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看中国的地位与作用作业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2
综合探究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看中国的地位与作用【学习目标】1.回顾本单元所述的中国抗日战争史实,并结合本课内容,归纳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持续时间、所受损失,感受中国军民同仇敌忾的精神。
2.联系史实,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境遇,举例说明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挥的作用,比较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和战后中国的角色。
3.分析中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地位的变化,明确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发挥的巨大作用和作出的重大贡献,增强国家认同感、归属感和名族自豪感。
【学习重难点】重点:理解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地位与作用。
难点:理解中国在两次世界大战期中地位的变化。
【自主学习】一、回顾中国人民的英勇抗战1.在打倒法西斯的目标下,多个国家超越___________的界限,结成了最广泛的____________,为维护国家独立和人类正义,进行了殊死的斗争。
2.在这场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战场战场、、。
中国人民用自己的英勇战斗,赢得了,更赢得了。
(1)太平洋战争爆发前,中国几乎独立担负着反抗________法西斯侵略的作战任务。
(2)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军队不仅在国内作战,还根据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需要,于1942—1945年间,组织____ ______与日军作战,钳制和重创了_______、_______的日本侵略军,用鲜血和忠魂谱写了中国军人的壮丽诗篇,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3.中国抗日战争的进程(1)战争的起点:(2)战争的全面爆发:(3)战争的胜利:(4)中国抗日战争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比较二、比较两次世界大战中的中国1.两次世界大战的共同点:20世纪上半期,两次世界大战超越了狭小的区域范围,逐渐演变成__________的战争,给人类社会带来____________,深刻地改变了人类历史的。
(1)从时间和空间上看,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洪流中,作为东方主战场的中国战场,始终是反法西斯战争的。
(2)同为战胜国,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境遇相比较,中国的国际________和国际________显著提高。
历史与社会九上综合探究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看中国的地位与作用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回顾本单元已学中国抗日战争史实知识,归纳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持续时间、所受损失,比较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和战后中国的角色。
2.过程与方法通过联系史实,了解两次世界大战后中国的境遇比较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和战后中国的角色。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分析中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地位的变化,明确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发挥的巨大作用和做出的重大贡献,增强国家的认同感、归属感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难点】通过资料研读学会对中国战场的评价。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交流【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知导入(回顾式导入)>>>多媒体课件日本投降时的资料:日本投降标志着什么?二战结束。
让我们一起回顾中国人民在这场战争中付出的努力。
二、新课学习(一)回顾中国人民的英勇抗战1.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多媒体课件展示抗日战争中的重大事件设置目的:引导学生回顾抗日战争的过程。
结合中国抗日战争进程,从以下方面进行归纳:战争的起点:1931年,“九一八”事变战争的全面爆发:1937年,“七七”事变战争的持续时间:14年战争中的经济损失:6 000多亿美元战争中的军民伤亡:3 500多万人在反法西斯战争的洪流中,作为东方主战场的中国战场,始终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人民的英勇抗战,对战争的最终胜利起到了不容忽视的重大作用,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国抗日战争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教师设疑:对比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时间和战争情况,结合以上数字,列出实例说明你对中国人民英勇抗战的理解。
①开始最早②持续时间最长③伤亡惨重思考:标志太平洋战争爆发是哪一年的什么事件?这一战场的开辟前后中国军队在作战任务方面有什么不同?标志: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前,中国几乎独立担负着反抗日本法西斯侵略的作战任务,之后,中国军队不仅在国内作战,还组织赴缅远征军与日军作战。
综合探究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看中国的地位与作用教案课题综合探究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看中国的地位与作用单元第三单元学科历史与社会年级九年级上学习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明确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发挥的巨大作用和做出的重大贡献,增强国家的认同感、归属感和民族自豪感。
能力目标通过小组合作探究问题,让学生初步尝试从不同种类的资料中获得信息,具有一定的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知识目标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的境遇,举例说明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挥的作用,比较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和战后中国的角色。
