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塔河油田奥陶系古径流岩溶带垮塌充填特征
- 格式:pdf
- 大小:1.98 MB
- 文档页数:8
2.溶洞分类及其识别模式由于溶洞形成过程的复杂性、时间漫长性,至今为止,还没有一个如何对溶缝洞进行系统的划分和识别的分类方法。
而塔河油田奥陶系储层中的溶缝洞更是经历后期多期次的构造作用、岩溶作用、成岩作用的叠加改造,故对其进行分类就更具复杂性。
2.1溶洞分类方法及识别伍家和等对塔河油田奥陶系溶缝洞建立了5种溶洞综合识别模式,包括:落水洞、潜流洞、溶道、表层溶蚀带以及洞边缝。
落水洞、潜流洞和溶道识别模式的测井曲线特征、地震反射特征和产能特征非常明显,容易综合识别;表层溶蚀带模式测井曲线特征和产能特征明显,而地震剖面特征不明显;洞边缝模式严格来说是溶洞模式派生出来的,不能算是单独模式,但塔河油田这种情况较多而单列出来。
2.1.1落水洞及其识别特征落水洞是在溶蚀通道的基础上遇到断裂发生纵向溶蚀作用,形成纵向上规模大,平面上基本不发育的溶洞。
该类型洞顶裂缝带发育厚度大,洞底有较厚的垮塌堆积,洞中净放空规模大,一般有几十米。
落水洞钻井特征:钻井中出现大段放空漏失、井涌,泥浆失返现象,钻时由40-50 min/m正常钻时逐步下降为0,再逐步变为低钻时,之后恢复到正常钻时,放空段长,伴有断续低钻时段、漏速快,总漏失量小,泥浆完全失返,后期伴有井涌现象。
测井曲线特征:总体上表现为顶部电阻率由高到低的漏斗状、中部放空段、底部电阻率由低到高反漏斗状的三段式特征(图1c),与落水洞的顶部裂缝带(裂缝由不发育——很发育)、中部放空段、底部垮塌堆积段(裂缝由很发育——不发育)模式相对应。
图1 落水洞综合识别模式地球物理特征:地震剖面为典型的串珠状强反射(图1b),与落水洞正演模型对应,振幅变化率为点状强振幅变化率区,地震测井约束反演结果低波阻抗区呈球状分布。
生产动态特征:试井曲线为明显洞+不渗透(或低渗透)边界特征(图1d),生产动态表现出初期高产,很快停产,人工举升严重供液不足等。
2.1.2潜流洞及其识别模式潜流洞是发育在古潜水面附近的水平延伸的溶洞(图2a),一般高度小,呈树枝状或河道状分布,多数溶洞由于上覆压力的挤压造成上部地层的下凹或垮塌。
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逆冲背斜区奥陶系古暗河系统发育特征张长建;蒋林;文欢;吕晶;昌琪【期刊名称】《石油实验地质》【年(卷),期】2024(46)2【摘要】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古暗河系统研究尚处于初始阶段,主要从暗河的深浅分布、结构样式等特征开展暗河洞穴的划分,较少从构造、断裂、古地貌、地下水位等地质方面综合分析复杂暗河系统的空间发育规律,致使暗河的主次从属关系、空间叠置样式、原始连通关系难以厘清,从而制约了塔河油田开发后期的综合治理研究。
为了明确塔河油田主体区逆冲背斜区奥陶系古暗河系统发育特征,利用构造断裂解析、古地貌恢复、地震属性刻画、纵断剖面解读等方法进行了S67井区古暗河的类型识别、系统划分和地质成因研究,尤其首次识别并剖析了潜流回流暗河。
结果表明,S67井区处于塔河主体区岩溶台原南缘的低地势区,发育幅差较小的峰丛洼地、溶丘洼地,地表水系下切深度较浅;逆冲背斜为低角度逆冲推覆构造样式,逆冲背斜之上的网格状断裂为多层状暗河系统提供有利溶蚀通道。
研究区奥陶系发育相对独立的、树枝状结构的地下水位暗河系统和潜流带暗河系统,地下水位型暗河可分为主干型、支流型和废弃型,潜流回流暗河可分为上升型、对称型。
控制逆冲背斜区古暗河发育的主要因素有古地貌、地下水位、逆冲背斜构造和次级断裂网络等。
【总页数】9页(P333-341)【作者】张长建;蒋林;文欢;吕晶;昌琪【作者单位】中国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化缝洞型油藏提高采收率重点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3【相关文献】1.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10区奥陶系古潜山顶面特征2.塔河油田奥陶系古溶洞充填砂岩发育特征及成因——以塔河七区T615井为例3.新疆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奥陶系古洞穴型碳酸盐岩储层特征及其受控因素4.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10区奥陶系古潜山顶面特征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古溶洞充填特征与垂向物性分布邹婧芸;马晓强;侯加根【摘要】塔河油田古岩溶储层的储集性能与溶洞内部充填特征密切相关。
通过对露头、岩心和成像测井的直接认知,区分了溶洞内部的充填物类型和充填程度,开展了溶洞充填特征的识别研究,最后建立了溶洞充填结构模式,并探讨了基于充填特征的古溶洞物性分布特征。
