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龙江剧
- 格式:doc
- 大小:76.00 KB
- 文档页数:2
谈龙江剧角色行当的创建与完善龙江剧是中国传统戏曲剧种之一,起源于江苏省盐城市龙江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在龙江剧中,行当是非常重要的元素之一,它们是角色的基础,扮演者通过行当的表现来展现角色的性格和特点。
对于龙江剧角色行当的创建与完善,需要深入了解该剧种的特点和传统,同时也需要不断创新和发展。
龙江剧角色行当的创建通常是由剧团的导演和演员共同合作进行的。
导演需要根据剧本和角色的性格特点,为每个角色设计相应的行当。
行当的创建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是根据剧情和角色的性格特点进行分析。
剧情是角色行当创建的基础,导演需要深入研究剧本,了解每个角色的性格特点,包括他们的身份、地位、性格、经历等,以便为他们设计相应的行当。
正派角色可以通过娴熟的舞台动作和规范的表演来展现正气和高尚的品质,而反派角色可以通过狡猾的动作和独特的表演手法来展示他们的狡诈和阴险。
其次是根据剧种的传统和规范进行补充。
龙江剧有着独特的表演规范和特点,演员需要掌握这些规范,并在行当中进行运用。
导演可以根据剧种的传统,为每个角色的行当添加一些特有的表演动作和技巧,以增强角色的形象和魅力。
龙江剧中有许多特殊的身段、腿法和手法,演员可以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些技巧,为角色的行当增添独特的韵味。
创新也是行当完善的关键。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观众口味的变化,传统的行当可能显得陈旧和不合时宜。
在保持传统基础的前提下,导演可以进行一些创新和改良,来适应现代观众的需求。
可以融入一些现代元素和技巧,使角色的行当更加丰富多样,更具有时代感。
除了导演的努力,演员的扮演也是行当完善的关键。
演员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和练习,掌握每个角色的行当,并且将其演绎得淋漓尽致。
演员不仅要熟练掌握剧中的舞台动作和表演技巧,还需要深入理解角色的内心世界,通过自身的表演来展现角色的情感和思想。
只有演员和行当相互契合,才能够真正地把角色形象展现出来。
龙江剧角色行当的创建与完善是一个复杂而有挑战性的过程。
由《木兰马旭》龙江剧——分析龙江剧当地特色及传承发展摘要:龙江剧,黑龙江省的传统地方戏曲之一、是中国戏曲剧种之一。
我国传统戏曲正在面临着巨大的关于戏曲传承的种种问题。
龙江剧也面临着这种问题的挑战,因此我们应该顺从时代发展,跟随着大众潮流,结合当代所需。
创新出时代需要、观众需要、戏种需要的具有浓厚地方特色、贴近时代精神的优秀创新剧种。
关键词:龙江剧木兰马旭建党百年一、说唱艺术与龙江剧(一)说唱艺术说唱艺术又称为曲艺,是以民间讲唱文学为基础的,讲唱文学、音乐、表演三者相综合的中国传统艺术。
音乐是曲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唱腔和乐器伴奏两种成分,而以唱腔为主。
说唱艺术分为四类,这四类分别是牌子曲类、弹词类、鼓词类、琴书类。
东北三省的二人转、龙江剧等东北地方戏曲被归为说唱艺术的牌子曲类。
(二)龙江剧龙江剧,黑龙江省的传统地方戏曲之一、是中国戏曲剧种之一。
是20世纪50年代末诞生在黑龙江省的地方戏曲新剧种。
在东北二人转的基础上吸收东北大秧歌和东北民间舞蹈,结合黑龙江当地特色,来源于二人转、拉场戏、借鉴和吸收东北民间音乐,龙江剧在此基础上此诞生。
二、龙江剧历史发展与现代传承(一)历史发展龙江剧的发展可以大概以三个阶段来划分。
