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课件-第三单元 解决问题-第1课时 解决问题(1)
- 格式:pptx
- 大小:1.23 MB
- 文档页数:8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三单元解决问题一、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问题,并能够区分问题与非问题。
2.能够通过可视化的方式从问题中提取信息。
3.能够针对问题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推理与计算,并给出正确的答案。
4.能够通过问题解决过程中的思考、分析和总结,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1. 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问题与非问题的区分。
2.从问题中提取信息。
3.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推理与计算,给出正确答案。
2. 教学方式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方式:1.讲授:教师通过互动式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认知问题与非问题,并解释如何从问题中提取信息。
2.课堂练习:引导学生通过课堂练习,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3.分组合作:教师将学生分为小组,进行讨论和合作,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过程1. 教学活动设计第一课时:认识问题1.导入新课:通过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辨认何为问题,何为非问题。
2.活动:老师出示两组图片,一组是问题,一组是非问题,请学生将两组分开,并解释为什么。
3.总结:引导学生总结出什么是问题,什么是非问题。
第二课时:提取信息1.导入新课:结合生活实例,例如:恒大和绿城足球队的比赛,请学生针对比赛中出现的问题,从中提取信息作为提高。
2.活动:请学生阅读一道数学问题,然后从问题中提取有用的信息。
3.总结:引导学生总结如何从问题中提取信息。
第三课时:解决问题1.导入新课:通过教师出示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找出信息,并进行分析。
2.活动:请学生自行解决教师出示的问题。
3.总结:引导学生总结解决问题的过程及方法。
(例如,找出问题、提取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第四课时:综合练习1.综合练习:教师出示数学练习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桥合作,解决问题。
2.活动:请学生进入小组,每个小组选择2-3道难度不同的问题进行解答,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3.总结:引导学生总结综合练习所学到的内容。
2. 教学评价标准1.通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答题情况,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指导后续的教学。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3.1 解决问题——乘除两步计算的简单问题(不含括号)︳冀教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乘除两步计算的基本方法,结合实际问题解决乘除两步计算的简单问题。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口算乘除的能力,加强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团结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在教学实践中鼓励学生相互帮助、互相学习、互相包容,在集体协作中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2.1 教学重点1.乘除两步计算的基本方法。
2.运用乘除两步计算的基本方法解决问题。
2.2 教学难点1.教师如何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口算乘除能力。
2.如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3.1 教学内容1.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即乘和除的基本概念及运算方法。
2.乘除两步计算的基本方法。
3.运用乘除两步计算的基本方法解决问题。
3.2 教学步骤第一步:复习乘和除的基本概念及运算方法1.教师分别向学生提问,复习乘和除的基本概念及运算方法。
2.教师布置随堂练习,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第二步:讲解乘除两步计算的基本方法1.介绍乘除两步计算的基本方法。
2.通过小学生易理解的例子演示如何用乘除两步计算方法解决简单问题。
3.引导学生在黑板上记录下这些例子,并用自己的话来复述。
第三步:练习乘除两步计算的基本方法1.在黑板上出几道简单的乘除两步计算题目,让学生自己算出答案。
2.学生用白板记录自己的解题过程和答案,并在铃声后向全班汇报。
3.教师用一些比较具体的案例进行辅助解释。
第四步:运用乘除两步计算的基本方法解决问题1.教师出几道运用乘除两步计算的基本方法解决问题的数学题目。
2.让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讨论解题过程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3.各小组进行答案交流,并进行更深入的讨论,如何做到快速准确。
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3.1解决问题(一)-冀教版前言在数学学科中,解决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通过解决数学问题,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逻辑推理和创新能力。
因此,作为老师,我们需要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而这一点,在课程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今天,我将分享关于冀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课程的题目:3.1 解决问题(一),来帮助同行更好地教授这一内容。
1. 背景介绍《冀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的第三章“解决问题,包含了四个小节。
在第一节中,我们将介绍以“猜数法”和“查找法”为例,介绍具体的问题解决方法。
2.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们将达到以下目标:•让学生了解猜数法和查找法的具体操作方法;•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3. 教学内容及步骤3.1 教学内容•介绍猜数法和查找法的基本概念;•举例说明猜数法和查找法在解决具体问题时的应用。
