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组成技术第4章_2
- 格式:ppt
- 大小:1.86 MB
- 文档页数:129
期末试卷(四、五、六章)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1 单地址指令中为了完成两个数的算术运算,除地址码指明的一个操作数外,另一个常需采用(C )。
A 堆栈寻址方式B 立即寻址方式C 隐含寻址方式D 间接寻址方式2 RISC访内指令中,操作数的物理位置一般安排在( D )。
A 栈顶和次栈顶B 两个主存单元C 一个主存单元和一个通用寄存器D 两个通用寄存器3寄存器间接寻址方式中,操作数在(B )。
A 通用寄存器B 主存单元C 程序计数器 D 堆栈4 机器指令与微指令之间的关系是(A )。
A 用若干条微指令实现一条机器指令B 用若干条机器指令实现一条微指令C 用一条微指令实现一条机器指令D 用一条机器指令实现一条微指令5描述多媒体CPU基本概念中,不正确的是( D )。
A 多媒体CPU是带有MMX技术的处理器B MMX是一种多媒体扩展结构C MMX指令集是一种多指令流多数据流的并行处理指令D 多媒体CPU是以超标量结构为基础的CISC机器6 流水线中造成控制相关的原因是执行( A )指令而引起。
A 条件转移B 访内C 算逻D 无条件转移7 PCI总线是一个高带宽且与处理器无关的标准总线。
下面描述中不正确的是(B )。
A 采用同步定时协议B 采用分布式仲裁策略C 具有自动配置能力D 适合于低成本的小系统8 同步控制是( C )。
A 只适用于CPU控制的方式B 只适用于外围设备控制的方式C 由统一时序信号控制的方式D 所有指令执行时间都相同的方式9 描述PCI总线中基本概念不正确的句子是(CD )。
A PCI总线是一个与处理器无关的高速外围设备B PCI总线的基本传输机制是猝发式传送C PCI设备一定是主设备D 系统中只允许有一条PCI总线10当前的CPU由( B )组成。
A 控制器B 控制器、运算器、cacheC 运算器、主存D 控制器、ALU、主存11流水CPU是由一系列叫做“段”的处理部件组成。
和具备m个并行部件的CPU相比,一个m段流水CPU的吞吐能力是( D )。
第三章1.有一个具有20位地址和32位字长的存储器,问:(1)该存储器能存储多少个字节的信息?(2)如果存储器由512K×8位SRAM芯片组成,需要多少芯片?(3)需要多少位地址作芯片选择?解:(1)∵ 220= 1M,∴该存储器能存储的信息为:1M×32/8=4MB (2)(1000/512)×(32/8)= 8(片)(3)需要1位地址作为芯片选择。
2. 已知某64位机主存采用半导体存储器,其地址码为26位,若使用256K×16位的DRAM芯片组成该机所允许的最大主存空间,并选用模块板结构形式,问:(1)每个模块板为1024K×64位,共需几个模块板?(2)个模块板内共有多少DRAM芯片?(3)主存共需多少DRAM芯片? CPU如何选择各模块板?解:(1). 共需模块板数为m:m=÷=64 (块)(2). 每个模块板内有DRAM芯片数为n:n=(/) ×(64/16)=16 (片)(3) 主存共需DRAM芯片为:16×64=1024 (片)每个模块板有16片DRAM芯片,容量为1024K×64位,需20根地址线(A19~A0)完成模块板内存储单元寻址。
一共有64块模块板,采用6根高位地址线(A25~A20),通过6:64译码器译码产生片选信号对各模块板进行选择。
3.用16K×8位的DRAM芯片组成64K×32位存储器,要求:(1) 画出该存储器的组成逻辑框图。
(2) 设存储器读/写周期为0.5μS, CPU在1μS内至少要访问一次。
试问采用哪种刷新方式比较合理?两次刷新的最大时间间隔是多少?对全部存储单元刷新一遍所需的实际刷新时间是多少?解:(1)组成64K×32位存储器需存储芯片数为N=(64K/16K)×(32位/8位)=16(片)每4片组成16K×32位的存储区,有A13-A0作为片内地址,用A15 A14经2:4译码器产生片选信号,逻辑框图如下所示:(2)依题意,采用异步刷新方式较合理,可满足CPU在1μS内至少访问内存一次的要求。
《计算机组成原理》第四章总线与时序练习题及答案选择题目:1. 当M/IO 0=,RD 0=,WR=1时,CPU 完成的操作是( c )。
