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上半年国民经济数据
- 格式:doc
- 大小:446.50 KB
- 文档页数:11
2011年上半年各省GDP数据一览2011年07月28日 07:55 来源:中国经济网中国经济网北京7月28日讯(记者王炬鹏孙丹)截至7月27日,全国各省区市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数据已全部公布。
中国经济网记者通过计算得出,31个省区市上半年GDP总和约为22.7万亿元,而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上半年全国GDP为204459亿元,超出国家统计局数据约2万多亿元。
记者还发现,除京、沪外,29个省份上半年GDP增速均超过全国9.6%的水平。
据报道,自1985年起,GDP核算就在国家和地区层面同时分别进行,国家和地方分别核算GDP。
我国各省GDP的加总之和、平均增速等,长期以来都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全国数据有差距,而且基本“1+1>2”。
例如,2008年上半年各省GDP高出全国2009年上半年1.4万亿元,2009年全年相差2.68万亿元,2010年上半年各省GDP之和高出全国1.45万亿元,2010年全年相差3.2万亿元。
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去年9月1日表示,统一核算地方GDP非常重要,国家统计局会同地方统计局对2010年前两个季度GDP统一核算进行了试点,有了初步方案,正式征求有关部门和地方意见后,依法按程序报批。
附:31省区市上半年GDP、CPI、城乡居民收入一览增速一览★直辖市:北京 7418.1亿元 8%经初步核算,全市上半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418.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了8%。
北京低于全国水平1.6个百分点。
1-6月,北京市居民消费价格累计上涨5.5%。
其中,消费品价格上涨4.5%,服务项目价格上涨7.2%。
6月份北京市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6.2%。
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236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1%;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8732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4%。
天津 5098.65亿元 16.6%经初步核算,并由国家统计局评估审定,上半年天津市生产总值完成5098.6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去年同期增长16.6%。
2011年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来源:国家统计局2012-01-17 10:01:002011年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2012年1月1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2011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国内经济运行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党中央、国务院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不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国民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预期方向发展,实现了“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开局。
初步测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47156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2%。
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9.7%,二季度增长9.5%,三季度增长9.1%,四季度增长8.9%。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47712亿元,比上年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220592亿元,增长10.6%;第三产业增加值203260亿元,增长8.9%。
从环比看,四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2.0%。
一、农业生产稳定增长,粮食连续八年增产全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57121万吨,比上年增产2473万吨,增长4.5%,连续八年增产。
其中,夏粮产量12627万吨,比上年增长2.5%;早稻产量3276万吨,增长4.5%;秋粮产量41218万吨,增长5.1%。
全年棉花产量660万吨,比上年增长10.7%;油料产量3279万吨,增长1.5%;糖料产量12520万吨,增长4.3%。
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7803万吨,比上年增长0.3%,其中猪肉产量5053万吨,比上年下降0.4%。
生猪存栏46767万头,比上年增长0.7%;生猪出栏66170万头,比上年下降0.8%。
全年禽蛋产量2811万吨,比上年增长1.8%;牛奶3656万吨,增长2.2%。
二、工业生产平稳较快增长,企业利润继续增加全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9%。
分登记注册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9%,集体企业增长9.3%,股份制企业增长15.8%,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10.4%。
2011年一季度中国GDP初步核算96311亿元,同比增长9.7%,环比增长2.1%2011年一季度中国GDP初步核算96311亿元,同比增长9.7%,环比增长2.1%2011-04-15 10:05中国国家统计局15日上午10点召开的国民经济运行新闻发布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7%,经季节性调整后,环比增长2.1%。
初步测算,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按当年价格计算96311亿元,同比增长17.6%;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7%。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5980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46788亿元,增长11.1%;第三产业增加值43543亿元,增长9.1%。
从环比看,经季节性调整后,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2.1%。
