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钻法压井机理
- 格式:doc
- 大小:37.00 KB
- 文档页数:5
第七章压井工艺压井是向失去压力平衡的井内泵入高密度的钻井液,并始终控制井底压力略大于地层压力,以重建和恢复压力平衡的作业。
压井过程中,控制井底压力略大于地层压力是借助节流管汇,控制一定的井口回压来实现的。
一压井基本数据计算1 判断溢流类型1)首先计算溢流物在环空中占据的高度h w = ΔV/ Va式中h w—溢流物在环空中占据的高度,m ;ΔV—钻井液罐增量,m3;Va —溢流物所在位置井眼单位环空容积,m3/m 2)计算溢流物的密度ρw =ρm-式中ρw—溢流物的密度,g/cm3;ρm—当前井内泥浆密度,g/cm3;P a —关井套压,MPa;P d—关井立压,MPa.如果ρw在0。
12~0.36 g/cm3之间,则为天然气溢流。
如果ρw在0。
36~1。
07 g/cm3之间,则为油溢流或混合流体溢流.如果ρw在1。
07~1.20 g/cm3之间,则为盐水溢流。
2 地层压力P pP p = P d+ρm g H式中ρm—钻具内钻井液密度,g/cm33 压井钻井液密度ρk=ρm+P d/gH压井钻井液密度的最后确定要考虑安全附加值,同时其计算结果要适当取大。
4 初始循环压力压井钻井液刚开始泵入钻柱时的立管压力称为初始循环压力。
P Ti = P d+P L式中P i—初始循环压力,MPa;P L—低泵速泵压,即压井排量下的泵压,MPa.P L可用三种方法求得。
第一种方法:实测法。
一般在即将钻开目的层时开始,每只钻头入井开始钻进前以及每日白班开始钻进前,要求井队用选定的压井排量循环,并记录下泵冲数、排量和循环压力,即低泵速泵压。
当钻井液性能或钻具组合发生较大变化时应补测。
压井排量一般取钻进时排量的1/3~1/2。
这是因为:1)正常循环压力加上关井立压可能超过泵的额定工作压力;2)大排量高泵压所需的功率,也许要超过泵的输入功率;3)大量流体流经节流阀可能引起过高的套管压力,如果压井循环时,节流阀阻塞,可能导致地层破裂。
1 常规井控压井方法常规压井方法,就是当溢流发生后,能正常实施关井程序并在井底建立循环,在向井内泵入压井液过程中,始终保持井底压力略大于地层压力,完成压井作业的方法。
本文主要对常规压井方法中的司钻法压井和工程师法压井进行研究。
1.1 司钻法压井司钻法是发生溢流关井求压后,第一循环周用原密度钻井液循环,排除环空中已被地层流体污染的钻井液,第二循环周再将压井液泵入井内,用两个循环周完成压井,压井过程中保持井底压力不变。
其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录取关井资料,计算压井所需数据,填写压井施工单,绘出压力控制进度表,作为压井施工的依据。
(2)第一步用原钻井液循环排除溢流。
(3)第二步泵入压井液压井,重建井内压力平衡。
A.缓慢开泵,迅速开节流阀平板阀,调节节流阀、保持关井套压不变。
B.排量逐渐达到压井排量并保持不变。
在压井液从井口到钻头这段时间内,调节节流阀,控制套压等于关井套压并保持不变(也可以控制立管压力由初始循环压力逐渐下降到终了循环压力)。
C.压井液出钻头沿环空上返,调节节流阀,控制立管压力等于终了循环压力,并保持不变。
当压井液返出井口后停泵关井,关井立管压力、套管压力应皆为零。
然后开井,井口无外溢,则说明压井成功;如果立压、套压相同但大于零,则说明有圈闭压力或压井作业流体密度计算不准确,测试应打开节流阀适当排放作业流体;如果立压不降,作业流体不停地流动,则说明压井作业密度偏低,应继续压井。
1.2 工程师法压井工程师法压井是在关井后等待加重作业流体、压井和排除遗留在一个循环周内完成,因此也叫一次循环法或等待加重法。
在整个循环过程中,要保持井底压力等于或稍大于地层压力。
压井的基本作法仍是通过调节节流阀的开启程度,控制立管压力,保持井底压力不变的原则下,用压井液循环压井。
