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谷县介绍
- 格式:docx
- 大小:17.30 KB
- 文档页数:3
西坪乡一、基本情况西坪,原称西坪街,据传最早因董、王、郭三姓聚居,取名三房庄。
随着人口增长,后改名三合镇,又称西峡坪。
1936年(民国25年)改名西坪镇,属通渭县管辖。
解放后划归甘谷县,为第九区,1958年公社化时为西坪公社。
后与金山公社合并,为金山公社西坪管区。
1968年公社重新调整,将燕珍等公社合并为西坪公社,1985年改为西坪乡至今。
西坪乡位于甘谷县城东北部的渭北干旱山区,处于秦岭褶皱带延部分,大部分地区处于祁连山地槽中央地背斜之东端,出露的前寒武系地层有礼辛西部及西小河上游的震旦系,为变质岩及小量火成岩。
全乡地形被一河六沟分割成十条山梁,沟壑交错、土质瘠薄、多为红黑板土,透气性差。
地表植被覆盖差,水土流失严重。
东、北与秦安县接壤,西与八里湾相连,西北与大庄乡为邻,南面是金山乡。
行政区划面积103.2平方公里。
乡人民政府驻地石坪村石屲自然村,位于北纬34°54′,东经105°26′,距县城45公里。
全乡现有村民委员会21个,村民小组120个,自然村164个,总户数3532户,总人口18343人,均属汉族。
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400元,在全县处于偏低水平。
西坪乡处于我国地形和气候的过渡带,冷暖两种气团常在此区交汇,属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四季降水不均,但降水量年际变化大,时空分布不均,影响农作物产量。
全乡年降水量为512毫米,为全县降水量较丰富的地区。
平均气温10.2℃,因受地势高低差别的影响,各地气温略有差异,地面温度平均为,最热的7月地面疲软度平均为26.1℃,最冷的1月地面温度平均在-2.6℃。
全年无霜期平均188天,最长可达229天,最短的只有157天。
我的家乡
甘谷县大像山镇西关小学六年级三班汪之量
“咱们甘谷能文能武,有胆有识,咱们甘谷不甘落伍,万水千山也能征服、、、、、、”每当听到这首豪迈、激昂、令人澎湃的歌曲,我心中不由充满骄傲和自豪!
我的家乡甘谷县-------被称为华夏第一县,有着辣椒之乡的美称。
甘谷县总面积达1572.6平方千米,人口有63万,风景优美。
如:景色宜人的水上公园,大像山等地。
水上公园背靠雄伟的巨佛像,总面积500亩,其中水域面积达300亩。
在草长莺飞,万物复苏的三月,条条轻垂的柳丝在春风的吹动下,把无限的绿意抖落出来。
这里空气清新,环境优美,湖水波光粼粼,林荫小径,参天高树,湖中的小亭子宛如仙境一般,坐在这里仿佛江南水乡一般,在闲暇之余,挑一个暖和的天气,约三两好友,到公园里享受午后的阳光,既锻炼身体,又放松心情。
这里的一花一草,一树一木,太多美丽的瞬间不能一一陈列。
甘谷的风景不仅好,而且土特产也颇有名气。
甘谷辣椒是其椒身长,皮质厚,色泽好,辣味浓,油分多而享有盛誉。
它营养非富,含有辣椒碱。
蛋白质,胡萝卜素,大量维生素C,脂肪……甘谷酥圈圈具有色泽金黄,香酥脆绵,油而不腻,耐存久放之长处,而且也是甘谷最著名的一个特产。
其实家乡还有许多许多特产,我就不一一介绍了,还是希望你们能亲自来看一看,尝一尝;亲身来感一番家乡浓浓的乡土气息。
家乡如我的母亲,是。
积极响应党委号召交特殊党费献一片爱心
佚名
【期刊名称】《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卷),期】1996(000)001
【总页数】1页(P13-1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267.6
【相关文献】
1.华蓥审计局党员用交“特殊党费”为地震灾区献爱心 [J], 韩云虎;王振华
2.省国土资源厅干部职工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号召--为灾区困难群众"送温暖、
献爱心" [J], 甄成
3.省国土资源厅干部职工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号召——为灾区困难群众“送温暖、献爱心” 408人共计捐款44100元 [J], 甄成