从支出法GDP核算来看,一季度,最终消费对GDP的贡献率为60.3%,拉动GDP增长5.9个百分点;资本形成对GDP的贡献率是44.1%,拉动GDP增长4.3个百分点;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GDP的贡献率是负4.4%,拉动GDP负0.5个百分点。
按照人民币对美元季度平均汇率计算,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折合14629.85亿美元,较上年同期的11994.75亿美元增长22.0%。
一、粮食播种面积略有增加,畜牧业生产稳定增长据全国7万多农户种植意向调查显示,2011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将达到11028万公顷,比上年增加40万公顷,其中夏粮面积2749万公顷,增加5万公顷。
目前,全国冬小麦一、二类苗比例占86%,比上年同期提高3.1个百分点。
一季度,猪牛羊禽肉产量2142万吨,同比增长1.8%。
其中,猪肉产量1451万吨,增长1.7%。
二、工业生产平稳增长,企业效益继续增加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4%。
分登记注册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11.4%;集体企业增长10.2%;股份制企业增长15.9%;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11.9%。
第二十一期黄骅市统计局二0一一年七月二十九日黄骅市统计局关于2011年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的分析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人民上下一心,抢抓机遇,开拓创新,全市经济延续了今年以来发展的良好势头,主要经济指标高速增长,并实现了“双过半”。
一、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一)地区生产总值增长较快。
上半年,我市地区生产总值实际完成896428万元,同比增长18.0%,与年度计划持平,增速在全沧州十六个县市中(以下同)排第四位,高于沧州平均增速6.4个百分点。
比全省平均增速高出7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高8.4个百分点。
第一产业快速发展。
上半年,我市风调雨顺,农业生产得到了快速发展。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实际完成116684万元,同比增长25.3%。
其中农业产值完成44767万元,同比增长56.5%,拉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19.1个百分点。
由于今年夏收小麦又获丰收,产量达118622吨,比上年增长12.7%,再创历史最高,实现产值27583万元,同比增长22.6%,拉动农业产值增长17.3个百分点;蔬菜总产量完成53270吨,比上年增加36797吨,增长2.2倍。
蔬菜产值实现10922万元,同比增长135.7%,拉动农业产值增长23.8个百分点。
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58959万元,同比增长23.8%,对经济贡献率达8.7%,拉动GDP增长1.4个百分点。
第二产业增长较快。
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357933万元,同比增长23.9%,对经济贡献率为54.2%,拉动GDP增长8.7个百分点。
入统工业生产和效益同步增长。
上半年,规模工业企业实现产值743012万元,增长52.1%;增加值完成199585万元,同比增长32.4%,为今年以来的最高增速,在沧州各县市中排名第五;生产快速增长的同时,企业效益继续好转。
上半年,规模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74839万元,同比增长47.6%,实现利税33340万元,同比增长39.1%,增速在沧州各县市中排名第五,其中利润实现19932万元,同比增长49.7%。
2011上半年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汽车销售额增速
比2010年同期回落22.1百分点
佚名
【期刊名称】《商用汽车》
【年(卷),期】2011(000)014
【摘要】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2011上半年我国国民经济运行总体良好,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20万445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6%.其中,汽车销售额增长15.0%,但增速比2010年同期回落22.1百分点.2011年7月13日,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新闻发言人盛来运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发布会上.【总页数】1页(P99)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汽车工业重点企业(集团)2008年1-7月主要经济指标保持较快增长,增幅平稳回落
2.上半年经济盘点一国民经济运行平稳发展较快上半年GDP增长9.7%
3.国家统计局上半年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4.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增长运行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2003年上半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民经济运行形势分析
5.我国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运行态势上半年GDP同比增长10.4% CPI上涨7.9%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11年上半年经济社会运行分析市委政研室上半年,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十届九次全委会精神,紧紧围绕“建设关天副中心,打造和谐新宝鸡”的总体要求,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抢抓发展机遇,推动转型升级,确保了经济社会的平稳较快发展。
预计实现GDP47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
态势:质量与效益稳中有升工业生产保持平稳增长,夏粮丰收,农业和三产稳步发展,园区经济势头强劲,重点项目和各项投资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市场运行基本平稳,财政和城乡居民收入持续稳步增长,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居民消费继续增长,经济社会发展各项指标趋好。
◇经济发展总体平稳工业:平稳增长。
预计1-6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716亿元,同比增长24.5%;实现工业增加值232亿元,同比增长18%。
一是支柱行业支撑增长。