其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缓慢启动泵并打开节流阀,使套压等于关井时的套压值。
当排量达到选定的排量时,保持排量不变,调节节流阀的开启程度使立管压力等于初始循环立管总压力。
压井技术探讨及注意事项【摘要】文章首先从阐述压井原理出发,讨论了两种压井方法:司钻法和工程师法,并对这两种方法的步骤进行归纳;然后文章介绍了以往压井作业过程中的错误做法:在关井的情况下活动钻具;关井后长时间不进行压井作业;畅开井口压井。
最后文章针对福山油井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压井作业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压井技术安全注意事项近年来,福山油田并没有受限于相当复杂的地质现实,而是选择对各种开采难题不断攻关,油田不回避“小”的实际情况,逐步在滚动发展过程中实现比较成功的自我积累,最终创造了福山油田当前油气并举、产业链条通畅的发展形式,勘探开发工作实现非常高的效益。
这个过程中,不得不研究的一个领域便是压井技术,在油田的壮大过程中,压井技术功不可没,本文是一个总结也更是一个突破,期望为福山油田开发过程中的压井技术创新带来新思路。
一、压井原理压井原理的依据可以简单地比方成我们常说的“U”原理,在压井过程中,地层压力是依靠阻力和压力来实现平衡的,其中的阻力是由于地面节流而产生的,压力是由钻井过程中形成的合力。
压井过程的始终都会保持地层压力小于井底压力的状态,并且在整个过程中都会有一个恒定的井底压力。
当操作中将加重钻井液打入井内时,由于压井排量的不变和钻井液的不断增加,将会产生一个逐渐减小的节流压力,最终会出现这样一种状态:井口溢出当初所加的钻井液时,节流压力已经显示为零的状态了,此时的平衡又重新建立在地层和井口之间。
二、压井方法(一)司钻法压井司钻法又称二次循环法,指的是当溢流发生时并且完成关井工作后,考虑先利用钻井液循环将溢流排出,然和再结合钻井液压井的方法进行联合操作。
这种方法得以采用的硬件环境要求是边远井或者不能够及时供应加重剂的情况。
但是这种方法却具有最大的先天优势,它比较容易掌握,并且最关键的是操作时间短。
我们将司钻压井法的操作步骤概括如下:第一步,计算出压井操作所需要的真实数据,然后根据相关公式进行必需数据或者指标变量的计算。
司钻压井法操作步骤司钻压井法操作步骤:1. 引言在石油钻井过程中,司钻压井法是一种常用的操作技术。
它被用来控制井底压力,并确保井口的安全。
本文将深入探讨司钻压井法的操作步骤,包括准备工作、实施过程和安全措施。
2. 准备工作在进行司钻压井法操作前,必须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
这些准备工作包括确定压井目的、计算压井参数、选择合适的压井液和准备所需设备。
(1)压井目的:需要明确进行司钻压井的目的。
这可能是为了解决井底高压、油气窜淌、防止井喷等问题。
(2)压井参数:根据井底情况和目的,需要计算出合适的压井参数,如施工工艺、压力控制、泵浦流量等。
(3)压井液选择:选择合适的压井液是司钻压井的关键。
根据井底情况和目的,应选择相应的压井液,例如泡沫压井液、水基钻井液等。
(4)设备准备:准备好所需的设备,包括钻井液泵浦、套管、电动钻机等。
3. 操作步骤一旦准备工作完成,就可以开始进行司钻压井法的操作步骤。
下面是一般情况下的操作流程:(1)停止钻井操作:停止钻井操作,将钻头置于井底位置。
(2)连接压井管线:连接压井管线到钻柱中,确保通畅输送压井液。
(3)增加循环压力:逐渐增加钻井液的循环压力,以达到井底控制的目的。
(4)监测井底情况:通过井口压力和流量监测设备,持续监测井底的压力情况,并根据需要进行调节。
(5)控制井底压力:根据监测数据,调整压井参数,保持井底压力在安全范围内。
