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给药技术操作流程
- 格式:doc
- 大小:52.00 KB
- 文档页数:3
口服给药操作流程口服给药是常见的给药方式之一,一般用于患者需要长期用药以及不需要立即发挥治疗效果的情况下。
下面是口服给药的详细操作流程。
1.准备工作首先,护士或医生需要准备好所需的药物以及辅助工具,包括药品、治疗卡、药杯、开水等。
确保药品的有效期和有效性,仔细检查药品的包装,确认是否已经过期或者损坏。
2.患者沟通在给药前,医护人员需要与患者进行沟通,告知口服给药的目的、药物治疗效果、用法用量等信息,并获得患者的知情同意。
3.患者准备患者需要保持合适的坐姿或卧姿,便于药物的顺利进入胃肠道。
如果患者有特殊情况,如低血压、心衰等,需要在医护人员指导下,调整姿势以保证安全。
4.确认身份医护人员需要确认患者的身份,并核对患者的个人信息,包括姓名、年龄、住院号等。
5.口服给药操作(1)医护人员需要先洗手并戴上手套,以保证操作的无菌。
(2)打开药瓶之前,医护人员需要正确识别药品,并仔细核对医嘱与药品是否一致。
(3)使用干净的药杯将所需剂量的药物取出,避免手接触药物。
(4)使用清水或温开水将药物溶解或稀释后,让患者进食。
药物溶解或稀释的时间和条件应该根据药物的性质和使用要求来确定。
(5)给药时,告诉患者如何正确服药,并提醒患者忌口、饮水等事项,以防药物与其他物质相互作用。
(6)注意观察患者的吞咽情况,并提醒患者避免吞咽不畅或窒息的情况。
6.监测在给药后,医护人员需要留意患者的反应和副作用,如呕吐、腹泻、过敏反应等。
并根据患者的身体反应,调整用药的剂量或频率。
7.记录医护人员需要在治疗卡或患者的病历中记录给药的时间、剂量、途径、药物名称等详细信息,以便于随时查阅和监测。
8.整理清洁给药结束后,医护人员需要将相关的药品、器械整理干净,注意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总结:口服给药是一种安全且常见的治疗方法,但在操作过程中需要医护人员严格遵守操作规范,确保给药的准确性和患者的安全性。
同时,患者也需要遵循医嘱,按时按量服药,并留意药物的副作用和注意事项。
口服给药技术操作流程
(一)工作目标
遵医嘱正确为患者实施口服给药,并观察药物作用。
(二)用物准备
医嘱本、服药车、服药本、温开水或冷开水、洗手液、生活垃圾桶。
1.患者/家属知晓护士告知的注意事项,对服务满意.
2.帮助患者正确服用药物.
3.及时发现不良反应,采取适当措施.
(五)注意事项
1.遵循查对制度,符合安全给药原则。
2.评估患者病情、过敏史,用药史、不良反应史。
如有疑问应核对无误后方可给药.
3.告知患者、家属药物相关注意事项,取得患者配合。
4.了解患者所服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以及某些药物服用的特殊要求。
5.协助患者服药,为鼻饲患者给药时,应当将药物研碎溶解后由胃管注入。
6.对服用强心甙类药物的患者,服药前应当先测脉搏、心率,注意其节律变化,如脉率低于60次/分或者节律不齐时,暂不服用及时通知医师。
7.若患者因故暂不能服药,暂不发药,应做好交班.