A. 存储器读操作B. 存储器写操作C. IO 端口读操作D. IO 端口写操作2. 8086CPU 的时钟频率为5MHz ,它的典型总线周期为( c )A. 200nsB. 400nsC. 800nsD. 1600ns3. 某微机最大可寻址的内存空间为16MB ,则其系统地址总线至少应有( D)条。
A. 32B. 16C. 20D. 244. 8086的系统总线中,地址总线和数据总线分别为( B )位。
A. 16,16B. 20,16C. 16,8D. 20,205. 8086CPU 一个总线周期可以读(或写)的字节数为( B )A. 1个B. 2个C. 1个或2个D. 4个8086有16条数据总路线,一次可以传送16位二进制,即两个字节的数6. 当8086CPU 采样到READY 引脚为低电平时,CPU 将( B )A. 执行停机指令B. 插入等待周期C. 执行空操作D. 重新发送地址7. 当8086CPU读写内存的一个对准存放的字时,BHE和A0的状态为( A )。
A. 00B. 01C. 10D. 118. 当8086CPU采样到READY引脚为低电平时,CPU将( B )A. 执行停机指令B. 插入等待周期C. 执行空操作D. 重新发送地址9. 8086CPU的字数据可以存放在偶地址,也可以存放在奇地址。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 堆栈指针最好指向偶地址B. 堆栈指针最好指向奇地址C. 堆栈指针只能指向偶地址D. 堆栈指针只能指向奇地址10. 8086CPU在进行对外设输出操作时,控制信号M/IO和DT/R状态必须是(D )A. 0,0B. 0,1C. 1,0D. 1,111. 8086CPU复位时,各内部寄存器复位成初值。
复位后重新启动时,计算机将从内存的( c )处开始执行指令。
第四章部分作业题参考答案4.3 存储器的层次结构主要体现在什么地方?为什么要分这些层次?计算机如何管理这些层次?答:1)存储器的层次结构主要体现在Cache—主存和主存—辅存这两个存储层次上。
2)Cache—主存层次主要解决CPU和主存速度不匹配的问题,在存储系统中主要对CPU访存起加速作用。
从CPU的角度看,该层次的速度接近于Cache,而容量和每位价格却接近于主存。
这就解决了存储器的高速度和低成本之间的矛盾;主存—辅存层次主要解决存储系统的容量问题,在存储系统中主要起扩容作用。
从程序员的角度看,其所使用的存储器的容量和每位价格接近于辅存,而速度接近于主存。
该层次解决了大容量和低成本之间的矛盾。
3)主存与Cache之间的数据调度是由硬件自动完成的,对程序员是透明的。
而主存—辅存之间的数据调动,是由硬件和操作系统共同完成的。
换言之,即采用虚拟存储技术实现。
4.5 什么是存储器的带宽?若存储器的数据总线宽度为32位,存取周期为200ns,则存储器的带宽是多少?答:1)存储器的带宽指单位时间内存储器存取的信息量。
2)存储器带宽= 1/200ns ×32位= 160M位/秒= 20MB/S (此处1M=106 )4.7 题目略。
解:地址线和数据线的总和= 14 + 32 = 46根各需128、32、32、32、16和8片。
4.8试比较静态RAM和动态RAM。
答案要点:1)静态RAM的特点:依靠双稳态触发器保存信息,不断电信息不丢失;功耗较大,集成度较低,速度快,每位价格高,适合于作Cache或存取速度要求较高的小容量主存。
2)动态RAM的特点:依靠电容存储电荷来保存信息,需刷新电路进行动态刷新;功耗较小,集成度高,每位价格较低,适合于作大容量主存。
4.14 题目略解:1)256KB ;2)8块模板;3)16片;4)128片;5)CPU 通过最高3位地址译码选模板,次高3位地址译码选择模板内芯片。
第四章题解计算机组成原理习题解答第四章4.2❒4.2在存储系统的层次结构中,设计高速缓冲存储器和虚拟存储器的目的各是什么?对这两个存储层次的管理有何异同点?❒题解:1、设计cache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存储器的访问速度。
Cache层使得CPU在对存储器进行访问时,速度可以接近Cache的速度,容量可以达到主存的容量。
设计虚存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存储器的容量。