4.积极响应中央号召,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党委致全系统倡议书[J],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党委
5.积极响应号召主动担当作为——中国设备管理协会广大会员单位积极响应号召参与疫情防控 [J], 王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甘谷县基本情况简介(西坪乡基本情况简介)区域优势甘谷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位于天水市西北,渭河中游。
地处东经104°58′至105°31′,北纬34°31′至35°03′之间,东邻秦安县、麦积区,南接秦州区、礼县,西与武山县接壤,北与通渭县相连。
全县南北长60公里,东西宽49公里,总面积1572.6平方公里,总人口约61.2万人。
甘谷属黄土高原地区,渭河由西向东横贯全县,境内长度41.6公里。
南部山区为秦岭山脉西延,北部山区为六盘山余脉,境内梁、峁、沟、壑起伏纵横,湾、坪、川、滩交错如棋。
渭河两岸为冲积小平原,地势平坦,土层深厚,灌溉便利,宜于种植,是全县主要农业经济区,也是全县工商服务业集中地,素有“金腰带”之称。
全县平均海拔1972米,最低1228米(六峰镇觉皇寺村东),最高2716米(古坡乡大条梁),相对高差1488米。
甘谷县地处大陆腹地,属东亚季风区,为大陆性季风气候。
其特征为四季分明,冬干夏湿,光照充足,雨量偏少,夏热无酷暑,冬冷无严寒。
年平均气温11.5℃,其中最高(7月)月均气温25.4℃,最低(1月)月均气温-1.1℃。
年均降水量500毫米左右,分布极不均匀,一般一至三月雨量偏少,七至九月雨水较多。
全年日照2350小时左右,日照率约50%,无霜期190天左右。
经济发展优势农业全县耕地面积88.23万亩,主要粮食作物有冬小麦、洋芋、高梁、玉米、黄豆、糜谷等,经济作物有胡麻、油菜、药材、瓜类、蔬菜、水果、花椒、辣椒等。
其中甘谷辣椒独具特色,素以肉厚色艳味香著称,深得消费者青睐,已远销全国各地及韩国、美国和东南亚各国。
甘谷白条党参、红富士苹果久负盛名,远销东南沿海及世界各地。
以“燕家韭菜”、“雒家蒜苗”等为代表的无公害精细蔬菜畅销全国。
月季花品种繁多,品质优良,继“1999年昆明世博会”获1金6银7铜14枚奖牌后,又在全国第五届花卉博览会上获得6枚奖牌,甘谷已成为全国花卉生产示范基地。
甘谷文化传统
甘谷,位于中国甘肃省的一个古老县城,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传统。
这里的文化传统源远流长,深受历史和地域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甘谷文化。
甘谷文化传统在民俗风情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每逢春节,甘谷人民就会举行盛
大的庆祝活动,其中最具特色的就是舞龙舞狮和打铁花。
舞龙舞狮是一种古老的民间舞蹈,舞者们身着五彩斑斓的龙袍,手持长龙和狮子的道具,跳跃起伏,展现出生机勃勃的节日气氛。
而打铁花则是一种传统的技艺表演,工匠们在打铁时将铁水溅洒在空中,形成绚丽多彩的花朵,让人叹为观止。
除了民俗风情,甘谷文化传统还在建筑艺术上有着独特的表现。
甘谷的古建筑
群保存完好,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甘谷古城墙和甘谷古堡。
这些古建筑以其厚重的城墙和精美的飞檐翘角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赏。
在这些古建筑中,人们可以感受到古代甘谷人民的智慧和勤劳,也可以体味到古代建筑工艺的精湛和独特。
甘谷文化传统还体现在饮食文化上。
甘谷的特色美食有着浓厚的地方特色,如
甘谷凉皮、甘谷豆腐等。
这些美食以其独特的口味和丰富的营养吸引了许多食客前来品尝,也成为了甘谷文化传统的一部分。
总的来说,甘谷文化传统以其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独特的建筑艺术和美味的
饮食文化吸引了无数人的关注。
