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知识点价值规律及其作用
- 格式:docx
- 大小:17.86 KB
- 文档页数:2
价值规律的内容和积极作用: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它通过市场机制自发地起作用,不受人的意志所左右。
价值规律的主要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价值规律的积极作用有以下几点:
1.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的分配:价值规律通过价格、供求和竞争等机
制,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的分配,使生产和需求相互适应,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2.促进企业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价值规律通过竞争机制,促
使企业为了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而不断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激励企业和劳动者积极投入生产和劳动:价值规律通过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激励
企业和劳动者积极投入生产和劳动,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经济的良性发展。
4.促使商品生产者追求自身利益与满足社会需求的统一:价值规律促使商品生产者不
仅追求自身利益,而且要满足社会需求,促进社会的整体利益。
马原价值规律及其作用一、马原价值规律的概念及内涵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
在唯物史观中,马克思主义哲学家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价值规律。
价值规律是指在社会生产中,物质财富所具有的相对价值和绝对价值的规律。
这些规律对于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马原价值规律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价值规律是客观存在的规律。
价值规律是物质世界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客观规律,它不依赖于人的意志,而是由人类社会的生产、交换和分配等经济活动所创造和体现的客观规律。
2.价值规律是一种本质规律。
价值规律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基本特点和本质属性,反映了人们在生产和交换中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内在要求。
3.价值规律是一种相互制约的规律。
在商品经济中,商品的价值不仅与商品的劳动价值相关,还与供求关系、市场竞争和货币等因素相互作用。
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形成了一种相互制约的价值规律。
二、马原价值规律的作用马原价值规律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引导经济活动。
价值规律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规律之一,它指导着人们在生产、交换和分配等经济活动中的行为和选择。
在市场经济中,价值规律通过供求关系和价格机制的调节,引导着生产者选择生产方向、决定生产规模和提高生产效率等。
2.调节社会资源配置。
价值规律通过价格的信号作用,调节社会资源的配置。
在市场经济中,价格反映了商品的价值和供求状况,通过价格机制的作用,资源会从低效率领域流向高效率领域,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效率。
3.激发生产力的发展。
价值规律通过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激励机制,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在市场经济中,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动力使得企业不断创新、提高生产效率,从而推动了生产力的不断提升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4.推动社会进步和改革。
价值规律对社会制度的发展和变革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通过市场经济和竞争机制的运行,价值规律促使社会主义制度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和深化市场化改革,推动社会进步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价值规律及其作用一、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基本经济规律⒈价值规律存在的经济条件是商品经济的存在和发展.⒉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客观要求: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必须按照价值量相等的原则进行交换⒊价值规律的这种客观要求,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是通过竞争强制地贯彻的.⒋价值规律的基本表现形式: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自发地围绕着价值上下波动1)价格经常与价值不一致,但它总是不会偏离太远(从长期看它们还是一致的)2)同一时期的不同商品来看,有的商品高于价值,有的商品低于价值(高低相互抵消也就是一致的)3)影响商品价格变动的因素有:①商品价值的变化②纸币发行总量的变化③货币商品价值的变化④商品供求关系的变化二、价值规律的作用⒈自发地调节着社会劳动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调节作用)当某一部门生产不足时,该部门产品价格就会上升,吸引商品生产者投入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反之,该部门生产过剩时,商品生产者又会从中撤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转入有利可图的部门.⒉刺激生产者改进技术,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作用)商品生产者纷纷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力求使自己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⒊引起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在一定条件下导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对生产者起物质鼓励和优胜劣汰的鞭策作用)三、价值规律的作用是通过市场、供求和竞争机制实现的⒈市场的作用市场是商品经济存在和发展的根本条件,是商品交换的领域和场所1)市场是商品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2)市场决定着商品生产和经营方向3)市场是实现商品价值和商品生产等利益的根本条件4)市场是联系不同部门、不同地区、不同企业之间商品经济关系的枢纽. 市场随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而扩大⒉供给和需求1)市场是商品供求关系的总和. 供给和需求、买者和卖者的意志行为,构成市场活动的内容2)供给(S) 指一定时期投入市场或能提供到市场上来的商品总量3)需求(D) 指一定时期内有支付能力的社会需要,即社会购买力总量或买者可以从市场取走的商品总量4)供给和需求关系供求平衡S=D供过于求S>D供不应求S<D⒊竞争1)竞争是商品生产者或需求者之间进行实力较量和利益争夺的形式①竞争是商品经济一般特性,只要有商品经济存在,就必然存有市场竞争②同类商品的竞争从内容上看,主要是物美(质量)和价廉(价格)的竞争2)竞争的作用①促进商品价值量的确定与实现,贯彻价值规律②促进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③同价值规律一起,调节生产资料和社会劳动在各部门之间的分配在价值规律的调节下,促使企业提高效率,提高劳动生产率,以降低个别劳动时间,获取竞争上的优势。
