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汪晓翠
- 格式:ppt
- 大小:4.69 MB
- 文档页数:44
必修二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一、引言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对于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农业区位因素是指影响农业生产发展的自然、社会、经济因素。
而农业地域类型则是指根据土地利用、自然条件、气候和生产规模等因素的差异性,将农业区域划分成相应的类型。
本文将对农业区位因素和农业地域类型进行探讨。
二、农业区位因素1. 自然因素自然因素包括土地、气候、水源、生态环境等诸多因素。
其中,土地资源是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决定着土地生产能力和种植结构。
气候因素则决定了农作物适宜生长的区域和季节,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水源资源是另一重要因素,农业生产需要充足的水源来满足灌溉和养殖的需求。
生态环境则通过土壤保育、水土保持等方式,保障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发展。
2. 社会因素社会因素包括人口、劳动力、交通、市场等诸多因素。
人口因素决定了农产品的需求量和消费能力,也决定了农业生产的劳动力来源。
交通因素则影响了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和生产资料的流通。
市场因素则是决定农产品供需关系和价格的因素之一。
3. 经济因素经济因素包括资金、技术、政策等诸多因素。
资金是农业发展的物质基础之一,资金的供应和使用状况决定了农业生产的投入和收益。
技术则是农业生产的重要支撑,技术进步能够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政策因素则决定了农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农业地域类型基于土地和气候等自然条件和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对农业生产区域进行分类和划分,即为农业地域类型。
农业地域类型主要包括以下三种类型:1. 农业区域类型根据农业生产所在区域的气候、土地资源、水资源和农业能力划分。
包括牧区、农区、渔区、林区等。
2. 种植体系类型根据农作物种植区域的不同,划分出以股东和高粱为代表的粮食区,以烟草、茶叶和花卉为代表的园艺区,以水稻、马铃薯和甜菜为代表的特种蔬菜区,以牛、羊和猪为代表的畜牧区等。
3. 贫困山区类型贫困山区是区域发展中的较为特殊的一种类型,这种地域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状态相对滞后,自然、社会和经济条件差,有一定的地域特殊性和地域局限性,同时也是国家扶贫政策的重点地区。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作者:薛小燕来源:《赢未来》2018年第04期摘要:针对农业区位因素和农业区位选择进行了复习,希望同学们在课下在做练习的过程中继续发现规律,总结规律,不断完善知识提升能力.关键词:农业区位农业地域农业生产【课标要求】分析农业区位因素。
【学习目标】(1)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及其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
(2)通过各种图文资料理解农业生产的布局、变化与区位因素的关系。
【学习重点】影响农业选择的区位因素以及农业区位因素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学习难点】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活动】1.读教材P59第一自然段,说明什么是农业。
2.读教材P59“阅读”至P61,分组讨论总结影响农业区位因素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科学技术三大区位因素。
【基础训练】2008年,中国评选出新的十大“天府”,它们分别是:成都平原、台湾嘉南平原、伊犁河谷、山东半岛、闽南丘陵、三江平原、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地区、呼伦贝尔、苏北平原、宁夏平原。
据此回答1-2题。
1.三江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其形成的有利自然条件是()①地形平坦②土壤肥沃③水热条件优越④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制約宁夏平原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A.地形B.热量C.水分D.土壤3.决定下列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分别是()①华南的双季稻种植②宁夏平原的水稻种植③新疆吐哈盆地的瓜果生产④上海郊区的乳畜业A.①热量②水源③光照④市场B.①水源②地形③热量④市场C.①地形②国家政策③土壤④科技D.①土壤②热量③地形④国家政策【知识建构】【我的问题】【迁移应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通过大量技术投入和大规模专业化生产,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
巴西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种植大豆,在积极培育优良品种的同时,鼓励农民组建农场联合体,实现了大豆的规模化生产与经营。
目前,巴西的大豆产量、出口量仅次于美国。
中国曾是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近些年大豆的质量下降,(品种退化,出油率低),生产成本较高,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进口国。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_知识点归纳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是农业地理学的重要内容,研究农业在不同区域中的分布与发展规律。
农业区位因素主要包括自然地理因素、人文地理因素和经济因素三个方面,而农业地域类型则根据农业区位因素的综合作用,将农业地域划分为不同类型。
接下来将详细地归纳这些知识点。
一、农业区位因素1.自然地理因素:(1)气候条件:不同气候条件适宜不同作物的生长,如温带适宜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的生长,而热带适宜水稻、榨菜等的生长。
(2)土壤条件:土壤对植物的生长有重要影响,不同土壤适宜不同作物的种植,如河谷平原的黄土适宜小麦种植。
(3)水资源:农业依赖于水资源的供应,水资源的丰富与否决定了农业的发展,如江河湖泊密布的地区适宜发展灌溉农业。
2.人文地理因素:(1)人口因素:人口密度、人口规模等会影响农业的发展,人口多的地区需要提高农业产能以满足人口需求。
(2)交通条件:农产品的流通需要良好的交通条件,交通便利的地区有利于农产品的市场销售,如临近交通干线的地区。
(3)技术水平: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水平会影响农业区位,技术水平高的地区可以生产高附加值的农产品。
3.经济因素:(1)市场需求:市场需求是农业生产的重要驱动力,农业区位需要考虑市场需求的情况,生产适销对路的农产品。
(2)资源条件: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劳动力资源等。
不同地区的资源条件不同,会影响农业生产的规模和发展方向。
(3)政策支持:政府对农业的政策支持也会影响农业区位,例如农业补贴、农业税收政策等。
二、农业地域类型1.品种集约型农业地域:特点是品种多样,生产高附加值、高品质的农产品,适宜温带地区的果蔬种植业。
2.规模经营型农业地域:特点是经营规模大,生产集约,市场定位为大规模粮食、油料等农产品的种植。
3.林业型农业地域:特点是以林业为主导的农业地区,适宜生态保护型农业、木材等的生产与发展。
4.特色农业地域:该地区有特别的自然资源或人文资源,适宜发展特色农产品,如茶叶、水果、畜禽养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