8.观察患者服药效果及不良反应。
如有异常情况及时与医师沟通。
口服给药考核评分标准
病区姓名得分。
口服药物给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口服药物是最常见的给药方式之一,它便于患者自行使用,并且具有较低的风险和较高的生物利用度。
然而,正确的口服药物给药操作是确保治疗效果的重要一环。
本文将介绍口服药物给药的操作流程,并提供评分标准以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一、口服药物给药操作流程1. 准备工作在给药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以确保给药的安全和有效性。
具体操作如下:a. 洗手:务必用肥皂和清水洗手,彻底清除手部的细菌和污垢。
b. 核对医嘱:核对患者的医嘱,确保给药的药物、剂量、频次和给药时间的正确性。
c. 打开药物包装:妥善打开药物的包装,避免污染药物。
d. 准备辅助工具:如需要使用药杯、药匙等辅助工具,应提前准备好。
2. 口服药物给药a. 药物摄入:将正确剂量的药物放入口腔,饮用适量的水将药物吞下。
对于需要嚼碎或溶解的药物,按照医嘱进行操作。
b. 坐位姿势:患者在服用药物时应保持坐位姿势,避免匆忙或仰卧等不良姿势。
c. 注意事项:患者在服用药物时需遵循一些注意事项,如不与其他药物一起服用、避免咀嚼胶囊等。
3. 后续处理a. 清洗辅助工具:口服药物完成后,应及时清洗使用的辅助工具,避免交叉污染。
b. 记录药物给予情况:准确记录患者的药物给予情况,包括药物名称、剂量、给药途径和时间等信息。
二、口服药物给药操作评分标准为确保口服药物给药操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可以使用评分标准来进行评估。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评分标准范例:1. 无需改进(得分3分):a. 患者正确按照医嘱服用药物,无遗漏或错误。
b. 药物给予前后进行了适当的手卫生。
c. 辅助工具的使用正确,且无交叉污染。
2. 需改进(得分2分):a. 患者有轻微的服药错误,如服用时间稍有延迟,但不会影响药效。
b. 手卫生不完全彻底,或辅助工具清洗不彻底。
c. 口服药物时患者姿势不正确,但不会明显影响药物摄入。
3. 需重点改进(得分1分):a. 患者有较大的服药错误,如错过服药时间或遗漏药物。
pda口服给药执行流程PDA口服给药执行流程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开始使用PDA(个人数字助理)来进行药物管理。
PDA口服给药是指通过PDA设备记录患者口服药物的过程,以确保患者按照医嘱正确服用药物。
下面将详细介绍PDA口服给药执行流程。
一、准备工作1. 确认患者信息:在使用PDA进行口服给药前,需要确认患者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年龄、性别和住院号等。
2. 准备设备:将PDA设备连接到电源并开机,确保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同时检查设备中是否安装了相关软件,并确认软件版本是否正确。
3. 准备药品:根据医嘱准备好需要给予患者的药品,并核对药品名称、剂量和用法等信息。
二、开始操作1. 打开软件:在确认准备工作完成后,打开PDA上的相关软件,并进入口服给药界面。
2. 选择患者:在界面上选择需要进行口服给药的患者,并确认其基本信息无误。
3. 输入用药信息:输入药品名称、剂量和用法等信息,并核对无误。
4. 开始口服:在确认用药信息无误后,开始进行口服给药。
此时PDA 会自动记录下患者的口服过程,包括时间、药品名称和剂量等信息。
5. 完成口服:当患者完成口服后,将PDA设备放回原位,并确认记录无误。
三、结束操作1. 关闭软件:在完成口服给药后,关闭PDA上的相关软件,并确认数据已经保存成功。
2. 清理设备:将PDA设备清洁干净,并存放到指定的位置。
同时检查设备是否完好无损,如有问题及时向维修人员报告。