这可能需要调整泵浦流量、增加压井液的密度等。
(6)结束压井操作:当井底压力稳定在安全水平时,压井操作可以结束。
此时,可以继续进行钻井操作。
4. 安全措施在司钻压井法的操作过程中,安全始终是最重要的考虑因素之一。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安全措施:(1)设备检查:在操作开始前,对使用的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并确保其正常运行。
(2)人员培训:对参与压井操作的人员进行全面培训,使其熟悉操作步骤和安全要求。
(3)紧急预案:制定紧急预案,以应对可能发生的事故或突发情况。
司钻法压井机理司钻法压井当发生溢流关井后,关井立压和套压的显示有以下几种情况。
A、关井立压和套压均为零。
这种情况说明井内泥浆静液压力能平衡地层压力。
泥浆受油、气侵不严重,采用开着封井器循环除气的方法处理即可。
B、关井立压为零,套压不为零。
这说明泥浆静液压力仍能平衡地层压力,只是环空泥浆受侵污严重。
这时必须关闭封井器,通过节流阀循环,排除环空受侵污的泥浆。
循环时要通过调节节流阀的开启大小,控制立压不变。
关井立压不为零。
表明井内泥浆静液压力不能平衡地层压力。
必须提高泥浆密度进行压井。
压井时一般采用小排量压井。
主要原因是用小排量循环压井,泵压较低,可以减小循环设备和管汇的负荷。
有利于提高这些设备在压井作业中的可靠性,保证压井作业顺利进行。
否则,采用大排量压井,会使泵压增高,设备负荷增大甚至超过工作能力造成事故。
同时也易压漏地层,影响压井作业顺利进行。
因此在一般情况下,压井排量采用正常钻进时的排量的1/2-1/3。
常用的压井方法有司钻法和工程师法两种。
下面介绍司钻法压井。
司钻法又称两步法,司钻法压井分两步完成。
第一步(第一循环周),循环排除井内受侵污的泥浆。
第二步(第二循环周),用重泥浆循环压井。
压井的具体步骤是:1、计算压井所需的基本数据在压井施工前,必须迅速、准确的计算出压井所需的基本数据。
2、填写压井施工单3、压井第一步(第一循环周)基本做法是通过节流阀用原浆循环调节节流阀的开启程度,控制立压不变,以保持在井底压力不变的条件下,将环空内受侵污的泥浆排至地面。
具体步骤及操作方法:(1)缓慢启动泵并打开节流阀,使套压保持关井套压。
(2)当排量达到选定的压井排量时,保持排量不变循环。
调节节流阀使立压等于初始循环立管总压力Pt1,并在整个循环周内保持不变。
如立压超过Pt1时,应适当开大节流阀,反之,则应关小节流阀。
应该注意:在调节节流阀的开大或关小和立压呈现上升或下降之间,由于压力传递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存在着迟滞现象。
司钻压井法操作步骤及说明标题:详解司钻压井法操作步骤及说明引言:司钻压井法是一种重要的油井工艺,用于控制井口的井筒流体。
本文将深入探讨司钻压井法的操作步骤和相应的说明,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关键工艺。
一、司钻压井法的基本概念和原理1.1 司钻压井法的定义1.2 司钻压井法的原理1.3 司钻压井法的应用领域二、司钻压井法的操作步骤2.1 井筒准备和装备2.2 井口准备和安全措施2.3 钻具的位置和操作注意事项2.4 安全套管的设置和检查2.5 压井液的准备和注入2.6 压井过程的监控和调整2.7 压井结束和相关操作记录三、司钻压井法的关键技术要点和注意事项3.1 压井时的井底压力控制3.2 气体溢流和异常情况处理3.3 压井液的选择和性能要求3.4 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要求四、司钻压井法的优缺点及其改进措施4.1 优点4.2 缺点4.3 改进措施和发展趋势总结:通过本文对司钻压井法的操作步骤和说明的详细阐述,读者能够全面了解这一重要的油井工艺。
