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设计阶段评分表(钢结构)》
- 格式:xls
- 大小:74.50 KB
- 文档页数:1
附件1深圳市装配式建筑评分规则一、一般规定(一)本评分规则适用于深圳市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的技术评分,装配式木结构等其它类型装配式建筑的技术评分可参照执行。
(二)装配式建筑评分以单体建筑(室外地坪以上)作为基本单元,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单体建筑应按项目规划审批图纸的建筑编号确认。
2.单体建筑由主楼和裙房组成时,主楼和裙房可按不同的单体建筑进行技术评分,主楼应当满足本评分规则。
3.层数不大于3层且地上建筑面积不超过500平方米的单体建筑,可按多个单体建筑组成建筑组团进行技术评分。
4.架空层、结构转换层、屋面层、避难层、设备层等非标准层宜与标准层装配式建筑设计保持延续性。
二、技术评分表和基本要求(一)技术评分表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按照表1和表2分别进行技术评分,在满足各技术项最低分值要求的前提下,技术总评分不低于50分的可认定为装配式建筑。
技术总评分=(各技术项实际得分总和)÷(100-缺少项分值总和)×100+加分项得分。
技术项技术要求得分最低分值标准化设计(5分)*户型标准化标准化户型应用比例≥80%,或单一户型比例≥60% 2 -- 构件标准化60%≤标准化构件应用比例≤80% 1~3 1主体结构工程(40分)竖向构件①35%≤竖向构件比例≤80%②5%≤竖向构件比例<35%,非预制构件部分应采用装配式模板工艺①10~20②10~15 20 水平构件①70%≤水平构件比例≤80%②10%≤水平构件比例<70%,非预制构件部分应采用装配式模板工艺①10~15②5~15装配化施工共3项,按满足项数评分1~5 --围护墙和内隔墙(20分)外墙非砌筑、免抹灰80%≤外墙非砌筑、免抹灰比例≤100% 5~8 5 外墙与装饰、保温隔热一体化共5项,按满足项数评分1~5 -- 内隔墙非砌筑、免抹灰70%≤内隔墙非砌筑、免抹灰比例≤100% 5~7 5装修和机电(30分)全装修按满足要求评分 6 6 *集成厨房共3项,按满足项数评分1~4 -- 集成卫生间共4项,按满足项数评分1~8 -- 干式工法共4项,按满足项数评分1~4 -- 机电装修一体化、管线分离共3项,按满足项数评分2~5 -- *穿插流水施工按满足要求评分 3 --信息化应用(5分)BIM应用按建设各阶段BIM应用情况评分1~3 1 信息化管理按建设各阶段信息化管理情况评分1~2 --注:(1)插值法计算比例时,四舍五入,计算结果取小数点后1位。
钢结构工程质量评定表1. 项目信息项目名称:________________项目地点:________________项目负责人:________________评定日期:________________2. 质量评定项2.1 结构设计- 结构设计方案是否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要求?- 结构设计方案是否合理、安全、经济?- 结构承载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2.2 材料选用- 所选用钢材质量是否合格?- 所选用钢材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材料防腐蚀措施是否到位?2.3 施工工艺与工序- 施工工序是否按照设计图纸要求进行?- 施工工艺是否合理、规范?- 施工现场是否存在违规施工行为?2.4 焊接质量- 焊接工艺是否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要求?- 焊缝质量是否达到设计要求?- 焊接材料的选择和质量是否合格?2.5 检测与验收- 钢结构的检测是否完备、准确?- 检测结果是否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要求?- 钢结构工程是否通过验收,并获得相应的质量合格证书?3. 质量评定标准根据以上质量评定项,对每一项进行评价,可分为以下等级:- 优秀:项目在该评定项中表现出色,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要求。
- 良好:项目在该评定项中表现较好,基本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要求。
- 一般:项目在该评定项中表现一般,存在一些不符合标准和规范要求的情况。
- 不合格:项目在该评定项中表现差,严重不符合标准和规范要求。
4. 签字确认评定人员:________________项目负责人:________________评定结果确认:请将相应评定结果填写在下表中。
评定人员签字:________________项目负责人签字:________________5. 备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装配式建筑评分标准db13(j)8321一2019装配式建筑在现代社会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它具有节约时间、节约资源和绿色环保等诸多优点。