分别为1959年——1978年“创立和初期发展时期”1978年——1990年“摸索时期”1991年——现今“收获和持续发展”1959年——1978年“创立和初期发展时期”东北二人转已有近二百年的历史,其表演形式分为二人转、单出头和拉场戏。
黑龙江省民间艺术队对其东北二人转原来的“拉场戏”进行改革、有意创建出一种新的剧种。
1958年,周恩来总理所提出“要繁荣发展东北的文化,丰富创造自己的地方剧种”的精神指导作为基础研究的根据,开始以其精神指为基础的新戏种的初步创作,1959年成立了黑龙江新剧种,正式定名为“龙江剧”。
1960年新剧种队改变建制,成为黑龙江省龙江剧实验剧院。
在同年7月,创立了两部并实验性演出了《寒江关》与《五姑娘》两部龙江剧。
2019-01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 《龙江剧丑角艺术的渊源吴功明(黑龙江省龙江剧艺术中心,黑龙江哈尔滨150000)摘要:龙江剧的丑角艺术与二人转丑角艺术的木质区别在于:前者是戏曲表演艺术;后者属于曲艺表演艺术。
也就是说,龙江剧丑角表演艺术要在二人转丑角表演艺术的基础上,进行提炼、加工、重组,使之提高、升华为更高层面的戏曲化的丑角表演艺术,把二人转中丑角一般化的表演动作,打造成为规范化的戏曲“程式动作”。
关键词:龙江剧;丑角;表演中图分类号:J8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9)02-0154-01龙江剧是中国最年轻的戏曲剧种之一,是20世纪50年代末诞生在黑龙江的地方戏曲新剧种,是黑龙江汉族地方戏曲之一。
龙江剧具有非凡的艺术特色,在黑龙江的地域文化中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手绢功是龙江剧表演中经常使用的一种程式动作,来自于二人转,但又有新的发展。
龙江剧丑角的表演艺术也来源于其他各戏曲剧种的表演艺术。
仅仅依靠二人转与拉场戏丑角的表演艺术,显然还比较狭窄单薄,龙江剧的丑角表演艺术广收博采,多方吸纳各种戏曲剧种丑角表演艺术的精华,用以丰富自己,提高自己,使龙江剧的丑角表演艺术羽翼丰满,并自成一家。
龙江剧的丑角表演艺术,广泛吸纳了其他各种艺术的精华,从而形成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例如在龙江剧《收亲记》、《姑婚前后》中,都运用了影视艺术中的慢镜头”的艺术技巧,创造出慢动作舞”,令人耳目一新,也增强了龙江剧丑角表演艺术的美感。
例如龙江剧《良亲国戚》中的文丑白忙的一段念白:堵爷哭,我哭,老爷笑,我笑,老爷倒,给一脚,老爷忙来到。
”就吸收了京剧念白“扑灯峨”和评剧念白数板”的表演程式。
在吸收其他各戏曲剧种丑角表演艺术精华时,龙江剧的丑角表演艺术注意在演的过程中大胆创新,而不是简单地照搬挪用。
例如龙江剧叙锁门峥中的武丑土凯在第一场中下山立榜的一组形体表演动作“撕边”中,‘圆场”急上,以貂贤榜遮面亮相。
2019-01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谈龙江剧角色行当的创建与完善张丽宏(肇源县龙江剧艺术中心,黑龙江肇源166500)摘要:龙江剧的人物是东北化的,龙江剧的程式是“二人转”化的,龙江剧的“土”味沁透了整个表演,正是这种“土”味让龙江百姓感到那么熟悉、那么亲切。
是二人转独特的表演风格和手段与中国戏曲的诗、歌、曲、舞、杂的综合性在龙江剧表演中的结合,形成了龙江剧特有的表演体系。
吸收了二人转非戏曲、非说唱第三体的表现灵活性、善于“剖析”人物内心感受的优势,呈现龙江剧人物情感变换与过渡的过程,甚至将二人转表演中的意象化倾向渗透在龙江剧的表演中,使人物的塑造不是浅尝辄止,而是深入挖掘人物行为的思想根源和动机。
关键词:龙江剧;角色;二人转中图分类号:J8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9)02-0161-01龙江剧始终坚持戏剧表演的角色体系、表演程式、虚拟化的特征,在此方面二人转没有给它提供可借鉴的因素,只有虚心向有影响、有积淀的大剧种学习,并加以“龙江剧式”的创造。