同时,本文也介绍了司钻压井法的优缺点以及改进措施,对读者的实际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观点和理解:司钻压井法作为一种重要的油井工艺,在油井施工和生产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其通过控制井口流体,维持井口稳定和安全,避免井喷和其他不良情况的发生。
在操作步骤中,井筒和井口的准备是关键,确保井口的安全是至关重要的。
同时,钻具的位置和操作、安全套管的设置和压井液的准备与注入等环节也需要严格掌握。
在实际操作中,对井底压力的控制、气体溢流和异常情况的处理、压井液的选择和环保要求等都需要全面考虑。
司钻压井法具有操作简便、效果显著等优点,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压力控制难度较大等。
未来,我们可以通过技术创新和设备改进来进一步完善司钻压井法。
请注意,文章结构化格式可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确保文章内容能够清晰、有条理地呈现出来。
同时,根据具体的关键词、主题或概念,文章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也可以相应进行调整。
司钻法压井施工设计一、基本情况1、井号:培训1井2、井身结构:244.5mm套管×2000米 215.9mm钻头×3000米3、井口井控装置:FH28-35环形+FZ28-70单闸板+ FZ28-70双闸板。
节流压井管汇YG/JG-70,环形防喷器试压24MPa,30分钟未降;全封、半封防喷器及节流压井管汇均试压49MPa,30分钟未降;放喷管线试压10MPa,30分钟未降。
4、地质分层(略)。
5、显示情况显示类别:溢流,井深3000米,层位:飞仙关,灰岩。
用钻井液密度1.20g/cm3,钻至井深3000m,发生溢流,关井立压3 MPa,关井套压4.5 MPa,钻井液罐增量3 m3。
二、有关计算压井思路:采用司钻法进行压井作业,首先用原浆控压循环排出环空受污染的气侵泥浆,再用注入压井液实施压井作业,重建井内压力平衡。
压井排量控制在10L/S,附加安全压力3 Mpa。
1)钻具内容积:钻杆段+钻铤段2)环空容积:裸眼钻铤段+裸眼钻杆段+套管钻杆段3)井筒容积:(忽略钻头以下5米)4)最大允许关井压力:2000米处的破裂压力-2000米以上液柱压力5)溢流距离井底高度(只计算环空也认为合理,即138.5米高度也正确)6)地层压力:地层压力=关井立管压力+泥浆柱静压力7)压井泥浆密度:压井泥浆密度=地层压力当量密度+附加密度8)初始循环压力:循环压力与排量的平方成正比9)终了循环压力:10)初始立管总压力:压井排量下的循环压力+关井立压+附加压力11)压井液到达钻头时间:钻具内容积除以压井排量12)计算压井液从钻头到达套管鞋时间:裸眼钻铤段与裸眼钻杆段的容积和除以压井排量13)计算压井液从钻头到达地面时间:环空总容积除以压井排量压井作业单压井作业中立压变化曲线P10 MPa4.7 MPa178分133分t311分三、组织分工职责1.指挥组①负责制定施工技术方案和安全措施。
②负责实施压井全过程的组织、指挥和决策,按设计要求和工程需要组织调度人员、器材,贯彻、落实各项工艺技术措施和安全工作。
常规压井方法常规方法包括关井立管压力为零的压井和关井立管压力不为零的压井。
关井立管压力为零的压井,是钻井液的静液压力可以平衡地层压力,发生溢流是因为抽汲、井壁扩散气、钻屑气等进人井内的气体膨胀所致,其处理方法如下:关井立管压力为零①当关井套压也为零时,保持钻进时的排量和泵压,敞开井口循环就可恢复井的压力控制。
②当关井套压不为零时,通过节流阀节流循环,在循环过程中,控制循环立压不变,当观察到套压为零时,停止循环。
