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单元图像素材的处理与加工
- 格式:doc
- 大小:236.00 KB
- 文档页数:7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图像素材的加工处理概述:图像素材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能够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图像加工处理方法,帮助教师更好地使用图像素材进行课堂教学。
一、裁剪1. 背景裁剪:在某些情况下,我们可能只需要图像中的某个特定部分,而不需要整个图像。
这时,可以使用背景裁剪的方法去除不需要的部分。
教师可以使用图像处理软件(如Photoshop)的裁剪工具进行操作。
2. 尺寸裁剪:有时候,我们需要调整图像的尺寸来适应不同的教学需求。
教师可以使用图像处理软件的尺寸调整功能,将图像裁剪为统一尺寸,以便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展示。
二、调整色彩1. 对比度调整:通过调整图像的对比度,可以使图像中的细节更加明显。
教师可以使用图像处理软件的对比度调整功能,增加或减少图像的对比度,以达到更好的展示效果。
2. 色彩平衡调整:有时候,图像的色彩可能偏黄或偏蓝,这时可以使用图像处理软件的色彩平衡调整功能进行调整,使图像的色彩更加自然。
三、滤镜效果1. 黑白效果:在某些情况下,使用黑白效果可以使图像更加突出主题,增强图像的表现力。
教师可以使用图像处理软件的黑白滤镜功能将彩色图像转换为黑白图像。
2. 模糊效果:在某些情况下,使用模糊效果可以使图像更加柔和,减少干扰。
教师可以使用图像处理软件的模糊滤镜功能进行调整。
四、添加文本和标注1. 添加文本: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能需要在图像上添加文本说明,以更好地解释图像内容。
教师可以使用图像处理软件的文本工具,在图像上添加文字。
2. 添加标注:在某些情况下,我们可能需要在图像上添加标注,以指向某个特定的部分。
教师可以使用图像处理软件的线条工具,在图像上添加标注。
五、去除噪点和瑕疵1. 去除噪点:在某些情况下,图像中可能存在噪点,这会影响图像的清晰度。
教师可以使用图像处理软件的去噪工具,将图像中的噪点去除。
2. 修复瑕疵:在某些情况下,图像中可能存在一些瑕疵,如划痕或污点,这会影响图像的质量。
第一单元选区1.1 第1题解答(1)新建宽和高均为6CM的文件,白色背景,RGB模式。
(2)设置前景色为红色,背景色为白色,用“椭圆选框工具”,建立椭圆选区,用前景红色填充选区。
(3)按ALT键,用“多边形套索工具”在椭圆上减少扇形选区,设置前景色为绿色,填充选区为绿色。
(4)用“多边形套索工具”以同样方法再减少一块扇形选区,填充选区为蓝色。
(5)重新选择两个稍小些的扇形区域,稍移开一些位置形成切割效果。
(6)按SHIFT键,用“魔棒工具”连续选择3个色块,形成选区。
(7)按CTRL+ALT组合键,同时连续按“向上方向键”,3个色块同时向上复制形成累积形饼立体示意图。
(8)将最终结果以X1-1.PSD为文件名保存在考生文件夹中。
(1)打开素材C:\2007PS\Unit1\window.jpg和grecn.jpg文件制作从window.jpg窗户看到窗外grecn.jpg的景色效果。
(2)在grecn.jpg中,执行“选择”>“全选”命令,全部选择grecn.jpg中的风景,执行“编辑”>“拷贝”命令。
(3)用魔棒工具配合其他选择工具,选取窗格空白处。
(4)执行“编辑”>“粘贴到”命令,将“风景”内容填入到“室内”窗格的空白处,产生从“室内”向外观看到“风景”的效果,如果对粘贴的位置不满意,可使用“移动工具”,拖动“风景”源内容,调整至合适位置。
(5)在“图层”调板中,观察源选区的图层调板,源选区的内容在目标选区被蒙版覆盖,缩略图出现在目标选区的图层蒙版缩览图旁边。
图层和图层蒙版之间是分离的——也就是说,可以单独移动图层或图层蒙版。
(6)将最终结果以X1-2.PSD为文件名保存在考生文件中。
(1)新建一个文件,宽和高为10CM×6CM。
(2)选择“横排文字工具”,输入数字“2”,设置为“幼圆,200大小,蓝色”。
(3)使用文字工具继续分别输入3个“0”,颜色分别为青色、绿色和黄色,每个数字形成一个新图层。
《网络多媒体素材加工》期末复习第1部分课程考核说明1.课程的性质和任务“网络多媒体素材加工”是浙江广播电视大学成人专科电子商务专业的一门统考课程。
该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网络多媒体素材基础、文字素材的采集与处理、图形图像素材加工、网络音频素材加工、网络动画素材加工及网络视频素材加工等。
本课程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在完成基础知识教学任务的同时,加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