研究认为,溶洞充填物主要有搬运型沉积物、垮塌型堆积物及化学型胶结物三种类型,溶洞充填程度可分为部分充填型溶洞和全充填型溶洞;不同充填特征的溶洞表现出不同的测井响应特征;溶洞的充填结构具有“多期次、准层状”的特点,垮塌角砾岩充填多与砂泥混积,物性较差,砂泥岩充填段物性相对较好,整体孔隙度分布表现出多段韵律叠加的特征。
%The reservoir property of kast cave in Tahe oilfield was closely related to its inner filling characteristics. Based on direct cognition of outcrop,core and imaging logging,made clear of the inner filler′s type and filling de-gree of the karst cave,conducted the research of cave filling characteristics identification,finally established the ca-ve filling structure mode and probes into the physic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ancient kast cave. Research sug-gested that the karst cave fillings mainly had three types:portative type sediments,collapse type deposits and chemical type cement. Cave filling degree was divided into partial filling karst cave and full filling type cave. Differ-ent filling characteristics of karst cave showed different logging response characteristics. Karst cave filling structure had a characteristics of multiple phase and quasi-laminar. The collapse breccia fillings were mainly mixed with ar-enaceous pelitic sediments,it had poorphysical properties,while sand and shale filling period had a relatively good physical properties,the overall porosity distribution showed more superposition of rhythm characteristics.【期刊名称】《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4(000)003【总页数】5页(P64-67,74)【关键词】塔河油田;溶洞;充填物;充填程度;垮塌角砾岩【作者】邹婧芸;马晓强;侯加根【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北京 102249;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2249;中海油研究总院,北京100027;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北京 102249;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224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2+3塔河油田发现于1997年,已获得探明储量约1.2×108t,油田目前的主要产量来自于奥陶系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它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碳酸盐岩油藏,而是一种大气水岩溶成因的改造型油藏[1-4]。
塔河油田12区奥陶系油藏溶洞充填机理及挖潜方向田亮;李佳玲;焦保雷【摘要】塔河油田12区奥陶系油藏溶洞普遍发育,但受暗河沉积物和后期剥蚀改造作用的影响,溶洞充填比例高达33%,对完井段的选取和完井方式的制定带来极大的困难.为提高充填溶洞预测水平、深化充填机理认识、明确充填溶洞挖潜方向,以12区36口井的钻井、测井和录井资料为基础,综合应用岩溶地质识别、地震属性提取、地震反射特征对比、古地貌恢复等方法,对充填溶洞展开全面研究.结果表明:12区奥陶系发育暗河沉积型、地表河凸岸堆积型、敞口充填型和垮塌充填型等4种溶洞充填类型;存在粉砂岩、泥岩、垮塌角砾岩和方解石等4种溶洞充填物.同时,建立了3种充填溶洞地震预测方法:地震反射特征对比法、奥陶系中—下统顶面形态对比法、古地貌恢复法,并提出了3个挖潜方向:充填溶洞段内挖潜、充填溶洞段间挖潜和充填溶洞井间挖潜.