上述两种情况经循环排除溢流后,应再用短程起下钻检验,判断是否需要调整钻井液密度,然后恢复正常作业。
关井立管压力和套管压力都不为零时常规压井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 .司钻法压井(二次循环法)司钻法是发生溢流关井求压后,第一循环周用原密度钻井液循环,排除环空中已被地层流体污染的钻井液,第二循环周再将压井液泵人井内,用两个循环周完成压井,压井过程中保持井底压力不变。
1 )司钻法压井步骤①录取关井资料,计算压井所需数据,填写压井施工单,绘出压力控制进度表,作为压井施工的依据。
②第一步用原钻井液循环排除溢流。
a .缓慢开泵,逐渐打开节流阀,调节节流阀使套压等于关井套压并维持不变,直到排量达到选定的压井排量。
b .保持压井排量不变,调节节流阀使立管压力等于初始循环压力几,,在整个循环周保持不变。
调节节流阀时,注意压力传递的迟滞现象。
液柱压力传递速度大约为 300 m/s , 3000m 深的井,需 20s 左右才能把节流变化的压力传递到立管压力表上。
c .排除溢流,停泵关井,则关井立压等于关井套压。
在排除溢流的过程中,应配制加重钻井液,准备压井。
③第二步泵人压井液压井,重建井内压力平衡。
a .缓慢开泵,迅速开节流阀平板阀,调节节流阀、保持关井套压不变。
b .排量逐渐达到压井排量并保持不变。
在压井液从井口到钻头这段时间内,调节节流阀,控制套压等于关井套压并保持不变(也可以控制立管压力由初始循环压力逐渐下降到终了循环压力)。
司钻法压井
当发生溢流关井后,关井立压和套压的显示有以下几种情况。
A、关井立压和套压均为零。
这种情况说明井内泥浆静液压力能平衡地层压力。
泥浆受油、气侵不严重,采用开着封井器循环除气的方法处理即可。
B、关井立压为零,套压不为零。
这说明泥浆静液压力仍能平衡地层压力,只是环空泥浆受侵污严重。
这时必须关闭封井器,通过节流阀循环,排除环空受侵污的泥浆。
循环时要通过调节节流阀的开启大小,控制立压不变。
关井立压不为零。
表明井内泥浆静液压力不能平衡地层压力。
必须提高泥浆密度进行压井。
压井时一般采用小排量压井。
主要原因是用小排量循环压井,泵压较低,可以减小循环设备和管汇的负荷。
有利于提高这些设备在压井作业中的可靠性,保证压井作业顺利进行。
否则,采用大排量压井,会使泵压增高,设备负荷增大甚至超过工作能力造成事故。
同时也易压漏地层,影响压井作业顺利进行。
因此在一般情况下,压井排量采用正常钻进时的排量的1/2-1/3。
常用的压井方法有司钻法和工程师法两种。
下面介绍司钻法压井。
司钻法又称两步法,司钻法压井分两步完成。
第一步(第一循环周),循环排除井内受侵污的泥浆。
第二步(第二循环周),用重泥浆循环压井。
压井的具体步骤是:
1、计算压井所需的基本数据
在压井施工前,必须迅速、准确的计算出压井所需的基本数据。
2、填写压井施工单
3、压井
第一步(第一循环周)
基本做法是通过节流阀用原浆循环调节节流阀的开启程度,控制立压不变,以保持在井底压力不变的条件下,将环空内受侵污的泥浆排至地面。
具体步骤及操作方法:
(1)缓慢启动泵并打开节流阀,使套压保持关井套压。
(2)当排量达到选定的压井排量时,保持排量不变循环。
调节节流阀使立压等于初始循环立管总压力Pt1,并在整个循环周内保持不变。
如立压超过Pt1时,应适当开大节流阀,反之,则应关小节流阀。
应该注意:在调节节流阀的开大或关小和立压呈现上升或下降之间,由于压力传递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存在着迟滞现象。
其滞后时间取决于液柱传递压力的速度和井深,液柱传递压力的速度大约为300米/秒。
如在井深3000米的井中,在调节节流阀后的压力要经过约20秒才能呈现在立压表上。
实际的滞后时间还受泥浆柱中天然气的含量和泥浆密度的影响。
