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的概念说课18
- 格式:doc
- 大小:40.00 KB
- 文档页数:3
算法的概念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算法的含义,体会算法的思想.(2)能够用自然语言叙述算法.(3)掌握正确的算法应满足的要求.(4)会用自然语言写出简单的算法.2.过程与方法:通过引例,体会算法的步骤,不同的问题有不同的算法.由于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同一个问题也可能有多个算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的学习,使我们对计算机的算法语言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明确算法的要求,认识到计算机是人类征服自然的一种有力工具,进一步提高探索、认识世界的能力.二、重点与难点:重点:算法的含义及特征。
解决方法:通过生活中,学生都看到过的“摆摊算卦算姓氏”的骗术引入,从熟悉的事物入手.难点:算法概念的深入理解和用自然语言对算法的描述.三、教学过程:(一)问题情境:给学生出示六张卡片,让学生依次说出上面有没有自己的姓氏,(给外校学生上课,学生和老师互不认识,给本校学生上课,可以算学生妈妈的姓),然后教师神秘地算出学生姓什么。
或让学生心里想一个姓,并写在纸上,给身后的同学看,同学一起回答同样的问题后,老师算出同学写的是什么姓。
演示两至三次后,揭开算卦骗术的秘密,引出背后隐藏着的数学知识是二进制数,了解骗子的算法。
引出算姓氏需要的步骤即算法:案例一:“算算你姓什么?”的算法。
第一步:制作卡片;第二步:按着卡片顺序告诉我每张上有无你的姓氏,得到一个二进制数;第三步:根据对应数表查出你姓什么。
案例二:过河问题一个人带着一只羊、一只狼和一棵白菜过河,过河时此人只能带一样过河,如何过河才能保证羊、白菜、狼三者顺利到达对岸。
分析:①谁先过,最后确定必需羊先过。
②谁第二个过,狼和白菜都可以,但是必需把羊带回。
③必需把羊留下,先带剩余的另一个④返回后最后把羊再带过去。
(体会算法的不唯一性)案例三:计算由说出计算的运算顺序得到四则运算顺序:先算括号,再算乘除后加减。
(二)概念构建:算法的概念:在数学中,算法通常是指按照一定规则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明确和有限的步骤.算法(algorithm)可以理解为由基本运算及规定的运算顺序所构成的完整的解题步骤,或者是按照要求设计好的有限的计算序列,并且这样的步骤或序列能解决一类问题.广义地说,算法就是做某一件事的步骤或程序.在数学中,主要研究计算机能实现的算法,即按照某种机械程序步骤一定可以得到结果的解决问题的程序.比如解方程的算法、函数求值的算法等等.(三)对概念的挖掘:分组讨论得出算法的重要特征:(1)有限性:一个算法必须保证执行有限步后停止;(2)确定性:算法的每一步必需是确定的,并且能够有效地执行且得到确定的结果,而不应是模棱两可的,比如说“加入适量的盐,少量的味精”少量是多少?这在算法中是无法执行的;因此,从严格意义上来讲,这样的菜谱并不能称为算法。
1.1.1算法的概念说课稿阳泉十一中崔建华我说课的题目是《算法的概念》,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目标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谈谈我对这节课的设想。
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3》第一章第一节《算法与程序框图》,本节是第一课时---《算法的概念》。
算法在高中数学课程中是新内容,算法的思想方法几乎贯穿整个高中数学课程的所有章节,如解三角形、数学归纳法、数学建模等.算法概念的引入有助于理解算法的思想,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接触过算法,例如本节课出现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但没有明确的算法的概念。
本班学生为一个普通大班,需要提高总结归纳能力。
三、目标分析本节课通过对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与步骤的分析,让学生体会算法的思想,了解算法的含义.具体目标为:1.要求学生了解算法的含义,体会算法的思想.2.在分析实例的基础上了解算法的基本特征.3.能够用自然语言描述一些具体问题的算法.本节课教学重点通过实例让学生体会算法思想,会用自然语言表达一些具体问题的算法,难点是把自然语言转化为算法语言.四、教法学法教法上采用情境式教学、问题式教学、探究式教学、体现教师的启发引导与评价。
学生通过观察类比、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练习总结等方法学习。
五、教学过程本节课教学,先介绍元代数学家朱世杰的《四元玉鉴》,引出介绍我国古代部分数学成就,对学生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接着围绕算法概念,立足于用自然语言描述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明确顺序.根据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采用以教师引导分析帮助学生建立算法概念,着重一个“导”字,并通过适量的练习加以巩固.通过例题设计算法,帮助学生学会用自然语言描述算法.重点是通过设计帮助学生领会算法概念,而不在于算法所涉及问题的本身.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回顾问题的解题过程,再让他们整理出步骤,并有条理的用自然语言表达出来.通过这样的教学使学生体会算法设计的基本思路.六、教学反思本节课是概念课,而概念的形成需要“延迟”,需要先给学生思维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充分感知概念的内涵,从而使概念形成水到渠成.算法概念没有统一的定义,因此,需要创设条件,使学生从概念的特征方面去真正理解概念.由此出发,教学过程设计的“问题链”要围绕上述要求进行,使“问题链”能产生学生有效的思维活动,能一环一环相扣,引导学生理解算法概念.算法教学应紧扣教材,研究的问题以数学问题为主,避免将算法概念泛化。
算法的概念教案一、概念解释:算法是指解决特定问题或完成特定任务的一系列有序操作的描述。
更具体地说,算法是一组规定了如何执行计算的步骤。
算法可以用来解决各种问题,例如数学问题、计算机科学问题、物理学问题等。