马原各章知识点总结马克思主义原理是一门具有深厚内涵和广泛应用的学科,下面为您总结其各章的知识点。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一、物质及其存在方式1、物质的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2、物质的存在方式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
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
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
二、物质的统一性世界是物质的统一体,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三、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1、联系的特点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和条件性。
2、发展的实质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四、对立统一规律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3、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主要矛盾在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次要矛盾处于从属地位。
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次要方面对事物的发展有影响。
五、质量互变规律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状态。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六、否定之否定规律事物的发展是通过辩证否定实现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第二章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一、实践的本质与基本结构1、实践的本质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社会性的物质活动。
2、实践的基本结构实践主体、实践客体和实践中介构成了实践的基本结构。
二、认识的本质与过程1、认识的本质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2、认识的过程认识的过程包括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个阶段,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价值规律的主要内容和积极作用
价值规律的主要内容包括:
1. 价值是客观存在的,人们通过以某种形式体现出来的劳动来创造价值。
2. 价值是由劳动时间所决定的,劳动时间越长、劳动强度越大的产品,其价值越高。
3. 价值是通过交换来实现的,人们通过商品交换来满足各自的需求。
价值规律的积极作用包括:
1. 价值规律为市场经济提供了基础。
通过价值规律,市场经济能够建立起供求平衡的机制,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2. 价值规律鼓励创造价值。
在市场经济中,创造更多的价值可以获得更高的回报,激励人们积极参与生产活动,提升社会生产力。
3. 价值规律促进了社会进步。
当人们通过劳动创造的价值得到充分体现和回报时,他们会更有动力追求技术进步和创新,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4. 价值规律促进了资源的合理利用。
在市场经济中,劳动价值高的产品得到更多的关注和需求,资源会被更有效地分配和利用,避免资源的浪费。
1.价值形式的演变及货币的产生、货币的本质,理解“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货币的五种职能及现实应用。
货币的产生过程就是价值形式的发展过程。
价值形式是指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即交换价值。
商品既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也就具有两种表现形式。
商品使用价值的表现形式就是商品的自然形式。
但商品的价值,作为抽象劳动的凝结,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孤立的一个商品不可能表现自己的价值,只有通过商品与商品的交换,即交换价值才能相对地表现出来。
与商品交换发展相适应,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①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②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③一般价值形式。
④货币形式。
货币的本质:价值形式的发展过程,不仅揭示了货币的起源,而且也揭示了货币的本质。
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这一本质说明,货币也是一种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但货币又不是普通商品,而是固定地起一般等价物作用的商品。
普通商品只具有由它的自然属性所决定的使用价值,而货币除了具有普通商品所具有的使用价值外;还具有作为一般等价物这种社会职能所产生的特殊使用价值。
普通商品的价值,要通过货币才能表现出来,而货币自身,则作为直接的价值体现而存在,是价值的一般代表。
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1)此观点正确。
(2)金和银是自然界早已存在的,而货币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所以金银天然不是货币。
但由于金银具有体积小、价值大、便于携带,质地均匀、易于分割,耐磨蚀、抗腐蚀、容易保存等自然属性,使它们天然适合充当货币材料。
所以货币天然是金银。
货币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1)价格尺度是用来衡量和表现商品价值的一种职能,是货币的最基本、最重要的职能。
商品的标价。
2)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是价值尺度职能的进一步发展。
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在消费者在商店购买商品。
2020考研政治马原重点:价值规律及其作用
价值规律及其作用
1.基本内容和客观要求
①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②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③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
2.表现形式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的价格围绕价值自发波动。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还包括商
品价格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商品价格围绕垄断价格上下波动两种形式。
生产价格是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平均利润出现后价值的转化形式,垄断价格是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商品价值的转化形式。
)
3.价值规律的积极作用
①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②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③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分配。
4.价值规律产生的消极后果
①可能导致垄断的发生,阻碍技术进步;②可能引起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③价值规律自发调节社会资源,可能出现比例失调状况,造成社会资源浪费。
