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焦耳定律
- 格式:ppt
- 大小:3.13 MB
- 文档页数:32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八章18.4焦耳定律一、教学内容1. 焦耳定律的定义: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平方、导体的电阻和通电时间成正比。
2. 焦耳定律的公式:Q = I^2Rt,其中Q表示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I表示电流强度,R表示导体电阻,t表示通电时间。
3. 焦耳定律的适用范围:适用于一切电路,尤其是直流电路和交流电路。
4. 焦耳定律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电热器、电炉、电灯等电器设备的工作原理。
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理解焦耳定律的定义、公式及适用范围。
2. 培养学生运用焦耳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物理知识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焦耳定律公式的记忆及应用。
2.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焦耳定律的原理,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述一个关于电流产生热量的实例,如电热器加热食物的过程,引导学生关注电流与热量之间的关系。
2. 讲解焦耳定律:(1)介绍焦耳定律的定义: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平方、导体的电阻和通电时间成正比。
(2)给出焦耳定律的公式:Q = I^2Rt。
(3)解释焦耳定律的适用范围:适用于一切电路,尤其是直流电路和交流电路。
3. 例题讲解:出示一道运用焦耳定律解决问题的例题,如:“一个电阻为10Ω的电阻丝,通过其电流为2A,通电时间为1分钟,求电阻丝产生的热量。
”引导学生 stepstep 地解决这道题,巩固所学知识。
4. 随堂练习:出示几道类似题型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习效果。
5. 焦耳定律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讲解电热器、电炉、电灯等电器设备的工作原理,使学生了解焦耳定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焦耳定律:Q = I^2Rt适用范围:一切电路,尤其是直流电路和交流电路。
18.4《焦耳定律》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九年级物理人教版全一册在进行《焦耳定律》这一节的教学设计时,我思考的是如何让学生在理解能量转换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到能量转换过程中的能量损失,从而引入焦耳定律的概念。
一、设计意图在设计这一节课的时候,我采用了从实践到理论的思路。
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能量转换的过程,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能量转换中的损失问题,引入焦耳定律。
这样的设计方式旨在让学生能够从实践中感受到理论知识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能量转换的概念。
2. 让学生了解焦耳定律的内容及其应用。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焦耳定律的公式及其含义。
难点:焦耳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实验仪器、投影仪、电脑。
学具:实验报告册、笔记本。
五、活动过程1. 实验观察: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能量转换的过程,记录下实验数据。
2. 思考讨论:引导学生思考能量转换中的损失问题,让学生尝试解释损失的原因。
3. 引入焦耳定律:在学生对能量转换损失问题有一定理解的基础上,引入焦耳定律的概念,解释其含义。
4. 公式推导:让学生通过实验数据,推导出焦耳定律的公式。
5. 应用讨论:让学生运用焦耳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焦耳定律的公式及其含义。
难点:焦耳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让学生写了实验报告,并对自己在实验中的表现进行了反思。
同时,我布置了一道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焦耳定律解决。
在课后拓展延伸中,我鼓励学生查阅相关资料,深入了解焦耳定律在现代科技领域的应用。
通过这一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能量转换和焦耳定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实验操作和实际问题解决中,学生的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在推导焦耳定律公式时,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关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情况,寻找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导学案课题:18.4焦耳定律【教学目标】1、知道电流的热效应。