%Karst caves are widely developed in Ordovician reservoirs in block-12 of Tahe Oilfield,but affected by filling of the underground river sediments and later denudation,the filled cave drilling rate of Upper Ordovi-cian in denuded area is as high as 33%,which brings great difficulties such as well completion selection and comple-tion method requirements.In order to improve the prediction level of filling cave,deepen the understanding of filling mechanism and clear the potential tapping direction of filling cave,based on drilling and logging data of 36 drilled wells,the filling caves were studied by using the methods of karst geology,seismic attributes,seismic reflection features and ancient landform restoration.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Ordovician in block-12 developed four types of karst cave filling,including underground riversediment,river lateral stacking,unconfined and collapse. The karst cave fillings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types:siltstone,mudstone,collapse breccia and calcite.At the same time,three geophysical prediction methods for filling karst cave were established:seismic reflection contrastmethod,Middle and Lower Ordovician top surface shape comparison method and ancient landform restoration method.Three potential tapping directions were pointed out:intraformational potential,interlamination potential and interwell potential.【期刊名称】《岩性油气藏》【年(卷),期】2018(030)003【总页数】9页(P52-60)【关键词】碳酸盐岩;充填模式;地震预测模式;奥陶系;塔里木盆地【作者】田亮;李佳玲;焦保雷【作者单位】中国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乌鲁木齐830011;中国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乌鲁木齐830011;中国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乌鲁木齐8300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120 引言塔河油田12区在经历多轮次产能建设后,高残丘、大断裂、规模缝洞等高品位储量不断被动用,在后期外围扩展过程中,分支河道、低幅度构造和非串珠状反射将是未来的重要动用目标[1-3],但这类目标普遍存在储集体规模小、充填程度高、充注程度低等问题,尤其是当钻遇充填溶洞后,有效储集空间变小、动用难度变大。
塔河油田奥陶系岩溶储层垂向带发育特征及其识别标准邹胜章1),夏日元1),刘莉2),唐建生1),梁彬1)1.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广西桂林541004;2.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北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11内容提要:岩溶储层在垂向上的分带性是岩溶在垂向上发育不均匀的客观表现。
根据现代岩溶理论,通过对大量测井资料的统计分析,按照岩溶缝洞系统发育强弱及地下水运动方式、岩溶作用方式,将岩溶储层垂向上划分为表层岩溶带、垂向渗滤溶蚀带、径流溶蚀带、潜流溶蚀带等四个岩溶发育带,并建立了塔河油田奥陶系岩溶储层垂向带划分的测井响应与岩溶成因组合指标体系。
测井响应指标包括自然伽玛、电阻率、井径等;岩溶成因指标包括地下水径流方式、岩溶作用类型、充填特征和岩溶个体形态等。