龙江剧的人物形象鲜活、生动、可以用一个“美”字来概括,得到了戏剧界同行和观众的认可。
龙江剧表演艺术家白淑贤为龙江剧表演体系的创立和完善,付出了毕生的心血,培养了一批批“小白淑贤”,年轻的李雪飞就是其中一颗耀眼的新星。
一、二人转的角色二人转的表演以“演人物,而又不人物扮”,“跳进跳出”为特点。
演员拥有叙事者和代言者的双重身份。
代言以第一人称出现,进入故事的人物中,代替人物表达感受。
叙事以第三人称出现,以旁观者的视角对事件进行评述,两者拥有不同的视角。
正是因为二人转综合了代言、叙事的双重视角、拥有双重身份,才会形成“跳进跳出”的表演特色。
跳进为进入人物,以代言者的身份出现,而跳出则是以叙述者的身份出现。
二人转的艺术特点是二百七十年历史沉淀的结果。
二人转表演只有男、女两个演员,并不具有戏剧中行当的意义。
谈龙江剧角色行当的创建与完善龙江剧是中国北方的一种传统戏曲,兴盛于清朝晚期以及民国时期,起源于东北地区的黑龙江省。
它演出内容丰富多彩,在表演形式上也非常灵活多样。
其中,角色行当的创建与完善对于龙江剧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角色行当是指在戏曲中,各个角色在舞台上表演时所扮演的角色性格、职业、地位等的总称。
而龙江剧的角色行当相对于其他戏曲种类,不但具有自己的特点,同时也独具一格,彰显了龙江剧的文化与艺术内涵。
龙江剧的角色行当主要分为正剧和花衫两大类。
正剧行当包括“穿金戴银”的神仙和高官,以及“满脸尘土”的百姓、劳动者等角色。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正剧行当为皇帝和后妃。
龙江剧的皇帝行当既有强悍的武将,又有温和体贴的君主,构成了一幅皇帝行当的多彩画卷。
而后妃行当则集中表现了后宫的斗争与心理变化,更为多姿多彩,在表演上有着极高的要求。
花衫行当,则以武将、侠客、花旦等为主要代表。
此外,龙江剧还有一些特殊的行当,如魔术、擂台、杂耍等,这些行当为龙江剧增添了更多的魅力和趣味性。
在创造和完善角色行当方面,龙江剧的演员和导演,不断探索和创新,拓宽了角色行当的创作空间。
例如,针对爱情题材的表现,在传统角色行当上不断吸取外来戏曲或电影等元素,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龙江花”系列角色行当,成为龙江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角色行当对于龙江剧的创作和表演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创作精湛、形态多样的角色行当,既是龙江剧艺术特色的体现,也是演员展现艺术魅力的重要途径。
在未来的发展中,龙江剧的演员和导演应该不断加强对角色行当的研究和创作,以进一步提升龙江剧的艺术水平和文化内涵。
黑龙江家乡的戏剧
说起黑龙江那旮旯的戏剧,虽然咱是地道的四川娃儿,心头也忍不住要摆两句龙门阵。
黑龙江,那地方老远了,雪花飘飘,大地银装素裹,跟咱这儿的火辣辣是两个世界。
但说到文化,嘿,人家那戏剧也是杠杠的!
黑龙江的戏剧,最有名的要数龙江剧了,听着就带着一股子北国风光的味儿。
那唱腔,高亢中带着几分细腻,就像黑龙江的江水,既有奔腾不息的豪迈,也有绕指柔的温婉。
演员们往台上一站,那个架势,就像是雪地里的青松,坚韧不拔,又透着股子灵气。
讲起剧情来,那更是丰富多彩,有讲历史英雄的,有唱民间故事的,还有反映东北人民热情好客、坚韧不拔性格的。
看得人心里头热乎乎的,就像是喝了口咱四川的辣子酒,暖身又暖心。
特别是那些个经典剧目,比如《双锁山》、《梁红玉》,一个个角色鲜活生动,情节跌宕起伏,让人看了还想看,回味无穷。
有时候想想,要是能把咱四川的变脸、喷火这些绝技跟龙江剧结合起来,那场面,简直是绝了!