这些传统文化不仅是甘谷人民的宝贵财富,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希望在未来的发展中,甘谷的文化传统能够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和欣赏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甘谷县旅游景点
甘谷县位于中国甘肃省兰州市东南部,是一个历史悠久、自然风光优美的旅游目的地。
以下是甘谷县的一些主要旅游景点:
1. 岐山:岐山是甘谷县最著名的景点之一,以其奇特的地质景观而闻名。
岐山有许多陡峭的山峰,山上垂直分布着数百个洞穴和寺庙,为游客提供了徒步和登山的机会。
2. 马蹄寺:位于岐山上的马蹄寺是一个重要的佛教寺庙,建于公元386年。
寺庙坐落在一座天然岩石的山崖上,由于其建筑形状独特,因此得名马蹄寺。
寺庙保存有大量的佛教文化遗产和壁画,吸引了许多信徒和游客。
3. 甘谷博物馆:甘谷博物馆是一个展示甘谷县历史文化的重要场所。
馆内收藏了大量的历史文物和艺术品,包括陶器、铜器、古代文献等,展示了甘谷地区的悠久历史和独特的文化。
4. 岐山石刻:岐山石刻是中国历史最长、内容最丰富的石刻群之一,分布在岐山的各个洞穴和山崖上。
这些石刻记录了从唐朝到明朝的中国历史和文化,被认为是中国石刻艺术的珍品之一。
5. 靖边县城:位于甘谷县附近的靖边县是一个保留了悠久历史和传统建筑的古老县城。
在靖边县城,游客可以欣赏到传统的民居建筑和古街巷,感受到中国传统乡村文化的魅力。
以上是甘谷县的一些主要旅游景点,游客们可以在这里领略到悠久的历史、壮丽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文化。
甘谷县的传统手工艺品甘谷县位于中国陕西省,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县城,拥有丰富的传统手工艺品文化。
以下是对甘谷县传统手工艺品的一些介绍。
一、木雕艺术甘谷县以其精湛的木雕艺术而闻名,这种传统技艺可以追溯到数百年前。
在甘谷县,木雕技艺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
传统木雕以其精细的工艺和精湛的雕刻技巧而受到广泛赞誉。
这些木雕艺术作品既包括人物、动物等立体雕塑,又有屏风、花瓶等装饰艺术品,不仅体现了甘谷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也展现了当地的风土人情和生活方式。
二、剪纸艺术剪纸艺术是甘谷县的传统手工艺品之一,将彩纸剪成各种精致美观的图案和造型。
这些图案常常以花鸟、人物、动物等为主题,寓意吉祥和幸福。
传统的甘谷剪纸艺术以其细致的工艺和复杂的创作技巧而闻名。
剪纸艺术不仅在甘谷县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是当地人民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陶瓷艺术陶瓷艺术在甘谷县有着悠久的历史,这里的陶瓷制作技术传承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甘谷陶瓷以其绚丽多彩的图案和独特的造型而闻名。
当地陶瓷制作以其独特的工艺和精湛的技术而吸引了无数的游客和艺术爱好者。
甘谷的陶瓷艺术工艺包括制作、装饰和烧制等环节,每个环节都需要经过严格的工序和精细的操作。
四、刺绣艺术甘谷县的刺绣艺术以其细腻的工艺和精湛的技巧而著称,它是中国传统的手工艺品之一。
甘谷的刺绣作品多以花卉、鸟兽、人物等为题材,色彩丰富多样,图案雅致精美。
刺绣制作技艺需要高度的耐心和细心,甘谷的艺人们经过多年的训练和实践,掌握了独特的工艺和技巧,使得甘谷的刺绣艺术更具特色和价值。
以上是对甘谷县传统手工艺品的一些介绍。
这些手工艺品代表了甘谷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展现了他们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同时,这些传统手工艺品也是传承和弘扬当地文化的重要载体,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希望这些传统手工艺品能够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保护,让它们在新时代继续传承和发展。