在计算机科学中,算法是描述如何在有限时间内解决问题的一组指令。
二、算法的特点:1. 有穷性:算法必须在有限的步骤内终止,即执行的步骤是可以确定的。
2. 确定性:算法中的每一步骤都必须准确且无歧义。
3. 可行性:算法的每一步骤都必须是可行的,即能够通过运算或逻辑推理得到解决。
4. 输入:算法具有零个或多个输入值,即算法需要通过输入来获取需要解决问题的数据。
5. 输出:算法必须产生至少一个输出值,该输出值是使用输入数据解决问题所得到的结果。
三、算法设计的要求:1. 正确性:算法必须能够正确地解决给定的问题。
2. 可读性:算法应该易于阅读和理解,以便其他人能够理解和实施。
3. 效率:算法应该以尽量少的时间和资源解决问题,优化算法的效率对于解决大规模问题尤为重要。
4. 鲁棒性:算法应对输入数据的变化具有一定的容错能力,即算法应在不同数据情况下都能正确地执行,而不会导致错误。
四、算法设计的方法:1. 枚举法:通过枚举所有可能的解决方案来求解问题,通常适用于问题规模较小的情况。
2. 递推法:通过递归的方法求解问题,将问题分解为更小规模的子问题进行求解。
3. 贪心法:在每一步选择中都选择当前状态下最优解决方案,从而希望获得全局最优解。
4. 动态规划法:将原问题划分为多个子问题,并保存解决子问题的结果,从而避免重复计算,提高算法的效率。
5. 分治法:将原问题分割成多个相互独立的子问题,分别解决子问题,最后将子问题的解合并得到原问题的解。
五、算法的应用领域:1. 搜索引擎:通过算法对海量数据进行搜索、排序和推荐。
2. 数据挖掘:通过算法从大规模数据中寻找隐藏的模式和关系。
3. 人工智能:包括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算法,实现对数据的自主学习和决策。
算法的概念教案一、引言本教案将介绍算法的概念以及它在计算机科学中的重要性。
算法是计算机科学的基础,它是解决问题的有序步骤的描述。
二、算法的定义算法是指一系列清晰定义的步骤,用于解决特定问题或完成特定任务。
它可以是一种数学表达式、编程语言中的一段代码或是一组操作步骤的描述。
三、算法的特性1. 有限性:算法必须在有限的步骤内完成,且不会无限循环。
2. 确定性:算法中的每个步骤必须明确定义,不会产生歧义。
3. 输入:算法需要接收输入数据,以便进行处理和计算。
4. 输出:算法应该产生明确的输出结果。
5. 能行性:算法的每个步骤都应该可行,能够被计算机或其他工具执行。
四、算法的重要性算法在计算机科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对于解决各种问题和任务至关重要。
以下是算法的几个重要方面:1. 提高效率:使用有效的算法可以减少计算资源和时间的消耗,从而提高程序的执行效率。
2. 解决复杂问题:算法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复杂的计算和逻辑问题,例如排序、搜索和优化等。
3. 优化决策:通过设计和实现合适的算法,我们可以做出更明智的决策,从而得到更好的结果。
4. 推动创新:算法的不断改进和创新推动了计算机科学领域的发展,促进了技术的创新和进步。
五、算法的应用领域算法可以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但不限于:- 计算机图形学- 数据压缩和加密- 人工智能和机器研究- 网络和通信- 数据库管理- 金融和经济建模- 生物信息学六、总结通过本教案的研究,我们对算法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算法是计算机科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其重要性体现在提高效率、解决复杂问题、优化决策和推动创新等方面。
对于计算机科学研究和实践,了解和应用算法是至关重要的。
> 注意:本文档的内容仅供参考,如有需要,请自行核实。
算法的概念说课稿各位老师: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算法的概念》,内容选自于新课程人教A版必修3第一章第一节。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方法分析、学情分析、教学过程分析等五大方面来阐述我对这节课的分析和设计:一、教材分析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技术发展很快的社会,算法进入高中数学正是反映了时代的需要,它是当今社会必备的基础知识,算法的学习是使用计算机处理问题前的一个必要的步骤,它可以让学生们知道如何利用现代技术解决问题。
又由于算法的具体实现上可以和信息技术相结合。
因此,算法的学习十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和实践能力。
2.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重点:初步理解算法的定义,体会算法思想,能够用自然语言和算法语言描述算法难点:把自然语言转化为算法语言。
二、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目标:了解算法的含义,体会算法的思想;能够描述解决具体问题的算法;理解正确的算法应满足的要求。
2.能力目标:让学生感悟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由具体到抽象,再有抽象到具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对计算机的算法语言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明确算法的要求,认识到计算机是人类征服自然的一有力工具,进一步提高探索、认识世界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分析采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法,以多媒体为辅助手段,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论证、逻辑思维能力。
四、学情分析算法这部分的使用性很强,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虽然是新引入的章节,但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学生比较容易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五、教学过程分析1.创设情景:我首先向学生们展示章头图,介绍图中的后景是取自宋朝数学家朱世杰的数学作品《四元玉鉴》,告诉学生们章头图正是体现了中国古代数学与现代计算机科学的联系,它们的基础都是“算法”。