本课程要求通过课堂实例教学和课程实训,强化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本课程教学总学时数为90学时(课内36学时,实训54学时),5学分(基础课2学分,实训3学分),第二学期开设。
2.考核对象浙江广播电视大学成人专科电子商务专业(成人专科)的学生。
3.考核方式与总成绩的记分方法本课程采用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考试方式,形成性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60%,终结性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40%。
课程总成绩按百分制记分,60分为合格。
4.形成性考核的形式及要求形成性考核主要考核学生实训及平时作业成绩的完成情况,形成性考核由各教学点组织教师评定成绩,由省(市、自治区)级电大认定。
形成性考核内容包括实训和作业,其中实训占80%,平时作业占20%。
5.终结性考核的形式及要求(1)命题依据本考核说明严格按照“网络多媒体素材加工”课程教学大纲编写,所使用的文字教材是中央电大出版社出版的《网络多媒体素材加工》(龚祥国主编)。
本课程考核说明是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试命题的基本依据。
(2)考核要求本课程考核学生以下知识和能力了解:网络多媒体技术及素材加工的相关知识、多媒体素材加工的应用软件的使用。
理解:网络多媒体素材的采集、多媒体素材的相关基础知识及本书涉及的应用软件的基本功能和相关术语。
掌握:网络多媒体素材中文字素材的加工技能、图形图像素材的加工技能、动画素材的加工技能、音频素材的加工技能和视频素材的加工技能。
(3)组卷原则根据“网络多媒体素材加工”课程教学大纲规定的要求,按掌握、理解、了解三个层次命题。
七(上)第1单元信息与信息技术第1课信息的特征第2课现代信息技术与生活第3课计算机探秘第4课使用计算机管理文件第5课信息安全与信息道德单元小结第2单元我的新学期第1课欢迎参加辩论会第2课为运动员加油第3课我心中的班级第4课文学社新成员第5课班级风采单元小结第3单元畅游齐鲁第1课策划准备第2课设计外观第3课组稿编辑(一)第4课组稿编辑(二)第5课播放展示与发布单元小结七(下)第1单元数据处理第1课数据计算第2课数据分析第3课数据的图表化第4课工作表的格式化与打印单元小结第2单元网络技术基础第1课计算机网络基础第2课互联网基础第3课互联网的基本服务第4课互联网的应用单元小结第3单元多媒体素材的采集与加工第1课亲密接触多媒体第2课图像处理(一)第3课图像处理(二)第4课图像处理(三)第5课音频采集与处理第6课视频采集与处理单元小结八(上)第1单元 网站设计与制作 第1课 创建站点第2课 设计网站首页 第3课 网页中的表格 第4课 网页的美化 第5课 建立超链接 第6课 网站的发布与维护 第7课 制作表单网页单元小结第2单元 FLASH 动画制作 第1课 认识FLASH MX 第2课 图层与元件 第3课 运动渐变动画 第4课 形状渐变动画 第5课 引导层动画 第7课 遮罩动画第8课 声音处理与作品发布 单元小结单元小结八(下)第1单元 算法思想初步 第1课 算法基础知识 第2课 利用E 语言程序解决 高斯问题第3课 E 语言程序设计基础 第4课 分支结构 第5课 循环结构 第6课 枚举法第7课 算法的优化示例单元小结第2单元 VB 程序设计 第1课 大熊猫的两个愿望 第2课 自我介绍 第3课 谜语大擂台(一) 第4课 节约用水算水价 第5课 谜语大擂台(二) 第6课 会计小助理 第7课 欲与珠峰试比高第8课 我的媒体播放器单元小结单元小结九(上)第1单元感测技术第1课感测技术概述第2课感测技术的应用单元小结第2单元控制技术第1课控制技术概述第2课控制技术的应用单元小结第3单元通信技术第1课通信技术概述第2课通信技术的应用单元小结第4单元智能机器人第1课认识机器人第2课欢迎进入AS—MII的世界第3课 VJC1.5编程软件第4课让机器人动起来第5课让机器人走四边形第6课让机器人具有智能第7课程序的基本结构第8课高级编程第9课机器人比赛项目单元小结九(下)第1单元关注信息社会第1课走进信息世界第2课信息技术综述第3课审视信息社会单元小结第2单元把握未来际遇第1课信息的获取与分析第2课赢在网络时代第3课网络信息检索单元小结第3单元体验数码生活第1课计算机的奥妙第2课数据存储未来第3课信息资源检索第4课信息安全概论单元小结第4单元成就美好明天第1课文本信息加工第2课表格信息处理第3课多媒体信息集成单元小结。
《图像素材的加工处理》学历案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图像素材无处不在。
从网页设计到广告宣传,从影视制作到社交媒体,优质的图像素材能够吸引眼球、传递信息、引发情感共鸣。
然而,原始的图像素材往往无法直接满足我们的需求,这就需要对其进行加工处理,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一、图像素材加工处理的基础知识1、图像的格式常见的图像格式有 JPEG、PNG、GIF 等。