虚拟存储技术使得用户在使用存储器时,感觉可用容量接近于辅存的容量,而访问速度上接近于主存。
综合上述两个存储层次的作用,从整个存储系统来看,就达到了速度快、容量大、位价低的优化效果。
2、两个存储层次管理的异同点:两个层次的功能均由系统自动实现,对用户来讲都是透明的。
第四章4.2两个存储层次均以信息块作为基本信息的传送单位,Cache存储器每次传送的信息块是定长的,只有几十字节,而虚拟存储器信息块划分方案很多,有页、段等等,长度均在几百~几百K 字节左右。
主存Cache 存储体系中CPU与Cache和主存都建立了直接访问的通道。
一旦不命中时,CPU 就直接访问主存并同时向Cache调度信息块。
而辅助存储器与CPU之间没有直接通路,一旦在主存不命中时,只能从辅存调块到主存。
Cache 存储器存取信息的过程、地址变换和替换策略全部用硬件实现,对程序员均是透明的。
而主存-辅存层次的虚拟存储器基本上是由操作系统的存储管理软件并辅助一些硬件来进行信息块的划分和主存-辅存之间的调度,所以对设计存储管理软件的系统程序员来说,它是不透明的,而对应用程序员,因为虚拟存储路提供了庞大的逻辑空间可以任意使用,是透明的。
第四章4.4❒4.4 图4-3中,如果检索寄存器的值为“**** 1011 **** ****”,屏蔽寄存器的值是什么?检索完成后,匹配寄存器中的值又是什么?❒题解:❒屏蔽寄存器的值是:0000 1111 0000 0000;完成检索后匹配寄存器的值为:01000…第四章4.74.7 将数据Cache和指令Cache分开有什么好处?答:将数据Cache和指令Cache分开有如下好处:1)可支持超前控制和流水线控制,有利于这类控制方式下指令预取操作的完成;2)指令Cache可用ROM实现,以提高指令存取的可靠性;3)数据Cache对不同数据类型的支持更为灵活,既可支持整数(例32位),也可支持浮点数据(如64位)。
第四章一.填空题1.根据操作数所在位置,指出其寻址方式:操作数在寄存器中,称为寻址方式;操作数地址在寄存器中,称为寻址方式;操作数在指令中,称为寻址方式;操作数地址在指令中,为寻址方式。
操作数的地址,为某一个寄存器中的内容与位移之和,则可以是、和寻址方式。
2.设字长和指令长度均为24位,若指令系统可完成108种操作,且具有直接、间接(一次间址)、变址、基址、相对、立即等6种寻址方式,则在保证最大范围内直接寻址的前提下,指令字中操作码占位,寻址特征位占位,可直接寻址的范围是,一次间址的范围是。
3.指令字中的地址码字段(形式地址)有不同的含意,它是通过体现的,因为通过某种方式的变换,可以得出地址。
常用的指令地址格式有、、和四种。
4.立即寻址的指令其指令的地址字段指出的不是,而是。
5.寄存器直接寻址操作数在中,寄存器间接寻址操作数在中,所以执行指令的速度前者比后者。
6.设形式地址为X,则直接寻址方式中,操作数的有效地址为;间接寻址方式中,操作数的有效地址为;相对寻址中,操作数的有效地址为。
7.变址寻址和基址寻址的区别是:基址寻址中基址寄存器提供,指令的地址码字段提供。
而变址寻址中变址寄存器提供,指令的地址码字段提供。
8.指令寻址的基本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寻址方式,其指令地址由给出,另一种是寻址方式,其指令地址由给出。
9.不同机器的指令系统各不相同,一个较完善的指令系统应该包括、、、、、等类指令。
10.常见的数据传送类指令的功能可实现和之间或和之间的数据传送。
11.设指令字长等于存储字长,均为24位,某指令系统可完成108种操作,操作码擦汗高难度固定,且具有直接、间接(一次间址)、变址、基址、相对、立即等寻址方式,则在保证最大范围内直接寻址的前提下,指令字中操作码占位,寻址特征占位,可直接寻址的范围是,一次间址的范围是。
12.设计器指令系统可完成98种操作,指令字长为16位,操作码长度固定。
若该指令系统具有直接、间接、变址、基址、相对、立即等六种寻址方式,则在保证最大范围内直接寻址的前提下,其指令代码中操作码占位,寻址特征占位,形式地址码占位,一次间址的范围是。