1-5月份全市30个工业行业大类中26个行业实现增长,八大重点工业行业中,冶金工业、装备制造业、能源化工业和食品四大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占比达88.9%,分别增长32%、18.3%、42.8%、17.9%。
二是大企业大集团仍为主力军。
11户大企业大集团(不含煤化工集团),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52%,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47.4%,拉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长11.8个百分点。
三是九大产业集群发展良好。
1-6月,九大产业集群预计完成工业总产值46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5%。
农业:健康发展。
预计1-6月第一产业增加值35.1亿元,增长5.5%。
一是粮食喜获丰收。
预计夏粮总产93.75万吨,平均亩产321.4公斤,总产基本持平,单产再创新高,实现八连丰。
二是畜牧业稳步增长。
完成畜牧业产值32.6亿元,增长4.2%,猪、牛、羊及家禽出栏数分别增长4%、0.1%、3%和13%,存栏数分别增长9%、4%、17%和3%。
三是果园面积不断扩大。
新建果园20.26万亩,果品总面积154.6万亩。
四是蔬菜生产提质增效。
2011年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及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报告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经济工作,为“十二五”开好头、起好步,意义重大。
经过深入调研和认真分析,我们认为,今年一季度经济总体运行态势良好,成绩喜人,但前进的压力仍很沉重。
现将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及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报告如下:一、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一)经济总量较快增长,部分指标进度滞后问题突出。
累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5.8亿元,增长10.2%(比上年同期,下同),占年计划的15.8%,滞后于序时进度9.2个百分点;实现财政收入4亿元,增长55.6%,占年计划的28.3%,超出序时进度3.3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亿元,增长17%,占年计划的21.5%,滞后于序时进度3.5个百分点;引进县外资金5.9亿元,增长25%,占年计划的14.8%,滞后于序时进度10.2个百分点。
(二)重点项目成效明显,项目开工落地制约矛盾突出。
实施千万元以上项目87个,总投资90.4亿元,完成投资9.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7.9%、26.3%、22.3%。
总投资100.6亿元的舒适年产6000万件园林工具、新型绿色建材和中国北方食用菌交易市场等20个亿元以上重点项目集中开工。
总投资68.3亿元的锂离子动力电池等10个项目列入省重点一批计划,总投资139亿元的复合玻璃钢生产等30个项目列入市重点。
统筹城乡发展、食用菌基地、新能源汽车锂离子动力电池项目、尾矿开发利用工程写入《河北省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实现了“十五”以来列入省规划纲要重大项目和重大事项“零”的突破,同时有10个重大项目有望列入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在取得上述成绩的同时,目前重点项目“三多三少”现象不容忽视,即谋划推进的项目多、进入实质运作的少;推进前期项目多、具备开工条件的少;表面形式上开工项目多、真正开工项目少,直接导致完成投资率不高,例如:受前置手续变更、土地征占、电力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生物质发电、光伏发电、金领国际家居博览中心、冶金石灰石加工生产、反向物流中心建设等10个投资亿元以上重点项目并没有实质开工。
2011年上半年宏观经济形势2011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204,45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6%;其中,一季度增长9.7%,二季度增长9.5%。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5,700亿元,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102,178亿元,增长11.0%;第三产业增加值86,581亿元,增长9.2%。
1.国内生产总值(GDP)GDP是衡量国民经济发展情况的重要指标。
GDP增速越快表明经济发展越快,增速越慢表明经济发展越慢,GDP负增长表明经济陷入衰退。
根据国家统计局初步测算,2011年上半年GDP为204,45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6%,与去年同期相比降低1.5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1个百分点。
经济增速在宏观调控下平稳回落,但仍保持较快增长。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3%。
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1%,环比增长1.48%。
住宅销售面积增长12.1%,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26,250亿元,同比增长32.9%。
其中,住宅投资18,641亿元,增长36.1%。
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44,41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2.9%。
其中,住宅销售面积增长12.1%。
房地产开发企业本年资金来源40,991亿元,同比增长21.6%。
6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为101.75。
PMI连续回调显示经济增速放缓态势将延续。
6月份我国制造业PMI为50.9%,已经连续三个月回落,而且分项数据显示,各项PMI 分类数据均出现了明显的下滑。
制造业PMI指数的连续回调可能表明未来我国工业生产增速仍将进一步放缓,从而拉低经济增速。
另外,6月份我国非制造业PMI为57%,较上月回落4.9个百分点,这是该指数连续第二个月出现回落。
生产性服务业的商务活动指数连续三个月出现回落,结合制造业PMI指数的持续回落,表明制造业经济活动的放缓带动生产性服务业回调。
2009年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今年以来,全县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总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突出重点,把握关键,强化措施,全县经济社会呈现速度转快、结构改善、效益增长、和谐共进的良好态势。
预计实现生产总值35亿元,同比增长12%。
一、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1、工业经济整体回暖,骨干企业增势强劲。
上半年,全县规模工业企业达123家,新进入20家。