虽然咱没亲眼见过黑龙江的戏剧现场,但光听人摆谈,心里头就充满了向往。
有机会啊,一定要亲自去感受一下那北国戏剧的魅力,看看那银装素裹的世界里,戏剧是如何绽放它的光彩的。
谈龙江剧角色行当的创建与完善龙江剧是中国东北地区的一种地方戏曲,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其中的角色行当在演艺形式、表演风格和戏曲内容等方面都有着独特的特点。
除了传统的角色行当外,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文化的发展,龙江剧的角色行当也在不断创新和完善。
龙江剧的角色行当主要包括生、旦、净、末、丑等。
这些角色行当在戏曲表演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各自有着独特的表演技巧和特点。
在传统的龙江剧中,这些角色行当通常是由固定的演员扮演,而且他们在表演时也有着严格的传统规范和要求。
但随着社会的变化和文化的深刻影响,传统的戏曲表演形式逐渐不能满足现代观众的需求,角色行当的创新和完善变得尤为重要。
在创造和完善龙江剧的角色行当时,要考虑到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和文化背景。
现代的观众对于戏曲表演的要求可能与过去有所不同,因此在创造新的角色行当时,要根据现代观众的喜好和审美取向进行调整和创新。
这就要求演员在表演角色行当时不仅要熟悉传统的表演技巧,还要善于将现代元素融入使得角色行当更加贴近时代和现实生活。
在创造和完善龙江剧的角色行当时,需要注重角色的塑造和表演技巧的提升。
传统的龙江剧中,各种角色行当都有着严格的表演规范和技巧要求,而在现代的舞台上,这些规范和要求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度的调整。
在创造和完善角色行当时,演员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表演技巧,尤其是在情感表达、动作设计和台词演绎等方面要有新的突破和提升,以使得角色行当更加生动和富有感染力。
在创造和完善龙江剧的角色行当时,也要统筹兼顾传统和现代的因素。
传统的龙江剧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而现代的发展也需要戏曲表演有着新的面貌和风采。
在创造和完善角色行当时,要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和创新,使得传统的角色行当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的需求和观众的喜好,也能兼顾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在创造和完善龙江剧的角色行当时,也需要注重角色行当之间的融合和互动。
传统的龙江剧中,各种角色行当之间有着严格的划分和界限,而在现代的舞台上,各种角色行当之间的互动和融合也是十分重要的。
年级:三年级学科:人文与社会授课时间 :第一单元欢天喜地的节日第1课、过大年教学目标:了解过年的的意义以及来历教学重点:过年的各种习俗教学过程:一、导入传说的年的来历。
二、授新课1、传统的年俗:贴对联吃饺子放鞭炮。
2、思考题北方过年的俗语。
三、拓展现在的过大年。
教学反思:《人文与社会》第2课丰富多彩的节日教学目标:了解中国的各个节日。
教学重点:各个节日的日期以及来历教学过程:一、导入:学生诉说自己知道的节日有哪些,如果知道其来历就介绍一下二、新课:1、传统节日重阳节老人节七夕节中国情人节元宵节吃元宵,看花灯。
2、非传统节日黑龙江森林生态旅游节齐齐哈尔观鹤节哈尔滨之夏国际啤酒节六一儿童节十一国庆节植树节3、拓展越来越多的节日父亲节和母亲节的具体日期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是母亲节六月的第三个星期日是父亲节(母亲节和父亲节你要为他们做些什么?)教学反思:《人文与社会》第3课我们去采风教学目标:通过学习知道各个民族的重要节日。
教学重点:少数民族是怎么重视他们的节日的。
教学过程:一、导入我们国家除了一些重要节日之外,还有一些少数民族的节日,其中有许多非常有趣的节日,这节可我们就去了解一下。
二、新课。