根据岩溶储层垂向带划分标准,对塔河油田奥陶系岩溶储层垂向带发育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对不同地貌区岩溶储层的垂向带发育特征进行分析。
分析认为:表层岩溶带以大中型溶蚀孔洞为主,测井显示为高伽玛,低电阻;半充填(或未充填)时测井表现为低伽玛,低电阻;垂向渗滤溶蚀带以高角度溶缝和小型溶蚀孔洞为特征,测井显示为低伽玛,高电阻;径流溶蚀带多发育大型溶洞,测井显示为高伽玛,低电阻;潜流溶蚀带岩溶弱发育,测井显示为低伽玛,高电阻。
关键词:塔河油田;奥陶系;岩溶储层;垂向分带;划分标准不同碳酸盐岩岩石结构对岩溶作用响应表现出明显的差异(Weng Jintao,1987),在水动力条件下造成了岩溶在垂直方向上和平面上发育的不均匀(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岩溶研究组,1979)。
岩溶储层在垂向上的分带性已得到广泛的认同(Hao Shuming et al.,1993;Guo Jianhua et al.,1993;Jia Zhenyuan et al.,1995;Zhou Yongchang et al.,2000;Wu Changwu et al.,2002;Wang Junming et al.,2003;Chen Xueshi et al.,2004;Xiao Menghua et al.,2010;RongYimin et al.,2013),不同学者根据各自的理解,将储层垂向上划分为3~5个带(表1);这些分带方法都是以地下水动力条件作为其分带的主要依据(He Yubin,1991)从3个带到5个带不等。
塔河油田奥陶系古溶洞充填砂岩发育特征及成因——以塔河七区T615井为例张文博;邵珠福;张英敏;田飞;康逊;李志诚【期刊名称】《海相油气地质》【年(卷),期】2014(019)001【摘要】塔河油田奥陶系古岩溶洞穴中分布有大量的充填砂岩,它们是极好的油气储集体.通过对塔河油田七区奥陶系古溶洞充填砂岩(以T615井岩心为主要剖析对象)的岩矿分析与对比、铸体薄片观察和测井资料分析,结合对盆地西北野外相似的奥陶系露头区的对比考察,查明了塔河油田奥陶系充填砂岩的成因与发育特征.认为该充填砂岩属于晚泥盆世东河塘期无障壁海岸砂充填奥陶系地下暗河溶洞所形成.充填砂岩的成分主要是亚岩屑砂岩和石英砂岩,砂岩物性好,原生粒间孔隙和溶蚀孔隙发育,表现出极佳的油气储集特性.在未来勘探开发中,应注重充填砂岩的沉积分布、溶洞的空间展布和前石炭纪古微地貌等方面的研究,为油田高效开发提供依据.【总页数】9页(P51-59)【作者】张文博;邵珠福;张英敏;田飞;康逊;李志诚【作者单位】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东辛采油厂;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胜利石油管理局高级人才培训中心;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东辛采油厂【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2+3【相关文献】1.塔河油田12区奥陶系碳酸盐岩溶洞发育特征 [J], 王立静2.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古溶洞充填特征与垂向物性分布 [J], 邹婧芸;马晓强;侯加根3.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溶洞充填物特征 [J], 徐微;蔡忠贤;贾振远;林忠民4.基于正演模型的地震相识别溶洞充填技术\r—以塔河油田12区东奥陶系储层为例 [J], 杨晓兰5.塔河奥陶系油藏岩溶储层类型、洞穴结构和发育模式:以塔河油田7区T615缝洞单元为例 [J], 徐嘉宏;康志宏;蓝茜茜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塔北奥陶系露头古溶洞充填特征及其油气储层意义张文博;金强;徐守余;田飞;崔健健【摘要】塔河油田是中国储量规模最大的碳酸盐岩岩溶缝洞型油藏,是1种极为特殊且复杂的油藏类型.塔北柯坪—巴楚地区与搭河油区具有相似的地质演化过程,奥陶系露头广泛发育古岩溶,溶洞被不同程度充填,充填物包括洞穴沉积物、垮塌角砾岩和化学充填物3种类型,同一溶洞中可以出现2种或3种充填物组合,形成复合充填物.文中对该区溶洞砂泥质沉积充填、垮塌角砾充填及化学充填特征进行分析,探讨溶洞的成因模式,从而指导塔河油田缝洞型储层的充填物识别和充填过程研究,有助于查明该类储层的形成机制.