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
- 格式:pptx
- 大小:1.53 MB
- 文档页数:32
六年级上册的科学实验科学实验是六年级上册科学课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实践操作,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提高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科学素养。
本文将讨论一些适合六年级上册的科学实验项目,帮助学生在课外进行实践学习。
1. 水的净化实验材料:脏水、漏斗、滤纸、玻璃瓶、砂子、碳粉步骤:1)将脏水倒入玻璃瓶中;2)在瓶口放置漏斗,并在漏斗内放入滤纸;3)在滤纸上层铺一层砂子,再加一层碳粉;4)观察脏水从漏斗慢慢渗出时的变化;5)倒出滤过后的水,对比原脏水的颜色和清澈度。
这个实验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水的净化过程。
砂子和碳粉的层可以过滤掉脏水中的杂质,使其变得清澈。
通过对比滤过后的水和原脏水的差异,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水的净化原理。
2. 雪花的形成实验材料:冷冻器、蒸馏水步骤:1)将蒸馏水装入冷冻器中;2)将冷冻器放入冷冻室,并等待一段时间;3)取出冷冻器,观察冷冻水中的晶体结构。
这个实验可以帮助学生了解雪花形成的过程。
蒸馏水在冷冻器中冷却时,水分子会结晶并形成雪花的形状。
学生可以观察到不同形状和结构的雪花片,增加对雪花形成过程的理解。
3. 食物中营养成分的检测实验材料:食物样本(如苹果、香蕉、鸡蛋等)、试纸盒(含检测蛋白质、淀粉和脂肪的试纸)步骤:1)将不同食物样本切碎;2)将试纸盒中不同项目的试纸分别蘸取食物样本的汁液;3)根据试纸颜色变化,判断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这个实验可以让学生了解不同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学生可以观察试纸在食物汁液中的变化,从而确定食物中是否含有蛋白质、淀粉和脂肪等营养成分。
4. 植物生长实验材料:花盆、土壤、种子步骤:1)将土壤放入花盆中;2)在土壤中插入种子;3)给予足够的阳光和水,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
这个实验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通过观察种子的发芽和植物的成长,学生可以了解植物吸收土壤中的养分、吸收阳光和水分的过程。
总结:六年级上册的科学实验对学生的科学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
最全的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实验一:第三课馒头发霉实验名称馒头发霉的对比实验实验目的比较馒头在什么情况下容易发霉实验准备四片馒头(或用其他容易发霉的食物)、塑料袋。
实验步骤(1)选四片馒头(或用其他容易发霉的食物),分别贴上号码。
1号馒头发霉最早,实验现象(2)在1、3号上滴水,将2、4号烤干。
发霉面积最大。
2号、实验过程(3)将4片馒头分别装入袋中。
(4)将1、2号放在朝阳的窗台上(或温度较高的地方),3、4号放入冰箱里。
3号馒头发霉时间和面积居中。
4号馒头发霉时间晚,发霉面(5)几天后,观察4片馒头,看看发生了什么变化,积小。
并记录下来。
实验结论实验二:第五课蜡烛的更换实验名称蜡烛燃烧的变化实验馒头在温暖、潮湿的情况下容易发霉。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使学生认识到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
实验准备蜡烛、火柴、干玻璃片、试管夹。
实验过程实验方法实验现象..1、点燃蜡烛,观察现象。
2、试管夹夹住玻璃片,放在火焰上方,观察现象。
蜡烛开始燃烧,火焰下方蜡烛由固态变成液态,玻璃片上变黑。
实验结论蜡烛燃烧,第一,形式已经改变,第二是产生一种新的物质——烟。
实验3:第6课盐和水泥实验名称实验目的食盐变化的实验探究食盐的变化杯子、玻璃棒、食盐、火柴、盘子、小勺、铁架台(带铁圈、石实验准备棉网)、坩埚、酒精灯。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1、实盐在水中溶解1、向杯子中倒入水,把食盐放在水中,用玻了,看不到了。
实验过程璃棒搅拌,观察现象。