1、鄂伦春族——篝火节读课文要求:1)、篝火节的日期2)、在篝火节中人们都需要注意些什么?学生汇报2、蒙古族——那达慕大会。
学生阅读汇报通过阅读你都知道了什么?3、拓展其他民族的节日你都知道哪些?教学反思:第二单元百姓大秧歌第1课奶奶的爱好教学目标: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大秧歌。
教学重点:大秧歌是什么?教学过程:1、导入:学生介绍一下自己在运动上的爱好。
然后在说说你奶奶或爷爷的爱好2、新课1)舞台外的演出学生通过看图片,读课文了解大秧歌2)节日里的盛宴大秧歌都有哪些形式?学生汇报3)生命力的赞美东北大秧歌不光具有健身性、娱乐性,还具有很强的观赏性。
思考题学习上面的内容,你明白为什么大秧歌为什么经久不衰,越来越红火了么?教学反思:第2课民族的瑰宝教学目标:了解我们民族都有哪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教学重点:民族的瑰宝的意义教学过程:一、导入除了我们常见的大秧歌之外还有许多类似这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节课我们就去了解二、新课1、木棍上芭蕾俩节木棍上的芭蕾是什么?学生通过阅读汇报2、锣鼓伴腾飞扭秧歌需要节奏,那么节奏是从何而来呢?学生阅读汇报三、拓展延伸你的家乡有秧歌节么?有的话都有哪些形式?教学反思:第3课我们的发现教学目标:了解除了扭秧歌之外我们还有许多体育娱乐项目。
探班龙江剧《木兰马旭》领衔主演李雪飞■ 林宏伟3月29日上午,在哈尔滨国际会议中心环球剧场,黑龙江省龙江剧艺术中心创排的大型龙江剧《木兰马旭》剧组演职员正在舞台上紧张排演。
该剧为我省“迎接建党百年”重点创作剧目。
看到领衔主演李雪飞从台上走下来,笔者赶上前,这是我们提前预约好的采访时间。
李雪飞,国家一级演员,现任黑龙江省龙江剧艺术中心副主任,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黑龙江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黑龙江省省级领军人才梯队(龙江剧表演)带头人,梅花奖和白玉兰奖获得者。
她是著名龙江剧表演艺术家白淑贤的嫡传弟子,龙江剧白派表演艺术传人,应工花旦、刀马花旦,扮相俊美俏丽,嗓音高亢甜润,文武技艺娴熟,表演细腻传神,唱、念、做、舞倶佳,尤以唱功见长,被业界誉为“小白淑贤”。
代表作品有《梁红玉》《木兰传奇》《铁弓缘》《鲜儿》《松江魂》《九腔十八调》等。
作为黑龙江省文化战线上有突出贡献的优秀艺术人才,李雪飞为繁荣发展黑龙江文化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她先后被评为“文化部优秀专家”、黑龙江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专家人才,荣获全国职工职业道德建设艺德标兵和中国教科文卫工会授予的全国艺德标兵称号,享受国务院和黑龙江省政府特殊津贴,2013年当选第十一届黑龙江省政协委员,2017年当选黑龙江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中国共产党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笔者:适逢建党百年,作为一名优秀共产党员、中国共产党的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而且,您又是咱们黑龙江人民非常喜爱的舞台明星,主演这样一部主题思想鲜明和政治意义、社会价值重大的剧目,请您说一下该剧目的看点和您对角色的阐释。
李雪飞:大家知道,马旭是《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马旭家庭被全国妇联授予全国五好家庭。
马旭是伴随新中国建立、成长,并为之付出毕生豪情和热血的一代巾帼英雄,是伟大时代的楷模,是一颗闪耀在共和国历史天幕上的明星。