JPEG 格式适用于照片,它能够在保证一定质量的前提下压缩文件大小;PNG 格式支持透明背景,常用于图标和图形设计;GIF 格式则适用于简单的动画。
2、图像的分辨率分辨率决定了图像的清晰度和细节程度。
高分辨率的图像在放大时能够保持清晰,但文件大小也会较大;低分辨率的图像文件较小,但可能会出现模糊或锯齿。
3、色彩模式常见的色彩模式有RGB(用于屏幕显示)和CMYK(用于印刷)。
了解不同色彩模式的特点和适用场景对于正确处理图像至关重要。
二、图像素材加工处理的工具1、专业图像处理软件如 Adobe Photoshop,它功能强大,提供了丰富的工具和特效,适用于专业的图像设计和处理。
2、在线图像处理工具例如 Canva、Fotor 等,它们无需下载安装,通过网页即可使用,操作相对简单,适合初学者和快速处理一些基本的图像需求。
3、手机端图像处理 APP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许多图像处理 APP 应运而生,如醒图、Snapseed 等,方便用户随时随地对图像进行简单的编辑和美化。
三、图像素材的获取1、自行拍摄使用相机或手机拍摄原创的图像素材,能够最大程度地满足个性化需求。
2、网络搜索通过搜索引擎、图库网站等途径获取免费或付费的图像素材,但要注意版权问题。
3、扫描将纸质的图片、文档等通过扫描仪转化为数字图像素材。
四、图像素材的裁剪与调整1、裁剪通过裁剪可以去除图像中不需要的部分,突出主体,改变图像的构图。
2、大小调整根据使用场景的要求,调整图像的尺寸,使其适应不同的媒介和平台。
图形图像处理目录第一单元--认识photoshop (1)1.1:初试photoshop。
(1)1.2基本概念-像素与分辨率: (1)1.3基本概念-色彩模式: (2)1.4基本概念-图层: (4)1.5Photoshop基本概念: (5)1.6文件的保存与格式: (6)第二单元--图像的基本编辑方法 (9)2.1图像的修改: (9)2.2画布的修改: (10)2.5学以致用--照片裁剪与调整: (16)第三单元--选择工具群组的运用 (17)3.1规则选区的绘制: (17)3.2套索工具的使用: (22)3.3魔棒工具的使用: (24)3.4学以致用-装饰画的绘制实例: (29)第四单元--绘图与装饰工具群组的运用 (31)4.1基本绘画-画笔的基本使用: (31)4.2学以致用蒲公英插画绘制: (34)4.3艺术绘画及处理-油漆桶、渐变、橡皮擦: (37)4.4图像的修复-修复画笔、仿制图章: (43)4.5学以致用-老照片修复: (49)第五单元--矢量图形的绘制 (51)5.1钢笔工具: (51)5.2标志设计: (55)5.3文字工具: (59)5.4艺术字设计: (61)第六单元--图层的使用 (63)6.1图层基本操作: (63)6.2图层样式的应用-水晶字体的设计: (65)6.3图层蒙版的应用-瓶中景效果合成: (67)6.4图层的混合模式: (68)6.5学以致用-黑白照着色: (70)第七单元--图层的使用 (72)7.1色彩调整: (72)7.2学以致用-照片美化处理: (74)7.3色彩调整: (75)7.4特殊色彩调整: (79)7.5学以致用-照片美化处理: (81)第八单元--图层的使用 (81)8.1快速蒙版和矢量蒙版: (81)8.2学以致用-用矢量蒙版绘制照片墙: (82)8.3认识通道: (84)8.4利用通道抠图: (86)8.5学以致用-人像海报设计: (87)第九单元-- 滤镜 (89)9.1认识滤镜: (89)9.2特殊滤镜: (91)9.3风格化滤镜组: (94)9.4学以致用-火焰字制作: (96)9.5像素化与渲染滤镜组: (97)9.6扭曲滤镜组: (99)9.7模糊与锐化滤镜组: (102)图形图像处理第一单元--认识photoshop1.1:初试photoshop。
课题: 处理和加工图片素材课型: 新授编写时间: 2009年09月17日执行时间09月29日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会用宁PS软件浏览、转换、简单处理图像。
2、过程与方法:学生会处理、获取简单的图像素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创设学习情景,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
内容分析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多媒体”这个名词现在已经家喻户晓,多媒体技术已经应用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专家做报告要用演示文稿,教师讲课要用课件,还有同学们喜欢的动漫作品等等,都是应用多媒体技术的产物——多媒体作品。
一个好的多媒体作品,是运用多媒体技术对丰富而且高质量的多媒体素材进行组织加工形成的,这个过程涉及到媒体(音频、图像、视频)素材的获取与加工,而图像是人们最容易接爱的信息媒体,它可以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丰富的信息,将抽象的内容转化为直观而现实的形式,具有文字和声音不可比拟的优点。
通过本模块将学习一些简单的图像处理方法。