工业企业累计完成总产值49亿元,同比增长31%,完成工业增加值15.1亿元,同比增长32%。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28.08亿元,同比增长26.8%,完成工业增加值8亿元,同比增长22.9%。
规模企业用电量5231万千瓦时,同比增长26.6%,增幅提高5.9个百分点。
一是产业集群得以提高。
农副食品加工(含饮料)产业有规模企业26家,实现工业总产值11.15亿元。
羽绒加工产业有规模企业23家,实现工业总产值5.28亿元。
童车、文教体加工产业有规模企业7家,实现工业总产值2.01亿元。
二是多数行业保持增长。
全县24个重点行业中有15个行业产值保持不同程度的增长,部分行业增势趋旺。
其中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分别增长250.5%、150.9%、125%、107.3%、76.4%。
三是主要产品产量增幅较大。
精制食用植物油、大米、改装汽车、茶叶、饲料等产品同比增长幅度较大。
增幅最大的是精制食用植物油,产量达9387吨,同比增长89.2%;其次是大米10.96万吨,同比增长86.5%;改装汽车268辆,同比增长60.52%;精制茶叶730吨、同比增长46%;饲料1.16万吨,同比增长31.6%。
2、农业经济稳中见增,新农村建设有序推进。
上半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21788万元,同比增长8.1%,其中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分别增长10.7%、9.9%、2.7%、7.9%。
茶叶提档升级、产销两旺。
预计春茶产量达1360吨,名优茶产量660吨,同比增长10%,春茶质量价格提升,产值7200万元,同比增长20%。
关于*县2011年1-6月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运行情况的报告*县发展和改革局(2011年7月15日)现就我县今年1-6月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汇报如下:一、上半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今年以来,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创建“西部百强县”为目标,以“十大创建”和“大建设、大发展、大提升”活动为载体,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城乡一体化进程,积极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县域经济保持了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势头。
上半年,全县预计实现生产总值45亿元,占年计划的45%,同比增长22%;财政总收入18.09亿元,占年计划20亿元的90.45%,同比增长109.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42亿元,占年计划6亿元的107%,同比增长125.7%;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9.4亿元,占年计划100亿元的39.4%,同比增长31.4%。
(一)工业经济快速增长。
截至6月份,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61.7亿元,占县上年度调控指标125亿元的49.4%,同比增长29.4%。
其中规模工业累计完成59.1亿元,占市上下达的年度调控指标116亿元的50.9%,同比增长27.1%;占县上下达的120亿元的49.3%。
产值2000万以上规模工业企业完成产值58.99亿元。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平稳增长。
全县原煤累计生产1039.9万吨,同比增长7.6%;累计发电50722万度,同比增长596.4%;生产混凝土2.5万立方米,同比增长8.7%;缸瓦593万片,同比增长32.7%;自来水129.5万吨,同比增长36.2%;生产水泥7.9万吨,同比增长28.5%。
工业经济产销衔接良好。
累计完成销售产值61亿元,其中规模工业企业完成销售产值58.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8.7和26.4%,产销率均达到99%,产销率在100%以上的企业达到11户。
节能减排工作卓有成效。
完善*县节能降耗“十二五”规划,并制定出《*县2011年节能工作要点》下发。
中国经济时报:2011年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与下半年展望第一篇:中国经济时报:2011年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与下半年展望方晋:2011年下半年世界经济形势展望2011年06月10日09:15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字体:大中小】网友评论进入2011年以来,世界经济总体走势比较平稳,但中东北非局势一直动荡,日本地震和海啸引发的核泄漏事件迟迟未能妥善解决,欧债危机若隐若现,都为世界经济增长带来了不确定性。
美联储已宣布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将于6月底如期结束,美国货币政策走向同样令人关注。
下半年世界经济走势如何?本文对此做出了分析和展望。
下半年世界经济将保持复苏势头,但复苏力度仍不均衡。
欧盟仍然保持缓慢增长势头。
新兴经济体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目前增长速度和势头已经回归危机前的常态。
世界经济将保持复苏势头预计2011年美国经济增长率可以达到2.5%左右的水平,略低于2010年;2011年欧盟经济增长率可以达到1.5%—2%的水平;2011年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增长速度可以达到6%左右,比2010年有所降低,但仍显著高于发达经济体。
预计下半年世界经济将保持复苏势头,但复苏力度仍不均衡。
在主要发达经济体中,美国一季度GDP增长率仅为1.8%,但这主要是受政府开支下降所拖累,私人消费和投资增长依然稳健。
美国下半年经济增长的风险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高油价已经影响了居民的消费能力,据美国学者估计,美国普通家庭因“布什减税”法案延长所获得的好处基本上被上涨的油价所抵消;二是财政和货币政策的扩张力度将会逐步收缩,4月15日通过的2011年度预算案,虽然将削减预算推迟到2012年实施,但2011年预算只能保持上年水平,扩大支出规模的可能性不大。
而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将于6月底如期结束。
预计2011年美国经济增长率可以达到2.5%左右的水平,略低于2010年。
欧盟仍然保持缓慢增长势头。
除德国增长较快以外,其他主要经济体均乏善可陈,不过这也符合其正常的增长态势。
中华人民共和国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2年2月22日2011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全国各族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全面贯彻落实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各项政策措施,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实现了“十二五”时期良好开局。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2]471564亿元,比上年增长9.2%。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7712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220592亿元,增长10.6%;第三产业增加值203260亿元,增长8.9%。