我还记得在中国共产党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回顾了我们党所走过的历程和取得的丰功伟绩,深刻阐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就是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梦想;强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谈龙江剧角色行当的创建与完善龙江剧是中国传统戏曲表演艺术的一种,以东北地区为主要演出区域。
它是由满族和汉族文化融合而成的,有着丰富的内容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剧中,演员饰演的角色包括男女老少,不同的角色扮演不同的行当,这些行当都是经过历史沉淀、人民生活经验和艺术创新不断发展完善的。
龙江剧的角色行当依据古代剧场的传统行当进行创造和完善,目前已形成了比较固定的行当体系和演员形象。
其中,主要的行当有花脸、青衣、小生、老生、丑角、武生等。
对于演员来说,行当不仅是他们扮演角色的基础,也是他们人格的重要体现。
花脸是龙江剧的主要行当之一,通常扮演正面的男性角色,如帅哥、英雄等。
这一行当需要演员有较高的表现能力和演技,善于表现角色的英俊、正义和勇敢等特点。
花脸行当的出现,由于其一出场即为观众提供了独特的视觉效果,因此备受欢迎。
同时,花脸行当还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弘扬了中国文化的传统与魅力。
青衣则是另一种主要的行当,通常扮演各种类型的女性角色,如公主、女武士等。
这一行当要求演员具有柔美、端庄和优雅的特点,同时还需要善于表现角色的内心世界,如爱情、亲情等。
青衣行当的诞生源于中国古典戏曲表演,传承下来后,与花脸行当一起成为了龙江剧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生行当则是一个较为独特的角色,通常扮演青年男性,如学者、书生等。
与花脸行当不同的是,小生行当需要演员具备比较深厚的学识和素质,能够清晰地表现角色的内心感受。
同时,演员还需要善于表现角色的舞蹈、唱歌、说话等方面的特点,使得角色形象更加真实。
老生行当则是扮演中年以上男性角色的行当,如官员、商人等。
这一行当需要演员具有稳重和沉着的性格特点,善于表现角色做事、处事的经验和智慧。
老生行当在龙江剧中也十分重要,通过其演员的表演,观众能够了解到中国古典文化中深厚的传统和历史价值。
丑角则是扮演搞笑、滑稽角色的行当,负责给戏剧场面带来欢乐和喜剧效果。
丑角行当要求演员具有足够的幽默感和创造力,能够运用肢体语言和语音表演,给观众带来愉悦的视听感受。
谈龙江剧角色行当的创建与完善龙江剧是中国传统戏曲的一种,起源于黑龙江省。
它讲述了一些有关东北地区的故事,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在这种剧种中,角色行当的创建与完善是非常重要的。
角色行当的创建是指创造新的角色类型,满足剧目需要,丰富人物形象。
在龙江剧中,最常见的行当有武生、花旦、老生、小生、丑角等。
这些行当的分工是非常明确的,比如武生扮演武将,花旦扮演年轻美丽的女子,老生扮演贤达、高官等角色,小生扮演聪明伶俐、儒雅风流的角色,丑角则扮演滑稽搞笑的角色。
随着时代的变化和观众的需求不断更新,角色行当也在不断完善。
比如今天的龙江剧中,现代戏和历史剧的比重有所增加,这就需要有新的行当来扮演新鲜的角色。
这些新行当的特点是比较鲜明的,如革命先锋、革命烈士、民族英雄、抗日英雄等。
这些角色打破了传统行当的规矩,使人们在观赏龙江剧时能够感受到更多的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和民族主义情怀。
角色行当的完善是指在传统的行当基础上,不断改善和提高,让其更加丰富、完整和生动。
这要求演员必须具备良好的技巧和经验,以便更好地把握角色行当的特点和特点。
例如,在剧目《葫芦兄弟》中,花旦角色徐娘半夜被妖怪劫持,她必须不断变换角色,让观众感受到她的勇敢和聪明。
角色行当的完善还需要制作人员不断改进,提高舞台制作的效果。
比如,随着音响、灯光技术的相继应用,龙江剧的舞台效果逐渐增强,角色行当也因此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挥。
例如,通过灯光的变幻,表现出角色内心的感情变化和情感压抑,使观众深刻感受到角色的心理活动和情感体验。