重点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 难点通过资料研读学会对中国战场的评价。
学法通过地图、图片、材料等的分析,学习知识,提升自己。
教法通过地图、图片、故事等素材来调动学生兴趣。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在二战中,中国战场,从1931年开始局部抗战时间长达14年,从1937年全面抗战到抗战胜利时间长达8年。
今天我们一起回顾中国人民是怎样英勇抗战的。
通过今天我们一起回顾中国人民是怎样英勇抗战的,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让学生阅读课本,使学生对即将学习的新课新的主要内容有所了解。
讲授新课中国抗日战争的进程比较中国抗日战争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结合以上数字,列出实例说明你对中国人民英勇抗战的理解。
开始最早;持续时间最长;伤亡最大在这场史无前例的战争中,中国仔细阅读材料,找出关键句子,通过同伴合作交流,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培养学生的获取、解读、分析信息的能力战场开始最早、持续时间最长、伤亡最大。
中国人民用自己的英勇战斗,赢得了民族的解放,更赢得了世界的尊敬。
思考:标志太平洋战争爆发是哪一年的什么事件?这一战场的开辟前后中国军队在作战任务方面有什么不同?标志: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前,中国几乎独立担负着反抗日本法西斯侵略的作战任务,之后,中国军队不仅在国内作战,还组织赴缅远征军与日军作战。
《综合探究三_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看中国的地位与作用》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导入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对于中国在这一历史事件中的地位与作用,我们有必要进行深入的探究与分析。
通过本导学案的学习,我们将更加全面地了解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与作用。
二、目标1. 了解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施战争中的地位与作用;2. 分析中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所起到的作用;3. 探讨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影响。
三、学习内容1. 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2. 中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3. 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影响。
四、学习方式1. 阅读相关资料,了解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与作用;2. 分组讨论,分享对中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理解与看法;3. 走访纪念馆、参加相关展览,深入了解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影响。
五、学习评估1. 作业:撰写一篇关于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与作用的短文,总结中国在这一历史事件中的贡献;2. 项目: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制作一份关于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影响的展示板,展示中国在这一事件中的关键时刻与作用;3. 考试:进行一次知识测验,考察学生对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了解程度。
六、延伸拓展1. 研究其他国家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与作用,比较中国与其他国家在这一事件中的异同;2. 就中国在二战后的发展历程展开讨论,了解中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之后的国际地位与作用。
通过本导学案的学习,相信同学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与作用,进一步提升历史意识与国际视野。
愿同学们在学习中有所收获,不断提升自我!第二课时本节课我们将探讨在二战时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的地位与作用。
通过学习这一主题,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在世界历史舞台上的地位和影响力,同时也可以认识到中国在抗击侵略者中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一、导入1. 引入话题:在二战时期,中国作为一个东方大国,扮演了怎样的角色?2. 激发学习兴趣:探讨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与作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历史贡献。
论述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地位和作用战时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四大国之一,中国战场是亚洲主战场,也是世界反法西斯主战场之一。
但由于受冷战的影响,战后七十年来,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却受到西方的漠视,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成为“被遗忘的盟友”,这是不公正的。
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起来反抗法西斯侵略的国家,开辟了世界上第一个反法西斯战场二战是法西斯国家挑起的。
法西斯势力对内实行残酷的专制统治,对外实行疯狂的侵略扩张,其矛头所向,无论是什么社会制度的国家无一幸免。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法西斯势力相继在意大利、日本和德国上台,迫不及待地发动了侵略战争,企图称霸世界、奴役全人类。
1931年日本法西斯发动“九一八事变”,揭开了侵华战争、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中国打响了抗日战争、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第一枪,从而在世界上最早举起了反法西斯的大旗。
1937年日本精心策划“七七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采用了“速战速决”战略,企图在短时间内灭亡中国,尽早结束中日战争,避免陷入持久战;中国则采用了“持久战”战略,将日本引入持久战之中。
面对强敌入侵,中国建立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并迅速形成了国民党政府指挥的正面战场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两个战场互相呼应,共同开辟了世界上第一个反法西斯战场。