%The Tahe oilfield has the largest reserve in carbonate paleokarst fracture-cavern reservoirs in China. This type of reservoirs is very special and complex. The Keping-Bachu area in northern Tarim Basin has similar geological evolution process with the Tahe oilfield. Paleokarst was developed widely in the Ordovician outcrops, the caverns were filled to various degrees with fillings including cavern deposits, collapsed breccia and chemical fillings. There may be two or three types of fillings in a same cave, forming composite filling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renaceous-pelitic deposits, collapsed breccia filling and chemical filling , and discusses the genetic model of caverns, thus guiding the identification of fillings and the study of filling process for fracture-cavern reservoirs in Tahe oilfield and is helpful to work out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such reservoirs.【期刊名称】《特种油气藏》【年(卷),期】2012(019)003【总页数】5页(P50-54)【关键词】充填特征;储层意义;古溶洞;奥陶系露头;塔北地区;塔河油田【作者】张文博;金强;徐守余;田飞;崔健健【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山东青岛266555;中国石油大学,山东青岛266555;中国石油大学,山东青岛266555;中国石油大学,山东青岛266555;中国石油大学,山东青岛26655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岩溶在地表—近地表和埋藏演化阶段会发生反复的溶蚀和充填作用,形成充填程度、充填物类型及组合特征各异的溶洞,当作为油气储层时则会表现出强烈的空间非均质性,是1种极为特殊和复杂的储层类型[1]。
塔河油田九区奥陶系岩溶作用研究【摘要】塔河油田九区奥陶系勘探开发具有一定的勘探开发潜力,岩溶作用是该区奥陶系储层形成的主要机制。
本文通过钻井奥陶系岩心、薄片观察及地化资料的分析研究,认为同生期大气水溶蚀作用遵循三级层序高位体系域高频层序界面控制模式;海西早期岩溶遵循大气水沿断裂渗入流动岩溶模式,断裂是主控因素;海西晚期热液溶蚀也与断裂密切相关。
区内奥陶系储层主要为岩溶洞穴型及孔洞缝型储层,且为受多期溶蚀或岩溶作用的改造而形成;其中加里东中期与海西早期岩溶作用叠加改造形成岩溶孔洞缝型储层和岩溶洞穴型储层,海西晚期热液溶蚀作用对岩溶缝洞型储层具有一定程度改造。
该认识对于研究区内奥陶系储层的评价和后续开发部署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塔河油田九区奥陶系岩溶作用储层形成机制塔河油田九区位于沙雅隆起阿克库勒凸起东南部,该区奥陶系油气勘探开发具有广阔前景[1]。
通过整个塔河油田的勘探开发已经表明,奥陶系储层的发育及分布主要受控于古岩溶作用,因此对古岩溶特征、期次、形成机理及其分布的研究是该区勘探开发的关键[2]。
为了更清楚地认识塔河油田九区奥陶系古岩溶作用特征以及在空间上的展布规律,本次研究结合国内外碳酸盐岩岩溶储层研究现状,在构造及断裂演化分析、岩溶古地貌特征分析、岩心-录井-测井-生产测试进行井剖面储层解剖的基础上,通过地质与地震相结合进行岩溶现象认识和解剖,岩溶产物的地质地球化学研究,岩溶作用与岩性剖面结构、不整合面、古地貌、古断裂的匹配关系分析,深入开展岩溶作用研究,提出岩溶作用发育控制因素,建立岩溶作用发育模式。
1 地质概况塔河油田九区奥陶系地层发育较为齐全,自上而下钻遇桑塔木组、良里塔格组、恰尔巴克组、一间房组和鹰山组,其中一间房组和鹰山组上部是主要储层发育段;一间房组岩性主要为台内浅滩环境沉积的灰色砂屑灰岩、泥微晶灰岩,鹰山组主要为一套开阔台地相的台内浅滩与滩间海间互的沉积,为灰色砂屑灰岩、泥晶灰岩略等厚互层(表1)[3]。
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古岩溶塌陷体特征及成因王建峰;邓光校;李涛;门红坤;张子壹【摘要】Fracture-caved reservoirs in Ordovician carbonate rocks are the main oil and gas reservoirs in Tahe oilfield and the collapse resulted from the subsidence of ancient cave systems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types of the late karst ing the data of core,conventionallogging,imaging