3.2 教学步骤步骤1:有趣的小游戏在开始教学之前,我们可以设计一个小游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例如,我们可以将数字写在标签上,然后在数字上贴上类似于“太大”“太小”等单词的标签,要求学生通过询问这些标签来猜出正确的数字。
步骤2:讲解内容接下来,我们将系统地介绍猜数法和查找法的基本概念。
其中,猜数法指的是通过不断猜测数值,来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法。
而查找法则是根据已知条件,通过查找合理的数值,来解决问题。
通过一些简要的例子,我们可以向学生详细介绍这些概念,并让学生自己在黑板上亲手演示这些操作方法。
步骤3:示范演练在概念介绍后,我们需要进行一些实际演练。
例如,我们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有一群学生,他们拥有一些苹果,需要将这些苹果平均分配给每个学生。
请问,如果有10个学生,每个学生能得到几颗苹果?通过让学生亲自计算实践,来加深学生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同时也可增强与学生的互动。
步骤4:练习与作业最后,我们需要设计一些练习题和作业,巩固学生对问题解决的基本技巧。
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3.1 解决问题——乘除两步计算的简单问题(不含括号) | 冀教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乘除两步计算的方法;•能够在不含括号的简单问题中进行乘除两步计算;•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乘除两步计算的方法;•乘除两步计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乘除两步计算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首先,老师可以和同学们一起复习上一节课所学的内容,再提出本节课的主题——解决问题——乘除两步计算的简单问题。
2. 讲解新知识老师引入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同学们能够掌握乘除两步计算的方法,能够在不含括号的简单问题中进行乘除两步计算,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乘除两步计算的方法时,老师可以借助具体的数学例子进行解释。
首先,让同学们回忆一下什么是乘法和除法,然后从最基本的乘法和除法开始讲解,逐步引出乘除两步计算的方法。
例如,老师可以用以下例子进行讲解:如果一件东西的价格是 25 元,你要买 4 件,那么一共要花多少钱?首先,我们可以算出 25 元乘以 4,得出总价:25 × 4 = 100这样,我们就完成了第一步计算,接下来,我们要再根据题目要求进行一次计算:100 ÷ 2 = 50这样,我们就得到了最终的答案,一共要花 50 元。
在讲解过程中,老师可以让同学们跟着一起口算,加深他们对于乘除两步计算的理解。
3. 练习与巩固在讲解完乘除两步计算的方法之后,老师可以通过一些练习题来让同学们巩固所学知识。
例如,以下题目可以作为本节课的练习题:1.甲地有 1200 株花,要平均分布在三个地块中,每个地块应该分到几株花?2.一个用砖铺成的长方形大门,长度为 8 米,宽度为 4 米,门洞宽度为 2 米,门洞内需要用沙石铺地,如果每平方米用 150 元铺设费用,那么门洞内铺设费用需要多少元?3.小明用 40 元钱买了一本书,剩下的钱用来买等量的铅笔,请问他还能买多少支铅笔?在布置练习题之前,老师应该讲解清楚题目的意思,并引导同学们一步一步解决问题。
四上第三单元第一课解决问题(一)(同步练习)一、脱式计算。
1533÷73×23 83×91÷1311512÷54×(126-52)192+52×136÷66二、列式计算。
(1)132加上90与96的积,和是多少?(2)34与69的积除以23商是多少?(3)3个67的积加上53,和是多少?(4)27加上3422除以59的商,和是多少?三、解决问题。
1、一盒巧克力48元钱,妈妈买了15盒,如果花同样的钱可以买26盒怡口莲,请问怡口莲每盒得多少钱?2、一辆货车以每小时85千米的速度开往乙地,6小时到达。
回来由于空车,5个小时就回到甲地。
这辆货车回来的速度是多少?3、一条公路,如果每天修45千米,30天修完。
如果每天修50千米,几天修完?4、5只松鼠动冬天储存松子1180个,找这样计算,20只松鼠要储存多少个松子?参照解答一、脱式计算。
483 196 2072 296二、列式计算。
(1)132+90×96=8772(2)34×69÷23=102(3)3×67+53=254(4)27+3422÷59=85三、解决问题。
1、48×15÷30=24(元)答:怡口莲每盒24元。
解析:根据题意,30盒怡口莲的钱和15盒巧克力的连相同,所以巧克力也花了48×15=720元。
720÷30就是一盒怡口莲的价钱。
2、85×6÷5=102(千米/时)答:这两货车回来的速度是102千米/时。
解析:根据题意货车回来的路程和一去的路程相同,因此是85×6=510千米。
根据路程÷时间=速度,可计算出货车回来的速度为102千米/时。
4、1180÷5×20=4720(个)答:20只松鼠要储存4720个松子。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一只松鼠存储的松子个数为1180÷5=236个,20只松鼠就是236×20=4720个。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1 解决问题︳冀教版教学目标1.了解问题的四要素:已知条件、问题、所求、答案。
2.学会通过画图、列式等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1.理解问题的四要素。
2.掌握通过画图、列式等方法解决问题的步骤。
教学难点1.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
2.合作学习法。
3.课堂讲解法。
教学环节及时间分配时间(分钟)教学内容5自主学习5课前导入10课堂讲解:问题的四要素25合作探究:利用画图、列式等方法解决问题5课后作业布置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让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知识,教师可提问:“你们上节课学了哪些内容?你们还能说出来吗?”•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今天我们将学习如何解决数学问题。
”二、知识讲解(10分钟)•介绍问题的四要素:已知条件、问题、所求、答案。
•分别解释四个要素的含义,让学生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三、合作探究(25分钟)•提供1-2道适合学生年龄段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解题探究。
•学生可依据已知条件列式计算,也可以通过画图等方式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师在此过程中扮演引导者的角色,指导学生找到问题的本质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后作业(5分钟)•布置适合学生年级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再次进行解题训练。
•教师可在课后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情境教学和合作学习等方式,让学生在小组内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后作业的使用,加强了学生的练习和应用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