3. 提交数据:将记录的数据上传至医院信息系统中,并核对数据是否正确。
四、注意事项1. 确认患者身份:在进行任何操作前,必须确认患者的身份和基本信息,以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2. 核对用药信息:输入用药信息时要仔细核对每一项内容,以避免因错误导致不良后果发生。
3. 规范操作流程:按照规范化的操作流程进行工作,避免出现疏漏或差错。
同时要注意卫生和安全问题,在使用PDA设备时要注意消毒和防护。
口服给药法操作流程口服给药是一种常见的药物使用方式,它通过口腔吞咽进入胃肠道,被身体吸收利用。
口服给药法操作流程的正确执行对于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下面将详细介绍口服给药法的操作流程。
1. 检查药品。
在进行口服给药之前,首先要仔细检查所用药品的名称、剂量、有效期等信息,确保药品的品质和适用性。
同时,还需确认患者是否有过敏史或禁忌症,以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2. 准备用具。
在进行口服给药前,需要准备好用具,包括药品、饮用水、药杯或药匙等。
药杯或药匙要保持清洁,以免造成交叉感染。
另外,需要提醒患者准备好饮用水,以便服用药物后及时吞咽。
3. 告知患者。
在进行口服给药前,需要向患者详细说明药品的用途、用法和注意事项。
告知患者应该如何服用药物,以及在服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和处理方法。
同时,还要告知患者在服用药物后应该避免的食物或药物,以免影响药效。
4. 服药。
患者在准备好用具并被告知后,可以开始服药。
根据医嘱,将药品放入药杯中或用药匙取药,然后用适量的清水送入口中。
患者应该慢慢地吞咽药物,避免咽下不完整或卡在喉咙中。
5. 清洁用具。
患者服药后,药杯或药匙需要立即清洁干净,以免残留药物或细菌污染。
清洁用具时,可以使用清水和肥皂进行彻底清洗,然后晾干备用。
6. 观察患者。
在患者服药后,需要观察患者的反应情况。
如果出现不良反应或过敏症状,应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并向医生报告。
另外,还要询问患者有无不适感,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口服给药法是一种安全、便捷的药物使用方式,正确的操作流程对于药物的疗效和患者的安全至关重要。
通过严格执行口服给药法的操作流程,可以有效地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保障患者的健康。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对口服给药法操作流程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口服给药操作流程口服给药是指药物通过口腔进入人体消化道,通过胃肠道吸收,达到治疗作用的一种给药方式。
以下是口服给药的操作流程。
1. 药物准备:准备需要口服的药物,并确保药物的品质和有效期。
按照医嘱,准备好所需剂量的药物。
2. 清洁双手:在取药之前,先用肥皂和清水彻底清洁双手,确保双手干净卫生。
3. 取药:按照医嘱,取出所需剂量的药物。
可以使用安全剂量器,如滴管、医用勺子等工具,以确保剂量准确。
4. 饭前或饭后:根据医嘱,判断是否需要在饭前或饭后服用药物。
有些药物需要在饭前服用,以充分发挥其疗效,而有些药物需要在饭后服用,以减少胃肠道刺激。
5. 饭前服药:如果需要在饭前服药,应在饭前一段时间内服用药物。
一般建议在饭前30分钟至1小时内服用。
6. 饭后服药:如果需要在饭后服药,应在饭后一段时间内服用药物。
一般建议在饭后1小时至2小时内服用。
7. 药物水:在用药的同时,应额外准备一杯温开水。
口服药物后要立即服用适量的水,有助于药物在胃肠道中快速溶解和吸收,避免刺激胃黏膜。
8. 就位:坐在舒适的位置上,将仰头或靠在背椅上,以便将药物顺利吞下。
9. 小口服:将药片或胶囊放入口腔中,用适量的水一次性咽下。
也可以嚼碎药片后再用水一起咽下。