2、坩埚上可以清晰2、把食盐水倒入坩埚中,放在铁架台上,点地看到已经分析出燃酒精灯,给食盐水加热,观察现象。
的食盐颗粒。
实验结论实验四:第6课盐和水泥实验名称水泥变化的实验通过给食盐水加热的方法可以使溶解的食盐恢复原状。
实验目的探究水泥的变化..杯子、火柴、盘子、小勺、铁架台(带铁圈、石棉网)、实验准备酒精灯、坩埚。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1、往盘中的水泥加水,过了一会,1、将水泥倒入盘中,往盘中的水泥加实验过程水泥凝固了。
六年级上册科学课本科学实验在六年级上册科学课本中,我们学习了很多有趣的实验,其中涵盖了多个科学领域,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等。
每个实验都让我们深入理解了相关知识,并在实践中加深了对科学的认识。
接下来,我将分享几个我最喜欢的实验。
实验一:压力的作用本实验用气球来演示压力的概念。
你需要在气球中放一些塑料珠子,然后充满气体。
接下来,将气球压缩成较小的体积并固定。
随着你将气球从压缩状态中释放,气球将恢复原始的形态并将珠子击飞。
这是因为当气球被压缩时,气体分子被挤压在一起,导致内部压力增加。
当气球从压缩状态中释放时,这些气体分子会迅速扩散并撞击珠子,从而将其击飞。
实验二:反应速率本实验使用饼干和牛奶来演示反应速率。
你需要将两种材料放在两个不同的碗中,并在碗中放置一块相同大小的饼干。
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会发现牛奶中的饼干比空气中的饼干更快变软。
这是因为牛奶中含有酶,它可以加速饼干分解的速度。
这是一个很好的演示反应速率的实验。
实验三:霉菌的生长本实验需要你在两块面包中喷上水,然后将一块面包放在暗处,另一块面包放在阳光下。
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会发现阳光下的面包上长出了霉菌,而暗处的面包上则没有。
这是因为霉菌需要光来生长。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可以观察到光的重要性以及霉菌如何通过营养来生长和繁殖。
这些实验是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的一部分,但它们可以让我们深入理解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多个领域的基本概念。
它们不仅可以在课堂上进行,还可以在家中进行,让我们更深入了解科学的基本原理。
1、模拟细菌繁殖的实验。
实验材料:豆子、八个杯子。
实验目的:用豆子的数量迅速增加来感受细菌的繁殖速度。
实验步骤:用豆子来模拟细菌,把豆子放入八个杯子中来模拟细菌繁殖八代的过程,用20秒来模拟每代繁殖所需要的20分钟。
在1号杯子里放1粒豆子,代表第一代细菌。
细菌一分为二进行繁殖,第二代细菌就有2个了,在2号杯子里放2粒豆子。
以此类推,计算第八代和第二十一代细菌的个数。
实验分析:第一代细菌有1个,第二代细菌有2个,第三代细菌有4个,第四代细菌有8个,第五代细菌有16个,第六代细菌有32个,第七代细菌有64个,第八代细菌有128个…到第二十一代时就繁殖出上百万个细菌了。
实验结论:细菌的繁殖速度很快,一个细菌可以在数小时内繁殖出几百万甚至上亿个后代。
2、研究馒头发霉的条件猜测:影响霉菌生长快慢的因素有水分和温度。
实验目的:探究馒头发霉的条件。
实验猜测:温暖、潮湿条件下的馒头容易发霉实验方法:为了研究霉菌是否在温暖、潮湿的条件下容易生长,我们可以找出与之相反的环境条件,如寒冷和干燥,并对这四种环境条件进行组合。
根据条件的变化来设计两组不同的对比实验。
实验材料:四个烘干的馒头、塑料袋、清水、滴管、线绳、冰箱、牙签。
实验步骤:(1)在第一个馒头上滴10滴水,第二个馒头保持干燥,将两个馒头分别放在塑料袋中并用线绳扎紧,放在暖气片上。
(2)在第三个馒头上滴10滴水,第四个馒头保持干燥,将两个馒头分别放在塑料袋中并用线绳扎紧,放入冰箱中冷藏。
(3)每天定时观察四个馒头的变化,并将实验现象记录下来。
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几天后,在温暖、潮湿环境下的馒头发霉了,而其他几个馒头几乎没有变化。
实验分析:霉菌在水分和温度适宜的条件下会迅速繁衍。
干燥的馒头缺少水分,冷藏室的分温度较低,这两个条件都不适宜霉菌的繁殖。
3、比较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异同.实验目的:比较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异同.实验材料:显微镜、洋葱表皮切片和人体表皮装片(可用人体口腔上皮细胞)。