价值规律的原理及其作用价值规律是经济学中对商品价值形成和变化的一种理论。
它是在商品经济商品交换中通过供求关系以及市场竞争来决定商品的价格和价值的一种规律性表现。
价值规律的基本原理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1.劳动价值论劳动价值论是价值规律的一个基本原理。
根据劳动价值论,商品的价值取决于生产商品所消耗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一定的生产条件下,以平均水平的技术和劳动强度条件下,生产出该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因此,劳动价值论认为劳动是商品价值的基础。
2.供给与需求的平衡供给与需求的平衡是价值规律的另一个关键原理。
供给和需求是市场经济中商品价格形成的决定因素。
当市场上某种商品的供给量和需求量之间达到平衡时,商品的价格也将相应地达到一个平衡点。
如果供给量大于需求量,价格将下降;而如果供给量小于需求量,价格将上升。
供需平衡的调节过程是市场经济中价值规律的实现和维持的重要机制。
3.价值规律与商品交换价值规律在商品交换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根据价值规律,商品的价值是商品交换中的参考价,买卖双方进行交换时,可以根据商品的相对价值进行交换。
商品交换的目的是满足个体的需求,而价值规律则提供了一种交换的基准,使交换过程更具有规律性和可计量性。
4.价值规律与价值形式的转化价值规律还涉及到商品价值形式的转化过程。
根据马克思的价值形式理论,价值可以以货币的形式来表现。
在商品交换过程中,商品的价值逐渐转化为货币价值,而货币则成为商品价值储存和衡量的形式。
这种价值形式的转化过程也是价值规律的一种表现。
总体来说,价值规律是经济学中对商品价值形成和变化的一种规律性描述。
它通过劳动价值论、供需平衡、商品交换和价值形式转化等原理来解释商品的价值和价格的形成。
价值规律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指导生产和经济决策价值规律为生产和经济决策提供了指导。
生产者可以根据价值规律来确定生产成本和定价策略,以实现更好的生产效益和经济利益。
简述价值规律的内容及其作用。
价值规律是唯物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规律之一,它体现了商品交换的本质和规律。
价值规律的内容是:商品交换的价值必须以商品的劳动价值为基础,由市场供求关系来决定其市场价值。
即商品的价格必须符合其劳动价值,否则市场供求关系会将其价格调整至劳动价值的水平上。
价值规律的作用是:1、指导商品交换的实践。
在市场经济中,通过价值规律的指导,商品生产者可以合理定价,实现商品的正常流通和交换;2、促进社会分工和生产力的提高。
通过商品交换的方式实现产业分工和资源优化配置,从而提高生产效率,推动经济发展;3、引导经济调节和国际贸易。
通过市场供求关系对商品价格进行调节,逐步实现价格自稳定,同时通过国际市场的比较优势来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
综上所述,价值规律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和调节原则,它指导和促进了商品交换和生产力的提高,是经济发展和国际贸易的重要依据。
简述价值规律的内容及其在商品
经济中的作用
价值规律及其作用
(一)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要求熟悉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在现实生活中,价值规律对生产和交换活动的支配作用是通过价格运动表现出来的.商品供求关系的不平衡,使得商品的价格与价值经常不一致.尽管存在着商品价格与价值的不一致,并不违背价值规律,相反正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表现形式.在商品交换中,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商品价格围绕价值自发地上下波动是受到价值的制约.
(二)价值规律的作用(要求掌握价值规律在商品经济中的主要作用)
在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调节资源配置和经济活动.价值规律对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的调节是通过价格机制来实现的.
2.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企业的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比较)
3.促使商品生产者在市场竞争中实现优胜劣汰.。
试述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及其作用:小简(1)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基本规律。
这一规律的主要内容和客观要求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
价值规律贯穿于商品经济的全部过程,它既支配商品生产,又支配商品流通。
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在私人劳动产品的偶然的不断变动的交换比例中,生产这些产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作为起调节作用的自然规律强制地为自己开辟道路,就像房屋倒在人的头上时重力定律强制地为自己开辟道路一样。
因此,价值量由劳动时间决定是一个隐藏在商品相对价值的表面运动后面的秘密。
”(2)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表现形式在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的价格围绕商品的价值自发波动。
由于供求关系变动的影响,商品价格总是时而高于价值,时而低于价值,不停地围绕价值这个中心上下波动。
从较长时间来看,价格高于价值的部分和价格低于价值的部分能够相抵,商品的平均价格和价值是相一致的。
正如马克思所说:“价格和价值量之间的量的不一致的可能性,或者价格偏离价值量的可能性,已经包含在价格形式本身中。
但这并不是这种形式的缺点,相反地,却使这种形式成为这样一种生产方式的适当形式,在这种生产方式下,规则只能作为没有规则性的盲目起作用的平均数规律来为自己开辟道路。
”在机器工业阶段,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取得了主导地位,形成了自由竞争的环境,资本和劳动力可以在各部门之间自由转移。
在这种条件下,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商品价格围绕商品生产价格波动。
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商品的市场价格采取垄断价格的形式。
(3)价值规律的主要作用及消极后果价值规律反映了它在市场配置资源过程中的客观要求和作用。
价值规律的作用表现在:第一,自发地调整生产资料和劳动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
无论社会制度如何,为了进行生产和再生产,生产资料和劳动在各个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都要遵循一定的比例,否则有的部门发展过快,浪费社会资源,或者有的部门发展过慢,不能满足社会生产和消费的需要。
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要求(1)价值规律的内容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是: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为基础。
这就意味着价值规律的内容包括两个互相联系的方面:一是价值量的决定,即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二是实行等价交换,即不同的商品是按照其价值量的大小进行等价交换。
(概括地表述,价值规律就是商品按照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进行交换的规律。
这个规律体现着商品经济发展运动过程的必然趋势,它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必然存在和起作用,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经济规律。
)(2)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在商品交换中价格应该与价值相一致。