10. 大口服:如果是液体药物,则需使用安全剂量器,如滴管、医用勺子等工具,将药物从口腔中缓慢倒入,尽量避免药液喷溅。
11. 不要咀嚼:在吞咽药物时,不要咀嚼药物或将药物滞留在口腔中,以免影响药物的吸收和疗效。
12. 清洁后处理:将空药瓶、药片包装等处理干净,妥善处置。
再次洗手,确保双手清洁卫生。
口服给药是常见且方便的给药方式,但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服药时间:遵循医嘱中规定的时间,按时服药,保证药物的疗效。
2. 药物与食物相互作用:有些药物在与特定食物一起服用时,会影响药物的吸收和疗效。
某些药物要求在空腹或饭前服用,而有些则要求在饭后服用。
3. 不良反应:口服药物可能引起一些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等。
药物口服操作流程及评价标准药物口服是指通过口腔进入体内,通过胃肠道吸收药物的一种常见的给药方式。
本文将详细介绍药物口服的操作流程,并提出评价标准。
一、前期准备在进行口服给药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准备所需药物、准备给药器具、检查药物的标签信息、检查患者的用药处方等。
确保所用药物是正确的、无污染的,并且根据医嘱确保给药剂量的准确性。
二、操作流程1. 预备环境:确保给药环境安静、清洁,减少外界干扰。
2. 患者确认:与患者核对姓名、年龄等基本信息,确保给药对象正确。
3. 患者沟通:向患者解释将进行的口服操作流程,告知药物的名称、作用、剂量等信息,以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4. 洗手:操作人员应当事先洗手并佩戴清洁手套,以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5. 获取药物:准备好口服药物,并检查药物的有效期、药品的外观等。
确保药物的质量和安全性。
6. 给药方式:将药物放入干净的药物杯或给药器具中,代表操作者将给药物放入患者口腔,或者根据医生的指示,将药物溶解在适量的水中后,交给患者饮用。
7. 监测:观察患者服药情况,特别是对于一些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儿童、孕妇等需密切观察,及时记录相关信息。
8. 完成操作:完成口服操作后,将相关器具进行清洁处理,记录及保存患者口服给药的相关信息。
三、评价标准为了评估药物口服操作的质量,以下是几个常用的评价标准,供参考:1. 准确性:操作者应当严格按照医嘱要求进行操作,确保药物的剂量和用法准确无误。
2. 安全性:操作者需要时刻关注患者的用药安全,如检查药物的有效期、外观等,避免使用过期或者受损的药物。
3. 观察与监测:操作者应当密切观察患者服药后的症状变化,如出现不良反应或不正常症状应及时记录并报告医生。
4. 沟通与教育:操作者需要与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告知药物的名称、剂量、用法,以及可能的不良反应,提醒患者在服药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
5. 环境与设备卫生:操作者应保证给药环境的卫生与整洁,使用干净无污染的器具进行口服给药。
口服给药操作流程每日用75%酒精纱布擦拭药杯,消毒凉干,并用0.5%有效氯(或强氧化离子水)清洁服药车及摆药盘根据医嘱核对摆药牌上的病人床号及姓名,将清洗消毒后的药杯按床号先后顺序摆放在发药车中,准备好当天的服药本,送至摆药中心注意事项:1、药车内药杯应每周消毒1次。
2、发药时应严格三查七对。
若患者不在,暂不发药,待回来后补发。
3、了解所给药物作用、剂量、用法。
发药计量要求准确,液体药物以在摆药中心,根据医嘱严格查对口服药滴为单位时,必须用滴管量给,以ml为单位时,必须用量杯测量。
回病区,与医嘱班护士查对有无增减药物。
准备服药4、事先了解病人年龄、病情、自理及合开水壶,推药车至病房,按照医嘱再次查对病人药品作程度;确定病人服药时体位的(帮助摆病人自费药物)安全性。
5、严格执行医嘱,按时给药。