总之,角色行当的创建与完善是龙江剧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龙江剧的发展过程中,随着观众需求和时代发展的变化,角色行当也随之变化和完善,使人们能够感受到更多精彩的剧目内容和内在意义。
魂系苍生耀关东——龙江剧《松江魂》的人物塑造作者:王一亮来源:《剧作家》 2015年第4期王一亮冰封的江面,阻断草根艺人逃难之路;严密的追捕,刺激着浮浪们紧绷的神经。
大型现代龙江剧《松江魂》就在这紧张火爆的场面中拉开帷幕。
这部开年大戏寻根抒怀,以本土地方戏为依托书写具有东北地域风情的题材,塑造了一系列富有复杂人性的人物形象,透过这些鲜活的个性化人物的命运,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动荡,不畏压迫、勇于抗争的民族精神在普通民众身上逐渐觉醒,最终为了民族大义而舍生取义。
一、地域题材的挖掘深化了人物形象内涵龙江剧是黑龙江本土唯一土生土长的戏曲剧种。
新时期以来,龙江剧艺术的创作一直都注重以东北地域题材为主,挖掘黑龙江本土的传统历史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创作排演现代戏。
而《松江魂》则可以称为是这类地域题材作品中最具魅力的寻根之作,它不仅充分发扬了地方剧种的优势,挖掘本土的历史文化根脉,而且以剧种母体的草根艺人群体为主要人物,达到了题材与艺术表现手法的高度契合,构建了一个符合观众审美期待的戏剧空间。
龙江剧的母体是二人转,以二人转与拉场戏音乐唱腔和表演手段为基础,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加以创造革新,既注重把握母体的艺术特色,又突出剧种个性。
二人转又称“蹦蹦”,是关东文化孕育的最能体现关东人性格的具有地域特色的艺术形式,结合黑龙江的风土人情,能够体现出时代风貌及粗犷、质朴、凝重的地方风格。
而地域文化的体现,为塑造人物性格,丰富人物情感,推进戏剧情节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依托和深厚的文化根基。
剧中蹦蹦戏班的主要演员在龙江剧这种艺术表现形式下更加契合人物本身的生活状态,故而,对于人物形象的展现更加如鱼得水,游刃有余。
蹦蹦戏班在被追捕途中仍旧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恣意生活。
只要有方寸舞台,便可以时刻欢快地唱起来舞起来,甚至以此为武器,唱响新纲鉴,鞭挞日本侵略者。
在表演上,充分运用手绢、扇子、大秧歌步等东北二人转的最基本表现元素,包括关东客栈老板龚黑子收留戏班之后的即兴演出、戏班平日常态的练功舞等等。
舞台天地 ┃ The stage of heaven and earth 120┃龙江剧的艺术特点和美学品格■ 满芳卿摘 要:龙江剧是黑龙江的地方戏,经过六十多年的发展呈现出愈加成熟的艺术特色和审美品格。
龙江剧音乐唱腔的结构形式、表演形式以及文本语言都形成独特的艺术魅力,逐渐呈现出地域性、创新性、包容性和综合性的审美品格。
关键词:龙江剧;艺术特点;美学品格龙江剧是黑龙江的地方戏,曾经名不见经传的小剧种经过龙江剧艺术家半个多世纪的耕耘,屡次获得全国大奖,已经成为享誉全国的戏曲剧种。
龙江剧三部曲《双锁山》《荒唐宝玉》《木兰传奇》以及一系列精品更是呈现出愈加成熟的龙江剧的艺术特色和审美品格,终成经典,绽放在中国戏曲的百花园中。
2002年,黑龙江省龙江剧艺术中心牵头成立龙江剧联合体,至2019年龙江剧联合体已经有十九家分院,为龙江剧发展提供了有效路径。
龙江剧是以二人转、拉场戏的音乐为基础,以东北民间音乐说唱和歌舞为表演形式的戏曲样式,六十多年来秉持兼容并蓄的原则,以东北民间音乐、二人转以及姊妹剧种为土壤吸收并创新,逐渐形成个性化的艺术魅力和审美特色。
一、龙江剧的艺术特点(一)龙江剧音乐唱腔的结构形式龙江剧建设的基础是黑龙江省民间艺术剧院地方戏队和黑龙江省评剧院青年队,1958年响应周恩来总理的号召成立了龙江剧这一新的剧种队。
最初,龙江剧与其他剧种最大的区别就是唱腔。
经过科学论证和艺术实践确立了龙江剧的唱腔体系。
以【四平调】【盘家乡】为主调,以【文嗨嗨】【武嗨嗨】【红柳子】等为辅调。
1980年以后,通过艺术实践进行了进一步调整,规范为【四平调】和【花四平】两大腔系,形成一个板腔体与曲牌联缀体相结合的音乐体制。
两大腔系各自成套,【四平调】可以融合【文嗨嗨】【武嗨嗨】【胡胡腔】【喇叭牌子】等辅助曲调,【花四平】可以融合【红柳子】【大救驾】等辅助曲调。
