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碱灼烧的急救方法
- 格式:doc
- 大小:5.47 KB
- 文档页数:4
酸碱烧伤急救常识酸碱烧伤是一种常见的意外伤害,发生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
正确的急救措施能够迅速减轻痛苦并防止进一步的伤害。
本文将介绍酸碱烧伤的常见原因、症状以及急救常识。
一、酸碱烧伤的原因酸碱烧伤是由于人体接触到具有酸性或碱性的物质,导致组织损伤和化学反应而产生的伤害。
常见的酸性物质包括硫酸、盐酸等,碱性物质包括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
酸碱烧伤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工作中的意外溅洒、误食或误呼吸等。
二、酸碱烧伤的症状酸碱烧伤的症状会根据伤害的程度和部位而有所不同。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症状:1. 皮肤烧伤:受伤部位可能出现红肿、水泡、疼痛和灼热感。
严重的烧伤可能导致皮肤溃烂和坏死。
2. 呼吸道烧伤:如果酸碱物质进入呼吸道,患者可能会出现呼吸困难、喉咙疼痛、咳嗽和气喘等症状。
3. 眼睛烧伤:眼睛接触到酸碱物质后,可能出现眼部疼痛、眼睛红肿、视力模糊等症状。
三、酸碱烧伤的急救常识正确的急救措施能够迅速减轻痛苦并防止进一步的伤害。
下面是酸碱烧伤的急救常识:1. 保护自己:在急救前,务必确保自己的安全。
佩戴手套和护目镜,以防止自己接触到酸碱物质。
2. 立即冲洗:将受伤部位迅速放入大量清水中,持续冲洗至少20分钟。
冲洗过程中,可以用手指分开皮肤,以确保水能够彻底冲洗到伤口。
3. 去除污染物:如果有异物附着在伤口上,用清水轻轻冲洗以去除。
4. 不使用中性化剂:不要使用中性化剂(如醋)来中和酸碱物质,因为化学反应可能会产生更多的热量和有害物质。
5. 避免破裂水泡:如果受伤部位出现水泡,不要主动破裂,以免引起感染。
可以用干净的纱布轻轻包扎。
6. 寻求医疗帮助:及时就医是非常重要的。
在急救后,立即前往医院或拨打急救电话,让专业医生进行进一步的处理。
四、酸碱烧伤的预防措施预防酸碱烧伤是最重要的,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预防措施:1. 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在接触到酸碱物质时,务必佩戴手套、护目镜和防护服等个人防护装备。
2. 储存和处理物质:酸碱物质应储存在专用容器中,并放置在儿童无法触及的地方。
一、前言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班组酸碱灼伤事故的发生,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提高应急处置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班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班组内部因接触酸碱等腐蚀性物质导致的灼伤事故的应急处置。
三、事故分类与分级1. 事故分类:- 轻度灼伤:皮肤、黏膜局部灼伤,无严重并发症。
- 中度灼伤:皮肤、黏膜大面积灼伤,伴有中度并发症。
- 重度灼伤:皮肤、黏膜大面积灼伤,伴有重度并发症。
2. 事故分级:- 一般事故:对人员造成轻度灼伤。
- 较大事故:对人员造成中度灼伤。
- 重大事故:对人员造成重度灼伤。
四、应急组织与职责1. 应急指挥部:- 指挥长:班组负责人。
- 副指挥长:安全员。
- 成员:班组成员。
2. 应急职责:- 指挥长:负责应急工作的全面指挥和调度。
- 副指挥长:协助指挥长工作,负责现场救援和事故调查。
- 成员:按照职责分工,积极参与救援工作。
五、应急处置程序1. 事故报告:- 发现事故后,立即向指挥长报告。