教学重点:学会简单的图像处理方法教学难点:图像素材的获取与加工学生分析从学生特点来看,九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好奇心强,同时又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
但多数情况下还比较肤浅和不够成熟,尤其对于一些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还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整体表现肤浅,不求甚解,教师点则通,不点则不通。
通过前面课程的学习,学生已基本掌握了多媒体技术的基本概念、应用、音频素材的获取与加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学会图像素材的获取与加工,使学生掌握一些简单的图像处理方法。
教学策略设计本节课教学主题是图像素材的获取与加工,目标是体验图像的获取与加工,了解其在多媒体作品中的作用,客观认识图像素材是多媒体作品中不可缺少的,是人们最容易接受的信息媒体。
根据学生的年龄和特点,所以本节课采用“任务驱动法”,教学内容不易过深,重在体验,感悟、兴趣激发。
教学流程谈话引入图像是人们最容易接受的信息媒体,它可以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丰富的信息,将抽象的内容转化为直观而现实的形式,具有文字和声音不可比拟的优点。
图像素材的获取与加工
第3课时
一、案例背景信息
1.模块(或章节):模块五制作多媒体作品第3单元图像素材的获取与加工2.年级:九年级
3.所用教材版本:宁夏教育厅教研室编著
4.学时数:1课时
二、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选自宁夏教育厅教研室编著的初中信息技术模块五《制作多媒体作品》第3单元《图像素材的获取与加工》第三课时的内容。
依据《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相应的精神:‘学会使用与学习和实际生活直接相关的工具和软件,学会应用多媒体工具……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开展教学。
本单元主要学习利用acdsee对图像进行简单的加工和处理,是整册书的重点,也是难点。
本课是在学生了解了acdsee6.0窗口、图像浏览、格式转换、裁剪与缩放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富有创意的两个编辑菜单——调整菜单(图像调整)、滤镜菜单(图像的艺术效果处理),是前面内容的延伸与拓宽,同时也是本单元知识的学习重点。
通过上节课与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学习acdsee的四个基础技能,并根据所学对图像进行简单的加工处理。
教材利用“做一做”任务的完成,引导学生学习图像调整质量和效果处理的方法,以“知识窗”和“小博士”作为补充,以“试试看”和“巩固练习”为操作技能的巩固,使学生在实践练习的基础,掌握其操作方法,从中体验acdsee6.0工具软件在图像处理方面的功能。
(二)学生分析
本节课的学习对象是九年级学生,经过小学及初中近七年的信息技术的学习,已经能利用计算机解决很多学习、生活中信息加工、处理的问题,也掌握了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技能。
本课内容是经过前面2课时对acdsee6.0的学习,学生对这一工具软件已有了初步了解。
这部分知识相对有趣,感性较强。
学生对感兴趣的内容学习积极性高并乐于探索,但有的学生只是基于兴趣地乱涂乱改,没有目标性,需要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而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得让他们有事可做,在完成基础任务后,引导他们带动其他学生的学习。
(三)教学目标
1、学会用ACDSee6.0软件对图像进行质量调整和效果处理的方法。
2、通过学生欣赏图像,进而自主尝试、比较、探索学习,了解其中的相关概念和意义。
3、能通过所学知识对生活中的图像进行简单加工处理。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学会acdsee6.0中图像处理的两个常用菜单—调整、滤镜的用法。
2、了解学习中的一些相关概念。
教学难点:1、能综合所学知识对生活中的图像进行简单加工处理。
(五)教学理念
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参与”的教学理念,根据本课内容,学生的学情,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在实践中完成任务,体验学习的乐趣。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利用acdsee6.0工具软件进行简单的图像处理的能力。