2、知道焦耳定律、会探究电流的热效应与哪些因素有关。
3、知道电热的利用和防止。
【导学过程】一、电流的热效应1、根据课本图18.4-1思考:使用这些用电器时,都产生了热,这个现象叫做电流的。
其实电流还有磁效应和化学效应。
思考:电炉丝工作时,电炉丝与它的连接导线通过的电流相同,为什么电炉丝热得发红,而导线却几乎不发热?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的多少跟什么因素有关?2、探究电热大小的影响因素。
(1)猜想: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可能与有关。
(2)大家猜想电热的多少跟几个因素有关,那么我们实验研究时就要采取法。
(3)实验时怎样来反映电流产生的热的多少?方法:。
(4)分析课本P99图18.4-2对比左、右两瓶的实验结果,两瓶中电阻丝是串联的,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右瓶U形管中液面高,这说明。
(5)分析课本P100图18.4-3在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分别给一个烧瓶中的镍铬合金丝通入大小不同的电流,发现电流时,U形管中液面高,这说明。
(6)推理分析,通电时间越长,U形管中液面越,电流产生的热量越。
二、焦耳定律1、英国物理学家大量实验的基础上最先确定了电流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电压和通电时间的定量关系。
2、焦耳定律的内容是。
3、公式:。
在纯电阻电路中,电流做功时消耗的电能全部转化为_________,此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流做的功_________。
即。
例:一根60Ω的电阻丝接在36V的电源上,在5分钟内产生多少热量?三、电热的利用和防止1、列举生活中利用电热的例子2、列举生活中我们是通过哪些措施防止电热带来的危害。
【课堂小结】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导学案【课堂练习】1、如果电视机、电烙铁和电风扇上都标有“220V 60W”的字样,它们都在额定电压下工作相同时间,则三个用电器产生热量( )A、电烙铁最多B、电视机最多C、电风扇最多D、一样多2、甲如图所示的用电器中,利用电热工作的是( )3、一条电热丝,通过的电流为I,在时间t内产生的热量为Q,若将电阻丝中通过的电流增加到2I,电阻丝在时间t内产生的热量为( )A、QB、2QC、4QD、Q/44、一个标有“220V、1000W”的电炉,接在220V电源上,工作0.5h,产生的热量J。
第十八章电功率第四节焦耳定律1、电流通过导体时电能转化成热(电能转化为内能),这个现象叫做电流的热效应。
2、焦耳定律: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
3、定义式:Q=I2Rt(适用于所有电路)4、推导式:Q=W=UIt=Pt (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对于纯电阻电路,电流做功消耗的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对于非纯电阻电路,电能除了转化为内能,还要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Q——热量——焦耳(J);I——电流——安培(A);R——电阻——欧姆(Ω);U——电压——伏特(V);t——通电时间——秒(s);P——电功率——瓦特(W)。
5、串并联电路电功特点:①在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电流产生的总热量等于各部分电热之和;Q总=Q1+Q2②串联电路中,各部分电路的热量与其电阻成正比,即Q1/Q2=R1/R2;③并联电路中,各部分电路的热量与其电阻成反比,即Q1/Q2=R2/R1。
6、利用电热的例子:热水器、电饭锅、电熨斗、电热孵化器等。
防止电热的例子:电视机外壳的散热窗;计算机内的散热风扇、电动机外壳的散热片等。
练习题:1.实验表明,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成正比,跟导体的成正比,跟成正比.这个规律叫做焦耳定律.可以用公式表示.2.电流通过导体时________能转化成________,这个现象叫做________ ___.3.一个电热器接在3 V的电源上,5 min内产生的热量是90 J,则这个电热器的电阻是________,通过它的电流是________A,如果通过这个电热器的电流是原来的2倍,则5 min内它产生的热量是________J.4.电流通过电烙铁,电能转化为____ ____能,电流通过电风扇,电能转化为__ ______能,给蓄电池充电,电能转化为______ __能.5.甲、乙两个电热器在相同的电压下产生相同的热量,甲的通电时间是乙的2倍,那么甲电热器电阻是乙的________倍,甲电热器的功率是乙的________倍.6.电热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家里的_____ ___、__ _ _____、______ __都是利用电热的例子,而电视机后盖有很多孔,就是为了___ _ ____;电动机的外壳有很多翼状散热片,使用时与轴相连的扇叶还向散热片吹风,也是为了___ ___ __.7.电热毯是冬季北方常用的取暖设备,它是利用_ _______来工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