logging,seismic reflection configuration and production performance,the paper analyzes and studies the identification method and the genesis of the collapse in carbonate rocks,presents a set of identification methods applicable to the karst collapses of fracture-caved reservoirs and establishes the corresponding identification criteria for them.Based on the genetic analysis,the karst collapses in Tahe oilfield can be classified into 3 genetic types including fracture inducedcollapse,overlying stratun load collapse and late-stage hypergene karst collapse.The statistics of 122 collapses of the fracture-caved reservoirs in Tahe oilfield show that the late-stage hypergene karst collapse has the greatest potential for oil and gas development due to the developed fractures and caves within the reservoir.%奥陶系碳酸盐岩缝洞型储集体是塔河油田主要的含油气储集体,因古溶洞系统垮塌而形成的塌陷体是重要的岩溶改造类型之一.针对碳酸盐岩塌陷体识别方法不健全、成因认识不清的现状,运用岩心、常规测井、成像测井、地震反射结构和生产动态特征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一套适用于缝洞型油藏岩溶塌陷体的识别方法,并建立了相应的识别标准.通过对岩溶塌陷体成因分析,将塔河油田岩溶塌陷体划分为断裂诱导塌陷体、上覆地层负载塌陷体和后期表生岩溶塌陷体3种成因类型.通过对塔河油田缝洞型油藏122个塌陷体开发效果统计分析,认为后期表生岩溶塌陷体缝洞发育,最具油气开发潜力.【期刊名称】《新疆石油地质》【年(卷),期】2017(038)004【总页数】7页(P385-391)【关键词】塔河油田;奥陶系;缝洞;碳酸盐岩;溶洞;岩溶塌陷;成因类型【作者】王建峰;邓光校;李涛;门红坤;张子壹【作者单位】中国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油气开发管理部,乌鲁木齐830011;中国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乌鲁木齐830011;中国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油气开发管理部,乌鲁木齐830011;中国地质大学能源学院,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能源学院,北京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12.221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储集空间分为溶洞、溶孔、裂缝3种类型,勘探开发实践表明,溶洞是主要的油气储集空间类型[1]。
塔河油田奥陶系沉积特征与划分对比为了找出塔河地区奥陶系克拉通坳陷中的多层次迭加的含油气系统。
本文采用三个统、八个阶的对比方案对塔河地区奥陶系的统、组岩石地层作重大调整。
认为塔河地区奥陶纪盆地是塔里木盆地早古生代克拉通内和被动大陆边缘的一部分,奥陶系假整合在下丘里塔格组之上。
沉积层序和充填特征∶早、中奥陶世,塔河地区为潮坪-碳酸盐岩台地相;晚奥陶世与塔里木盆地演化同步,为前陆盆地沉积-构造转换的重要阶段,碳酸盐岩台地经历两次淹没过程和向上变浅的沉积序列,晚奥陶世末转为陆源碎屑岩沉积。
标签:塔河奥陶系沉积特征划分对比方案塔河地区位于塔里木盆地北部,现今的构造位置属沙雅隆起(塔北隆起)南侧阿克库勒凸起的南部[1]。
塔里木盆地是个大型复合、叠加盆地,为一具有前寒武系结晶基底的陆板块。
内部可能存在以深断裂分隔的不同性质的沉积-构造单元,发育了不同性质的原型盆地,形成多层次迭加的含油气系统,成为碳酸盐古岩溶储集成藏的最有利空间[2]。
塔里木盆地的地层与沉积序列,除前寒武系外,主要包括五个叠加层次的构造-沉积层,限于专题本文只开展塔河地区奥陶系地层与沉积序列的研究。
1塔河地区奥陶系地层划分对比方案塔河地区奥陶系划分对比方案依据国际奥陶系划分方案(1998)及第三届全国地层会议建议方案(2000),结合柯坪大湾沟新设立的全球辅助层型剖面(2002),对奥陶系的划分作了重大调整。
新方案将原划为下奥陶统的鹰山组上部及一间房组划归中奥陶统,将原划为中奥陶统的恰尔巴克组及良里塔格组下部划归上奥陶统。