「设计意图」是为了充分挖掘章头图的教学价值,体现1)算法概念的由来;2)我们将要学习的算法与计算机有关;3)展示中国古代数学的成就;4)激发学生学习算法的兴趣。
《算法的概念》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课题内容课题内容是《算法的概念》,出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三1.1.1。
(2)地位和作用《算法初步》不仅是数学及其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计算机科学的重要基础。
而算法的概念是《算法初步》的奠基石,为后面学习算法的逻辑结构,基本算法语句做了良好的铺垫。
算法的思想,贯穿整个高中的学习中,对整个高中学习有着源与流的关系。
(3)重点、难点重点:了解算法概念及特征,体会算法的思想,用自然语言描述算法。
难点:从一般的解法中抽象的概括算法的概念,用自然语言来描述算法。
二、学情分析知识方面:学生在以前的学习过程中,已经接触到了大量的算法,(如:求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解一元二次方程、质数的判定、用二分法求二次函数的零点等等)但是,尚算法明朗化,概念化,这就需要对算法有一个从经验到概念,从感性到理性的引导过程。
能力方面:高二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归纳总结,抽象概括以及从具体的问题中提炼数学思想的能力。
本节课对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要求较高,需要进一步提高其逻辑思维能力,有条理的思考问题能力。
情感方面:由于本节课与计算机有关,学生有较强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算法的概念及特征,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学会用自然语言描述算法,增强利用算法来解决问题的意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抽象概括出一般一元二次方程组的算法,以及例题中写出质数判定的算法,写出用二分法求方程解的近似值的算法等等,体会算法的思想,发展从具体问题提炼算法的能力,以及有条理的思考问题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数学源于实践,服务于实践”,通过应用数学软件解决问题感受算法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教学分析教法分析:本节采用“引导探究”的教学方法(1)利用章头图引入课题,展示中国古代的数学成就,激发学生学习算法的兴趣。
(2)引导学生从简单,具体的求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出发归纳总结出一般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进一步抽象概括出算法的概念。
算法的概念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算法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2. 理解算法在计算机科学中的重要性和应用场景。
3. 能够分析和设计简单的算法流程。
4. 掌握使用流程图表示算法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1. 算法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2. 算法在计算机科学中的重要性和应用场景。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1. 导入(5分钟)1.1 引入算法的概念,与学生一起思考日常生活中的算法应用。
1.2 引发学生对算法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正文(35分钟)2.1 算法的概念和基本特征(15分钟)- 定义算法:指解决问题的一系列清晰指令或步骤的有限序列。
- 算法的基本特征:- 有穷性:算法在有限的步骤内必须执行完毕。
- 确定性:算法的每一步骤必须确切无歧义。
- 输入:算法具有零个或多个输入。
- 输出:算法至少有一个或多个输出。
- 可行性:算法的每一步都能够被执行。
2.2 算法在计算机科学中的重要性和应用场景(20分钟)- 计算机科学与算法的关系:算法是计算机科学的核心内容,是计算机程序的基础。
- 算法的应用场景:- 排序和搜索算法:如冒泡排序、二分查找等。
- 图算法:如最短路径算法、最小生成树算法等。
- 数据压缩和加密算法:如哈夫曼编码、RSA算法等。
- 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算法:如决策树算法、神经网络算法等。
3. 拓展与应用(35分钟)3.1 分享经典算法(15分钟)- 介绍一些经典的算法,如Dijkstra算法、深度优先搜索算法等,并讨论其应用。
3.2 设计算法流程(20分钟)- 学生分组合作,选择一个问题,设计解决该问题的算法流程。
- 学生互相交流和讨论,提出改进和优化的方案。
4. 小结与评价(5分钟)4.1 进行简要的小结,强调算法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
4.2 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鼓励。
五、教学资源1. 教学投影仪或白板。
2. 计算机和网络连接,用于展示经典算法的实际应用。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算法的概念说课稿》
高一数学组侯洁
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算法的概念》,内容选自新课标北师大版必修3第二章第一节,课时安排为两课时,本节是第一课时。
下面我将从教学背景、教学目标、课堂结构、教学媒体、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6个方面阐述我对本节课的分析和设计。
【背景分析】
1.地位和作用
《算法初步》是课程标准的新增内容,它是数学及其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