- 指挥长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2. 现场救援:- 对受伤人员进行初步评估,判断伤情。
- 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受伤部位,持续15分钟以上。
- 用干净布料覆盖伤口,避免感染。
- 将伤员迅速送往医院进行救治。
3. 现场保护:- 设置警戒线,隔离事故现场。
- 保护现场证据,防止事故扩大。
4. 事故调查:- 事故发生后,立即进行调查,分析事故原因。
- 制定整改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六、预防措施1. 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
2. 定期检查设备设施,确保其安全运行。
3. 严格执行操作规程,防止违规操作。
4. 储存酸碱等腐蚀性物质时,采取安全措施,防止泄漏。
七、附则1. 本预案由班组负责人负责解释。
2.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八、应急预案的修订本预案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可进行修订。
修订后的预案应及时发布,并通知全体员工。
酸碱烧伤措施
对于酸碱烧伤,应采取以下措施:
1. 立即脱去或剪去被污染的工作服、内衣、鞋袜等。
2. 迅速用大量的流动水冲洗创面,至少冲洗10~20分钟。
特别对于硫酸灼伤,要用大量水快速冲洗,除了冲去和稀释硫酸外,还可冲去硫酸与水产生的热量。
3. 对于强碱类的弱伤,可以用一些弱酸性的,比如醋等对局部进行冲洗,能够起到中和的作用,也能够减少对局部皮肤的灼伤。
4. 初步冲洗后,用5%碳酸氢钠液湿敷10~20分钟,然后再用水冲洗10~20分钟。
5. 清创,去除其他污染物,覆盖消毒纱布后送医院。
6. 如果不小心误食后很可能会造成食管、胃以及黏膜受损的状况,通常需要及时的进行催吐。
7. 如果误服的时间比较长,通过催吐的方式效果不是特别好,可以到正规医院通过洗胃的方式进行处理,在洗胃时能够减少对其他脏器的损伤,也可以达到缓解的效果。
以上措施仅供参考,如果情况严重请立即就医。
酸碱类化学烧伤急救处理的首选办法是清水冲洗。
被酸碱灼伤后,应该立即脱去或剪去污染的工作服、内衣、鞋袜等,迅速用大量的流动水冲洗创面,至少冲洗10~20分钟,特别对于硫酸灼伤,要用大量水快速冲洗,除了冲去和稀释硫酸外,还可冲去硫酸与水产生的热量。
对氢氧化钾灼伤,要冲洗到创面无肥皂样滑腻感;再用5%硼酸液温敷10~20分钟,然后用水冲洗,不要用酸性液体冲洗,以免产生中和热而加重灼伤。
扩展资料
分类:
根据酸碱烧伤的组织反应,可分为轻、中、重三种不同程度的烧伤。
1、轻度:多由酸或稀释的弱碱引起。
眼睑与结膜轻度充血水肿,角膜上皮有点状脱落或水肿。
数日后水肿消退,上皮修复,不留瘢痕,无明显并发症,视力多不受影响。
2、中度:由强酸或较稀的碱引起。
眼睑皮肤可起水疱或糜烂;结膜水肿,出现小片缺血坏死;角膜有明显浑浊水肿,上皮层完全脱落,或形成白色凝固层。
治愈后可遗留角膜斑翳,影响视力。
3、重度:大多为强碱引起。
结膜出现广泛的缺血性坏死,呈灰白色浑浊。
角膜全层灰白、或者呈瓷白色。
化学品烧伤急救措施化学品烧伤是指皮肤或者眼睛接触到化学物质后引起的烧伤伤害。
由于不同的化学物质具有不同的性质,因此对于不同的化学品烧伤,急救措施也有所不同。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化学品烧伤急救措施。
1. 酸碱烧伤急救措施:- 立即将受伤部位放入大量清水中冲洗,持续冲洗15-20分钟,以稀释酸碱的浓度。
- 若有眼睛受伤,应将眼睛张开,用流动的清水冲洗至少30分钟,然后送往医院就诊。
- 不要使用中性化合物来中和酸碱,以免引起反应加剧。
2. 有机溶剂烧伤急救措施:- 迅速将受伤部位远离火源,并用干净的布或者纱布轻轻擦拭,以去除残留的有机溶剂。