目录(~第2、5章应该不需要答案~)第一章 (1)第三章 (2)第四章 (3)第六章 (4)第七章 (9)第八章 (9)第九章 (10)第一章1. 什么是计算机系统、计算机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硬件和软件哪个更重要?解:P3计算机系统:由计算机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组成的综合体。
计算机硬件:指计算机的物理实体。
计算机软件:计算机运行所需的程序及相关资料。
硬件和软件在计算机系统中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因此同样重要。
5. 冯•诺依曼计算机的特点是什么?解:冯•诺依曼计算机的特点是:P8●计算机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五大部件组成;●指令和数据以同同等地位存放于存储器内,并可以按地址访问;●指令和数据均用二进制表示;●指令由操作码、地址码两大部分组成,操作码用来表示操作的性质,地址码用来表示操作数在存储器中的位置;●指令在存储器中顺序存放,通常自动顺序取出执行;●机器以运算器为中心(原始冯•诺依曼机)。
8. 解释下列英文缩写的中文含义:CPU、PC、IR、CU、ALU、ACC、MQ、X、MAR、MDR、I/O、MIPS、CPI、FLOPS解:全面的回答应分英文全称、中文名、功能三部分。
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机(器),是计算机硬件的核心部件,主要由运算器和控制器组成。
PC:Program Counter,程序计数器,其功能是存放当前欲执行指令的地址,并可自动计数形成下一条指令地址。
IR:Instruction Register,指令寄存器,其功能是存放当前正在执行的指令。
CU:Control Unit,控制单元(部件),为控制器的核心部件,其功能是产生微操作命令序列。
ALU:Arithmetic Logic Unit,算术逻辑运算单元,为运算器的核心部件,其功能是进行算术、逻辑运算。
ACC:Accumulator,累加器,是运算器中既能存放运算前的操作数,又能存放运算结果的寄存器。
第四章思考题与习题1.解释下列概念主存、辅存、Cache、RAM、SRAM、DRAM、ROM、PROM、EPROM、EEPROM、CDROM、Flash Memory答:主存:与CPU 直接交换信息,用来存放数据和程序的存储器。
辅存:主存的后援存储器,不与CPU 直接交换信息。
CACHE:为了解决CPU 和主存的速度匹配,设在主存与CPU之间,起缓冲作用,用于提高访存速度的一种存储器。
RAM:随机存储器:是随机存取的,在程序执行过程中既可读出也可写入,存取时间与存储单元所在位置无关。
SRAM:静态RAM,以触发器原理存储信息。
DRAM:动态RAM,以电容充放电原理存储信息。
ROM:只读存储器,在程序执行过程中只能读出,而不能对其写入。
PROM:一次性编程的只读存储器。
EPROM:可擦除的可编程只读存储器,用紫外线照射进行擦写。
EEPROM:用电可擦除的可编程只读存储器。
CDROM:只读型光盘Flash Memory:快擦型存储器,是性能价格比好,可靠性高的可擦写非易失型存储器2.计算机中哪些部件可用于存储信息,请按其速度、容量和价格/位排序说明。
答:寄存器、缓存、主存、磁盘、磁带等。
速度按顺序越来越慢,容量越来越高和价格/位越来越低3.存储器的层次结构主要体现在什么地方?为什么要分这些层次,计算机如何管理这些层次?答:存储器的层次结构主要体现在Cache—主存和主存—辅存这两个存储层次上。
Cache—主存层次在存储系统中主要对CPU访存起加速作用,即从整体运行的效果分析,接近于Cache的速度,而容量和位价却接近于主存。
主存—辅存层次在存储系统中主要起扩容作用,其容量和位价接近于辅存,而速度接近于主存4.说明存取周期和存取时间的区别。
答:存取周期和存取时间的主要区别是:存取时间仅为完成一次存取操作的时间,而存取周期不仅包含操作时间,还包含操作后线路的恢复时间。
即:存取周期= 存取时间+ 恢复时间5.什么是存储器的带宽?若存储器的数据总线宽度为32 位,存取周期为200ns,则存储器的带宽是多少?解:存储器的带宽指单位时间内从存储器进出信息的最大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