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案第一章:分子的运动1.1 实验目的(1)观察分子的运动现象;(2)了解分子运动的原理。
1.2 实验原理分子在不断运动,布朗运动是分子运动的体现。
1.3 实验材料澄清石灰水、盐、胡椒粉、玻璃棒、水。
1.4 实验步骤(1)在玻璃板上倒入适量澄清石灰水,用玻璃棒搅拌均匀;(2)将盐和胡椒粉分别撒在澄清石灰水上;(3)观察胡椒粉和盐在石灰水中的运动现象。
1.5 实验现象胡椒粉和盐在澄清石灰水中不断运动,呈现出布朗运动的现象。
1.6 实验结论分子在不断运动,布朗运动是分子运动的体现。
第二章:制作太阳能烧水器2.1 实验目的(1)了解太阳能的利用;(2)学会制作太阳能烧水器。
2.2 实验原理太阳能可以通过集热器转化为热能,使水温升高。
2.3 实验材料硬纸板、透明塑料袋、水、容器、吸管。
2.4 实验步骤(1)将硬纸板剪成圆形,中间挖空,制成集热器;(2)将透明塑料袋套在集热器上,确保密封;(3)在塑料袋内倒入适量水,放入容器;(4)用吸管将塑料袋吹满气体,排出空气;2.5 实验现象在阳光下,太阳能烧水器中的水温逐渐升高。
2.6 实验结论太阳能可以通过集热器转化为热能,使水温升高。
第三章:制作风车3.1 实验目的(1)了解风能的利用;(2)学会制作风车。
3.2 实验原理风能可以通过风车转化为机械能。
3.3 实验材料纸板、木棒、塑料瓶、彩纸、剪刀、胶水。
3.4 实验步骤(1)将纸板剪成圆形,作为风车的底座;(2)在木棒一端粘贴塑料瓶,作为风车的叶片;(3)在纸板上剪出风车的轴孔,将木棒穿过轴孔,固定在纸板上;(4)将彩纸装饰风车叶片,增加美感;3.5 实验现象在风力作用下,风车转动。
3.6 实验结论风能可以通过风车转化为机械能。
第四章:探索光的传播4.1 实验目的(1)了解光的传播原理;(2)学会使用激光笔进行光的传播实验。
4.2 实验原理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4.3 实验材料激光笔、透明塑料尺、白纸、直尺。
六年级科学实验步骤班别:姓名:学号:1、辨别食物中的营养成分的实验:1)用棉签蘸少许食用油涂在一张白纸上。
2)用鸡肉、芝麻等食物分别在白纸的其他区域上挤压、划动。
3)观察它们在白纸上留下的痕迹。
4)判断它们含有什么营养成分。
2、检测食物是否含有淀粉的实验:1)取一些食物放在培养皿上。
2)用滴管分别滴一滴碘酒在食物上。
3)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4)清洗、整理器材,并放回原位。
3、证明二氧化碳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实验:1)在两个烧杯中分别倒入50毫升澄清石灰水。
2)用洗耳球向其中一杯澄清石灰水里反复注入空气。
3)通过吸管向另一杯澄清石灰水中吹气。
4)观察实验现象。
4、剧烈运动后呼吸有什么变化的实验:1)放松地坐在椅子上,记录1分钟呼吸的次数。
2)原地跑步1分钟停下来,记录1分钟呼吸的次数。
3)比较平静时的呼吸次数与跑步后的呼吸次数有什么变化。
5、你的反应有多快的实验:1)请一位同学手持一把尺子,零刻度的一端朝下竖直放置。
2)请你将手放在零刻度处。
3)当同学放开尺子,让尺子自由下落时,你尽量用最快的速度抓住尺子。
4)记录抓住尺子的刻度,看看你的反应有多快。
6、确定优势眼的实验:1)举起手臂向前伸直,用手指指向教室里的某个物体。
2)不要移动手指,闭上右眼,用左眼观察手指指向的位置。
3)再闭上左眼,用右眼观察手指指向的位置。
4)哪只手指向的位置与所指的物体感觉上更吻合一些,那次观察时用的眼睛就是优势眼。
7、用橡皮制作动物前肢骨模型实验:1)先用橡皮泥做出猕猴的前肢模型。
2)再改变猕猴的前肢骨模型中骨块的位置和形态。
3)尝试拼出蝙蝠、鲸或其它哺乳动物的前肢骨模型。
8、强风与翅膀的实验:1)将书本堆叠起来,模拟“小岛”。
2)将一些小纸片折叠成“身体”和“翅膀”,用回形针夹起来,模拟正常翅膀的昆虫。
3)再将一些小纸片折叠成“身体”,用回形针夹起来,模拟无翅膀的昆虫。
4)将这些“昆虫”随机放在“小岛”上,用电吹风平吹小岛,当风力加强时,观察哪些昆虫能留在“小岛”上,哪些昆虫被吹走。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教学计划(3篇)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教学计划篇一六年级学生整体学习努力,但缺乏灵活性。
由于生活习惯的差异,部分学生缺乏科学知识,科学探究能力不强。