- 不要使用水来冲洗有机溶剂烧伤,因为某些有机溶剂与水发生反应可能会产生更多的热量或者产生有毒气体。
- 将受伤部位覆盖住,避免继续接触空气。
3. 硫酸、盐酸等强酸烧伤急救措施:- 迅速将受伤部位放入大量清水中冲洗,持续冲洗15-20分钟。
- 不要使用碱性物质来中和酸性物质,以免引起反应加剧。
- 若有眼睛受伤,应将眼睛张开,用流动的清水冲洗至少30分钟,然后送往医院就诊。
4. 氢氟酸烧伤急救措施:- 立即将受伤部位放入大量清水中冲洗,持续冲洗15-20分钟。
- 氢氟酸是一种强酸,对皮肤和眼睛的伤害较大,应即将送往医院就诊。
5. 氨水、氯化铵等强碱烧伤急救措施:- 迅速将受伤部位放入大量清水中冲洗,持续冲洗15-20分钟。
- 不要使用酸性物质来中和碱性物质,以免引起反应加剧。
- 若有眼睛受伤,应将眼睛张开,用流动的清水冲洗至少30分钟,然后送往医院就诊。
6. 氰化物中毒急救措施:- 迅速将受伤者移至通风良好的地方。
- 即将拨打急救电话,告知医生中毒的情况。
- 若受伤者还故意识,可让其漱口,用大量清水冲洗口腔,但不要强迫其吞咽。
- 尽快将受伤者送往医院就诊。
在进行化学品烧伤急救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尽量避免直接接触化学物质,可使用手套、护目镜等个人防护装备。
- 在急救过程中,应尽量避免自己受伤,注意自身安全。
酸碱烧伤急救常识酸碱烧伤是一种常见的意外伤害,在日常生活中时常会遇到。
正确的急救措施对于酸碱烧伤的处理至关重要,可以减轻痛苦、减少伤害并促进伤口的愈合。
本文将详细介绍酸碱烧伤的急救常识,包括酸碱烧伤的定义、常见的酸碱物质、对不同酸碱物质烧伤的处理方法以及应急药物的使用。
一、酸碱烧伤的定义酸碱烧伤是指人体皮肤或者黏膜接触到酸性或者碱性物质后引起的损伤。
酸性物质具有强氧化性,碱性物质具有强还原性,两者都能够对人体组织造成伤害。
二、常见的酸碱物质1. 酸性物质:硫酸、盐酸、硝酸等。
2. 碱性物质: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氨水等。
三、不同酸碱物质烧伤的处理方法1. 酸性物质烧伤的处理方法:(1) 迅速冲洗:用大量清水冲洗伤口,冲洗时间不少于15分钟,以稀释酸性物质的浓度。
(2) 去除衣物:将受酸性物质烧伤的衣物迅速脱下,避免继续接触到皮肤。
(3) 中和处理:用碱性物质中和酸性物质,如用氢氧化钙溶液湿敷伤口,但要注意避免产生过多的热量。
(4) 就医就诊:及时就医就诊,以便专业医生进行更详细的处理。
2. 碱性物质烧伤的处理方法:(1) 迅速冲洗:用大量清水冲洗伤口,冲洗时间不少于15分钟,以稀释碱性物质的浓度。
(2) 去除衣物:将受碱性物质烧伤的衣物迅速脱下,避免继续接触到皮肤。
(3) 酸性中和:用酸性物质中和碱性物质,如用醋酸溶液湿敷伤口,但要注意避免产生过多的热量。
(4) 就医就诊:及时就医就诊,以便专业医生进行更详细的处理。
四、应急药物的使用1. 氯化铜溶液:可用于酸性物质烧伤的处理。
将氯化铜溶液涂抹在伤口上,可以起到止血、消炎、杀菌的作用。
2. 红霉素软膏:可用于碱性物质烧伤的处理。
将红霉素软膏涂抹在伤口上,可以起到消炎、杀菌、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
五、酸碱烧伤的急救注意事项1. 注意安全:在急救过程中,要确保自身安全,避免接触到酸碱物质。
2. 迅速冲洗:无论是酸性物质还是碱性物质烧伤,迅速冲洗是最重要的急救措施之一。
强酸强碱灼伤处理一、紧急处理1. 迅速脱离酸碱源:首先要迅速离开酸碱源,避免继续接触和进一步伤害。
2. 马上冲洗: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伤口,冲洗时间至少15分钟以上。
冲洗的水量要充足,能够将酸碱物质冲洗干净。
二、注意事项1. 不要使用中性化剂:在处理强酸强碱灼伤时,不要使用中性化剂,因为中性化反应会产生大量热量,加剧伤口烧伤。
2. 不要包扎伤口:不要用纱布、绷带等包扎伤口,这样会使伤口无法及时通风,容易引起感染。