甘谷的旅游景点
甘谷是陕西省咸阳市的一个县级市,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
以下是甘谷的几个旅游景点:
1. 甘谷古长城:位于甘肃省甘谷县境内,是中国北方境内保存最好、规模最大、年代最久的一段古长城。
这段长城是明代修建的,全长近25公里,是一处融山川风光和军事防御工程于
一体的旅游胜地。
2. 黄河壶口瀑布:位于甘肃省甘谷县黄河沿岸,是中国黄河上游最大的一处瀑布。
瀑布有三级,总落差达50多米,宛如一
把壶口倒挂在黄河岸边,景色壮观。
3. 周原遗址:位于甘肃省甘谷县境内,是中国远古时期至战国中期重要的一处人类活动遗址,被誉为“华北古代文明之根源”。
遗址内发掘出大量文物和人类遗骸,是学术研究和考古爱好者的重要去处。
4. 楼观台:位于甘肃省甘谷县城西南2公里处,是一处古老的观景台,可俯瞰黄河风光和周边山川景色。
这里是观赏黄河壶口瀑布的绝佳位置,还可欣赏到壶口大峡谷的壮美景色。
5. 毛泽东同志视察甘肃纪念馆:位于甘肃省甘谷县城内,是为纪念毛泽东同志在甘谷视察期间所留下的见证革命历史的地方。
馆内陈展了毛泽东同志的视察照片、手迹、纪念品等,展示了毛泽东同志的伟大事业和精神风范。
以上是甘谷的几个旅游景点,游客们可以在这里欣赏到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
甘谷大象山作文600字上午九点从北京登机,10:50分飞机在咸阳机场降落,打的至西安长途汽车站,下午一点踏上西安开往天水的长途大客,三个多小时后从天水坐上一辆小中巴,汽车在黄土高原上又颠簸了三个多小时,晚上七点多钟,透过车窗,看到山下亮起一片密集的灯火,问身边的人,得知那就是我要到达的目的地——甘谷县。
给朋友打电话,说我已经到了甘谷,朋友不信。
因为三天前朋友约我到甘谷,我答复太忙,可能脱不开身,毕竟太远了。
当我在三天后挤出时间得以成行的时候,并没有告知朋友,我是想给他一个惊喜。
所以对我到达甘谷的消息朋友自然不肯相信。
甘谷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天水市西,渭河上游,陇海铁路和316国道横贯全境。
境内地貌复杂,山川相杂,为第四纪沉积岩地质构造,是典型的丹霞地貌特征。
四季分明,属温带季风半湿润地区,年平均气温8.8℃,年平均降水量470mm,日照时数达2130小时以上。
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物产丰富,景色宜人。
甘谷县历史悠久,据介绍,早在新石器时代,境内就有人类繁衍生息,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公元前688年即置冀县,迄今已有2695年的历史,为全国县治肇始之地,有“华夏第一县”之称。
甘谷县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积淀十分丰厚,曾孕育了无数名人先贤,不仅是人文始祖伏羲氏、孔子七十二贤人之一石作蜀、蜀汉大将军姜维、清初翰林院侍读学士巩建丰等名人先贤的生息之地。
还是汉唐时期古丝绸之路的商旅重镇,宋有“茶马大市”之盛名,明享“商旅之家”的美誉。
县内文物古迹众多,仅新石器时期的文物古迹就有11处,古墓葬18处,国家一级珍贵文物人面鲵鱼瓶、唐三彩凤首壶图案分别搬上邮票烟标。
此外,还有华盖寺石窟、天门山、蔡家寺、姜维墓等著名景点。
遐尔闻名的大象山石窟是甘谷境内众多文化景点中最具特色的景点之一。
因此,第二天,我们出游的第一站就是大象山。
大象山距甘谷县城约五华里,山上松桧丛生,丁香溢彩,亭台楼阁依山而建,雕梁画栋、绿树掩映。
甘谷的风景小学生作文(精选3篇)甘谷县被称为华夏第一县,有着辣椒之乡的美称。
甘谷的大像山巍然豪放,一副脊梁昂起,是甘谷的名胜古迹。
位于甘谷县城西南2.5公里秦岭西端的文旗山上。
大像山石窟为甘谷八景之一的悬崖大象。
一到春天,漫山遍野的鲜花都绽开了笑脸,一阵微风吹过,整个高山都浸在花香之中。
一排排参天大树挺立着,风一吹,叶子就沙沙作响。
鸟儿站在枝头上唱歌。
新鲜的空气,温暖的阳光,这一切都是多么美好啊!大佛像高23.3米,肩宽9.5米,膝长6米,看起来高大雄伟,一双眼睛凝视着山脚下星罗棋布的高楼,脸上露出和谐的笑容。