很多学生接触自然的机会很少,但自身的特点让学生更愿意接触科学,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本册科学是小学阶段科学的最后一册,包括了五个单元,共23课,从人的发展,地球,宇宙等方面探讨科学的奥秘,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学习科学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思维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从不同的科学角度出发,重视小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学习,重视对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动脑和动手能力,自主进行实验,得出实验结论,解释实验结果。
1、认真研读教材,认真备课,结合新课标要求,将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2.抓住小学生的特点,在探索、轻松的氛围中进行课堂教学,多种方式提高教学效率。
3.拓展学生思维。
学生分组自行实验,得出自己的结论,找出实验结果,增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
1.通过学习,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思考,得出关于实验现象或结果的结论,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进入并应用科学,提高对科学的兴趣和科学行为习惯。
2.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通过自己的双手和大脑寻找科学方法,从中获取科学知识,学会科学地看待和思考问题。
3、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了解自然,了解科学,将课本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当中,提高对科学和环境的认识。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教学计划篇二六年级科学教材本学期主要安排的科学分组实验如:第一单元2课《杠杆的科学》3课《杠杆类工具的研究》第4课《轮轴的`秘密》7课《斜面的作用》第二单元1课《抵抗弯曲》2课《形状与抗弯曲能力》8课《用纸造一座“桥”》第三单元2课《电磁铁》第3课《电磁铁的磁力(一)》4课《电磁铁的磁力(二)》第四单元1课《校园生物大搜索》5课《相貌各异的我们》等。
新版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目录科学》实验目录(六年级上册)1.杠杆的科学实验名称:杠杆的科学实验器材:杠杆尺、支架、钩码、测力计实验类别:分组这个实验旨在演示杠杆类工具的研究,通过使用杠杆尺、支架、钩码和测力计来研究杠杆的原理和应用。
2.小杆秤的研究实验名称:小杆秤的研究实验器材:竹筷、钩码、细绳、彩笔实验类别:分组这个实验旨在研究小杆秤的原理和应用,通过使用竹筷、钩码、细绳和彩笔来建立一个小型的杠杆系统。
3.轮轴的秘密实验名称:轮轴的秘密实验器材:铁架台、钩码、木块、纸、螺丝帽实验类别:分组这个实验旨在研究轮轴的原理和应用,通过使用铁架台、钩码、木块、纸和螺丝帽来测试轮轴的性能。
4.简单机械实验盒实验名称:轮轴的秘密(一)实验器材:简单机械实验盒、铁架台、钩码、滑轮实验类别:分组这个实验旨在研究轮轴的原理和应用,通过使用简单机械实验盒、铁架台、钩码和滑轮来测试轮轴的性能。
5.简单机械实验盒实验名称:轮轴的秘密(二)实验器材:简单机械实验盒、支架、滑轮、钩码、测力计实验类别:分组这个实验旨在研究轮轴的原理和应用,通过使用简单机械实验盒、支架、滑轮、钩码和测力计来测试轮轴的性能。
6.滑轮组作用的研究实验名称:滑轮组实验器材:铁架台、滑轮、长线、钩码、测力计实验类别:分组这个实验旨在研究滑轮组的原理和应用,通过使用铁架台、滑轮、长线、钩码和测力计来测试滑轮组的性能。
7.斜面的作用实验名称:研究不同坡度斜面的作用实验器材:木块、斜面、测力计实验类别:分组这个实验旨在研究不同坡度斜面的作用,通过使用木块、斜面和测力计来测试斜面的性能。
8.抵抗弯曲实验名称:纸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测试实验器材:木板、纸、螺丝帽实验类别:分组这个实验旨在研究纸的抗弯曲能力,通过使用木板、纸和螺丝帽来测试纸的性能。
9.拱形的力量实验名称:搭一个瓜皮拱实验器材:、水果刀、砖实验类别:分组这个实验旨在研究拱形结构的力量,通过使用、水果刀和砖来建立一个拱形结构并测试其性能。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科学是一门学科,从小学六年级开始就对科学有了深入的研究与探索。