3. 不要使用家庭药品:不要使用家庭中的药物或者草药来处理伤口,这样可能会加重伤口症状或引起过敏反应。
4. 不要用手挤压伤口:不要用手挤压伤口,以免引起细菌感染或者加重伤口症状。
三、就医处理1. 及时就医:无论伤势轻重,都应及时就医。
即便是表面看上去没有大问题的伤口,也需要专业医生进行检查和处理。
2. 建立病历:就医时应主动告诉医生伤口的酸碱性质、伤口面积和受伤的具体时间等信息,并配合医生建立详细的病历,以便医生能够更好地进行治疗。
3. 确定伤害程度:医生会根据伤口的深浅、面积和症状来判断伤害程度,并进行相应的处理和治疗。
四、治疗方法1. 清创消毒:医生会先用生理盐水或者抗菌消毒液进行伤口清创,去除污物和细菌。
2. 软膏药物:根据伤口的情况,医生可能会给伤口涂抹一些软膏药物,以促进伤口愈合和预防感染。
3. 抗生素使用:对于伤势较重或者伤口感染的患者,医生可能会开具抗生素药物,以预防或治疗感染。
4. 外科手术:对于严重的强酸强碱灼伤,可能需要进行外科手术治疗,包括植皮手术、切除坏死组织等。
五、预防和注意事项1. 戴防护手套:接触强酸强碱物质时,应戴上防护手套,以免直接接触到皮肤。
2. 注意储存和使用:正确储存和使用酸碱物质,避免事故发生。
3. 防护眼镜:在处理酸碱物质时,应佩戴防护眼镜,以免溅入眼睛引起伤害。
4. 建立应急预案:家庭和工作场所应建立相应的应急预案,以应对酸碱物质泄漏和事故的发生。
酸碱灼伤的急救方法
引言概述:
酸碱灼伤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伤害,不同于其他外伤,酸碱灼伤的处理方法需要特殊的急救技巧。
正确的急救方法可以有效减轻伤害程度,加快伤口愈合。
本文将详细介绍酸碱灼伤的急救方法,希望能帮助大家在遇到这种情况时能够及时有效地处理。
一、酸碱灼伤的特点:
1.1 酸碱灼伤的原因
1.2 酸碱灼伤的症状
1.3 酸碱灼伤的危害
二、急救前的准备:
2.1 穿戴防护装备
2.2 迅速冲洗伤口
2.3 避免进一步伤害
三、酸碱灼伤的急救方法:
3.1 酸碱灼伤的处理原则
3.2 酸碱灼伤的冲洗方法
3.3 酸碱灼伤后的包扎处理
四、酸碱灼伤后的护理:
4.1 伤口的消毒
4.2 保持伤口清洁
4.3 观察伤口愈合情况
五、就医及后续处理:
5.1 就医时的注意事项
5.2 医生的治疗建议
5.3 酸碱灼伤后的注意事项
结语:
酸碱灼伤是一种常见但危险的伤害,正确的急救方法对于伤口的愈合至关重要。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大家能够了解酸碱灼伤的特点和处理方法,做好相关的急救准备,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安全。
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能够避免受伤,健康快乐地生活。
酸灼伤和碱灼伤的处置方案前言酸灼伤和碱灼伤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意外伤害。
在遇到这种情况时,及时采取正确的处置方案可以帮助我们减少伤害并迅速康复。
本文将为读者介绍酸灼伤和碱灼伤的基本知识与处置方案。
酸灼伤和碱灼伤介绍酸灼伤和碱灼伤都是由于皮肤或粘膜接触到强酸或强碱的化学品而产生的伤害。
酸灼伤的特点是疼痛感强烈,局部组织呈现出腐蚀性、萎缩性改变;碱灼伤则会导致组织水肿、坏死、出血。
处置方案在采取处置方案之前,需要保证个人安全,防止进一步感染,以免影响治疗效果甚至生命安全。
下面是针对酸灼伤和碱灼伤的处置方案:酸灼伤的处置方案1.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伤口30分钟,洗净残留酸液2.摘掉染有酸液的衣服或首饰,避免残留酸液损伤其他部位3.使用中性洗涤剂洗净,以保证伤口干净卫生4.用干净、湿透的绷带包扎伤口,并将受伤部位固定注:酸液进入眼睛时,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就医。