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0.1%,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6.8%,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3.1%。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5.4%,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1.8%。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6.6%。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6.0%。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9.1%。
农产品生产价格[3]上涨16.5%。
中城市中,环比价格下降的城市为52个,比1月份增加49个。
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6420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35914万人。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221万人。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与上年末持平。
全年农民工[4]总量为25278万人,比上年增长4.4%。
其中,外出农民工15863万人,增长3.4%;本地农民工9415万人,增长5.9%。
年末国家外汇储备31811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3338亿美元。
年末人民币汇率为1美元兑6.3009元人民币,比上年末升值5.1%。
全年公共财政收入[5]103740亿元,比上年增加20639亿元,增长24.8%;其中税收收入89720亿元,增加16510亿元,增长22.6%。
二、农业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1057万公顷,比上年增加70万公顷;棉花种植面积504万公顷,增加19万公顷;油料种植面积1379万公顷,减少10万公顷;糖料种植面积195万公顷,增加4万公顷。
2011年第一季度总结2011年对于全球来说都是一个不同寻常的一年,不仅对于中国经济来说,也对全球经济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在国际政治经济情势方面发生了不少的变化,各种风险和挑战不断出现。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中国经济在第一季度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展现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
一、国内经济增长态势良好2011年第一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了9.7%,一举跃居全球经济增长的前列。
这一数据表明,中国经济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对世界经济发展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
国内生产总值年度指标达到了47.2万亿元,对比上年增长了6.4%。
这说明了国内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增长速度也是在可控范围之内。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中国经济在这一时期的增长速度与质量存在一定矛盾。
一方面增长速度迅猛,另一方面,发展质量并不高。
这就需要我们在后续的工作中,继续探索新的增长路径,创新发展模式。
同时,要加快实施科技进步战略,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新兴产业的发展。
二、外贸表现稳健2011年第一季度,我国对外贸易表现稳健。
全国外贸总额达到9410.94亿美元,同比增长41.5%,增速较快。
从出口和进口看,出口总额为4893.06亿美元,增长34.6%;进口总额为4517.88亿美元,增长49.7%。
进口增速高于出口,进口增速明显快于出口,这是好的方面。
然而,对外贸易增长速度也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外贸进口增速明显快于出口,导致贸易顺差出现了较大的下降。
与此同时,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出现连续增加的态势,这也让我们看到了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和投资领域的新的发展方向。
笔者认为,在这一方面,需要我们进一步提高贸易规则的透明度,打造公平竞争环境,创造利于贸易和投资的环境。
同时,应通过加强国内市场主体的核心竞争力,推进产业升级,加速走出一条改革创新之路。
三、金融市场运行平稳2011年第一季度,金融市场运行整体平稳,各项指标保持在稳中向好的态势。
关于***2011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运行情况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年初以来,全区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努力调整优化投资结构,推动产业升级,注重民生建设,促进全面协调发展,经济社会运行总体稳健,开局良好。
一、经济社会发展平稳运行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78亿元,同比增长16.1%,为年度计划的38%。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1亿元,增长2.8%,为计划的16%;第二产业增加值120亿元,增长21.6%,为计划的41.4%;第三产业增加值51.9亿元,增长6.6%,为计划的37%。
三次产业比为3:67:30。
财政收入完成13.8亿元,增长25.1%,为计划的55%。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557元,增长11.2%,为计划的45.3%。
农牧民人均现金收入6,742元,增长24.8%,为计划的73.8%。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9亿元,增长82.4%,为计划的47.6%。
二、农牧业生产保持基本稳定农作物播种面积238万亩,其中粮食作物200万亩,经济作物38万亩。
设施农业建设落实2.5万亩,食用菌落实2400万棒。
牧业年度家畜存栏148.9万头只,其中,牛存栏22.5万头,生猪存栏76.7万头,落实新增规模化养殖小区30个。
针对117家饲料生产、销售企业,全面开展了“瘦肉精”专项整治工作。