(六)教学策略设计
1.教学方法:
本节课主要采取学生自主探究,教师点拨引导,学生讨论及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
教师通过图像对比,观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将教学内容化分成多个任务练习,在通过适当的演示后,层层深入的提问,引导学生对任务进行分析至完成。
2、学法指导: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要让学生自己动手、自己操作、自己探究,在完成任务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体验成功的喜悦。
同时指导学生相互交流、互相探讨,在完成基础任务之上进行创新。
(七)教学准备:
1、学生练习使用的图像素材,课前分发到每台学生机,上课使用。
2、上课使用自制课件及远志多媒体教学软件。
板书设计:
学生典型作品:
原图
学生作品
关键环节提炼
①用质量与效果不好的图像素材与经过处理的图像经过观察、对比,让学生感受acdsee6.0在图像加工方面的功能,情景引入,当我们的素材不能满足我们表达的意思,我们可以利用图像加工工具进行处理,引出本课的学习内容。
②用教材和处理教材方面,根据我们实际生活中,有些素材仅仅是局部需要处理,以及上节课的已经学过了裁剪的使用技能,所以在调整质量学习时我拓宽了教材,引导学生学习了局部素材的处理技能,同时也为后面的作品创作作了铺垫。
③作品展示与交流方面,给学生一个展示的平台,自我表现。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同时也可以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反思
一、使用教材方面
“用教材教而不能教教材。
”这句话每次参加教师培训时,我们的教研员赵志坚老师都要反复强调的一句话。
可是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我经常问自己,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反思自己对教材的理解程度,以及对教材使用。
参加这次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我先对教材进行了梳理,按照以往的教学进行授课,发现学生刚开始对本课内容很感兴趣,可是到了后面,就没有了多高的兴致。
看到这一现象,我开始反思自己的教学,能不能对教材拓宽,继续保留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于是,教材在调整图像质量进行学习时,只讲解了整体素材的处理,没有涉及局部素材的处理,根据前面所讲的裁剪的技能,我设计了局部素材处理这一环节,让优等生带动其他学生,达到全面提高。
二、任务驱动与鼓励发现并进,评价交流贯穿课堂。
这节课我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法、自主探究学习法、学生演示法,学生评价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本课是带领学生体验acdsee6.0这一工具软件在图像处理方面强大技能,进而根据教材进行学习这些技能,最终利用技能进行创作。
在教学中,老师根据内容设计了一个个教学任务,在每一个任务完成后,我都让一个学生来演示操作,并且及时的进行鼓励性的评价。
在作品展示与交流方面,给学生一个展示的平台,自我表现。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要相信学生,挖掘他们的潜能,给他们空间。
让学生获得成就感,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同时也可以保持学习积极性。
三、与学生一起完成板书,分享快乐
以往我们的信息技术课的教师大多没有板书,喜欢用PPT代替,节省时间。
我认为一个层次清晰,赏心悦目的板书更能吸引学生的眼球。
所以上课时我采用了传统的板书,我在黑板上将课题,教学知识罗列出来,然后用线将他们连接形成一个圆形,使所学内容能够有机的融合在一起。
四、本节课的不足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新兴学科,在教学上,很多老师在不断的尝试、探索,寻找科学的方法,追求理想的效果。
作为信息技术学科的一名教师,我为它的发展做着坚实的努力。
但是由于自身的素质,我还是有一些缺点:①教材把握程度不够。
②在整堂课中还是由于经验不足,致使在环节中的过渡语言,还欠严
密。
③在计算机教师向信息技术教师转轨方面,做的也不到位,需要不断的学习研究,才能提升自身的素质,争取做一名合格的信息技术教师。
总之,这节课有优点也有缺点,我希望能通过这节课与我们信息技术教师们一起切磋,交流。
我想,如果我们的信息技术教师不断学习,不断努力,那么信息技术教育的明天会更加灿烂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