《算法的概念》则是算法初步的奠基石。
新教材的编写特别强调了知识的螺旋形上升,让学生借助已有的大量经验抽象出算法概念并认识其特点,再依据算法概念和特点来设计一个具体算法,进一步深化对概念的认识。
最后通过典型解题步骤提炼算法。
本节是起始课,不仅让学生学习算法概念、认识这一概念重要性,为后续逻辑结构和算法语句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而且算法概念是逻辑数学最重要体现形式,这一切都决定了本节课的重要地位。
2.学情分析
知识结构:虽然是新引入章节,但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已认识过大量算法实例。
本节课将引领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提炼算法概念、体会算法思想。
心理特征:高一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语言概括能力,能从具体问题中初步体会和提炼数学思想。
本节课对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要求较高,需进一步提高其逻辑思维能力、发展有条理的思考。
3.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初步理解算法的概念及特点,体会算法思想,能够用自然语言描述算法。
难点:抽象概括算法概念及特点,具体问题算法的表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算法含义、初步形成算法概念雏形,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通过具体算法实例的挖掘和实践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算法特征、完善算法概念。
学会用自然语言描述算法,增强利用算法来解决问题的意识。
(2)过程与方法
努力创设愉快的情景,使学生积极思考。
通过分析、抽象程序化高斯消去法过程体会算法思想,发展从具体问题提炼算法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
通过体验算法表述过程,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发展有条理的思考。
“数学源于实践、服务于实践”,通过应用数学软件解决问题感受算法思想的重要性、提高学习兴趣,养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课堂结构】
依据课标要求及学生的认知水平,具体流程如下: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新知探究、由解法向算法过渡→建构数学、导出概念→典例剖析、深化认知→课堂检测、巩固新知→回顾小结→布置作业、练思结合
【教学媒体】
利用多媒体教学已成为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本节采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法”,以多媒体为辅助手段,本着教师
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探究为主线的教学原则层层引导,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探究论证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教师问:同学们你们周末是怎么度过的
教师由计算机与算法的关系映出课题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之上老师总结:在现代社会里,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不可缺少的工具.听音乐、看电影、玩游戏、画卡通画、处理数据…
计算机几乎可以是一个全能的助手,你可以用它来做你想做的任何事情.那么,
计算机是怎样工作呢?要想弄清楚这个问题,就需要学习算法.
从而引出课题。
(约2分钟)
设计意图:从身边的例子出发,最大限度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让学生初步理
解算法即为一系列的操作步骤且有严格的要求。
二.新知探究
在这一环节我由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教师提出三个案例,螺旋式上升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教师问1要:把大象装进冰箱分几步?
2高三学生如何报考大学
3“渔夫的问题”。
接而归纳出算法的概念
设计意图: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通过自己动手计算,体会算法的思想,
提高对算法普适性的认识(约8分钟)
三.巩固概念
例1写出交换两个大小相同的杯子中的液体 (A 水、 B 酒) 的一个算法.
例2、如何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例3、查表判断936是否为素数?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刚刚的探索交流,思考并回答,然后由老师进行
归纳,得出算法的基本概念,并明确指出算法具有明确性、普
适性、可行性、有限性。
让学生真正参与到算法概念的形成过
程中来,体会算法思想
四.课堂小结:
(1)算法的概念(2)算法的特点(3)能利用算法的思想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并能写出一此简单问题的算法
[设计意图]课堂小结是一堂课内容的概括和总结,有利于学生把握本节课的重点,对所学知识有一个系统整体的认识。
(约6分钟)5.布置作业:课本练习1、2题
[设计意图]课后作业的布置是为了检验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运用程度以及实际接受情况,并促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掌握所学内容。
对作业实施分层设置,分必做和选做,利于拓展学生的自主发展的空间。
6.板书设计:
左板:、算发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右板:例题1:
例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