碱灼伤的处置方案1.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伤口30分钟,洗净残留碱液2.摘掉染有碱液的衣服或首饰,避免残留碱液损伤其他部位3.用中性洗涤剂、洗衣粉等清洗伤口,以中和碱液4.如果烧伤面积较大或者伤势比较严重,应及时就医注意事项1.不要在伤口上放置物品,以防损伤扩大2.不要在伤口上涂抹药膏,以免对伤口造成伤害3.不要轻易用手挤压、切割、将伤口刮掉总结酸灼伤和碱灼伤是常见的意外伤害,当遇到这种情况时,应及时采取正确的处置方法。
在急救过程中,不仅要防止进一步感染,还应注意不要将伤势扩大。
希望本文的介绍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酸灼伤和碱灼伤的处理方法,并能够有效地应对这种突发情况。
酸碱烧伤急救常识一、酸碱烧伤的定义和分类酸碱烧伤是指人体皮肤或黏膜受到酸性或碱性物质的侵蚀和损伤。
根据酸碱物质的性质,酸碱烧伤可分为酸烧伤和碱烧伤两种。
酸烧伤多见于实验室、工厂等环境,常见的酸包括硫酸、盐酸等;碱烧伤多见于家庭环境,常见的碱包括氢氧化钠、氨水等。
二、酸碱烧伤的急救原则1. 立即脱离酸碱源:首先要将受伤者迅速带离酸碱源,避免进一步损伤。
2. 迅速冲洗:用大量清水冲洗烧伤部位,以稀释和冲走残留的酸碱物质。
冲洗时间应持续至少20分钟。
3. 剥离污染物:若酸碱物质已渗入皮肤或黏膜,应用手套或工具剥离,避免进一步伤害。
4. 防止感染:对于严重烧伤,应避免使用不洁的物品接触伤口,以防止感染。
5. 就医救治:酸碱烧伤属于严重烧伤,应尽快就医,接受专业的治疗。
三、酸碱烧伤的常见症状和处理方法1. 酸烧伤:- 症状:烧伤部位出现疼痛、红肿、水泡、溃烂等症状。
- 处理方法: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烧伤部位,冲洗时间不少于20分钟。
可使用中性物质如碳酸氢钠溶液中和酸性物质,但要注意浓度和使用方法。
2. 碱烧伤:- 症状:烧伤部位出现灼痛、发红、水泡、腐蚀等症状。
- 处理方法: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烧伤部位,冲洗时间不少于20分钟。
避免使用醋等酸性物质中和碱性物质,以免产生化学反应。
四、酸碱烧伤的预防措施1. 安全操作:在实验室、工厂等环境中,应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范,正确使用和储存酸碱物质。
2. 安全储存:家庭中应将酸碱物质存放在儿童无法触及的地方,避免意外事故发生。
3. 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在接触酸碱物质时,应佩戴防护眼镜、手套等个人防护装备,减少受伤的可能性。
4. 教育宣传:加强对公众的酸碱烧伤知识普及,提高大众对酸碱烧伤的防范意识。
五、酸碱烧伤的常见误区1. 使用中和剂:对于酸碱烧伤,不推荐使用中和剂,因为中和反应可能会产生剧烈的热量和气体,进一步加重伤害。
2. 使用不当物品:在处理酸碱烧伤时,应避免使用不洁的物品,以免引起感染。
酸碱灼烧的急救方法 酸灼伤 以硫酸、盐酸、
硝酸最为多见,此外还有乙酸(冰醋酸)、氢氟酸、
高氯酸和铬酸等,都是腐蚀性毒物。除皮肤灼伤外,
呼吸道吸入这些酸类的挥发气、雾点(如硫酸雾、铬
酸雾),还可引起上呼吸道的剧烈刺激,严重者可发
生化学性支气管炎、肺炎和肺水肿等。 硝酸、硫酸、
盐酸三者所引起的化学灼伤症状基本相同皮损多局限
接触局部。接触时间短、接触物浓度低者,仅在接触
部出现潮红、灼痒脱离接触后很快消退;接触物浓度
较大,皮肤红肿灼痛继而形成褐红色肿胀、水疱,甚
者发生溃疡坏死,愈后留有瘢痕;长期接触稀硫酸或
盐酸可引起皮肤干燥、角化、易形成皲裂;长期接触
酸雾者可使皮肤及黏膜发生刺激症状亦可酸灼伤酸灼
伤酸灼伤酸灼伤 以硫酸、盐酸、硝酸最为多见,此
外还有乙酸(冰醋酸)、氢氟酸、高氯酸和铬酸等,
都是腐蚀性毒物。除皮肤灼伤外,呼吸道吸入这些酸