被称为辣椒之乡的甘谷,辣椒是这儿的特产,这儿产的辣椒,皮质厚,色泽好,辣味浓,油多,营养好,多吃可以补充大量的维生素C 。
辣椒是一种常见的蔬菜,它能刺激胃口,增进食欲等用途。
它被外商誉为“辣椒之王。
”甘谷新建了很多高楼大厦,一条条小路变成了宽阔的柏油马路,道路两旁绿树成阴,鲜花盛开,新建的水上公园,有喷泉,有花坛,有草坪,有水潭。
每当夜幕降临,随着悦耳的音乐,喷泉上喷出一条条水柱,人们在哪里唱着跳着,尽情的欢呼。
甘谷是人文始祖代羲氏,孔子匕十二贤人——石作蜀,蜀汉大将军姜维,清初翰林院侍读学士巩建丰等名人先贤的生息之地。
甘谷的'风流人物倍出,举不胜数。
就像歌词里写的:“甘谷能文能武,有但有识做大丈夫,万众一心为民造福,甘谷人民心地善良”做人坦荡,我为甘谷而自豪。
我爱你——甘谷。
我的家乡在甘肃甘谷,那里风景优美,四季分明,鸟语花香,被人们称为“陇上小江南”。
这里有许多特产:酸甜可口的花牛苹果;又大又甜的秦安蜜桃;代代相传的甘谷罐罐茶;白得发亮、甜得醉人的秦安白脆瓜;美丽多姿的甘谷彩陶;享誉海内外的甘谷雕漆;美丽的清水庞公玉;小巧玲珑的甘谷草编;晶莹剔透的武山鸳鸯玉;精致的甘谷剪纸;香香的、麻麻的甘谷花椒;味道鲜美的秦安酸辣肚丝汤;红红的、辣辣的甘谷辣椒;甘谷美酒天河春;清热解毒的浆水面;还有美味可口的甘谷面鱼……家乡还有许多名胜古迹,其中最著名的就数伏羲庙和麦积山石窟了。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华夏”第一县”甘谷大象山人老了就会颠三倒四,刚才说西行照片发完了,才发现还有此次之行很重要的一个景点,天水甘谷大象山照片没有上传。
甘谷号称华夏第一县,还是从老乡口中知道的,当时好像只是一句笑话,因为从我对甘谷的认识,怎么可能是华夏第一县?因为甘谷在我的印象里确实不怎么样,哈哈哈,甘谷人民不要生气,原因我就不说了。
可后来查资料,确有第一县的说法,甘谷,古称冀,周庄王九年(公元前688年),建冀县,迄今有两千七百余年,为全国县治肇始之地,有“ 华夏第一县”之称。
看看史料记载:《史记·秦本纪》:“十年伐邽、冀戎,初县之。
”这是迄今为止我国最早的关于设县的明确记载,记载了公元前688年秦武公越陇山征服邽、冀二族后,分别以族名在该地首次设立县制。
二县的设置,不仅是秦的首创,也是我国有史记载以来的第一次。
这样的记载和研究,甘谷人民兴高采烈自不必细说了。
哈哈哈,不说第一县,还是说大象山吧!因为大象山现在成了甘谷的一块金字招牌。
游览大象山,是我多年来的愿望,今年回家,时间富裕,抽出一天时间专门去那里游览一番。
也顺便看了我们大秦之腔北京研习社社长名扬西北的演出戏台,想着那人山人海的激动场面,哈哈。
大像山之得名,因山巅修凿大佛像而来。
甘谷大佛为释迦牟尼佛。
大像山自从以大佛闻世更名后,世人一直沿称大像山。
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在深入研究了佛的出生、历史、典故后,根据释迦牟尼“乘象入胎”的传说,认为起名大象山更为确切。
虽仅一字之差,且同音,但意义深远。
从此大像山景正式命名为大象山了。
1981年9月10日,甘肃省人民政府将大象山石窟正式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并拨专款进行维修。
大象山最著名的要数释迦牟尼佛像了,大佛高达20余米,脚下供人瞻仰的地域原来只有一米余地,但站在脚下如何变换位置从不同角度观看,都到合乎比例,表情和蔼可亲。
它奥妙莫测之处在那里呢?这就是古代的艺匠们很巧妙地解决了高大造像在有限位置观看的视觉差问题。
甘肃甘谷旅游景点
甘肃甘谷有许多著名的旅游景点,如下所示:
1. 甘谷石窟:位于甘肃甘谷县东南方向,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是中国早期石窟艺术的重要代表之一。
2. 甘肃甘谷鸣沙山:位于甘肃甘谷县北面,是一个沙丘景观区,沙丘高耸,沙音宛如群鸟鸣叫,因而得名。
3. 甘肃甘谷七彩丹霞:位于甘肃甘谷县东北方向,是一个以丹霞地貌为主题的景观区,地形奇特,色彩斑斓,被誉为"中国
丹霞第一村"。
4. 甘谷葫芦文化园:位于甘肃甘谷县城东南向,是一个以葫芦文化为主题的园区,园内有各种各样的葫芦艺术品和葫芦灯。