在学习科学过程中,有时需要进行演示实验。
以下是六年级科学教材中的实验内容。
一、太阳能加热水实验步骤:1. 准备用于加热水的太阳能板,用油灯罩把太阳能板上的小装置固定。
2. 用水瓶装满水,把水瓶放在室外的太阳能板之下。
3. 取水的温度,观察太阳能板在加热后水的温度是否上升,记录出来,然后将水瓶放置于太阳能板之外继续取温,以比较加热后与未加热前的差别。
4. 再观察太阳能板加热在阴天的效果,记录出温度的变化趋势。
二、气压受力的实验实验步骤:1. 准备一个封口的空气室和一个真空室,用压缩空气泵将一端中的气体压缩,另一端抽出空气,使其气压发生变化。
2. 用显微镜观察不同气压下空气室的表面,阐明气压受力的作用原理。
3. 用它把一个小气球放在其中,观察各种气压对气球大小的影响,比较以前和现在受力情况;4. 再准备一个塑料杯,在上面钉上一个大星形钉,用它来说明气压受力的影响。
三、植物阳光试验实验步骤:1. 准备3束相同数量并株型相似的大豆苗,都放置在室外不同的环境下。
2. 将其中一束移至室内,另一束移至遮阴处不能直接受到阳光直射,最后一束保持原来的环境,且直射阳光。
3. 收集数据,观察植物生长情况,比较受阳光直射和不受阳光直射的植物的生长状况。
4. 同时记录受阳光直射的植物的株高、叶片面积以及光合作用等参数。
综上所述,这是六年级科学教材中出现的几种演示实验。
通过这些实验,学生可以很容易地学习相应的知识,并且获取实践经验,使自己有更多的概念,同时让学生有一个非常有趣的学习经历。
2023年新改版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实验汇总1. 实验一:测量物体的体积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将学习如何测量物体的体积。
体积是描述一个物体占据的空间大小的量,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将学会使用容积瓶、水和物体来测量物体的体积。
这是一个非常基础的实验,但却是理解物体空间特性的基础。
2. 实验二:探究水的密度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将探究水的密度。
水的密度是描述水中分子聚集紧密程度的量,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将学会使用器皿、水和各种物体来比较它们的密度。
这个实验对我们理解物质性质有很大的帮助。
3. 实验三:观察植物细胞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将观察植物细胞。
植物细胞是植物体的基本构成单位,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将学会如何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的结构和特点。
这个实验对我们理解植物的生长和组织结构非常重要。
4. 实验四:观察动物细胞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将观察动物细胞。
动物细胞是动物体的基本构成单位,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将学会如何使用显微镜观察动物细胞的结构和特点。
这个实验十分有趣,也是对我们理解动物的生物学特性非常重要的一环。
5. 实验五:探究基本电路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将探究基本电路。
电路是电流在闭合通路中流动的路径,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将学会使用导线、电池和灯泡来组装电路,从而了解电流的基本特性。
这个实验将为我们理解电的基本原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结与回顾在本次科学实验中,我们深入学习了测量物体的体积、探究水的密度、观察植物和动物细胞以及探究基本电路等内容。
这些实验不仅丰富了我们的科学知识,同时也锻炼了我们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
通过这些实验,我们对科学世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更加熟悉了实验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个人观点与理解通过这些实验,我发现科学实验并不仅仅是课本上的理论知识,更是一种关于探索和发现的过程。