根据各种药物理化性质、吸收、排泄查对病人床号、姓名(称呼病人全名)等特点,可嘱患者多饮水或少饮水,饭前或饭后服,服铁剂时嘱勿与牙齿接触,服肠溶药片时嘱勿咬碎,整片吞服。
交待服用方法及相关注意事项6、随时观察用药后效果和不良反应。
服强心甙类药物前,应侧脉律或心律,低于60次/分暂不给药,并及时与医师联系。
为病人倒好开水,协助病人服药7、如病情需要或系患儿,可将药片磨碎后送服。
8、因故暂不能服药者作好交接班。
将空药杯放回原处,再次查对病人床号、姓名发药完毕后检查空药杯,认真做好交接班交班护理理部部22000088年年11月月护口服给药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评分等级项目总分技术操作要求A B C D 仪表 5 仪表端庄,服装整洁。
5 4 3 2了解病人年龄、病情、自理及合作程度;4 2 1 0 评估145 2 1 0了解药物性质、服药的方法及注意事项与病人交流时语言规范,态度和蔼。
5 3 2 1操作前准备 6 洗手;备齐用物,环境安静整洁。
241321核对医嘱及发药时认真、仔细;5 3 2 1操安全与舒适21取药、摆药核查标识(内、外、剧)确定病人服药时体位的安全性(昏迷及精神异常等病人);55332211临床给药服用时的注意要点。
口服给药操作规程【目的】按医嘱安全、正确地为患者实施口服给药,以达到减轻症状、治疗疾病、预防疾病的目的,并观察药物作用。
【评估】1.患者病情、年龄、自理能力及合作程度,药物过敏史及药物使用情况。
2.了解药物性质、服药的方法/时间及注意事项,用药效果及不良反应。
3.患者口咽部是否有溃疡、糜烂等情况,有无口腔、食道疾患、吞咽困难及呕吐等情况。
【沟通位点】1.操作前:告知药物名称、用量及服药方法、时间,根据不同的药物性质告知抗生素及磺胺类药物需在血液内保持有效浓度,应准时服药;键胃药宜在饭前服,助消化药及对胃粘膜有刺激的药物宜在饭后服;服用止咳药对呼吸道有安抚作用的药物后,不宜立即饮水;某些磺胺类药物经肾脏排出,服药后要多饮水,以免尿少时易析出结晶堵塞肾小管;服用强心甙类药物时,需加强对心率、节律的监测,脉搏〈 60次/分或律不齐时应暂停服用,并告知医生;对牙齿有腐蚀作用的药物如酸类和铁剂,用吸管吸服、服后漱口,避免药物与牙齿直接接触等;2.操作中:观察患者服药方法是否正确;3.操作后:观察患者服药后的效果及反应并做健康教育,指导慢性病和出院后患者按时、正确、安全服药.【准备】护士:着装整洁,洗手、戴口罩。
物品:发药盘、所用药物、小药卡、服药本、药杯、小药瓶、小水壶、按需要备乳钵、研锤、量杯.、滴管,必要时备吸管、鼻饲患者备一次性20-50ml注射器。
环境:安静、舒适、整洁、光线适宜。
体位:确定患者服药:时的安全性,取坐位、平卧位、半卧位。
【操作流程】处理医嘱→核对医嘱→核对药物质量、有效期→查对服药本、小药卡→三查八对→按床号顺序摆放→特殊药物进行配制如大剂量药片分解成应服的剂量,小剂量液体药物应精确量取→配药完需再次查对服药本、小药卡无误后方可按时发药(鼻饲者将药研碎)→携药车至床旁→核对床号、姓名、床卡、手腕带,药物八对,所有药物应→次取离药盘→告知并评估患者,根据药物性质告知服药注意事项→将药片倒入患者的药杯中→倒适量温开水在患者水杯中→再次核对→协助患者正确服药(危重患者应协助喂药,鼻饲患者将研碎的药溶解后注入,灌注药物前要检查胃管是否在胃内,灌注药物后注入少量温开水冲洗鼻饲管)→再次核对告知注意事项→手消→给另一位患者进行发药→发药完毕→回治疗室→整理用物(收回药杯,清洗、消毒、擦净药杯、药盘)→洗手→在发药单相应时间格内签全名。
口服给药操作流程口服给药是指药物通过口腔进入消化道进行吸收的一种给药方式,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给药途径之一。
正确的口服给药操作流程对于患者的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下面将详细介绍口服给药的操作流程,希望能够帮助医护人员和患者正确地进行口服给药。
1. 患者准备。
患者在口服给药前,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