2塔河地区奥陶纪地层与沉积序列2.1塔河地区早奥陶世地层与沉积序列早奥陶世,在塔西克拉通内坳陷盆地还是一套碳酸盐岩台地-潮坪相沉积,沉积中心位于满西1井西南和塘古孜巴斯坳陷[3]。
早中奥陶世为槽盆相深水碎屑岩沉积相区,以笔石页岩、陆源碎屑岩、黑色泥岩和放射虫硅质岩为特征。
在巴楚、柯坪等地,该组底部为薄层状砂屑灰岩夹白云岩超覆在上寒武统古喀斯特面上,向上为砾屑灰岩与砂屑灰岩夹白云岩韵律互层,潮道冲刷面发育。
塔河油田8区、10区奥陶系岩溶储层流体分布规律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塔河油田地处吉林和黑龙江两省交界处,是我国东北地区最大的油气田之一。
其中,8区和10区是塔河油田产能最大的两个区块之一。
这两个区块的主力油层为奥陶系岩溶储层,具有较高的储量和产能。
但是,受到油藏构造、岩性、埋深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该区块奥陶系岩溶储层的流体分布规律尚未完全清晰。
因此,本研究将针对塔河油田8区和10区的奥陶系岩溶储层开展研究,旨在深入探究流体在储层中的分布规律,以期为油田的开发和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进一步提高油气勘探和开发的效率和效益。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1.研究内容(1)对8区和10区进行地质分析和岩心描述,明确奥陶系岩溶储层的岩性、厚度、构造特征等。
(2)利用地震资料和测井数据等,进行储层性质解释和储层岩性分类。
(3)采用相应的物理方法,研究储层渗透率、孔隙度等物理特征参数。
(4)分析储层流体分布规律,研究油藏水平和垂向的分布特征,确定主要的流动通道和渗流方向。
2.研究方法(1)岩心分析和测井解释:通过岩心和测井数据的获取和描述,对储层中的岩性、含油气性、物性等进行分类和评价,为下一步的流体分布规律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2)储层物性研究:采用氦气法、压汞法等方法,对储层渗透率、孔隙度等物理特征参数进行测试和分析。
(3)流体分布规律研究:基于地质资料和岩性参数,研究油藏水平和垂向的流体分布规律,结合地球物理调查结果,确定主要的流动通道和渗流方向。
三、预期成果和意义通过对塔河油田8区和10区奥陶系岩溶储层流体分布规律的研究,预计可获得以下成果与意义:(1)对该区块储层中流体分布规律进行深入探究,为该油藏的开发和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2)为塔河油田其他区块奥陶系岩溶储层的勘探开发提供参考。
(3)对该区块奥陶系岩溶储层的地质、岩性及物性等参数进行了细致分析,为后续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和资料。
(4)拓展了油气勘探开发的技术领域,为我国油气资源的发现和勘探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16·石油地质与工程2021年第6期河地区,可见表层落水洞和深部落水洞,表层落水洞与断裂一起组合成入水口结构,水流以管流+渗流的形式进入古暗河,起到明显的导水作用,水流也以垂向流为主,表层落水洞+断裂型入水口结构横向空间和纵向沟通能力均强于断裂型,携带地表碎屑物质的能力也较强,在落水洞、断裂与古暗河的连接部位,也是砂泥质充填较严重的部位。
深部落水洞的主要特点是直接连接地表和古暗河,水流以管流的形式进入古暗河,起明显的导水作用,水流也以垂向流为主,由于落水洞的横向空间大、纵向连通古暗河,携带地表碎屑物质的能力最强,在落水洞与古暗河的连接部位,也是砂泥质充填最严重的部位。
4 不同岩溶组合形态下古暗河的充填特征由于古暗河不同部位的岩溶形态不同,因此需要结合表层岩溶带、垂向渗滤带和径流带的岩溶形态,综合考虑充填特征;在古岩溶的纵向分带中,表层岩溶带以地表河、落水洞为主,局部区域发育低角度溶蚀缝槽和孔洞;垂向渗滤带在断裂附近可以形成竖井溶洞,在可溶岩与断裂交汇处形成驻水洞,在竖井溶洞和驻水洞附近可以形成溶蚀裂缝和溶蚀孔洞;而径流带可以形成碳酸盐岩最大的储集空间,包括厅堂洞、主干管道、分支管道、孤立溶洞、溶蚀孔洞、裂缝等岩溶形态。
古暗河的不同岩溶形态构成了岩溶组合形态,其地表水进入地下的通道、水流流动方向和侵蚀作用能力均不同。
通过对塔河油田的研究,总结出三种岩溶组合形态[10–16]。
4.1 落水洞–断裂–管道型落水洞–断裂–管道型的岩溶组合形态由地表落水洞、垂向渗滤带断裂和径流带的管道构成,落水洞发育在溶蚀洼地、岩溶沟谷和坡立谷底部,也有部分分布在斜坡上,这些部位会产生滚石等坡积物,这些坡积物随断裂下渗,流到古暗河的管道部位,造成管道充填。
从地震反演波阻抗属性可以看到坡立谷底部发育落水洞,落水洞底部通过断裂与下部的古暗河连通,断裂可以通过likelihood(蚂蚁体)进行表征,下部古暗河在波阻抗反演体属性上连续性较好,没有明显的异常变大,是古暗河内部管道的发育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