两大腔系也可以融合运用,为剧情发展、人物塑造、感情变化服务。
龙江剧表演艺术探究作者:王健来源:《文艺生活·中旬刊》2017年第11期摘要:龙江剧是在地方戏曲二人转的基础上,吸收东北民间艺术的精华,借鉴其他地方戏曲剧种的经验,经广大文艺工作者的不断努力逐步发展成熟。
本文着重阐述龙江剧表演的艺术特征和其剧种风格。
关键词:龙江剧;艺术特征;剧种风格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32-0145-01龙江剧是我国戏曲剧种中的一朵奇葩。
与中国的京剧、评剧、昆曲、越剧等传统戏曲剧种相比发展较晚。
龙江剧诞生于上个世纪50年代末期,是黑龙江省的地方戏曲新剧种。
它诞生以来,就和其他地方戏曲如山东吕剧、河南豫剧、安徽黄梅戏、湖南花鼓戏等,深受家乡人民群众的欢迎和喜爱,在龙江大地上广为传播。
一、龙江剧的艺术特征龙江剧的表演艺术,形成与发展的来源有三:一是东北二人转、拉场戏等说唱演员的表演;二是东北民间舞蹈和大秧歌;三是继承、借鉴京剧、评剧等剧种的表演程式。
龙江剧同其他戏曲剧种一样也分行当,讲程式。
但它的表演艺术在戏曲化的同时更为重视生活化。
人物虽也有生、旦、净、末、丑之分,但强调从生活出发,从人物出发,强调演人不演行。
龙江剧也讲唱、念、做、打“四功”,也有较严格的程式。
“唱”讲究韵味,有腔、调、板、眼之分。
“念”要念出龙江人的乡土味,也讲抑扬顿挫,节奏旋律。
“做”有手绢功、扇子功、水袖功。
龙江剧的手绢功技巧来自二人转。
手绢除了耍里片、外片、鸳鸯片等十几种手绢花外,尚可以“出手”,出手技巧要求很高,有平飘、背飘、过顶飘、竖顺飘、绕脖飘、回旋飘、竖转飘等二十多种,此外还有脚的飘、勾、甩绢多种。
龙江剧的扇子功源自二人转,但比原来更为夸张。
龙江剧的水袖功,有异于京剧和评剧。
其特点一是长,一般在三尺以上,这就增加了抖、提、掸、甩、耍的难度;二是花样多,有里片袖、外片袖、鸳鸯袖等;有各种缠袖,如:单浪、双浪袖等;还有展翅急勾、软肩展浪、单翻拍手、里竖翻分等各种旋花袖。
人文与社会上下知识点三年级(上)课题1美丽的天鹅1、黑龙江省简称“黑”,省会城市是哈尔滨,全省共有12个市。
2、黑龙江省的省鸟为天鹅。
3、省树为红松是兴安岭区的特色树种。
课题2天鹅在飞翔1、哈飞集团成为全国大飞机制造商2、哈飞集团凭借在复合材料研发方面的优势,与西飞,沈飞,成飞,陕飞并肩成为大飞机的五大主力制造商之一。
课题3这是我的家1、我的家是中国太阳升起最早的地方,有“中国的东极”之称。
2、我的家在亚洲最大的界湖边上,有“北方绿宝石”的美誉。
3、我是黑龙江省独有的少数民族,历史上称“鱼皮部落”家庭中的一员。
课题4勇敢的黑龙1、黑龙江省内有一条著名的大河,名叫黑龙江,这条河是因一个美丽的传说而得名的。
2、黑龙江为封冻河,封冻期近半年,多年平均封冻时间为164天。
课题5天鹅项下的明珠1、省会是哈尔滨。
2、哈尔滨8区10县(市),分别为南岗区、道里区、香坊区、道外区、平房区、阿城区、呼兰区、松北区和尚志市、双城市、宾县、方正县、依兰县、巴彦县、五常市、木兰县、延寿县、通河县。
课题6黑龙江人的性格画像1、我国地域辽阔,由于自然、地理及历史的不同,不同地区的人们形成了不同的性格特点。
2、尤其是南方人和北方人,性格差异很大。
我们黑龙江人就有着直率豪爽、热情善良、开放包容、诚实守信的性格特点。
课题7迷人的四季1、黑龙江省地域辽阔,山地、平原、河流都比较多,森林茂密;在气候上属于温带地区,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持续时间比较短。
2、我们黑龙江森林茂密,这里古代的人就以采集和打猎为生,这样就形成了他们勤劳、勇敢的性格。
课题8制作家乡的名片1、黑龙江省十大风景名胜2、镜泊湖(牡丹江)、太阳岛(哈尔滨)、五大连池(黑河)、扎龙自然保护区(齐齐哈尔)、中央大街(哈尔滨、渤海上京龙泉府(牡丹江)、亚布力滑雪场(哈尔滨)、珍宝岛(鸡西)、牡丹峰(牡丹江)、极乐寺3、大金国的创建者----完颜阿骨打4、感动中国的作家----萧红5、近代教育的开拓者----张建勋6、冷云和八女投铁人王进喜三年级(下)第1课、民间大秧歌1、秧歌的来历:来自民间,起源于农民稻田里劳动的田歌,适合东北人娱乐,强身健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