加快推进农牧业产业化发展,抓好一村一品建设,积极争取双兴菌业等企业进行绿色无公害产品认证。
推进农机化示范园区建设,发放农机购置补贴资金900万元。
通过水务、国土、农业综合开发等部门实施,落实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5万亩。
农网改造升级稳步推进,20%国家投资计划已下达,下半年着手施工计划。
人工造林完成4万亩,落实沙地葡萄为主的经济林面积2.5万亩。
劳务输出达12万人次,完成全年任务的89%。
三、工业经济总体实力跃上新台阶上半年,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10亿元,增长24.7%,完成市目标值的50%。
2010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39798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09年增长10.3%,增速比2009年加快1.1个百分点。
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11.9%,二季度增长10.3%,三季度增长9.6%,四季度增长9.8%。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40497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186481亿元,增长12.2%;第三产业增加值171005亿元,增长9.5%。
1.农业生产稳定增长,粮食连续七年增产。
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54641万吨,比2009年增长2.9%,连续七年增产。
其中,夏粮产量12310万吨,下降0.3%;早稻3132万吨,下降6.1%;秋粮39199万吨,增长4.8%。
油料产量增长2.7%,糖料下降1.9%。
肉类产量保持稳定增长,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7780万吨,增长3.6%。
其中,猪肉产量5070万吨,增长3.7%。
2.工业生产平稳增长,企业效益大幅提高。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2009年增长15.7%,增速比2009年加快4.7个百分点。
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19.6%,二季度增长15.9%,三季度增长13.5%,四季度增长13.3%。
分登记注册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13.7%;集体企业增长9.4%;股份制企业增长16.8%;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14.5%。
分轻重工业看,重工业增长16.5%,轻工业增长13.6%。
分行业看,在39个大类行业中,38个行业实现比2009年增长。
分地区看,东部地区增长14.9%,中部地区增长18.4%,西部地区增长15.5%。
工业产销衔接状况良好,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达到97.9%,比2009年提高0.2个百分点。
1-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38828亿元,同比增长49.4%,比2009年同期加快41.6个百分点。
在39个大类行业中,38个行业利润同比增长。
3.投资保持较快增长,投资结构继续改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78140亿元,比2009年增长23.8%,增速比2009年回落6.2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9.5%。
统计局: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9.6% 上半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国内经济运行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不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经济运行总体良好,继续朝着宏观调控预期方向发展。
初步测算,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20445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6%;其中,一季度增长9.7%,二季度增长9.5%。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5700亿元,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102178亿元,增长11.0%;第三产业增加值86581亿元,增长9.2%。
从环比看,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2.2%。
一、农业生产总体稳定,夏粮生产获得丰收。
全国夏粮产量12627万吨,比上年增产312万吨,增长2.5%。
上半年,猪牛羊禽肉产量3722万吨,同比增长0.2%,其中猪肉产量2443万吨,下降0.5%。
二、工业生产平稳增长,企业效益继续增加。
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3%。
分登记注册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同比增长10.7%;集体企业增长9.6%;股份制企业增长16.1%;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11.1%。
分轻重工业看,重工业同比增长14.7%,轻工业增长13.1%。
分行业看,39个大类行业均实现增长。
分地区看,东部地区同比增长12.4%,中部地区增长17.8%,西部地区增长17.3%。
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达到97.8%,比上年同期提高0.1个百分点。
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1%,环比增长1.48%。
1-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9203亿元,同比增长27.9%。
在39个大类行业中,37个行业利润同比增长,2个行业同比下降。
1-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成本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为84.7%,比一季度提高0.3个百分点。
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6.2%。
三、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房地产投资增速较快。
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24567亿元,同比增长25.6%。
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43050亿元,增长14.6%。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同比增长20.6%,第二产业投资增长27.1%,第三产业投资增长24.7%。
分地区看,东部地区投资同比增长22.6%,中部地区增长31.0%,西部地区增长29.2%。