5. 甘肃甘谷乔家大院:位于甘肃甘谷县城西方向,是甘肃省保存最完整的封建社会大院之一,是乔家家族的祠堂。
6. 甘肃甘谷黄河峡谷:位于甘肃甘谷县南面,是黄河流经甘肃段的峡谷地貌,河水湍急,景色壮观。
以上只是甘肃甘谷的部分旅游景点,还有许多其他值得一游的地方,如县城古城区、甘谷古镇等,这些景点都展示了甘肃甘谷的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
甘谷县介绍
甘谷县隶属于甘肃省天水市,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天水市西北部,渭河上游。
东邻秦安县、麦积区,南接秦州区、礼县,西与武山县接壤,北与通渭县相连。
总面积1572.6平方千米。
截止2012年,甘谷县总人口63.02万人。
2013年,甘谷县实现生产总值49.82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14%;固定资产投资81.65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3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84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20.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94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20.8%。
甘谷县的名优特产有麻鞋,脊兽,油煎洋芋,甘谷浆水面,酥圈圈等,甘谷县的著名人物有潘钦岳,石作蜀,巩建丰,姜维,尹夫人等。
甘谷县先后荣获“全国辣椒之乡”、“中国花椒之乡”等荣誉称号。
截止2016年,甘谷县辖10镇5乡:大像山镇、新兴镇、磐安镇、六峰镇、安远镇、大石镇、礼辛镇、大庄镇、武家河镇、金山镇、西坪乡、八里湾乡、白家湾乡、谢家湾乡、古坡乡。
根据《甘肃省民政厅关于天水市秦州区中梁乡等9个乡撤乡改镇的批复》,天水市9个乡撤乡改镇。
甘谷县撤销金山乡,设立金山镇。
2015年10月9日,根据《甘肃省民政厅关于天水市秦州区齐寿乡等22个乡撤乡改镇的批复》(甘民复〔2015〕113号),甘谷县
大石乡、礼辛乡、大庄乡、武家河乡改为大石镇、礼辛镇、大庄镇、武家河镇。
位置境域
甘谷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天水市西北部,渭河上游。
地处东经104°58′~105°31′,北纬34°31′~35°03′之间,东邻秦安县、麦积区,南接秦州区、礼县,西与武山县接壤,北与通渭县相连。
全县南北长60千米,东西宽49千米,总面积1572.6平方千米。
地貌
甘谷县属黄土高原地区,南部山区为秦岭山脉西延,北部山区为六盘山余脉,境内梁、峁、沟、壑起伏纵横,湾、坪、川、滩交错。
渭河两岸为冲积小平原,地势平坦,土层深厚。
全县平均海拔1972米,最低海拔1228米(六峰镇觉皇寺村东),最高海拔2716米(古坡乡大条梁),相对高差1488米。
气候
甘谷县地处大陆腹地,属东亚季风区,为大陆性季风气候。
其特征为四季分明,冬干夏湿,光照充足,雨量偏少,夏热无酷暑,冬冷无严寒。
年平均气温11.5℃,其中最高(7月)月均气温25.4℃,最低(1月)月均气温-1.1℃。
正常年份年降水量437.3毫米左右,因受季风影响,降水量分布极不均匀,冬季占全年的3%,春季占全年的21%,夏季占全年的51%,秋季占全年的25%。
全年日照2350小时左右,日照率约50%,无霜期190天左右。
名优特产
甘谷麻鞋不仅具有实用价值,同时又是一种的民间手工艺品。
每种样式各有寓意。
甘谷脊兽,甘谷渭河北岸的永安村是主要的生产基地。
永安村主要生产宗教建筑脊兽和民用砖。
甘谷刺绣讲究画绣结合与针法、绣线的运用,颇具典型的有枕顶、香包。
甘谷辣椒,甘谷是被称“辣椒之乡”,这里盛产羊角辣椒。
甘谷辣椒主要产于磐安乡。
油煎洋芋,甘谷街头,常见的小摊油炸洋芋有片、条、块等多种。
浆水面,又叫“酸饭”。
甘谷浆水面是周朝遗风的继续与发展。
甘谷酥圈圈状如圆环,厚3厘米左右,外圆直径12厘米左右,内圆直径8厘米左右,底色淡黄,环面呈橙红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