然而,由于市场缺乏统一的评分标准,导致装配式建筑的质量参差不齐,给消费者和相关行业带来了诸多不便和问题。
为解决这一问题,国家相关部门出台了《装配式建筑评分标准DB13(j)8321一2019》,该标准旨在规范装配式建筑的评分体系,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装配式建筑评分标准DB13(j)8321一2019主要包括建筑材料、建筑设计、施工质量、环保性能、安全性能、使用寿命和成本等七个方面的评分内容。
这些内容涵盖了装配式建筑从设计、施工到使用全过程的各个环节,从多个角度全面评价建筑的品质和性能,确保建筑的质量和安全。
首先,建筑材料评分主要考量了使用的各类材料的质量和环保性能。
材料的品质直接影响到建筑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能,因此在评分标准中给予了较高的权重。
同时,评分标准还要求建筑材料应该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环保要求,确保建筑的安全和环保性能。
其次,建筑设计评分主要考察了建筑的设计方案是否合理、实用和美观。
合理的设计方案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材料和空间的利用效率,提高建筑的使用功能。
而美观的设计方案则可以增加建筑的附加值和美学感染力,提升其竞争力。
施工质量评分是评价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所遵循的标准和程序是否严格、施工质量是否可控等情况。
施工质量直接决定了建筑的牢固性和安全性,因此在评分标准中也占有重要地位。
只有通过合格的施工质量评分,建筑才能够保证长期的安全使用。
另外,环保性能评分是评价装配式建筑在使用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和可持续发展性能。
鉴于现代社会对环保的重视程度,建筑的环保性能评分也成为了装配式建筑评分标准的重要内容之一。
具有良好的环保性能的建筑可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降低资源的消耗,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安全性能评分主要考虑了建筑在面对各种自然灾害和人为破坏时的防护性能。
考虑到现代社会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建筑的安全性成为了人们关注的重点。
装配式建筑的评分标准
装配式建筑的评分标准是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用于评估建筑项目在采用装配式建筑方法方面的表现。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评分标准:
1. 建筑设计(25分):
* 创新性:设计是否具有新颖性,能否有效解决传统建筑方法所面临的问题。
* 标准化设计:装配式建筑的设计是否采用了标准化的部件和组件,以及这些部件和组件的使用是否提高了建筑的性能和可靠性。
* 预制构件设计:预制构件的设计是否考虑到制造、运输、安装和连接的便利性,以及是否能够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2. 预制构件制造(25分):
* 制造工艺:预制构件的制造工艺是否先进,能否保证构件的质量和精度。
* 质量控制:预制构件的质量控制措施是否严格,能否确保构件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 生产能力:预制构件制造商的生产能力是否充足,能否满足项目的需求。
3. 施工现场管理(20分):
* 施工计划:施工现场的施工计划是否合理,能否保证施工进度和质量。
* 安全措施:施工现场的安全措施是否完善,能否确保施工人员
的安全。
* 环境保护:施工现场的环境保护措施是否得当,能否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4. 建筑性能(20分):
* 节能性能:装配式建筑的节能性能是否达到预期要求,能否有效地降低能源消耗。
* 耐久性:装配式建筑的使用寿命是否长,能否保持良好的性能和外观。
* 舒适度:装配式建筑内部的舒适度是否合适,能否满足使用需求。
5. 经济性(10分):
* 成本效益:装配式建筑的成本效益是否合理,能否在满足性能和品质要求的同时降低建设成本。
表格说明主控项目:检查数量:第1、2、3项:按同类抽查15%,且不应少于5点。
第4项:对主要立面全部检查,对每个所检查的立面,除两列角柱外,尚应至少选取一列中间柱。
检查方法:第1项:用拉线、钢尺现场实测或观察。
第2项:用钢尺及0.3mm和0.8mm厚的塞尺现场实测。
第3项:用吊线、拉线、经纬仪和钢尺现场实测。
第4项:用经纬仪、全站仪等测量。
一般项目:检查数量:第1、2、3、4、6、7项:按同类抽查15%,且不应少于5点。
第5项:按钢平台总数抽查15%,栏杆、钢梯按总长度各抽查15%,但钢平台不应少于1个,栏杆不应少于5m,钢梯不应少于1跑。