只有通过亲自动手实验,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
这些实验也让我对科学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希望未来能够开展更多有趣的科学实验。
以上所述,便是我撰写的有关2023年新改版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实验汇总的文章。
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一、实验名称:观察植物细胞实验目的:1、学会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
2、认识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实验材料:洋葱鳞片叶、清水、稀碘液、镊子、刀片、滴管、纱布、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
实验步骤:1、准备(1)用洁净的纱布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2)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2、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临时装片(1)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内侧撕取一小块透明薄膜——内表皮。
(2)把撕下的内表皮浸入载玻片上的水滴中,用镊子展平。
(3)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放下,盖在要观察的材料上,这样才能避免盖玻片下面出现气泡而影响观察。
(4)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一滴稀碘液。
(5)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碘液浸润标本的全部。
3、观察(1)将制作好的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用低倍镜观察。
(2)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此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
(3)一只眼向目镜内看,同时逆时针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
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实验现象: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排列紧密,呈长方形。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等结构清晰可见。
细胞核被碘液染成了深色,液泡较大,充满了细胞液。
实验结论:植物细胞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液泡等结构组成。
二、实验名称: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实验目的: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环境条件。
实验材料:四个透明塑料容器、绿豆种子、纸巾、水。
实验步骤:1、在四个透明塑料容器的底部铺上湿润的纸巾。
2、在每个容器中放入相同数量的绿豆种子。
3、对四个容器分别进行以下处理:(1)容器 1:不做任何处理,提供充足的空气、适量的水分和适宜的温度,作为对照组。
(2)容器 2:加入过多的水,使种子完全浸没在水中,提供充足的空气和适宜的温度,探究水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蜡烛燃烧的变化实验:实验材料:蜡烛、火柴、干玻璃片、试管夹。
实验过程:1.点燃蜡烛,观察现象。
2.试管夹夹住干玻璃片,放在火焰上方,实验现象:蜡烛开始燃烧,火焰下方蜡烛由固态变成液态,玻璃片上变黑。
实验结论:蜡烛燃烧,一是形态发生了变化,二是生成了新的物质——烟。
鸡蛋与醋反应实验:实验材料:鸡蛋1个,烧杯1个,醋。
实验过程:1.烧杯中倒入四分之三醋。
2.将鸡蛋放入醋中。
实验现象:1.有气泡产生。
2.鸡蛋皮变软。