首先要确保患者处于舒适的姿势,可以坐着或躺着,避免站立或弯腰。
其次要准备好所需的药物,包括药品、饮水或其他溶剂,以及辅助用具如药杯、吸管等。
2. 药物准备。
在进行口服给药前,医护人员需要准备好所需的药物。
首先要核对药品的名称、规格、剂量等信息,确保无误。
然后按照医嘱或药品说明书的要求,准备好所需的药物剂量。
3. 药物给予。
在给药前,医护人员应当先向患者解释所需给予的药物名称、用途、剂量等信息,确保患者对口服给药有所了解。
然后将药物放入患者口中,可以选择直接服用或者配合饮水等溶剂一起服用。
在给药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患者的吞咽反应,确保药物被成功吞咽。
4. 用药后处理。
患者口服给药后,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观察,以确保药物被成功吞咽并开始被吸收。
在给药后的一段时间内,要观察患者是否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或者过敏反应,必要时进行处理。
另外,还要提醒患者在口服给药后一定要保持安静,避免剧烈运动或进食,以免影响药物的吸收。
口服给药是一种常见的给药方式,正确的口服给药操作流程对于患者的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医护人员在进行口服给药时,需要做好患者的准备工作,准备好所需的药物,向患者解释药物信息,并在给药后进行观察和处理。
只有做到这些,才能确保口服给药的安全和有效。
希望本文介绍的口服给药操作流程能够对医护人员和患者有所帮助,确保口服给药的顺利进行。
口服给药法【评估】一、患者的病情、年龄、意识、吞咽能力、有无鼻饲管、能否自理服药等情况。
二、患者的心理状态、合作程度,对所服药物的了解程度。
【计划】一、操作者准备:着装整齐、洗手、戴口罩。
二、物品准备:1、药柜(备齐药物)、乳钵、药匙、量杯、滴管、药杯、弯盘、湿纱布、水壶(内盛凉开水)。
2、药车:服药本、小药卡、水壶(内盛温开水)、药盘、小桶内盛消毒液、快速手消毒液。
三、环境准备:环境清洁、光线充足。
【实施】一、备药:1、严格查对:查对服药本与小药卡(核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时间、浓度、用法)→将小药卡按床号顺序插在药盘上→打开药柜门→检查药品的质量,做好三查八对。
2、正确配药:取出小药杯→抽下一张小药卡→根据小药卡摆药(注意三查八对)→先摆固体药:用药匙准确取固体药丸(或胶囊)到小药杯中,按照服用先后顺序摆放→摆油剂:倒少量温开水到另一小药杯中→滴管按剂量取药到小药杯(药液不足1ml时用滴管,按1ml为15滴计算)→倒水剂:右手将水剂药液摇匀→打开瓶盖→左手持量杯→左手拇指指端置于所需药量刻度→使所需刻度和操作者视线平行→右手持药瓶(瓶签朝掌心)→倒药液入量杯至所需刻度→药液倒入小药杯→湿纱布擦净瓶口→盖好→倒凉开水到量杯洗净量杯。
3、再次查对:全部药配完后→再次核对服药本、小药卡和药物→请另一护士核对。
二、发药:洗手后携发药车、服药本,备好温开水→再次查对→核对解释→协助服药→看服到口(危重患者应喂服,鼻饲患者应将药片研碎、溶解,再由胃管注入;有疑问,查对后解释;因故不能服药者,将药物带回并交班)→收回小药杯→放消毒液中浸泡→再次核对→洗手→发另一患者的药。
三、消毒整理:收回药杯→浸泡消毒→冲洗清洁→晾干备用(一次性药杯集中消毒后销毁)→清洁药盘。
四、观察记录:观察患者服药后的药物疗效、不良反应。
PDA口服给药的执行流程口服给药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药物给药方式之一,也是最为方便和易于接受的途径之一。
通过口服给药,患者可以轻松地吞服药物,实现药物的快速吸收和分布,同时降低了疼痛和不适感。
本文将深入探讨口服给药的执行流程,包括其步骤、注意事项和影响因素,以帮助读者更全面、深刻地理解这一关键的医疗过程。
第一部分:什么是PDA口服给药?口服给药定义口服给药,又称PDA(Per Os,拉丁文中的“口”),是通过口腔将药物送入患者体内的一种常见给药方式。