检查方法:第1项:观察检查。
第2项:柱脚底座中心线对定位轴线偏移用吊线和钢尺检查;柱基准点标高用水准仪检查;弯曲矢高用经纬仪或拉线和钢尺检查;柱轴线垂直度用经纬仪或吊线和钢尺检查。
第3项:梁的跨中垂直度用吊线和钢尺检查;侧向弯曲矢高、垂直上拱矢高、两端支座中心位移用拉线和钢尺检查;吊车梁支座加劲板中心与柱子承压加劲板中心的偏移用吊线和钢尺检查;同一间内同一横截面吊车梁顶面高差、下挂式吊车梁底面高差用经纬仪、水准仪和钢尺检查;同一列相邻两柱间吊车梁顶面高差用水准仪和钢尺检查;相邻两吊车梁接头部位用钢尺检查;同跨间任一截面的吊车梁中心跨距用经纬仪和光电测距仪检查,跨度小时可用钢尺检查;轨道中心对吊车梁腹板轴线的偏移用吊线和钢尺检查。
第4项:中心线对定位轴线用钢尺检查;墙架立柱垂直度、弯曲矢高用经纬仪或吊线和钢尺检查;抗风桁架垂直度用吊线和钢尺检查;檩条、墙梁间距用钢尺检查;檩条、墙梁弯曲矢高用拉线和钢尺检查。
第5项:平台高度、梁水平度用水准仪检查;支柱垂直度用经纬仪或吊线和钢尺检查;承重平台梁侧向弯曲用拉线和钢尺检查;承重平台梁垂直度、直梯垂直度用吊线和钢尺检查;栏杆高度、立柱间距用钢尺检查。
第6项:用尺量检查。
第7项:观察检查。
表格说明主控项目:检查数量:第1、2、3项:按同类抽查15%,且不应少于5点。
“必收藏”《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
精确。
《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
一、总体评价
1、节能率:考察技术水平是否符合当前节能标准,是否达到节能要求。
3、品质:考察装配式建筑材料、安装质量、设计水平、工程施工水平,以及施工后的使用效果,避免出现建筑物缺陷造成的隐患,实现质量
控制。
4、效率:考察装配式建筑与传统建筑施工周期、施工质量、人力、
物力、时间等效率,以确保施工效率。
二、装配率
1、定义:装配率是指装配式建筑物中可装配成品、可应用技术工程、可延伸模块以及低碳新型建筑材料的比例。
2、要求:装配率应达到90%以上,尽可能采用环保、节能的装配式
新型建筑材料,同时考虑建筑物的安全性和抗震性。
三、预制率
1、定义:预制率是指装配式建筑物中采用预制技术的结构构件和装
甲及各种配件的比例。
2、要求:预制率应达到90%以上,既保证建筑物施工效率,又可减
少施工后的维护费用。
四、建筑抗震性
1、定义:建筑抗震性是指建筑物对地震灾害的能力,是考察建筑物的坚固度和抗震性能的指标。
2、要求:装配式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应达到相应的规。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装配式钢结构建筑评分规则一、一般规定(一)本评分规则适用于深圳市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的技术评分,装配式木结构等其它类型装配式建筑的技术评分可参照执行。
(二)装配式建筑评分以单体建筑(室外地坪以上)作为基本单元,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单体建筑应按项目规划审批图纸的建筑编号确认。
2.单体建筑由主楼和裙房组成时,主楼和裙房可按不同的单体建筑进行技术评分,主楼应当满足本评分规则。
3.层数不大于3层且地上建筑面积不超过500平方米的单体建筑,可按多个单体建筑组成建筑组团进行技术评分。
4.架空层、结构转换层、屋面层、避难层、设备层等非标准层宜与标准层装配式建筑设计保持延续性。
二、技术评分表和基本要求(一)技术评分表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按照表1和表2分别进行技术评分,在满足各技术项最低分值要求的前提下,技术总评分不低于50分的可认定为装配式建筑。
技术总评分=(各技术项实际得分总和)÷(100-缺少项分值总和)×100+加分项得分。
表1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评分表注:(1)插值法计算比例时,四舍五入,计算结果取小数点后1位。
(2)表中带“*”项根据不同建筑类型可为缺少项,可扣减该技术项的最高得分,具体详见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评分细则。
表2 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技术评分表(2)表中带“*”项根据不同建筑类型可为缺少项,可扣减该技术项的最高得分,详见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技术评分细则。
(二)基本要求1.标准化设计的比例计算户型标准化、构件标准化的比例计算,以项目中同一建筑类型实施装配式建筑的全部单体建筑作为计算总量。
2.主体结构、围护墙和内隔墙等的比例计算(1)当单体建筑主楼可划分标准层时,以标准层作为计算单元,计算比例为所有标准层的算术平均值。
(2)当单体建筑主楼无法划分标准层时,以单体建筑整体作为计算单元。
3.对于非比例计算评分的技术项,单体建筑整体应满足相关条款的具体技术要求才可得相应分数,累计得分不超过单项的最高分。