2、中国战场始终抗击着日本陆军主力,是亚洲反法西斯主战场七七事变爆发时,日本参谋总长杉山元夸口说,“中国事变一个月就解决了”。
但战端一启,中国的顽强抵抗打破了日本速战速决的侵华战略,日本不得不渐次增兵。
到武汉会战时,日本将陆军34个师团中的32个师团,即94%的兵力和海军部分兵力投入到中国战场。
在正面战场,国民党政府数百万大军与侵华日军对峙,牵制和打击着日军。
在敌后战场,中共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抗日武装,在华北、华中、华南敌后,以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打击日军,壮大自己。
中国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相互配合,始终打击和牵制着日本陆军主力。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看中国的地位与作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了解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背景和历史意义;(2)让学生掌握中国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3)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和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贡献;(2)运用史料分析、对比研究等方法,引导学生认识中国的地位和作用;(3)结合现实,让学生思考如何继承和发扬抗战斗志,增强国家民族自豪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视和平的情感;(2)使学生认识到团结协作、勇敢抗敌的重要性;(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增强民族凝聚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背景和历史意义;(2)中国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3)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贡献。
2.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在抗日战争中的艰苦斗争;(2)如何让学生理解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独特地位;(3)如何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在战争中的巨大作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背景;(2)提问:同学们知道中国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个问题。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抗日战争的基本情况;(2)教师提问:请大家思考一下,中国在抗日战争中为什么能保持地位和发挥重要作用?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中国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史料分析:(1)教师展示相关史料,让学生了解中国在抗日战争中的艰苦斗争;(2)学生分析史料,认识中国在战争中的巨大作用。
5. 对比研究:(1)教师引导学生对比中国与其他国家的抗日战争情况;(2)学生分析得出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独特地位。
6. 情感升华:(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继承和发扬抗战斗志;(2)学生分享感悟,增强国家民族自豪感。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看中国的地位与作用1教学目标(一)回顾本单元已学中国抗日战争史实知识,并结合本课内容,归纳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持续时间、所受损失,感受中国军民同仇敌忾的英勇抗战精神。
(二)联系史实,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的境遇,举例说明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挥的作用,比较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和战后中国的角色。
(三)分析中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地位的变化,明确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发挥的巨大作用和做出的重大贡献,增强国家的认同感、归属感和民族自豪感。
2学情分析学生对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的地位并不能理解深刻,因此要进行对比然后理解之后世界格局形成中中国的地位有所不同3重点难点1.重点: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2.难点:通过资料研读学会对中国战场的评价。
0pt; >(三)分析中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地位的变化,明确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发挥的巨大作用和做出的重大贡献,增强国家的认同感、归属感和民族自豪感。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讲授】新课讲授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以图说史回顾抗战1.呈现中国抗战中的关键性的时间点和事件2.师:指导学生完成P96的活动1.生读组图,回顾中国抗战的历程2.预计生能顺利说出战争的起点与全面爆发,但找不到经济损失和军民伤亡的具体数据以图说史,在带给学生直观感受同时,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研读史料感受英勇1.呈现中国抗战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其他国家伤亡的横向比较,及抗日战争前夕中日军事工业对比2.指导学生利用表格形式将中国抗战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基本情况作横向对比3.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从开始最早、持续时间最长、伤亡最大等角度,谈对中国人民的英勇抗战中“英勇”一词的理解4.展示图文资料:滇缅公路、中国远征军思考:1)联系缅甸、印度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以及杜聿明的回忆,说明远征军经历的重重困难2)想一想,上述对远征军的评价说明了什么?1.学生回忆前阶段学习的内容,通过数据直观呈现,感受中国为胜利做出的英勇抗争和付出的巨大代价2.动手制作表格,对比历史事件3.生在提示的三个角度,通过回顾史实,归纳自己对“英勇”一词的理解4.生可能会有疑问:国内的抗战局势本来就如此艰难,为什么中国政府还要派军赴缅甸参与对日作战?1.通过表格的形式将历史事件加以对比,教给学生学习历史的方法2.通过史实呈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3.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及学会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4.培养学生史地结合的能力及学生自主阅读、收集信息和归纳信息的能力。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看中国的地位与作用1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一)回顾本单元已学中国抗日战争史实知识,并结合本课内容,归纳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持续时间、所受损失,感受中国军民同仇敌忾的英勇抗战精神。