但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经常存在着供求的不平衡,随着商品供求关系的变化,价格有时高于价值,有时低于价值,价格总是围绕着价值上下波动。
商品价格经常与价值不相一致,并不意味着违背了价值规律,更不表明价值规律失去作用。
这是因为:首先,商品价格波动的中心是价值,价格无论怎样变动,总是以价值为基础而变动的,价格波动的幅度不会偏离价值太远。
其次,从较长期和全社会总体来看,同一种商品价格的上涨部分和下降部分可以互相抵消,因而一定时期之内在总体上价格与价值相等,商品的平均价格和价值相一致。
这就表明,商品价格的变动归根到底受价值所制约,价格是以价值为基础的。
因此,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不但没有违背价值规律,反而正是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
商品按照其价值进行交换,正是通过价格的波动而作为一种必然趋势得到实现的。
简述剩余价值理论1.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社会历史是由人的实践活动构成的,每斤人都在一定裎庋上参与了历史的创造,但人们在历史发展中所起作用的性质和大小是不同的.唯物史观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发展的基本观点出发,强调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2.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广大劳动群众作为物质生产的承担者和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创造了人们吃,穿,住,用,行等必须的生活资料.他们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从事物质资料生产,推动物质生产发展的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3.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人民群众还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4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在任何时期都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在阶级社会中,生产关系的变革,社会制度的更迭,都是通过人民群众的革命实现的.人民群众通过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创造和改变社会关系,从而不断推动社会历史的进步和发展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人民群众是指推动历史发展的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总和。
马原知识点价值规律及其作用
马原知识点价值规律及其作用
大家还一定要多做梳理,查漏补缺,放眼全局,把复习过以及没复习到的地方梳理一遍,下面传媒研考小编整理了复习资料,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价值规律及其作用
1.基本内容和客观要求
①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要劳动时间决定②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③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
2.表现形式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的价格围绕价值自发波动。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还包括商
品价格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商品价格围绕垄断价格上下波动两种形式。
生产价格是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平均利润出现后价值的转化形式,垄断价格是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商品价值的转化形式。
)
3.价值规律的积极作用
①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②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③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分配。
4.价值规律产生的消极后果
①可能导致垄断的发生,阻碍技术进步②可能引起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③价值规律自发调节社会资源,可能出现比例失调状况,造成社会资源浪费。
以上是传媒研考为考生整理的考研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传媒研考小编预祝大家都能取得好成绩!。
网络教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简答题简述价值规
律的作用和消
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规律,是指一个商品的交换价值,是由生产他的平均劳动时间确定的。
是在波动中实现的。
在供求规律的波动中实现的。
当它的价格高于它的价值的时候,那么很多人就去生产他,从而造成供大于求,于是价格就会降下来。
当他的价格低于它的价值的时候,因为没有利润,所以人们就不会去生产他,从而造成供小于求,于是价格就会涨上去。
这个商品的价值就在这波动中形成。
价值规律即商品生产,商品生产在一定物质生产力条件下即资本主义生产,即价值增值生产。
价值增值运动即社会统治者,即看不见的手。
资本主义的生产索求价值增值,它的常态方式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即这个规律支配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以获取更多剩余价值,马克思认为这个特殊规律将最终导致自动化生产力出现从而终结资本生产。
马原知识点价值规律及其作用
大家还一定要多做梳理,查漏补缺,放眼全局,把复习过以及没复习到的地方梳理一遍,下面传媒研考小编整理了复习资料,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价值规律及其作用
1.基本内容和客观要求
①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要劳动时间决定②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③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
2.表现形式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的价格围绕价值自发波动。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还包括商
品价格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商品价格围绕垄断价格上下波动两种形式。
生产价格是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平均利润出现后价值的转化形式,垄断价格是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商品价值的转化形式。
)
3.价值规律的积极作用
①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②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③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分配。
4.价值规律产生的消极后果
①可能导致垄断的发生,阻碍技术进步②可能引起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③价值规律自发调节社会资源,可能出现比例失调状况,造成社会资源浪费。
以上是传媒研考为考生整理的考研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传媒研考小编预祝大家都能取得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