实验分析:蛋放进醋中,有气泡产生,说明新物质生成,鸡蛋皮变软,说明鸡蛋皮发生变化,转化成别的物质。
探究食盐变化的实验:实验材料:杯子、筷子、食盐、火柴、盘子、小勺、铁架台(带铁圈、石棉网)、酒精灯。
实验步骤:1.向杯子中倒入水,把食盐放在水中,用玻璃棒搅拌,2.把食盐水倒入坩埚,放在铁架台上,点燃酒精灯,给食盐水加热,坩埚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已经析出的食盐颗粒。
实验现象:1.把食盐放在水中,用玻璃棒搅拌,食盐在水中溶解了,看不到了。
实验结论:通过给食盐水加热的方法可以使溶解的食盐恢复原状。
(可逆变化)3探究水泥变化的实验:实验材料:杯子、火柴、盘子、小勺、铁架台(带铁圈、石棉网)、酒精灯、水泥块。
实验步骤:1.将水泥倒入盘中,往盘中的水泥加水,观察水泥的变化。
2.将水泥块放入坩埚,点燃酒精灯,给水泥块加热,实验现象:1.往盘中的水泥加水,过了一会,水泥凝固了。
点燃酒精灯,给水泥块进行加热,水泥块没有变化。
实验结论:水泥不能恢复原状。
(不可逆变化)通过实验探究铁生锈的原因对比实验:相同的条件:同样大小的铁钉不相同的条件:放在水中、空气中、醋中、盐水中,油中等结论:油中不生锈。
盐水中最容易生锈,其次是醋中、水中、空气中。
防止生锈:想办法隔绝水、空气、盐等。
观察牛奶的变化:实验材料:烧杯、玻璃棒、醋、啤酒、食盐、柠檬汁、牛奶。
实验过程:1.将醋加入装有四分之一牛奶的烧杯中,搅拌,。
2.将啤酒加入装有四分之一牛奶的烧杯中,搅拌,观察现象。
实验器材:1盒钩码、1根粗线绳、1个铁架台、1个滑轮、1个测力计;实验过程:1、用铁架台做支架,安好定滑轮,在定滑轮上挂一根绳子,在绳子的两端任意挂上一些钩码,当绳子平衡时,两端的钩码数相同。
2、用测力计做相同的实验,比较测力计的数据与钩码的力大小;实验结论:定滑轮不能省力,但是可也改变用力方向。
实验五:研究动滑轮的作用实验器材:1盒钩码、1根粗线绳、1个铁架台、1个滑轮、1个测力计;实验过程:用铁架台做支架,把绳子的一端固定在支架上,绕过动滑轮向上提,动滑轮下挂不同数量的钩码。
然后做好记录;实验结论:动滑轮能够省力,但是不能改变用力的方向。
实验六:研究滑轮组的作用*实验器材:1盒钩码、1根粗线绳、1个铁架台、2个滑轮、1个测力计;实验过程:1、先组装一个滑轮组,然后用这个滑轮组来提升不同重量的物体。
2、观察用力的方向,测量用力的大小。
3、与直接提物体的用力方向,用力大小作比较并做好记录。
4、增加一个动滑轮接着做实验;实验结论:滑轮组不但能够改变用力的方向,而且能够省力,滑轮组中动滑轮越多越省力。
实验七:研究斜面的作用*实验器材:1块小木板、4个不同高度的物品、1盒钩码、1个测力计;实验过程:用测力计直接提升物体的力与沿斜面提升物体的力进行对比,然后改变斜面的不同坡度继续进行试验,做好记录为结果的分析提供依据;实验结论:斜面能够省力,而且斜面坡度越小越省力。
实验八:认识增加纸条宽度可以增强纸条抗弯曲能力实验器材:长度、厚度相同、宽度不同的纸条,铁垫圈、尺子;实验过程:将纸梁两端垫起一定的高度,把纸梁受压弯曲到接触桌面作为弯曲的标准;用承载垫圈的个数表示纸梁的抗弯曲能力,改变纸梁的宽度做实验,并作好记录;实验结论:抵抗弯曲的能力跟材料的宽度有关,材料越宽抗弯曲的能力就会越强。
实验九:认识增加纸条厚度可以增强纸条抗弯曲能力实验器材:长度、宽度相同、厚度不同的纸条、铁垫圈、尺子;实验过程:将纸梁两端垫起一定的高度,把纸梁受压弯曲到接触桌面作为弯曲的标准;用承载垫圈的个数表示纸梁的抗弯曲能力,改变纸梁的厚度做实验,并作好记录;实验结论:抗弯曲的能力跟材料的厚度有关,越厚抗弯曲的能力就会越强。
本册教材共25课,5个单元,典型的实验操作10个,除了实验12月相变化模拟实验外,均为学生的分组实验。
第一单元微小的生物实验1、馒头发霉的原因(第3课馒头发霉了)实验材料:馒头、塑料袋、滴管、水实验步骤:1、选4片馒头,分别贴上号码。
2、在1、3号上滴水,将2、4号烤干。
3、将4片馒头分别装入袋中。
4、将1、2号放在朝阳的窗台上,将3、4号放入冰箱里。
5、几天后,观察馒头有什么变化,记录下来。
实验现象:1号馒头发霉最早,发霉面积最大;2、3号馒头发霉时间和面积居中;4号馒头发霉时间最晚,发霉面积最小。
实验结论:馒头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中容易发霉。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实验2、蜡烛的变化(第5课蜡烛的变化)实验材料:蜡烛、火柴、小刀、镊子、铁片、烧杯实验步骤:1、用小刀把蜡烛切割成小块。
2、把小块的蜡烛放在铁片上,用蜡烛火焰加热,观察蜡烛如何熔化的。
3、熄灭蜡烛,观察熔化的蜡烛遇冷会怎样。
4、点燃蜡烛,观察蜡烛的变化。
5、把烧杯放在火焰的上方,观察烧杯里留下什么物质。