这种方法涉及到药物的制备、患者的合作以及医疗专业人员的监控,是一项复杂而受控的医疗流程。
药物形式在口服给药中,药物可以采用不同的形式,包括片剂、胶囊、液体、颗粒等。
药物的形式直接影响了给药的便捷性和速度。
第二部分:PDA口服给药的执行流程步骤一:药物准备口服给药的第一步是准备药物。
这通常由医疗专业人员完成,但在某些情况下,患者可能需要自行准备药物。
1.选择适当的药物形式: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形式,比如片剂、胶囊、液体或颗粒。
2.计量药物:根据医嘱和药物的剂量要求,确定需要服用的药物数量。
这通常由医疗专业人员进行,以确保准确性。
3.检查药物标签:在给药前,医疗专业人员会检查药物的标签,以确保药物的有效期和患者的尊称、剂量等信息无误。
步骤二:患者准备患者在口服给药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他们需要积极参与,确保给药的成功。
1.了解药物信息:患者应该了解他们即将服用的药物的名称、作用、可能的副作用和服用方式。
2.口腔卫生:在服用药物之前,患者应确保口腔卫生,以避免口腔感染或其他并发症。
3.按时服药:患者应按照医嘱的时间和剂量要求服药,以确保药物能够发挥最佳效果。
步骤三:给药过程口服给药的过程相对简单,但需要一些技巧和小心操作。
1.服药姿势:患者应坐直或站立,以确保药物能够顺利进入胃部。
2.服药时机:药物通常在饭前或饭后服用,具体取决于医嘱。
这可以影响药物的吸收速度和效果。
口服给药技术操作流程
操作流程沟通(案例)要点说明
口服给药法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科室:姓名: 工号:成绩:
监考人:考核时间:年月日
相关知识
一、护理目标:
协助患者遵照医嘱安全、正确的服下药物,以达到减轻症状,治疗疾病、协助诊断和预防疾病的目的
二、注意要点:
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2、检查药品质量,不得使用变质或失效的药物
3发药前:护士应了解病人的有关病情,若患者不在或因故(如做手术、特殊检查,或禁食者)等暂不能服药者,应将药物带回保管不发药,并做好交接班
4发药时:每一患者的所用药物应一次取离药盘,以减少错漏。
如患者对服药提出疑问,应重新核查,确认无误后再耐心解释,协助病人服药
5、需吞服的药物通常用40°-60°C温开水送下,避免用茶水送服药物
6、确保病人服药到口
7、对于呕吐患者应在呕吐间歇期给药,服药后如病人发生呕吐,应查明原因并及时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剧烈呕吐者不宜口服给药
8、婴幼儿、管饲或吞咽困难等患者需将药片研碎;管饲患者须将碾碎的药物溶解后注入,再用少量温开水冲净胃管
9、婴幼儿服药要抱起取半坐卧位;管饲患者要抬高床头等;吞咽困难患者服药时应防误吸
10、口服降糖药、降压药前先评估血糖、血压,必要时通报医生
11、强心甙药物应在服用前测量病人的脉率:强心甙类药物如洋地黄、地高辛服前应先测脉率、心率,注意其节律变化,如果脉率低于60次/分或脉律不齐,应停服药并报告医生
12、抗生素及磺胺类药物应准时服药,抗排斥药、抗凝药、精神镇静类等特殊药物,服药时间要精确
13、服药时机:
a健胃药饭前服用,助消化药及对胃粘膜有刺激的药物饭后服,催眠药睡前服,驱虫药空腹或半空腹服等
b、服用磺胺类药物后宜多饮水,以免因尿液不足而致磺胺结晶析出,引起肾小管堵塞
c对呼吸道有安抚作用的,服用后不宜立即饮水
d止咳糖浆对呼吸道粘膜起安抚作用,服后不宜饮水以免冲淡药物,降低疗效。
同时服用多种药物则最后服用止咳糖浆
e对牙齿有腐蚀作用或染色的药物,如酸剂、铁剂可用吸水管吸服,服药后及时漱口
f有拮抗作用的药物应分时服用,服用多种药物时要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14、给药后观察效果及不良反应,有异常时及时与医生沟通,酌情处理,必要时记录
15、告知病人服药后,如有不适,应及时与医务人员联系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