类的挥发气、雾点(如硫酸雾、铬酸雾),还可引起
上呼吸道的剧烈刺激,严重者可发生化学性支气管炎、
肺炎和肺水肿等。 硝酸、硫酸、盐酸三者所引起的
化学灼伤症状基本相同皮损多局限接触局部。接触时
间短、接触物浓度低者,仅在接触部出现潮红、灼痒
脱离接触后很快消退;接触物浓度较大,皮肤红肿灼
痛继而形成褐红色肿胀、水疱,甚者发生溃疡坏死,
愈后留有瘢痕;长期接触稀硫酸或盐酸可引起皮肤干
燥、角化、易形成皲裂;长期接触酸雾者可使皮肤及
黏膜发生刺激症状亦可发生湿疹样皮炎改变。偶可引
起鼻中隔穿孔或咽部黏膜溃疡齿酸蚀症、溃疡性口腔
炎或消化道炎症。因工作不慎,也可造成眼部灼伤。
盐酸所致的烧伤不及硫酸及硝酸所致的深,且较易形
成水疱硝酸是一种强氧化剂,能引起组织黄染及深部
烧伤,产生棕色焦痂,成为难愈的深溃疡。硫酸透皮
作用很深,接触后立即感到疼痛,局部皮肤先变白而
后变黑形成坏死,周围红肿坏死焦痂脱落形成境界明
显的深溃疡健康搜索,愈合很慢。 氟氢酸(即40%氟
化氢水溶液)开始作用缓慢,故易被忽视而延误治疗。
轻者仅出现红斑,剧烈疼痛,相继于接触部位皮肤变
白、水肿,发生组织凝固性坏死,表面可起大疱,疱
壁紧张,破后形成溃疡。若有少量氟氢酸残留,则继
续向深处及周围渗透鶒,坏死组织扩展可深达骨质。
苯酚(石炭酸)具原浆毒性它具有全身的和局部的作用,
吸水性强可引起细胞蛋白质凝固,能深达人体组织皮
肤接触高浓度苯酚后立即变白,经历短暂的麻木后引
起局部红肿、大疱及坏死。大量酚被人体吸收后可引
起肾脏损害。酚很容易被65%的乙醇或异丙醇所中和。
急救方法 1、立即脱去或剪去污染的工作服、内衣、
鞋袜等,迅速用大量的流动水冲洗创面,至少冲洗
10~20分钟,特别对于硫酸灼伤,要用大量水快速
冲洗,除了冲去和稀释硫酸外,还可冲去硫酸与水产
生的热量。 2、初步冲洗后,用5%碳酸氢钠液湿敷
10~20分钟,然后再用水冲洗10~20分钟。 3、清
创,去除其他污染物,覆盖消毒纱布后送医院。 4、
对呼吸道吸入并有咳嗽者,雾化吸入5%碳酸氢钠液
或生理盐水冲洗眼眶内,伤员也可将面部侵入水中自
己清洗。 5、口服者不宜洗胃,尤其口服已有一段
时间者,以防引起胃穿孔。可先用清水,再口服牛乳、
蛋白或花生油约200毫升。不宜口服碳酸氢钠,以
免产生二氧化碳而增加胃穿孔危险。大量口服强酸和
现场急救不及时者都应急送医院救治。 碱灼伤 较多
见的是氨水、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石灰灼伤。最常
见的是氨灼伤,由于其极易挥发,常同时并有上呼吸
道灼伤,重者并有肺水肿。眼睛溅到少量稀释氨液就
易发生糜烂,且痊愈缓慢。 钠、钾、钙、铵、钡
等的氢氧化物为强
碱性化合物,长期接触低浓度者可引起皮肤干燥,
指甲板变薄,光泽消失。接触中等浓度者,接触局部
自觉瘙痒,发生急性皮炎,可出现红斑肿胀、丘疹、
水疱、糜烂如处理不当日久可转为慢性皮炎。接触高
浓发生湿疹度者于接触局部自觉灼痛发生灼伤、坏死,
形成深溃疡,易继发感染,愈合极慢,愈后留有瘢痕。
接触碱粉或蒸气可引起上呼吸道黏膜的刺激反应偶可
引起鼻中隔溃疡,穿孔,眼部可有畏光、流泪、视力
模糊和异物感等,结膜充血红肿,若溅入浓碱,特别
是氢氧化钠,可致角膜损伤甚至失明。 急救方
法 皮肤碱灼伤脱去污染衣物,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污染的皮肤20分钟或更久。对氢氧化钾灼伤,要冲
洗到创面无肥皂样滑腻感;再用5%硼酸液温敷约
10~20分钟,然后用水冲洗,不要用酸性液体冲洗,
以免产生中和热而加重灼伤。 眼睛灼伤立即用大
量流动清水冲洗,伤员也可把面部浸入充满流动水的
器皿中,转动头部、张大眼睛进行清洗,至少洗
10~20分钟,然后再用生理盐水冲洗,并滴入可的
松液与抗生素。 因生石灰引起的灼伤,要先清扫掉
沾在皮肤上的生石灰,再用大量的清水冲洗,千万不
要将沾有大量石灰粉的伤部直接泡在水中,以免石灰
遇水生热加重伤势。经过清洗后的创面用清洁的被单
或衣物简单包扎后,即送往医院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