理,也容易导致发生严重的感染问题。
在利用器材进行操作前,如没能实施有效的器材消毒,在展开实际操作时也会加大感染问题发生的概率。
除此之外,针对血管内导管的感染,中心静脉置管以及插管位置潮湿等,也易导致感染状况出现。
二、重症监护室(icu)常见感染预防措施(一)强化对呼吸道的管理在重症监护室中的患者,其状况往往十分危重,必须确保其呼吸道的通畅性,避免引流物或是分泌物掉入到气管中,致使发生感染状况。
重症监护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及护理对策分析
作者:李华
来源:《医学信息》2014年第01期
摘要:目的分析重症监护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3年2月在我院重症监护室进行治疗且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139例,随机分成两组,护理组75例,对照组64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护理组采用综合性护理模式对患者进行护理。
结果对两组患者肺部感染症状改善情况进行对比,护理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对两组患者重症监护时间进行比较,护理组较对照组时间短。
结论并发肺部感染的重症监护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对其进行综合性护理模式临床效果良好。
关键词:肺部感染;重症监护;综合护理模式
医院内,感染现象可发生于多个科室,其中发生率最高的是重症监护室[1]。
机体内最容易发生感染的部位是肺部,可直接降低患者治愈率,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患者经济负担[2]。
本次研究选择2012年3月~2013年3月在我院重症监护室进行治疗且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139例,对综合性护理模式在临床护理中的作用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3月~2013年2月在我院重症监护室进行治疗且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135例,139例,随机分成两组,护理组75例,对照组64例。
护理组男42例,女33例,年龄33~80岁,年龄平均(44.4±7.7)岁;对照组男36例,女28例,年龄34~78岁,年龄平均(41.5±8.9)岁。
对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基本资料进行比较,差异不明显,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对患者进行护理;护理组采用综合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内容:①对气管插管或切开的患者,做好气管湿化处理, 0.5%的生理盐水2~6ml/h对气道进行持续湿化,导管口生理盐水纱布覆盖。
对切口进行妥善管理,若出现感染或湿疹,需及时进行对症处理。
无特殊禁忌,床头抬高30~45°,严格无菌操作,严格手卫生。
②对患者进行吸痰处理时的护理[3]: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程完成吸痰操作,应在负压状态下将吸痰管插入气管插管内,确定吸痰管到达气管插管的末端时应采取相应措施暂停吸痰管的负压状态,将吸痰管沿气管继续向下插入,直至由于气管受到刺激导致患者出现咳嗽症状时,再次开启吸痰管负压功能,将吸痰管左右旋转后向上缓慢提升,吸取痰液,切忌上下提升吸收痰液。
③对口腔的护理:患者发生昏迷或进行人工呼吸治疗情况下,无法经口进食,造成患者唾液的分泌量大幅度减少,进而导致口腔自我洁净能力下降较为明显[4],口腔内细菌繁殖数量不断增加,需彻底清洁患者口腔和牙齿,避免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④消毒。
保持病房空气清
新,定期病房进行消毒,确保床铺及被服等物品在交给患者前已进行消毒处理[5]。
将病房内温湿度分别控制在22℃及65%左右。
护理人员应注意自身消毒处理工作,尤其是手部消毒。
⑤对镇痛镇静的患者,实施每日唤醒计划。
⑥尽早实施肠内营养。
⑦加强翻身拍背,做好基础护理。
对两组患者肺部感染症状改善情况及重症监护时间进行比较。
1.3肺部感染症状改善情况评价标准临床控制:肺部感染症状完全消失,对患者复查相关检查,结果显示正常。
有效:肺部感染症状明显缓解或表现轻微,对患者复查相关检查,结果改善非常明显。
无效:肺部感染症状变化不明显,或不断加重,对患者复查相关检查,结果变化同前。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8.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计算,计量资料应用(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检验,对组间数据进行比较时应用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控制肺部感染症状比较对照组控制肺部感染症状:21例达到临床控制标准,25例达到有效标准,18例达到无效标准,总有效率71.88%;护理组控制肺部感染症状:32例达到临床控制标准,37例达到有效标准,6例达到无效标准,总有效率92.00%。
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差异比较明显,P
2.2两组重症监护时间比较对两组重症监护时间进行详细记录:对照组为(74.35±11.21)h,护理组为(38.47±9.11)h,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差异比较明显,P
3讨论
重症监护室患者诱发肺部感染[6]的主要致病因素为:①患者身体状况:由于重症监护患者体内处于持续性负氮状态,营养需求比较强烈,若长期无法及时补充热量及营养元素,则造成患者免疫力逐渐下降,机体抵抗力较差,容易引发感染;②呼吸道屏障功能是否遭到破坏[7]:重症监护患者可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及生理反射减弱,或胃肠内容物出现反流、误吸、手术切口、气管切开等因素导致呼吸道屏障功能发生破坏,容易引发感染;③抗生素及激素药物的合理使用。
严格按照抗生素合理使用规则应用抗生素以控制感染,避免出现抗生素滥用。
重症监护室患者的临床实际护理工作中,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对患者实施护理[8],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对已表现出肺部发生感染症状的患者进行及时且有效的针对性治疗,以保障患者预后。
参考文献:
[1]马丽萍,贺燕.重症监护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护理措施[J].中国医学创新,2011,08(16):107-108.
[2]赵士静,董立婷,张秀云.重症监护室危重患者气管切开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6):9-11.
[3]谭丽萍,朱文昱,赵建琴,等.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肺部感染真菌高位因素分析及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5):25-26.
[4]沈永红.重症监护室患者侵袭性导管相关感染分析与护理[J].上海护理,2008,8(2):21-23.
[5]刘光维,霍康,王学峰.神经科重症监护室肺部感染病原体调查及对护理工作的影响[J].中国中医急症,2009,18(3):473-475.
[6]陶秀英.重症监护多重耐药菌株感染患者的护理[J].中国美容医学,2010,19(z5):123-124.
[7]马翠华,于小江.重症监护室肺部感染34例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7):119-120.
[8]张宝云.ICU患者肺部感染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24(3):1108.
编辑/申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