(二)联系史实,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的境遇,举例说明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挥的作用,比较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和战后中国的角色。
(三)分析中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地位的变化,明确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发挥的巨大作用和做出的重大贡献,增强国家的认同感、归属感和民族自豪感。
2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学习基础,而且中日问题也是学生比较关心的热点问题,所以这个课题对学生来说还是比较熟悉的的,但由于初中生比较和归纳能力仍然比较薄弱,所以探究类的问题设计过多的话对学生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尤其对我们这样的农村中学的学生来说更加如此。
3重点难点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2.难点:通过资料研读学会对中国战场的评价。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以图说史回顾抗战1.呈现中国抗战中的关键性的时间点和事件2.师:指导学生完成P96的活动活动2【活动】研读史料感受英勇1.呈现中国抗战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其他国家伤亡的横向比较,及抗日战争前夕中日军事工业对比2.指导学生利用表格形式将中国抗战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基本情况作横向对比3.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从开始最早、持续时间最长、伤亡最大等角度,谈对中国人民的英勇抗战中“英勇”一词的理解4.展示图文资料:滇缅公路、中国远征军思考:1)联系缅甸、印度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以及杜聿明的回忆,说明远征军经历的重重困难2)想一想,上述对远征军的评价说明了什么?活动3【活动】以“会”探变化1.师引导学生探究:1)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是否参加战争?以何种方式参战?2)中国是否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这是否意味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结合史实说明你的理由2.结合课文内容,自主梳理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和战后中国参加国际会议和国际组织,并以表格的形式呈现成果。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看中国的地位与作用》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背景。
引导学生关注中国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与作用。
1.2 教学内容:介绍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起因和背景。
阐述中国在抗日战争中的坚定立场和英勇斗争。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相关历史事件和事实。
利用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学材料,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1.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和提问情况。
第二章:中国的抗日战争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抗日战争的基本情况。
引导学生认识中国在抗日战争中的牺牲和贡献。
2.2 教学内容:介绍中国抗日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阐述中国在抗日战争中的战略战术和重要战役。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相关历史事件和事实。
利用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学材料,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2.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和提问情况。
第三章:中国的国际地位与作用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在抗日战争中的国际地位与作用。
引导学生认识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贡献。
3.2 教学内容:阐述中国在抗日战争中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介绍中国在抗日战争中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和作用。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相关历史事件和事实。
利用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学材料,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和提问情况。
第四章:中国的战争胜利与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意义。
引导学生认识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中的贡献。
4.2 教学内容:阐述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和影响。
介绍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整体情况。
4.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相关历史事件和事实。