从环比看,6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下降1.04%。
上半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26250亿元,同比增长32.9%。
其中,住宅投资18641亿元,增长36.1%。
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4441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2.9%。
其中,住宅销售面积增长12.1%。
上半年,房地产开发企业本年资金来源40991亿元,同比增长21.6%。
6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为101.75。
四、市场销售稳定增长,汽车、房地产相关商品销售放缓。
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5833亿元,同比增长16.8%。
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消费品零售额39034亿元,增长23.7%。
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74450亿元,同比增长16.9%;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1383亿元,增长16.2%。
按消费形态分,餐饮收入9579亿元,同比增长16.2%;商品零售76254亿元,增长16.9%。
在商品零售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商品零售额36108亿元,同比增长24.2%。
其中,汽车类增长15.0%,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22.1个百分点;家具类增长30.0%,回落8.5个百分点;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21.5%,回落7.3个百分点。
6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7.7%,环比增长1.38%。
五、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农村居民收入增长较快。
上半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12076元。
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041元,同比增长13.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6%。
在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中,工资性收入同比名义增长11.5%,转移性收入增长9.9%,经营净收入增长31.2%,财产性收入增长20.4%。
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3706元,同比增长20.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3.7%。
其中,工资性收入同比名义增长20.1%,家庭经营收入增长21.0%,财产性收入增长7.5%,转移性收入增长23.2%。
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依然十分复杂,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较多。
下阶段要坚持宏观经济政策取向不动摇,继续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继续把稳定物价总水平放在宏观调控的首要位置,增强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进一步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附注:
(1)经国务院批准,国家统计局从2011年4月份起,对外公布国内生产总值(GDP)、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四项统计指标的经季节调整的环比数据。
根据季节调整模型自动修正结果,对1季度GDP、2-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环比增速进行修订。
修订结果及2季度GDP 环比数据、6月份其他指标环比数据如下:
2011年1季度、2季度GDP环比增速分别为2.1%和2.2%。
其他指标环比数据表
(2)经国务院批准,国家统计局从2011年1月起提高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起点标准,其中纳入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的工业企业起点标准从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提高到200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统计的起点标准,从计划总投资额50万元提高到500万元。
经测算,规模以上工业和投资统计起点标准提高后,依据新起点标准统计的规模以上工业和固定资产投资总量、结构和速度数据,与依据原起点统计的相应数据相比,数据及其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3)自2011年起,国家统计局对月度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制度进行了完善,即将月度投资统计的范围从城镇扩大到农村企事业组织,并将这一统计范围定义为“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不仅月度统计内容更加全面,而且定义更加准确。
(4)自2011年起,发布限额以上企业(单位)消费品零售额。
限额以上企业(单位)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企业(单位)、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企业(单位)、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单位)。
(5)国内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及其分类项目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为实际增长速度;其他指标除特殊说明外,按现价计算,为名义增长速度。
附表
2011年上半年主要统计数据
注:
1.国内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及其分类项目增长速度均按可比价计算;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现金支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城镇居民人
均消费性支出增长速度均为实际增长速度;其他指标增长速度均按现价计算;
2.全国建筑业企业指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不含劳务分包建筑业企业;
3.农产品生产价格指农产品生产者直接出售其产品时的价格。
(来源:统计局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