在实际施工中,如果不注意滞后时间,就会造成调节节流阀过头,导致井底压力的控制不准确。
(3)环空受侵污的泥浆排完后,应停泵、关节流阀。
此时关井套压应等于关井立压。
第一步操作进行中,应同时配制压井重泥浆,准备压井。
第二步(第二循环周)
基本做法是通过节流阀用重泥浆循环,调节节流阀的开启程度,控制立压,以保证在井底压力不变的条件下将重泥浆替入井内,并在一个循环周内把井压住,具体步骤是:
(1)缓慢启动泵,并打开节流阀控制套压等于第一步结束后的关井套压。
(2)当排量在到选定的压井排量时,保持排量不变。
重泥浆由井口到达钻头的这段时间内,要通过调节节流阀控制套压等于关井立压不变。
立压由初始循环立管总压力Pt1降到终了循环立管总压力Pt2也可按“立管压力控制表”。
(3)继续循环,重泥浆在环空上返。
调节节流阀,控制立压等于终了循环立管总压力Pt2不变,直到重泥浆返出地面。
停泵、关节流阀。
检查立压和套压是否为零。
如果都为零,说明井内建立起新的压力平衡,压井成功。
压井时控制立压的目的是为了达到保持井底压力不变,但在控制立压的过程中,必然会引起套压的变化。
掌握立管和套管压力的变化规律,不仅有助于理解压井原理,掌握压井方法,而且对分析判断压井施工情况,保证压井顺利进行也是十分必要的。
压井时立管和套管压力的变化规律见图1-2所示。
在压井操作中已谈到一些,现作进一步归纳。
(1)立管压力的变化规律
在第一循环周内(0-t2),立管压力保持不变Pt1=Pd+Pc1.
在第二循环周内,重泥浆由井口到达钻头的时间(t2-t3)内,由于钻柱内的重泥浆柱压力逐渐增大,关井立压则逐渐减小,当重泥浆到达钻头时重泥浆压力与地层压力平衡,关井立压即降为零。
因此,在这段期间循环立压应由Pt1降至Pt2。
重泥浆在环空上返直至返出地面(t3-t4)这段期间。
立压保持Pt2不变。
(2)套压的变化规律
套压的变化比较复杂,在压井过程中,环空的井底压力是套压、泥浆柱压力和溢流液柱或气柱压力之和。
而在压井过程中又要求井底压力必须保持不变。
因此,环空内的泥浆或溢流的体积发生变化时,必然会引起套压的变化。
溢流的种类不同引起的套压变化也不同。
1)溢流为油、盐水时套压的变化在低循环周内,溢流由井底向井口上返的过程中在(0-t1)这段时间内,由于溢流
的体积不发生变化,泥浆的体积也不发生变化,套压则保
持关井套压值不变,当溢流从井口开始返出时,环空的泥
浆柱溢流逐渐增大,套压逐渐下降,溢流排完后,关井套
压就等于关井立压,见图1-2中(t1-t2)段曲线。
在第二循环周内,重泥浆由井口到达钻头的过程中,即(t2-t3)的时间内,环空内的泥浆柱压力没有发生变化。
套压也保持关井立压值不变。
重泥浆在环空上返的过程中(t3-t4),随着重泥浆的返高增加,泥浆静液压力逐渐增大,套压则逐渐下降,重泥浆返到井口时,套压就降为零。
2)溢流为天然气时,套压的变化
在第一循环周内,天然气在环空上返(t0-t1)时间内,天然气上部受到的泥浆柱压力逐渐减小,气体体积不断膨胀,环空泥浆柱压力随之减小,套压则逐渐增加。
当天然气的顶端到达井口时,套压达到最大。
天然气从井口排出时(t1-t2),环空泥浆柱高度增加套压下降。
天然气排完后关井,关井套压就等于关井立管压力。
在第二循环周内,套压的变化与溢流为油和盐水时的变化相同。
值得注意的是:在第一循环周的循环过程中,当天然气上返到接近井口时,其体积迅速膨胀,套压迅速升高,这是正常现象,在这个重要时刻,不要开大节流阀降压,仍应控制立管压力不变。
否则会造成井底压力降低,使地层流体再次进入井内,导致压井失败。
另外,从上面的讨论可知,采用司钻法压井时,进行完第一步后,井内的地层流体已排完,管柱内外的泥浆压力相等。
这样在进行第二步时,重泥浆由井口到达钻头的过程中,过程只要通过调节节流阀控制套压等于关井立压值不变,就可保持井底压力不变,立压自然会由PT1降到PT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