利用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学材料,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4.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和提问情况。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看中国的地位与作用1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一)回顾本单元已学中国抗日战争史实知识,并结合本课内容,归纳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持续时间、所受损失,感受中国军民同仇敌忾的英勇抗战精神。
(二)联系史实,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的境遇,举例说明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挥的作用,比较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和战后中国的角色。
(三)分析中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地位的变化,明确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发挥的巨大作用和做出的重大贡献,增强国家的认同感、归属感和民族自豪感。
2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学习基础,而且中日问题也是学生比较关心的热点问题,所以这个课题对学生来说还是比较熟悉的的,但由于初中生比较和归纳能力仍然比较薄弱,所以探究类的问题设计过多的话对学生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尤其对我们这样的农村中学的学生来说更加如此。
3重点难点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2.难点:通过资料研读学会对中国战场的评价。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以图说史回顾抗战1.呈现中国抗战中的关键性的时间点和事件2.师:指导学生完成P96的活动活动2【活动】研读史料感受英勇1.呈现中国抗战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其他国家伤亡的横向比较,及抗日战争前夕中日军事工业对比2.指导学生利用表格形式将中国抗战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基本情况作横向对比3.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从开始最早、持续时间最长、伤亡最大等角度,谈对中国人民的英勇抗战中“英勇”一词的理解4.展示图文资料:滇缅公路、中国远征军思考:1)联系缅甸、印度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以及杜聿明的回忆,说明远征军经历的重重困难2)想一想,上述对远征军的评价说明了什么?活动3【活动】以“会”探变化1.师引导学生探究:1)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是否参加战争?以何种方式参战?2)中国是否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这是否意味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结合史实说明你的理由2.结合课文内容,自主梳理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和战后中国参加国际会议和国际组织,并以表格的形式呈现成果。
综合探究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看中国的地位与作用
1.早在13世纪,卢沟桥就闻名世界。
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里称赞“它是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
1937年在这里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表明()A.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B.中华民族的全国性抗战从此开始
C.加速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D.中国实现了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
2.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抗日战场牵制了日军60%以上的兵力。
至抗战结束,中国军民伤亡人数达3500多万,直接、间接经济损失超过6000亿美元(按1937年比值计算)。
以上材料中的数据直接反映了中国抗日战争()
①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②直接抗击了德、意法西斯国家
③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付出了重大牺牲④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支持和帮助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3.我很失望,最高委员会无视中国人民的存在,出卖了作为战胜国的中国。
我很愤怒,你们凭什么把中国的山东省送给日本,中国人民已经做到仁至义尽了。
我想问问,这样一份丧权辱国的和约谁能接受啊!所以我们拒绝签字……6月28日,中国代表没有出现在签字现场。
──摘编自《顾维钧回忆录》请回答:
材料所描述的是哪一次会议的情形?会议是在哪一次战争后召开的?中国最终没有在和约上签字,除了顾维钧等外交家的努力外,主要是当时国内哪一重大历史事件促成的?
4.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一场伟大的正义战争,对战后世界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2年1月,日军进攻缅甸,英军节节败退,英国政府正式向中国政府请求迅速派兵入缅协同英军作战。
中国政府即派出10万远征军入缅,后又不断增兵。
由于中国战场和印、滇、缅战场牵制日军达130万之众,使日军无法调往太平洋,大大减轻了美国的压力。
──摘编自军事科学院《中国抗日战争史》等材料二:1943年11月,同盟国(中美英)召开三国首脑会议,讨论中国和亚洲有关重大军事、政治问题,包括联合对日作战和战后处置日本。
──摘编自军事科学院《中国抗日战争史》材料三:1943年10月,中、美、英、苏四国代表签署《四国宣言》,提出:“为了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在重建法律与秩序和创立普遍安全制度以前,它们将彼此协商,必要时并将与联合国家的其他成员进行协商,以便代表一个国际共同体采取共同行动。
”
──摘编自朱贵生等《第二次世界大战史》(1)依据材料一说明中国远征军出国作战的直接原因。
(2)依据材料一、二,分析中国为什么能以大国身份参加材料三中的会议。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次会议的重大成果。
(3)依据材料三分析《四国宣言》的主要目的。
其基本宗旨在战后是如何落实的?
参考答案
1.B
2.C
3.巴黎和会,第一次世界大战。
五四运动。
4.(1)英国请求中国支援;中国保卫西南大后方。
(2)中国在印、滇、缅战场和国内战场坚持抗日,为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重大贡献。
成果:发表《开罗宣言》。
(3)目的:战时合作,消灭法西斯;战后共同维护世界和平,创建联合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