6、在烧杯壁上涂上石灰水,看看燃烧后的气体能否让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现象:1、切割蜡烛时,蜡烛仅仅是形态发生变化。
2、熔化的现象是蜡块逐渐融化成液体状态的蜡;冷却后,逐渐凝固成固体状态的蜡。
3、点燃的现象是:蜡烛先熔化,然后燃烧;燃烧时发出光和热、冒出烟等。
实验结论:1、切割和熔化时,仅仅在形态上发生了改变。
蜡烛燃烧时,不仅在形态上发生了变化,而且产生了新物质:光、热、二氧化碳、水蒸气、烟尘等。
2、根据产生的变化,只改变形态的有蜡烛熔化、折纸、小麦磨成粉、铁熔化、木头破碎、泥塑…… 生成新物质的变化的有:蜡、木燃烧,鸡蛋和面制成面包,铁生锈,泥烧成砖,石头烧成石灰……实验3 食盐的变化(第6课食盐和水泥)实验材料:烧杯、玻璃棒、蒸发皿、三角架、石棉网、酒精灯、火柴。
实验步骤:1、把食盐放入水中搅拌,让食盐完全溶解,观察现象。
2、再取部分食盐溶液放入蒸发皿,用酒精加热,观察现象。
六年级上册科学150个实验操作步骤
实验一:测量物体长度
1. 准备一把直尺和一组不同长度的物体。
2. 将直尺靠近物体,并使用眼睛对准直尺上的刻度。
3. 用直尺上的刻度测量物体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实验二:观察物体的颜色变化
1. 准备一些反应性较强的物质,如盐、酸、碱等。
2. 将这些物质分别溶解在水中,并用试管装好。
3. 将不同物质溶液滴在白色滤纸上,并观察颜色的变化。
4. 记录每种物质溶液的颜色变化。
实验三:测量物体的质量
1. 准备一个天平和一些物体。
2. 将物体一个个放在天平上,并记录下每个物体的质量。
3. 计算和比较每个物体的质量,找出质量最大和最小的物体。
...
(依次类推,列出150个实验的操作步骤)
注意事项:
- 在进行实验时,要保持实验环境的整洁和安全。
- 操作实验器材时,要小心谨慎,避免发生意外。
- 实验记录要准确,包括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
- 如有疑问或需要帮助,及时向老师或家长寻求指导。
这份文档列出了六年级上册科学的150个实验操作步骤,每个实验都有相应的准备材料和具体步骤,供学生参考和实践。
在进行实验时,请注意安全,并按照步骤记录实验结果。
如有需要,可以向老师或家长寻求帮助和指导。
二、选择题1.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越大,所能观察到的范围就()。
A. 越大B. 不变C. 越小2.下列各种方法中观察到的图像放到最大的是()。
A.移动放大镜与被观察物体之间的距离B.移动放大镜与观察者眼睛之间的距离C.调整两个放大倍数不同的放大镜之间的距离三、排序1.下面四幅图是制作洋葱表皮切片的四个基本过程,请按正确的顺序在括号内从左到右排列正确。
(4分)①②③④()→()→()→()四、实验分析1.小明在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内表皮细胞时,碰到了2个难题,请你帮他找出错误所在,并改正。
(1)从目镜里往下看,发现里面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见。
原因:()。
改正:()。
(2)标本片已经放在载物台上,可从目镜里只能看到亮圈,却看不到洋葱内表皮的细胞。
原因:()。
改正:()。
第二单元《地球的运动》重点实验一.昼夜交替现象模拟实验二.地球自转和公转模拟实验典型练习1.地球结构模型剖面,地球的结构从里到外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月8日下午2时,军军爸爸坐飞机前往美国纽约出差,飞行12小时后到达目的地,此时美国机场显示的时间还是5月8日下午2时。
对此现象解释合理的是_____。
A、地球在不停地自东向西自转B、美国机场的时钟在12小时之前停止了工作C、美国当地时间比北京时间晚12小时3.我们用小球代表地球,用手电筒代表太阳来进行实验,探究地球的昼夜交替现象,这种实验称为___________实验。
(填“对比”、“演示”、“模拟”)4.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列题目。
(1)我们国家在北半球,当地球公转到_____位置时,正好是我们的24节气中的夏至;当地球公转到_____位置时,正好是我们的24节气中的冬至。
(2)当地球公转到______位置时,我们昼夜平分。
(3)当地球绕太阳转到C处时,太阳直射在________(填“赤道”“南半球”或“北半球”)(4)在上虞实验小学的明明长期每天正午12点观察学校旗杆的影子长度,当地球公转到______位置时,旗杆的影子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